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妈妈带孩子坐高铁,途中和别人吵架8次,乘客:孩子被惯坏了

博士妈妈带孩子坐高铁,途中和别人吵架8次,乘客:孩子被惯坏了,第1张

常言道,惯子如杀子。那么,接受最好的教育,就能教出好孩子了吗?答案不一定。

秀萍从小成绩优异,努力考上博士,完成博士攻读之后自己已经30岁了,一直坚持毕业后再成家,终于在33岁时生下了女儿。

此时的秀萍已经有些偏高龄,怀孕时就很艰难,好在孩子平安降生。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女儿,不仅是秀萍,全家人都非常疼爱。

秀萍自己学历很高,夫妻俩生完孩子也很忙碌,孩子基本丢给家里老人带,但是自己也会经常陪孩子玩耍。

因为觉得对孩子亏欠,秀萍夫妻都非常惯着这个孩子。加上爷爷奶奶的宠爱,女儿很快成了家里的地位最高的小公主。

大声要求爸爸趴在地上给你当马骑,跟妈妈要各种玩具,秀萍也都一一答应,基本是有求必应。

秀萍好不容易迎来了年假,想带孩子出去玩玩,让孩子见见世面,也能促进下亲子关系。

女儿此时已经6岁了,秀萍带着孩子一起坐了高铁。头一次坐高铁的女儿,显得非常亢奋,对高铁上的一切都非常好奇。

在车厢里跑来跑去,比男孩子还调皮,一会去拍打邻座的小朋友,一会用脚踢前排乘客的椅子,一会又去拽别人的背包。原本安安静静的车厢,一直大声和妈妈说话,让正在休息的乘客都不得安宁。

旁边有好几个乘客表示不满,提出批评,没想到一趟旅途下来,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多,为了维护自家孩子,秀萍跟人家吵了七八次。

她听不得别人说自家女儿一丁点不好,还拿自己博士的身份教育其他人,丝毫不觉得自家孩子调皮一点有什么错,周围的人一时间竟无语凝噎。

一位坐后排的老大爷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这个小孩子就是被惯坏了!

溺爱孩子果真是不分学历,不分阶层,高学历的家长不一定品行高、素质高。这一趟高铁几个小时下来,就被8个人嫌弃,以后孩子的一生,指不定要被多少人嫌弃。现在不管教,最后吃亏的还是孩子自己。

每一个被养废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过度溺爱、养而不教的父母

或许你会觉得剥鸡蛋这种小事,自家孩子上幼儿园就会自己完成得很好了,可是现实里还真的有很多孩子小学毕业了还不会剥鸡蛋!

贵阳一所初中,住宿部里迎来了新一批初一新生。

老师在回收的学生早餐盘里发现了竟然有39个鸡蛋还是完整的,没有被孩子们吃掉。老师采访了几个学生发现,排除掉部分学生不爱吃鸡蛋或者鸡蛋过敏的,竟然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不会剥鸡蛋!

13岁左右的孩子还不会自己剥鸡蛋,老师立刻把当天的课程空出来讲解如何剥鸡蛋。

显然这些孩子在家里,都是父母事事代劳,难以想象这突然到来的住宿会给他们带来多大坎坷。

对孩子真正的爱是能够帮助孩子,让其摆脱对他人的过度依赖,找到真正的自己。

不要等到养废了孩子再来后悔,为时晚矣!

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不管是在影视剧,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非常常见的事情。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确实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心理上的影响,有些影响是直接肉眼可见的,有些影响是在孩子成年之后逐渐显露出来,有些影响可能会便随孩子一生,成为孩子一生无法摆脱的阴影。

一、孩子幸福感缺失

经常目睹父母吵架,在孩子心理会有一种家庭不幸福的感觉,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够恩爱,内心会觉得自己的家庭是破碎的,父母动辄就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拌嘴,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内心会惧怕爸爸和妈妈分开,内心会非常的恐惧没有安全感,幸福感自然就会缺失。

二、性格缺陷是避免不了的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两人大动干戈,有时候话赶话越吵越凶,一时控制不住自己,甚至还有可能会大打出手,把人性丑陋的一面直接展示在孩子面前,这样很容易让孩子焦虑不安的,受到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的脾气和性格也会受到很大影响的,孩子也会变得易爆易怒,不会体贴他人,甚至会有一定的暴力倾向。

三、内心对婚姻充满了恐惧

经常面对父母吵架甚至动手摔东西,互相撕打对方,孩子看在眼里,慢慢的会对自己未来的婚姻充满恐惧,会害怕自己的另一半将来也会是这个样子,父母的故事再一次在自己身上重演,内心会对婚姻充满恐惧感,会不愿意找对象,甚至会不愿意结果,这也是一些恐婚的一大原因。

四、影响未来的工作和育儿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身上都会长满刺的,会用刺把自己保护起来,会很难相处不好团结,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容易会不相信别人,会对工作非常不利的。尤其是以后自己有了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

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在各个方面对孩子都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孩子,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美好的成长环境,而不是每天都是触目惊心!

孩子的敏感度远远超乎我们大人的想象,不要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通过观察他们什么都懂,并且模仿能力也特别强。总之,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要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1、性格暴躁易怒、孤僻

夫妻之间经常吵架,说实话受到伤害的无非就是孩子了,长时间这样是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原本乖巧懂事的小宝宝,如果经常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自己面前吵架,性格也会变得比较容易激动、易怒,甚至变得脾气暴躁,孤僻。

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会常常想到别人的家庭都那么和和美美的,慢慢形成在同学面前不善言语,孤僻等。还有很多的言行举止在模仿咱们大人,因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倘若当着孩子面吵架的这种恶性行为,那么,在争吵时的神情举止,孩子也都会看在眼里,更会记在心里,这样一来,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非常暴躁。

2、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

相信有很多不理智的父母,脑袋一热就不顾谁在身边就开始大吵大叫,孩子看到肯定是吓得大哭,害怕,甚至还会想到你们会不会分开,那以后就可能缺少妈妈或者宝宝的陪伴等等。

家长在孩子面前吵架,最好这种具有很伤人的吵架的画面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因为这会让孩子的心理感觉到非常恐惧和无助,看见父母一次一次争吵让孩子严重缺乏安全感。其实这时候的孩子内心是非常脆弱和柔软的。看过一篇相关统计,百分之八十的恐惧婚姻的成年人,在幼年都有父母感情不和或经常吵架的经历,对婚姻失望,甚至恐惧,这是在他们幼年的心理就形成的一种不安全因素,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影响的。

3、学以己用、不孝顺

导致宝宝不孝顺一点都不假,常常看到父母的争吵或者行为举止,通常都是会传染给孩子的,看不惯父母每次的争吵,当自己也有情绪或者是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小家伙也是有脾气的,甚至对父母发脾气,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不孝顺,不懂得感恩,其实,并不是孩子的问题,根源在于父母,真不该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啊

你应该跟你的儿子尽量讲道理。不要天天吵架。

在教育儿子的时候,有的时候应该站在儿子的立场考虑问题。这样教育的效果会更好。

教育儿子的时候应该注重行为习惯教育,思想教育。这两个方面更重要。同时,也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上学之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合孩子相处的小朋友一般也是同龄人,所以总是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争执,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劝阻孩子,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要火上浇油,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友情。

一、当孩子与同伴吵架时,家长该如何劝阻

1、当家长看到孩子与其他同伴争吵的时候,一定要第一时间上去询问询问孩子争吵的原因,不要一上去就责怪孩子或者责怪对方的孩子。如果孩子跟家长闹情绪不想上学的话,家长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关心并且旁敲侧击的询问孩子理由,第一时间和老师沟通。

2、孩子和同伴吵架的时候,家长要第一时间让孩子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了解争吵的过程以及事发的原因,孩子在跟家长倾诉的时候,总是不免得带一些自己的情绪或者会伪造一些事实,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留心观察,不要让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大多数孩子和同伴争吵都是因为心智不成熟,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友情的重要性,不要让孩子把事情想得很严重,教会孩子处理人际关系。

3、照顾孩子的感受。孩子在跟其他的伙伴争吵之后,心里肯定是不好受的,在咱这个时候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孩子,孩子愿意跟家长沟通做代表,孩子信任家长,所以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关注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关注事情经过,要照顾到孩子的心理,不要把事情的矛盾扩大,帮助孩子梳理心结。

二、结语

孩子和同伴争吵在大人的眼中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在孩子的眼中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的帮助孩子处理问题,大多数孩子和同伴争吵并不是要绝交,孩子还是想跟对方做朋友的,家长这个时候可以引导两个孩子重归于好,建立友谊。

正确“惩罚”孩子

1规劝--针对孩子吵架、抢东西

走到孩子身边,给与关切和问候

耐心询问原因

告诉孩子这些行为后果,引导孩子正确做法

2罚站--针对孩子吵架、闯祸

在家里设置一个惩罚区,摆上软垫子

让孩子面壁20分钟

和孩子做个总结,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3做家务--针对孩子懒散、乱丢东西

给孩子布置几项简单的家庭人物,让它养成做卫生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

4画画--针对孩子打人、骂人等行为

让孩子画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让他先抒发自己的情绪,在和孩子分析为什么不应该打人的原因。

5没收东西--针对不爱惜东西的行为

将孩子心爱的物品进行没收,作为惩罚,让孩子通过失去懂得珍惜的意义,只有学会珍惜,才能更好的理解爱。

6写字--针对孩子说谎、tou东西

在惩罚区准备好本子和笔,通过写字让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说教和指责不好用,试一下引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8796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