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入蜀记》原文及对照翻译如下:
原文(七月)十四日,晚,晴。开南窗观溪山。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邪?溪东南数峰如黛,盖青山也。
译文(七月)十四日,傍晚,天晴。打开船舱中向南的窗,观看河山风光。姑熟溪中有很多鱼,不时冲开水面跃出来,夕阳照映溪水,如同银刀一样。垂竿钓鱼、拉网捕鱼的人满眼都是,因为这缘故,鱼价很低,家僮差役们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当地的人说,这溪水很肥,适于鱼的生长。等到我唱了这溪水,觉得水味道真根甜,难道当真是因为水肥的缘故吗溪的东南许多山峰像青黑色的颜料染过一样,原来是青山啊。
原文(八月)十四日,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
译文(八月)十四日,(船从富池出发西行)拂晓,下雨。经过一座小石山,(这座山)笔直得像从山顶一刀削去一半,跟余姚江边的蜀山很相似。行船在江上,遇到一木筏,宽十多丈,长五十多丈。
原文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但行大江而已。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才行十五六里。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入吴尝杈舟于此。晚,观大鼋浮沉水中。
译文上面有三四十户人家,妻子儿女鸡狗以及舂米的臼、碓都有。中间有相往来的通道,还有神祠,这是向来没有见过的。驾船的人说,这还是小的呢,大的可在竹筏上铺上土作菜田,或开酒店,大得却不再能开进小水湾,只在大江中行进罢了。这天刮逆风,(纤夫)用力拉船,从天亮到日落才走了十五六里。船在刘官矶停泊,这里古代蕲州边界。子侄等辈上岸,回来后说:“发现一条小路,(从小路)到山后面,有一个小湖,面积很大,莲子菱角很多,沿湖有很多木芙蕖,几户人家在夕阳中,芦苇篱笆、茅屋房舍,仿佛是一个幽雅的地方,而且寂静得没有人声。有很大的梨,想买它,但没法买到。湖中有轻快的小船采菱角,叫他们也没有人答应。想要再看个究竟,恰好看见路旁设有打捉野兽的工具,怀疑有虎狼,于走不敢再向前走了。”刘官矾,传说走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吴国去,曾在这里拢船上岸。晚上,看见大鳖在水中沉浮。
原文(八月)二十一日。过双柳夹,回望江上,远山重复深秀。自离黄,虽行夹中,亦皆旷远,地形渐高,多种菽粟荞麦之属。晚,泊杨罗,大堤高柳,居民稠众。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
译文(八月)二十一日,(船从黄州上游戚矶港出发)经过双柳夹,回头望江上,远山重重深幽清秀。从离开黄州,虽然行进在双柳夹中,也都空阔辽远,地形渐渐高了,大多种些豆子、谷子、荞麦之类的粮食作物。晚上,在杨罗洑停泊,这里堤岸宽大,柳树高密,居民稠密众多。鱼像土般便宜,一百个铜钱(买的鱼)可以使二十个人吃饱;又都是大鱼,想找点小鱼养猫,不能找到。
原文(九月)九日,早,谒后土祠。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洁无一枝乱。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买羊置酒。盖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买之,俄顷而尽。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夜雨,极寒,始覆絮衾。
译文(九月)九日,(船行至荆州石首县境内)早上,往拜土神的庙。路旁的民屋,覆盖房顶的茅草都有一尺多厚,整齐得没有一根乱草。张起船帆,在江中航行三十里,在塔子矾停泊,塔子矾是江边的大山。从离开鄂州,到这里才见到山。买羊买酒,在村庄旁的水边停船,因为是重阳节的缘故,杀了一只羊,几条船分买了,不一会就吃完了。在江边的人家那里买了几枝菊花,芳香可爱,因此就喝得醉了。夜里下起雨来,非常寒冷,这才开始盖被子了。
原文(十月)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飂飃,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译文(十月)二十一日,(船过归州)在船中望石门关,才能通过一个人,真是天下最险的地方。晚上,船停泊在巴东县,大江和山川都很雄伟壮丽,远远超过了秭归。街市上很萧条冷落,县城里才一百多户人家,县令办公的地方以下都是茅草屋,没有一片瓦。代理县尉的是秭归的县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薄是右迪功郎杜德先来,都是四川人。拜见寇莱公词堂,登上秋风亭,下面挨着长江。这一天天阴很重下着小雪,天气凄冷,再看亭子的名字,使人怅然若失,才有流落天涯的感慨。于是又登上双柏堂、白云亭。堂下原先有寇莱公所栽种的柏树,现在已经枯死了。然而南山峰峦很多,秀丽可爱。白云亭是天下最幽奇最绝妙的地方,群山环围着,一层一层显现出来,古木繁密茂盛,往往都是二三百年长起来的。亭栏外面有两个瀑布直流进山涧中,像珍珠在跳跃,像玉屑在飞溅,冷气侵入骨间。它的下面是慈溪,奔流着与长江会合。我从江浙进入湖北,行程五千余里,经过了十五州,最美的风景没有超过白云亭的,只在县尉办公之地的后方。巴东知县一点事也没有,作县令的可以睡觉、吃饭都在亭子中,那种乐趣简直无边,可是县令空缺动不动就是二三年,没有谁肯来补缺,这是为什么啊?
入蜀记百科知识:入蜀记
基本信息
《入蜀记》是南宋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共六卷,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入蜀记》将日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观、世情风俗、军事政治、诗文掌故、文史考辨、旅游审美、沿革兴废错综成篇,评古论今,夹叙夹议,卓见迭出,寄慨遥深。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70)末,作者由山阴(今浙江绍兴)赴任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通判(知州的佐理官)。闰五月十八日晚起程,乘船由运河、长江水路前往,历时160天,五个多月,经今浙、苏、皖、赣、鄂、渝六省市,于十月二十七日早晨到达夔州任所。路上写每日经历(很少几天只记日期而没有记事),记一天经过什么地方,游历或舟中所见,会见什么人等。较多的是写景物,写观感,间或考证古闻旧事。
《入蜀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中国游记虽多,但多为短篇。《入蜀记》由陆游在入蜀途中创作的日记组成,全作虽不足四万字,但在古代确已是长篇。
作品名称
入蜀记
创作年代
南宋
文学体裁
游记
作者
陆游
文学特点
《入蜀记》的写作特色是将日常旅行生活、自然人文景观、世情风俗、军事政治、诗文掌故、文史考辨、旅游审美、沿革兴废错综成篇,评古论今,夹叙夹议,卓见迭出,寄慨遥深。游池州,他援引历史:北宋灭南唐,就是由于"首克池州,然后能取芜湖、当涂,驻军采石,而浮桥成。则池州今实要地,不可不备也。"游常州,生一派沧桑兴亡之感:"又见梁文帝陵。文帝,武帝父也。亦有二辟邪尚存。其一为藤蔓所缠,若絷缚者。然陵已不可识矣!"游鄂州,由碑而引发对韩熙载的批评:"熙载大臣,不以覆亡为惧,……夸诞妄谬,真可为后世发笑。然熙载死,李主犹恨不及相之。君臣之惑如此,虽欲久存,得乎"陆游亦史学家,此部游记每于叙中夹史评、政论、军略,借古讽今,以史鉴今,甚见其史家本色;此处良苦用心是告诫朝廷勿做南唐第二。写小孤山之自然美后,笔锋一转:"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远在12世纪,陆游即在旅游、审美实践中提出以美的人文景观匹配美的自然风景,这种江山人文相发挥的旅游美学观,无疑是旅游美学与风景科学的精华。

入蜀记
选段
原文
七月
十四日,晚,晴。开南窗观溪山。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邪溪东南数峰如黛,盖青山也。
八月
十四日,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但行大江而已。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昳(dié)才行十五六里。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入吴尝杈舟于此。晚,观大鼋浮沉水中。
(八月)二十一日。过双柳夹,回望江上,远山重复深秀。自离黄,虽行夹中,亦皆旷远,地形渐高,多种菽粟荞麦之属。晚,泊杨罗,大堤高柳,居民稠众。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
九月
九日,早,谒后土祠。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洁无一枝乱。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 。买羊置酒。盖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买之,俄顷而尽。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夜雨,极寒,始覆絮衾。
十月
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祠旧有乌数百,送客迎舟。
部分词义
〔十四日〕七月十四日,作者乘船在长江中西行到太平州州治当涂县(现在安徽当涂)。
〔南窗观溪山〕南窗,船舱中向南的窗。溪山,河山风景。溪,姑熟溪。书中七月十三日这样记述:"州(太平州州治)正据姑熟溪北,土人但谓之姑溪。水色正绿而澄澈如镜,纤鳞(小鱼)往来可数。溪南皆渔家,景物幽奇。"山,就是下文"溪东南数峰如黛"的青山(山名)。
〔绝〕极。
〔裂〕冲开。
〔垂钓挽罟(gǔ)者弥望〕垂钓,垂竿钓鱼。挽罟,拉网。罟,捕鱼的网。弥望,充满视野。弥,满。
〔以故〕因为这个缘故。
〔僮使辈日皆餍(yàn)饫(yù)〕家僮差役们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僮,年纪小的仆役。使,公家的差役。餍、饫,都是饱足的意思。
〔土人〕当地的人。
〔宜鱼〕适于鱼的生长。宜,适宜。
〔信以肥故〕当真是因为(水)肥的缘故。
〔黛〕青黑色的颜料,可以画眉。这里是说山色青黑。
〔十四日〕八月十四日,船从富池出发西行。富池,富池口镇,在现在湖北阳新。
〔自顶直削去半〕像是从山顶一直削去一半。形容山的一面直上直下。
〔余姚〕县名,现在浙江余姚。
〔江〕余姚江,东流入甬江。
〔绝相类〕极像。
〔抛〕放,行船。
〔筏〕用竹或木编的水行的工具,俗称竹排、木排或筏子。
〔妻子鸡犬臼(jiù)碓(duì)皆具〕妻子、儿女、臼、碓都具备。妻子,妻和儿女。臼、碓,舂(chōng)米的工具。臼是石槽,盛还没去皮的谷子。碓是一块圆形石头,系在杆上,一上一下地捣臼中的谷。具,具备、齐备。
〔阡陌〕田间的小路,南北向的称阡,东西向的称陌。这里指筏上纵横的通道。
〔素所未睹〕向来没看见过。
〔舟人〕使船的人。
〔蔬圃〕菜园。
〔酒肆〕酒铺。
〔夹〕江边的小水湾,可以停船。
〔但〕只。
〔挽船〕用力拉船。
〔自平旦至日昳(dié)〕从天亮到日落。
〔矶(jī)〕水边的大岩石、小山。
〔旁(bàng)〕同"傍",靠近。
〔蕲(qí)州〕州治在现在湖北蕲春南临江处。
〔儿辈〕子侄等晚辈。
〔陂(bēi)湖渺然〕湖泽广阔辽远。陂湖,湖泽。渺然,形容面积很大。
〔芰(jì)〕菱角。
〔富〕繁多。
〔木芙蕖(qú)〕一种落叶灌木,秋天开花,花大而艳,有红、黄、白等颜色。
〔芦藩〕用芦苇编的篱笆。藩,篱。
〔宛〕逼真,相似。
〔艇(tǐng)〕轻快的小船。
〔穷之〕看个究竟。穷,尽。之,代陂湖的环境。
〔会〕恰好。
〔机〕捕捉野兽的工具。
〔传(chuán)〕传说。
〔汉昭烈〕蜀汉昭烈帝刘备。昭烈是谥号。
〔入吴〕往吴国去。
〔鼋(yuán)〕鳖。
〔二十一日〕八月二十一日,船从黄州上游戚矶港出发。
〔黄〕黄州。
〔旷远〕空阔辽远。
〔菽(shū)粟(sù)荞(qiáo)麦〕菽 ,豆类。粟,谷子,去皮后为小米。荞麦,粒三角形,有棱,磨成面粉食用。
〔杨罗(fú)〕江边地名,在鄂(è)州(现在武汉市武昌一带)以东几十里。
〔稠众〕稠密众多。
〔百钱可饱二十口〕一百个铜钱(买的鱼)可以使二十口人吃饱。
〔九日〕九月九日,船行至荆州石首县(现在湖北石首)界内。
〔谒(yè)后土祠〕往拜土神的庙。后,古代尊称君主。
〔苫(shān)〕覆盖房顶。
〔挂帆〕张起船帆。
〔买羊〕买羊肉。
〔村步〕村庄。步,停船的水边。
〔以重(chóng)九故〕因为重阳节的缘故。重九,阴历九月初九。古代说九是阳数,所以重九称为重阳节。
〔屠一羊〕(村庄里)宰了一只羊。
〔俄顷〕一会儿。
〔求菊花〕重阳节是菊花开的时候,古代有重阳赏菊的风俗。
〔芬馥(fù)〕芳香。
〔颓(tuí)然径醉〕就喝醉了。颓然,醉后坐立不稳的样子。径,就。
〔始覆絮衾(qīn)〕开始盖棉被。〔二十一日〕十月二十一日,船过归州(现在湖北秭(zǐ)归)西行往巴东县(现在湖北巴东,往西就是重庆巫山县界)。
〔石门关〕两山夹着的一条狭路,当在巴东县之东。
〔井邑〕街市。井,民居。邑,县城。
〔于〕助词,无义。
〔萧条〕冷落。
〔令廨(xiè)〕县官办公的地方,县衙门。令,知县。
〔茅茨(cí)〕茅屋。茨,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
〔了无片瓦〕一片瓦都没有。了,完全。
〔权县事〕代管县里的政事,代理知县。权,暂代。
〔秭归尉〕秭归县的县尉(县令的属官)。
〔右迪功郎〕一种文散官(只是品级,没有实职)衔,从九品,品级最低。
〔尉兼主簿〕(巴东县的)县尉兼主簿。主簿是县令属下管文书的官。
〔寇莱公〕北宋名相寇准,字平仲,华州下(guī,现在陕西渭南)人。19岁中进士,曾任归州巴东县的知县。宋真宗时封莱国公。
〔重阴〕天阴得很。
〔(liáolì)〕凄冷的样子。
〔复观亭名〕再看看秋风亭这个名字。秋风容易唤起凄凉惆怅的心情,所以这样说。
〔流落天涯〕在远离故乡的地方漂流。
〔槁死〕枯死。
〔南山重(chóng)复〕南山峰峦很多。
〔绝境〕超过一切的美妙境界。
〔间(jiàn)见(xiàn)〕和"层出"意思一样,都是山峰很多的意思。间,更迭。
〔森然〕繁密茂盛的样子。
〔栏外双瀑泻石涧中〕栏杆外面的两条瀑布倾泻到石涧里。泻,奔流。石涧,连底带岸都是石头的山涧。〔跳珠溅玉〕像珍珠在跳跃,像玉屑在飞溅。形容瀑布水入涧的景象。
〔是为慈溪〕这就是慈溪。
〔会〕会合。
〔自吴入楚〕从江浙到湖北。
〔亭榭(xiè)〕都是点缀风景的建筑物。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胜〕(景物)优美。
〔止〕只,仅。
〔听事〕厅堂,办公的处所。
〔了无一事〕(知县)一点事都没有。
〔为令者〕作知县的人。
〔寝饭〕睡觉吃饭度日。
〔无涯〕没有边际,无尽。
〔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可是每逢知县出缺,动不动就两三年没有人肯补这个缺。阙,通"缺"。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参考资料
入蜀记情感表达:http://mwendasocom/q/1454479676721988category=internal&srcg=msearch_app&src=m_so_share_others&version=508&channel=25pp&ls=25pp&userid=40558aa302c59454551bd56918f31762
著名诗歌研究家林庚先生说过,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答的。诗歌是激情和想象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象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一味想方方正正分析诗的人,读诗必将是顾此失彼的折磨——诗人跳跃的思维恰是调皮的小精灵,它不守理性的规则,自然也就不会顾及跌跌撞撞的老学究。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打开古诗词神秘之门,走进它神秘而奇幻的世界呢?靠“科学考证”,是行不通的;靠“胡猜瞎蒙”,也是不靠谱的。
这里给大家提供四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意象。意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习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情感,例如:以“月亮”表达思乡之意,以“丁香”表达愁思或情结,以“鸿雁”表达羁旅伤感和思乡怀亲之情,以“杜鹃”表达哀怨、思归之意和凄凉、哀伤的情感,以“寒蝉”表达悲切、伤感,以“乌鸦”表达肃杀、萧瑟的氛围,以“黄鹂”表达欢快的心境,以“燕子”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以“折柳”表达惜别友情,以“菊花”表达高尚与纯洁,以“梧桐”表达凄凉、悲伤,以“浮云”表达游子漂泊,以“红豆”表达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等等。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时,可以抓住其中很鲜明的意象,透过意象破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举个例子,柳永的词《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怎奈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这首词中写环境的意象有秋暮、衰荷、乱雨、冷月,可以想见气氛是冷清、凄凉的,而这种氛围又透出了主人公的心中的愁情。词中还写了凭阑和学念“粉郎”言语的鹦鹉等意象,这正见得主人公独居的百无聊赖,心境极其凄凉。这样,以词中的意象为突破口,我们就可渐进全词所创造的意境,进而体会出词作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第二把钥匙——关键词。关键词是指古诗中带有喜怒哀乐等情感色彩的词语,它们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往往也是全诗之“眼”,像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的“好”字,《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悲”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字等,都是这样的关键词。抠出这些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诗歌的点睛之笔,就把握住了诗人应表之意与应抒之情。例如,司空曙的一首五言律诗《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凝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这首诗中有很多能传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如颔联中的“悲”字,颈联中的“孤”“寒”“湿”“暗”四字,尾联中的“恨”“惜”等字,这些字眼凄冷、暗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韩绅久别重逢、乍见之后反凝为梦境悲凉、惨淡的心情,从中可以揣摩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三把钥匙——标题。古人写诗,往往如同打谜语,诗句是“谜面”,标题是“谜底”,尤其是咏物诗、酬答诗等,阅读诗句不明其意的时候,一对照标题可能就豁然开朗。例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听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从诗句表面看,是写一个新娘子在初次见公婆前忐忑不安的心情,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首“闺意”诗。但是联系诗的标题所传达的信息,就可得知这是一首请求他人帮助的“讨教”诗,是诗人在进士考试前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而向水部张籍探问请教,希望能得到高人指点。几年前高考全国卷古诗鉴赏题要求阅读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寄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在分析试卷时发现,不少考生把这首诗理解为抒写别离之情,他们可能看到了诗中有“行人”二字,其实只要看看标题“秋思”,再关注一下诗中“家书”这一意象,就很容易看出这是一首思乡怀亲的诗,表达出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四把钥匙——注释。这是针对解答高考古诗鉴赏题而言的。在命制高考题时,命题者总是为考生着想,认为考生解读有困难时,往往会给出一二条注释,帮考生开一扇理解诗句、解答题目的“窗户”。我们一定要领这个情,借助它撩开诗歌神秘的面纱。例如,安徽省高考卷曾有这样一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解答这两道题目,都须关注注释,尤其是前两条注释。小孤山为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正是作者自我的化身,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仍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小孤山的“孤”与诗人末世孤臣的“孤”,不仅字面相应,而且蕴意相同,这一字眼运用得自然而又巧妙。这种理解,与注释提供的参考信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聪明的考生会关注注释,借助注释看明白诗句,确定答题的方向,准确规范地解答题目。
借助这四把钥匙,我们可以打开古代诗歌神秘之门。在具体操作时,根据诗歌特点,可利用一点,也可利用多点。下面以安徽省高考卷古诗鉴赏题作为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以意象透视,可见有“碧艾香蒲”“五色臂丝”“沅湘”“《离骚》”“树阴”,还有“儿共女”和诗人,这些形象都与端午有关,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端午节的风俗,一类是端午节的历史内涵。以关键词透视,可以找出“空惆怅”“总堪伤”“无人解”“凉”。以标题和注释透视,可见这首诗与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关。把这几个方面联系起来,便可想像出:在端午节到来时,人们在忙着插艾草香蒲,缠五色臂丝,而诗人却在读《离骚》,吊沅湘,追悼古圣先贤。诗人“惆怅”“伤”“凉”的心境,既激于屈原的“忠义气”与身世遭遇,又感于世人对他的不理解。这样一来,第1小题“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可以领会出了,第2小题分析对比(或反衬)的表现手法也不费思量了。当然,我们还可以由传达诗人情感的字眼“惆怅”“伤”“凉”“无人解”等发问: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感情?再来看看诗中所写的意象,再联系到诗的标题和注释,合理地解开萌生诗人情感的“谜团”,这个“谜团”一旦解开了,“空惆怅”“无人解”所传大的思想感情也就明确了,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也就了然于心了。如此多点透视,诗歌的神秘之门也就訇然洞开,两道鉴赏题的答案也就不在话下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