如何看待青少年早恋?

如何看待青少年早恋?,第1张

早恋,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对什么是早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认为,恋爱是不是太早,不应单纯从年龄上看,而要从心理发育成熟的程序来判断。青春期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又是性心理发生变化、对异性产生爱慕好感从而渴望结交知心朋友的时期。如果对爱情的真实含义有深刻理解并具有了爱的能力,又能处理爱情和学业的关系,并决心把爱情之树栽培到收获的季节,承诺并有能力兑现爱情带来的义务和责任,那么此时的爱,就不算早。反之,则可视为早恋。人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们来看,要达到上述要求实属不易。他们一般没有条件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中学生异性之间的感情经历往往是处于一种把异性理想化、为排解性压力和寂寞感而眷恋异性的阶段,表现出朦胧的、不确定的性爱意识。他们披此依恋虽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多半是对友谊的需求、对异性的好奇、对陪伴的渴望,并加上浪漫幻想的多重混合的心理活动。

虽说这种恋情与成熟的爱情同样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情感表现,但成持久而真实的爱情相比,有以下一些特点:

①早恋往往难以持久,缺少承诺,大多是没有结果的;

②早恋多半是不理智、不成熟的选择,又加进了自己的幻想和情绪冲动,更容易造成过度狂热和疾迷,从而影响学习,这一点在女孩子方面表现更为明显;

③早恋在遇到波折——感情转移、争吵、分离等情况时,易于产生偏激行为,如殉情、恶性报复、离家出走、患忧郁症等;

④早恋发于青春期性躁动期,被一种朦胧的性爱意识主导,少男少女缺乏必要的性知识和理智,自我约束力较弱,有可能在一时的性冲动之下,稀里糊涂地发生并非自愿的性关系,更难以承担这种关系造成的怀孕、堕胎的严重后果。正因为这些,所以我们说早恋有害,而家长和老师也为中学生的早恋担忧。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教早恋的青少年:每个人,无论男女,到了一定年龄是要谈恋爱,要过家庭生活的。但是,如树上的果子,是熟的好吃,还是生的好吃?象我们这里的杏子,要是没成熟就摘下来好吃吗?人也象果子,要长得成熟,有了学问,会做工作,又有养育子女的能力,就好比果子熟了,那时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了。要是书还没有学习好,工作能力没有培养好,谈恋爱会有好处吗?陶老的话对我们是很教益的。

当然,也应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有的人只要一看见男女在一起,不分青红皂白,就斥之为早恋。这也是非常不公正的。首先说,异性间的相互吸引、爱慕,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其次,异性间的交往也是自然的,甚至是十分必要的,它有益于少男少女的身心成长,角色训练,发挥潜力与特长。男女生在交往中,学会与异性相处的艺术,为他们今后的、择偶、婚姻打下基础,也可以说是一种未来生活的准备吧。至于在交往中,披此产生好感,在一时的冲动之下,偶尔发生了接吻、拥抱或其他身体接触行为,旁人不必大惊小怪,自己也不要产生负罪感或忧心忡忡。只是应当注意增强自我控制和调适能力,把握住分寸,尽量不要发生此类行为,因为肉体的接触会进一步加剧本能的性冲动,把握不住就会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同时,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集体活动、体育锻炼以及和其他同学的交往中,这样自然就会顺利度过青春躁动的难关。

青少年情绪情感的特点如下:

(1)情感波动性大:青少年的心理和身体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因此常常出现情感上的波动。他们可能在同一时间内轻松地从开心转到沮丧。

(2)感觉强烈:青少年对周围环境和个人经历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和敏锐度,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来自同龄人的影响。

(3)非理智性行为:青少年往往缺乏充足的认知和理性思考能力,容易冲动、盲目跟从和妄自菲薄等非理智行为。

(4)自我意识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会了更加深入地思考关于自我,这会导致情感上的转变和精神巨大压力。

(5)易感受孤独感:青少年常常被自己认为其他人或社会机构的不理解或排斥而感到孤独,并产生消极情感。

总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并且青少年情绪和情感具有波动性、强烈感受、非理性行为、自我意识增强和孤独感等特点。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关注青少年的情感变化,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保持平衡情绪状态,更好地应对生活。

长辈一代接受的教育往往比现代更严格苛刻,但心理上似乎没有太大问题,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生存环境不同。长辈一代生活在物质条件较差的环境中,生存压力较大,所以教育的目的更加注重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和忍耐力。现代的生存环境较为宽裕,教育更加注重心理健康与自我表达。

2 教育理念不同。长辈那个年代的教育理念中较少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兴趣爱好,更加注重学生的纪律性与听话能力。现代教育则比较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性养成。

                                   

3 社会文化不同。长辈那个年代的社会文化并不太重视心理问题或个性表达,诉诸心理问题被视为软弱。现代社会文化则更加开明,重视心理健康与自我精进。

4 个人心态不同。长辈一代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往往具有牺牲个人、忍耐磨难的价值观,并不太在意个人情感或欲望。而现代人重视个人幸福与心理体验,更加在意自己的情绪与需求。

5 习惯成自然。长辈一代由于长期处在那样的教育环境中,已习惯那种严厉的教育方式,并把那些价值观深深内化。而现代人接受的教育理念迥然不同,难以适应长辈一代的教育模式。

综上,长辈一代之所以心理上没有太大问题,主要是由于其独特的成长环境及教育理念的影响,已习惯并适应那种教育方式。但现代社会的教育观念发生巨变,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发展,长辈一代的教育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代。这也是代际间在教育问题上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846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