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告诉我们的道理

摆渡人告诉我们的道理,第1张

摆渡人让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在生命的一次次轮回中,渡人渡已。

人的一生时常要行走在茫茫荒原,有时风和日丽,有时电闪雷鸣,但只要有勇气、信念和坚韧支撑,有灵魂的摆渡人时时相护,就能化险为夷,走出人生的沼泽地,达到幸福的彼岸

很多时候,在生活的旅程中,我们需要摆渡人,但在被摆渡的同时,我们也会成为摆渡人的摆渡人。

在爱情中,不管有没有结果,都会有摆渡人。可以成为恋情的摆渡人,大多对这条道路非常熟悉,但是他们不走心。

薛微恋爱了,那个叫萧远的男人轻易的收复了她的心。萧远谈过几次恋爱,对女孩子的心思也有所了解,而薛微却是初恋。

一直以来,薛微以为萧远就是自己生命中要寻找的人。

对萧远非常信任,非常认同。做每一件事情都顺着他,不管萧远是否肯定一件事,薛微都跟随。

渐渐地,萧远的脾气越来越大。他不喜欢薛微的附和,总是问薛微,为什么没有一点主见?

薛微很无辜,一开始很多事情,薛微也有自己的想法,可是每一次意见相左,薛微总是相信萧远是对的。久而久之,成为薛微的一个习惯。可是,萧远也并非所有看法和做法都是对的,每当事情的发展一没有按照萧远设想的思路进行,他就会认为是薛微的错,是薛微没有主见,不提醒自己。

最终,萧远厌倦了,他觉得薛微没有主见,还非常粘人,于是,提出分手。

被分手的薛微不仅困惑,还非常委屈,男人不都喜欢顺从的女人吗?薛微在痛苦中反思自己的种种行为,她看到自己在恋情中的软弱,看到自己的内心其实并不希望是这个样子,于是,她接受了分手的现实,没有太多伤心,没有纠缠,对过去做了一次很好的总结,带着轻松的心情重新上路了。

在这段恋情中,萧远成为了摆渡人,他摆渡了薛微,却没有被薛微摆渡。但至少,在这段关系中,薛微成长了,让她懂得一味的让步对两人的关系不会有促进。

好的恋情中,摆渡人带领被摆渡人走向恋情的彼岸,在摆渡过程中,被摆渡人也被摆渡了。当被摆渡人到达自己彼岸是,也会摆渡摆渡人到达彼岸。

很快,薛微迎来了新的恋情,这个高高的男人叫李奇。恋爱开始,李奇小心翼翼,因为他懂得温柔的对待女孩。

薛微从上一次恋情中总结经验,对很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坚持,要李奇来迁就。俩人处于薛微坚持,李奇就迁就的模式。

看吧,男人就是这样的,你强他弱,你弱他强,薛微开始有些得意的想,这一次,一定不会犯上一次的错,恋情会有结果的。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有一天,在薛微坚持完自己的意见后,李奇没有跟随。沉默了一阵,李奇说,他累了,薛微太自我,从来不考虑他的感受。

于是,俩人发生了争吵。这时,薛微突然想起和前男友的一切,恋情中,弱也不对,强也不对。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她答应李奇大家都冷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薛微思前想后,突然发现,原来,这是度的问题。一味迁就一个人,其实两个人都很累,效果与不迁就一样。

李奇是真心爱薛微的,在冷静期结束时,主动来找薛微。薛微这时也想通了。于是,接下来的日子,薛微对李奇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俩人达成共识,除了原则性问题,其他问题两人共同商量着解决。一段时间后,两人关系更加亲密了。

好的恋情是双方的共同进步,为了双方的关系,大家都做出改变。如果一开始,薛微是李奇的爱情摆渡人,那么在摆渡的过程中,李奇也摆渡了薛微,最终,两人都到达了幸福的彼岸。

在《摆渡人》书里,摆渡人摆渡了被摆渡人,也被被摆渡人摆渡了,于是他们一起到达幸福的彼岸。

当一方对另一方不走心的时候,摆渡人就是摆渡人,摆渡他人就是他的工作。面对工作,如果投入了太多的情感,分手的时候,眷恋的也许只是摆渡人罢了。

所以,摆渡人对被摆渡人一般是没有情感的,就是单纯的陪伴而已。陪伴摆渡人走过灵魂必经的一个过程。

可是,当摆渡人和被摆渡人都产生了情感,摆渡完成后,被摆渡人却不会离开,她成为了摆渡人的摆渡人,带领摆渡人一起到达彼岸。

摆渡人和被摆渡人与我们情感中的主导和从属方何其相似。

主导方带领恋情向前推进,从属方跟随着。一旦有一天,到达彼岸了,从属方就离开了。可是,如果从属方也走心了,那么可能在从属方会带领主导方不断尝试,主导方成为从属方,通过努力,俩人都到达彼岸。

朱光潜说“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

阅读一本好的小说,如果只是看一下故事,写些当下的感悟和心情,收获是不够的。时间久了,就会忘记某本书中需要的东西。所以,摘抄下来吧。

尽管我不认为在艰难险境中的相互依靠是爱情,但是作者克莱儿麦克福尔用于描写迪伦和崔斯坦之间的感情进展的文字相当迷人。含蓄的、收敛的,只有在彼此确定的时候才热烈起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的。把这些文字摘抄下来,以供今后学习参照。

1、被吸引以后的怦然心动,怕被发现的以后的故作样子,被看穿的小尴尬:

2、拉手,第一次身体接触,他的自信给她带来勇气和安全感:

3、崔斯坦对迪伦的最初感觉:

4、崔斯坦对迪伦产生了与对待别的灵魂不一样的情感,他想要保护她:

5、告诉迪伦已经死亡的真相和荒原的真实情况以后,迪伦的反应与众不同,崔斯坦对迪伦的感情进一步加深,但又警告自己不可更进一步:

6、迪伦梦到了崔斯坦,幸福微笑:

7、崔斯坦为自己透露更多信息寻找借口,其实是想跟她走得更近:

8、迪伦感同身受崔斯坦的痛苦:

9、即使前路艰难,依然温柔牵手前行:

《摆渡》简析

这是当代著名作家高晓声为《七九小说集》写的前言。“摆渡人”通过渡船把人渡到彼岸,作家“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用“真情实意”感染读者,引导人们净化心灵,走向精神升华的彼岸。这巧妙的构思把艰深的文学创作理论故事化、通俗化,作者关于创作的真知灼见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寓于耐人寻味的情节中,做到了理趣与谐趣的统一。

(一) 文章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可以归为几类?这三组人物形象各自有哪些特征?

①第一类人是世俗力量的象征。②作家虽不具世俗力量,但也自有其超世俗的力量,不过,这种力量来自于具有“真情实意”的作品。③摆渡者既掌握着渡河的权利,又是权衡四个人的评判者,他一方面是世俗力量的认同者,又是作家“真情实意”的“哀叹”的欣赏者,应该说,他是一个普通群众的代表。

(二) 摆渡人认为作家的“唱”不如“叹”好听,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情节的?

“唱”意味着只求轻松欢快,让人欢娱,并没有真正反映现实生活和真情实感。“叹”饱含人世间的悲苦、人生的辛酸。文学应该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应该充满“真情实意”。

(三)作家自动去做摆渡人这个情节,应该怎样理解?

参考:作家并不是真的改行,而是借此说明:“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并且作为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作家还肩负着把人的灵魂指引到健康、高尚、文明的彼岸去的责任

(四)讨论“彼岸”的含义。

①“彼岸”的本意是佛教用语,指超脱生死的境界,后来多用来指代抽象化的、与世俗对立的精神世界。②文章的开始句和结尾句都用了“彼岸”这个词,但它们的含义却是迥然有别的。开始处的“彼岸”就是简单地指实实在在的“河对岸”,对岸有家、有妻儿、有买米烧夜饭的现实生活。而结尾处的“彼岸”却是指超越了现实世俗的,“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的,以“真情实意”作为人类交往原则的纯洁的精神世界。

“作家”要把人渡到“彼岸”去,这个“彼岸’倒底指什么呢?

①理想的彼岸:没有苦难,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争,没有贫穷,人人平等,和睦相处,就像许多先哲圣贤幻想和向往的“大同”之国。如“乌托邦”、“世外桃源”等。②精神的彼岸:俗世间的人们困于物欲,像另外三个渡人,“有钱的”可以直接用金钱买到一切;“大力士”有力量,可以用暴力得到物质享受;“有权的”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贪赃枉法。只有作家还没有沉溺于物欲横流之中,还保持精神的自由和独立。作家心中的彼岸就是人类崇高的精神世界。③智慧的彼岸:人们常说文学是人生社会的百科全书。文学名著包含着人类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多种情感形式,可以供人们借鉴,丰富人们的人生阅历和知识。而其中包含着的进步的文化哲学思想,更能使人们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摆渡人》由英国作家克莱尔所写,作品表达了与爱情家庭和救赎有关的哲理,作者在摆渡人中巧妙地表达了这几个主题,真情流露。在故事情节上设置了跌荡起伏的节点,以多重主题揭示了小说所蕴藏的内涵,使读者思考自己的人生,感受灵魂,是一本治愈型的小说。

小说主要内容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迪伦的女孩眼中的世界,她的生活十分糟糕,与母亲交流困难,在学校也被欺负,唯一的朋友也因自身原因而离开学校。种种的挫折让迪伦十分痛苦,所以她决定去找多年未见的父亲。然而天不尽人意,在路上她遭遇了车祸,等她获得自由之后却惊讶的发现自己是这场灾难的唯一幸存者,而她的眼前也变成了一片荒原。此时,她也遇到了命运中的另一半,迪伦的爱情也就此开始。

小说内涵

小说中所写的故事和悬疑的情节给读者留下了独特而深刻的印象,在小说中的细节故事中,读者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当时的社会以及人类本身的看法,真实的展现了人类的复杂情感。小说所表达出来的人性的力量也深入人心,其中主人公们面对生死与爱之间的选择,也教会了我们在面对艰难的选择时要勇敢、坚定信念的道理。

悟出的人生哲理

《阿甘正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巧克力豆是苦还是甜。人生中总有不尽人意的时候,我们无法改变,但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工作中,在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时,也不要退缩,在不破坏道德原则的前提下,要勇于迈出自己的坚定的一步,观赏人生不同的风景。及时行乐,才是人生中有意义的事。

《摆渡》简析

这是当代著名作家高晓声为《七九小说集》写的前言。“摆渡人”通过渡船把人渡到彼岸,作家“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用“真情实意”感染读者,引导人们净化心灵,走向精神升华的彼岸。这巧妙的构思把艰深的文学创作理论故事化、通俗化,作者关于创作的真知灼见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寓于耐人寻味的情节中,做到了理趣与谐趣的统一。

作家自动去做摆渡人这个情节,应该怎样理解?

参考:作家并不是真的改行,而是借此说明:“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并且作为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作家还肩负着把人的灵魂指引到健康、高尚、文明的彼岸去的责任

(四)讨论“彼岸”的含义。

①“彼岸”的本意是佛教用语,指超脱生死的境界,后来多用来指代抽象化的、与世俗对立的精神世界。②文章的开始句和结尾句都用了“彼岸”这个词,但它们的含义却是迥然有别的。开始处的“彼岸”就是简单地指实实在在的“河对岸”,对岸有家、有妻儿、有买米烧夜饭的现实生活。而结尾处的“彼岸”却是指超越了现实世俗的,“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的,以“真情实意”作为人类交往原则的纯洁的精神世界。

“作家”要把人渡到“彼岸”去,这个“彼岸’倒底指什么呢?

①理想的彼岸:没有苦难,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争,没有贫穷,人人平等,和睦相处,就像许多先哲圣贤幻想和向往的“大同”之国。如“乌托邦”、“世外桃源”等。②精神的彼岸:俗世间的人们困于物欲,像另外三个渡人,“有钱的”可以直接用金钱买到一切;“大力士”有力量,可以用暴力得到物质享受;“有权的”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贪赃枉法。只有作家还没有沉溺于物欲横流之中,还保持精神的自由和独立。作家心中的彼岸就是人类崇高的精神世界。③智慧的彼岸:人们常说文学是人生社会的百科全书。文学名著包含着人类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多种情感形式,可以供人们借鉴,丰富人们的人生阅历和知识。而其中包含着的进步的文化哲学思想,更能使人们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文/意磬

01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经典治愈系作品。她是英国文坛备受瞩目的实力作家,本职工作是中学教师。她的作品往往在出其不意的情节架构中饱含感人至深的真情,贯穿着人生思索和人性独白。

《摆渡人》是她知名的作品,一举摘得五项世界文学大奖,版权销售33个国家,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

作者克莱儿·麦克福尔表示,创作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她对“人死后会发生什么”的好奇和希腊神话中的冥府渡船人故事的结合。希腊神话中,卡戎是冥王哈得斯的船夫,他不仅是在冥河上摆渡,还肩负着分辨来到冥河岸边的是死者的亡灵还是不应进入地府的活人的任务。小说中,崔斯坦也延续了这种分辨的能力,虽然都尽职尽责地完成了摆渡人的工作,但在他心里也有对他护送的灵魂是否纯洁的判断。

作者以是否为处女作为评判的标准,真是令人匪夷所思。迪伦是作者笔下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纯洁”灵魂。她善良勇敢,更加吸引了魔鬼对她的侵袭。同时也增加了崔斯坦作为摆渡人的工作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浪漫的爱情色彩。愈困难愈要为爱的人献出所有,哪怕自己受伤。

02

本书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15岁的迪伦决定去探望自己未曾谋面的父亲,却不幸发生了火车事故。等到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尽是一片荒原。她在荒原不远处的山坡上,看到了一个男孩的身影。她以为男孩崔斯坦也是幸存者,于是她想要结伴和他一起同行,找到救援人员。

崔斯坦带领她离开了事故现场,但是聪明的迪伦很快意识到,他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似乎特意在此等候。在迪伦的一再追问之下,崔斯坦向迪伦表明真相——你已在事故中死去,我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带你穿越荒原到达另一个世界。

当迪伦知道自己死去的消息之后,她并没有过度悲伤,反而很镇定,很快就接受了这一事实。崔斯坦觉得迪伦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孩子。两人在荒原中,拼命行走,崔斯坦鼓励迪伦穿越大峡谷,趟过如沥青一般的湖水,两人的情感在荒原的路程中慢慢变化,直到最后爱上对方。

崔斯坦拼命地想保护迪伦的灵魂安全,顺利地带她到达边界线。而迪伦在快到达边界线时,却无法忍受自己将要和崔斯坦分开的事实。心情百般抑郁,致使湖水迅速翻腾,恶魔有机可乘。崔斯坦拼尽全力将迪伦带上了岸边,最后到达边界线。

在迪伦踏上边界线之前,她向崔斯坦表明自己的爱意。崔斯坦也经过心里的挣扎,将自己的爱意告诉了迪伦。

在崔斯坦眼中,他和迪伦是不同世界的人。永远也不可能在一起,他唯一能为她做的事情就是,让她安全的到达边界线,回到属于自己的世界。而他还是要继续在荒原里,摆渡一个又一个的灵魂。

崔斯坦认为,在他之上有更高的自然法则,他不可能逃离自己的岗位,他有自己不可撼动的命运。痛苦和绝望,甚至放弃自己职责的欲望都无足轻重。可对自己无法掌控命运,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双脚的这件事,他却无法忍受。他认为这是在他之上的法则的禁锢,自己永远也摆脱不了。当迪伦踏进边界线却不见崔斯坦,痛苦哀嚎的时候,他的双脚却无法移动像宿命一般粘在地上。

这一部分最让人动容的是,崔斯坦作为摆渡人却被恶魔拉入了地下。这是数年来从来没有过的。而他知道迪伦需要他,拼命和成千上万的魔鬼作斗争,最后遍体鳞伤地从另一个出口回到荒原,走了一天到达迪伦所在的安全屋。这是爱的力量。在理智与情感的搏斗中,他选择了自己的内心。

迪伦再一次看到了希望,一下扑到崔斯坦的怀里,这是两人第一次亲密接触。然而就是这样,迪伦第一次感到心满意足和踏实。

崔斯坦是一个灵魂摆渡人,是一个思路清晰、经验丰富又勇敢无畏的人,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从事这份工作,他引领了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灵魂。最初,他工作热情投入,后来经历了很多灵魂的自私、贪婪,他也开始渐渐变得冷漠。直到遇到迪伦,他的世界又出现了许多他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比如爱,比如荒原的另一端。

关于人性的探寻,在这一部分着实让人深思。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永远也不要失去自己的本真。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

03

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迪伦走过分界线后却再也见不到崔斯坦。对崔斯坦的思念让迪伦痛苦,逐渐坚强起来的迪伦知道自己真正追寻的是什么,她决定逆着危险重重的荒原回到起点,带崔斯坦回到自己的世界。

正是爱情这一强大的意志力,支撑着迪伦克服千难万险,也不畏惧失败后的魂飞魄散,从“家”返回荒原寻找崔斯坦,追寻自己的幸福;也正是爱情的力量促使着他们敢于解放禁锢的思想,才能返回人世。

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小说主题的一个升华。关于爱情、回家,和救赎,在这一部分表现地淋漓尽致。

起初,崔斯坦是迪伦灵魂的摆渡人,带领她克服重重困难,回到边界线内的“家”。现在迪伦不想自己以前的生活又继续在荒原里重现和继续。她觉得这样的等待不值得她付出一生,她要去找崔斯坦。这份感情值得他永远沉沦和冒险。

而当两人在安全屋相见,迪伦要带崔斯坦回到自己的世界时,崔斯坦却犹豫不决。最后在迪伦的坚持下,两人平安的到达火车失事的地点,再一次回到现实。

这一次迪伦是摧残灵魂的摆渡人。她不厌其烦地鼓励崔斯坦,使他打破荒原的禁锢和自己的法则的忌惮,与她一起返回人世,最终他们在人间相遇。迪伦不仅拯救了自己和崔斯坦的生命,还拯救了他们的爱情。因此这是迪伦对两人生命的救赎,亦是爱情的救赎。

04

崔斯坦是灵魂的摆渡人,却如何也摆渡不了自己。在第二部分他犹犹豫豫、徘徊不定,像极了第一部分的迪伦。

是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能够很好的说服别人,却永远说服不了自己。

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荒原。你的心情就是这片荒原景象的映照。迪伦在回家的路上心情舒畅,荒原景象也微风习习风和日丽。而不再像之前险象环生,黑云密布。

诚然,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是一切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你想要轻松舒适的环境条件,那就请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时刻提醒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这一生能够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需要一个短暂的过程。只有真正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并为之努力奋斗,你的人生才会变得有意义。而不是每天始终如一日地重复过去枯燥乏味的生活。

第二部分,迪伦的勇敢让人震惊。勇敢地追求自己所爱,哪怕灰飞烟灭,也甘愿一试。爱情的魔力一次次召唤着迪伦,崔斯坦那忧郁的蓝眼睛就是迪伦战胜一切魔鬼的强大意志力支撑。爱情最高境界无非如此,爱到深处,死生可度外。

崔斯坦对迪伦的爱情是——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迪伦对崔斯坦的爱情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忘却生死。

世间最美的情话:

“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39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