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和金国大战三峰山

蒙古和金国大战三峰山,第1张

蒙古和金国大战三峰山

汴京是金国的都城,假如汴京城破,金国也将不复存在,所以金国上下军民一心,誓死捍卫汴京城。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蒙古大军,金国会做哪些守城的准备呢?

平章完颜白撒建议哀宗,蒙古来袭,不过是欺负汴京防守空虚,我国大部队都在外地,京师没有兵。所以咱们应该沿着汴京城修一圈短堤,把黄河水引过来,以水代兵,在水堤外面形成一道天然护城河,这样就能挡住蒙古兵。皇上到这个时候,也已经大失方寸了,他毕竟没在前线打过仗,不是马上天子,一听完颜白撒这个主意,连声称是,赶紧挖河去。

完颜白撒是一个粗鄙不文的人,根本没想过,这条河把汴京城围一圈,就算蒙古人不打过来,河水泡汴京城一年,汴京还能要吗?汴京城的城墙,不是砖墙,而是夯土为墙。明清北京也是土墙,外包城砖,都拿砖垒得多少砖?汴京城就是土墙,拿水泡着它?你说这是挡蒙古人,还是帮着蒙古人?蒙古人得到了降将的指点,从别的渡口杀过来,一下把掘河的民工几乎砍杀殆尽,一万多民工仅三百人逃出生天。

否则一万精壮,要防守城池,也能起很大作用吧?河还没挖完呢,蒙古人就冲过来了,蒙古人是骑兵,马能跳过短堤,人可跳不过去。马能蹚过河水,人可游不过去。这一下,蒙古军想来就来,金国人想出去却出不去,困在城里边了。

汴京城豪华壮丽,周长八里,从后周世宗时开始营建。金宣宗南迁之后,权臣术虎高琪出馊主意,说八十里城墙不好防守,咱在里边修一圈子城,八十里咱守不住,守四十里没问题。所以又修了四十里子城,花费巨亿,累死了很多老百姓。等子城修好之后,蒙古人打到汴京时,大臣又跟皇上说,外城要不守,子城也守不住,还得守外城。

修子城花了这么多钱,累死这么多老百姓,白忙活了。南京城内凡是能拿得动武器的都上城墙了,集中了四万士兵,外带两万精壮青年,六万人防守八十里周长的外城,就是在城墙上站着。到处是大空当,蒙古人随便从哪儿撕开一个口子就能冲进来。

汴京危若累卵,眼瞅着国都就要被敌人攻克,全部希望在于城外的援军,光靠汴京城自身肯定挡不住蒙古人。皇帝诏谕合达、蒲阿,全力驰援汴京,再有迁延贻误,二相军法重责。俩人一看现在关系到脑袋问题了,咱真得玩命了。于是完颜合达和移剌蒲阿率金国最后的主力军十五万人马,两万骑兵、十三万步兵,从邓州出发,驰援京师。三千蒙古骑兵在后面尾随,也不进攻,跟金军保持一段距离。

蒙古人在等待援兵。因为汴京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所以他们在河南其他州县大肆抄掠。现在一看金军主力出动,各地蒙古军不断涌来与尾随金军的这股蒙古军会合。蒙古人越来越多,今天三千,明天就是一万,后天两万,大后天三万。合达和蒲阿商议,咱们不能坐视蒙古军发展壮大,现在敌人不过数千骑,我军在前面走,他们在后面跟,咱哥俩成交通指示牌了,他们找不着汴梁,咱带着他去,这不合适。

咱们必须回身跟敌人激战,先把他这几千人吃掉,能杀多少算多少。于是金国大军扎营,准备跟蒙古人接仗。金国人一扎下营寨,蒙古人就发动进攻。你走的时候我跟着,你只要一歇下来,我就骚扰你。金军刚把帐篷架好,埋锅造饭,想休息会儿,蒙古骑兵就呼啸而来。十几万金军都觉得蒙古兵是奔自己来的,于是帐篷也不架了,锅也踢翻了,先拔刀迎战。金军一迎战,蒙古兵跑没影了。你只要一埋锅他就来,锅一踢翻他就走了。如此几次,金军不得休息饮食。

金军行至三峰山,离钧州还有二十五里,天降大雪,暴雪成灾,大军不得前进。这时汴京快马传旨,二相立刻起兵,京师危若累卵,再若迁延贻误,法不轻饶。二相急忙传令,把步兵都踢起来,把骑兵都吆喝起来,去救京师。士兵没吃上饭没睡成觉,又渴又饿又困,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地出发了,行军过程当中,有的兵都能睡着了,而且部队三天都没吃着饭了。蒙古军这时从四面八方涌来,把十五万金军包围了。蒙军砍伐树木,制造路障,挡住金军的去路。金军本来就饥寒交迫,又逢天降大雪,一路行军,既要不断提防蒙古游骑的骚扰,又要搬树,搬石头,体力基本上耗尽了。

此时,蒙古军大阵已成。十五万金军在漫天大风雪中站立,有的人列阵的时候就倒毙身亡,活活冻死、饿死了。金军大部分士兵已经举不起武器,拉不开弓了。蒙古人把军队分成两拨,一拨支起大锅煮肉,吃肉、喝马奶酒,酒足饭饱了,把在战场上拼命的那拨换回来,这一拨吃肉、喝马奶酒,然后再把那拨换回来,如此反复,车轮战法。此时金军已经伤亡数万,不得饮食,而蒙古人吃饱喝足,一肚子酒肉,身体燥热,正要找人发泄一下呢。

蒙军统帅忽然下令,围三缺一,网开一面,打开通往钧州方向的道路,任由金国人撤往钧州。金国士兵见有一线逃生的希望,立刻兵无斗志,将无战心,史籍记载:“金军遂溃,声如崩山。”金国大军向钧州城溃退,十五万人马基本上都做了刀下之鬼,完颜合达与移剌蒲阿也失去了联系。

完颜陈和尚拼死力战,保着完颜合达率数百骑兵退入了钧州,移剌蒲阿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完颜陈和尚退入钧州之后,蒙古大军来攻。城里只有数百人,显然是防守不住的,于是钧州城破。完颜合达藏于民宅,被蒙古军搜出,一刀砍死。蒙古兵提着完颜合达的首级,到汴京城下示威,对汴京守城的部队讲,你们所依靠的无外乎就是完颜合达和黄河天险,现在完颜合达已经被我们干掉了,黄河马上就要结冰了。你们还不投降,更待何时?三峰山之战,成为蒙古灭金的决定性战役,金军主力基本上损失殆尽。

蒙古兵攻破了钧州之后,完颜陈和尚在隐蔽处藏匿。金国百姓也都知道,这是我朝第一名将,我朝复兴的希望就在陈和尚身上,所以把他藏匿起来,他是可以跑的。但是陈和尚一想,我万一要是藏不住,蒙古兵来搜,我一抵抗,被几个蒙古小兵砍死了,那太冤了。将在谋,而不在勇,就算有兵刃在手,一个人又能打多少人?#p#分页标题#e#

赵子龙只是一个传说,谁也没看见他在长坂坡前的英武。如果蒙古兵来个十七八个,我肯定抵挡不住。要让这些小兵把我砍死,就不能青史留名了。而且那样我死得也太冤了,朝廷也不知道,报个失踪还好说,别再给我弄个叛国。我一定要死得光明磊落!于是完颜陈和尚就从藏匿之处出来了。蒙古军攻破钧州,已经屠城数日,人也差不多都杀光了,能抢的东西也抢光了,基本上市面上安定下来了。

完颜陈和尚在大街上叫住一个蒙古兵,带我去见你们大帅,我是金国大将。那个蒙古兵一听喜从天降,我逮住一个金国大将,这玩意儿得值多少头牛啊!于是蒙古兵就带着完颜陈和尚去见主帅拖雷。

完颜陈和尚见到拖雷之后,高声言道:“我忠孝军总领陈和尚也。大昌原之胜者我也,卫州之胜亦我也,倒回谷之胜亦我也。我死乱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大昌原、卫州、倒回谷,你们那赤老温、速不台全是我打败的,我如果死在乱军之中,怕别人说我有负于国家,因此我今日明白来死,希望天下人知道我的忠义。

蒙古军佩服啊,这是一条汉子,就劝他投降。你们金国大势已去,皇帝昏庸,宰相奸佞,你何必为这样的腐朽政权卖命呢?完颜陈和尚破口大骂,誓死不降。蒙古军凶残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好言劝你投降,投降了咱就是哥们儿、安答。不降?大铁棍子上。蒙古人把陈和尚的双腿打断,陈和尚跪在地上犹破口大骂。

蒙古人用刀划开他的嘴,一直划到腮帮子,陈和尚喷血痛骂,至死不屈。蒙古人也被陈和尚感动了,把马奶酒倒在地上为他祝祷:“好男子,他日再生,当令我得之!”如果你还有来世的话,咱们做朋友、做战友。完颜陈和尚慷慨赴难,壮烈殉国,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尽到了一个军人的本分。

移剌蒲阿后来也被蒙古人俘虏,这个人虽然军事上没有什么远略,一误再误,但是气节可嘉,也是宁死不屈,杀身殉国。这样一来,汴京城几乎是赤身裸体地暴露在蒙古军的面前了。

驻守陕西的金国大将徒单兀典手下还有兵马,皇帝下诏给徒单兀典,陕西不要了,赶紧撤入河南,救援汴京。徒单兀典率十一万大军启程增援汴京,带着十多万斛军粮,装了三百艘大船,准备顺河而下,结果刚装了几船粮食,蒙古兵杀过来了,粮船被蒙古兵缴获,空船都吓跑了。蒙古兵是游骑,不是主力,很快被打退。徒单兀典要求当地百姓人扛、马驮、驴担着,运送粮食去增援汴京。

这个时候,金国潼关守将降蒙,蒙古大军一杀过来,徒单兀典十一万人马作鸟兽散。史籍记载:“山路积雪,昼日冻释,泥淖及胫,随军妇女弃掷幼稚,哀号盈路。”(《金史徒单兀典传》)当时山路积雪,第二天太阳一出来,雪化成泥了,一直没到小腿。随军的老百姓,把老人孩子扔掉,哀号盈路。十几万大军,灰飞烟灭。这样,两路金军去救援开封,全失败了。三峰山之战十五万大军覆没,这一次徒单兀典十一万大军又覆没了。因此,只有靠汴京军民自己防守城池了。

南北朝时期,有过一段特殊的阶段,也就是北方强大的统一政权北魏瓦解,北周北齐先后于557年、550年立国,直到577年北齐灭亡,北方再度一统,期间一直是三方势力相互对峙的阶段,也就是北周北齐和南方的梁、陈,可以说这是南朝自北魏一统后最好的机会,只是尴尬的是,南朝的梁武帝早已不是继位初期的那位帝王,浪费了机会不说,还引来了侯景,直接把南梁折腾得四分五裂。

而在北方北齐和北周在没有遭受南梁、南陈的军事威胁时,双方之间的战乱不断,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两朝立国前,高欢和宇文泰之间死磕阶段,而第二个高潮阶段,也就是北齐高湛之后,尤其是北齐后主高纬时期,北周宇文护主政以及周武帝亲政的阶段,最终北周灭了北齐,实现了统一。

在两个战争频发期之间,双方是保持相对克制的,因为都面临着内部问题,但不同的是,北周逐渐强盛,而北齐则渐渐步入衰败。当时北周朝堂公认的是,“齐氏地半天下,国富兵强”,是三方势力中实力最强大的,而北周可以后来居上,可以说在双方两次战争频发阶段之间就决定了。

北周和北齐相同的是都出现了帝位多次更迭的情况,但不同的是北周有宇文护,宇文护虽然连杀孝闵帝宇文觉、废帝拓跋廓、明帝宇文毓三帝,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泰临死前害怕儿子们太嫩,丢了江山,就让宇文护辅佐,虽说宇文护做的是有些过分,但是北周走向强盛,他功不可没,史书上对他的评价就是“卒能变魏为周,俾危获乂者,护之力也”。

最主要的是他保证了关中本位政策的贯彻实施,也就是影响了西魏、北周、隋、唐四朝的关陇集团,即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周围的门阀军事势力,北周在宇文护主政时期,坚持实行了立足关中的政策,这也使得北周最终拥有了东进灭北齐的实力。

而反观北齐,在高欢之后,高澄高洋时期主要是向北向南扩张,但是高洋后期就开始骄奢*逸了,之后废帝高殷被高演废杀,高演也只当了不到一年的皇帝病重挂了,高湛继位,北齐经历的是君主昏庸加之皇位更迭过于频发的阶段,国力逐渐走向衰败。

至此北周北齐之间的战事又呈苗头,根本动因就是双方国力之前的差距越来越小,而且宇文护也有发动战争的内在动因,在扶立周武帝宇文邕后,宇文护深感自己地位的不稳,毕竟自己杀了太多皇帝,不得人心,那么想要重新树立威信,就只有向外扩张 这一条路了,东出发齐,是最要的选择,两个北方政权再度进入了战事频发的阶段。

对于宇文护来说,东出攻伐北齐,势必要寻找盟友,毕竟北齐虽然在走向衰落,但是底子还是有的,北周还是需要联合其他势力的,也就是北方的突厥和南方的陈朝,不够在宇文护组织伐齐的那段时间,即北周保定三年、四年,北齐河清二年、三年,也就是563年至564年,这段时间南陈是无暇顾及北方战事的。

《陈书世祖本纪》以安右将军吴明彻为安南将军、江州刺史,督众军南讨。

南陈江州刺史周迪反叛,南陈对主要精力都在内部平叛上,对于北齐北周之前发生的战事,南陈只能观望,而且就算没有周迪的反叛,南陈也应该会保持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对于南陈最好的结果就是北周北齐死磕到双伤。

所以宇文护能够借助的外力只有北方的突厥,而且突厥也有征讨北齐的动力,毕竟北齐强大的时候,是向北扩张过的,一个强势的北齐是不被突厥接受的,宇文护虽然联合了突厥,但北周和突厥都打着自己的小心思,在作战中始终不能真心配合,都想以最小代价获取最高的利益,这反而是北齐屡屡反击得手,而宇文护主导的两次征讨北齐的军事计划失败后,直接导致了他在北周威信大减,最终被周武帝所杀。

北周保定三年(563年),宇文护制定了伐齐策略,联合突厥南下,攻取北齐发家之地,晋阳,也就是今天的太原晋源区一带。

《周书杨忠传》三年,乃以忠为元帅,大将军杨纂、李穆、王杰、尔朱敏及开府元寿、田弘、慕容延等十余人皆隶焉。

《周书达奚武传》随公杨忠引突厥自北道,武以三万骑自东道,期会晋阳。

《北齐书武成帝纪》(河清二年)冬十二月癸巳,陈人来聘。己酉,周将杨忠帅突厥阿史那木汗等二十余万人自恒州分为三道,杀掠吏人。

有的人可能不了解杨忠,他就是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宇文护主导的联合突厥共同伐齐的计划第一阶段就是有杨忠统帅,其率部从武川(内蒙古武川县)一路南下攻略北齐城池,突袭了陉岭(即雁门山),打开了南下攻取晋阳的通道。

与此同时,达奚武率3万骑兵东出,目的是和杨忠回师于晋阳,而突厥所部在杨忠得手后,快速南下与杨忠汇合,从桓州(今山西大同市)南下,北周突厥合兵号称20余万,直奔晋阳而来。

《周书杨忠传》是时大雪数旬,风寒惨烈,齐人乃悉其精锐,鼓噪而出。突厥震骇,引上西山不肯战。众皆失色以武后期不至,乃班师。齐人亦不敢逼。突厥于是纵兵大掠,自晋阳至(栾)〔平〕城七百余里,人畜无孑遗,俘斩甚众。

《北齐书段韶传》时事既仓卒,兵马未整,世祖见如此,亦欲避之而东。

当杨忠率部抵达晋阳城下的时候,赶上了不利的恶劣天气,也就是大雪和严寒,《北齐书》中更是用了“雨血于太原”来形容。

而当时高湛驰援晋阳后,有弃城暂避北周突厥兵锋的想法,但是随即被属下劝阻了,其实高湛只要好好想想也就不会提出这么个建议了。

虽然北周突厥联军兵力甚众,但是晋阳从尔朱荣时期开始就是一座坚城,难以短时间内攻克,而杨忠所率部队大举南下,在恶劣天气下,深陷北齐之地,其后勤补给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加之本来要在晋阳和杨忠汇合的达奚武迟迟不来,局势已经向着有利北齐方向发展了。

所以在北齐军突袭北周军阵的时候,突厥果断坑队友,其部快速脱离了战场,留下北周军和北齐军队交战,这也暴露了北周突厥联盟的脆弱,关键时刻盟友说卖就卖,杨忠被击败,而在撤军途中,没有救援周军的突厥到时一路抢掠北撤。

其实这次军事计划失败,根本上是北周突厥的联盟并不牢固,都不想成为和北齐作战的主力,都想要趁机占便宜,所以在晋阳城下,突厥人丢弃了北周军队,而北周说实话也并未使出全力去攻打北齐。

《周书晋荡公护传》是年也,突厥复率众赴期。护以齐氏初送国亲,未欲即事征讨,复虑失信蕃夷,更生边患。不得已,遂请东征。

在晋阳之战失败后,突厥人并未就此停止伐齐计划,而是迫使北周继续伐齐,记载里,突厥是“率众赴期”,说白了就是武力威胁了,毕竟之前是他联系突厥共同讨伐北齐,如今晋阳之战失利,突厥人还想打,那么宇文护呢?

虽说记载是他并不想打,是迫于突厥人的威慑,因为显然突厥人威胁过北周,那就是不一起出兵攻打北齐,那么突厥就骚扰北周边境,所以宇文护率部东征了。

白登之围的起因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

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

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

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

“白登之围”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战争起因:

韩王信与匈奴交战,败多胜少。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秋季,冒顿单于亲率军队,以10万铁骑围攻马邑,韩王信只得多次派使者与匈奴求和。

刘邦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致书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担心会被诛,便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请降。随后韩王信与匈奴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

战争过程:

首战告捷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冬季,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叛乱。随行的主要谋士是陈平、娄敬,将领有樊哙、夏侯婴、周勃等。

汉军进入太原郡后,连连取胜,特别是铜鞮(今山西省沁县一带)一战,大获全胜,使韩王信军队遭到重大伤亡,其部下将领王喜被汉军杀死,韩王信逃奔匈奴。韩王信的将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拥立战国时赵国后代赵利为王,聚集韩王信的残兵败将,准备再次与匈奴合谋攻汉。

冒顿单于派左、右贤王各带兵一万多骑与王黄等屯兵广武(山西省代县西南阳明堡镇)以南至晋阳一带,企图阻挡汉军北进。汉军乘胜追击,在晋阳打败了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乘胜追至离石(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再次击败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匈奴再次在楼烦西北集结兵力,被汉骑兵部队击溃。

轻敌冒进

由于汉军节节胜利,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思想。刘邦到达晋阳后,听说匈奴驻兵于代谷(今山西省繁峙县至原平市一代),于是先派人侦察冒顿虚实。而冒顿将其精锐士兵、肥壮牛马等隐藏起来,只显露出年老弱小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派去的使臣十余批回来都说匈奴可以攻击。

刘邦派刘敬(娄敬)再去出使匈奴,他回来报告说:“两国交兵,这时该炫耀显示自己的长处才是。现在我去那里,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埋伏奇兵来争取胜利。我以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

这时汉朝军队已经越过了句注山,二十万大军已经出征。刘邦听了刘敬的话非常恼怒,骂刘敬道:“齐国孬种!凭着两片嘴捞得官做,现在竟敢胡言乱语阻碍我的大军。”就用镣铐把刘敬拘禁起来押在广武县,准备凯旋后进行处罚。

被围白登

刘邦率骑兵先到达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此时汉军步兵还未完全赶到。冒顿单于见汉兵蜂拥赶来,在白登山设下埋伏。

刘邦带领兵马一进入包围圈,冒顿单于马上指挥40万匈奴大军,截住汉军步兵,将刘邦的兵马围困在白登山,使汉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不能相救。

刘邦发现被包围后,组织突围,经过几次激烈战斗,也没有突围出去。

之后,冒顿率领骑兵从四面进行围攻:匈奴骑兵西面的是清一色白马,东面是一色青马,北面是一色黑马,南面是一色红马,企图将汉军冲散。结果,双方损失很大,一直相持不下。

此时正值隆冬季节,气候严寒,汉军士兵不习惯北方生活,冻伤很多人,其中冻掉手指头的就有十之二、三。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也没有占领白登。

遁出脱围

汉军在被围了七天后,粮食也快吃完了,饥寒交迫,危在旦夕。陈平看到冒顿单于对新得的阏氏(单于的妻妾)十分宠爱,朝夕不离。这次在山下扎营,经常和阏氏一起骑马出出进进,浅笑低语,情深意笃。于是陈平向刘邦献计,想从阏氏身上打主意。刘邦采用陈平之计,派遣使臣,乘雾下山向阏氏献上了许多的金银珠宝。

于是阏氏就对冒顿单于说:“军中得到消息说,汉朝有几十万大军前来救援,只怕明天就会赶到了。”单于问:“有这样的事?”阏氏回答说:“汉、匈两主不应该互相逼迫得太厉害,现在汉朝皇帝被困在山上,汉人怎么肯就此罢休?自然会拼命相救的。

就算你打败了汉人,夺取了他们的城地,也可能会因水土不服,无法长住。万一灭不了汉帝,等救兵一到,内外夹攻,那样我们就不能共享安乐了。”冒顿单于问:“那怎么办呢?”阏氏说:“汉帝被围了七天,军中没有什么慌乱,想必是有神灵在相助,虽有危险但最终会平安无事的。

你又何必违背天命,非得将他赶尽杀绝呢?不如放他一条生路,以免以后有什么灾难降临到咱们头上。”

冒顿单于本来与韩王信的部下王黄和赵利约定了会师的日期,但他们的军队没有按时前来,冒顿单于怀疑他们同汉军有勾结,就采纳了阏氏的建议,打开包围圈的一角,让汉军撤出。

当天正值天气出现大雾,汉军拉满弓安上箭,从已经解除包围的一角慢慢地走出,才得以脱险。

战争结果及影响:

结果

“白登之围”后,冒顿单于屡次违背汉朝与匈奴所订立盟约,对边界进行侵扰劫掠活动。刘邦尽斩先前进言匈奴可击的十几名使臣,并赦免刘敬,封为关内侯,食禄两千户,号为建信侯。

影响

刘邦为了休养生息,采纳刘敬的建议,要嫁长公主与匈奴和亲,吕后不答应,日夜哭泣,刘邦改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派刘敬作为使者陪同前往。此外汉朝每年送给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食、酒等。自此,汉与匈奴约定结为兄弟,各自以长城为界,两国的关系得到暂时的缓和。

白登之围的起因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

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

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

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

“白登之围”后,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采取“和亲”政策便成为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战争起因:

韩王信与匈奴交战,败多胜少。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秋季,冒顿单于亲率军队,以10万铁骑围攻马邑,韩王信只得多次派使者与匈奴求和。

刘邦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致书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担心会被诛,便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请降。随后韩王信与匈奴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

战争过程:

首战告捷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冬季,汉高祖刘邦亲率32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叛乱。随行的主要谋士是陈平、娄敬,将领有樊哙、夏侯婴、周勃等。

汉军进入太原郡后,连连取胜,特别是铜鞮(今山西省沁县一带)一战,大获全胜,使韩王信军队遭到重大伤亡,其部下将领王喜被汉军杀死,韩王信逃奔匈奴。韩王信的将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拥立战国时赵国后代赵利为王,聚集韩王信的残兵败将,准备再次与匈奴合谋攻汉。

冒顿单于派左、右贤王各带兵一万多骑与王黄等屯兵广武(山西省代县西南阳明堡镇)以南至晋阳一带,企图阻挡汉军北进。汉军乘胜追击,在晋阳打败了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乘胜追至离石(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再次击败韩王信与匈奴的联军。匈奴再次在楼烦西北集结兵力,被汉骑兵部队击溃。

轻敌冒进

由于汉军节节胜利,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思想。刘邦到达晋阳后,听说匈奴驻兵于代谷(今山西省繁峙县至原平市一代),于是先派人侦察冒顿虚实。而冒顿将其精锐士兵、肥壮牛马等隐藏起来,只显露出年老弱小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派去的使臣十余批回来都说匈奴可以攻击。

刘邦派刘敬(娄敬)再去出使匈奴,他回来报告说:“两国交兵,这时该炫耀显示自己的长处才是。现在我去那里,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埋伏奇兵来争取胜利。我以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

这时汉朝军队已经越过了句注山,二十万大军已经出征。刘邦听了刘敬的话非常恼怒,骂刘敬道:“齐国孬种!凭着两片嘴捞得官做,现在竟敢胡言乱语阻碍我的大军。”就用镣铐把刘敬拘禁起来押在广武县,准备凯旋后进行处罚。

被围白登

刘邦率骑兵先到达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此时汉军步兵还未完全赶到。冒顿单于见汉兵蜂拥赶来,在白登山设下埋伏。

刘邦带领兵马一进入包围圈,冒顿单于马上指挥40万匈奴大军,截住汉军步兵,将刘邦的兵马围困在白登山,使汉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不能相救。

刘邦发现被包围后,组织突围,经过几次激烈战斗,也没有突围出去。

之后,冒顿率领骑兵从四面进行围攻:匈奴骑兵西面的是清一色白马,东面是一色青马,北面是一色黑马,南面是一色红马,企图将汉军冲散。结果,双方损失很大,一直相持不下。

此时正值隆冬季节,气候严寒,汉军士兵不习惯北方生活,冻伤很多人,其中冻掉手指头的就有十之二、三。匈奴围困了七天七夜,也没有占领白登。

遁出脱围

汉军在被围了七天后,粮食也快吃完了,饥寒交迫,危在旦夕。陈平看到冒顿单于对新得的阏氏(单于的妻妾)十分宠爱,朝夕不离。这次在山下扎营,经常和阏氏一起骑马出出进进,浅笑低语,情深意笃。于是陈平向刘邦献计,想从阏氏身上打主意。刘邦采用陈平之计,派遣使臣,乘雾下山向阏氏献上了许多的金银珠宝。

于是阏氏就对冒顿单于说:“军中得到消息说,汉朝有几十万大军前来救援,只怕明天就会赶到了。”单于问:“有这样的事?”阏氏回答说:“汉、匈两主不应该互相逼迫得太厉害,现在汉朝皇帝被困在山上,汉人怎么肯就此罢休?自然会拼命相救的。

就算你打败了汉人,夺取了他们的城地,也可能会因水土不服,无法长住。万一灭不了汉帝,等救兵一到,内外夹攻,那样我们就不能共享安乐了。”冒顿单于问:“那怎么办呢?”阏氏说:“汉帝被围了七天,军中没有什么慌乱,想必是有神灵在相助,虽有危险但最终会平安无事的。

你又何必违背天命,非得将他赶尽杀绝呢?不如放他一条生路,以免以后有什么灾难降临到咱们头上。”

冒顿单于本来与韩王信的部下王黄和赵利约定了会师的日期,但他们的军队没有按时前来,冒顿单于怀疑他们同汉军有勾结,就采纳了阏氏的建议,打开包围圈的一角,让汉军撤出。

当天正值天气出现大雾,汉军拉满弓安上箭,从已经解除包围的一角慢慢地走出,才得以脱险。

战争结果及影响:

结果

“白登之围”后,冒顿单于屡次违背汉朝与匈奴所订立盟约,对边界进行侵扰劫掠活动。刘邦尽斩先前进言匈奴可击的十几名使臣,并赦免刘敬,封为关内侯,食禄两千户,号为建信侯。

影响

刘邦为了休养生息,采纳刘敬的建议,要嫁长公主与匈奴和亲,吕后不答应,日夜哭泣,刘邦改以宗室女为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派刘敬作为使者陪同前往。此外汉朝每年送给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食、酒等。自此,汉与匈奴约定结为兄弟,各自以长城为界,两国的关系得到暂时的缓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248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