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唯首部大剧《大明风华》被吐槽,你如何评价?

汤唯首部大剧《大明风华》被吐槽,你如何评价?,第1张

宫廷古装一直是国产电视剧热门题材。

王孙公子,红粉佳人。

朝堂智斗,尔虞我诈。

一子错满盘输的权谋戏码,残酷中倍添刺激。

国产古装剧迎来小井喷。

《庆余年》口碑小爆,《鹤唳华亭》也人气不俗。

夹缝间,另一部曾备受期待的古装大剧,就有些尴尬了——

大明风华》

香玉依稀记得,这部剧早在17年末就已经确定女主。

那时还没有所谓的「最严限古令」。

国产古装剧欣欣向荣,呈燎原之势。

从年初到年末,365天,天天都有各式各类「古装大剧」轮番轰炸。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是热搜常客。

《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撑起口碑担当。

毁誉参半的《海上牧云记》,扑得无声无息的《醉玲珑》,正热拍中的《武动乾坤》

连《帝凰业》、《簪中录》等大剧的主演人选,也早在那时就开始热传。

在这样一片火热的氛围下。

《大明风华》一官宣女主汤唯,观众期待值与关注度都直线上升。

毕竟,一贯以「**咖」定位示众的汤唯,自《色·戒》之后再也没有接拍过电视剧。

这也是她的首部古装。

一线演员「下凡」小荧屏,自然是备受瞩目的。

更何况,还有王学圻、梁冠华、张亚文等一众实力演员助阵配戏。

代表作为《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的张黎导演担任监制。

怎么看,都和外面那些主打流量牌、收割粉丝的「妖艳贱货」不一样。

那么它的成绩如何呢?

豆瓣评分66。

不能说不让人惊讶。

香玉简单翻了下评论,批评角度五花八门。

有人,被汤唯的造型、台词、演技全面劝退。

你说怎么可以质疑汤唯演技?

那不妨先去把《吹哨人》看一遍,咱再继续聊。

有人,受不了朱亚文把皇太孙演出了「厂味」。

玉树临风,弯成了扭扭捏捏。

还有人吐槽节奏拖沓、剪辑与台词稀巴烂。

总之,从造型、服装、特效、配音、表演到剧情,几乎都被批评了个遍。

纵观国产烂剧这么多年,上面这些问题,香玉其实都没有很受惊吓。

只要心理预期足够低,我就能硬着头皮啃下去。

唯独有一个地方,想认真跟大家聊聊。

那就是古装剧的剧本。

在如此之多的槽点中,这部剧被吐槽的最猛烈的,要属魔改历史这点。

剧名《大明风华》,也被痛批为《大明疯话》。

翻看该剧的官方微博,明晃晃写着「正剧」二字。

而且还是号称「重新定义新时代历史正剧」,口气很大。

何谓正剧?

尊重历史、制作精良、主题宏大、价值观深邃。

基本等同于是近几年霸屏的玛丽苏、N角恋、小情小爱的反义词。

尤其在流量不断作妖,网文IP纷纷陨落的当下,观众更是急切盼望能再次看到一部如《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正剧、神剧。

打着「正剧」旗号做宣传,首先就能让人高看一眼。

但面子好看了,里子能跟上了吗?

拿事实说话。

首先,造型。

不说好不好看,咱就谈够不够还原。

开播至今,《大明风华》最出圈的一个话题,就是朱元璋的扮相。

让长相正常的演员戴上倒模,还原鞋拔子脸的朱元璋。

讲真,这倒模都还不如廖凡演绎得传神。

但《邪不压正》是明摆着的戏谑,放「正剧」《大明风华》就怎么也说不通了。

这引来了许多明史粉的不满。

网友纷纷指责,在一部明朝剧中采用清人恶意抹黑的明太祖的形象,太过草率,也不尊重历史。

对此,导演迅速给出了回应。

称在这点上专家也还在争论,朱元璋长相到底如何,并没有定论。

意思就是,不能一口咬定剧版造型就是错。

当然了。

香玉个人是认为,历史细节的还原存在争议可以理解,不必因为一处误笔就将一部剧彻底打死。

毕竟,就连口碑封神的《康熙王朝》,也存在斯琴高娃扮演的孝庄自称「我孝庄」这样的史实性错误。

(知识点:「孝庄」是谥号,死后才加封。)

只要「大节不亏」,瑕不掩瑜,就仍然可以是一部合格以上的作品。

可《大明风华》的最大问题就出在,基本的历史观都有问题,改编完全不讲究基本法。

这里就需要简单和大家介绍下剧情了。

和多数大女主剧一样,《大明风华》的C位人物是一个具备传奇色彩的后宫女子——

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妻子,孙皇后。

历史上,她自小被选入太子府陪伴太孙,与朱瞻基情深意笃,感情深厚。

然而朱棣已经另外为朱瞻基指婚了有端庄贤淑之名的胡善祥,也就是后来的胡皇后。

皇命自然不能违抗,朱瞻基遵从。

但自己称帝后不久,就开始准备废后。

胡皇后不受宠且无子,朱瞻基就以这个理由废了她。

另立生了皇长子朱祁镇的孙氏为皇后。

孙皇后一生经历跌宕,历经土木之变与夺门之变,影响了迁都与废除殉葬制。

对她的历史评价,有功有过,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圣人或恶人。

确实很有可书写的空间。

但在剧中,这一切都被颠覆了。

并且是以一种非常恶俗的方式。

孙皇后,剧中名叫孙若微(汤唯饰),与胡皇后胡善祥(邓家佳饰)成了亲姐妹。

根据设定。

她们俩是「靖难遗孤」,生父是建文皇帝旧臣,在朱棣攻破皇城后惨遭屠戮。

孙若微被一个将军所救,流落江湖,一心想杀朱棣以报父母大仇。

胡善祥则被太子朱高炽搭救,改名换姓,当了宫女。

两姐妹长大以后,都和男主角,太孙朱瞻基(朱亚文饰)扯上了关系。

光是这奠定全剧基调的支柱设定,就有无数问题。

首先,台词张口闭口称孙若微为「靖难遗孤」,这是大错特错的。

所谓「靖难」,是朱棣发起的「清君侧,靖国难」的战争。

真有遗孤,那也应该是站在朱棣阵营,为朱棣起兵流血流汗的将士留下的遗孤。

身份是合法且光荣的。

孙若微作为建文旧臣的儿女,应该是「壬午遗孤」才对。

历史知识不扎实,也就算了。

其次,明朝为防外戚之祸,嫔妃都从低阶官职的人家中选出。

胡皇后虽然身份不高,但也是正儿八经的锦衣卫百户之女,绝不可能是宫女出身。

孙若微作为乱党,最后能嫁给皇太孙,更是相当扯淡。

但和胡、孙两位皇后实际是亲姐妹相比,这点胡扯也不算什么了。

姐妹相争,不管是为情还是为权,我们都看过很多。

譬如《芈月传》中的芈月、芈姝。

《美人心计》中的窦漪房、聂慎儿。

观感都相当狗血、烂俗。

归因起来,无外乎是因为人设的脸谱化与情节的低幼化。

女主角必然伟光正,女配角就是绿茶婊。

虽然在香玉看的十几集里,剧情还没有播到胡、孙相继嫁给朱瞻基。

可从废胡立孙的必然进展,以及邓家佳饰演的胡善祥已经展露出的野心家一面来看。

姐妹撕逼是必不可少的了。

《大明风华》剧本改编自网络小说《六朝纪事》。

因为电视剧剧情实在太过扯淡,香玉忍不住好奇,去瞅了几眼原著小说。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什么靖难遗孤、同胞姐妹,都是编剧添加的。

小说中的人物身份,都沿用了历史原型。

但也不能怪编剧魔改,因为,小说也有小说的魔幻。

在书中,孙若微是穿越人士。

她的父亲原本和太子妃,也就是朱瞻基的生母情投意合,差点成亲。

她的母亲则被朱棣看中,也险些入宫为妃。

孙若微自己从小就被姚广孝(朱棣谋士,靖难之役主要策划者)预言将「凤栖宫苑」。

本来她入宫陪伴太孙,是内定的太孙妃人选。

可因为朱棣暗中又看上了她,打算据为己有,所以另给朱瞻基指婚胡善祥。

孙若微的桃花还不止这些。

内阁首辅、元朝后裔,甚至是汉王(朱瞻基叔叔),都是她的裙下之臣。

此外,朱棣的朴妃似乎也和汉王有暧昧

香玉不过跳着看了十几章,就被书中的大明青青草原吓退。

坦白说,无论文笔还是深度,《六朝纪事》都不过是一部碰瓷历史的二流玛丽苏小说。

原著本来就不行,编剧改编更不给力。

也就难怪以「正剧」自封的《大明风华》,评分会如此惨淡。

剧本出了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人物。

在剧中,孙若微的出场是一个背负家仇又灵性洒脱的江湖少女。

演出少女的灵气,是让这个人物成立的关键。

先不管汤唯那完全拖后腿的笨拙蠢重的妆发造型,也暂时别理会**咖女神翻车的演技。

就说在一场戏里,男女主正吃着饭。

还不知道朱瞻基真实身份的孙若微盯着墙上的一幅画,直呼有趣。

朱瞻基吐槽:

「有趣个鬼。那是我爷爷送给我爹的,让我爹在上面提首诗,我爹他想不出来,正发愁呢。」

这么一说,大家猜怎么着?

孙若微立马从画中看出朱瞻基爷爷与父亲父子关系失和,还马上把诗提了出来。

这幅画是当朝大学士解缙画的。

画中的含义,太子、太孙都看不出来,孙若微一眼就看出来了。

这就是很明显的灵性聪慧少女人设,虽然举止跳脱,但心性通透、一点即通。

剧本立这么一个形象,完全没问题。

可问题在于,连一句牵强的解释都给不出。

「你咋看出来的?」

「这不明摆着的吗?」

反正女主是女主,就是这么冰雪聪明,吹就完事儿了。

就像是被内定的考生直接拿到了标准答案,但要给出解题思路,不好意思,没有。

再说朱瞻基与孙若微的初相遇。

谁能看得出,就这么打了个照面,男主就对女主一见钟情了?

虽然一见钟情本来也是件没什么道理的事,但好歹拍得让人信服一点。

比如让朱瞻基的眼神多点内容,让孙若微的造型更惊艳一些。

导演也没打算好好解释这是怎么一回事。

直接在数集以后,借角色之口,用大段依旧毫无道理的台词一带而过。

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像在照镜子

一样的慌乱无措,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只是我经历得更多,学会了伪装

见到个表情慌乱的人就能一见钟情,太孙也实在太好撩拨。

诸如此类令人无法信服的情节比比皆是,说到底都是剧本的锅。

其实《大明风华》未必有多差,槽点虽多,优点也不是没有。

拍得好的地方,就集中在了王学圻、梁冠华等几个戏骨身上。

大明第一家庭,朱棣与儿孙们的那些家务事,被拍得非常有烟火气。

朱棣动不动吓唬儿子,太子嚷嚷着要辞职。

这都不是我们以往常见的尔虞我诈的宫廷戏,反倒像是一出喜感十足的家庭情景喜剧。

只不过,这又反过来加剧了C位人物孙若微现阶段的失败。

打从《琅琊榜》爆火开始,「古装大剧」似乎就得出了一种公式。

改编自某某点击量XX万的大IP小说。

故事围绕着某或真实或虚构的传奇人物。

剧情跌宕起伏、雄浑厚重,动辄搅弄几朝风云、牵涉天下安危。

请来某实力偶像派明星,或干脆出动一线**演员。

再邀来几个老戏骨做绿叶,请某大人物做监制。

一锅乱炖下,就是良心大剧了。

只可惜,截止目前为止,在诸多口号震天响的电视剧中,还依然没有出过一个足以与《琅琊榜》媲美的佳剧。

剧本、选角、表演、特效、服化道,总是要有几个环节掉链子。

或是前期卯足了劲,后续跟不上,呈现烂尾趋势。

《大明风华》就是其中一例。

「最严限古令」显然只推迟了这些剧的播出时间,而并没有让导演、编剧们自觉提高剧作水平。

在这之后,还有《帝凰业》、《大宋宫词》、《孤城闭》等无数「正剧」待播。

是继续槽多无口,还是能杀出条血路。

真是让人忐忑呢。

  因为大明宫词也是我最喜欢的电视剧,所以我费劲力帮你找了,你看看是不是这个:

  旁白:不知为什么,猫是母亲最恐惧的动物,自从母亲被立为皇后,猫也就在宫里挖了踪

  迹。这条不成文的忌讳,直到你奶奶仙逝那年才被解了禁。母亲常说:猫的目光贪婪阴险,

  却长着一副笑脸,牙齿犀利尖刻,却长着一嘴迷惑人的诚善胡须……

  5.武则天座宫在晚内景

  武则天望着躺在床上昏昏欲睡的太平,爱怜地抚着她的头发。

  武则天:太平,妈妈刚才做了个恶梦。

  太平:(迷迷糊糊)什么噩梦呀?

  武则天:我梦见一只黑猫,长得的凶的,吓死我了…

  太平:猫还用梦见,我白天都看见过…

  武则天:什么?在哪儿?在哪儿看见的,告诉妈,快告诉我…

  武则天情绪激动地摇醒太平,太平睁开眼,不知所措,弄不清什么使母亲如此慌张。太

  平在凌烟阁后的宫墙上,韦姐姐也看见啦!

  武则天:(关切地)什么颜色的?

  太平:黑,黑的。

  武则天:后来怎么啦?它去哪儿啦?

  太平:让神策军乱箭射死了,中了好多箭,像刺清似的,妈妈,你怎么啦?猫有什么好

  怕的,那么小,伤不了您!

  武则天:没什么……没什么,妈最近总是很怕,心慌慌的,没什么,睡吧!

  太平反而彻底清醒了。

  太平:(关切地)妈妈,你怕什么?

  武则天:没什么,……太平,你父皇和我,你更喜欢谁啊?

  太平:我……我都喜欢!

  武则天:如果父皇废了我,你跟我走,还是留在父皇身边?

  太平:什么是废了呀?

  武则天:废了,就是不要我了,我就再也不是皇后了。

  太平:不可能,父皇不可能废你,你不是说过我们住在塔顶紧挨着父亲的一层吗?你要

  走了,父皇就要摔下来,他不会那么傻的。

  武则天很仔细地听太平的话,好像受到了启发。

大明朝不能没有东南,东南不能没有胡宗宪,倭寇不能不剿,也不能全剿,胡宗宪在东南一日,我严嵩就倒不了。——严嵩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有恶不罚。

朝廷就是几座宫殿几座衙门,饭还是要分锅一起吃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死一万人是个数字,死十万人百万人也都只是个数字,你和我都挡不住啊。

这人啊,熬一天不累,熬十天就累了;小心一年不难,小心一辈子就难了——严嵩

做人难做官难,不做小人,做个好官最难。

东墙修好了,西墙又倒了,现在就是换了严嵩,别人也未必能当好这个家。

胡宗宪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就像个媳妇,上面有公婆,中间有丈夫,下面还要拉扯着一大群孩子。

会当媳妇两头瞒,我也是个媳妇啊,就是比你长一辈。

卖东西时买主最大,看病时郎中最大。

文官袍服上是禽,武官袍服上是兽,谁穿上这副官服不是衣冠禽兽啊。

不要你有多大的本事,懂规矩就是最大的本事。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有子万事足,无官一身轻。

只有架起锅子煮白米,不能架起锅子煮道理吧。——高拱

当家三年狗也嫌,这宫里的家一直是你在当。——嘉靖说吕芳

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

帮忙帮忙,越帮越忙。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有些家你能替我当,有些家严嵩徐阶他们替我当,最后这家还得我自己当。——嘉靖对吕芳说

都说人不如旧衣不如新,可在朕看来,衣服和人都是老的好,衣服旧了贴身,人旧了贴心啊。

当官最忌讳的就是和上司不和。——胡宗宪告诉海瑞

朕的钱,他们拿两百万,我才拿一百万,我还得感谢他们!!!——嘉靖评鄢懋卿盐税贪污事件

该出手时就出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嘉靖对海瑞六必居事件

思危、思退、思变——吕芳对冯保说

笨人好,笨人靠得住,能跟朕贴心。

世界上靠得住的就两种人,笨人和直人,笨人没有心眼,直人不会耍心眼。——嘉靖对属下太监讲

你这么笨的人也会有人怕,这陛下就说错了,这不是怕,这是规矩。——太监答嘉靖

现在就打朕的主意,甚至把主意都打到朕的孙子身上去了,这种人不得不防啊。

要是严嵩和严世蕃在,他们敢这样?朕用陈洪就在于一个“狠”字,要是连陈洪现在都没有,我大明朝立刻就会翻了天。你现在知道,朕为什么让吕芳去南京,这样的事吕芳不会干,朕也不想让他干。

他没有沈一石的心狠,也没有沈一石的手段,他就是一个书生,他就是往火坑里跳。——芸娘说高翰文

此人如此狂妄悖逆,作为儿子,我必杀此人;可作为列祖列宗的后代,我若能继承大统,我必重用此人。——裕王答海瑞上疏

他想做比干,可朕不是纣王;他想青史留名,乱的却是朕的江山。

剜却心头肉,补得眼前疮。

那些山都还在吗?在哪里?史册里,人心里。

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你自己能做主的事情才算数。——嘉靖告诫万历

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

黄河虽浊,亦能灌溉;长江虽清,时有泛滥。

没有什么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也由不得他们,贤时便用,不贤便辍。

1、于谦之所以被认为是明朝第一功臣,是因为他凭借着一己之力延续了大明百年的寿命。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时代人物,最终却蒙受冤屈而死,不禁令人痛惜哀叹。虽然明朝早期遭遇了一些动荡更迭,但是靖难之后的朱棣让明朝再度迈入了正规,并造就了明朝的辉煌。之后的仁宣之治,让明朝国力变得更加雄厚。然而谁都没有料想到,接替明宣宗的明英宗朱祁镇竟让明朝陷入了濒临覆灭的危局。

2、由于朱祁镇自小和宦官生活在一起,使得他对宦官十分信任,所以在登基之后,他对宦官大为重用,致使他误信谗言,让明朝陷入危局。明英宗朱祁镇登基之后,建功立业之心日益强烈。等到朱祁镇22岁,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他决定亲自率领大军征讨北方游牧民族,实现自己的壮志。

3、虽然朱祁镇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当能力配不上野心的时候,他眼中的壮举就会成为他人的机会。出征之后,由于麻痹大意,轻视对手,朱祁镇等人被围困在土木堡,最终几十万精锐大军全军覆灭,皇帝和众多重要官员被俘虏。此战不仅让明朝元气大伤,而且面临亡国的危机。

4、等到消息传到北京城内,几乎所有人都变得十分恐慌,甚至很多人收拾行装,准备逃走。就在这危难之际,一个不平凡的人站了出来,他就是于谦。于谦出生于江苏杭州,是一个地道的南方人。于谦在永乐年间考中进士,并在明宣宗时期获得重用。到了明英宗时期,于谦担任兵部左侍郎,曾因不贿赂王振而获罪,最终在众多官员的施压下,他才脱狱而出。

5、当土木堡之变传来时,于谦并没有慌张,而是上书请求当时监国的朱祁钰担任皇帝,并严厉呵斥了主张南迁的官员,之后,于谦又提出了固守北京城的方案。他的建议最终被采纳,而他也升迁到了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保卫京城的事务。

6、虽然于谦是文官出身,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丝毫不差。在他的调度下,京城附近的军队奔赴北京,建立保卫线。另外,他还在京城内号召了不少民兵,以充当后备力量。当敌人来犯时,于谦命令各部沉着应对,不可有丝毫闪失。

7、进犯京城的也先部队原以为会势如破竹般地攻占北京,但是在几番交手过后,也先部队不仅没有攻下北京,反而造成了不少的损失。在久攻不破的局势下,游牧民族出身的也先部队只好选择退兵。自此,由于谦主导的京城保卫战取得胜利,此战解决了大明王朝的危机,让它又延续了百年之久。

8、之后,功臣于谦不仅受到了朱祁钰的许多奖赏,而且身兼多个要职。于谦并没有居功自傲,表现得十分本分,做事清正廉洁,和许多同事相处愉快。然而几年之后,被俘获的朱祁镇返回了明朝,这时明朝就有了2个皇帝。为了维持明朝的稳定,朱祁镇被安置到了南宫,国事依然由朱祁钰管理。

9、好景不长,朱祁镇的归来,让一些宵小之徒动起了歪心思。为了走上高位,获得荣华富贵,石亨、曹吉祥和许有贞趁着朱祁钰病重,怂恿朱祁镇发动兵变,这就是史上著名的“夺门之变”。

10、夺门之变成功之后,朱祁镇再次坐上了皇位,他除了奖赏石亨等人,还要将京城保卫战的功臣处死,其中自然少不了于谦。在石亨等人的谗言下,朱祁镇认为于谦是谋逆之臣,于是将他处死。就这样,于谦蒙受冤屈而死。

11、纵观于谦的一生,可谓是充满传奇色彩。如果知晓自己后来的结局,于谦还是保卫京城吗?想来他的答案依然是会。于谦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百姓,所图的是国强民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虽死无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671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