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跟母亲吵架了,心里肯定特别难过,作为朋友我们就要好好的安慰她一下,刚开始她肯定还在气头上,我们千万不要跟她分析原因,还有给她讲道理,她是听不进去的,而且会觉得没有人理解她。所以我们就只需要陪着她,让她好好哭一场,把心里的委屈难过都发泄出来,然后等她好一点了,可以带她出去吃点美食逛逛街,女孩子吃点甜品心情也会变好的,等她心情稍微好些的时候,再跟她探讨一下今天的事情,我相信等她平静下来以后,她也会自我后悔的,这个时候她也会愿意跟别人交流,最后帮她分析一下,我相信她会跟她母亲和好如初的。
可以跟你朋友说:良好的家庭环境或者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需要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加强沟通,及时缓解矛盾。
绝对不能这样“安慰”人:A“大家都是这样的”“暑假一点自制力都没有,我好垃圾”——大家都是这样的啦,怕什么!“我爸出轨了,我一点都不想看到他”——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看开点啦!“放宽心”当然是个好方法。
但需要时间和经验的催化。轻飘飘的口水话不仅不会让人豁然开朗,反而会让人感到自己的感情被蔑视,感到自己的人生事件在别人眼里根本不值一提。“大家都一样”的后半句,其实是“怎么就你矫情”。
B“我比你还惨”“六个数学大题错了五个”——哦,至少你都写了。我两个大题没动。“室友十二点多还开着灯”——我室友五点起来读课文。“比惨”和“大家都一样”有些相似之处:本意是让对方看到别人的痛苦。
勇于接纳自己的现状,实际却只会让人觉得被“强行堵嘴”了。更恶劣的是,“比惨”不仅剥夺了对方宣泄的权力,还把话题的重心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好好的安慰就变成了挑衅。“比惨”也不是完全不能用。
但要确保:举的例子不是你自己,而且需要好笑,而且需要够惨。比如,“隔壁班某某分班考试忘记涂学号被判零分,全家跑去教务处静坐”,就比“我有两个大题没写”好得多。
C“别去想就好了”说这种话之前应该了解一下“白熊效应”。实验者告诉参与者不要想白熊,如果想了白熊就按铃。结果,五分钟内,平均每个人按了6次铃。一位女性按了整整15次铃。越是压抑思维,就越容易出现反弹;我们越是劝别人别去想,别人就越忍不住要想。
与其反复强调“不要想”,不如找点能分散注意力的话题。
我觉得与其说是劝他,还不如和他一起出去玩玩,让他高兴高兴呢。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一般不掺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尤其是每个人的家庭环境不一样,在劝导的时候只能以自己认知范围来劝,所以不掺和别人的家庭生活更不纠正别人的人生!要做点什么的话,这需要你对你朋友的了解非常深,尤其是他深层次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你拥有解决问题能力!
我们时常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在吵架的时候,我们只能在一旁看着,不知道怎么去解决问题,但是如果你要上前去劝解的时候,一定不能去表明自己的立场,不要去偏向于任何一方,因为如果你偏向于一方的话另一方会很不平衡导致这个矛盾进一步加深,这就像你的一对儿好朋友吵架了,你如果去偏向于另一方的话,他们之间肯定不会和解。在你父母吵架时,我的建议有三。
第一点。保持沉默,因为不管怎么样你始终是一个孩子,他们两个之间的矛盾有他们两个人去解决如果你过分干涉的话,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第二点。你可以在他们吵架的时候说:我想要的无非是一个温馨的家庭,你们一天天的吵架,这个家都快待不下去了,我感觉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父母都会去在意孩子,因此以自己的利益出发,他们可能会停止“战争”。
第三点,当一个马后炮,当他们吵完架之后,彼此的气还没消,然后你就各自去安慰他们,你可以在你妈那里说:虽然我爸那里哪里做的的确不对,但是他在哪方面还不错啊,我改天一定去说说他,让他去改正。然后到另一方也这么说,这种方法就是先去,说出他的缺点,然后再提到他的优点,先去引起对方的共鸣然后在趁机提出优点。
其实如果吵的不凶的话,也没什么问题,因为父母之间吵架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