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行为中的认知神经科学

社会行为中的认知神经科学,第1张

[TOC]

[英]A Easton & M J Emery

社会交互的神经机制,社会认知缺陷

Kluver-Bucy综合征:视觉失认症/精神性盲、口部过度活动、思维奔逸、情绪反应缺失、饮食习惯改变、异常性行为

Rosvold-Mirsky-Pribram1954恒河猴社群-脑组织损毁-实验

Amg-社会抑制

Adolphs-Tranel-Damasio1998陌生人面孔-信任度判断-实验

OFC-情绪改变、决策障碍、自主反应/消极反应预期能力改变

社会规则故事 -> lOFC

定义:根据社会情境做出行为调整的能力

压力荷尔蒙会抑制学习 (Lupien & Lepage 2011)

Drea & Wallen, 1999: “假装愚钝”实验,在一个上下级关系中,地位低的猴子比地位高的猴子学习速度慢。

杏仁核:对象与“内在”奖赏价值联结起来(Gaffan1992)

眶额叶皮层:奖赏的价值的变化

Rolls 1982, 强化物贬值实验:

行为调整的能力在社会交互中是必要的,因为刺激本身的价值并不足以确定适当的行为,行为应该反映特定社会情境下刺激的价值。

根据奖赏结果的改变来调整自己的反应模式恰恰是前面所提到的正常社会交往中所需要的行为灵活性的一种表现。

Amy <--> OFC 在行为灵活性的产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奖赏价值转变时改变行为模式。

眶额叶皮层细胞对于变化的奖赏价值发生了明显的反应改变(Critchley & Rolls 1996);对奖励的当前激励价值,而非奖赏的绝对价值做出反应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Tremblay & Schultz 1999)

反应活性-价值原理 神经元反应活性是奖赏的价值的递增函数

ITC: 表征复杂对象

目标-奖赏联结学习

存在两侧半球之间的交互,通过基底前脑交互(Easton 2002)

Trapold(1970)条件辨别任务

Calson-Wielkiewicz(1972)双条件辨别任务

是否需要行为灵活性(而不单纯是任务难度)决定了同侧半球内前额叶和颞下皮层是否发生交互作用。

PFC决定当前恰当选择

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比如理解他人的信念、愿望和知识等

Dennett/Whiten 意向立场 , 中介变量

0-3L 意向水平;心理状态:行为原因->结果

Premack1988: 知觉性的(理解他人的观察/注意)、动机性的(欲望/目标/意图)、信息性的(知识/信念)

Tomasello1999: 黑猩猩-目标物/分心物注意实验:黑猩猩能进行注意追踪

社会教化

目标-选择范式

战术欺骗

Kummer-Anzenberger-Hemelrijk1996: 猕猴-果汁获取-人类视线理解实验

Theall-Povinelli1999: 黑猩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62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