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通往上海的运输道路并没有封闭,全国各地的各种物资都可以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为什么会出现物资短缺?估计根本原因是终端配送的问题,就是物资运输的接收配送环节没有打通,最后一公里遇到了一些麻烦。
美团买菜上线社区集单服务。 针对市民买菜难问题,美团买菜上线社区集单服务,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开通服务,优先覆盖封闭小区多、配送压力大的重点区域。首批开放的服务区域为杨浦、松江、宝山、徐汇、普陀,后续服务地区将陆续开通。社区居民完成集单后,次日相关商品将统一配送至小区,累计超20万单。
在生活物资保障方面,市里已经要求建立生活物资保障社区服务队伍(由社区干部、物业人员、志愿者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做好最后一百米到家服务。有的地方捐助上海的蔬菜,到了上海没人接收;有的物资到了社区却分不到居民的手中,根本的原因还是基层的配送人员和志愿者人手不足。
还有就是运送物资的渠道受阻!!比如说物资大仓,怎么畅通无阻安全送到小仓,再安全送到各个点位,各个点位怎么再派送!以前管理方面不觉得有漏洞,经过疫情可以精进改善。
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城市,最现代化的城市,在各种管理方式和水平能力上应该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但是上海这次疫情暴露出的问题太多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可能也是一件好事。可以掀开更多的盖子,让上海逐渐完善自己。以前中国很多人觉得上海很神圣,很完美,但现在看来还是有很多差距。这次疫情,确实又让很多人重新认识了上海一回。
相关负责人回应表示,很多上海居民表示网上的菜抢不到,送不到,主要原因是末端配送压力太大了。上海正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打击,每天都有新冠确诊患者,为了防止疫情继续传播,很多上海市民被迫在家中隔离,因此买菜成了一个大问题,尤其是重点区域的风控人员,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相关部门召开了上海防疫工作新闻发布会,并且在会上针对抢不到、送不到的问题作出了回应。负责人表示有些小区风控时间已经长达一个月了,居民从日用品、药品、物资、主副食品都有很大的需求,尤其是一些老人孩子这样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保障需求更加紧迫,不过各个网点、人员、节点等必须要等待进一步恢复。对于保障群众生活物资方面,相关部门也是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首先就是锁定货源,主动联系主产区,例如江苏,山东,云南,浙江等地的蔬菜肉类。国家为此也已经建立了运输机制,通过无接触的方式将主副食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上海,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物资。其次是开展更多的节点网点,尽量让所有的基本都运行起来,同时也要落实防疫措施。虽然有些商家关门了,但是并不代表他们停业,居民依然可以在线上下单,集中送到小区的一个地方。
同时还要保证更多的一线人员可以尽快返岗,例如没有涉及疫区的快递小哥、外卖员等等,这样一来,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配送需求。针对一些特殊人群会建立保障机制,以社区、楼组为单位,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街道社区也都要为防疫物资做好保障。相信有了这些措施之后,上海抢菜难、送不到的问题也会得到缓解。
近日,我所在的地区疫情比较严重,核酸一轮接着一轮。
确诊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出行购物都受到了限制,菜不好买,连续的半封闭式的管理。
我也渐渐的有些烦躁了,人一旦烦躁起来就容易忽视身边美好与乐趣,
周末的时候,同事吃面包给我送了一块。我看着面包轻叹一口气,这样的日子还要持续多久呀!
不知是太过无聊了,还是一个恍惚间我想起了有段时间没拍照了,
我把面包往桌子上一放,手机一咔嚓,
一看……好像还可以,
于是,我又咔嚓咔嚓了几张,
一番修修调调的的下来,也是一个下午的时间了,看着成片我心里溢出了一丝欣喜,
说不上好但我觉得还能看,至少它让我感到开心了。
修照片的时候比较投入,修完回过神来之后才发现时间过得这么快,
也惊觉这段时间似乎都没有这投入的去做一件事了,原来生活表面是苦的,内里也有简单的甜,
回想这段时间的疫情,朋友圈、网络上常出现的有关抢菜的段子、视频……
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浮躁了呢?我已经想不来了。
但我知道,这一刻我慢慢平息了心里的浮躁,
家中有等我回家的亲人,我要保护好我自己。
抗疫前线有不分昼夜坚守的“大白”们,我不能给他们提供什么直接的帮助。可却能做到不给他们去添麻烦。
做好防护,无事不乱跑,配合检测排查,这便是我能做的。
加油呀!一切的难都会过去的!
疫情封控下的上海,也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表示自己在上海抢不到任何的物资,没有菜吃。但是在上海爆发了疫情之后,我国其他的地区都给上海运送了很多的物资,那么在货源充足的情况下,为何还有这么多的人吃不上饭呢?小编本人觉得可能是因为有一些人多领了,所以说才导致其他的人没有办法去领到这些物资,而有一些人家里面的情况可能是非常特殊的,即使是抢到了一些菜,也可能并不够吃。
上海本身就是我们国家的著名大城市,也被称之为是魔都,所以说上海的各个物品的储备都是比较充足的。那么,在物资充足的情况下,有一些人依旧领不到物资,可能就是因为某一些人多领了,所以说把本该属于其他人的一份给领走了。在疫情之后,很多的地区都向上海进行了捐赠,所以在这里,小编也是希望上海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是。
小编在网络上面了解到,有很多的外地人表示,自己在上海领不到物资。即使申领到了物资,物资也非常的少,根本就不够吃,这个情况是否属实?相关部门也应该要进行回复。因为在疫情的情况下,有很多人本着不给家乡带来困难,带来影响的心理,所以就没有选择回到家乡,那么上海也应该要保证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上海的物资虽然非常的多,但是有一些人领不到物资,这也是成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相关的部门也应该要去解决这个问题。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够领到相关的物资,让大家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因为有一些地区已经封控了,所以说领不到物资的话就没有办法去进行正常的生活,也是即将把人逼到绝路。
去菜市场抢菜的就是脑子有问题。盲目“抢菜”也是一种病,得治。日前,疫情防控工作正在有序进行,虽然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还没有到谈“疫”色变,草木皆兵的状态,而盲目跟风去大量屯菜。
五月三号这一天是从下午五点半开始的。
在此之前,一切都很正常,称得上是满满当当的一天。
五点半到了,终于可以下班了。
拿出手机,发现朋友圈里有人发了超市里人满为患的照片。
怎么?疫情严重了?
回想一下,其实下午两点多就有征兆。
朋友圈里有人晒了她满满当当的冰箱。
当时我还在想,又不是上海,囤东西做什么?
现在想来,是人家早一步得到了消息。
于是,我赶紧联系老公,我们一起开车去了最近的超市。
可惜,等我们赶到时,超市门口已经严重堵车。
找不到停车的地方,老公就让我和儿子先下车,去超市选菜,他到附近寻找车位。
他还一再叮嘱我们一定要戴好口罩。
我和儿子答应之后,就作为我家的抢菜排头兵出发了。
我和儿子走到超市入口,发现手推车已经没了,我们只好靠着四只手,尽可能的多拿东西。
超市里买东西的人没有了平日里的轻松惬意,不再悠闲地挑挑拣拣,而是看准了就拿。
我首先拿起了一袋五连包的方便面,儿子想要一袋奥利奥饼干。
“儿子,我们得先买菜和鸡蛋一类的。”
“对对对,事情要分轻重缓急。”
这家超市是我们根据距离选的,当时它离我们最近,我们之前并没有来过。
我们娘俩艰难地穿过人群,寻找蔬菜区。
好不容易挤到蔬菜区,却发现架子上基本已经空了,只剩下一些让人望而生畏的尖辣椒。
来不及失望,我赶紧去找鸡蛋。家里有两个小孩,鸡蛋是少不了的。
原本售卖鸡蛋的地方也已经空了。我看到有一群人正堵在超市仓库的入口。
我走近一看,果然是在拣鸡蛋。
超市的工作人员来不及把鸡蛋搬出来,干脆让大家在仓库门口装了起来。
平常买鸡蛋,讲究的人还会摇一摇,听一听,以免买到存放时间过长的鸡蛋。
此刻,只要是囫囵的鸡蛋,都被大家装进各自手提的袋子里。
我挤在人群中,蹲在鸡蛋筐边上,抢了满满一袋子,找服务员称了重量,打上价格标签,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然后我和儿子寻思再买点啥,想了想也差不多了,主要是该买的都没了。
我们决定去结账,才发现我们根本不知道收银台在哪儿。
平常,人流量正常的情况下,视野也好,可以根据指示牌找到收银台的位置。
可是此刻超市里人挨人,像我这种海拔低的,基本什么都看不到。
于是我走到一位笑得合不拢嘴的工作人员身边,问她应该去哪边结账。
她愉快地给我指了一个方向,然后又说现在结账的人比较多,你得排队。说完她指了指眼前的长队。
我和儿子顺着队伍向后走,却发现这支队伍像一条神龙,不见首也不见尾。
队伍很长,被超市的货架摆成七扭八拐的形状。
等我们好不容易走到队尾,我和儿子互相看了一眼都沉默了,因为这里是超市入口。
因为没有抢到小推车,我和儿子只好把准备买的东西提在手里。
想想我俩还要提着它们排好久的队,我俩禁不住手指抽筋。
最后我们经过协商,愉快地决定:放下东西,撤!
就这样,我们的抢菜行动以失败告终。
抑郁,对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
焦虑,总是担心事情出现各种
不可预期的意外;
疑病,总感觉自己生了什么大病;
失眠,越来越难睡个踏实觉……
疫情三年,
带给我们的长期影响比我们想象的更深,
这种我们称为PPSD的心理创伤,
我们可以自己攻克吗?
三年新冠疫情几乎对每个人都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在不同层面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与内心体验。网上流传着各种与之相关的段子,例如“世界上有四种情:友情、爱情、亲情,还有再不结束就会把我逼疯了的疫情。”还有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封控情形所发送的友情提醒:如果有机会出门买菜,记得买副春联回家!
调侃中透着心酸与无奈,弥漫着压抑与愤怒,与疫情相关的社会事件牵动着公众紧绷的情绪,几乎一触即发。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抑郁症患者已达35亿人。抑郁症和焦虑症相较之前分别上升28%和26%,且在受疫情困扰严重的国家里上升率更高。
世卫组织发布的一份科学简报称,对这种增长的一种解释是,疫情导致的社交孤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孤独、对病毒感染的恐惧、自己和亲人的痛苦或丧亲之痛后的悲伤以及经济上的担忧,都被认为是导致焦虑和抑郁的因素。
疫情对我们的影响是持续的,也是长期的,而且比我们想象的可能更严重。不久前,中科院院士陆林在科普栏目《科创中国·院士开讲》中关于新冠疫情对人类心理影响的推测受到广泛关注,他表示,这种心理层面的影响将持续至少20年。他给出了一份数据,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睡眠障碍等问题。
“隔离在家的居民,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会出现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反应。其中有超过10%的人,在疫情之后,也不能完全恢复正常。”陆林提醒道,大众应该做好长期心理准备,及时调节情绪,保证睡眠。
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大规模创伤”更大,而且冠状病毒疫情造成的精神健康损失将“持续多年”。这种创伤被一些医学专业人士称为大流行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新冠病毒引起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虽然PPSD(Post-Pandemic Stress Disorder)目前不是公认的精神健康状况,但专家们强烈认为它应该是。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著名的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威胁、严重受伤,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关于其最早的记录源自心理学家对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的研究。经历极端压力后,士兵们出现“战场疲劳症”“心理麻痹”的现象,对外界反应减少、情绪沮丧、过分敏感、失眠、焦虑、易怒、有攻击行为、情感疏离、回避社会活动、没有安全感、记忆丧失、注意力下降……心理学家把这种症状归为PTSD。
独立执业心理咨询师宗建飞曾在国内三级医院心理科工作十余年,他认为PPSD症状与PTSD有相似处,因人而异,诸如:
l 个体的警觉性增高,这是我们的心灵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来“守卫”自己的安全,但是,同时也放大了对于周围事件所诱发的情绪,比如过度的敏感,“杯弓蛇影”——家里明明不缺菜,仍然在疫情的恐慌下去抢菜等等。
l 出现一些闯入性症状。曾经经历过的创伤情景中的某些片段又再次闯入到自己的记忆中,或者以梦境的形式来呈现。
l 还有麻木,对于情感的回避。宗建飞说:“当过大的情绪情感冲击我们的心灵的时候,这会导致心灵的机制有垮掉的危险,因此,出于自保的目的,会隔离掉这些情感,也隔断了这些情感可能带来的伤害,这是我们内心的一种防御机制。”
目前旅居泰国清迈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博士马晓韵表示,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对待新冠疫情的措施,态度也不同。“我们所处的环境对于心理的影响可能比疫情本身带来的影响更大,也更深刻。比如,出行限制、隔离封控、流调信息、核酸频率、快递外卖的停运、禁止堂食……这些原本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的东西被限制或停止,人的活动范围受限,都可能造成心理影响。”
同时,她本人表示,最复杂的是目前各地对于疫情政策理解和执行的不一致。“人其实可以适应严苛的生活环境,但如果环境变来变去,那么不管严苛还是宽松,人都很难适应,并且更加容易感到疲惫和痛苦。如果真的要常态化,我们期待有更加详实的具体措施出台,这样大家都可以按照规则去适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