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是古代两国之间为了和平友好相处,将皇室家族女子封为公主,嫁给对方皇帝、首领或皇室子弟的一种政治联姻制度。据不完全统计,从汉朝到清朝,史书上有记载的和亲公主就有130多位。
和亲公主作为政治联姻的产物,虽然嫁入异国皇室,衣食无忧,但远嫁异国他乡,往往面临语言不通、气候环境不适、异族习俗不同等重重困难,很难有真正的感情、幸福可言。
只是,作为政治婚姻,她们肩负和平使命,只能忍辱负重,默默接受命运的安排。历史也证明,绝大多数和亲公主的结局都比较悲惨。
今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之一。与其他和亲公主相比,她的命运更为悲惨、坎坷,也更具传奇色彩——为了家国平安,她和亲外嫁,仅过了一年,就传来了家破国亡的消息;面对国仇家恨,她奋起抗争,无奈力不从心,险被仇家赶尽杀绝;为了复国大计,她忍辱负重,认贼为父,最终却因生活失节,死于丈夫的利刃之下。她叫宇文氏,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宇文邕的侄女、赵王宇文招之女,史称千金公主。
1、和亲突厥,家破国亡,奋起抗争遭惨败
南北朝时期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后,南北朝进入“后三国”时期。其后,北方的东魏、西魏先后被北齐、北周篡立,公元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攻灭北齐,统一北方。
宇文邕统一北方,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活跃于塞北的突厥政权实行了和亲结好政策,使其边塞无忧,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军事,壮大国力。
北周灭齐后,蠢蠢欲动的突厥又开始侵犯中原。雄才大略的宇文邕挥师北上,却不幸染病,于公元578年病逝于北征途中,其子北周宣帝宇文赟即位。
宇文赟是有名的昏君,即位后沉溺酒色,荒*无度,根本顾不上北征之事。次年,突厥佗钵可汗遣使前来求婚,周宣帝宇文赟本就无心北征,便顺水推舟,答应了突厥的求亲,将自己的堂妹、赵王宇文招之女宇文氏封为千金公主,嫁给佗钵可汗。
为消除隐患,北周还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要求突厥将依附于突厥的原北齐残存势力高绍义遣送北周,否则和亲免谈。但佗钵可汗不同意,和亲一事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次年,即公元580年,突厥佗钵可汗病逝,其侄子沙钵略可汗即位,再次向北周求婚,仍不遣送高绍仪,周廷派大将贺若谊前去周旋,突厥才将高绍仪遣送北周。千金公主宇文氏也拜别父母亲人,踏上了和亲突厥之路。
“大象元年,他钵复请和亲,帝策赵王招女为千金公主以嫁之,并遣执绍义送阙。他钵不许,仍寇并州。二年,始遣使奉献,且迎公主为亲,而绍义尚留不遣。帝又令贺若谊往谕之,始送绍义。”(《北史》)
宇文氏和亲之前,北周朝廷已经出现了新变化——荒*无度的北周宣帝宇文赟年纪轻轻就被酒色掏空了身体,已于579年病逝,其长子、年仅8岁的北周静帝宇文阐即位。
宇文赟的岳父、左丞相杨坚矫昭辅政,借机把持了朝政。新帝年幼,政局混乱,杨坚篡周自立的野心日益显露。
面对皇室危难,北周外戚尉迟迥率先起兵,联络部分反对杨坚专权的藩王发兵征讨杨坚。
为防变乱,杨坚先是以千金公主将要和亲外嫁为由,将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等周室势力最强的五王召至都城,将其控制起来。“周氏诸王在籓者,高祖悉恐其生变,称赵王招将嫁女于突厥为词以征之。”(《隋书》)“坚恐诸王在外生变,以千金公主将适突厥为辞,征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资治通鉴》)
之后,杨坚挟幼帝号令内外,迅速组织平叛,很快将尉迟迥等反杨势力平定。
叛乱平定后,杨坚又以谋反罪名,将周室五王以谋反罪名全部诛杀,至此,杨坚已经扫清了篡权路上的全部障碍。
公元581年,杨坚篡周自立,建立隋朝,北周正式灭亡。此时,距千金公主和亲突厥仅仅一年。
远嫁塞外和亲、担负两国和平友好使命的千金公主,突闻故国灭亡、家族被屠的噩耗,悲痛欲绝。她痛恨国贼杨坚篡国灭族的恶行,暗暗下定了报仇复国的决心。
千金公主不仅年轻漂亮,而且聪明机智,很受丈夫沙钵略可汗的宠爱。为雪家仇国恨,她鼓动丈夫出兵攻隋。而此时,杨坚忙于应付国内乱局,也忽略了对突厥的礼遇和安抚,沙钵略可汗便以为妻子复仇为名,联合原北齐大将高宝宁出兵40万,大举南侵。
“隋主既立,待突厥礼薄,突厥大怨。千金公主伤其宗祀覆没,日夜言于沙钵略,请为周室复雠。沙钵略谓其臣曰:“我,周之亲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制,复何面目见可贺敦乎!”乃与故齐营州刺史高宝宁合兵为寇。”(《资治通鉴》)
杨坚采取谋臣长孙晟的“远交近功、分化离间”策略,笼络沙钵略可汗手下的突利可汗和阿波可汗,使其依附隋朝;又离间势力强大的达头可汗,使沙钵略可汗内部互相猜疑,互相攻击,很快分化瓦解。沙钵略可汗孤立无援,大败而归,最后不得不和隋朝议和。
2、忍辱负重,认贼作父,图谋复国中奸计
尽管第一次复仇失败,但千金公主内心的仇恨之火并没有熄灭。她深深地明白,突厥内部的分裂、丈夫被孤立,都是隋朝的计谋策略。
要实现雪耻之恨,唯一的希望还是要依靠突厥的力量,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要保存并发展丈夫的势力。
为了帮助丈夫走出困境,她把满腔的仇恨压在心底,给隋文帝杨坚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是北周公主,虽然北周灭亡,但自己仍然肩负和亲友好使命,愿意改姓杨氏,做皇帝的女儿,继续维护两国和平。
隋文帝也清楚,此时要想完全消灭突厥,并不现实,于是就顺水推舟,答应了千金公主的请求,收其为养女,改姓杨氏,赐其为大义公主,并派使者徐平和出使突厥,两国罢兵和好。
“会千金公主上书,请为一子之例,文帝遣开府徐平和使于沙钵略。”(《北史》)
其后,隋朝和突厥保持了一段短暂的和平。双方你来我往,多次互访。但杨坚和千金公主心里都明白,双方讲和只是表面文章,是面和心不和,一旦时机成熟,恨不得一口吃了对方。
公元587年,沙钵略可汗病亡,传位其弟处罗侯,即叶护可汗。仅过了一年,叶护可汗西征阵亡,沙钵略之子雍虞闾即位,是为都蓝可汗。
根据突厥部落收继婚制的传统习俗,千金公主(大义公主)又下嫁都蓝可汗为妻,暂时仍然和隋朝保持和平相处的外交关系。
北方暂时和平,为隋朝平定南朝陈国创造了良好的机会。589年,隋朝南征灭陈,统一全国。
接下来,他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北方的隐患——突厥了。
杨坚深知,自己为了篡周,将北周皇室屠杀殆尽,如此深仇大恨,千金公主必会耿耿于怀,总有一天,她会再次鼓动突厥南下攻隋,必须早日除掉这个隐患。
而千金公主为了家仇国恨,忍辱负重——改姓仇敌杨姓,接受大义公主封号,下嫁前夫之子都蓝可汗,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等待时机,报仇雪恨。
“机会”终于来了。593年,有个自称叫杨钦的汉人来到突厥,求见千金公主,说自己是奉公主的姑母西河公主、左武卫大将军刘昶夫妇之命,前来联络公主,联合突厥共同起兵,反隋复国。
“时有流人杨钦,亡入突厥中,谬云彭国公刘昶与宇文氏谋反,令大义公主发兵扰边。”(《北史》)
报仇心切的千金公主顾不得多想,马上说服都蓝可汗,计划出兵攻隋。
但事情很快泄露,不等都蓝可汗准备妥当,就派长孙晟来到突厥捉拿杨钦。
都蓝可汗和千金公主拒不承认,将杨钦藏了起来,但长孙晟买通了突厥内部的人,当面将杨钦擒获。
千金公主的复仇雪耻计划再次落空。
其实,从事情的过程看,这很可能是杨坚的一个阴谋,杨钦只是他派来试探千金公主的诱饵。
千金公主报仇心切,不但上了杨坚的当,致使复仇计划半途而废,也更坚定了杨坚加快除掉千金公主的决心。
3、睹物思情,作诗舒怀,生活失节终丧命
为了再次试探千金公主,隋文帝将灭掉南陈后,南陈后主陈叔宝的一面屏风送给千金公主。公主看到南陈的亡国之物,睹物思情,不由自主地思念起自己的故国,悲伤之余,挥笔在屏风上题诗一首: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安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庭,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唯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大意是说,朝代盛衰更替,世道就像浮萍,虽然享受荣华富贵,但心情难以平静,我本来是周朝皇室子女,却不得流落到敌庭。
杨坚得知后,认为公主心存怨恨,亡隋之心不死,于是决定设计除掉千金公主,对都蓝可汗也开始疏远。
恰在此时,千金公主又被人抓住了把柄——也许是两次复仇计划均遭失败,千金公主的心情极为忧愁和苦闷,一来二去,就和身边一个叫安遂迦的侍从好上了。隋朝通过安插在突厥内部的奸细得知了此事,将安遂迦捉住,隋文帝借机下诏,废除了公主的大义公主封号。担心都蓝可汗反对,隋朝还派人送给都蓝可汗四个美女。
时隔不久,与都蓝可汗有矛盾的突利可汗偷偷向隋朝求婚。隋文帝让尚书左丞裴矩告诉突利可汗说:“想办法杀了千金公主,就答应你的求婚。”
突利可汗于是就借千金公主私通一事大做文章,在突厥境内大肆宣扬千金公主的私通丑闻。都蓝可汗一顶绿帽子被传得沸沸扬扬,自然恼怒至极,气冲冲来到营帐将公主活活刺死。
“会主与所从胡私通,因发其事,下诏废黜之。恐都蓝不从,遣奇章公牛弘将美妓四人以啖之。时沙钵略子曰染干,号突利可汗,居北方,遣使求婚。上令裴矩谓之曰:‘当杀大义主者,方许婚。’突利以为然,复谮之,都蓝因发怒,遂杀公主于帐。”(《隋书》)
北周千金公主宇文氏的一生以悲惨、屈辱的方式画上了句号。时为公元596年,千金公主33岁。
作为一名皇室公主,她原本应该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但生逢乱世,她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肩负和平使命,踏上和亲异域之路。
悲催的是,和亲远嫁,非但没有给北周皇室带来长久国运,反而横遭残祸,家破国亡。
面对国仇家恨,她忍辱负重,异域偷生,以一个弱女子的力量和智慧,走上抗争雪耻、报仇复国之路,最终却因生活失节,惨死在自己丈夫的屠刀之下。
她的一生悲惨而坎坷,悲愤而沉重,悲壮而传奇。
娱乐圈其实就是一个工作的场合,很多不合的人可能也会在这些工作场合上面遇见,有一些人可能会笑着打打招呼,但是有一些人可能就在一起也当作不认识,如果是继续在一起拍照的话还是非常尴尬的。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盘点一下娱乐圈里面有哪几个尴尬的明星同框的瞬间吧。
一:冯小刚,徐帆和杨采钰同框如果说要盘点娱乐圈明星尴尬的同框瞬间,我觉得第1个就是冯小刚,徐帆还有杨采钰同框的这一个瞬间了。
那是一个颁奖典礼上面,当时冯小刚走向了徐帆和杨采钰两个人,结果徐帆直接拉住了冯小刚。然后虽然是三个人一起拍的合照,边上的杨采钰显得十分的尴尬。
因为杨采钰一直是以为大导演冯小刚是向自己走过来的,结果闹了个大乌龙。
很多人可能见到这一幕的时候都会觉得特别的奇怪,冯小刚和徐帆两个人才是真正的夫妻,为什么冯小刚会走向杨采钰呢?而又是什么导致杨采钰产生了这种错觉。
其他事情先不说,杨采钰当时作为冯小刚那部**里面的女主角获得了一些奖项,我觉得冯小刚走向杨采钰也可以算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行为和动作。
如果说忽略了后面徐帆一把拉住了冯小刚这个动作的话,整个画面不会有人产生任何的联想。
但正是因为徐帆拉住了冯小刚的那个动作,反而又有一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那种意思,所以很多人在那个时期纷纷揣测冯小刚和杨采钰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关系。
虽然说后面三个人也一起笑嘻嘻的拍了张合照,但是满屏幕的尴尬真的是都要溢出来了。
二:贾乃亮和李小璐求婚很多人可能会不理解,为什么贾乃亮和李小璐求婚,我会觉得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这是因为贾乃亮是在一个颁奖典礼上面向李小璐求婚的,而李小璐明显事先不知道求婚的事情,并且整个人的表情也非常的惊慌失措。
所以说很多营销号在后面把贾乃亮求婚的这种行为,吹捧成是非常浪漫的一种行为,但我个人感觉这有一点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因为在这次求婚之前,李小璐其实已经拒绝了两次贾乃亮的求婚了。如果是一个正常的男生在自己喜欢的女神,拒绝了两次自己求婚以后,应该会好好去沟通一下,而不是选择在一个工作的场合直接跟她求婚。
这样会让这个女生特别下不来台,那个时候他们两个人又是相恋的甜蜜期间,李小璐也不好意思在大众的注视下给贾乃亮甩脸色。
事后,贾乃亮还买通了营销号,把那一场求婚写成是非常浪漫主义的一种行为。其实不得不说,贾乃亮的这种行为是特别大男子主义的一种行为。
他认为的浪漫主义可能对于别人来说是一种困扰。因为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不太喜欢自己的另一半,在这样的场合下给自己求婚的,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种压力,是一种惊吓,而并不是惊喜。
而且有细心的网友在看到李小璐被蒋乃亮求婚的时候,她脸上尴尬的表情明显是多于开心的表情的。如果说李小璐真的非常喜欢贾乃亮,并且也很喜欢那一次的求婚的话,那么她脸上应该是开心代替了尴尬。
但是从事后的照片里可以发现,李小璐当时的表情是尴尬大过于开心和激动的感觉,就只有贾乃亮一个人在那里唱独角戏一样,让人看着也觉得特别尴尬。
总结综合上面所说,在娱乐圈里面有很多同框的瞬间是非常尴尬的。有一些可能是因为双方明明不合还要装作非常合的样子。
有一些可能是因为要在镜头面前维护自己的样子,所以明明是不开心的,也要表现出开心的样子。还有一些为了在镜头下面展现自己美好样子的做法,可以说是虚伪而又明显。
但以上这些同框都不及,我看到徐帆,杨采钰还有冯小刚三个人同框的时候不想笑却要营业那种尴尬。以及贾乃亮像李小璐求婚的时候,李小璐满脸写着不情愿的尴尬。
金星与杨丽萍曾在舞蹈真人秀节目《舞林争霸》中同任评委,后果两人在节目中悍然翻脸吵架,局面一度失控。原来,事先杨丽萍和金星在第二场斗舞节目的选手点评投票,但是杨丽萍与金星对选手做出了完全相反的评价,杨丽萍力挺选手可金星却并不认同,因而事先的局面一度火药味十足,杨丽萍更是史无前例地“怒不可遏”。
婚姻是具有自主选择权的,有很多的爱情是因为一时萌动而在一起的,当初的肾上腺素飙升,所以引发了荷尔蒙分泌。但是在之后结合相处的道路上,遭遇险阻,遇到诱惑,如果自身抵抗力不够,自控力做不到的话,那么就恐怕造成家庭的分道扬镳。
其实,合则聚,不合则分。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国家也有离婚证,没有人保证只领结婚证,而不颁发离婚证的。只不过结婚时候那么美好,希望离婚的时候,也不用撕破脸皮。毕竟有太多为了离婚撕破脸皮的明星事件发生了。
比如王宝强和马蓉的,当初王宝强高调的像马蓉求婚,婚后也是生了一儿一女,本来四口家庭可以过的幸福美满,可结果却曝出出轨的丑闻,再就是两个人吵吵闹闹,好不热闹。闹得如此沸沸扬扬的,难道就是对双方的好处吗?如今大家除了对王宝强怜悯,对马蓉指责,以及给我们留下反面教材的例子,给他们留下人生和职业的污点,我再也想不出还有什么了。
可反观庾澄庆和伊能静,他们两也曾相恋结婚生下儿子,最后却没能走到一起,选择了和平分手。兜兜转转这么多年过去了,伊能静找到了新的归属,庾澄庆也有自己的事业。可依然,关于当初为什么离婚,他们还是没有过多的纠缠,而是过好自己的生活,继续自己的事业,在演艺圈中继续打拼。
如果你当初选择的是甜蜜,我希望你今后一直高甜。如果当中有不幸,那么,我也希望你平复心情,和平分手。不要让一时的不幸成为你一生的绊脚石。
我最感动的影视剧歌曲是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一》里面的《六月的雨》。
首先,这部电视剧是我当时很喜欢的一个电视剧,主演胡歌刘亦菲我都很喜欢。而且胡歌是我最喜欢的男演员,这首歌也是他唱的。这首歌的主旋律偏伤感,歌词内容也体现出一出悲情的爱情故事。当剧中赵灵儿要承担起女娲后人的责任时,她就必须为了她的子民去努力,她就要离开李逍遥。我记得那几集的内容一直围绕在那个客栈,他们的感情故事也在那一段时间都体现了出来。每当俩人背道而驰碰到伤心处时,这个背景音乐就响起来了。“我没有放弃,也不会离你而去。哪怕要分离,我依然等你。”感觉自己也投身到这故事中了,只留下满满感动。
每次听到这个歌,还是有满满的感动。感动的是那些年追过的仙剑,也感动李逍遥和赵灵儿那美好的爱情。每个人都有不愿意放弃,可以一直等的人,当歌声唱出了人们的心声,自然会剩下一圈圈感动。
是。杨姓主要起源于姬姓的周王室,曲沃武公的第二个儿子伯侨就是天下所有杨姓族人的始祖。主要是因为伯侨的孙子居住在羊舌肸的封地,于是便以羊舌为姓,但之后晋国将羊舌氏灭了,只有一个杨氏后裔杨道逃到华山定居,开始以祖先杨氏为姓,成为了杨氏正宗。
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扩展资料:
当代,杨姓总人口已超过4000万,为全国6大姓之一,约占全国人口的3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云南三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山东、湖北、湖南、贵州、河北,这五省又集中了30%。
四川为当代杨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湘、豫冀鲁鄂两块杨姓聚集区。在人群中,分布在云贵、四川大部、重庆南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杨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45%以上,有的达13%,占了国土面积的136%,居住了大约23%的杨姓人口。
-杨姓
历史上的杨家将,并没有评书、戏剧、小说和野史演绎的那般的戏剧与传奇性,七郎八虎、大战金沙滩、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等等一系列的故事都只是演义,并非史实。
•正史中的杨家是怎样的?
首先,正史中的杨家将虽没有小说、评书等体裁演绎的那般传奇,但有一点却是真实的,那就是杨家个个都是忠心体国的忠臣,可谓是满门忠烈。为了大宋,杨家子嗣个个都站在战争的最前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英勇的抵抗着辽国入侵,保护着这个国家。
杨家家主杨业,五代至宋初名将,以骁勇闻名远近,五代仕于北汉,曾追随北汉世祖刘崇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每次率军都能杀得敌军溃不成军,人赞“无敌”。后北汉亡国,杨业追随北汉末帝刘继元投降北宋。
仕宋后,杨业继续被宋太宗重用,任代州知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三月,辽景宗统十万大军亲征雁门,杨业率数千骑兵由西陉而出,绕到雁门关以北,往南突袭辽军,与潘美前后夹击,辽军溃败而逃,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被杀,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被活捉,辽军损失惨重。此战,杨业一战成名,之后辽军但凡见到杨业旗号,即刻逃遁,不敢与其争锋。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决意北伐远征辽国,杨业亦跟随其北伐,任西路军副主将。北伐初期,宋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辽军猝不及防下,连战连败,接连丢掉云州、应州、寰州、朔州等四州。但是,随后辽军开始反击,辽朝萧太后和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隐率十多万军队,再次攻陷寰州。宋皇见辽军来势汹汹,为避免云、应、朔三州再次被辽军所夺,于是决定将三州百姓悉数迁回内地。
此时,负责将三州百姓迁回内地的,就是西路军潘美所部。原本保护三州百姓回内地,对于潘美、杨业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只需通知三州主官,让他们告知百姓,而后一同回国就行。但是,就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却因护送方式让西路军主将们出现了分歧。
这时杨业认为,应该秘密的进行百姓的迁回行动,同时为防止辽军在迁回的过程中,突然发动进攻,应派一千弓箭手埋伏在石碣谷口,命骑兵在中路支援,以此以防万一。按理说,杨业此等谨慎的作法,是最为稳妥,也是最万无一失的,但是却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此时,应州兵马都监王侁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此时宋军不惧辽军,只需直奔雁门北川,大张旗鼓的前进即可。
此等冒险之举,杨业自然不会同意,他是强烈的反对。王侁见杨业反对自己,他是别有用意的说道:“将军一直号称‘无敌’,看到敌人却犹豫不前,难道有别的心思吗?”,杨业本是降将,且性格更是刚正不阿,见王侁如此说他,他是十分气不过。于是乎,为了证明自己对大宋的忠诚,他决意亲率本部人马,与辽军决战。
就这样,生性谨慎的杨业就被自己人给硬生生的逼到了要冒险与辽军开战的地步。此战的结果,就是杨业战死。因在战斗的过程中,王侁、潘美见死不救,致使杨业被辽军围困,而后杨业二子杨延玉战死,杨业力战不竭被辽军所俘,之后誓死不降,绝食三天而死。
杨业、杨延玉死后,杨家有史可查的就只有杨延昭,其余五子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等史书皆未有记载。杨延昭,他也是北宋名将,是杨家最有出息的第二代子弟,杨业死后,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的侵扰。
在与辽军的对抗中,杨延昭继承其父杨业之风(宋真宗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杀得辽军溃不成军,威震边庭,彼时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于是就认为几次三番杀得他们溃不成军的杨延昭就是六郎将星下凡,故称他为杨六郎。
•杨家后人结局如何?
因杨业六子,除杨延昭史书有记载外,杨延浦、杨延训、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等五子皆未有记载,所以现在只知杨延昭的子嗣信息,其余皆不知。
杨延昭生有三子,即杨传永、杨德政、杨文广。其中杨传永、杨德政史书未有记载,只记载杨文广之事。杨文广凭祖荫入仕,初为禁军小军官,后因镇压陕南张海起义有功,升任殿直,并效力在陕西经略使范仲淹麾下。皇祐四年(1052年),杨文广被调入狄青麾下,跟随其讨伐侬智高,后凭战功累迁左藏库使、带御器械。
宋英宗即位后,升任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都总管,负责防御西夏。在此期间,杨文广建通渭堡,防范西夏党项人的入侵,并击退了企图破坏堡垒的西夏军队。熙宁三年(1070年)十二月,杨文广移防河北,任定州路副都总管,升侍卫步军都虞候,防备辽人。在定州任上三年,杨文广多次抵挡住辽人的袭扰,辽人在他的手上没有占到一丝便宜。
杨文广之后,杨家后人再未在史书中出现。
而未出现的原因,大概只有两种可能性,其一杨文广绝嗣,杨家绝后,杨家自此消失在之后的两宋史书中。其二杨文广有后,但皆碌碌无为,再也没有一人能继承杨先祖之风,发扬杨家的优良传统,在与外敌对抗的战场上立下新功,简单的说杨家自杨文广之后,可能再无一人有资格被记载于史书之上。
或许也正是因为杨家出现了以上两种情况的其中一种,所以就造成北宋灭亡时,杨家未能出现救国,其实并非是杨家不愿出来救国,而是杨家再也没有能力救国。
首先,如若杨家绝嗣,杨家自然不能再出来救国,都没人了,还怎么出来救国呢?其次,如若杨家再无能人出现,杨家自然也没有能力再出来救国,毕竟统兵打战,是要有能力的,更何况是关乎北宋存亡与否,这就更是需要有统兵打仗的能力,如若没有能力,料想北宋君臣也不该用他带兵去抵挡金人的入侵。
总得说,北宋灭亡时,不是杨家将不出来救国,而是此时的杨家将已经再也没有能人出来替杨家救国了。
一谈到白居易,大家都会想起《长恨歌》。这首诗回环往复、缠绵悱恻,连我这样的直男读了心中都会漾起涟漪。很多人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感到惋惜,也自然而然地认为白居易对这个倾国倾城的美人有爱慕之情。但其实白居易写《长恨歌》并不是因为他深爱杨贵妃,而是因为一个邻家女子。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面大有来头。
首先杨贵妃和白居易根本没有见过面,杨贵妃死于公元756年,而白居易在杨贵妃死了16年才出生。白居易叫她一声祖宗都不为过,既然没有见面交集,那就更谈不上有什么感情了。那么为何白居易还要极力歌颂杨贵妃呢?这和白居易年轻时的一段感情经历有关。
白居易小时候因为战乱和母亲搬家到徐州,后来白居易学弹琴时,一个邻村的小姑娘湘灵常跑来听,她长得活泼可爱,也精通音律,二人朝夕相处青梅竹马,此后白居易赴京考取功名,约定功成名就再成婚。
但白居易一去就是几年,等到29岁夺得进士回家后,由于封建等级思想,白居易母亲极力反对他们两人的婚事,甚至以死相逼。孝悌的白居易只好作罢,把心思都放到事业上。错过一瞬,就是一生。此后白居易娶了同僚杨汝士的妹妹,而湘灵却孤独终老。白居易的这段感情也只能抱憾终身,但他仍念念不忘湘灵,为她写了很多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逢旧》等等。《逢旧》里面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
后来白居易看到了诗仙李白的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面露华浓”时,一下就勾起他对湘灵的思念。联想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情爱恋,白居易仿佛看到了自己和湘灵。于是酝酿出了千古绝唱《长恨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