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单臂擒方腊是真的吗?那方腊到底是怎样被击败的?

武松单臂擒方腊是真的吗?那方腊到底是怎样被击败的?,第1张

在小说《水浒传》中,宋江为了接受朝廷招安,答应了替朝廷征剿其他贼寇的条件。在征辽、征田虎的过程中,梁山军队势如破竹,气势高昂。但在平方腊的过程中,却死伤惨重。最后是鲁智深出手,才擒下了方腊。当然,电视剧中将擒方腊的人换成了武松。

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宋江的梁山团伙完全不是方腊的对手,更别提剿灭他们。那最后平定方腊的是谁呢?别急,咱们接着往下看。

方腊起义经过

方腊,又名方十三,关于他的家乡,一直存在争议。传说他有一座漆园,因为造作局的官员常来强取木材,所以让方腊心中十分不满。但民不与官斗,方腊只好强忍着。当时宋徽宗的宠臣朱勔为了搜求花石,将杭州百姓祸害得不轻,杭州百姓怨声载道。为了复仇,方腊便暗中将这些贫困失业的人拉拢到一起。

公元1120年10月,方腊看时机成熟,便高举义旗,发动起义。在起义的过程中,方腊以鬼神之说煽动民众,同时烧毁房舍,掠夺金帛子女,逼迫良民也加入他的军队。普通老百姓哪见过这样的阵仗?只好束手听命。短短10天时间,方腊的起义军就达到了数万人。

方腊军队高歌猛进

在有了自己的军队后,方腊立刻出兵攻打宋朝官署,在息坑打败并杀死宋将蔡遵。同时,他自称“圣公”,建元永乐,并设置官吏将帅。在军队中,则以头巾区分等级,从红巾往上分六等。同年11月,方腊军攻占青溪。12月,攻占睦、歙二州。北宋军队因为长期处于羸弱的状态,所以杭州郡守也弃城而逃。

方腊率义军攻占杭州后,先是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然后放大火烧了六天,城中死伤无数。之后,但凡被起义军抓到的官员,均被割肉断肢,下场惨不忍睹。而方腊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来折磨北宋官员,以泄他的心头之恨。当方腊造反的奏折送到京城后,宰相王黼却藏起来不报告宋徽宗,继续粉饰太平。这也给了方腊义军发展壮大的时间和机会。

方腊被镇压

方腊的起义,很快便得到了其他地区的响应。兰溪灵山的朱言、吴邦,剡县的仇道人,仙居的吕师囊等人,纷纷率众起义,整个东南都为之震动。直到此时,王黼压不住了,宋徽宗才得知真相。面对方腊的崛起,宋徽宗十分恐慌,急忙任命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率领禁军和秦、晋两地十五万大军前往东南镇压。

公元1121年正月,方腊部将方七佛率六万人攻打秀州,却被宋朝大军杀死九千人,后退守杭州。二月,童贯、谭稹的前锋部队到达清河堰,水陆并进,方腊烧毁官舍、府库,趁夜离开杭州。四月,方腊及妻子、儿子、丞相方肥等52人逃入了梓桐峒的石涧中。

原本宋军并未发现方腊等人藏身的石涧,

但当时作为刘延庆副将的韩世忠却在当地人的带领下进入涧中,随后他“捣其穴,格杀数十人,禽腊以出”。

所以方腊最后是被韩世忠擒获的。最后,方腊被押解京师,于八月廿四日被处决。

武松和宋江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柴进柴大官人的小别墅里面。柴进对于宋江的到来,自然是隆重款待。酒足饭饱之后,宋江醉醺醺地去睡了。或许人到中年,肾不好的缘故,宋江半夜起床想要去解手。这个可以理解,宋江肾好的话,阎婆惜也就不会勾引张文远了。

迷迷糊糊起床解手的宋江,在走廊上,和武松有了一场精彩的“不打不相识”。原著中记载:那走廊下有一条大汉,猥猥琐琐,一把铁锹,乘着炭火。宋江趄了步,仰着脸,只顾踏将去,正踏在锹柄上,把那炭火都掀在那汉脸上。那汉吃了一惊,跳将起来,把宋江揪住,大喝道:“你是甚么鸟人,敢来逍遣我!”

眼看着就要打了起来,柴进及时赶了过来,这时武松才知道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黑汉子是“及时雨”宋江哥哥,由此两人相见恨晚,而柴进也由此改变了对武松的态度,毕竟武松在宋江来到这里之前,在柴进的小别墅里住了一年有余,每日里吃了就睡,越发不受柴进待见,宋江重视武松,柴进才也重新盛情招待他。由此可见,宋江对武松有知遇之恩,因此之后的武松又是景阳冈大虎,又是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一下子在江湖上闯出了名气。

然而武松对于宋江,却是另外一层态度,虽然他知道宋江很热心,是个可交的朋友,但对于宋江一心想着招安,对待朝廷无限献媚的态度,他很是看不惯。当众多英雄好汉齐上梁山,排定了英雄座次之后,宋江开始对梁山公司的未来前途进行规划,什么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最后讲到慷慨激昂处,宋江的“尾巴”露出来了,他提出要适时地归顺朝廷,实现招安大计。

宋江话音刚落,任他想不到的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竟然是武松。武松话语很简单,却非常有杀伤力:“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

宋江鼻子都快气歪了,心想兄弟我对你不薄啊,劝你加入二龙山,醉打孔亮时,你喝醉了差点被孔亮杀死,还是我出面相救,关键时刻怎么不给力呢?

因此对于一心想招安的宋江来说,武松的做法太令他反感了。不过他也不敢动武松,原因是武松的背后,有二龙山派系在撑腰。

梁山众多好汉中,来自五湖四海,有官有民,有庄稼汉也有绿林英雄。比如晁盖派系,阮氏三雄、刘唐、杜迁、宋万等;宋江派系,诸如李逵、戴宗、花荣、孔明、孔亮等。而武松背后的二龙山派系,也非同小可,以鲁智深、杨志、孙二娘等人,所以武松反对招安,宋江刚要呵斥武松,鲁智深直接跳出来:“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自寻趁去罢!”

宋江真是又气又恨,但面对武松、鲁智深、杨志等人的二龙山派系,他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记恨在心。所以后来在征伐方腊之后,武松失去右臂,不愿入朝为官,正和宋江心意,他连劝都没劝,只是冷冷地说了四个字:任从你心。

一场兄弟情,在功名利禄面前,就这样彻底烟消云散了。

历史上的并没有武松单臂擒方腊,方腊的结局非常惨。下面就来说一说正史上的方腊最终的结局。

历史上的武松死的也很惨,武松和方腊并没有交集

武松单臂擒方腊这段故事其实是纯粹源于民间评书和戏曲段子,后来被应用到了电视剧中的桥段,在原著小说中擒方腊的是鲁智深,并不是武松,因为武松在和方腊手下妖人包道乙交战时,被包道乙用法术暗算砍掉了一只手臂,所以后来武松一直在养伤并未参加最后与方腊的大决战。

这是原著小说中的武松结局,抛开这些文学作品和戏曲桥段,历史上也是确有武松这个人,他也确实是参加了山东宋江起义,是宋江起义三十六名首领之一。

在这里先说一说宋江起义,宋徽宗赵佶是个不务正业的皇帝,是一个被艺术耽误了的皇帝,他执政期间北宋政治腐败黑暗,所以激起了很大的民变,主要就是以山东宋江起义和江南方腊领导的起义。

宋江起义爆发于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这一年北宋政府强加赋税,强行将山东八百里水泊梁山收为国家征税地方,在这里打鱼采藕的渔民们都要按船只强行缴纳赋税,本来当地的渔民靠着打鱼采藕生活并不富裕,这样再一加税那基本就活不下去了,于是以宋江为首的三十六人在水泊梁山揭竿而起。

宋江起义初期首领是三十六人,义军规模人数大概在1万人左右,起义规模并不是很大,相比于方腊要小得多,但是宋江采取的是灵活性很强的游击战术,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山东与河北之间游走,攻陷了十多个州县,但他们又不贪图守住城市,只是四处游击,攻陷一个城市就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同时取走义军所需的粮食。

因此宋江起义能得到当地百姓拥护,而且北宋政府拿宋江没辙,因为他们很难找到宋江义军的踪影,所以宋江起义虽然人数规模要比方腊小,但持续时间却比方腊长。

据史书记载,北宋亳州知州侯蒙曾向宋徽宗提议招降宋江等人,但是宋徽宗的招降书被宋江撕得粉碎,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宋江比小说中的宋江硬气得多。

不过宋江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宣和三年(1121年)五月,宋江遭到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在即将溃败情况下,宋江等人被迫接受了招安,投降了北宋政府。

而历史上的武松正是宋江起义的三十六名首领之一,宋江被迫投降后,武松被安置在浙江杭州府做提辖,后来杭州府新任知府蔡鋆是贪官奸臣太师蔡京之子,蔡鋆在杭州搜刮民脂民膏,虐政害民,弄得杭州府民间怨声载道,老百姓背后称蔡鋆为蔡虎。

武松与蔡鋆不睦,受到蔡鋆排挤,后来更是被蔡鋆罢了提辖的官职,被罢官之后的武松就越发气愤,想起民间对蔡鋆的不满,外加自己的私怨,于是武松爆发了,一天武松持刀藏匿在蔡鋆府前,等蔡鋆出府时武松高喊蔡鋆的名字,蔡鋆还没反应过来,武松已经趁机扑倒身前将蔡鋆乱刀砍死,随即武松也被蔡鋆手下所抓住。

武松被抓之后很快就被得知讯息的蔡京派人秘密在监狱中折磨致死,武松死后杭州百姓怜悯武松奋勇为杭州府除了祸害一方的大贪官蔡鋆,于是将其尸骨收葬在杭州西湖西泠桥畔,为其立墓碑为“宋义士武松之墓”。至今800余年过去了西湖西泠桥畔还矗立着武松墓。

武松是宣和三年五月跟随宋江被迫接受了招安,而历史上方腊早在宣和三年四月就已经被童贯所率大军擒拿,因此历史上不存在宋江接受招安又去征讨方腊,更没有武松单臂擒方腊的事情。

武松是被招安之后,为民除害,杀害了虐政害民的贪官蔡鋆,最后被蔡鋆之父蔡京秘密折磨害死了,可以说历史上的武松与方腊没有任何交集。

历史上方腊起义规模比宋江起义大得多

方腊起义是北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方腊起义的规模比北宋历史上包括宋江起义在内的其他农民起义都要大得多,方腊于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在歙县起义,连续攻陷北宋六州五十二县,义军规模人数更是达到了十数万人。

方腊在攻陷杭州府之后就已经自号“圣公”,改元永乐了,可以说方腊在当时已经僭越了帝号和年号,这已经是达到非常大的规模了,相比于宋江起义漫无目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流窜式起义,方腊做得更加有规模有制度。

宋江起义可以说是农民为了发泄不满,一时激愤而起,所以宋江起义就是胡闹,虽然战术很灵活,用的是游击战术,但始终并没有明确的宗旨和目标。

梁山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下最终招安,而梁山好汉招安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光宗耀祖,拥有一官半职。然而,在征讨方腊时,梁山好汉开始有了变化,首先是公孙胜以赡养老母和学道为由,在征讨方腊前就辞别宋江云游天下去了。在征讨方腊之后,梁山好汉可谓九死一生,战死51条好汉,因疾病死亡11条好汉,而从梁山带来的队伍更是死伤不计其数,按照宋江的说法是“十损其八”。所以,征讨方腊之后,幸存的各好汉对于招安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许多好汉纷纷以各种名义离开宋江。

这主要分两批,一批是在宋江前往朝廷邀功前,如鲁智深当了和尚,最终坐化,燕青辞别主人卢俊义浪迹江湖,李俊带领童威、童猛诈病归隐,最终逃往海外建国,李俊也成为梁山好汉中唯一当上皇帝的好汉,武松以手臂残疾为由执意在六和寺出家。第二批是其他幸存的好汉在得到朝廷的封赏之后纷纷辞职归隐,最终一直接受朝廷俸禄的好汉其实并不多,除了征召前就被朝廷征用的五人之外,只有关胜、黄信等极少的好汉任职,大部分的好汉都以各种名义回到老家,干自己的老本行,包括宋江的弟弟宋清都回家当了农民。

可以说,梁山好汉只不过是做了一个梦,绝大部分的好汉因梦而从此长眠,而好不容易从梦中醒来的好汉最终回到了原点。

但是,相比之下,第二批归隐的梁山好汉或是因为形式所迫,或是因为受封的职位太低,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才辞官归隐,而在宋江进京前就辞官归隐的七条好汉如公孙胜、鲁智深、武松、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应该才算是大彻大悟之人,他们在功成名就之际勇敢的离开,不要功名,确实是难能可贵,值得我们钦佩,可以说这七条好汉才是梁山108条好汉中真正称得上好汉这个称谓的人。

然而,在众多辞官归隐的好汉中,有一位好汉是明确不要官职、富贵的人,他就是武松,他应该是108条梁山好汉中唯一明确不要荣华富贵的人。

武松明确自己不要荣华富贵发生在《水浒传》中的第119回,当时,鲁智深刚刚坐化,从好汉都还聚集在六和寺中,正准备赴京接受进行的封赏。就在这时,“宋江看视武松,虽然不死,已成废人。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这是后话。”

从原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武松至少明确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我武松现已残疾,不想当官,只想当和尚;二是我拥有的所有财富都捐献给六和寺;三是我不进京,也不要朝廷任何封赐,宋江你也不要把我的名字写进去。可见,武松不愿意为官的态度是坚决的,而且比其他任何好汉的态度都要坚决,而且连财富都不要,这是所有梁山好汉中唯一能够做到的人,功名利禄可谓看得十分淡然,所以,在读者的心中,我们虽然对大部分的梁山好汉并不存好感,称不上是真正的好汉,但武松应该属于干净纯粹的人,是极少数能够称得上好汉这个称谓的人之一。

武松,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个知名人物,他在三碗不过岗的景阳冈借酒劲打死了 打死了大老虎,潘金莲和,西门庆毒死了,武大郎之后,她又打死了潘金莲和西门庆位置的哥哥报了仇,后来又醉打蒋门神为自己的朋友取回了快活林,可以说的上是一个快意恩仇,讲究情义的英雄好汉。不过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在征讨方那结束之后,拒绝了在朝廷为官,这是为什么呢?毕竟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武松也是出过大力建有大功勋的,人分析武松之所以拒绝在朝廷为官,应当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武松看透了朝廷的黑暗,不愿意当官鱼肉百姓

在梁山好汉之中,武松在上梁山之前也是当过朝廷的官员,虽然只是小官,可是正是这种小官才能知道底层的情况,才能够知晓官府的黑暗,因为有许多的事情都是有底层的观念来执行的,所以人们才会有那一句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所以武松深知这样的朝廷已经是腐朽不堪,如果接受了朝廷的官职,那么就是相当于在鱼肉百姓,这一点对于急公好义深刻了解百姓的苦难的武松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二、伤心昔日兄弟的伤亡

梁山好汉在接受招安的时候是108人,再去征讨方腊之前也是一个都不少,可是当平定了方腊之后,确实死了59个人这足足去了一半之多,上到排名第七的霹雳火秦明,下到排名倒数第一的段景住,都是死于非命,在杭州的时候又还有一部分人病故,最后只剩下27个人,看到昔日的手足兄弟这么多人,都已经不在这,对武松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触景伤情,来他对招安就是持极度的反对意见,他有后悔,如果自己强力反对,也许这些兄弟就不会死于非命

在《水浒传》中,招安这件事情,许多小伙伴一直觉得是宋江最先明确提出的,实际上并并不是,初次明确提出招安的,是大家了解的打虎英雄武松。武松在没有上梁山以前,前往二龙山的道上,半路碰到宋江劝他前往投靠花荣。那时候宋江也没上梁山。武松对宋江说:“天可怜见,异日死不了,受了招安,那时候却来探寻亲哥哥未迟”。

或许宋江便是受了武松的启迪,直到上梁山以后,宋江时时刻刻都是在惦记着招安,表层上是想给弟兄们寻条好发展方向,实际上他是有分别心的,他也想人丁兴旺,封妻荫子,刷洗自身之前的罪行。而当宋江明确提出招安的情况下,这时的武松却一脸不开心,乃至排斥和抵制招安。武松叫道:今日还要招安,明日还要招安,反冷了弟兄们的心”。

武松怎么会这般异常呢?缘故非常简单,关键反映在下列好多个层面。

最先,武松之前有行凶但没杀过高官,对朝廷的成见没那麼强,乃至也有一丝希望,直至血溅鸳鸯楼以后,他的历经和心理状态都发生了转变,因此更改了他的念头。

次之,武松常常跟鲁智深在一起,鲁智深是一个有责任感,侠义天下,胸怀坦荡的人,武松十分钦佩和尊重鲁智深。鲁智深以前在朝廷工作中,对腐烂的朝廷看得很清晰,因此在梁山县抵制招安时,鲁智深对宋江说:这当朝文武双全,俱是谗佞,迷惑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整洁?招安不济事。

鲁智深对朝迋是十分心寒的。而武松便是遭受鲁智深的危害,才会越来越也抵制招安。

最终,武松为何或是追随宋江一起招安,一起讨伐方腊,那是由于鲁智深仍在,他也是看在鲁智深的份上才再次留下。但有一点,他的心里毫无疑问不是期待重归朝廷的,因此争霸方腊完毕以后,他就要六合寺遁入空门了

武松在梁山里面真的是出了很多的力气,尤其是在征讨方腊的时候,他把自己的一只手臂都留在了那里。其实可以说刚开始的时候,宋江和武松的关系非常好,但是武松膀子都断了,受了那么重的伤,但是宋江却冷冷地对他说了4个字“任从你心”,意思就是说随便他去干啥吧,然后武松就心灰意冷地选择了出家。

其实我们都知道武松的为人没有什么可说的,他肯定是一个能够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人。武松本来是在柴进家的,但是他并不十分欣赏柴进的为人,当他遇到了宋江过后,觉得宋江是值得他信赖的大哥,于是就跟着宋江后面混,而且那时候宋江和武松的关系也非常的好。

但是我们都知道,宋江他一心都想着招安,但是武松却不同意招安,因为招安的这个事情,武松和宋江两个人还干起来过,所以说两个人的意见不合。虽然说武松在征方腊的时候被砍断了一只手臂,但是即使被砍断了手臂,武松依然是十分的勇猛,他靠着单臂,成功地擒住了方腊。对于有如此功劳而且又损失如此惨重的武松,宋江却毫无怜悯之心。他只是冷漠的对着宋江说“任从你心”,意思就是说你该干嘛干嘛去也不阻拦你,所以这个时候武松便心灰意冷地选择了出家。

对于宋江这个人,有些人可能认为他真的是一个仗义疏财的好汉,但是很多的专家剖析都能够知道,宋江虽然也称不上什么小人,但是他也真的不是什么所谓的正人君子。他一心想着的就是自己的名誉,为了兄弟?其实这只是一个借口罢了,同他对武松以及对待其他的一些将领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他在死之前都想要拉自己的兄弟李逵下手,所以说就是因为宋江的一番话导致武松彻底的对宋江死了心,出家当了和尚。

是这样,楼主,因为宋江日日想招安,招安目的两个,不被世人看作草寇和想兄弟都能够享荣华童贯输了,不能活捉,就利用高球这贪生怕死的性格去劝天子向我们招安,其实宋江已想到高俅不会说的,所以不杀他留他性命表示梁山好汉不向朝廷对抗,派燕青去劝皇帝,终于成功了其实宋江想利用这次机会,趁机消灭辽,田虎,王庆和方腊,为了是与朝廷对抗时,朝廷没助手,只有垃圾的杨戬、高俅、童贯、蔡京,等,根本不可以平梁山,而高球等四人也知道宋江的计谋,又妒忌宋徽宗重用108将,反了冷落他们四人,迟早会被他们超过,所以利用叛乱,叫宋江平四个地方,分别是:辽,田虎,王庆,方腊,只见方腊时平定时,派人将剩下的27个好汉逐个击破,从此,梁山就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012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2
下一篇2023-10-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