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楼梦》中称谓语的使用既精彩又复杂,既反映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尊卑及其相互关系,又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诚然,这也给称谓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从语境因素、人物关系和文化差异三个文面探讨了称谓语的翻译。
关键词:红楼梦 称谓语翻译 语用
“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现代汉语词典》)。也有学者认为“称谓”是“习俗礼制与语言的结合体,是关于人际之间用作叫法、称呼的语言习俗”(曲彦斌)。从上述定义可将称谓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前者是指以血亲姻亲为基础的亲族成员与本人的关系及称谓;后者则包含了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由于汉英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汉语称谓系统尤其是亲属称谓远较英语称谓系统繁复细致得多,如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有相应的规范,且描述精准,语用功能明确;相比之下,英语亲属称谓则相对简单,而且指称较为宽泛,除区分辈分外,亲疏、内外、长幼、甚至男女性别都可忽略不计。因此,如何在译文中再现汉语称谓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传递情感意义,力求其语用功能的“等值”便成了译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旷世巨著,其中人物之间发生着比任何交往或社会关系更密切的联系,而与这种联系密不可分的称谓语的使用艺术又可谓是炉火纯青、精彩纷呈。目前《红楼梦》有两个英文全译本,即杨宪益、戴乃迭(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1978-80)合译的三卷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霍克思(David Hawkes)、闵福德(John Minford)(1973-82)翻译的五卷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如果我们从语用的视野观照两个译本中对称谓语的翻译,可以发现两者在把握语境因素、明确人物关系以及重视文化差异诸方面各有千秋、匠心独运。
1 把握语境因素,确定语用用意
从语用学的角度而言,“语境就是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者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王建平,1989:24)具体而言,交际双方为了能够正确地相互理解,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需要的是具备对所使用的语言的知识,即双方必须有共同的语言,除了语言知识外,语境还包括了许多语言外知识如背景知识、情景知识和交际双方的相互了解等。(何兆熊,1989:22)同时,语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交际者是在不断变动着的环境中进行交际并获得相互理解的。马林诺夫斯基曾说:“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因此,即使是同一称谓,由于其应用的语境不同,所传递的社交信息也会有所差异,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语境这一重要因素,以便准确地表达语用用意,更好地传递相应的语用信息。
例1“贾琏走上去说道:‘赖大是饭后出去的,水月庵离城二十来里,就赶进城,也得二更天。今日又是老爷的帮班,请老爷只管去……’”《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Jia Lian came in ‘Lai Da didn’t leave after lunch,Uncle,and the Temple is over eight miles from town He won’t be back till eleven o’clock at the earliest As you are on call for this evening I think you should go’”
――translated by David Hawkes
“Chia Lien stepped up to him:‘Lia Ta left after lunch,and the convent is twenty li from town,so even if he hurries he can’t get back till the second watch,’ he said ‘If you are needed at the Yamen,sir,you can go with an easy mind’”
――translated by Yany Xian-yi
对于熟悉《红楼梦》内容以及人物关系的中国读者来说,贾琏与贾政在家族中的关系应该是十分清楚的,即两人是叔侄关系。因为当时两人的谈话涉及家族事务,因此贾琏与贾政对话时并未称其为“叔叔”,而是称其为“老爷”,这凸现了贾政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说明在封建社会里亲属称谓在一定的语境中其蕴含的血缘关系会被淡化,更多的是反映人物的地位和尊卑。在英语的人际交往中,凡是下级对上级、奴仆对主人,最常用的一句话便是“Yes,Sir!”因此,杨译忠实地按原文将“老爷”译为“Sir”;而霍克思则以“Uncle”这个称谓来对应原文中“老爷”的称谓,这样的译法可以使西方读者了解贾琏与贾政之间的叔侄关系,更多地体现了两者的血缘关系和辈份关系,可以说两种译法各有侧重。
在另一些场合,“老爷”这一称谓又有灵活变通的其它译法:如第二十七回,探春因道:“这几天老爷可曾叫你?”宝玉笑道:“没有叫。”由于这是姐弟之间私下的对话,涉及的又是自己的父亲,可以说此处的“老爷”与“父亲”是等值的,因此杨译和霍译同译为“Father”。再如第三十三回,宝玉……说道:“快进去告诉太太:老爷要打我呢!……”此处是宝玉觉得自己将要受到父亲的责骂甚至殴打,情急之下求一位耳聋的老嬷嬷去找王夫人来救护自己。由于这是在对仆人说话,故翻译时应考虑说话人与听话人双方的身份,而“老爷”是双方均认可的称谓。基于这一事实,杨译为“the master”,这样既符合原语习惯,又切合译入语用法,堪称佳译;而霍译是“Sir Zheng”,英语味虽然更浓,但需要知道在中国封建宗法社会中,在公众场合直呼长辈之名是大逆不道的,故不能不说这样的翻译是有缺憾的。
2 明确人物关系,体现语用功能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先说出的话语常常是对听话人的称呼。不同的称谓或称谓的变化不仅能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相互关系、情绪或情感的微妙变化,还能反映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因此它有着社交指示的语用功能、情感指示功能以及社会文化标志功能,其使用也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并遵循特定的规则。可以说,英语称谓语常具有表达“身份、权势、语境、得体”等语用含义,而汉语称谓语不仅具有上述几种语用功能,还具有表达“亲疏、好恶”等功能(尹富林,2003)。
例2(贾母)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She ordered the servants to prepare sedan-chairs and horses,telling them,“Your mistress and Pao-yu are going back to Nanking with me this instant”
――translated by Yany Xian-yi
例3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儿风寒。”(《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You don’t know,madam,” said Pao-yu,“Cousin Lin suffers from an inherited weakness and has such a delicate constitution that she can’t stand the least little chill”
――translated by Yany Xian-yi
例4 袭人笑道:“太太别生气,我就说了。”(《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With a sly smile she went on,“I hope Your Ladyship won’t think it presumptuous”
――translated by Yany Xian-yi
根据语用学的理论,人们注意到称谓出现在上下文中的意义,其处的环境,体现的人物身份,表达的意图,并反映社会、文化等因素,从而在翻译中设法再现这些方面的效果。例2、例3、例4中由于交际双方各自的身份、地位及关系的不同,“太太”的语用含义也有差异。在例2中,贾母因贾政毒打宝玉,在盛怒之下对贾政说出的一番气话,能以这种口气对贾政说话的,在贾府中恐怕也只有贾母了。因此,杨译“your mistress”较为妥贴,符合贾母在家族中的尊贵地位和身份,如果译作“your wife”则逊色多了。在例3中,因为当时有宝钗、黛玉以及王熙凤在场,故宝玉用“太太”称呼其母亲,很得体,杨译为“madam”,符合当时的情境。例4中,王夫人询问宝玉被打的原因时,袭人称王夫人为“太太”,由于袭人与王夫人之间是主仆关系,霍译和杨译均为“Your
Ladyship”,比较准确,符合交际双方的身份。由此可见,明确交际双方的关系,有利于准确理解称谓的真实含
义,从而在翻译时恰当地体现其语用功能。
3 重视文化差异,力求语用等效
称谓语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语言现象,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语言现象与民族文化互相作用、互相渗透,进而在其应用的过程中显示出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而汉英语言文化的不同所导致的两种称谓系统的差异则是客观存在的。例如在汉语中同一称谓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如“兄弟、不才、小可、晚生、鄙人及令郎等”表示第一人称或第二及第三人称指示的谦称和敬称,而英语中是直接使用人称代词“I/me”、“You”以及一些名词,在翻译时须要重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同时,与普通词汇一样,称谓也有它的一般意义,在两种文化中这种一般意义有时并不完全对应,甚至还有很大差异;同时,称谓在不同的语境中又有其具体的含义或者特殊的用意,要将其完全反映在另一种文化中,就需要充分重视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差异,通过细致、深入的文化比较,更好地理解那些带有民族文化特征的称谓,并结合语境,确切地把握它们的真实含义。如果译者不顾源语和译入语之间在规约表达式上的差异,不顾译入语的文化语境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而将原文中的一切信息都直译到译文中,那么必然会导致原文含义的丧失或者传达出原文没有的含义,最终导致译文读者对原作意欲传达的含义不解、异解或曲解(张新红,2001)。因此有必要提倡语用等效来解决这种跨文化交际问题。
例5 士隐听了,大叫:“妙极!弟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红楼梦》第一回)
“Excellent!” cried Shih-yin “I’ve always maintained that you were cut for great things”
――translated by Yany Xian-yi
在动态的交际活动中,语用者有时利用称谓来实现某种交际目的,如例5中的说话者与受话者并非真正的兄弟,说话者利用亲属称谓的泛化形式来相互面称,从而缩短了与受话者之间的社交距离,达到交际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兄弟”之称并非是真实的亲属称谓,如果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对等,把“弟”和“兄”分别译成“younger brother”和“elder brother”,往往会使读者误解,造成信息传递失败。
例6“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红楼梦》第三回)
“Well,”she cried with a laugh,“this is the first time I’ve set eyes on such a ravishing beauty Her whole air is so distinguished! 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but looks more like a Chia No wonder our Old Ancestress couldn’t put you out of her mind and was for ever talking or thinking about you Butpoor ill-fated cousin,losing your mother so young!”
――translated by Yany Xian-yi
例6中 “老祖宗”这一称谓的意思不仅仅是“老祖母”,还触及了更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这个词在贾府里是与“小祖宗”(贾宝玉)相对使用的,特指受到整个贾府尊崇并有很高权威的贾母,反映了中国大家庭生活方式下家族内部的等级和秩序。因此,杨氏夫妇将其译作“our Old Ancestress”,强调了贾母在家族中有权威、受尊崇的重要地位,体现了“老祖宗”所具有的深层含义,比霍克斯的译文“Granny dear”更胜一筹。
例7 这里茗烟走进来,便一把揪住金荣问道:“你是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红楼梦》第回)
By now Mingyan had grabbed hold of Jinrong and yelled:“If you’ve any guts,come and take on your Master Ming”
――translated by Yany Xian-yi
众所周知,茗烟在贾府中的地位仅仅是宝玉的随从或称小厮,他在与金荣的对话中敢于自称“大爷”,显然是仰仗了宝玉的地位,带有一种自大、炫耀的口气,而并非他自己的真实地位,若将其译为gentleman,则语气显得过于文雅,与原文的语用意义不符,因为gentleman是指“上流人士、绅士、君子”,杨宪益将其译为master,则较为贴切。
4 结语
称谓语作为语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会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因而大都带有民族文化的特征;同时,称谓语又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不同的称谓预设着不同的交际目的,表达着不同的话题焦点。汉英两种称谓体系所表现的显著差异源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因此在称谓的翻译过程中为了达到语用等值,必须关注语境、交际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努力使译文既切合原文的用意,又符合译文习惯。
参考文献:
[1]Hawkes,David The Story of the Stone [M] Vol I,VolII,VolIII London:Penguin Books Ltd 1973,1977,1980
[2]Yang Hsien-yi & Gladys Yang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78,1980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4]王建平语言交际中的艺术――语境的逻辑功能[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3):285-293
[6]尹富林英汉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分析比较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3,(3):26-28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们国家古代的著名长篇小说之一,在文学地位影响力是比较大的。这部著作的作者是曹雪芹,主要表达的情感是展现不同角度女性的美丽以及中国社会事态的百相。
红楼梦属于一部长篇小说在18世纪就已经诞生,也就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末期,这也是我们国家的四大名著,作者是清代的作家曹雪芹。小说主要讲的是贾府王虎薛府以及食府四大家族的背景,以四大家族的兴衰当作影子来讲述一些故事,其中有不贵的公子贾宝玉,还有贾宝玉与林黛玉和薛宝钗他们之间的一些故事,这都是社会的人生百态,也展现了人性的美和人性的悲剧,美可以说这是一种史诗性的著作。
这部文学作品相比较其他的文学作品是比较难懂一些,而且文学价值更高里面隐含了一些比较深的哲学价值,有的人认为红楼梦是不完整的,但是正是因为不完整性才有更多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也会让更多人去研究深入,所以已经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学说,跟其他的文学作品是不能够相提并论,这也是文学史上一朵奇葩的花,研究这本书的人有很多,每个人读完之后都会有不同的见解。
这部著作主要讲的就是几个家族的兴衰,但是在兴衰历程中又有一些点点滴滴,值得探索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月寒的思想是比较高深的。如果站在一个偏高的地方,看这本书又会有不一样的思想,红楼梦中每一个人物的结局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非常的完整也比较合理,其实这就是真正的哲学世界,而且红楼梦的确可以给大家带来不同的境遇,通过道理以及智慧来抓住这本书的精髓。
红楼bai梦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对国内和世界两方du面的影响:
一、国内zhi影响
1、《红楼梦》问世不久,曾dao经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了三十年,被人们视为珍品。“当时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价,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程刻《红楼梦》程伟元序)及用活字印刷出版后,立即流行南北。
2、从清代一些文人笔记的零星记载中,看到《红楼梦》已成为当时人们谈论的中心。京师流传的竹枝词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在谈论时,有时因双方争执不下,“遂相龃龉,几挥老拳”。
3、民间戏曲、弹词演出《红楼梦》时,观众为之“感叹欷 ,声泪俱下”(梁恭辰《劝戒四录》)。甚至有人读了《红楼梦》,由于酷爱书中人物以至痴狂(见 《三借庐赘谈》《庸床斋笔记》等书)。
4、在中国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红楼梦》杰出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给后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直至中国现代文学中,也有明显受《红楼梦》影响,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品。历来以《红楼梦》题材创作的诗、词、戏曲、小说、**就更不胜枚举。
两百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并有大量的研究著作产生,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有的现象。
二、世界影响
日本
1、《红楼梦》最早流传到海外是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当时由浙江到达日本的一艘船上载有67种中国图书,其中就有“《红楼梦》9部18套”。 曲亭马琴的代表作《南总理见八犬传》中,八犬士每人出生时身上都有一颗灵珠的构思,很可能是从《红楼梦》中宝玉含玉降生得到的启示。
2、1892年,森槐南翻译了《红楼梦》第一回楔子,发表在《城南评论》第2号上。以此为肇始,各种形式的日译本层出不穷,这也使得更广泛的日本民众能够走近这部来自中国的名著。直到20世纪30年代,许多日本人到中国留学时,都还在用《红楼梦》学习标准的北京话。
两个多世纪里,“日本红学”的学术文章和译作从数量上看一直都在国外红学中占有领先地位。
朝鲜半岛
1800年前后,就有了中、朝文对照的全译抄本《红楼梦》,成为朝廷文官受命为王妃或宫女提供的消遣读物。由于深受《红楼梦》的影响,朝鲜半岛的文人们还创作了风格类似的作品,如《玉楼梦》《九云记》等。
法国
1981年11月,《红楼梦》法文版由伽里玛出版社列入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丛书中出版,社会上顿时掀起一股“红楼热”。尽管这套3400页、分上下两卷的法文《红楼梦》定价十分昂贵,但已经再版4次。三位翻译家并肩战斗的故事,还被成都出生的旅法华人女作家郑碧贤写成一本书《红楼梦在法兰西的命运》。
英美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中文教授王际真英文节译本译文流畅、准确,导言部分被誉为英文翻译本之冠,受到西方读者的好评,影响较大。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霍克思的新译本最大特色是灵活,充分考虑到文化差异,比如将“巧媳妇做不出没米的粥”译为“没有面粉做不了面包”等,深受英语读者的欢迎,算是在西方世界影响较大的《红楼梦》英译本。有专家把它与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相提并论,认为都是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
西班牙
博尔赫斯选译了《红楼梦》的部分章节,1940年出版。在博尔赫斯眼里,《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风月宝鉴、现实与梦境的交替模糊,与博尔赫斯在文学创作中所钟情的迷宫、镜子和幻境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契合。
因此,尽管博尔赫斯以对长篇小说挑剔而著称,却从来不吝于向《红楼梦》献上他的溢美之词。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教授赵振江在秘鲁专家米尔克·拉乌埃尔从英译本转译的西语《红楼梦》基础上,翻译出一个更好的西语《红楼梦》三卷本,于1988、1989和2005年分别出版面世,引起了巨大轰动,备受好评。
扩展资料: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1、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2、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
3、《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
4、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
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红楼梦 (清代长篇人情小说)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红楼梦英译本作者杨宪益杨宪益(1915年1月10日-2009年11月23日),生于天津,祖籍安徽盱眙(今属江苏省淮安市)鲍集镇梁集村,中国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
六十年代初,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开始翻译《红楼梦》,其间曾一度中断,最后于1974年完成,于1978-1980年由外文出版社分三卷出版,译文书名为“A Dream of Red Mansions”。 上述各种译本在国外皆获得好评,并有广泛影响。1993年在香港大学获得名誉博士学位。
扩展资料
其他三本名著的英文:
《三国演义》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西游记》A Monkey's Story
《水浒传》One hundred and eight men
参考资料:
红楼梦是通过各种人物的活动,宫廷贵族的勾结与矛盾,各种男女恋爱的葛藤以及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琐事,生动而又真实地描绘出一幅贵族家庭衰败历史的图卷。红楼梦这一历史悲剧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绝不是单纯地建筑在贾宝玉、林黛玉恋爱失败的基础上,而主要的是建筑在揭露贵族家庭的骄奢*逸上。由於种种的腐烂与罪恶,结果是应了秦可卿所说的「树倒猢狲散」的预言,使红楼梦在结构上一反旧有小说的大团圆形式,而创造了极高的悲剧美学价值。在中国的古典小说里,专就结构的完整与布局的细密上说,很少有其他的作品能比得上红楼梦。 故事简介女娲炼石补天时,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此石已通灵性,大小随心,来去任意,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和尚茫茫大士、道士渺渺真人见其可爱,便将它携至“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旅、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走了一道”。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曹雪芹披阅增删、分出章回。以下便为石上所刻内容。姑苏阊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元宵之夜,甄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带妻子投奔岳父,遭白眼,随跛道人出家。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林黛玉读书。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如海求岳家荣国府帮助:林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贾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即贾政之妻王夫人,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贾赦儿子贾琏之妻王熙凤,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无玉,便砸自己的通灵玉,惹起一场不快。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英莲被拐卖。买主为皇商之家、王夫人的姐姐薛姨妈之子薛蟠。薛蟠虽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但贾雨村胡乱判案,放了薛蟠。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也一同到荣国府住下。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贾宝玉睡午觉,住在贾珍儿媳秦可卿卧室,梦游太虚幻境,见“金陵十二钗”图册,听演《红楼梦》曲,与仙女可卿云雨,醒来后因梦遗被丫环袭人发现,二人发生关系。京官后代王狗儿已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凤姐娘家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打秋风。王熙凤接待,给了二十两银子。薛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金锁治病,以后一直佩带。黛玉忌讳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告宝玉。贾珍之父贾敬放弃世职,离家求仙学道。他生日之日,贾珍在家设宴相庆。因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他的族弟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秦可卿病死,贾珍恣意奢华,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而自杀。林如海死后,黛玉只得常住荣府。一种寄人篱下的凄凉感笼罩着她,常暗暗流泪,身体也更加病弱。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省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荣府。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呆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黛玉本想大展奇才,但受命只能作一首。袭人娇嗔说要离开宝玉,深感遗憾的宝玉求袭人别走,袭人趁机规劝宝玉读书“干正事”。宝玉和黛玉两小无猜,情意绵绵。又因有薛宝钗或其他小事。二人常争吵,在不断争吵中情感愈深。宝钗过生日唱戏,小旦像黛玉,贾母娘家孙女史湘云口快说出,宝玉怕黛玉生气阻拦、结果惹得二人都生宝玉气。元春怕大观园空闲。便让宝玉和众姐妹搬进居住。进园后,宝玉更成天和这些女孩子厮混;书童将《西厢》等书偷进园,宝玉和黛玉一同欣赏。这是经典的一回 贾政妾赵姨娘所生子,宝玉庶弟贾环嫉妒宝玉,抄写经书时装失手弄倒蜡烛烫伤宝玉,王夫人大骂赵姨娘。赵姨娘又深恨凤姐,便请马道婆施魇魔法,让凤姐、宝玉中邪几乎死去。癞和尚、跛道人擦拭通灵玉、救好二人。黛玉性格忧郁,暮春时节伤心落花,将它们埋葬,称为花冢,并写《葬花辞》。宝玉丫环晴雯失手跌坏扇子,宝玉说她。她便顶撞,袭人劝,她又讽刺,气得宝玉要赶走她。到晚间晴雯乘凉。宝玉又让她撕扇子以博她一笑。有一次史湘云劝宝玉会官员,谈仕途,被宝玉抢白,并说黛玉从不说这种混账话;恰巧黛玉路过听到,深喜知心。王夫人丫环金钏儿与宝玉调笑,被王夫人赶出投井而死,被贾环告诉贾政。宝玉又结交忠顺王爷喜欢的伶人蒋玉菡,使得王爷派人来找。贾政大怒,将贾宝玉打得皮开肉绽。王夫人找袭人,要她随时报告情况。并决定将来袭人给宝玉做妾。大观园中无所事事,探春倡导成立诗社。第一次咏白海棠,宝钗夺魁;第二次作菊花诗,林黛玉压倒众人。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被贾母知道,便留她住下。在大观园摆宴,把她作女清客取笑;这位饱经世故的老妇也甘心充当这一角色。贾母又带刘姥姥游大观园各处。在拢翠庵,妙玉招待黛玉、宝钗饮茶,宝玉也得沾光。为风姐庆生辰,从贾母起,各人出分子办席。凤姐饮酒过多,想回家休息,撞到贾琏正勾引仆妇。凤姐哭闹。逼得仆妇上吊,贾母迫使贾琏向凤姐赔礼。由于行酒令黛玉引了几句《西厢》曲文,被宝钗察觉,并宽容了她,二人关系好转。黛王承认宝钗为好人,自己多心。黛玉模仿《春江花月夜》写出《秋窗风雨夕》,抒发自己的哀愁。贾赦垂涎贾母丫环鸳鸯,让其妻邢夫人找贾母。鸳鸯不肯,贾母也不愿意,便斥责邢夫人。贾母与贾赦母子关系更加不好。薛蟠在一次宴席上调戏会唱戏而又豪爽的柳湘莲,被柳毒打,柳怕报复,逃往他乡。薛蟠无脸,也外出经商。其妾香菱(即英莲)到大观园学诗。又有几家亲戚的姑娘来到,大观园中作诗、制灯谜,空前热闹与欢乐。袭人因母病回家,晴雯夜里受寒伤风,身上烧得烫人。宝玉为舅舅庆寿,贾母给他一件俄罗斯裁缝用孔雀毛织的雀金裘,他不慎烧个洞。晚上回来、街上裁缝不敢修补。晴雯重病中连夜补好。 年关到,宁国府庄头交租,送的东西数量惊人,贾珍还嫌少。由于过年操劳,凤姐小产,无法理家,便由探春、宝钗、李纨等人协同理事。探春为赵姨娘所生,赵姨娘弟弟死,探春按例不多给钱,母女大闹一场。探着又在园中实行一些改革,将各处派专人管理,既交公一些财物.又给管理人一些利益。黛玉丫环紫鹃试探宝玉对黛玉是否真心,假说黛玉要回姑苏,宝玉相信而发病精神往复失常,由此,黛玉更知宝玉心理,众人也以为他们定成美满姻缘。黛玉又要认薛姨妈为干妈,钗黛二人达到关系最融洽时期。荣国府矛盾重重。贾环在宝玉处见到擦癣的蔷薇硝,想要些,宝玉丫环芳官却给贾环一些茉莉粉。赵姨娘到宝玉处大闹一场。芳官又给她干娘一些玫瑰露、引出她干娘的侄儿偷茯苓霜。几件事闹得大乱,险些打破仆人间的平衡。正当宝玉生日欢宴时,贾敬吞丹丧命。尤氏国丧事繁忙。请母亲和妹妹尤二姐、尤三姐来帮忙。贾琏见二姐貌美,要作二房,偷居府外。二姐和贾珍原有不清白,贾珍还想搅浑水,贾琏又想把三姐给贾珍玩弄。尤三姐却正气凛然,将珍、琏大骂,并说她已有意中人,即毒打薛蟠的柳湘莲。贾赦派贾琏外出办事,贾琏路遇薛蟠、柳湘莲。薛蟠遇强盗,被柳搭救,二人结为兄弟,贾琏为柳提媒,柳答应。到京城后,柳先向三姐之母交订礼,遇宝玉闲谈尤氏一家而起疑,又去索礼退婚,尤三姐自刎,柳出家。凤姐知道贾琏偷娶之事,装成贤惠。将二姐接进府。请贾母等应允。贾琏回来,因办事好,贾赦赏一妾。凤姐借妾手逼使尤二姐吞金自杀。粗使丫鬟傻大姐在园中抬到绣有春宫画的香囊,王夫人大怒;在一些仆妇撺掇下抄检大观园,迎春懦弱,听凭丫环被赶走;探春生气,怒打仆妇;惜春这时和哥哥嫂子断绝往来。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恨而死;贾宝玉无可奈何,写《芙蓉诔》祭她。薛蟠娶妻夏金桂后,贪陪嫁丫环宝蟾美色,金桂为除香菱,答应了。在夏挑唆下。薛毒打香菱,薛姨妈不准。夏和婆婆吵闹。薛蟠无法在家。只得外出。宝玉年纪渐大,贾政逼他上学,迎春出嫁,宝钗被家事缠住,大观园冷清起来。黛玉思想终身之事无人可求,做噩梦而染重病。奉承贾母意思,凤姐提出将宝钗嫁给宝玉的想法。宝玉见晴雯补的雀金裘,怀念亡人。黛玉听丫环谈论宝玉婚事,病得不能吃饭;后来听说议而未成,病即痊愈。薛蟠在外饮酒,打死店小二,入狱。金桂和宝蟾要勾引薛蟠堂弟薛蝌,其他方面倒安静下来。十月里,海棠开花,大家以为喜事、置酒庆贺。就在夜里,宝玉的通灵玉不知去向,人也痴呆了。祸不单行,元春这时死去。由贾母做主,决定为宝玉娶宝钗,怕宝玉不同意,告诉他娶的是黛玉,并不让黛玉知道消息。黛玉在傻大姐处知道实情,梦幻破灭,迷失真性,体虚吐血,焚烧诗稿;在宝玉成亲时,她孤苦而死。她与贾宝玉的爱情就这样被贾母、王熙凤等人极端残忍地扼杀了。洞房之夜,宝玉见是宝钗也大惊,人也更加糊涂,忧伤得差点死去。后文也多次提过,宝玉一直心思黛玉 探春远嫁之后,大观园更凄清,凤姐月夜见鬼,尤氏又得重病,众人搬出园子,请道士在园中作法驱妖。薛蟠案子要重判,夏金桂大吵大闹,因为调戏薛蝌被香菱撞见,她想毒死香菱,不料自己误食毒药而死。荣宁二府种种作为惹恼皇帝。终于被抄家;革去二府世职,贾赦、贾珍被逮。凤姐由于飞来横祸,病得奄奄一息。由于权贵帮助,荣府世职恢复,让贾政继承,正逢薛宝钗婚后第一个生辰,便摆宴庆贺,可是席间一片悲凉。不久,贾母病死;鸳鸯惧怕报复,也自杀殉葬。凤姐主办丧事,力不从心,大家怨恨。她支持不住死去了。一群强盗打劫荣国府,妙玉被奸污、劫走。惜春看破红尘,小小年纪出家。宝玉再次梦游太虚幻境,见到鸳鸯、尤三姐,秦可卿等薄命女子及为首的黛玉,醒后更心灰意冷。癞和尚、跛道人送回通灵玉,实则要宝玉弃绝尘缘。宝玉终于在应考之后出家当了和尚;尽管他中了举人,但他已悬崖撒手,绝尘而去。贾雨村犯法被解职,在觉迷渡口碰见已成仙的甄士隐;甄士隐向他剖析、祥说了这一切,也就归结了这部小说。
1The Story of the Stone
这是1973年英文版《红楼梦》的主译名,霍克斯翻译,企鹅出版社出版。The Story of the Stone,是"石头记"最准确的译名。翻译家霍克斯把The Story of the Stone,当作主书名。在五卷本英文全译本中,这个名字被始终当作主译名。
2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我们中国人都知道,《红楼梦》这个书名要远远胜过《石头记》这个名字,很久以来,《石头记》这个名字没有当过书的主名,甚至仅仅出现在某些注解和学术类的辞书中。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这个翻译,最早出现在霍克斯版英译本中,霍克斯把The Story of the Stone当作主译名,把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红楼梦)当作附名,实际上,和中国版的用法正好相反。
3A Dream of Red Mansions
这是目前世界上通行的第三种《红楼梦》译名,这个来头也不小,是戴乃迭、杨宪益版英文全译本的名字,1978年,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
以上是目前三种世界通行的《红楼梦》译名,其中,非常有意思的是《红楼梦》这个名字,有了两种英文译法,两者目前在世界上并行不悖,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和A Dream of Red Mansions。这两个译法,根本的区别就在Chamber和Mansions,什么是Chamber——室,房间;寝室。什么是Mansions——宅
第,官邸,公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