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刘姥姥前80回有两个故事,分别是一进荣国府和二进荣国府,详情如下:
1、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这年的秋末冬初,王狗儿家因为贫穷,过冬的东西什么都没准备,眼看着这个冬天过不下去了。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
王狗儿的岳母刘姥姥只得借着王狗儿祖上与荣国府王夫人的娘家是“本家”这个关系,到荣国府攀亲,寻求救济。
荣国府有一个管仆人的老妈子,就是周瑞家的(其实就是周瑞的老婆,所以被叫做周瑞家的)。早年周瑞买地的时候,曾经请王狗儿出面帮过忙。
凭着这层关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就找到了周瑞家的;周瑞家的又找到了贾琏(贾政的侄子)的贴身丫头(其实就是贾琏的妾)平儿。
平儿又找到了贾琏的老婆王熙凤;王熙凤请示了荣国府的老太太贾母(贾琏的祖母、贾政的母亲)。最后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和一吊车钱,得到了银子和钱,刘姥姥就回去了。
2、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简介
刘姥姥二进贾府是“报恩”来了,感恩贾府曾雪中送炭地救活了他们一家人,帮他们渡过了最难熬的那段生活。刘姥姥带来了很多瓜熟蔬菜,而吃惯了大鱼大肉的贾府众人,都喜欢吃这些农田里种出来的各种蔬菜。
此时的贾母,也享尽了荣华富贵,每天想着法子找乐子,正在百无聊赖之时,听闻刘姥姥,就要见一见,因为她“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
刘姥姥也因此得以进入大观园游览,参与贾母设的家宴,最后得了一大堆礼物回去。
扩展资料: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是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她的出现引出了贾府人物的兴衰,也道出了贾府上下的故事。
刘姥姥深知人情世故,为了和王夫人攀上关系,刘姥姥决定先去找周瑞家的帮忙。刘姥姥在周瑞家获得了帮助,接着认识了平儿。
刘姥姥对平儿大肆赞扬了一番,让平儿非常受用。在平儿的引荐下,刘姥姥见到了荣国府大管家王熙凤。
刘姥姥凭借自己出色的外交能力先后认识了贾母、王夫人和宝玉等人,并获得贾府上下的喜爱。要从这一方面评价刘姥姥的话,刘姥姥是位出色的交际家。
其次,评价刘姥姥还应该从贾府众人评价中来看待。黛玉曾戏谑刘姥姥为“母蝗虫”,从字面意思来看,林黛玉对刘姥姥充满了鄙夷轻蔑之意。
众所周知,母蝗虫是田间庄稼的害虫,黛玉用“母蝗虫”三字象征了刘姥姥时常来贾府讨要钱财之事,也从侧面表现出刘姥姥是不拘小节的庄稼人。
也有人说,林黛玉用“母蝗虫”三字褒扬了刘姥姥具有幽默细胞的艺术天分。刘姥姥来到大观园时,林黛玉一改愁苦、忧郁的心情,让读者见识了活泼、乐观的林妹妹。
从黛玉的评价中可得知,刘姥姥是位风趣幽默之人,深受贾府上下的欢迎。
-刘姥姥
黛玉是不甚喜欢刘姥姥的,黛玉讥讽刘姥姥为"母蝗虫",这个词多年来一直成为不喜欢黛玉的人揶揄她尖酸刻薄的把柄。如果黛玉能活着见到刘姥姥在贾府落难时救了巧姐,也许对刘姥姥的评价能好一些。对于这一章节,曹先生要表现的是贾府贵族生活在一个农妇眼里的反映,通过生活的对比批判贾府的糜烂奢侈,刘姥姥虽说身世可怜可悲,但她不自知,一味曲迎,这点又表现得令人可厌可恶。在这从头到尾的欢会中,大家都沉溺于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欢乐中,没有谁对这件事感到厌恶。
而后来恰恰是黛玉说了这句“携蝗大嚼”,表现了黛玉在这件事上与众不同的看法,也就是说黛玉很反感这种生活,而禁不住想讽刺它。
不能说黛玉不同情刘姥姥,而是,黛玉一生最重的就是人的尊严,刘姥姥在这场宴会的表现就毫不保留地出卖了自己的尊严,这是黛玉最看不惯的,也是看不起的。你看黛玉在整个红楼生涯中对谁说过逢迎的话,没有!!
大观园一行中,黛玉没有参与到主动拿刘姥姥出丑取乐这件事情中来,因为她并没有这种空虚贵族的爱好。但是冷眼旁观中,她却看出刘姥姥在自觉的扮演清客,也只有聪明如黛玉,才在一片取笑的喧闹中看透这其中周俞打黄盖的本质,所以只有是她,而不是别人,一针见血的指出姥姥意在“大嚼”。其他一班姐妹们,或许潜意识有这种感觉,却没有黛玉那么清楚的看透这一点。正因为这句“母蝗虫”一针见血的点到本质,大家才没有顾及这个用词之刻薄,而只顾大笑。那大笑中除了觉得用词形象之外,恐怕还有一种自己潜意识里的想法被别人清楚的说出来后,恍然大悟之感吧。且看宝钗如何评:
“这‘母蝗虫’三字,把昨儿那些形景都现出来了。亏他想的倒也快。”
足见,“母蝗虫”三字,刻薄则有几分刻薄,真实却也十二分的真实。
回头说刘姥姥的另一个侧面,就是知恩图报、质朴善良的本性,估计没有人会认为她性格中的这一面在游大观园时就表现出来了。公认的,这一性格体现在贾家落难之后救巧姐这件事情上。
再回头说黛玉,就现存的全本来看,黛玉只有机会看到打秋风的刘姥姥,却没有机会看到后面救巧姐的刘姥姥。对黛玉这个最推崇陶渊明的人来说,她对刘姥姥性格的前一个方面无法认可是十分正常的,这反映的是她的人生观,而不是什么阶级观念作祟。由她的人生观,她根本就无法接受为五斗米折腰的行为。她揶揄的,不是人穷,而是志短。
1、黛玉葬花
黛玉因将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而独自悲泣。至次日,又恰遇饯花之期,众姐妹在花园内玩耍,唯独黛玉却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情思。于是把那些残花落瓣拿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口吟《葬花词》,不料躲在桃林后宝玉听了竟大哭起来,痛苦不堪。
2、黛玉焚稿
贾宝玉和林黛玉心心相通、彼此相爱,但由于贾府采用王熙凤偷梁换柱的计策,贾宝玉准备与薛宝钗成亲。消息传来,想着与宝玉往日的来往,住在潇湘馆里的林黛玉痛不欲生,万念俱灰,她把一生写下的各种诗稿付之一炬。
3、钗黛掉包
黛玉为怕失去宝玉而烦恼,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却已合议决定以金配玉,要娶宝钗为媳妇。袭人进言,失去黛玉恐宝玉会闯出天大的祸来!
贾母为难,凤姐献了一个用宝钗暗代黛玉的掉包之计。宝玉揭开新娘盖头红,见是宝钗,大惊、大闹、大哭,跪求贾母成全他和黛玉的好事,贾母不允,宝玉当场昏倒!掉包计被傻丫头泄密,黛玉听到,如雷击顶,气急吐血。
4、诗社夺魁
大观园成立海棠诗社,林黛玉别号潇湘妃子。当日就在探春秋爽斋做海棠诗,众人都说黛玉那首最好。李纨力排众议,评林黛玉诗“风流别致”。探春同意评林黛玉居第二 。二十三日,众人齐聚藕香榭做菊花诗,林黛玉做的三首《咏菊》《问菊》《菊梦》包揽前三,拔得头筹。
5、讽刘姥姥
菊花诗会后,刘姥姥游大观园,林黛玉一舒愁肠,展放愁眉,和姐妹们开怀大笑,“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笑得两手捧着胸口”。以致一时高兴,得意忘形,失于检点,行令时将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
她还取笑刘姥姥讲的故事道“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讽刺刘姥姥的舞姿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调侃刘姥姥为“母蝗虫”。她这些雅谑之语在回目上被誉为补刘姥姥之余音,刘姥姥给她带来了非常珍贵的快乐心情和艺术灵感。
-林黛玉
《红楼梦》是一曲悲歌,这是既定的事实,但是读完书中前50多回都没有感觉到大悲大痛,就是十分曲折的情节出现,那么为什么众人的结局就走向了悲伤的境地?其实对于大家的结局不是没有交代,而是曹公用五种预叙的方法巧妙地将众人的结局穿插在其中。
因为沉迷于故事情节,所以难免忽视了它们的存在,但是当重新去品味的时候,却会发现众人都逃不开“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的命运暗示。通过五种预叙的描写,大家的结局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来。
第一,有心之人的无心之语,一语成谶断言众人的结局生活常常会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有时候一句很无心的话却到最后成了真,这就是所谓的无心之语一语成谶。红楼梦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他们说过的很多话到最后都成了真。
香菱的命运早就被一僧一道说中。香菱的一生几多坎坷,她是地方乡绅甄士隐的独女,本名“甄英莲”,在她很小的时候遇到了一僧一道,他们很早就断言了香菱的结局。
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香菱的结局正如他们所言,香菱本该像黛玉和宝钗一般金尊玉贵的长大,可是香菱却在元宵节被家里的下人带出玩就被拐子拐走,甄家为了寻找香菱也弄得家破人亡。香菱后来也被卖给薛蟠,薛蟠对她的伤害也让她最后只能魂归故乡。
一僧一道说的这些话,当时并没有当真,可是他们却说准了香菱的结局。香菱是一个很命苦的女子,她的一生除了遗忘什么都做不到,忘了过去对她而言也是一种幸福。
尤氏无意中点破王熙凤敛财而亡的结局。尤氏和王熙凤之间是妯娌,她和王熙凤的关系在尤二姐去世之前都很好,她们之间也会没有顾忌的开玩笑。因为王熙凤在她生日的时候对赵姨娘和周姨娘的苛刻,所以尤氏就半开玩笑认真的说王熙凤“她弄这么的钱花不完就带到棺材里花去”。此语本无心,可是却成了王熙凤命运的写照,王熙凤敛财无数最后却也因为这个而死。
宝玉最后会出家的结局,其实最早的时候就被宝钗言中了。宝钗对宝玉讲解过一出戏,其中有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让宝玉心中很有感触,正好当天他为了湘云和黛玉好却偏偏惹恼了两个女孩子,于是他心里难过就写下了一个偈子。
宝钗看到那个偈子说道宝玉悟了,如果不是黛玉在开玩笑间打消了宝玉参禅的想法,那说不定宝玉早就出家了都等不到贾府的破灭。贾府败落了、黛玉去世了、一切都和过去不同了,宝玉心中关于出家的想法再次升起,正如为了董鄂妃出家的顺治帝,宝玉也毅然决然的出家了。
明明都知道贾府众人逃不过“离散”的结局,可是这话却从贾府的丫头司棋嘴里说了出来。“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她是一个极为明白的人,她知道贾府不是众人的归宿。果然到了最后贾府的姑娘们出嫁、出嫁和去世,只有极少的几个人获得了幸福。一语成谶,贾府姑娘们的悲剧不是个人的命运,更多的是那个时代的错误,自古红颜多薄命,不许人间见白头。
第二,原本以为只是梦,其实是命运的暗示每个人在睡觉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做梦,梦很奇妙,有一些场景就好像你曾经真实经历过一般,其实到了现在对梦都没有科学的解释。
但能明白的是梦是来自于人们已有的认知和记忆,梦的产生蕴含着人们潜意识中的愿望和情感。也许在梦里能够发现另一个未知的自己,在《红楼梦》中人们做过的这些梦,还预示了人们未来的结局和命运。
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告诉她贾府将倾的秘密,也告诉挽救之法。为了不让贾府子孙被抄家之后不至于流离失所,那么就需要赶紧置办一些田产,即便将来抄家这些祭祀的财产也不用充公,那么贾府的子孙还能务农、读书,还能有重振贾府的机会。
秦可卿之所以会给王熙凤托梦,除却她们二人关系好,更重要的原因是秦可卿认可王熙凤是贾府“巾帼英雄”的能力,她的建议也只有王熙凤会放在心里去做。可是贾府注定逃不过“树倒猢狲散”的结局,所以王熙凤梦醒之后也没有按照秦可卿的建议去做,所以贾府的败落是既定的结局。
宝玉做梦梦到了甄宝玉,世界上的另一个他,有完全相反的命运。世间事很奇妙,我们在世界上某一个地方会存在着一个很像自己的人,也许大家什么都不同,可就是长得很像。甄宝玉就是宝玉在世界上的哪一个影子,他们的长相、性情和喜好都十分相似,唯一不同是,他们的结局。
他们都有过叛逆和不爱读书的曾经,可是到后来甄宝玉选择接受贾府和世俗的安排,读书出仕成为一个普通的人,可是宝玉却始终不愿走进这个生活的圈子里,所以宝玉的梦是他和甄宝玉的神交,但也是二人命运的转折,他们终是不同的人。
小红的梦,梦见了心上人,爱情最好的样子。生活也许多悲苦,但是也需要有那么一点甜,小红是红楼梦中难得幸福的姑娘,她的梦也预示了她的结局。
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都正值青春,也就是哪个姑娘不怀春。小红喜欢上贾府的少爷贾芸,小红对他的喜欢是发自真心而不是像喜欢宝玉那样为了其他目的。封建礼教下小红对贾芸的喜欢是不能说出口的,于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小红在梦里梦到了贾芸。
爱情最好的样子就是“你喜欢的人恰好也喜欢着你”,贾芸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在喜欢小红,后来他们手帕传情确定了心意。他们一起在王熙凤手下当差,后来贾府被抄家,小红得贾芸所救,他们也有一段幸福的生活。
第三,篇首、篇中和篇尾的诗词,暗示众人命运弦外之音在《红楼梦》中在篇头、篇中和篇尾插入了很多的诗词,这些诗词并非和主体的故事内容相关,但却是对众人的一种强调,这就是暗示众人命运的弦外之音。
《红楼梦》中最大一处伏笔莫过于在开篇的时候,曹公对于整本书的自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初读红楼只觉得有趣,不管是宝黛钗之间的爱情纠葛,还是刘姥姥和贾母的人物对比,还有诗社里一堆好玩的事儿,反正读就是故事,可是多读几遍红楼却觉得其中藏着悲伤的影子,因为众人的结局大都是一场悲剧。回首一看,原来曹公早就说明红楼字里行间都是泪。不要怪作者痴,只是过去的岁月有太多的伤。
关于宝玉的玉的题外音,在故事的中篇段落里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关于石头的诗词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这句话简单明了点出了红楼梦女儿多悲剧的命运。
石头是宝玉出生时间就自带的,也是全书中最为传奇的一件东西,它是红楼梦整个故事的亲临者,也是贾府众人命运的见证者,他伴随着宝玉经历了红尘一场。那么它所说所述就是真实的故事,红楼女儿多悲歌,其实早在很多小细节里就体现出来了。
刘姥姥同贾府也有很大关联,她三次到贾府见证了贾府兴衰起落,关于她的一句话也讲述了人世间另外一种情谊——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有时候朋友比亲人更好。
贾府和刘姥姥的关联其实很简单,刘姥姥一家因为无钱过冬到贾府打秋风,王熙凤善意的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一家也因此度过了难关。
第二年刘姥姥带着地里头茬儿的瓜果来感谢贾府,在短短两天的相处中王熙凤对刘姥姥有了更多的了解,王熙凤已经把刘姥姥当做可以闲话家常的亲戚来看待,还让她给自己的女儿取了名字,在刘姥姥要走的时候还送了很多的东西。
王熙凤和刘姥姥之间的埋下的善缘,后来都用到了王熙凤女儿巧姐身上。后来贾府被抄家,巧姐也被卖到青楼,就是刘姥姥耗费很多的财物才把她给救出来。
王熙凤当日小小的善举却给巧姐结下了一段善缘,所以这就是要自己富足的时候,对能够帮助别人就要帮,虽然不求一定能够得到报答,但是有时候就是给自己在积攒福报。
第四,用别人的故事,诉说和自己的命运《红楼梦》是众人的故事,可是有时候人们会别人的故事来指代被人的命运,这种简简单单的暗示低代指也能反映出人物的命运。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是前世的命中注定。前世是神瑛侍者和绛珠草,她们初见的熟悉感就是前世命运的牵绊,黛玉为了还宝玉前世的灌溉之恩所以今生才会走到宝玉的身边,用一生的眼泪作为报答。
黛玉确实是如此,她和宝玉在一起的时候常常都在哭,她为宝玉流过的眼泪就是全部爱他的证明。这就是宝玉和黛玉之间比起“金玉良缘”更加深刻的“木石前盟”,这是他们不曾记得的记忆,但是这就是前世的命中注定。
宝玉、黛玉和宝钗之间有着爱情三角恋的小别扭,所以他们之间经常都会引用很多的典故来指代彼此的样子。宝玉说宝钗像“杨贵妃”,宝钗生气了,于是她讽刺宝玉和黛玉吵架是“负荆请罪”;宝钗给宝玉讲解一只《寄生草》的曲子,黛玉吃醋了就说宝玉还没唱《山门》,他到开始《妆疯》了,他们这就是借着戏曲故事在骂人。
刘姥姥给众人讲的故事,九旬老太因为每天吃斋念佛感动了菩萨和玉皇大帝,就赐给了她一个孙子。还说了原本这老奶奶原本是有一个儿子,儿子也只有一个儿子是还养到13、14岁就死了,如今得的这个孙子聪明伶俐,所以可见神佛这些东西是有的。
刘姥姥这里就是在暗示老太太是贾母,逝去的孩子是贾珠,新的孩子是宝玉,这就很王夫人的心意,贾母和王夫人都是信佛信道的人,如今刘姥姥的故事让她们更加相信自己这样做是对的。
贾母在元宵节也讲过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在打趣王熙凤,说她口齿伶俐是因为她吃了“猴儿尿”;另一个就是借着女说书人说的《凤求鸾》——富家**爱上穷书生的故事,看似这是在提醒黛玉喂宝玉喝酒的事情有点荒唐,实则是在告诫宝钗不要平日里做事不要没有分寸。黛玉和宝玉之间坦坦荡荡,宝钗对宝玉却有很多的微操作,贾母的话点到为止,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第五,看似玩闹的酒令、判词,都是毫无例外揭示命运在古代大家平日里喝酒玩耍的时候,不只是像现在简单的喝酒划拳,大家会做更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行酒令,这些酒令看似只是玩笑,可是却往往蕴含了相关人物们的命运。
宝玉的酒令暗示了宝钗未来独守空闺的命运。宝玉和朋友们小聚的时候用女儿的悲愁喜乐写了四句打油诗,这诗无意写出了宝钗的命运,“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酒令中写出了宝钗的命运,宝钗是嫁给了宝玉,可是后来宝玉出家,她也只落得一个独守空闺的结局。
她和宝玉之间不是不能有爱情的出现,因为她的美也曾经令宝玉深深心动过,可是她一直在劝宝玉读书出仕,这就让宝玉明白他们之间三观不同无法相容,所以宝玉对宝钗敬重有余,喜欢却不够。
如果是黛玉宝玉舍不得离开她,可是宝钗离开了宝玉依旧能够活得很好,所以宝玉出家的时候对宝钗除了愧疚并不留恋。宝钗一生都在努力向上和追求圆满,可是她终究还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
探春酒令花签上的签语,暗示了她远嫁的结局。探春的花签是“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探春是贾家的女儿,能够称之为她的“贵婿”的人必得是比贾府尊贵很多的人才行,所以李纨才会说难道探春又是一个王妃不成。
元春已经入宫,探春不会再入,那么探春的王妃之位就是远嫁和藩所得。探春有着不输男儿要做出一番大事业的抱负之心,贾府深宅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对她而言的都是拖累,所以能够走出去探春也就像断线的风筝可以有自己施展的空间。除却远嫁本身是一件悲伤的事,探春的远嫁对她而言是好事。
迎春是探春的姐姐,贾府的二**她在贾府一众出色的姑娘并不起眼可是她悲剧的命运却早就写在宝玉做梦到过的到太虚幻境的薄命司主册之中,迎春是第一个出嫁的姑娘也是第一个死于家暴的姑娘。
迎春的判词早就交代了她命中注定有此一劫,太虚幻境中关于迎春的画是恶狼追美女,判词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这判词很好理解,迎春所嫁的夫婿是外号叫作“中山狼”的孙绍祖,他娶迎春是为了倚仗贾府的实力扶摇直上,当他不能从贾府得利的时候,他折磨和伤害迎春,迎春才嫁给他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去世了。
迎春的结局早就写在了薄命司的册子上,只是宝玉当时没有参悟,但是迎春还是照着这个既定的命运下了下去。迎春不是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可是她的性格和贾府当时的处境,让她即便有想要爆发的冲动,但是却没有这个机会,她的一生注定了毫无波澜的消逝。
总的来说,正如《警世通言》中所说“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红楼梦中大家悲剧的命运,从来不是突然起来的出现,而是早就藏在一点一滴的线索之中。曹公利用五种预叙的方法,在早就安排好的命运中,让每个人都在朝着既定的结局在走,看着一片欢声笑语的生活,回首之际满是悲凉。也许悲伤更能让人心生感慨,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就是生活中最值得做的事情。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贾母这边说声" 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 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这大概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描写笑的场面最为经典的片段了。文献研究表明,多数研究者和读者对此的解读主要集中在曹公描写手法的高妙上。笔者以为,我们可能忽视了本段的全息性——对本段的细读,可以窥见《红楼梦》整体风貌。
第七段的全息性可以让我们窥见《红楼》的整体风貌
一、贾宝玉为何“滚到贾母的怀里”?
一般情况下,与祖父、祖母相比,我们和父母更亲近。那么狂欢中的贾宝玉为什么无视身边的母亲王夫人,而滚到祖母的怀里呢?从常理而言,贾母搂着贾宝玉叫“心肝”的行为应该属于作为母亲的王夫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极端情绪状态下的行为最能暴露人的内心世界。显然,刘姥姥制造的空前绝后的狂欢使贾宝玉卸下了平日的“情感伪装”,暴露了内心世界的感情倾向性:和母亲王夫人相比,贾宝玉跟祖母贾母更亲近。为什么会如此呢?联系《红楼梦》前八十回来看,贾宝玉和王夫人有深刻的矛盾。贾宝玉要娶林黛玉,实现“木石前盟”;而王夫人却让他娶薛宝钗,实现“金玉良姻”。两种婚配方案的斗争、王夫人与贾宝玉的矛盾差不多就是《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叙事线索。一些学者认为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有两个高潮:金钏儿之死和晴雯之死。这两个人物的死亡都是王夫人造成的。王夫人之所以如此,就是为了扫清“金玉良姻”的障碍。曹雪芹没来及写的林黛玉之死应该是《红楼梦》的最后一次高潮。有一点可以确认,王夫人是林黛玉之死的主要责任人。林黛玉是贾宝玉的最爱,晴雯在贾宝玉心中的地位仅次于林黛玉,金钏儿也是贾宝玉喜欢亲近的女性。
从《红楼梦》的多数情节来看,在一般情况下,知书达礼、乖巧无比的贾宝玉同时面对贾母和王夫人时,会隐藏其情感倾向,不会表现出如此大的“区别对待”。然而刘姥姥带来的狂欢使他的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