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家后人的证实,剧中明争暗斗的纪晓岚与和珅是什么关系?

纪家后人的证实,剧中明争暗斗的纪晓岚与和珅是什么关系?,第1张

乾隆朝的大臣纪晓岚与和珅仿佛是皇帝身边的哼哈二将,一忠一奸。纪晓岚刚直守正、秉公执法、品性无私;而和珅阴险狡诈、惟命是从、贪赃枉法。纪晓岚一直与和珅斗智斗勇,最终胜出,留下美名···。

(剧照)

世间流传的有关纪晓岚聪明睿智的故事很多,给人留下其风流倜傥的上好印象。

史料记载中的纪晓岚,名为纪昀,字晓岚,生于1724年7月(清雍正二年),卒于1805年3月(嘉庆十年)。纪晓岚一生历经三朝,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他是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任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从这些记载可知,纪晓岚的文学文字才华绝不虚传,不然绝不可能胜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在有的影视剧中,给人印象乾隆皇帝与纪晓岚、和珅三个人年纪都差不多,完全像是一代人,而且似乎和珅比乾隆帝年纪还大一点。

查阅史料会吃惊的发现,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康熙五十年)出生,年纪最大;纪晓岚1724年出生,比乾隆小13岁;论年龄和珅完全是一个后生晚辈,他是1750年(乾隆十五年)出生的,比乾隆皇帝小39岁,完全是乾隆的孙子辈;比纪晓岚小26岁,也是隔代人的年龄差。

受文艺作品和世间传闻影响,给人印象好像纪晓岚与和珅二人在朝中结怨颇多。事实却恰恰相反。历史中真实的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是忘年交,而且感情相当不错。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晓岚会时时善意地提醒和珅。两人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更多的是默契配合。

在同朝共事中,和珅对纪晓岚时有关照;在人际关系上,纪晓岚对和珅细心提醒真诚相助。同时,纪晓岚对自己也有自知之明,虽然在文学上朝中无人可比,但在治国和理财上他远不如和珅。

事实上,纪晓岚本身只是乾隆帝的御用文人,也就是说,他与和珅不会有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再者,两人都颇受皇帝喜欢,也是当时清朝最重要的两个支柱人物。试想,乾隆帝比较仰仗的两个大臣,每天斗的不可开交,那与“康乾盛世”的朝景也不协调啊。

(纪晓岚画像)

从出身上看,纪晓岚是汉族,其父纪容舒是康熙朝恩科举人,曾任刑部江苏郎中,云南姚安军民府知府,晋封中宪大夫,累赠光禄大夫,也算是一名大学士。和珅则出身于满洲钮钴禄氏的正红旗,其父是福建副都统常保。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作为正宗满人后代,钮钴禄氏渊源还沾有皇亲。这就说明了为何他年纪小、出道晚而升的快了。

和珅19岁时(1769年)以文生员身份承袭三等轻车都尉,没三年就升成了三等侍卫,又没过三年升成为朝廷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接着又不过一年,也就是1776年,26岁的和珅就已经成为户部侍郎、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国史馆副总裁、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成为乾隆皇帝身边的头等重臣。这时候的纪晓岚,不过是文渊阁大学士和《四库全书》总编修官。从品级上讲,纪晓岚官至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从一品;和珅官至文华殿大学士,正一品。纪晓岚尽管年龄比和珅大了26岁,但在官职和实际权力上根本没法跟和珅这位后生晚辈相比。

有人认为,虽然纪晓岚为人没啥不道之处,但他深谙为官之术,也难免为了自己仕途顺利,主动与年龄晚一辈的和珅接近,跟和珅成为“忘年之交”。

 至于纪晓岚在朝野发挥的作用,也远没有民间传说的那么大。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所办成的大事,就是编书。《四库全书》、《历代官职表》、《契丹国志》、《河源纪略》、《八旗通志》这些历史文献的传世均与他有关。直到和珅死了,在嘉庆朝,纪晓岚才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和珅画像)

有则史料介绍说,前些年,讲述纪晓岚生平故事的电视剧受到观众欢迎,纪晓岚的后代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说:“其实我们的祖先纪昀先生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他跟和珅是忘年交的关系,亲密的时候远比对立的时候多得多···”

那是影视作品,不能当真。历史上和珅的地位是极高的,刘墉纪晓岚在和珅眼里不值一提。刘墉因为他父亲刘统勋是三朝元老,所以有点烈士家属的感觉。乾隆让他当皇子的老师,但是刘墉却整天迟到怠慢。因为刘墉有些道家思想,清高归隐的范。纪晓岚根本就不算正规官员。清代大学士管理各部,被尊为中堂。纪晓岚一直被人喊纪大学士,因为他只是个才子,陪着皇上玩,舞文弄墨的。纪大学士也是其他人对他的戏称。这俩人确实很有才,但是历史上这俩人是没法跟和珅斗的

说起和珅我们第一想到的是“贪”,古有和珅贪之半国之说,意思就是和珅贪的银子足可以媲美当时半个国库银子那么多。

和珅身份

和珅出生于(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和珅原名为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可谓是根正苗红是奉天府开原县(今辽宁省清原县)人,满洲正红旗。

何为正红旗呢!我们知道满族,一共有8个旗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 、正蓝旗、镶蓝旗 、正白旗、镶白旗 、正红旗、镶红旗,怎么样作为满洲为大的当时身为正红旗的和珅,根正苗红不为过吧

和珅官职

话说和珅这个人的官职可不是我们电视剧看到的那么少,和珅在任官职分别是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如此之多的官职您觉得纪晓岚能跟和珅斗吗?

皇亲国戚

这个是个比较冷门知识,和珅之所以可以大权在握脱不开一个人那就是和珅长子丰绅殷德,字天爵,号润圃乾隆五十四年一月二十七日,峰时期迎娶当时乾隆皇帝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十二月,命其“紫禁城驸马”后从任职的散秩大臣行走,升职为镶蓝旗满洲副都统。

身为满洲是,更是正红旗长子是当时乾隆的女婿再加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单单这两点就足够稳固和珅在朝野的地位。

说完和珅我们再说一下纪晓岚,没有对比怎么才能走结论呢!

纪晓岚身份

纪晓岚原名纪昀生于(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汉人,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跟孤石老人,清朝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

作为乾隆年满人为尊的年代,朝野内重要职位还是以满人任职。而汉人是以副职居多,虽然在当时满人和汉人已经比较融洽,但对于皇室来说还是比较偏向于满人的。

从身份上来说和珅不止压了纪晓岚一头

纪晓岚任职

纪晓岚在任为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职位多不多可惜论职位和珅还是压了纪晓岚一头同样《四库全书》和珅是《四库全书》正总裁官纪晓岚是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这就像正职与副职一样。

纪晓岚本人

这就晓阳不得不说纪晓岚真没有你们见到的那么高大帅气,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相貌丑陋,一身武夫样子身材魁梧,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纪晓岚为人了,在历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纪晓岚的话,说他一日不御女,则肌肤欲裂。

在您心里的纪晓岚是不是瞬间光辉形象瓦解呢!

前面一问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三部,查山东巡抚德祥篇,31 32自己找一下,绝对这两集中~~

第二个你记错了吧,他俩在客栈喝酒我只记得一次,如果是在牢里说的,那就是第一部第7集或第8集

很多人都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在此剧中,乾隆皇帝和两个爱臣打成一片,纪晓岚还时不时地捉弄一下和珅,让他在皇帝面前出尽了洋相,但实际上,纪晓岚和和珅并无交集,纪晓岚其貌不扬、高度近视、口吃结巴,年龄比和珅大26岁,官位比和珅低很多,二人绝对谈不上死对头啦。

相貌丑陋的纪晓岚遇上乾隆,即便他再才华横溢,也难得到真正的重用,难以参与重大的政治决策,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就是他只能做乾隆的“词臣”,而难以做乾隆的宠臣、重臣。纪晓岚一生中两次任乡试考官,六次任会试考官,三次任礼部尚书,均是这种际遇的体现。这种官职并无重权、实权,纪晓岚一生没有当过真正有实权的官。

其中,有一件事可以证明乾隆对他的态度:一次乾隆派他出任都察院,他因判案不力,本应受罚,乾隆却说:“这次派任的纪晓岚,本系无用腐儒,本来只不过是凑个数而已,况且他并不熟悉刑名等事务,又是近视眼······他所犯的过错情有可原。”可见纪晓岚在皇帝心里的地位实在是无足轻重。

和珅可是当时"满洲第一美男子”,据说他身材颀长、眉清目秀,不仅是个标准的美男子,而且还是一个聪明绝顶、出口成章、处事机敏的干练之材。和珅很会理财、敛财,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平时巧答应对、处理政务干练决断,都甚合乾隆心思。

所以,纪晓岚没办法与权臣和珅斗法,因为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想斗和绅也办不到啊! 真正与和珅不和的人是纪晓岚的师弟——宰相刘罗锅。扳倒和珅,就有刘墉的功劳,当然那已经是嘉靖年间的事情。

这是个喜剧。人设扁平是应该的。小人谗佞,正人君子无趣是省力的塑造法。再加上你得让小人吃瘪,你代入皇帝觉得和珅舒服,代入其他角色,其他人遭罪清朝的各种刑罚和陋俗压根没给你表现。

首先,电视剧中的形象有些与大家所知道的形象不符合:

首先,电视剧中的形象有些与大家所知道的形象不符合:说句真话,《铁齿铜牙 纪晓岚 》里,纪文达公除了本名对,表字对,外号对,爱好对外,哪!都 !不!对!怎么说呢……历史上的纪文达公据说好仨东西,猪肉,美人,烟,但是你看剧中,除了烟……甚至在剧中,纪文达公连妻子都没有,家里就一个不算妻子不算女儿的杜小月,还有一个婢女杏儿。

这种角色的塑造和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形象大为不符,自然对剧中的纪文达公存在抵触。毕竟大家很多人想象的纪文达公应该是一个奉旨纳妾的好色之徒。不过嘛,我得把话说清楚了啊……这个纪文达公好这口儿的参考书目基本上是野史,而纪文达公好色那几个妻妾很多都是民间传说,是否存在是存疑的。另外,民间传言和正史的的加把加把也就……七个?

此外,历史上纪文达公绝对没有说和和珅并肩的地位

此外,历史上纪文达公绝对没有说和和珅并肩的地位。不至于说就是个词臣,但是在乾隆管事的时候做的最有实权的应该是礼部尚书和左都御史,在乾隆”禅位“才做到协办大学士。

做的官最大的三个应该是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和左都御史。这怎么看,自然和掌管内务府,管过户部,入过军机的和珅没法比了。而且和珅既可以说是宰相,也可以被叫做和中堂。纪文达公只能被叫做纪中堂,不属于殿阁大学士算不得宰相。因此,总的来说,这部戏里的角色和历史上的角色简直是差去甚远,觉得有些抵触自然是理所应当。毕竟,一个大家所熟知的登徒子成为一个正人君子,怎么看怎么觉得不自在。

其次,剧中的和珅比纪文达公更有生活气息,也更有看头,纪文达公则是有些脸谱化了

其次,剧中的和珅比纪文达公更有生活气息,也更有看头,纪文达公则是有些脸谱化了。这部戏里面,和珅的角色是一个”小“反派加上一个笑星。第一,是一个”小“反派,而非大奸大恶之人。当然了,历史上和珅的确也不算是大奸大恶。他虽然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但是毕竟没有谋权篡位,和那些反贼还是不一样的。至于笑星……大家看和珅算卦那一段去,真的是看一次笑一次有没有?

但是剧中纪文达公却是一个大忠大义之人。虽然说是风流才子,乾隆称“书生本色”,但是毕竟没有明着写。而剧中纪文达公回忆文鸾那一段反倒是一段悲伤故事。同时,剧中理想化地突出他的清廉和正直。最基础的,看和府那富丽堂皇,再看看人家山珍海味,再看看人家的妻妾成群,侍女成队;反观纪府上下就三间屋子,一根金烟杆外加一只鸟;每天花生毛豆青菜淡汤,吃条鱼就算改善生活了;全家上下就那么仨人。

当然了,这方面和历史也是差不多的。纪府今天还在珠市口,勉强一大四合院……和府可是比恭亲王府还大的。但是,这么一个一品大员过这种生活,本身就和大家所认为的所不符合,尽管从同朝为官的朱文正公的情况看,那种生活其实才是正常的。而且众所周知,这大忠大义之人其实很容易招黑的。毕竟大忠大义说白了就是脸谱化。而脸谱化的角色是很难讨喜的。所有剧中完全是正面角色的形象最后都会被各种翻案的招黑,比如说94年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和诸葛亮。

而和珅一方面表现了其贪污受贿的一面,无论是正面还是侧面,另外一方面则凸显出了其生活化的一面和“一本正经”的一面。相比于纪文达公,和珅的角色更加“符合生活”,俗称“更加可爱”,这也因此更受大家喜欢。

不过呢,纪文达公的确不是那么大忠大义的一个人

不过呢,纪文达公的确不是那么大忠大义的一个人。举个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烧车案。那电视剧里的案子基本上都是历史史诗,比如说监粮案。而历史上的确有个吴卿怜,但是吴卿怜是被和珅留下了,和乾隆爷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但是剧中的烧车案成了一次彻头彻尾的洗白案了。剧中那个一身正气的巡城御史海升其实是因为家庭矛盾掐死了自己的妻子,而当时担任左都御史的纪文达公因为海升是当时的重臣阿桂的人,而阿桂的父亲阿克敦是自己的恩师,因此有心偏袒。东窗事发后才推脱自己”不通刑律和近视眼“,反倒是和珅这次成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角色……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讽刺了。烧车御史确有其人,不过应该是谢振定……

第三,剧中的纪文达公基本上都是在讲道理,各种提出忠告

第三,剧中的纪文达公基本上都是在讲道理,各种提出忠告。而和珅呢,则会说一些比较符合现在的人在职场上混迹打拼,特别容易引起共鸣的段子。这里面我就不一一截图了,毕竟咱实在不想那么慢慢慢慢的做……我就给大家找两个片段吧:监粮案,纪文达公推举王站住之后和珅和纪文达公的对话。燕城案当中二人狱中的对话。

这是一部戏说剧,因此很多地方都与历史完全不同。福康安历史上可不是和珅那边的人,恰恰相反和纪文达公关系不错。朱文正公、刘文清公等人也和剧中有出入。哪部电视剧都有出入。看看可以,当真你真的输了。还有,王刚老师的形象深入人心,你喜欢这个和珅,没有问题。但是你要是无脑的将这个和珅当成历史上的和珅并且大加吹捧……那就是你的不对了。毕竟,纪文达公多少年后还是纪文达公,刘文清公多少年后还是刘文清公,但是和珅多少年后,还是上吊在狱中的那个和珅。

甩尾的猫 (本人灵感,大多来源于野史,不喜者请绕道而行,发表评论请对事不对人,谢谢各位的来访!)和珅与纪晓岚都是乾隆的宠臣,在各类有关乾隆的电视剧里这两个人都是不能忽视的大绿叶,但是两人明争暗斗的场面让身为主角的乾隆也失去光彩。纪晓岚以文采著称,以其真才实学和幽默风趣的言谈博得乾隆的喜爱,最著名的是在乾隆的领导下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在中国历史上纪也是著名的一代文宗。和珅以其口齿伶俐,办事机敏,善于应变的能力和儒雅的外表深得乾隆的喜爱,世人都知道和珅贪,从乾隆死后嘉庆抄和珅的家瞬间让干瘪的国库充实了起来就可知和珅到底有多贪。别以为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里边和珅与纪晓岚斗是戏说来着,其实是有根据的,我觉得这二人的斗是乾隆的有意而为,对和珅乾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珅最会揣摩自己的心意;乾隆对纪晓岚有惜才之心,因为乾隆对汉文学达到了痴迷的境界,二人之间的争斗乾隆不可能不知道,我认为他是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纪晓岚本来是一文人,处理官场之间的关系自然是做不到像和珅那么的滴水不漏,但是肚子里墨水不多的和珅照样是不能跟才高八斗的纪晓岚比。乾隆本是一喜爱游山玩水,附庸风雅之人,所以少了二人都不行。于是二人就形成了“争宠”的局势,这时候纪晓岚是不想争也得争,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先来说说二人斗得有多凶。话说有一年,和珅恰好改建府弟,并且建了个花园,于是有炫耀,为了装点门面,要求名人题字,汇集名家书法,纪晓岚当时是名满京城的大才子,和珅自然是想到请他为凉亭题字。纪晓岚不动声色,热情接待和珅并感谢他对自己的垂青,郑重其事的为凉亭题了“竹苞”两个大字。有一天,乾隆想起了和珅刚盖好的新宅,于是萌发了要去看一看的念头,便来到了和珅的新宅,乾隆在庭院参观,忽然走到凉亭前站下,望着那块“竹苞”匾额,微笑着问和珅“和爱卿,此匾额是谁题写的?”“回皇上,是纪大人所赠。”和珅回答。乾隆大笑,他笑完后停了一会儿,说:“是啊,只有纪晓岚才能用这种方法和手段来嘲笑你……”和珅心里一惊,忙问道“请圣上明示,奴才确实不理解“竹苞”二字如何解释。乾隆微微一笑道:“这块匾的字,应该拆开来讲,竹字拆为个个,苞字拆开为草包,意思是说和珅的家人,个个是草包,哈哈哈,这个纪晓岚啦。”和珅这个专会奉承的权臣跟纪晓岚的梁子结下了。他们的怨积的可不止这些,还有关于“河深”的传说有次乾隆出行,由和珅、纪晓岚等人相陪,乘船沿运河南行,后来到一处河道众多的河口,在一条小河的入口处,两块岩石被冲成许多小穴,今天的人们会觉得那是浪窝,但是那时候的民间的人认为那些浪窝是乌龟的寄居之地,说得通俗一些说是“王八窝”。乾隆在船上看着这里浪窝有很多,有些奇怪,便问身边的纪晓岚:“纪爱卿,这两岸的坑穴,是些何物?”纪晓岚正想为皇上解说,和珅在一旁道“圣上,这是纪学士的老家呀!”和珅戏弄纪晓岚将那些“王八窝”说成是纪晓岚的老家,骂纪晓岚是王八。乾隆不知民间有关的传说,没听出这层意思,而纪晓岚很清楚和珅的意思,便对乾隆道:“启禀万岁,这穴窝密集的地方,便是河深的地方。”乾隆还不明其意,问“何以见得?”“河深”与“和珅”二字音同,纪晓岚又接着说“此段河水暗绿,波大浪多,惊涛拍岸,形成诸多浪窝,自然是河深的地方。”乾隆觉得有理。但和珅却吃了哑巴亏,怀恨在心。他踢出去的球,又被纪晓岚原封不动的踢回来,自己也变成了王八,乾隆还认为有理。和珅虽也不乏机智、幽默与才学,但他深知在这方面不是纪晓岚的对手,因此在一些舞文弄墨的场合,和珅终是以甘拜下风的尴尬局面收场。乾隆登基三十年,当时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乾隆高兴万分。于是想效仿秦始皇、汉武帝等举行封禅大典。用来显示自己的统治英明,江山稳固。所以这年秋天便率领文武大臣到泰山行封禅大典。一天乾隆游兴很浓,便叫纪晓岚、和珅伴驾游湖。君臣三人到了湖心历下亭。历下亭建于北魏。乾隆问道:“此亭历史悠久,风景绝佳,可曾有文人骚客所做诗文?”和珅想讨好皇上,马上应声说:“有………”乾隆和纪晓岚等着听他的下文,谁知和珅张口结舌,说到这里没有了下文。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一句诗来。纪晓岚却答:“臣早年读《杜工部诗集》,记得杜甫有诗题为《陪李前海宴历下亭》,其中有两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好,好,好一个济南名士多”乾隆连声称赞,和珅在旁羞得满脸通红。济南是有名的“泉城”,泉水众多,其中最吸引人的要数趵突泉、黑虎泉、和珍珠泉。一日乾隆君臣游历于湖光水色之间,兴致盎然,一边观赏,一边品评。乾隆问起二位侍臣“常说济南有四大名泉,朕今日看了三泉,尚有一泉,叫什么名字?”纪晓岚答道:“如果微臣记得不错的话,那就是金线泉了。”“对,对,你可曾到过那里?”乾隆边点头道“臣尚末去过。只是初到之日,臣向府尹要来一部济南府志,看了上面的记载。”纪晓岚答道。“好,你勤勉上进,实属可嘉。”乾隆夸赞道。和珅在旁听得心里不是个滋味,自己肚子里的墨水自然比不过纪晓岚,但你纪晓岚也太不留情面了,你只要说声不记得不就完事了吗?在皇上面前显示你有学问,就我和珅无知浅薄。 这就是乾隆的帝王术,不同于康熙老爷子的平衡各方势力“雨露均沾”和他老爹雍正动不动就杀机尽现,明白人装糊涂看着纪晓岚与和珅暗讧,隔岸观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683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2023-10-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