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牢固的情感纽带

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牢固的情感纽带,第1张

最近美国有一份基于1万4千名婴儿调查的研究报告出炉。在这份报告中,研究者认为,每10个婴儿里面,就有4个没有与父母建立起来能让宝宝安心的亲子纽带。40%啊!爸妈们,你能相信这个比例吗不管信不信,数据就在那里,而这个比例如此之高,不得不让我们做父母的也好好反省一下,我们和宝宝之间有没有建立起能带给宝宝安全感的亲子纽带呢

什么是牢固亲子纽带

亲子纽带是指孩子从出生到3岁的这段时间里,与父母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系。当婴儿发出某种需求的讯息时(可能是哭、扭动身体、发出声音等等)、甚至还没有释放任何讯息时,父母能以一种关爱且珍视的方式来回应(比如抱起宝宝安抚、检查他的状况、对宝宝说话等等),那么婴儿会觉得自己的需求得到了重视及满足,于是他就会觉得安心、也会对自己产生自信、对父母产生信任感。当他感觉难受时,他就会寻求父母的安抚。这就是亲子间的纽带,这纽带越牢固,孩子的安全感和信心就越稳固。反过来,如果亲子之间没有这样牢固的纽带,日后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不会去寻求父母的帮助。

这种情感联系,虽然是成形于孩子早期发育阶段的,却对小孩一生的行为和情感认知方面有长远的影响。研究发现,没有与父母建立起牢固的亲子纽带的小孩,很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变得粗鲁、叛逆、过动,而情感方面的影响就会更加长远。

亲子纽带也需要经营

小宝宝刚出生,会本能的去寻找妈妈的乳房来吸吮,在第一次吸奶的时候,妈妈与宝宝之间的纽带就开始了创建的第一步。婴儿在有需求的时候,会自动自发的寻找慰籍,他向父母靠近的意识,就是他对亲子纽带的本能需要。所以,亲子纽带的建立,对宝宝来说,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那么在爸妈那一方呢很多父母在听到宝宝哭时,会直觉的把宝宝抱起来,看看他怎么了、好好安抚他,这其实也是一种本能。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本能。研究发现,婴幼儿期没有和父母建立起牢固亲子纽带的人,到自己做了父母之后,也不会有与小孩建立亲子纽带的本能。这就是说,爸妈和自己的父母之间的纽带越牢固,就越容易和自己孩子建立起牢固的亲子纽带。

而即使我们有这样的本能,也和父母有良好的亲子纽带,并不代表我们一定能和我们的孩子建立良性的牢固的纽带。这是因为人的成长是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的,尤其现代社会的儿童教育产业非常的发达,每个父母都会接受各种不同的资讯、从而形成自己的育儿观念。当你重视其它方面的时候,可能就会忽视亲子纽带的建立。所以,在父母这一边,要和宝宝建立起牢固的情感纽带,是需要付出扎实的努力的。

建立牢固亲子纽带方法 别忽视接触

人类和许多哺乳类动物一样,是需要肌肤接触的。即使是成年人,如果常年没有碰触到其他人的话,都很有可能出现忧郁症等心理问题,就更不要说小宝宝了。所以一般在顺利的生产过程结束后,医院会第一时间把新生儿交到妈妈怀里,让他学习吸奶,同时给母婴一个纽带建立的起始点。而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虽说现代社会的许多父母都很怕会宠坏宝宝,大多数儿科医生都认为,最起码半岁以前的宝宝是宠不坏的,所以父母可以给他你所能给予的一切关爱。

带宝宝出门

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方便的社会,连做爸妈都变得方便了,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商品帮助我们带宝宝,比如婴儿推车、婴儿座椅等等,这些东西既能保护宝宝的安全,又能让爸妈从繁琐的带宝宝的生活中解脱出来,可是同时也大大减少了亲子之间的直接接触,而纽带的建立也因此打了很多折扣。于是,复古之风蔚然兴起,那就是把宝宝当成一件衣服,穿戴在身上。买一个背巾,出门的时候不用推车,而是把宝宝用背巾背在身上,爸妈和宝宝之间的距离近到一低头就可以亲吻的状态,这样的方式大大的促进了亲子纽带的建立。

夜间的照护

网络上长期流传一个说法,宝宝跟哪一个亲,不是看白天谁照顾得多,而是晚上谁照顾得多。也许不同人对这个说法的认可度不同,但是宝宝在夜里惊醒需要喂奶换尿布安抚的时候,确实是一个建立亲子纽带的绝佳时机。现代育儿派系对于是否训练宝宝睡眠、如何训练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不管你信哪一派,不要忘记最根本的一点:宝宝在夜里醒来时,也是需要慰籍的。

爸爸的加入

母乳的妈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与宝宝亲密接触,从而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即使是瓶喂或是母乳/奶粉混合喂养的宝宝,一般也都是妈妈抱在怀里喂奶。可是,宝宝不仅仅需要妈妈,也需要爸爸,而爸爸由于无法孕育胎儿、无法母乳,几乎天生处在一个劣势上。那么爸妈应该一起努力,多给爸爸一些亲密接触宝宝的时间,比如用奶瓶喂奶、婴儿按摩、出门时把宝宝穿戴在身上,这些都是爸爸可以同样胜任的事情,那么父婴之间,也就同时建立起了牢固的亲子纽带。

众所周知,按摩可以促进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能够快速的让宝宝生长发育成功,另外按摩对于宝宝的重要性也是比较大的,但是妈妈在给宝宝按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手法,时间以及力度的轻重,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注意方法

首先要知道宝宝刚出生的时候皮肤是非常娇嫩的,而且长时间的都在睡觉,清醒的时间很少,这个时候是不建议给宝宝做按摩的,等到宝宝三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着手按摩了。不过在按摩之前一定要了解一些按摩的姿势,另外妈妈也要将自己的指甲剪干净,这样就能够减少损害宝宝皮肤的情况,另外手部帮助宝宝按摩的时候,尽量也不要佩戴任何的戒指或者是手表、手链的,因为这些首饰不仅会非常的凉,甚至还会刺激到宝宝的皮肤,从而给宝宝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从四肢到躯干

另外按摩是讲究从四肢再到躯干这样的一个顺序,因此在按摩之前一定要将手部清洗干净,这样才能够接触宝宝的皮肤,另外可以先从四肢按起,从宝宝的手背、手掌再到胳膊,再从脚按到大腿,这个时候主要是采取捏拿的方式,不过一定要注意力度,要轻一些,而且在给宝宝做按摩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跟宝宝说说话,帮助宝宝缓解陌生的情绪。

三、结语

除此之外,在给宝宝进行腹部按摩的时候,一定要避开宝宝的肚脐,因为新生儿的肚脐是非常脆弱的,同时也要等着结痂,这个时候尽量的不要去触碰,不然很有可能就会出现感染,甚至是流脓的情况。另外按摩时间最多就是20分钟,一定要注意好节奏,不过按摩肚子的时候,尽量不要采取逆时针的方向,这样会导致宝宝的肚子出现一定的问题。

从母体温暖而熟悉的子宫中呱呱坠地,一个婴儿,TA是无助的恐惧的。虽然TA具备了所有能使自己生存下去的先天条件,但是TA需要父母的帮助,来使自己作为一个生物体而更好的存活和发展下去。在父母和婴儿这一类似于环境和生物的交互体系中,“情绪”便是他们彼此交互的一项重要内容。

婴儿与生俱来就拥有感受情绪的能力,能够体验到恐惧、害怕、激动等情绪。此外,婴儿在还不能理解言语的时候,便能从父母的语气当中来扑捉情绪的信号。比如母亲突然拔高嗓门和其他人厉声戾气的说话,那婴儿就可能体验到害怕。

能够感受情绪,不代表能够管控情绪。婴儿尚不具备管控自身情绪的能力,因此不能依靠自己来使情绪达到一种“平衡”状态(a state of equilibrium)。他们既不能调节自身情绪体验的强度,也不能调节情绪体验的时长。当婴儿有强烈的情绪体验时,如果他们不能及时得到外界的帮助,那么他们往往会被自己强烈的情绪状态所“吓到”,变得不知所措,继而心生不安全感。

母亲,被视为能够帮助孩子调节情绪的最佳人选。母亲和孩子这样一对组合,其实是一个同步调谐系统。母亲敏感的觉察到孩子的内在情绪状态和体验,继而作出适时有效的回应;这种积极的回应,使婴儿产生了美好的心理和生理体验;而婴儿的这一信号反馈,又进一步强化了母亲对孩子进行同步回应的愿望和能力。这个调谐系统就这样被源源不断的注入了动力,母亲和婴儿彼此依靠彼此影响,共同促进婴儿健康的发展。

当一个两个月大的孩子莫名的哭泣时,妈妈要能够判断出孩子哭泣到底是是因为饥饿还是因为腹胀。有了正确判断之后,妈妈还要能及时的作出回应,来缓解孩子的生理不适,来抚慰孩子的情绪状态。对孩子的生理需要,大多数父母都能及时的进行满足。

但是婴儿的很多心理需求信号,却常常被父母忽视。比如一个六个月大孩子怕生,见到生人会心生恐惧、哭闹抗拒。很多家长可能觉得怕生很正常,孩子长大些就没事了。的确,大多数孩子的怕生也就那么几个月。但是如果妈妈对孩子的这种最初的社交恐惧不予理睬,孩子可能慢慢的产生对外在世界的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而这种心理体验又会通过父母的不予理睬而继续得到强化稳固。相反,如果母亲能及时的采取种种行动来减弱孩子对陌生人的惧怕,孩子便会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从而更加相信自己相信他人。

依恋理论的鼻祖约翰保尔贝认为,母亲和孩子的生理心理信号的同步(attunement),是达到健康安全依恋关系的重要条件。

“同步”,简言之,意味着母亲要跟随着孩子的信号进行反应,而不能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来回应。婴孩,他们的对自己的情绪还有其他需要的表达都是即时的。这和大人不同,婴幼儿是不会思前想后的。这就需要做母亲的,要能敏感的扑捉到孩子的即时信号,并且通过自己的行为进行积极回应。在这种及时的满足中,母亲回馈给孩子的信息是:“我懂你的所思所想”,“你的情绪很重要,你很重要”,和“我永远在这里”等。这样的互动不但会促进孩子社会性健康的发展,也会促进他们大脑的良好发育。

当母亲和孩子处于情绪的同步状态,双方都能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但是,当母亲和孩子不能调谐同步,婴幼儿便会表现出很多压力体验的信号,如哭闹等。如果孩子哭闹不止,很多家长会觉得担心或者厌烦,殊不知,这是孩子需要重新回到同步状态的渴求而已。

这些压力事件,可能是短暂和妈妈的分离,也可能是严重的身心虐待。很重要的一点,对婴幼儿来说,能带来压力的事情不单单是那些消极的事件,也可能是一些他们从未经历过的的事情,比如首次入园、第一次看牙医、第一次坐飞机,等等。

在这些压力环境中,母亲对孩子信号的同步反应,能够让孩子慢慢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控。反之,如果孩子得不到外界的帮助,他们可能长时间处在无边无际的情绪状态中。比如,当一个母亲把婴儿放下来去接电话的时候,孩子便会开始哭。这其实只是表明,孩子需要母亲回来,重新和他回到同步状态。如果孩子的情绪状态不能很快被平复,那么他可能会体验到自己无法控制的难过。这样的难过一旦加剧,孩子便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内在心理反应后开启了“生存模式”(survivalmode)。

生存模式一旦开启,孩子便会调用自己所有的生理心理的资源,来使自己能够重新被看见、能被安慰、和被满足。如果孩子的所有注意力和认知能量都用在了重新得到关注上,那么他们便不会有充足的心理资源来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了,这其中包括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社会-心理的发展。生存模式开启后,婴幼儿会大致经历如下两个阶段:高度唤醒和情绪的分离。

第一阶段:高度唤醒,就是对外在威胁的应急反应。此时,婴儿的交感神经系统、心跳、血压、呼吸都会加速。行为表现初为哭闹,继而升级为嘶喊。这种情况下,大脑为了应对压力事件,便会分泌更多的压力荷尔蒙,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都上升,使大脑处于基础新陈代谢加速的状态。

压力荷尔蒙,是一种保护机制,使个体短期内能应对压力事件。但是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对他们的大脑是有损伤的。大脑分泌甲状腺素和血管升压素。其中,血管升压素是和恶心和呕吐联系在一起的。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婴儿在长时间剧烈哭闹之后,有呕吐现象。

第二阶段。如果在长时间经历压力而得不到缓解时,婴儿便会进入第二阶段:分离。这个阶段,孩子从自己的内在情绪状态中分离出来。他们变得麻木、回避、和顺从。那是因为婴儿感到无助和绝望。婴儿在努力的去修复“不平衡”和“不同步”失败之后,他们变的克制,并且躲避关注,变的“不被看见”。这种情绪上的关闭,是孩子对那些自己处理不了的消极事件的消极回应,和唤醒是相反的状态。

从生物学和进化论的角度讲,分离的过程可以让孩子从无法应对的情形中退避出来,从而能够自我修复和补充心理能量。这种状态,哪怕只是短期的,都是有持久伤害的。此时,具有麻醉作用的内源镇静剂和行为抑制的压力荷尔蒙(比如可的松)水平升高,血压和心跳也会下降。

这种分离状态,不利大脑发育。所有的能用来进行应对的资源都用来重新组织和恢复到平衡状态。这种生物化学的改变,对正在发育的大脑有长久作用。婴儿期,短暂的状态也许会变为持久的特质。所以,早期这种伤害会最终变成性格的一部分而稳固下来。在大脑最脆弱,对外在的刺激最敏感的时候,这种伤害尤为严重。孩子会丧失很多发展和学习的机会。长期进入这种循环的孩子,大脑发育迟缓甚至萎缩,比如那些在福利院因照顾不周而严重忽视的孩子。

母亲和孩子在情绪和情感上的合拍同步,是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关键,对幼儿以及整个童年期都非常重要。婴儿期,依恋有适应性的作用,帮助孩子生存下来并且开始积极的社会化。当孩子逐渐长大,孩子的需求会改变,他们也变得原来越独立,但是依恋仍然至关重要。和父母之间的安全依恋关系,是孩子心中的定海神针。带着它,孩子便不会害怕不会孤单,逐渐学会独立的走向属于自己的丰盈人生。

当下用什么方式培养与宝宝的情感比较好?许多家长认为,对于新生儿来说,只要他们吃、喝、暴、喷、睡,都能满足他们所有的成长需要。对新生儿来说,父母的精心照顾是必不可少的,但让新生儿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他们的眼睛、声音和面部表情能够反映婴儿的情感需求。那么,父母应该如何与婴儿互动呢?

自从我休完产假,我就开始工作了。我岳母帮助把孩子们带回家。我岳母担心我累了,所以她承担了说服孩子们晚上睡觉的任务。我丈夫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所以我丈夫会帮我们的。我经常晚上加班,下班回家。有时孩子躺在床上,只能偷偷地看孩子一眼。

我丈夫和我的孩子一个人给我做了这么多美味的食物。我拥抱了我的丈夫。这时,孩子看到父亲被拥抱了。没想到,不管是谁直接打了他,我妈妈都受伤了。真实而夸张的面部表情。不管他的脸有多笨,这孩子活不了多久。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父母需要在孩子出生后学习如何做鬼脸。通过吹肥皂泡,孩子们对神奇的肥皂泡非常感兴趣。许多孩子甚至爬上去想抓住它。

藏起来看看。这是一款经典且流行的游戏。拿着宝宝最喜欢的毯子,或者把它藏在家具后面,然后探测、隐藏并重复。这样,你可以看到很多孩子的笑脸。引导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儿童的情绪问题。大多数父母与孩子相处不好。尤其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时,他们听不进父母说的话。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孩子们年轻时没有培养出信任感。

出生到五周岁的孩子多是跟一个人睡的,他会很依赖这个人,不愿意换人。一直到大了也亲近陪睡的人。如果孩子从出生白天都是一个人带,也会有依赖。谁陪他玩和谁感情好。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k jCoM 作为生命的最初的一段时光,不论在身体力量上还是在社会权利上,与成年人相比幼儿难免处于弱势。然而他却以另外一些方式,显示自己有别于甚至于超越成年世界的特殊力量,那是一种与幼儿独特理解力,丰沛的创造力,以及单纯的爱与快乐相连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促使着幼儿表现人类最为本源的,最为淳朴的行为,面正是在年幼的孩子身上所表现的种种,更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性善论”的真谛。其实,在现实的生活中,细心的家长常常会发现:一个十几个月的幼儿听到一个婴儿在哇哇大哭时,会马上快步上去注视着他,甚至摸摸他的小脑袋。如果无济于事,婴儿还在哭泣,幼儿也就跟着哭泣起来,最后他把自己的妈妈找来,拉起妈妈的手放到婴儿的额上。心理学家们认为,这就是婴儿早期所表现出来的同情心,或称为“移情”能力,即把自己的感情转移运用到他人身上。幼儿的这种利他的行为恰到好处的阐释了何谓“性善”,而作为家长,更应该注意的是尽早对幼儿这种行为或感情的保护和培养,使幼儿这种原初而又可贵的同情心发展成为利他主义的思想感情。幼儿的利他感情需早培养 利他感情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特殊的情感,通常表现于人的交往过程中,感情的发生是以使他人受益为前提。“利他”实际是一种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并构成其社会能力的一种层面,它能增进幼儿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这种利他行为是一种自愿的行为,通常以他人为目的,有助于人从各种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人之初的幼儿就已经有了利他感情的萌芽,而在幼儿此种感情的萌芽中,家长如何激发和培养这种利他行为,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实,如果我们将这种利他感情看成是人本性的一部分的话,那么年幼的儿童,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则可能表现出更多的利他感情及相应的行为。作为家长,如果能抓住各种教育的契机,就能够使幼儿利他的本性得以发扬。同时,正是由于幼儿早期各种利他行为的出现,极早的通过引导培养幼儿健康、积极的利他感情,就尤为重要了。与人之间高质量的交榜样教育是培养幼儿利他感情的重要途径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成就来影响个体品德的一种方法。有专家曾指出:由于幼儿通过榜样比通过告诫学得更多,我们就可以给他们提供好的典范来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幼儿会热切地模仿有道德的人的行为。从专家的观点中,我们不难看出,榜样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幼儿利他感情的培养方面,榜样的作用同样占据重要的地位。周围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刺激着幼儿的神经,激励着幼儿对某一种行为进行简单模仿。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幼儿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完全没有自主能力,在幼儿身上模仿性和依赖性是最为突出的特征。幼儿对父母存在着明显的依赖和对他们的模仿,他们的吃、穿、住、行无一不是借助于别人的帮助或引导而完成的,他们是一个个没有、且不能独立的个体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正是这种特点使幼儿依赖父母,贴近父母,从而在父母的身上或在他们的引导中感受世界、体验世界、认识世界。所以,幼儿表现出来的些许行为,都是对父母的模仿。比如,母亲在带孩子出去游玩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跌到了,这个时候,母亲赶忙去扶起跌倒的小朋友。其实,这中间所有的过程,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以后他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处处关心他人。如果他看到一个婴儿躺在床上哇哇大哭,想要玩具又够不着的时候,他就会立即走上前去把玩具递给他,说不定还会安慰几句。因此,正是因为在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点,决定了榜样教育在幼儿阶段的特殊意义。榜样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首先,父母要做到经常想到别人,在家庭中营造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等的良好氛围,承担起为人父母而约束自己行为的责任,为幼儿树立良好的言行榜样。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懂事起,他们的言谈举止都一点一滴地定格在孩子的脑海中。其次,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榜样的表扬强化。这里所说的表扬强化,是通过对榜样的表扬,以提高被试对榜样的模仿倾向。被试模仿被表扬的榜样行为,目的在于使自己也得到表扬。我们可以在幼儿同伴间交往的过程中发现幼儿身上的利他行为并及时进行表扬,这样对其他幼儿就产生了一种强化。因此,在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适当的表扬强化是不可缺少的。最后,在对幼儿进行榜样教育中,应注重幼儿的年龄差异。幼儿喜欢模仿,因此榜样的行为能轻而易举地为幼儿所接受。然而,不同年龄在不同的教育方式下,结果是不一致的。0-3岁的幼儿应着重正面形象教育,并要多次强化,以加强效果。此外,还必须言行一致,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4-6岁的幼儿应以同伴榜样为主,并加以故事榜样的教育。这样有利于复杂认识的提高。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更喜欢模仿家长、教师、同伴及影视中的人物,所以应该多给他们以形象化的教育。  诚然,帮助幼儿培养利他感情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的,但作为家长,应该认识到这种利他感情在幼儿成长中的特殊意义,做到尽早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寻找教育契机,起到正面的模范作用。这样,才能使幼儿将利他感情这种人之本能得到释放与深化,才能为每个孩子创造一个纯朴、温馨的童年。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59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