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淡漠和情感衰退

情感淡漠和情感衰退,第1张

你说的这个重是严重吧,我差点理解成重要了。

我想没有什么更严重那一说吧。

情感淡漠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保持了长时间的就种特性,一直以来都是对待感情问题都比较冷淡。

情感衰退是在原来好的情况下慢慢的衰退下来,慢慢的变得对感情越来越冷淡。

它是一个变化的。

如果说哪个更严重,我想后者应该更严重。因为它是一直变化的,不知衰退能到什么程度。别到最后连老子都不认了。

答案:A

痴呆属于智能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抑郁是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为典型症状。情感淡漠是指丧失了最细微的情感,对亲人漠不关心属于情感淡漠。

一、情感障碍的定义及特征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相应的内心体验。

情感活动与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大脑皮层调节着情绪和情感的进行,控制着皮层下中枢的活动。包括丘脑、下丘脑、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的机能。网状结构在情绪的构成中起着激活的作用,它所产生的唤醒是活跃情绪的必要条件,它能够降低或提高脑的积极性,加强或抑制对刺激的回答反应,人的情绪色彩和情绪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状结构的状态。动物实验表明边缘系统含有最高的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并对情感活动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情感障碍的基础是皮质与皮质下部神经过程的紊乱,情感的改变与代谢障碍有关,特别是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障碍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倒错、表情倒错是由于其大脑皮质出现弥散性抑制,而引起情感调节方面障碍的结果;情感淡漠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功能衰退的结果,或是大脑皮质及皮质下部的抑制。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癔症患者的情感脆弱、强制性哭笑及易激惹与大脑皮质活动的破坏或减弱相关。躁郁症中的抑郁发作可能是缺乏中枢儿茶酚胺,主要是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及活性减低所致;躁狂发作可能为儿茶酚胺过多,受体部位的去甲上肾腺素活性增强所致。

二、情感障碍的分类

情感障碍通常分三大类:病理优势情感;情感诱发障碍;情感退化。

1病理优势情感

病理优势情感是指在病态的精神活动中居于显著优势地位的情感,这种情感与客观刺激的强度和性质不相关,与病人的内心体验有一定联系。

(1)病因

情感高涨:常见于情感性障碍中的躁狂症;若情感增高的程度从轻度愉快、高兴到最高程度的极乐、狂喜,并带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色彩,即销魂状态,可见于癫痛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欣快: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情绪低落或抑郁: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强迫症、更年期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焦虑、惊恐发作:可见于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广场恐怖症、病症、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恐怖:以恐怖性神经症为突出,也可见精神分裂症的早期。

(2)特征

情感高涨:指病人的情感活动在长时间内持续增高,表现得欢欣喜悦、轻松愉快、自我感觉良好,显得忙碌、精力充沛,谈话时手舞足蹈,笑逐颜开,表情生动,联想丰富、话多、夸大、声调高昂,兴趣广泛,对什么都感到乐观,好像从无什么忧愁和烦恼。但病人此时易激惹,稍不如意即勃然大怒,或遇伤心事马上哭泣流泪,可在瞬间恢复如初。它往往与思维奔逸与活动增多同时出现,构成躁狂状态。

情感高涨增高的程度从轻度愉快、高兴到最高程度的极乐、狂喜或消魂状态,极乐状态下自觉良好,若逢大喜,并无思维奔逸或动作增多,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情感高涨包括以下三种症状:

躁高涨。以持续的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伴有思维奔逸、自负夸大、动作增多、行为轻率、注意力涣散、性欲亢进等症状。其情感高涨具有感染力和共鸣性,与内心体验协调一致。此病有反复发作倾向,间歇期精神正常。

癫痛性精神病。此类患者可有情感高涨症状,情绪增高所表现的愉快感达到极乐消魂状态,自觉良好逢大喜,但内心体验与不符合周围环境,言语虽然增多,但不连贯,无感染力,有轻度意识障碍。既往患者长期有反复发作的癫痫病史。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此类患者往往有长期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史,在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时或使用之后,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及异常情绪,从恐惧到销魂状态。同时还常伴有丰富生动鲜明的幻觉,以及躯体和精神依赖症状。

欣快:通常指在脑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快乐心情,患者自觉良好、幸福、面部呆傻、愚蠢、幼稚,无丰富的内心体验,显得单调刻板,引不起正常人的共鸣。

情感低落或抑郁:指负性情绪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增高。它与情感高涨相反,患者心境抑郁、悲观厌世、整日杞人忧天、了无兴趣、自我评价过低,有度日如年之感,常自责、出现自杀念头和企图。情绪低落常伴有思维缓慢、言语及动作减少,意志下降,反应迟钝。这种心情与周围环境关系密切。其病症有以下两种:

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在器质性脑病中,如脑动脉硬化导致的精神障碍、肝性脑病等,欣快是情感障碍的一个常见症状,患者自觉良好、幸福,有浅薄的诙谐、戏谑行为,因为记忆智能受损,给人以愚蠢幼稚的感觉和呆傻,其精神症状往往具有可逆性,随原发疾病的好转而消失。

精神分裂症青春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的器质性病理基础不明显,精神症状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为主要临床特征,表情做作,情绪欣快,动作幼稚,兴奋冲动,片断的幻觉和妄想。此类患者病程长,预后较差。

焦虑、惊恐发作:焦虑(anxiety)指在缺乏充分根据或明显客观因素的情况下,过分严重的估计自身状态或周围环境,担心自身健康和生命受到威胁。患者感到烦躁不安、紧张恐惧、忧心忡忡,以致搓手顿足、唉声叹气,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安。也可伴有心悸、出汗、四肢发冷及胃肠功能失调的症状。

其病状有以下几种:

双相情感性障碍抑郁相。以持续的情感低落、思维迟钝、活动减少及意志减退为本病主要特征。表现了无兴趣、愁眉苦脸、悲观厌世、自觉生不如死、精力减退,常自责自罪、消极自杀等,具有昼重夜轻的特点。患者对病态毫无自知力,症状不因环境的改变而好转。

更年期抑郁症。起病缓慢,先有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全身不适、早醒、内分泌衰退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但思维和运动抑制不明显。部分患者有自罪、疑病、虚无妄想及严重的消极行为。

反应性精神障碍。反应性精神障碍中,有一类在精神创伤下一个月左右,情绪低靡、沮丧、兴趣降低,内疚或抑郁,可伴有焦虑、紧张或激越情绪为其特点的反应性抑郁状态。患者的整个精神活动集中于创伤性体验,只要与精神因素有关的情景,均易引起患者的情绪反应,就算时过境迁,仍有“触景生情”之感。由于环境的改变症状常可好转。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精神分裂症残留期,因为心理因素、精神药物及内源性因素等,可出现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呆滞、衰弱、被动及企图自杀,感觉孤独、茫然,思想散漫、阻塞,常与一些空洞、虚无的观念纠缠,情感与思维、行为及环境不协调,不会因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善。

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抑制症状常在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后发生,表现为焦虑性抑郁,无明显思维抑制,常有疑病念头,症状具有波动性,通常随躯体疾病的好转而消失。

惊恐发作:突然的、自发的、难以理解的惊恐体验、恐怖、焦虑,伴有呼吸困难、头晕、心悸、濒死感等躯体症状。

焦虑症。焦虑症分为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惊恐发作是指原因不明的突发性紧张、恐惧、濒临死亡,伴有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呼吸困难、胸痛、震颤等,发作时间较短,大多不超过60分钟,发作后正常。广泛性焦虑是指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不明或对象不明和内容的恐惧、紧张,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

抑郁症。抑郁症常伴有焦虑或惊恐发作,但其焦虑和其严重的抑郁症状并存,以抑郁、自罪、悲观、绝望、兴趣低下、能力下降、消极为主,抗抑郁剂疗效不错。

强迫症。此病可伴有焦虑及惊恐发作,但是在强迫症状即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时,患者感到痛苦而焦虑、恐惧、紧张等,通常随强迫症状的好转而消失。

恐怖:病人遇到特定的境遇或某一事物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怖的心情。明知这种恐怖感是不正常的,却摆脱不了。恐怖的内容有:如怕脏、怕空旷的广场、怕见人、怕脸红、怕上学等。

恐怖症。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恐惧害怕的对象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常见者有动物、高处、广场、闭室和社会活动等,有回避行为,伴有植物神经症状。明知恐怖不合理,却反复呈现,控制困难。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在妄想、幻觉的支配下,可出现恐惧、害怕等,但对象不明确,无自知力。

2情感诱发障碍

情感诱发障碍是指情感始动功能失调,受到刺激时情感易于诱发或诱发困难。

(1)病因

易激惹:患者的情绪容易激惹、愤怒、稍遇刺激勃然大怒,激怒,易与人发生冲突。常见于躁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神经症。

病理性激情:患者诱因不明显或在心境恶劣的背景上,突然发作,极强烈,为时短暂的暴怒情绪;并由此产生残暴的冲动行为而严重伤害他人,发作时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事后可能出现遗忘。多见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障碍。

情感脆弱:指患者易伤感,因轻微的小事而哭泣或兴奋激动,不能自我克制。见于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癔症、神经衰弱。

情绪不稳:指患者情绪极易变动,从一种情绪很快转变为另一种情绪。情绪不稳定、不持久,可无外界诱因,时而悲伤、时而快乐、时而自责或时而抱怨等,有时暴怒、吵闹、漫游或自杀,并无故打人骂人。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酒精中毒、人格障碍。

强制性哭笑:在没有外界诱因而突然爆发的、无法自行控制或带有强制的哭笑,患者表情愚蠢、奇特、内心体验缺乏。多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情感迟钝:患者对平时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刺激表现较平淡,与之相应的内心体验也缺乏。多以细微的情感逐渐丧失为主。如不体贴亲属、不关心同志,不认真工作,表情不鲜明生动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及痴早。

情感麻木:在长期情绪压抑状态下(如长期拘禁)或突然遇到紧急情况时相应的情感体验缺乏。表现既没有恐惧,也没有痛苦、麻木不仁。多见于反应性精神障碍、癔症。

(2)病状

躁狂症。躁狂症患者由于情绪的不稳定,有明显的易激惹性,愤怒和敌意,患者可因小事或因要求未满足而勃然大怒,甚至伤人毁物,怒不可遏;但通常片断即逝,化怒为笑,若无其事,事后仍然欣然自得。

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高血压病初期可出现脑衰弱综合征,表现情绪不稳,因素不明显的情绪易激惹,但同时可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心跳加快、心前区不适以及睡眠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甲状腺机能亢进伴发的精神障碍可表现情绪不稳、急躁、激动、易激惹等,其激惹性并没有特异性,但往往具有代谢率增高的躯体症状及甲状腺肿大。

神经症:指精神活动能力降低、情绪波动与烦恼,体感不适增加,其易激惹性由于精神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所致,但有自知力。

病理性激情。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如癫病所致精神障碍可出现病理性心境恶劣,不明原因下突然出现情绪低沉,易激惹、焦躁、紧张、不安、恐惧,对周围种种都感不满,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好。有时暴怒,极残忍的攻击他人。通常发作数日或数小时。

反应性精神障碍。由于突然和剧烈的精神刺激,而出现急性心因反应,在轻度意识障碍下,表现出动作杂乱而无目的性,冲动伤人行为,情绪紧张、恐惧,可以出现片断的幻觉及妄想。但持续时间较短,意识障碍的程度若有波动,临床表现也随着变化。

情感脆弱。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情感脆弱是早期脑动脉硬化最典型症状,患者表现控制情感的能力减弱,极易伤感及激惹,或无故地忧虑抑郁、苦闷或悔恨。疾病逐渐发展,在智能障碍明显的阶段,上述情感障碍也相应加重,明显地表现为情感脆弱、不稳、欣快或呆滞,或出现强制性哭笑。

癔症。癔症患者常因小事而表现哭笑、喊叫、吵闹等,情感转变迅速,具有暗示性。

神经衰弱。患者因兴奋性增高,易激动,常因小事情即可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易激惹、易伤感,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而悲痛落泪,忧伤沮丧。还可出现易疲劳或衰竭,并伴有躯体和神经精神症状等。

情绪不稳。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期患者经常表现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有时出现焦虑、惊吓或恐惧,有时对周围漠不关心,兴趣减退,但通常均较肤浅,易变动。同时此类患者还具有脑器质病理基础和器质性躯体症状及体征。

酒精中毒。在急性酒中毒患者中,由于一次性饮酒过量,患者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兴奋状态,情绪易激惹和不稳定,言语增多,重复,有夸大成分,大声辱骂对平时不满意的事,有攻击行为;此时口齿含混,手唇震颤,走路不稳,面部潮红,心率增快。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患者可出现严重的情感障碍,情感不稳定,易激惹,易增强或低落,有的对人情感肤浅,甚至冷酷无情。人格障碍通常早年开始,人格严重偏离正常、不协调;行为目的和动机不明确,行为大多受情感冲动的影响,对人格没有自知力,不能从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吸取教训,矫正困难、预后不良。

强制性哭笑。脑功能硬化性精神障碍。此类患者早期多诱因不明显逐渐出现类神经衰弱的症状,同时伴有情绪不稳;随着疾病的发展,智能可能受损,情感症状加重,出现强制性哭笑。本病症状具有波动性,躯体检查有脑动脉硬化征兆,同时血胆固醇和血脂高于正常范围。

肝豆状核变性。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疾病,起病年龄多在儿童或少年,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早期即有明显的人格和情感改变及维体外系运动障碍。表现震颤、肌张直、“面具脸”、强制性哭笑。体格检查有色膜素损害、肝损害和血清钢氧化酶活性降低。

麻痹性痴呆。是由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而引起的一类慢性脑膜炎,可出现神经系统、躯体和精神等方面的症状。在疾病的发展阶段情绪多不稳定,有的表现情感脆弱和强制性哭笑。精神分裂症。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不符合思维内容以及外界刺激,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特征。同时患者还具有思维联想障碍。幻觉、妄想、意志减退和行为退缩。青壮年多发病,病程迁延,无脑器质性症状和体征。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情感障碍是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常见症状之一。部分患者可表现情感迟钝,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也可伴有智能减退和人格改变。这类患者可通过躯体和实验室检查以确诊相应的脑器质性疾病。

情感麻木。反应性精神障碍。患者遭受剧烈精神创伤后而出现急性心思反应,部分患者表现僵住不动,运动抑制,情感没有反应,呆若木鸡,甚至对痛觉刺激也没有反应。其病程一过,复发少。

癔症。有些癔症患者由于夸张与做作,表现闭目不动、呼之不醒、推之不动,似乎相应的情感体验缺乏,没有恐惧和痛苦感。但这类患者以往有癔症发作史,遇到刺激还会有类似发作。

3情感退化

患者的情感变得极幼稚或衰败称为情感退化。

(1)病因

情感幼稚:是指患者的情感缺乏节制,极易流露出来,如同小孩一般表现。患者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而强烈,稍遇刺激则嚎陶大哭或暴跳如雷,而稍加安抚则破涕为笑。患者由于大脑皮质的控制能力减弱,其情感活动易受本能支配或直觉的影响,而缺乏克制和理解能力,且很容易流露出来。常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癔症、痴呆患者。

情感衰败:是指患者对各种事物逐渐丧失自己的内心体验,带着傻笑的面容或毫无表情,通常外界刺激很难引起情绪反应,对于重外界干扰可有些愤怒或回避反应。是整个精神活动衰退的一部分。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型或痴呆患者。

(2)鉴别诊断

①情感幼稚。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患者,可出现情感幼稚表现,表情喜怒无常,忽哭忽笑,易受外界刺激干扰,时而冲动兴奋、打人毁物,时而乱跑,学鸡鸣狗叫,如同三岁儿童;同时具有思维零乱、破裂,行为愚蠢、奇特,有片断幻觉、妄想,也可有性欲亢进意向倒错,病程进展较快,人格逐渐衰退。

瘟症。这类患者本身性格就有强烈情感生和情感多变性,情感活跃、生动、肤浅、幼稚,情感反应容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部分癔症患者可表现童样痴呆症状,患者自称为儿童,其谈话声调。内容、表情、动作都和儿童一样,表现十分幼稚、顽皮。似乎好像痴呆状态,但患者实际上并无智能障碍。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部长期的器质性病变,可出现痴呆综合症,表现为全面的智能、记忆的衰退和人格改变,智力和记忆障碍是痴呆突出表现;人格改变主要表现在性情急躁易怒、多疑,伦理道德观念减退,行为愚蠢,情感淡漠,幼稚、欣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②情感衰败。

精神分裂症衰退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程不断进展,精神症状日益加重,以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为主,表现性情孤僻、意志活动低下,情感淡漠以至衰败,整日傻笑,对任何刺激无动于衷,思维贫乏,丧失社会功能。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患者,由于智能减退、人格改变,表现社会功能衰退,孤僻、退缩、自语、傻笑,对外界刺激缺乏内心体验。此类患者有脑部器质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

精神状态是指人脑对外界环境各种刺激进行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活动状态。一个精神健康的人也就是精神状态正常的人,应该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调整自己以适应各种不良环境。健康正常的精神状态不仅为个人安康、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所必需,而且对于维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是一类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的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改变的异常现象。异常的精神活动可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表情、书写、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这称之为精神症状。临床常见的精神症状可分为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动作与行为障碍等。

(一)感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disorders of sensation)

感觉(sensation)是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声音、软硬、温度、气味及大小等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常见的感觉障碍有:

(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是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难以忍受。常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2)感觉减退(hypoesthesia) 是对外界较强烈的刺激不能感知或感受轻微的现象,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等。对刺激完全不能感知称为感觉缺失,如失明、失聪、失音等,可见于癔症。

2知觉障碍(disturbance of perception)

知觉(perception)是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在人脑中综合起来,借助于以往的经验,形成一个完整的映象。常见的知觉障碍有:

(1)错觉(illusion) 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多见于谵妄状态,正常人有时也可出现。

(2)幻觉(hallucination) 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幻觉常与妄想合并存在。根据所涉及的感官不同,幻觉可表现为幻听、幻视、幻嗅、幻触、内脏性幻觉等。

3感知综合障碍(psychosensory disturbance)

患者对于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可出现视物变形、空间知觉障碍等。

(二)思维障碍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形式。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正常思维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和实践性。临床上常见的思维障碍主要包括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思维形式障碍主要表现有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涣散、思维破裂、思维中断等,思维内容障碍主要表现为妄想,可出现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

(三)注意障碍

注意(attention)是指精神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的过程。通常所说的注意主要是指主动注意。注意障碍可表现为注意增强、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转移等。

(四)记忆障碍

记忆(memory)是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临床常见的记忆障碍有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退。

(五)智能障碍

智能(intelligence)又称智力,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常见的智能障碍有精神发育迟滞、痴呆等。

(六)定向力与定向障碍

定向力(orientation)是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况的认识判断能力。对环。

境或自身状况的认识错误或认识能力丧失称为定向障碍(disorientation),可见于症状性或器质性精神病有意识障碍者或严重痴呆时。

(七)其他精神障碍

可有情感障碍,表现为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惧、情感不稳、情感淡漠、情感倒错等。

另外还可有意志障碍、动作与行为障碍等。

人的精神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过程。要判定某一精神活动有无异常,仍需要详尽真实的病史和精神检查。精神检查的主要方法是与病人交谈和对其进行观察。在观察精神症状时不仅要确定症状的有无,还要观察症状出现的频度、症状持续时问及严重程度。

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鉴定(新认识)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但是其病因病理尚无肯定的研究结果。本文简要地总结了近年来作者在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病理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希望能促进对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认识和研究。

1、病因: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多属于第三类脑基因(按脑基因高丰度表达的时间性分类)中的在成年期高丰度表达的脑基因的异常(多发病于青壮年的原因),这类基因多为神经递质代谢酶类或某些受体的基因[1]。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具有异质性病因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发病机制:

为上述病因的高丰度表达的异常产物,导致了相应神经元功能的特性异常(表现出了相应神经元的整合性的兴奋性功能信息传出“亢进”或整合性的抑制性功能信息传出“亢进”或异常的无传出),导致了所在的脑功能区或神经分布系统的相应功能异常,并可影响与之相关的神经元的功能,从而在临床上表现出了精神分裂症的各种阴、阳性等症状[2]。

3、发病的相关因素

在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相关的因素中,遗传因素和感染因素等生物性因素所具有的和导致的异常脑基因的高丰度表达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因素;各种能引起“持续性应激状态”并引发脑基因的表达调节功能的,而使精神分裂症的某些异常脑基因发生高丰度表达的应激因素是精神分裂症的诱发因素;并将诱发因素分为“经心理的能引起持续性应激状态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和“非经心理的能引起持续性应激状态因素——气候等因素”[3]。

4、临床表现:

41临床症状的产生:由于脑基因的表达具有空间性:有些只在某一神经元中或某一脑区域内特异表达,有些则可在脑的不同功能区域同时表达。影响神经元信息处理功能的功能性脑基因的异常,其高丰度表达直接导致相应脑功能区的神经元功能的特性异常,产生相应的原发性的功能性阴阳症状。由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异质性,就表现出了复杂多样的涉及大部分脑功能区的症状,但在某一个具体的患者,其症状也多是由1种基因的异常与基因表达的空间性而造成的多个症状的同时表现[4]。

42临床症状的性质:对阴阳性等临床症状的产生有如下分析:①如果脑基因的异常表达产物使相应神经元中的兴奋功能亢进或抑制功能减弱,就会导致相应神经元整合性的兴奋性功能信息传出“亢进”,就表现出相应的及影响与之相关的神经元而表现出其异常兴奋的症状,即“阳性症状”;②如果脑基因的异常表达产物使相应神经元中的兴奋功能减弱或抑制功能亢进,就会导致相应神经元整合性的抑制性功能信息传出“亢进”或异常的无传出,就表现出相应的或影响与之相关的神经元而表现出其异常抑制的症状,即“阴性症状”;③如果脑基因的异常表达产物同时造成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或不同的异常脑基因产物同时造成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就会出现阴、阳性症状并存的情况,即“混合性症状”[2]。

43临床症状的阴阳性划分:①阳性症状可如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各种幻觉和思维内容的障碍;思维形式障碍中的思维奔逸、病理性赘述、思维插入、思维化声、思维扩散、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强迫观念或强制性思维;注意增强、注意转移;情感高涨、焦虑、恐惧、情感不稳、易激惹性、情感倒错和情感幼稚;意志行为增强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怪异行为等;②阴性症状可如感觉减退;思维形式障碍中的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中断;注意涣散、注意减退、注意狭窄;情感低落和情感淡漠;意志减弱和意志缺乏;精神运动性抑制等[2]。

44认知障碍和脑器质性改变:精神分裂症的脑器质性改变,多是精神分裂症的异常功能性脑基因,在大脑的发育期,低丰度表达的异常功能产物通过影响相应的神经发育而导致的,和在大脑的发育成熟期的发病期,高丰度表达的异常功能产物导致了相应的神经元功能的特性异常,并通过大脑的可塑性而导致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是其脑器质性改变的功能体现[5]。

5、诊断与分型[4]

51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至少具备下列1、2、3三项,且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

(1)至少具有2个在感知、思维、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原发性阳性或阴性症状,常伴有继发性的情感和行为症状。

(2)自知力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3)无神经系统检查的阳性体征。

(4)实验室检查有功能性脑基因异常的发现,及可有其他一些检查的异常如脑萎缩等。

[严重标准] 日常生活或社会功能受到影响。

[病程标准] 病期至少在3个月以上,或多次发作。

[排除标准] 排除精神症状是由病毒性脑炎、脑器质性疾病、躯体性疾病、精神活性物质等所引起的。

[说明] 首发患者的病期不足3个月的,可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则不诊断为本病。

52分型:根据神经元功能的异常性质(兴奋功能或抑制功能的亢进)及基因表达的性质划分分型及亚型。

(1)阳性精神分裂症:符合上述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以阳性症状为主要表现。

①基础迁延型:这类患者慢性起病,无诱发因素,病期迁延,疗效差,预后较差。

②基础复发型:这类患者慢性起病,无诱发因素,常频繁复发,病期可迁延,疗效较好,预后较好。

③反应调节型:这类患者起病较急,有诱发因素,常随诱发因素的出现而复发,疗效较好,病期较短,预后好。

(2)阴性精神分裂症:符合上述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

①基础迁延型:这类患者慢性起病,无诱发因素,病期迁延,疗效差,预后差。

②基础复发型:这类患者慢性起病,无诱发因素,常频繁复发,病期可迁延,疗效较好,预后较差。

③反应调节型:这类患者起病较急,有诱发因素,常随诱发因素的出现而复发,疗效较好,病期较短,预后较好。

(3)混合性精神分裂症:则兼有阳性、阴性精神分裂症的特点。

6、治疗机制

抗精神病药物的神经生物学作用机制是通过足时足量地作用于脑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经第二、第三信使的介导,诱导出相应的和相关的一系列物质的脑基因的表达变化,所诱导出的脑基因表达产物逐步替代了原有包括精神分裂症的异常脑基因所表达的产物,改变了相应包括精神分裂症的异常功能在内的脑神经元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而起到了治疗作用;因此认为: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是一种通过药物作用的“基因治疗”方法[6]。

7、防治

1对病毒性感染之类的疾病不能轻视,要及时治疗并且要治疗彻底;2对发病的患者要及时治疗,并且用药要足时足量;3对初次发病的患者,要尽可能地寻找可能引起的原因如病毒性脑炎等,以便及时治疗原发病,尽可能地防止造成真正的脑基因异常的精神分裂症;4对频繁发病和疗效欠佳的患者,在病情缓解或减轻后,要长期地进行维持性治疗,不能停药,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调整药物剂量;5在一些患者的易复发时节如春秋两季,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表现,此时维持治疗的药物剂量宁可加也不能减;6 要经常了解患者的各种压力,及时进行干预,使患者的压力能及时得到缓解;7 对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要主动积极地有计划地让其多参加日常生活活动和技能培训活动,尽可能地恢复其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7]。

8、小结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是由遗传和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一组具有异质性病因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基因水平、分子水平的器质性疾病,是神经元功能异常的功能性疾病,并可导致神经元和神经组织的结构发生器质性改变的疾病。

9、参考文献

1 胡存安,精神分裂症与脑基因表达的特点[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1):71-73

2 胡存安,精神分裂症与脑神经元功能的特性[J],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2005,6(1):66-68

3 胡存安,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相关因素[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3):238-240

4 胡存安,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和分型的推荐方案及说明[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5(6):483-485

5 胡存安,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改变和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4):153-156

6 胡存安,文萍,抗精神病药物的神经生物学作用机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169-171

7 胡存安,脑基因异常导致精神分裂症(科普),健康报,2005/2/18,第4版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099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