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自私自利的人?

历史上有哪些自私自利的人?,第1张

NO10舜

舜本来出生贫寒,他的父亲是个盲乐师,知子莫如父,瞎眼的老音乐家对自己儿子的底细知道得一清二楚,几次想杀了他,可都被舜逃脱了。后来舜得到了尧的信赖而步步高升,等到掌握了大权之后,就把尧的儿子丹朱杀死,把尧囚禁起来,强迫尧把王位“禅让”给他,另外还接收了尧的两个女儿。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搞 “禅让”的人。曹丕娶了汉献帝两个女儿,又逼迫汉献帝禅让之后,得意洋洋地说:“现在我才知道古代的禅让是怎么回事了!”

NO9 伊尹

伊尹是汤的宰相,汤死后,他辅佐汤的儿子太甲,但不久以后,他就罗列了一堆太甲的罪名,把太甲囚禁在桐宫,自立为王。三年后,太甲在忠于自己的臣子帮助下逃脱,回来诛杀了伊尹。后来,伊尹的形象受到美化,主要是一些执掌权力的大臣想用伊尹做例子,废除他们所不喜欢的皇帝。只要看看后来那些自命伊尹的人,他们和皇帝其实都是你死我活的关系:霍光(死后全家被杀)、董卓(被杀)、孙竣(后来全家被杀)、司马昭(死后儿子篡权)。

NO8朱熹

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在道德上要求非常苛刻,他还用程伊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论劝友人的妹妹守节,但他自己却有过逼嫁守寡的弟媳妇以侵夺亡弟产业的隐事。另外,朱熹为了打击报复不赞成自己观点的唐仲友,将一名叫严蕊的妓女严刑拷打,企图逼她承认与唐有男女关系,结果被严蕊拒绝,从这件事看,这个道德家的思想境界不如一个妓女。

NO7洪秀全

一个落第书生,摇身一变成了邪教总头目,还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把基督教的教义改得滑稽可笑。本来他身死国灭,已经证明了他人间天堂神话的破产,但后来又被不同的人所利用,把他打扮成农民的代言人,民族英雄,所以这个人还是要拎出来。

NO6李世民

这个一代明君,有过屠城的记录,也有过杀害兄弟,劫持父亲,篡夺皇位的历史,而且把弟媳妇也收罗进宫来做自己的妃子,完全是个残忍、好杀、好色的家伙,不过唐太宗很会做秀,他杀死兄弟后见高祖,吮着高祖的乳头大哭那一段实在有点恶心人。他不仅改写了历史,还故意在史书里留一段故事,表示他自己是无权过问史书记录的。唐太宗曾嘲笑秦皇汉武迷信不老金丹,最后自己因为吃了金丹中毒而死。

NO5海瑞

海瑞有个女儿,才七岁,因为偷吃了别人一个饼,海瑞逼她活活饿死,其实这么小的孩子还不可能自杀,实在是被饿死的。管仲说:易牙为了讨齐恒公的欢心,把自己儿子煮了给他吃,这种人残忍到极点,为了荣华富贵什么事也做得出来,千万不能信任。相比之下,海瑞为了维护自己清官的声誉,能把自己七岁的女儿饿死,其实他的本质和易牙是一丘之貉。

NO4诸葛亮

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排挤原来益州的大臣李严等人,执掌大权,还用老子教训儿子的口气对刘禅说话,开一堆名单要刘禅信任,还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意思是全得听他诸葛亮的。可惜诸葛亮死得早,他死的时候儿子也还小,所以没来得及篡位,但是南诸葛,北司马,他们的招数是相似的。

NO3赵构

当人们世世代代通骂秦桧的时候,可曾想到,秦桧不过是一个帮凶而已,没有皇帝的旨意,哪里来十二道金牌,没有皇帝的默许,秦桧怎么可能把一个地位相当于副宰相的大将军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杀,后来秦桧等人作为替罪羊永远跪在岳飞墓前,宋高宗却啥事没有。

NO2刘备

当人们说吕布是三姓家奴的时候,常常把刘备给忘了。刘备起先跟着刘焉,再追随公孙瓒,陶谦给了他一些军队他就投了陶谦,没多久陶谦不明不白死了,两个儿子也死于非命。刘备在徐州混不多久地盘让吕布夺去,他就厚着脸皮在托庇在吕布门下,但吕布终究不信任他,他就随曹操灭了吕布,可一到京城,他又企图对曹操下毒手,最后在徐州反曹,失败后投袁绍,看袁绍不行又投刘表,刘表死后,一个儿子投降了曹操,另一个儿子在刘备手里,年轻轻地据说酒色过度死了。周瑜打败曹仁得到荆州,刘备却厚着脸皮借了荆州一直不肯还,直到最后决裂。刘备最后一次背叛是老上司刘焉的儿子刘璋,《三国演义》里说他不肯夺同宗的地盘,那是胡说八道,他可热心着呢。

NO1弘历

乾隆帝弘历是个文化的摧残者,但他不像秦始皇那样焚书坑儒,弄得血出刮拉,而是大力提倡小学,让儒们皓首穷经,不问世事。他编订的四库全书,收罗了大量珍本孤本,肆意篡改,再把原着毁掉,许多文字都被改得走了样,特别是涉及对女真人和满人的地方,甚至骂“虏”、“鞑”的都不能幸免。另外乾隆还有一个嗜好,就是把他鉴赏过的古书画都盖上一个八寸见方的“乾隆御赏”,有些画宽不过一尺,也照盖不误,很多名画就被他盖得大煞风景。

伊尹作为商朝的开国元勋,姓姒,出生在如今的河南洛阳莘县,伊尹作为商朝重要的能臣,应当被莘县人所熟知。

伊尹和他的妈妈常年居住在伊水之上,所以把伊当作姓氏。他是夏朝末年商朝新建立之初重要的政治家。同时他又为道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神奇的是,伊尹在厨艺方面居然也有所涉足,可见此人的能力之强,水平之高

伊尹尽管天生就很聪明,但是他没有仗着小聪明就此止步,而是勤奋学习,努力上进,不断发展自己。修身养性,在有莘国耕作。并且在经过商汤三聘后,帮助他打败了敌人夏桀。这为商王朝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所以他被封为尹相。正是对美食的深刻理解,使得伊尹在政治上有所继承,他认为"治大国若烹小鲜",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伊尹把商朝的政治治理的十分清明,他还忧国忧民,关心百姓的生活,积极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夏王朝的进一步繁荣。

在商汤死后,伊尹又连任数年。伊尹曾经为了教育太保,让商朝的国君更加的圣明,对太保进行过特殊的教育方式,送他到桐宫修身养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就是在伊尹细心地教导与陪护下,太保时期的商朝继续发展,政治又变得清明。伊尹这样一位在我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的有名政治家,出身在莘县这样钟灵毓秀的地方,是莘县人民的荣耀,作为莘县人更应该要多多了解伊尹的伟大事迹。

伊尹是如何辅政的?他在辅政的期间做出了哪些重大的决策?

伊尹是一位施政谋臣,辅佐商汤王制订了各种各样典章制度,规定官员一定得兢兢业业地工作中,务必做出明显的考试成绩,不然将遭到严格的惩罚,甚至是罚作奴仆。因而各个官员都不敢胡作非为,促使商初社会发展相对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

环境

商朝的最后一个君王叫桀,是个暴君。约公元1600年,商的部队攻占了商朝的北京首都(洛阳地域),夏王朝亡国,商汤创建了商王朝。汤又叫成汤或成唐,后代也叫他商汤,甲骨文字记述他叫大乙。

商汤解决夏王朝后在3000诸侯国的拥立过称霸,宣布商王朝的创建,他从暴虐的夏桀的身上汲取教训。一心为普通百姓做善事,赶跑溜须拍马的歼臣,器重忠诚为国为民的重臣,商汤这一系列的行为备受全国各地诸侯国的热烈欢迎,使殷商日益昌盛起来。

那时候,商汤器重了一个叫伊尹的人

伊尹是被卖去有莘国(今开封市陈留一带)的奴仆,是被商汤的左相仲虺强烈推荐给汤的。那时候思贤若渴的汤,马上派人带上彩礼到有莘国去请伊尹,但是莘国的君主担心伊尹被商国请回去后对自身不好,就找了个托词把伊尹抓了起来。

商汤了解后十分心寒,之后仲虺想了一个方法,提议汤向有莘君主表白,让伊尹做为有莘国的嫁妆奴仆,和有莘君主的闺女一起到商国来。一切开展得很成功,伊尹到了商国后,汤就封他为右相,和仲虺一同方案策划解决国事。

辅佐商汤到仲壬

商汤仅当政13年,便离开人世间。殷商的王位继承制是兄终弟及,没有小弟时才禅位给孩子。商汤没有小弟,他去世后理应禅位给大儿子太丁,但是太丁比他的爸爸商汤死得还早,因此按制由太丁的小弟外丙承继帝位。

外丙称帝3年就去世了,又从外丙的小弟仲壬称帝,仲壬当政4年去世,因此,右相伊尹便以开国元老的真实身份决策,让太丁的孩子太甲承继了帝位。太甲是商汤的小孙子。

辅助太甲

太甲称帝,丞相伊尹辅政,伊尹一连写了3一篇文章让太甲阅读文章,教他学习培训怎么做一个好君王。在其中一篇的题型是《肆命》,专业讲怎样分辨是非,对什么事情理应做,什么事情不应当做,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也有一篇叫《徂后》的文章内容,讲的是商汤之世的法律制度,文化教育太甲一定要遵循先祖制订的规定做事,不可以乱来。

太甲当政的头2年,遵循着祖宗的遗教,不敢违背

到了第三年,他就目空一切了,觉得自已是一国之主,一切都理应自身来定,不愿意让那一个奴仆出生的丞相伊尹带着离开了。他由着自已的脾气,不把伊尹和祖宗留有的法律制度当回事。他随意欺压百姓,强征暴敛,弄得普通百姓喘不过气。伊尹服侍太甲,带领诸侯国曹娥祭拜先王商汤,宣传教育商汤的大功德盛,劝诫太甲高度重视天神,做好君主,遵循先王刑法典,太甲不闻没理。

太甲受到影响了,伊尹当然不愿忍受。伊尹对臣子说,嗣王那样便是而失,绝不允许他的习惯性随天性培养。他起先进谏提示太甲对自身的手段要多多检点。可是太甲一点也不乖巧,伊尹以国家主权为主,胆大地把太甲赶下台,流放到商汤的墓葬所属的桐宫(今偃师老城区东北地区)。在太甲被流放期内,伊尹没有另兴华王,自身临时管理方法国事,亲自解决朝廷。

太甲被流放到桐宫,迟早见到的是他爷爷商汤的帝陵。商汤虽为商朝开国之君,可墓葬却修来十分简单,公墓上只修了一座偏矮的宫室桐宫,供一年一度的祭拜的用处。守墓人了解太甲是由于不守祖宗的规章制度,才被流放到桐宫的,就每日给太甲叙述当初商汤创业的故事,及其商汤制定的诸多规定,

文化教育太甲理应以自身的爷爷为楷模,不必做败家仔

太甲以爷爷为浴室镜子,细心对比自身的行为,愈来愈感觉自身以前做得不对,就下定决心痛改前非。他起先在桐宫这一小范畴里把事儿办完,还关注守墓老年人,尽自身的较大工作能力,管理方法好爷爷的公墓。

三年过去,太甲在桐宫的行为,早就有些人汇报给伊尹了。伊尹觉得年青的太甲的确改过自新了,便领着文武双全重臣,从桐宫迎来太甲返回亳都,义正词严地把国家政权交还给他。太甲再次走上帝位后,接纳以往悲痛的经验教训,谨小慎微地遵循祖宗的规定做事,在伊尹等重臣的帮助下,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使商王朝这一奴隶制国家逐渐繁荣强劲起来。

太甲去世后,伊尹觉得太甲能以落水为鉴,上朝晏罢,清正廉明惜民,遵循汤制,施政有方,殷商逐渐繁荣,无疑是一代贤君。因而尊太甲为“中宗”。听说伊尹活了一百余岁,卒于太甲的儿子沃丁八年,死时浓雾三日,沃丁葬以君王之礼,还作了一篇参考文献《沃丁》赞扬伊尹的福报。

危害

在伊尹辅佐下殷商制订了各种各样典章制度,而官员也兢兢业业地工作中,做出明显的考试成绩,没有清正廉明的官员遭受严格的惩罚,甚至是罚作奴仆。因而各个官员都不敢胡作非为,促使商初社会发展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获得迅速发展趋势。

点评

经历五朝、辅政三代四朝的伊尹塑造了中国在历史上第一位谋臣品牌形象。对商王朝的创建、推进和兴盛,立过永恒荣誉。他去世后,太庚、小甲、雍己、太戊第几代商王都选任他的孩子伊陟为相,伊陟之弟伊奋亦官至要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484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