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2023年已经到来,今年是波折的一年,由于疫情的开放,大家还没做好准备加上天气寒冷,气温骤降,新冠肺炎患者人数又有了逐渐增加的趋势,并出现变异。我们要如何应对呢?
了解新冠,莫要一问三不知什么是新冠肺炎新冠肺炎全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流鼻涕、鼻塞、腹泻等上呼吸道与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多在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因其具体原因不明,给大家带来了不小的恐慌,即使治愈后部分患者也会留下终生不可逆转的后遗症,甚至会有患者被二次感染。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威胁。并且该病毒十分狡猾,正处在早期快速变化阶段,因此广大人民群众更要引起重视,做好防护措施,保护自己。
目前已知的传播途径从目前的报道及研究来看,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与新冠患者有密切接触,近距离说话,通过咳嗽,喷嚏等都有极高的可能感染新冠肺炎。其次和新冠患者处于同一密闭空间也极容易被感染,接触过带有新冠病毒的物体也有被感染的可能。最近还出现了环境传人的新闻报道,从事冷链工作的工作人员被感染,原因是冷链外包装上有检测到新冠病毒。
我们如何应对新冠肺炎,囤得好身体呢?
1、避免人群聚集从疫情发现至今,大部分感染者都是因为聚餐接触感染者而导致被感染的,因此要拒绝聚餐,拒绝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年关将至,尽量减少或避免走亲访友的活动,在家过春节,保护你我他。
2、带好口罩千万不要小瞧一个小小的口罩,它可以为你阻挡95%以上的细菌,保护你的安全,中国疫情之所以控制的如此好,不止有医护人员及志愿者们的努力,还有人民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戴口罩。口罩最好选择医用外科口罩,对于普通人而言n95其实不是必须的,其次还要正确佩戴口罩,及时更换口罩,处理好废旧口罩。
3、做好消毒勤洗手,勤消毒,学会七步洗手法,谨记“内、外、夹、弓、大、立、腕”口诀,饭前便后,传递物品前后,准备食物前,接触动物后,外出回家都要洗手,如果没有可以洗手的条件也要使用快速手消进行消毒。除此之外家中也要常备消毒液或75%的酒精,定期擦拭消毒。尤其是打喷嚏咳嗽后必须要洗手,同时也不要用脏手揉眼睛,接触口鼻等。
4、密切关注自己身体状况面对疫情,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关注自己是否有发热、鼻塞、流鼻涕、腹泻、乏力、干咳等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发热超过3天不退,或全身非常不舒服应及时自行去医院治疗。
5、提高意识
面对疫情要提高防疫意识,没有症状也要谨慎对待,因为有部分新冠肺炎是无症状的,因此不要掉以轻心。如果有症状或接触过新冠患者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吃饭,睡觉与家人分开,使用不同的餐具并可预防感染他人。
6、调整好心态疫情期间感到焦虑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并且保持充足睡眠,加强健康饮食。
你好朋友感柒后,最难忍受的是发烧头痛新冠肺炎一般无明显的前兆,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疾病初期,部分患者也可能无任何明显症状,其他多数患者常见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但除此之外,因存在个体差异,患者还可出现肌肉疼痛、胸闷、咽痒、咽痛、鼻塞、流鼻涕、腹泻、味觉异常等症状。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可见于众多疾病。并非新冠所独有,因此患者其实很难自行通过症状鉴别是否感染新冠当出现前述表现,且认为自己既往有接触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可能性,应尽早到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哪些典型症状?新冠肺炎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也有一部分患者以鼻塞、流鼻涕、咽痛、嗅觉和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肉疼痛以及腹泻等为主要表现曾接种过疫苗者及感染 Omicron 株者的新冠肺炎患者以无明显临床症状及轻症为主。有临床症状的新冠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患者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肢端缺血性坏死等表现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除上述症状之外,还可出现多系统表现:嗅觉、味觉改变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嗅觉或味觉丧失列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新症状。嗅觉丧失是一种潜在的筛查症状,有助于发现疑似病例或指导检疫防护因此,建议将新发、突发的嗅觉丧失患者视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感染者。消化系统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表现出多种消化系统症状,甚至可作为首发症状,这需要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及早识别,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消毒工作。新冠肺炎相关消化系统症状可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肝酶异常等,重症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其中以腹泻最为多见,腹泻次数、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报道不一,有文献报道,腹泻可作为预测重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眼部症状新冠病毒患者可有眼部症状,主要表现为结膜炎,患病率为08%~316%。
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主要眼部症状为眼痛、眼痒、异物感、流泪、 眼分泌物多,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眼部症状可出现在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前1~7天,也可出现在发热等症状后。神经系统症状新冠肺炎患者虽然主要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但在疾病进程中可伴随多种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而没有典型的呼吸道症状。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更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而脑卒中的发生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这些患者的不良预后,部分患者可死于脑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防止轻症患者进展为重症。
新冠肺炎患者若出现急性缺血性卒中表现,应由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师和感染科医师共同参与救治,根据可能的病因给予治疗。对于合并高凝倾向的患者(D-二聚体异常增高),有学者建议在权衡颅内出血风险的情况下,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但抗凝治疗能否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的脑电图可表现为异常癫痫样放电或慢波活动,当新冠肺炎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混乱或精神状态改变、觉醒障碍和异常的阵发性运动(肌阵挛)时,脑电图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一部分,以协助明确病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的吉林巴利综合征可表现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和以急性眼肌麻痹、步态共济失调和腱反射减弱为特征的Miller-Fisher综合征等。皮肤表现新冠肺炎患者的皮肤表现主要好发于躯干和四肢。在新冠肺炎早期皮肤表现中,红斑、丘疹是最常见的表现(364%),其次是丘疱疹(347%),血管病变(153%),包括瘀点、瘀斑、紫癜、冻疮外观与雷诺现象、樱桃状血管瘤及肢端紫红色丘疹、荨麻疹(97%)。
此外,还可以表现为水痘样疹甚至鳞屑性皮疹等。重型病例或晚期病例中最突出的现象是“COVID趾”,即冻疮样病变,好发于肢端,皮损最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类似于冻疮。1周左右,皮损颜色逐渐加深变为紫色并变扁平,可自行缓解,患指(趾)无雷诺现象。
这些病变可能疼痛、有时发痒、有时无症状,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唯一症状或晚期表现。其他表现还有报道过口腔溃疡,伴有牙龈炎和水疱。
感柒后,最难忍受的是发烧头痛新冠肺炎一般无明显的前兆,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疾病初期,部分患者也可能无任何明显症状,其他多数患者常见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但除此之外,因存在个体差异,患者还可出现肌肉疼痛、胸闷、咽痒、咽痛、鼻塞、流鼻涕、腹泻、味觉异常等症状。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可见于众多疾病。并非新冠所独有,因此患者其实很难自行通过症状鉴别是否感染新冠当出现前述表现,且认为自己既往有接触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可能性,应尽早到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哪些典型症状?新冠肺炎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也有一部分患者以鼻塞、流鼻涕、咽痛、嗅觉和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肉疼痛以及腹泻等为主要表现
曾接种过疫苗者及感染 Omicron 株者的新冠肺炎患者以无明显临床症状及轻症为主。有临床症状的新冠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中低度发热、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无肺炎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患者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肢端缺血性坏死等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除上述症状之外,还可出现多系统表现:嗅觉、味觉改变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嗅觉或味觉丧失列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新症状。嗅觉丧失是一种潜在的筛查症状,有助于发现疑似病例或指导检疫防护
因此,建议将新发、突发的嗅觉丧失患者视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感染者。消化系统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表现出多种消化系统症状,甚至可作为首发症状,这需要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及早识别,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消毒工作。新冠肺炎相关消化系统症状可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肝酶异常等,重症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其中以腹泻最为多见,腹泻次数、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报道不一,有文献报道,腹泻可作为预测重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眼部症状新冠病毒患者可有眼部症状,主要表现为结膜炎,患病率为08%~316%。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主要眼部症状为眼痛、眼痒、异物感、流泪、 眼分泌物多,主要表现为结膜充血、结膜水肿。眼部症状可出现在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前1~7天,也可出现在发热等症状后。神经系统症状新冠肺炎患者虽然主要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但在疾病进程中可伴随多种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而没有典型的呼吸道症状。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更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而脑卒中的发生可能会进一步导致这些患者的不良预后,部分患者可死于脑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防止轻症患者进展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若出现急性缺血性卒中表现,应由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师和感染科医师共同参与救治,根据可能的病因给予治疗。对于合并高凝倾向的患者(D-二聚体异常增高),有学者建议在权衡颅内出血风险的情况下,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但抗凝治疗能否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的脑电图可表现为异常癫痫样放电或慢波活动,当新冠肺炎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混乱或精神状态改变、觉醒障碍和异常的阵发性运动(肌阵挛)时,脑电图可作为辅助诊断的一部分,以协助明确病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发的吉林巴利综合征可表现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和以急性眼肌麻痹、步态共济失调和腱反射减弱为特征的Miller-Fisher综合征等。皮肤表现新冠肺炎患者的皮肤表现主要好发于躯干和四肢。在新冠肺炎早期皮肤表现中,红斑、丘疹是最常见的表现(364%),其次是丘疱疹(347%),血管病变(153%),包括瘀点、瘀斑、紫癜、冻疮外观与雷诺现象、樱桃状血管瘤及肢端紫红色丘疹、荨麻疹(97%)。此外,还可以表现为水痘样疹甚至鳞屑性皮疹等。重型病例或晚期病例中最突出的现象是“COVID趾”,即冻疮样病变,好发于肢端,皮损最初为淡红色斑丘疹,类似于冻疮。1周左右,皮损颜色逐渐加深变为紫色并变扁平,可自行缓解,患指(趾)无雷诺现象。这些病变可能疼痛、有时发痒、有时无症状,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唯一症状或晚期表现。其他表现还有报道过口腔溃疡,伴有牙龈炎和水疱。
自从2020年的伊始,新冠疫情的情况就一直围绕在我们的身边,随着进入冬季,不少国家的新冠疫情又再次呈现严峻形势,我国也出现不少境外输入的病例。目前我国的31个省市都新增了新冠病毒的确诊者,江苏无锡也出现了一例,并且还去过很多的公众场所,比如医院、餐馆等,目前对于与该感染者的密切接触人员已经进行隔离了,暂时还未发现接触者的感染情况。
一、全球多个国家出现变异的新冠病毒患者就最新的数据来看,全球多个国家都出现了变异的新冠病毒确诊患者,比如英国、日本、黎巴嫩等多国。除此之外,目前美国的新冠病毒确诊人数已经超1900多万了,这个数据可谓是惊人的,表明了在十几个美国居民中就有一个是新冠病毒的确诊者。可见全球新冠疫情形势的严峻。
二、我国多个省市出现新冠病毒确诊患者我国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一直是十分好的,但由于境外新冠疫情的严峻,导致我国不少省市也是出现了新冠病毒的确诊者。比如北京、辽宁省等。在江苏无锡也新增了一例新冠病毒的感染者,该名感染者系从境外回国,并且在确诊之前还曾前往医院、餐馆等公共场所。目前对其密切接触者已经进行了筛查,暂时还没有出现接触者感染的情况。
三、疫情防控仍不可松懈就此情形来看,对于新冠疫情的防控还是不容松懈的。有关部门还是需要加强对于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人员外出时仍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并且要养成勤洗手、勤通风等的好习惯。尽量避免人员聚集,节假日期间尽量不要外出旅游,将风险降到最低。
目前研究表明,猫确实有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但相比于人类,猫感染后症状往往较轻,且很少会导致死亡。一些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猫的皮质醇水平较高、免疫系统较强等因素所致。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猫感染新冠后症状较轻,仍有可能成为传播病毒的潜在源头,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隔离患猫、保持卫生等。另外,猫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应尽快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猫感染新冠病毒后有可能自愈,但需要防控措施,以及及时治疗。此外也需要注意,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人能够通过与感染猫接触而感染新冠病毒,但仍需保持谨慎,避免在猫身上留下病毒。
据中国网,1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第十版防控方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自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我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并根据现阶段疫情防控形势,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
资料图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刘丰摄
第十版防控方案继续强调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疫苗接种,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及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进行了几个主要方面的调整:
一是更新了疾病名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常态化情况下,主要开展病毒变异监测、个案报告、哨点医院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城市污水监测等。应急情况下,增加核酸和抗原检测监测、发热门诊监测、重点机构监测等;
三是调整检测策略。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社区居民根据需要“愿检尽检”。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重点机构工作人员和被照护人员,在疫情流行期间要定期开展抗原或者核酸检测。社区重症高风险人员出现相关症状后开展抗原或核酸检测等;
四是调整传染源管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不再实施隔离措施,实施分级分类收治;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
五是流行期间可以采取紧急防控措施。也就是说在常态化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采取紧急防控措施;在疫情暴发流行期间,结合病毒变异的情况,疫情流行的强度、医疗资源的负荷和社会运行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可以根据人群感染率和医疗资源紧张程度等,适时、依法采取临时性防控措施,目的就是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人员流动,减少发病率,减轻感染者短期内剧增对社会运行和医疗资源等的冲击,有效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延伸阅读
张文宏最新演讲:中国具备把疫情转变为地方性流行的能力
我国新冠疫情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怎样挽救更多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生命?昨天举行的第二届光华论坛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作了主题演讲。在他看来,中国进入大规模流行第一波后,将逐渐进入地方性流行阶段,与世界“同步”。
在从大规模流行到地方性流行的转化期,他呼吁尽快根据各省市摸底的高危因素人群基数,完成药物储备。“如果能对100%高危因素患者覆盖抗病毒药物,将有效降低具有高危因素人群的重症率。”他还呼吁:尽快将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全程接种率提升至90%。
“我相信,中国具备把新冠疫情变成地方性流行的能力。”张文宏说。论坛主持人、复旦大学教授卢大儒表示:“张主任的演讲坚定了大家的抗疫信心。”
视频画面
新加坡抗疫“成绩”为何优于美国
张文宏在演讲中介绍,近百年来,全球有5次大规模的传染病流行。除了新冠,前4次都是流感,分别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1957—1958年亚洲流感、1968—1969年香港流感、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
如今,流感已成为地方性流行传染病,全球每年只有近20万人因流感死亡。当然,因为流感病毒检测量不足,这个数据可能存在低估。
那么,新冠是否也会从全球大流行演变为地方性流行?张文宏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在一些国家,公众经历了大规模流行的阵痛后,目前超额死亡人数已大幅降低。超额死亡是指一个地区实际发生的死亡人数与未发生传染病年份估算得到的死亡人数之间的差额,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传染病的致命性。比如新加坡,超额死亡已接近0,新冠病死率近期也非常低。
张文宏认为,新加坡之所以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超额死亡人数大幅降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期间,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完成了3针疫苗接种。
与新加坡形成对比的是,奥密克戎在美国的致命性很强。统计分析显示,奥密克戎引起的65岁及以上美国人超额死亡率峰值是德尔塔峰值的163%。这和美国老年人疫苗全程接种率不够高有密切关系。就医和住院老年人的急剧增加,还导致了医疗资源挤兑,从而进一步抬高了超额死亡率。
视频画面
“很多人担心,各种疫苗产生的抗体水平都会减弱,导致突破性感染。那么接种疫苗是不是就没有作用了?”对于这个问题。张文宏介绍了他带领课题组去年开展的一项研究——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疫苗接种3—6个月后进行B淋巴细胞克隆扩增分析,结果发现:在6个月后抗体水平很低的情况下,B淋巴细胞、特别是记忆B细胞在遇到奥密克戎入侵后,会迅速克隆扩增。这说明免疫细胞的“记忆力”很强,即便没有抗体,病毒进入人体后仍会触发免疫反应。
基层有药可用,才能防止医疗挤兑
在应对疫情第一波冲击的优化防控应对方案中,做好药物储备工作也非常重要。目前,抗新冠病毒药物已进入多管线竞争局面,Paxlovid、阿兹夫定、莫诺拉韦、单克隆抗体、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给脆弱人群的临床救治带来了多种选择。此外,托珠单抗、巴瑞替尼等抗炎症药物也已到位。
当前,相关部门应根据各省市摸底的高危因素人群基数,尽快完成药物储备。“基层要有药可用,这样才能防止二级、三级医疗资源挤兑。”张文宏说。
各地还要加强三级分级诊疗体系,包括:社区街道行政体系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动,为无症状和轻症患者做好居家康复诊疗管理;发热门诊筛查出需要到定点医院的高危人群,及时救治转诊;引入信息化与远程医疗系统。
张文宏表示,在感染者起病后的“黄金72小时”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充分用好抗病毒小分子药物,同时可采用氧疗、中药和低剂量的激素治疗。“中药会给中国人带来额外的辅助疗效。”
视频画面
演讲中,张文宏列举了美国、英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在新冠大流行高峰期第一波的多项数据:美国延续5个月,峰住院人数146328,粗病死率18%;英国3个月,峰住院人数20065,粗病死率113%;新加坡5个月,峰住院人数1442,粗病死率006%;中国香港4个月,峰住院人数11646,粗病死率067%。
中国内地如今也进入了大流行高峰期第一波,随着医疗资源的逐步到位,我们将过渡到地方性流行阶段。“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全球趋同,就像流感一样,成为季节性流行病。”张文宏说,“当然,新冠病毒今后是否会出现大的变异,使人群缺乏预存免疫,还需要科学家未来进行严密监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