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反应
撞机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借此机会,在国内又掀起了一场新的反美宣传活动。和王伟一起执行任务的中国飞行员赵宇和中国官方都指称,美国飞机在飞行中突然大转向,撞毁中国战机,飞行员王伟失踪。同时,中方还指责美国飞机在没有中国许可的情况下进入中国领空,降落在中国机场,不仅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而且还威胁到国家安全。中国强调美方在进行间谍活动,但是有意对公众忽略撞机事件发生在公海上空的事实。中国黑客并发动了针对美国各网站的入侵活动。中国要求美国停止在中国沿海的侦察活动,并且正式道歉。中国政府还向美国提出了100万美元的索赔要求,但美国只同意支付34576美元,遭到中方拒绝,赔偿问题就此不了了之。4月11日下午,中方同意释放24名美国机组人员,他们于4月12日早晨6时离开中国。
美国的态度
美国总统布什对中国的两个主要要求都予以拒绝,表明美国不可能停止在中国沿海的侦察活动,也不能为不是自己造成的这个事故表示道歉。于是双方陷入外交僵局。4月4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对中国飞行员的失踪表示遗憾,并在稍后以个人名义致信中国副总理钱其琛,表示了遗憾。这样僵局才有所松动。4月5日,中美官员达成结束撞击事件的五点方案,其中包括美国大使给中国外长发出一封公开署名信函,对中国飞行员的失踪和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表示遗憾,中国方面具体安排释放机组人员,并和美国方面商讨归还美国飞机和防止今后出现类似事件等问题。最后几经修改,才出现了著名的“两个遗憾”的信件。这就是美国对中国飞行员的损失向中国人民和飞行员家属表示“真诚的遗憾”,对美国飞机在没有得到中方口头许可而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深表遗憾。
5月29日,美国恢复对中国的侦察活动。7月11日,迫降于陵水机场的EP-3拆卸完毕,由租用俄罗斯的安-124巨型运输机运至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
谁搞霸权主义,中国一定会表示异议。但如果有些纷争有着其自身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的大国博弈,则中国的态度一定是劝谈、劝和。而如果愿意与中国真诚合作,那就不妨坦诚相待,别总是藏着掖着……
文 | 海上客
兔年新春将临,中美、中俄之间,都有所互动。
从各种互动中,似乎能看出一些相处之道,也能看出未来中美、中俄双边关系的端倪。
01
中美来说,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先是在1月17日基本证实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即将访华,又于第二天称,没有进一步的消息可以透露。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当地时间1月18日,刘鹤与耶伦在瑞士苏黎世会晤
其实,在今年的达沃斯论坛举办期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当地时间1月18日在苏黎世的会晤,透露了很多信息。
刘鹤到瑞士,是与中国代表团一起参加2023年达沃斯论坛的。可耶伦并非到瑞士参加达沃斯论坛。
这次中美关键人物之会,是美方在苏黎世“做东”。这么看来,耶伦跑到瑞士去,只为了做一件事——与刘鹤会晤。
既然见上面了,从各路媒体的报道来看,刘鹤、耶伦聊了好久——大约三个小时!直聊到耶伦快要赶不上所乘飞机,快误点了,才不得不散席。由此可以看出,中美双方还有得聊,且涉及方面、内容很是不少。当然,从刘鹤、耶伦的身份来看,中美此次主要是在经济领域有许多共同议题。至于这些共同议题是否能化作共同语言,这就要看下一步中美各个层级有哪些互动了。
总之,中美之间,特别是负责财政、经济的官员的面对面互动,总比不见面要好。
过去两年,刘鹤与耶伦当然有过沟通。据微信公众号“玉渊潭天”分析,2023年1月刘鹤、耶伦之会,是——
两人两年来的第四次沟通、
首次面对面交流,
也是2023年中美第一次当面会谈。
美方的态度不仅主动,且似乎在向其国内等宣示着什么。譬如在场的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刘春发现,美方给各路记者留出的拍摄时间较长,足足七八分钟之久。而按照惯例,此等会谈之前的记者拍摄时间大约一两分钟。
刘鹤、耶伦会晤现场
至于中方代表张开双臂,面带笑容,自信又开放的姿态,更是显而易见的。
海叔个人认为,其实在美方的视角来看,由中方所说出的——2023年,中国经济将恢复增长,达到正常水平,其实也是美方乐见的。
毕竟,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体,中国是世界第二经济体。且中国经济在过去不少年里几乎就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只要中国经济保持正常增长,不仅中国经济本身获益,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我看也是从中获益的。
耶伦一定也注意到了,刘鹤在达沃斯掷地有声地表示,中国不会走向计划经济,更强调会保持对外开放。
开放,当然是中美关系维系所需要的。海叔认为,这种开放的精神,不仅中国需要秉持,美国也同样需要重新举起!只有把世界经济的“蛋糕”共同做大,才有益于中美双方。当然,在中国来说,还会认为有益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不知道美方怎么看?
02
在1月19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俄罗斯塔斯社记者向汪文斌提出一个问题:“俄罗斯外长表示,俄中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外交部有何评论?”
1月19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现场 图:外交部网站
汪文斌答:“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走出了大国、邻国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崭新道路,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
从汪文斌的回答可见,他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塔斯社记者所提到的俄外长的判断,而是给出一个定义——“崭新道路”。
这个崭新道路,目前看,起码有两大收益——
1对两国人民来说,定有好处;
2对全球治理变革有正面作用。
确实,中俄是跑不开的邻居,两国能够和睦相处,能够合作共赢,比互相勾心斗角肯定强。这一点,从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开始,直至如今的历史足以证明。而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看,中俄合作,有时候亦有一些媒体评论是“背靠背”的关系。但又要明确—— 中俄之间,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这一“三不”方针,在去年王毅担任外长时就曾多次向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过。如今,当秦刚走马上任担任中国外长以后,再次与拉夫罗夫明确之。
拉夫罗夫 图:资料
其实,中俄之间,同样绕不开俄乌冲突问题。那么,不妨看看秦刚再次对拉夫罗夫明确的中方的“四个应该”与“四个共同”。
早在2022年4月,中方便提出解决乌克兰危机要遵循“四个应该”,即——
应该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应该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应该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
应该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所付出的努力。
十个月时光过去了,海叔感觉,俄方确实也该对照一下自身是否重视起中方所说的“四个应该”。
至于“四个共同”,亦即——
共同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
共同反对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
共同确保全球产供链的稳定;
共同为危机地区的平民过冬纾困。
海叔认为,俄乌危机的化解之道,真正是该在“四个应该”和“四个共同”之中寻找答案的!
1月8日上午,一辆载有16名旅客的俄罗斯客车缓缓驶入内蒙古满洲里公路口岸客车入境通道,标志着中俄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公路口岸恢复客运通关 图:北京日报
03
不得不说,二战之后,美苏“冷战”,但中国走出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譬如与第三世界多交朋友,且中国一直认为自己也是第三世界的成员。中国一直反对的是霸权主义——无论当年的苏联还是美国,但凡有霸权行径,中国都是谴责的。但与此同时,中国也乐意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与美苏,包括此后的俄罗斯交朋友。
兔年新春到来之际,中美、中俄怎相处?其实很清晰——谁搞霸权主义,中国一定会表示异议。但如果有些纷争有着其自身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的大国博弈,则中国的态度一定是劝谈、劝和。而如果愿意与中国真诚合作,那就不妨坦诚相待,别总是藏着掖着……
总之,癸卯新春,还望大吉大利,希望真正迎来一个多赢的世界。
当“熊孩子”掀开“优衣库试衣间”的帘子,扯掉了谁的遮羞布?
好戏 | “双宋”接连上新,宋慧乔赢了吗
欢迎布林肯
版权说明
(1)历史上中美关系事件(标志性事件 政治、经济)
①“乒乓外交”,以民促官。
②官员交往: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
③1972年,尼克松公开访华,《中美联
合公报》在上海签订,正式结束对抗。
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
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断交、撤军、废约”)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
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出席卡特总统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
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在中美关系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时 间 事 件
19714 美乒乓球队访华,“小球转动大球”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2 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开始正常
197812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实现正常化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楼继伟在由中国经济50人论坛组织的“2018中美圆桌研讨会”上,对中美的贸易摩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楼继伟认为,美国贸易逆差是必然的,中美贸易问题的根源是美国的政策选择;在现行体制下,美国已经优先了,想“赢者通吃”是不现实的;中国已经全面履行了入世承诺并且超越承诺,扩大了开放;贸易战会对美国自身的利益造成损害;对不懂孔夫子的人,不必温良恭俭让;欧洲和日本休想搭中美贸易摩擦的便车。
以下为楼继伟发言:
今天我们讨论的题目是:“中美经贸关系:伙伴、对手还是敌手?”我先做一点观察,最后再做结论。我的观察是我们中美两国都面临着国内难题,应该主要靠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同时,由于所处的国际地位不同,中美对外部世界观察的角度会不同,采取的政策也会不同,但都应当承担起积极的外部责任。特朗普总统最近的几项声明表明,美国政府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观察,认为有三个问题对美国是不公平的:一是巨额贸易赤字使美国失去大量的就业机会;二是现有的WTO规则对美国是不公平的;三是美国占据全球高科技领先地位,其他国家从美国的技术贸易获益是不公平的。而且,美国认为这三个不公平主要来自于中国,或者中国在其中得益最多。
我想先讲对前两点的看法。第一,美国贸易逆差是必然的,中美贸易问题的根源是美国的政策选择。我认为,美国现政府的立场或者说特朗普总统的立场是有问题的。我上周六参加发展高层论坛谈及中美贸易问题时,曾经提到了特里芬悖论,在座各位都是学者和专家,对此不会陌生,但我还是要做一说明。特里芬悖论是指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国家面临的两难困境:要保持储备货币国家的地位,要求经济必须坚固稳定,但同时国家必须保持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用资本输入来平衡国际收支,否则它的货币就不可能成为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国际储备货币和金融避险货币。但是,这种地位反过来又会侵蚀经济的坚固性和稳定性,这就形成了悖论。
目前占据这样地位的国家是唯一的,这自然就带来一些优势,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低的居民储蓄和高的贸易赤字,相当于美国人民通过透支美元的全球信用,享受了更高水平的生活。也就是说,美元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使美国人民得到了好处;第二个优势是适度的财政赤字是可以持续的,相当于美国政府通过透支美元的全球信用,可以安排更多的资源。
没有其他国家有美国这样的优势地位,但是没有免费的午餐,有优势就要承担责任。根据特里芬悖论,这种透支是有限度的,如果严重到影响美国经济的坚固性和稳定性,将对自身和全球经济造成灾难。美国的居民储蓄率从上世纪90年代的约8%降到了2006年的175%,2007年上半年一度为负。美国联邦债务率从1994年的49%降到了2000年的34%,而到2006年上升到70%。过度透支美元的全球信用,再加上华尔街的高水平创新,最终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
因此,美国政府应当认识到,美国的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是必然的,是特权,没有其他国家有这种优势,但是这种特权不能滥用。去年美国的居民储蓄率又降到了36%,联邦债务率超过100%,在我看来又处于过度透支的状态,但是特朗普总统不这么看。他所称的8000亿美元的美国贸易赤字都是别国造成的吗?实际是美国过低的居民储蓄率和过高的联邦债务率造成的。
第二,拥抱和推动全球化是美国的利益所在。只有更多的国家参与国际贸易体系,加强金融深化,美元的国际结算、支付、交易和储备的功能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美国才可能更多地获得全球发钞国的优势。包括WTO在内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对美国是有利的。WTO规则被特朗普总统认为不公平,要认识到这个规则是国际广泛共识的结果,也是全球公共品,试图单方面强行修改,只会受到大多数成员国的抵制,是行不通的。
在现行体制下,美国已经优先了。比如WTO规则中的知识产权条文,即TRIPS,实际是源自美国 301条款,只不过是为照顾发展中国家利益,在共识基础上,WTO做一定修改后的版本。这实际反映美国已经占据了优先地位。如果还要寻求额外优先,想“赢者通吃”是不现实的。我还可以举个例子,提示美国的全球责任。刚才提到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率降到了34%,那是克林顿政府执政的后期,当时财政盈余达到2370亿美元,占GDP的25%。这种情形下,美债的发行规模就不足以满足全球储备资产和风险对冲资产的需求。为此,美国在自身融资需求之外,额外发行了一笔1000亿美元的债务并支付利息。这就是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国在履行全球责任。
我再讲讲中国方面怎么看。第一,在贸易和开放领域,中国的入世承诺是高水平的,超过了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而且已经全面履行了承诺并且超越承诺,扩大了开放。
首先是高水平的承诺。中国加入WTO时最高的约束税率是65%,远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比如美国的最高约束税率是300%,韩国800%,日本260%。入世后2002年中国第一次履行降税义务,平均关税水平就从153%降为12%。中国入世承诺农业补贴水平不超过本国农业产值的85%,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0%。中国承诺开放100个服务贸易部门,现在开放水平远远超过承诺,已接近发达国家,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达到120个。到2010年,关税减让义务履行完毕,关税总水平从153%降到了98%。在贸易体制方面,中国政府对30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做了清理,地方政府则清理了9万多件,形成了更加透明规范和可预见的贸易体制。
此外,中国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即不征税的加工贸易占比大。从2017年进口结构看,一般贸易进口占比591%,加工贸易占234%,其余为对低收入国家免税的进口以及免税设备进口等。进口征税主要针对一般贸易,如果按照关税收入对进口总额的比值计算,实际征税率为24%,已经接近或低于部分发达国家。中美贸易更为特别,加工贸易占比更大,2017年中美加工贸易顺差占总贸易顺差的比例达59%,表明对美国的实际征税率更低。因此,在贸易和服务方面,中国并没有过度的保护。
第二,美国最近掀起的贸易战,当然我认为是打前哨的,是虚张声势还是真打也不清楚,反正现在已经开始。
首先,理论上美国现政府是站不住脚的,而且会对自己的利益造成损害。巨额的逆差是自己的政策造成的,居民储蓄率过低和财政赤字过大,在滥用发钞国的特权。同时,又借此将国内视线引向国际,是民粹主义炒作。
其次,美国应当拥抱全球化,包括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国际议程。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当然也会造成结构性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公,这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和政策解决。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难题。比较优势的转移,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转移到海外,工作岗位流失,特别是农业转移人口失去了城市工作。我们正在通过一系列结构性改革和政策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的比例不足15%,货物贸易顺差占比只有3%左右。这个比重在过去五年大致稳定,而同期消费贡献率已从549%上升到588%,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从453%上升到516%,说明中国经济更多依靠内需,而且在依靠内需中减少了对投资的依赖。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中国现在就这么在做。
最后,美国应当平等待人,有事情可以磋商、讲道理。如果动辄诉诸贸易战或使用大棒,对中国是无效的,而且也是无礼的。一方面要求中国更为市场化,一方面又用计划经济下达指标的方式,要求中国压减对美1000亿美元顺差。中国已经越来越淡化增长数量指标,比如GDP的增长率过去是计划增长的,后来改成预期,并且预期的语气越来越弱,从要求增长预期7%以上,然后改为65%和7%之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调整为预期65%左右,转而更强调失业率指标,降低失业率,扩大就业。
美国还用了一个所谓的“镜像关税”,这也不符合常识。举的例子是中国对汽车进口收了25%的税,而美国的税率非常低,应该如同镜子两边一模一样才对,这是完全不顾发展阶段的差距。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关税水平已经低于巴西等同等发展中国家,甚至低于韩国,韩国可不是发展中国家。美国如果搞镜像税,可以同德国、日本去镜像,不要同中国。这个道理在座各位都清楚,我也不用再多说,美国有些做法确实没有道理。中国人的看法,对不懂孔夫子的人,不必温良恭俭让。应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孙子兵法的至理名言。如果美国逼迫中国违反入世承诺,那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只能以牙还牙。
知识产权问题与特里芬悖论无关,对双方最重要,可以坐下来谈,以消除误解,达成共识。美国方面认为中国政府干预了美国企业在中国的运营,限制了美国企业谈判权利等。我理解美国方面的想法。对技术转移的问题,中国方面是这么认为,美国通过巴黎统筹委员会,联合盟友封锁对中国的技术出口。一方面,美国包括西方在中国巨大的市场上获取利润,一方面不转移技术,甚至中美合资企业中的技术也要从美国的母公司去购买,不断地付费,知识产权不断地付费是不公平的。美国财政部牵头的外资审查委员会的规则是高度不透明的,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方面例子太多了,我在中投就遇到很多。中国的产品甚至含有中国股份的美国企业法人的产品,在美国受到了不平等的对待,我也就此做过很多的磋商。美国用国内法高于国际规则而直接干预别国,是不公平的。
另一方面看法,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国内在的需求,否则我们就无法建立信用社会并取得技术进步。这方面中国的进步是巨大的,美国人也观察得到,但为什么不说?据统计,外国公司在中国提起的专利侵权案的诉讼,胜诉率已经达到了80%。国家规定的赔偿额度从以前的1万到100万,提高到10万到500万,还成立了三家知识产权法院。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又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与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职能整合在一起,有利于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取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问题,而且要求今年前完成机构改革任务。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取得的明显进展,但也仍有一些难题没有解决。比如知识产权法院专业性不足,有地方保护倾向等,美国的301调查报告也讲到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国家治理体制上的问题。为什么搞成这样?也是因为我们没有经验,还在探索,我认为应该走得再快一点。我在财长任内曾经推动解决了一些问题,使得中美双方在经济关系上都更为公平,特别是在中国方面还促进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可以双赢,但是要有意愿。
总结发言:
第一,我作为经济学家,又曾经是政府官员,与美国政府方面沟通很多,中美还是应该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我们是非常尊重美国的,在制度等方面借鉴美国很多。但是我在同美国人打交道时,深深地感受到他们有优越感,但美国人的优点是,你只要给他把道理讲清楚了,你比他还明白,他就服你,他就接受。但是不能威胁,不能要求中国立刻消除1000亿美元顺差。美国曾经这样威胁过日本,而且奏效了,但对中国是无效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谈判上,这一点我们可以做到。
第二,其他国家怎么看?大家怎么看现在的中美关系?美国人民对特朗普总统从开始的不习惯到逐步习惯,但是不见得心里都很习惯。欧洲、日本一开始也不习惯,现在慢慢习惯了,但还是不见得心里习惯,不见得服气。这就会形成一种心态,希望中国和美国打一打,压一压美国的气焰。第二个心态,中美打了以后,大家预期贸易会更公平,知识产权会更公平。这是对的,但我想提醒欧洲、日本,你们别想搭便车,如果搭公平的车不叫便车,但是我们中美打起来你得好处那不行。比如,欧洲人对平台经济是很有意见的,对Amazon、Facebook、Twitters、Google等加以处罚。如何打破新型垄断,还没有破解。这些平台很大一部分是美国的,现在中国也进来了。欧洲人希望打击它们,希望对它们有一定挤压。但是美国还专门说,平台经济扩展下去成本会越来越低,中国人想抢美国人饭碗,不是这么回事,这点大家都明白,应当大家在一起寻求解决办法。
最后,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我们自己很清楚。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我们在谈判的时候应该互相理解,有些事情不是中国有意的。我们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对中国有好处,对美国也有好处,对全世界都有好处。
中美又要谈判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虽然中国商务部8月16日上午对外发布的这则消息,非常简短,只有两段话:
正如很多网友所说的:新闻越短,事情越大。这100多字的新闻稿,显然暗藏玄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在特殊节点、特殊背景下,举行的一次特殊的谈判。
在牛弹琴(bullpiano)看来,至少释放了三个意味深长的信号:
信号一,这次备受瞩目的磋商,是美方发出邀请。
请注意,这则信息的头五个字,就是“应美方邀请”。
美方为什么邀请?应该也是在调整立场。因为现实是残酷的,贸易战确实就是两败俱伤。这次史无前例的贸易摩擦,已经对中美一些企业和产业带来了严重冲击;如果贸易战继续升级,双方都将蒙受重大损失。
回到谈判桌前,通过对话沟通解决问题,就成了唯一正确的选择。从美方之前释放的一些信息来看,中美此前应该已进行了多轮工作层面的接触,包括电话的沟通。所以,才有了这次定于8月下旬的副部长级磋商。
信号二,双方都很小心,先派出副部级官员接触。
按照商务部发布的信息,这次贸易磋商,中方领衔的是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美方则是财政部副部长马尔帕斯。
要知道,在前三轮磋商中,中美都派出了众多部长级乃至更高层级官员。结果,大家也都很清楚,中美虽然达成了停战的共识,美国财长姆努钦也明确向媒体表示,双方贸易战不打了。但最终,白宫撕毁了共识,发动了贸易战。
有了这种前车之鉴,双方这次应该都是小心翼翼,都先派出副部级官员接触。对于中方来说,即使谈判达成共识,美方能否说话算数,仍旧是一个问题。
信号三,中方的这个关键词,更是深意藏焉。
谈判是好事,但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在发布相关磋商信息的同时,中方也明确了立场: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不接受任何单边贸易限制措施。
请注意,中方前面还有一个词“重申”。也就是说,中国的态度是一贯的,霸凌主义,逼中国吞下苦果,中国绝不可能接受。
对话和沟通的基础,只能是这三个关键词:对等、平等、诚信。
对等和平等,就不用多说了。但这个“诚信”,应该是深意藏焉,极具针对性。美国官员们,你们也听清楚了吧。
20世纪初,美国和其他列强一样参与瓜分中国,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相当长时间内,美国一直贯彻“均势外交”,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纵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袁世凯死后美国“援助”直系军阀间接参与了北洋军阀混战;
随着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特别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从间接援华抗战逐渐变为中国的抗日盟国,积极抗战,1942年取消了关于清政府和美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附加议定书;
解放战争开始后,美国从积极帮助蒋介石打内战逐渐变为冷眼旁观;
新中国成立后20年里,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作“仇敌”严加防范,随着1969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首次访华,中美逐渐进入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虽然后来中美两国关系时好时坏,但总是离不开“吵架——和好——再吵架——再和好”的路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