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认识一下感情的概念。
《基础心理学》里把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叫做感情。
由于感情这一概念比较笼统,为了区别感情发生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的体验,人们把感情赋予了情绪和情感两个方面。
情绪是指感情的反映过程,是大脑的活动过程。情绪容易在某种情景中产生,也有易变的特点。且伴随着明显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表现。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冬季的一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吃午饭,孩子边吃边玩手机游戏,妈妈看着饭菜发冷,冷了容易发硬,担心孩子吃下去肠胃不适,再说吃饭分心并不是好事,注意力分散容易引起肠胃消化功能不良。妈妈轻声提示了一次“快点吃饭”,孩子嘴巴答应了可还是在玩手机。妈妈忍不住了开始和孩子大声说,说了一大段冗长的训斥的教育话题,孩子不耐烦了,眉头紧皱,一脸不开心,他认为他长大了,青年了,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吃饭就只要吃完了就好。不用太烦。抬头看看爸爸,爸爸始终保持一声不吭,他对孩子笑了笑,孩子也轻轻一笑,妈妈继续说教,还责备丈夫不管教孩子,孩子用手捂住了胃部。
在这段陈述中,确定孩子为主体,他的不开心不耐烦,紧皱眉头以及对爸爸笑是指情绪的变化性,他所处的情境是和爸妈吃饭,妈妈的冗长教育氛围及爸爸的反应的综合环境。而妈妈持续的教化让孩子捂住了胃部,很有可能已经开始触发了孩子的胃部涉及生理器官及功能的不适感。这就是情绪的基本表现及内涵,作用。
而情感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与感受。情感是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是长期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比情绪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与长久性。情感需要通过情绪来体现。
还是上述例子,主体还是孩子,他相信自己操作的独立性基本就是情感的内容。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i,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有真实的体验,感受。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基本是对外界客体,在内心体验产生一种情感意义以后,再通过情绪呈现出来。并不是悲伤的人没感情,也并不是生气的人没感情,而是他们沉陷在了对外界客体不良且深刻的意义中并由此产生了冲突。
比如一个孩子数学不好,妈妈在边上教了她好几遍她也没弄明白,妈妈很恼火,并大声数落。妈妈的恼火是情绪,而在她内心的情感意义是我数学挺好,教一两遍应该会了,可教了她七八遍了,她还是不会。妈妈想不明白,妈妈内在深刻的“应该会了可现实还是不会”的情感冲突体验在她心里开始交战了,所以体现在外在言行上的便是大声责备,数落。
生命的感情无不崇尚幸福,祥和。那深层情感意义与体会需要安祥,那随之表现出来的情绪也基本会是平和的。若上述生活事例中的妈妈可以通过平静锁定,组合内心的“应该会了可还是不会”的冲突,用相对缓慢委婉的语气告诉孩子“妈妈以为教你一两遍你就会懂了,可那么多遍你还是不会做呢?妈妈很着急。”这样平和的表达,孩子听了有多暖心,言语少量,又有温和,相比大篇幅快速有情绪的说词来说,孩子一定容易记住妈妈轻柔的表达,她也更容易告诉妈妈她不懂的原因,那这一场景中的人际情感是不是更有利于向美好的方向发展?
觉察自己在具体处境中的情感体验意义,了解尊重一下客体的情感内容,在和谐温暖体谅进步的角度,用缓速平和简单的语言去表达,彼此情感的天地会不会更美好呢?
情感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原因:
1 吸引伴侣:我们借助情感来吸引并与他人建立关系。例如,爱情可以引发人们之间的浪漫和吸引力,友谊也可以通过互相理解和同情建立起来。
2 保持社会联系:情感可以帮助我们在社会中建立和维护联系。没有情感,我们将很难与别人交往,也就无法建立和维护好友谊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带来快乐和幸福:情感可以使人感到快乐和幸福。例如,满足感和幸福感都是由于我们能够与他人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系。相反,当我们感到孤独和失落时,缺少情感联系是主要原因。
4 帮助应对压力:情感可以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例如,当我们感到困惑或情绪低落时,有人能够倾听和理解我们的感受,这可以使我们感到舒适,减轻内心的负担。
总之,情感是人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需要情感,才能建立联系、感到快乐和满足,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