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怎么实施人性化管理

企业怎么实施人性化管理,第1张

 导语:传统的企业管理主要是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而现代企业要将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所以作为企业来讲,如何吸收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是人本管理必须研究和创新的主要内容。

企业怎么实施人性化管理

一、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人性化管理是指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以人为中心,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在企业内营造一个尊重人性、尊重员工主体地位的良好氛围。其核心是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一)物质条件的满足带动精神层面的追求

 劳动者的追求更加广泛和多样化,劳动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谋生手段,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把工作看成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手段,在工作中寻求人生意义。这就要求企业更加关注了解员工,不仅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而且设法满足他们精神方面的要求,提高他们的满意程度,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复杂多变的环境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挑战

 从外部环境来说,人性化管理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否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因为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认识到人的因素企业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对人才的竞争。这就必然要求企业在管理中融入更多的“人性化”。从内部环境来说,企业战略的制定、计划的实施以及企业文化的建设都离不开职工的参与。企业只有实施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才能提高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三)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呼唤人性化管理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但比制度约束更高明的,是企业实施的“人性化”管理。这种“人性化”管理使企业与员工形成一种心理契约。制度约束对于员工而言是“要我做”,而形成心理契约对于员工而言却是“我要做”,而“人性化”管理正是给员工提供了一种相对宽松的创新环境。

 (四)日趋激烈的竞争要求人性化管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需要作出决策的速度越来越快,决策内容也越来越复杂。任何管理者都难以独立决策,必须转向决策的民主化,吸收下级参与决策,集思广益,改善决策的速度和质量。

 二、当前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几种方式

 当前,中外一些成功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十分尊重员工、爱惜人才,许多做法富有人情味,这与传统的管理相比,无疑是很大的进步。

 因此我们必须发掘出一种新的人性管理模式来代替传统的理性管理模式,加强对情感等“软因素”的培养,进而提高全体员工的凝聚力,提高整个管理效能。

 (一)情感化管理

 情感因素是构成管理者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被管理者工作主动性和效率的重要因素。情感化管理,就是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职工的积极性,消除职工的消极情感,充分发挥情感在管理中的效能,充分挖掘被管理者的潜能,激发其内在动力。

 (二)民主化管理

 民主化管理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方式。民主是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保证管理活动正确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只有当人们切切实实地管理起自己的事务,才能真正激发起对企业的归属感、命运共同感、责任感,从而尽心尽力地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力量。民主化管理实行参与管理,把管理权交给群众,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管理顺利开展。

 (三)文化管理

 文化概念具有差异性,企业管理中所谓的文化一般是指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以及使个人行为能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规范和模式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以企业整体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企业形象、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经营理念、道德规范、文化生活、企业精神、价值标准、管理哲学等。

 以上三种企业人性化管理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构成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手段的“套路组合”。企业管理者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灵活地、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人性化管理的方式。

 三、企业的管理者实行人性化管理的'途径

 注重人的潜能开发,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一个根本途径。

 (一)用“共同愿景”激励下属

 企业的“共同愿景”并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也不是一个老板自己完成,而是要依靠企业里的每一个员工的努力工作所完成。首先,作为管理者应该让员工知道企业存在的价值,更要知道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自身在行业内部的发展趋势问题。第二,就是让员工知道依存于企业的价值,使员工在这个企业工作能够更好地展现他自己本身的价值。第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统一员工思想与方向。

 (二)用行动昭示下属

 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此种做法乃企业领导之大忌。正如日本东芝总裁士光敏夫所言:部下学习的是上级的行动。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当你希望下属做什么时,请拿出你自己的示范行为来。

 (三)善用“影响”的方式

 影响方式是一种“肯定”的思维,它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以人为本,承认个性都会有意识地追求自身价值。作为管理者,主要任务就是运用组织的目标与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他们,启发他们,让下属产生自我感知,迸发工作的原动力,从而产生巨大的行动能量。

 (四)重视“公正”第一的威力

 公正是对企业管理者品格的一种考验。公正意味着秩序上的公正。如对员工的奖惩要特别强调有据可依,不搞无中生有的奖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公正生“威”。一般来说,大家会尊敬态度强硬但公正的***,而强硬只有与公正相伴,下属才可能接受。因此,企业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公正”第一的威力。公正意味着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公正的立足点是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公正强调让事实说话,让数字说话,注意精确、有效。

 (五)注意沟通的实质性效果

 沟通对于管理者来说更具有特殊意义:

 一是沟通的过程是争取支持的过程。领导的本质就是被领导者的追随与服从的过程,成功***的下属支持率必须高于70%,如果小于60%则很危险,低于50%就是不合格。

 二是沟通过程是汲取智慧的过程。如好的方法、主意、决策雏形等都可以由沟通中得到。

 三是沟通是激励下属最好的却往往是最廉价的方式。管理者认真地聆听、询问,虽然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但你给下属的感觉是肯定的——我很重要,我的部门很重要。试想想看,有谁甘愿被别人认为是不重要的呢

 (六)重视制度化管理的作用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制度是人性化的基础,人性化管理要通过制度化管理体现出来,制度化管理要体现人性。这样人性化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制度化管理也才能成功。因此,二者应该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现代管理强调制定的管理制度要以人为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力。人是知识经济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人力资本”,是资本,但是又与生产资料、机器设备这些死的物不同,人是有精神、有情感、有思想的。要提高人力资本的生产率,就要根据其特点,鼓舞其精神、培养其情感,提高其思想。而这些不能只依靠一些开明的管理者去实施,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加以保证。

 总之,人性化管理是企业的一种管理制度,也是管理者的一种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以实现对人力资本的最大利用,更好地创造企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手帐笔记——插画篇(如何画敲可爱的分割线)

一页手帐通常会包括好几个模块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空格、简单的线条或者插画,来进行分割,方便统一管理。贴图、插画可能会复杂些,这一篇文章,咱们就从最简单的分割线开始说起。

最简单的分割线,适合长度不是特别长。画法简单:画两条不是很浪的波浪线,顶点处标个点或者小桃心(可以自由发挥),中间加个小装饰。

直线加悬挂法。画法:以一条直线为主体,将其想象成一条平面,底部悬挂各种素材。常见素材:灯、国旗、植物。

这类的特点是,特别浪,各种卷边爱心图标让你如同漫步在中世纪的欧洲的贵族花园里,看着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亲亲我我。

画法十分简单,将第一部分的那些直线全换成波浪就OK啦。

欧式田园风格,怎么能少得了轻盈优雅的羽毛笔呢,画上!

等到修炼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挑战以上风格了,我给取了个名字:公主墙!是不是特别浪漫!哈哈哈哈哈,想起了前一阵流行的一部剧,忘记具体啥名了,大体是类似于公主日记的这种。我赌100毛,剧中女主用的肯定都是这类风格的日记本。

这一类型的难度较第一种较大,但再难也就是个小学生美术课水平,撸起袖子蘸上墨水,咱也可以的。

上面几张图看水印应该是来自一位微博的插画家的作品,建议大家感兴趣的多去看看,画的非常棒。

不规则构图,寄情于山水,借助于插图本身的形状来切分手帐。高手!

怎么用SAI画的时候线条不直不顺了QAQ

一_学习插画当然需要基础,这是底层逻辑。

我们所说的插画需要基础,指的是素描方面的基础,或者美术方面的基础,这些基础都是需要有的,因为如果这些基础绘画的东西,你都不会,插画还怎么画一切的绘画都是建立在这些基础层面上的,这些都是底层逻辑,好比盖一栋楼,无论这栋楼你怎么盖,设计成什么风格,都需要一个稳定坚固的底盘地基,所以如果你想学习插画,一定要提升自己的基础绘画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二_幢阆衷诿挥谢婊,也是完全可以学习插画的。

学插画需要基础,现在没基础也可以学插画我这么说和上边的矛盾吗一点都不矛盾,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没有基础,可以学嘛,谁也不是天生从娘胎里就会的,不就是基础吗你学上一个月两个月,基础不就有了吗基础不是你插画学习路上的绊脚石,不用总是纠结于这个问题,如果你总是纠结于这个问题,那就说明你是非常懒惰的,总想走捷径,总想急于求成,如果你总是这种心态的话,你的插画学习之路是走不长远的。

三_厦魅说难_胺椒:让好老师带着自己打好插画学习基础。

什么样的人才是聪明人呢那就是懂得借力的人,阿基米德曾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哲人虽然在感慨物理世界的精妙,但也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奥义:一个人的成功,往往不仅和自己的努力有关,还和天时、地利、人和都密不可分;只有找到杠杆的着力点,学会向外界借力,才能用更少的力气,去撬动整个世界。

学习插画也是如此,不要愣学,要动脑子,要借优秀老师的力,来曾经自己的优秀,自己瞎琢磨着一条道走到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认识一位一级棒的插画老师,也教出来了很多优秀的插画高手,这个老师他每天晚上8点都会在网上免费直播讲板绘插画方面的公开课,我特别喜欢听,讲的风趣幽默,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很多刚开始学习插画的同学,也都来听他的课,讲了很多年了,非常有影响力,如果你想听的话,可以到他的卫心(谐音):首先排在前方的是:w9_缓笈旁诤蠓降氖:kaka把这两组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即可,非常的简单。

在学习插画的道路上,光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走不远的,很快你就能见到能力的天花板,所以你要学会借力。想成功,笨人只懂苦干,聪明人懂借力,少走很多弯路。

四_趺床拍芨玫难Ш貌寤,思考小记。

(一)画功要提高,尽可能的提高。

如果你立志于画插画、绘本等等,有个有趣的事实,画功,不那么重要。

就算是简笔画、铅笔小人,只要你把信息传递清楚了,这些都没问题。

当然同等条件下,一定是画功好的胜出。

在可行情况下,尽量提高自己画功,但若画功不行,不必难过,一样可以画插画。

1先画,遇到问题后再解决。

正常人,突然有强烈想画画,一般有自己情绪想表达。这种情况下,慢慢讲构图、画面构成、色彩、立体解构等等,只会打击画画积极性,让你觉得画画不好玩。不如先画,因你强烈情绪在,且并未被条条框框限住,画面也许非常有趣。当画面卡壳,再根据问题找答案。

造型不准之类,再补补素描。颜色难看,再读读色彩相关。

构图无新意等等,找对关键词,所有缺失点都能补充上。

用相关词去搜、视频、博客、书籍,全部都有,可以根据评论,找到更适合你的建议。

如果会PS,AI自然好,若不会,慢慢学,不用一次把所有功能都学全,遇到问题再去、也行,最重点是手绘能力。当你遇到问题,首先从美术知识找答案。素描、结构、色彩等等。

这一圈后,再遇问题,试着从摄影知识找答案,构图、故事性、关健瞬间等等。这一圈后再卡住,试着从**知识找答案。

另外日本、韩国都有怎样成为插画师的中文译本,可以根据自己方向选读。

五_绾尾拍艹晌刑厣牟寤,让自己脱颖而出呢

1:确定自己风格。

我的作品有我对造型、色彩偏好在里面。我喜欢梵高、几米、宫崎骏。

游戏CG那些也很漂亮,只是我不喜欢。

确定风格后,学习速度更快,有些东西根本不用学。

我没有特别学透视、贴图等等,这些在我画面里不是太重要,放到后期慢慢解决都可以。

但如果你偏好人体、游戏战舰等等,透视、贴图,甚至3D都是必学知识。

2:不要抄袭。

深入理解一个作品后,你可以做出类似风格而绝非抄袭的东西。

如果只能临摹,不能创作,理论部分需恶补。理解理论后,创造并不难。

若没看懂,就只能原样画皮。

3:跟高手学习,发出作品后,能有正确指点。

高手的建议,在保留你个人特色情况下,指明方向。

而某些好为人师者,常常去掉你特色,给出模块化建议,让画面变得平庸。绘画技巧并不是那么重要,你的想法、感受、表达方式更重要。

比宫崎骏画得好的人非常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动我们。

比如在北京,陈丹青、老树画画、黄永玉等等,线下交流会,一定去听听。他现场说的,人声入耳,跟视频的非常不一样,而且常常有现场提问机会。向高手提问,多问理论性的问题,低端动手类问题,就不要问了。

4:参加有难度的比赛。

这样能跟一线高手保持比较,知道自己差在哪里。

尽量做一些稍微高出自己能力的事情。

我之前都只画单页,第一次画绘本,手忙脚乱出错不少,才意识到自己缺乏的地方。交稿之后,看前几年胜出者,构图、创意都极佳。更明了之间的差距。虽然可以接一些外单,了解市场对你认可度,但新人不用画太多时间在这上面。技巧不成熟的时候,多尝试不同技巧多画。

外单常常是指定题材,指定风格,某些插画甚至连构图草样都给你,已经把画画最难两个问题,替你省略了。而这两个问题,是插画师最最需要思考的:“画什么”“怎么画”

这句话我很喜欢:

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绘画技能并不是那么重要,对画面的想法,想传递的信息更重要。希望有帮助。

看到评论后,再补充一个点,怎样保持正确方向:

5一定要跟高手沟通,

虽然他们反馈也就几句话几个词,但足够信息让你调整方向了。

一旦点评说到色彩、构图、或者故事性缺乏等等,从他们反馈关键词里,自己去找知识点学。一定记得谦虚有礼貌,多感恩,人家耐心点评一定要多谢,千万别叽叽咕咕伸手党,要对方八千字详详细细说清楚。一旦给了关键词,自己去买书找视频学习,让人家看到你诚意。

这样下次发图,已经改掉旧问题,发展新风格,他们会看到你诚意,更愿意跟你沟通。

我常常遇到好心人小窗私聊告诉我画面问题,真心非常感谢。不要怕丢脸,不要怕问傻问题,加倍犯错,能快速补充空白知识点。初学到认真学,反馈者信息从外行的“好赞好厉害”,变成“这里,这里不太对”。如果被打击得特别惨,可以暂停下,把画拿给欣赏你的朋友看,求鼓励求赞美。然后使劲再画,再改,提升后再去求批评建议。永远记得初心,若是为了开心而画,不必走到岔路去。累了就歇息,不求速成,开心就行。自己开心,作品才会开心:)真哒

100个问题

我的是做学习笔记的,所以很多都是看完文章然后摘取片段,有时自己分析,百分之20是自己的想法。

商业利益、用户角度、项目角度

产品经理考虑产品方向、产品功能、上线时间,并撰写需求文档。

交互设计师将其转化为页面,但是没有参与到前期的需求分析。交互设计师重逻辑,细节,情感,创意,界面等。

产品经理应该在初始阶段和设计师一起合作,通过融合各自的专业方法,共同完成需求分析。

@呜呜呜_w,多谢,向你学习。

微信产品问题

1语音耗时长:很多用户在发送完语音消息后,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再听一遍,或者再听两遍,三遍,一方面是为了确认自己所表达语义是否正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等待对方发送语音,互相语音的双方必须听完对方说完才可以继续交流,中间有一个沉默期。语音跟电话聊天有冲突。

2语音,对环境和人要求高。是否为正式场合,是否要求用户戴耳机,声音是否识别度高,很多用户带有地方方言,微信语音转文字精确度低。

快速聊天回复,这里可以打招呼用,虽然减少了用户路径,但是不知道对方上一条消息内容,并且文字并不能显示全,囿于消息以列表方式存在,所以只显示一行,多余文字会做省略。所以并没有如此高效。

稍后处理的意义在哪呢

办公的话,目标用户是办公人员吗这个并不像回复工作邮件一样,内容多,流程复杂,解决需要耗时长。语音也可以转文字,正常情况下,双方对话应该不用稍后处理。

如果别人向我提问别人拜托我做事情也就是说当消息有做任务的性质,这个“稍后处理”便具有“备忘录”的功能。

桌面悬浮窗快捷方式:有默认状态、激活状态。

停止录音后,发送给朋友,之前电脑端,老罗可以用手触屏,拖进多个联系人,当时我就觉得没有必要,我们如果群发消息,仅仅在偶然情况下,或者我们直接可以拖进群聊中。

新闻标签定制化,接入今日头条和腾讯新闻。内容布局相似,无差别。

下面引用少数派的分析

微信本来也只是简单的社交平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生态平台。子弹短信的定位是什么如果要老罗回答,锤子的员工回答,我们仅仅是想做一款用户体验至上的产品而已。

然而要想存活下来,商业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1目标用户、主要功能、产品特色、使用场景、用户目标、功能关键词。

2确定好产品定位,便要筛选需求

用户调研、用户反馈、竞品分析、产品数据(易观、艾瑞)

3需求的优先级是什么

筛选明显不合理的需求、挖掘用户目标、匹配产品定位、考虑项目资源/定义优先级

分析这个功能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问题满足了用户什么需求实现了用户什么目标基于这个目标我们该如何做对于竞品,要“人有我优”,学习竞品的精髓。

4、倾听用户上网心灵

用户说的不一定是心中所想的

用户没有表达出自己真实的需求

该用户不是你的目标用户

用户意见不一定专业

5、如何看待用户的意见

1根据目标用户考虑

2根据使用场景考虑

3根据用户真实需求考虑

4根据产品定位考虑

5根据项目资源考虑

6、设计师VS产品经理

1)商业价值VS用户需求

需求变动多

过于主观

过于关注细节

不负责任

2)产品觉得设计不懂得平衡,形式大于功能

定位局限,视野狭窄

抱怨多,建设意见少

原则一:状态可见原则

原则二:环境贴切原则

原则三:撤销重做原则

原则四:一致性原则

原则五:防错原则

原则六:易取原则

原则七:灵活高效原则

原则八:易扫原则

原则九:容错原则

原则十:人性化帮助原则

回答一、

1超大字体排版

2带有渐变的抽象插画

3虚拟现实

4单色配色设计

5动效和交互

6声音

UI界面如今所涉及到的维度越来越多,声音也是UI界面当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身UI交互就涉及到诸多模拟现实世界的策略,来给予用户以反馈,而声音正好是最常见也最有效的一种。

回答二、

U一点,未来设计肯定是全栈设计师,要从商业价值,产品价值,用户价值去考虑,UI就是设计规范,考虑交互,移动互联网要向物联网发展,要积极学习更多的新知识,设计本身就是个挑战

用户研究方法:用户访谈,用户观察

可用性知识:什么是可用的譬如按钮的可点不可点,用户操作有没有反馈设计排版布局不合适,按钮距离太近,容易误点击。导航不明确,层级太深,无法快速返回(譬如微信之公众号)用户评论却不能收到商家回复

用户思维:用户和设计师不同,对产品路径,操作习惯不同。主观美的用户在乎的是好用,美观。实用主义注重的是简洁大方。不同的产品定位不一样,所以安卓APP定制设计

情感化设计:唐纳德诺曼,对于医院的颜色,儿科,产科,温馨的暖橙色,粉红色。但是严肃的科技公司,机械,都使用蓝色。商城我尝试过不同的主题色,提取logo,但是目前京东,淘宝,每日优鲜,苏宁,国美,主色调都是红色,红色可以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这些都是人,视觉的吸引力。

web设计常识:pc设计,页面布局,字体12px为主,14px一级,二级,导航中使用。前端可以内嵌字体,所以我还是使用的苹方。网页相对于移动端,内容丰富,一个页面要解决移动端的多步操作。网页按钮,栅格化,响应式。

一级导航,二级导航,侧边导航

视觉的信息布局,采用大色块,按钮,字体高亮,分割线,字体大小对比瀑布流式布局,层级页面的展开,一致性。

移动设计规范:20-36号偶数字体。

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竞争激烈,产品特色。

1、第一点,我说出来,在座可能腾讯的同事都首先熟悉这句话,这是腾讯公司里面一直在强调的价值观,就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用户价值是第一位的。

善良比聪明重要。用户不是傻瓜,不要去欺骗他们。

2、我今天想分享的第二点,关于微信平台的价值观是让创造发挥价值。

3、我想跟大家分享微信的一个基本价值观,我们认为一个好的产品是一个用完即走的,就是用完了我就走了,可能大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4、让商业化存在于无形之中

1取法乎上

2务先大体,鉴必穷源

3实践

4知行合一

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产品定位-竞品分析-需求筛选-信息架构-页面布局-功能任务流程和交互细节-视觉设计-测试/走查

对比亲密重复一致

Proximity(接近)

Similarity(相似)

Closure(闭合)

Continuity(连续)

Simplicity(简单)

1相似性

相似性:如果元素彼此相似,则元素倾向于被感知为一组。这也意味着如果具有相同功能、含义和层次结构级别的元素,则应在视觉上保持统一匹配。

2接近性

当物体彼此靠近时,它们倾向于被默认感知在同一个组织中。具体来说,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会影响我们感知它们是否或者以何种规则组织在一起。互相靠近(相对于其它物体)的物体看起来属于一组,而那些距离较远的则自动被划分到组外。

3连续性

视觉倾向于感知连续的形式而不是分散的碎片。

4闭合性

视觉会自动尝试将空出/残缺的图形闭合(或脑补)起来,从而将其感知为完整的物体而不是破碎的物体。

6Pr_gnanz(或简单法则)

Pr_gnanz是一个德语单词,意思是「简洁」。人的眼睛喜欢在复杂的形状中找到简单而有序的对象,当我们在一个设计中看到复杂的物体时,眼睛更愿意将它们转换为单一统一形状,并尝试从这些形状中移除无关的细节来简化这些物体。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设计领域里的金句:

1Fitts’Law/菲茨定律(费茨法则)

2Hick’sLaw/席克定律(希克法则)

3神奇数字7±2法则

4TheLawOfProximity接近法则

5Tesler’sLaw泰思勒定律(复杂性守恒定律)

6新乡重夫:防错原则

7Occam’sRazor奥卡姆剃刀原理(简单有效原理)

1美化价值

2创新价值

3设计驱动价值

用户体验是关于人,关于人们如何理解和使用产品的,他和技术没关系。尽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本身的变化却非常缓慢。

视觉设计师往往担任交互设计

唐纳德诺曼,情感化设计:外观设计,交互设计,思维设计

产品不只要满足可用性,易用性,他带给用户愉悦感也很重要。通过设计赋予冷冰冰的产品以情感,再通过情感去建立与用户的长期稳定的愉悦关系,这就是情感化设计。

举例说明:打造情感化关键词,改版字体锐利为圆润,注意字体的性格,卡通形象,色彩,以及启动页卡通形象设计,节日问候,引导页插画形式等等。

1图形化表达。以前做小鸡快充免费上网活动时候,投票成功可以再分享到好友,一开始分享好友页面并没有会送什么礼物,最后优化,页面上增加显示赠送5元优惠券和爱奇艺月度会员。

简洁和丰富多变,请仔细阅读mdandiosinterface

表现得不专业。

要表现得像相亲一样,专业。

我希望我做的项目有更多的用户,不是像现在这样半流产。通过用户的反馈,去优化产品。而不是一些突发奇想。譬如我们目前产品迭代,加入预售,砍价,还有爱心帮,是不是有必要我们的用户有没有这个需求市场还想要增加周边店铺VR元素,我们的商家根本不会上传的。但是周边商家需要增加店铺相册,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展现店铺环境相册,店铺菜单相册,店铺饮料相册。

喜欢阅读,那你读书了解了多少呢

摄影,抓住令你感动的瞬间。

二十六、为什么颐脉商城首页这么丑你是如何跟领导沟通的

第一我和另一个同事已经提供很多版本给领导看,最后首页选中同事的。

以产品定位来说,商城适宜用暖色调,颜色鲜艳大胆活泼。这个是我自己做的版本设计图标xx,xxbanner

假设设计师只具备视觉设计能力

大都数从事互联网产品界面设计的都是美术类出身,对业务的理解程度都要弱于表现需求,基本上是基于产品人员的线框图制作视觉稿,根本无法推动页面结构的优化。那么出来的成品还是偏向于业务需求。遇到综合型的产品经理还好,遇到业务性的产品经理就只能让蠢事继续下去了。举个例子:一些转化率低,跳出率高的页面,产品经理会觉得主要原因是设计稿气氛不够,按钮不够大。而真正的原因是因为设计师基于他的线框制作的视觉稿,目标导向和行为召唤都不够。

APP页面跳转更多,方寸之间,信息聚合度,聚焦性强。

网页内容承载更多。

1页面步骤多,用户认知和学习压力自然上去

2页面间跳转多,用户找不到自己在哪里,到达目标耗时长。

1合理的页面信息布局

2合理的操作步骤

3适时的出现

4相似的任务相似的操作

5合理的导航设计以及网站布局

6用户最终完成某一项任务的步骤总是线性的

5W2H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埋点是通过技术手段对用户的行为监测。所以监测的内容越全越好,但是需要综合考虑团队支持能力。

常规的埋点内容:

1基本用户社会学属性,年龄、性别、地点、学历。

2用户访问记录,曝光PV、UV;浏览时长。

3用户操作行为,点击PV、UV。缩放次数,曝光页面长度等。

使用方法:GSM和heart进行推导衡量指标,通过埋点数据进行计算。

埋点用途:衡量设计好坏的一种手段,常用阶段有以下几种

1设计前期启发设计思路

2设计方案时作为设计依据和支撑

3推动落地时评估效果

4下一次迭代前发现问题

三十二、到贵公司工作内容是什么

三十三、搜索

我们的观点是: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因为爱的教育只能让受教育的人感到一时的温暖,但其起不了治根治本的作用,“治标不治本”,还不如不治。爱的教育太过柔情,不会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容易忘却,很有可能在这个地方再犯错。

而体罚则不同了,体罚可以让受教育的人留下痛至皮肉的教育,也许体罚有些不对,但体罚就如同家长打孩子一样,是为了让受教育的人记住这一次,从而改正错误,而不是用温暖去包容,这样不适合那些需要体罚的人。

那么,假如爱的教有比体罚更有效,那为什么劳改局、拘留所为什么不用爱的教育去对付那些坏人呢?

每个人本身都有惰性,都有不好的习惯。此时,单单用爱去唤醒是没有用的,有句话说“惩罚你的肉体就是为了拯救你的灵魂”。(注意不要否定“爱是有效的”,你要证明的是个“更”字)

当面临一件具体的事的时候,是没有时间让你用“爱”这种慢功夫去应对的。先用“体罚”让这个犯错误的人知道该怎么做,再用“爱”来教育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总之一定不要否认爱的教育也是有效的,不然,让对方抓住把柄就没有希望了)

体罚是指适度的体罚,并不是一味的体罚。爱的教育如果更多,便会变成溺爱,这样当然是弊大于利。再说了,“打在身上,疼在心里”,“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疼,骂是爱” ,“名师出高徒,严父出孝子”……这些不都是说出了适当体罚的好处了么?

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人,当然只能采取适当的体罚来惩罚他。

在一定的情况下,适度的体罚是非常有效的。身体的疼痛,能让人记忆更深刻。但,我们认为体罚应该与爱的教育相结合。体罚一个人时,一定要让他懂得你的目的是教育他,出发点是爱,否则,只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而且体罚中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他的自尊心,身体的疼痛,会让他对错误有更深的印象,说不定,以后他会感激对他施以体罚的人。

而如果伤到了自尊心,很可能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施行体罚时,一定不要在公众场合。体罚有必要,而且是有效的,但体罚后应施以温情感化,以达到教育的目的。此外,比起长时间的折磨式体罚,狠狠的几下会更有效果。而且,折磨式体罚似乎更容易引起人的逆反心理。根据被罚人的性格和年龄来掌握体罚的度和时间,最好不要让他因疼痛而哭泣,而是应该让他因感动而哭泣。

人的智商和领悟能力是不一样的,应该因材施教。对于领悟能力高的人,爱的教育可能有效;但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大部分人还是没有拥有较高的领悟能力,所以,对于孩子可以采取适度的体罚,这是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的方式。

首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什么是“体罚”。教育到底还需不需要体罚?体罚在教育的过程中是不是一点作用和好处也没有?我们是不是绝对的反对体罚?

诚然,在教育过程中体罚学生是我们所不提倡的,因为体罚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伤害学生的身体健康。说得严重点那是违反《青少年保护法》。但是,这是不是就要求我们绝对的抛弃体罚呢?体罚真的一无是处吗?我们应该公正地看待这一问题。人们在认识到体罚的危害的同时,对它的积极作用也不可视而不见。记得有一位教育学专家说过,“惩戒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很显然,体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实际上,教育单凭一张嘴是不行的,在有些时候嘴的作用是渺小的。举一个例子,假如某一个同学上课纪律很差、大声讲话,在老师口头教育多次的情况下,仍然我行我素,如果不采取包括体罚在内的惩罚措施,那么老师的教学进程、同学们的学习进度势必受到影响!这个时候,体罚是必须的。

另外,据考查,人类守法意识的早期形成,就源于对惩戒的畏惧,现在的学生被娇惯坏了,判断能力差,是非对错观念不是十分明确,一味的好言相劝效果并不佳,而采用一定的教育惩戒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可使其“未明事理”却“预知对错”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和修养。

其次,我们主张适当的体罚,而不是对学生权利的侵犯。素质教育强调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还有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侮辱学生等。这固然不假,但是教师尊重学生和体罚学生并不一定矛盾。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得配合老师、甚至主观上阻止和妨碍教学活动时候,就必须给予适当的惩罚,这其中包括体罚。否则那将是对老师和其它同学的权利的侵犯,甚至是对老师人格和尊严的侵犯。

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在上课时间大声说话、并且侮辱老师呢,难道老师对他不可以采取一点处罚措施?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学活动就要受到影响,全部同学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害,老师的尊严就受到了践踏!我们绝对不可以在保护未成年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伤害其它人的利益,绝对不可以以损害老师和其它同学的利益为代价来保护所谓某几个学生的合法权益!

退一步,假如我们不体罚学生呢?看看有什么样子的情况出现呢?学生不怕老师,老师一点尊严也没有,老师的任何语言包括他所传授的知识在学生的眼里都不重要的,老师是学生可以任意玩弄的,实际上,在某些学校,存在许多学生打着维护未成年的权益的旗号而为所欲为的事情。老师也自然感到心寒、无心教学。学校也无校纪、班级也无班规而言,整个教育一片狼籍!

实际上,在很多家长批评老师体罚学生不对的同时,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已经或者正在体罚自己的孩子。扪(mén)心自问,我们的家长当中从来没有体罚过自己孩子的到底有几个?作为一个普通人,谁没有被逼急的时候?谁不会在很激动的情况下或多或少地体罚过自己的孩子?那么,那是不是也在侵犯孩子的权利?很多家长一定会说,那是在情急的情况下,被迫无奈才这样做的。当时是有一种“恨铁不成纲”的心情。既然你知道你体罚自己孩子当时的心情,那么为什么不将心比心、理解老师体罚孩子的时候的心情?

其实,体罚学生绝多数是在其它教育方式无法凑效的情况下发生的,老师被逼无奈的情况下进行的。老师的本意是好的,这也是他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不要以为老师喜欢体罚学生、更不要以为老师把学生当作出气筒,虽然我们不排除有这样低素质的老师存在,但是我们应该肯定这样的老师是少而又少的。老师一般不会恶意体罚学生的、不会把体罚学生作为自己的一种情绪的宣泄、更不会无缘无故地体罚学生。如果老师不负责任,完全可以视而不见,结果受害的到底是谁呢?

我们不提倡体罚,但是,“不提倡”并不是绝对地反对体罚。作为一种教育方式,适当的体罚有时也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当老师的人格受到侮辱、当老师和其它同学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当有学生胡作非为时,我们可以用、也必须用体罚来保护教学的顺利实施。

咋样?^-^

要想变得更好,可以靠技术领先优势。但是技术突破每一步都投入高、风险高,想凭借技术长久获得竞争优势是一件很难的事,通常只有技术研发经费投资巨大的大公司才能做到。

而对于其他的中小企业来说,想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更高效的方法或许是变得“不同”,也就是实现自身产品的差异化。而如何实现差异化呢?这本书给我们提供的锦囊就是,娱乐化,也就是为原本不具有娱乐性的事物赋予娱乐性。

这里的“娱乐”二字,简单来说,就是让人们从你的产品或服务中获得快乐体验或者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满足感。比如最典型的娱乐产品代表,游戏和**,它们从本质上来说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却经常能够卖成爆款,背后的原因就在于,游戏能为我们提供快乐体验,**能为我们提供心理或精神层面的满足感。

而娱乐化思维的本质,就是满足人们对于“娱乐”的需求,也叫“娱乐性需求”。像咱们记忆中很早以前的拆小浣熊干脆面收集英雄卡,再到近两年很火的泡泡玛特公仔盲盒,还有海底捞花样繁多的服务细节,等等,其实都是在满足人们的娱乐性需求。

与娱乐性需求相对的,是实用性需求,也就是人们对于某种实实在在的物质属性或使用功能的需求。比如说,你需要一个电饭煲,是实用性需求;你最后挑了一款盖子上带小熊耳朵的、到时间了还有萝莉语音提示的电饭煲,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娱乐性需求。

本书指出,人的所有消费决策,背后都是实用性需求和娱乐性需求的共同作用。在各类产品和服务极大丰富、竞争激烈的当下,我们的实用性需求已经基本能够被广大商家所满足,而相比之下,对娱乐性需求的满足就显得更为稀缺。因此本书提出,在未来,商业竞争的关键,就是看谁能够更好地发挥娱乐化思维,满足用户的“娱乐性需求”。

本书作者是跨界媒体人泊明。他曾在《南方都市报》供职超过10年,担任娱乐新闻部主笔、首席编辑;曾参与过多部影视作品的营销策划,并担任著名音乐剧《猫》和《妈妈咪呀》中文版的首席营销顾问。他在2016年出版过一本畅销书《所有营销都是娱乐营销》,可以看作是娱乐化思维在营销领域的应用;而我们今天要聊的这本2021年出版的新书,则进一步将娱乐化思维拓展到了更多商业维度,用大量鲜活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一套可以全方位应用于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娱乐化思维”践行指南,并从娱乐性需求这个深层视角出发、系统阐释了这套指南背后的逻辑,目的是帮助企业在严重同质化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快速提升品牌竞争力以及获客效率。

在今天的解读中,我将综合全书内容,重点沿着两条路线,为你讲述如何在商业竞争中用好娱乐化思维。第一条路线是,如何为产品注入娱乐性;第二条路线是,如何为营销注入娱乐性。说完这些,咱们最后再来看看,娱乐化思维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第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说说,如何为产品注入娱乐性。

在书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产品进化论”,主要说的是:产品需要进化,它的进化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工具、玩具和道具。

作者认为,产品最初的形态是工具形态。这个阶段的产品是为帮助用户解决具体问题而生的,因此主要满足的是用户的实用性需求,不太考虑用户的娱乐性需求。比如我们日常必备的洗衣液,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满足人们清洁衣物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很多洗衣液还添加了固色功能、柔顺功能,等等,以解决衣物清洁过程中出现的褪色、发硬等问题,但归根结底还都是在满足实用性需求。

在工具形态之后,产品进化的第二阶段是玩具形态。这时的产品在工具属性的基础上,开始具有了一定的娱乐性。比如,把一盒普通的巧克力做成了五颜六色的彩色豆豆,把一颗简单的硬糖做成了戒指,等等。不过,书中提醒我们,玩具阶段的产品必须依然具有实用性,甚至是更高的实用性,不能完全变成玩具。也就是说,不能因为变成彩色豆豆就损失了巧克力原本的口感,甚至,戒指形状的硬糖得比原来的硬糖更好吃,等等。

那么,如何实现从工具到玩具的进化呢?

我们先想想,你为什么会购买一个玩具?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么两种理由,一是好玩,二是好看。作者指出,这其实就反映了人们在心理层面的娱乐性需求,主要是好奇心,还有审美追求。

了解了这些之后,咱们就可以“精准打击、逐个击破”了。

首先,针对好奇心这个娱乐性需求,我们可以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趣味化”,也就是为产品注入趣味性。

怎么为产品注入趣味性呢?作者给出的一个关键思路是,先找到某类产品身上共性、平常的一面,然后想办法制造出强烈的反差。

比如,我们常吃的雪糕基本都是甜口的,比如巧克力味、水果味、牛奶味,等等;但近几年,有的商家却一反常态,推出了麻辣味、芥末味等重口味的雪糕,立刻成为了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产品。

还有,我们常见的啤酒瓶都是绿色、棕色、蓝色的,忽然见到一款白色的啤酒瓶,肯定会立刻被它吸引。事实上,有一款叫“粉象”的比利时啤酒,它的瓶身就是白色的,品牌标志则是粉红色的。这就跟其他同类产品形成了强烈反差,为产品注入了趣味性。

再说一个更具体的例子。一提起矿泉水,我们通常想到的是一个塑料瓶子,上面绕着一圈玻璃纸瓶贴,瓶贴上印着艺术字logo或者代言人照片。但农夫山泉之前为杭州G20峰会设计过的一款饮用水,却处处反其道而行之:首先是放弃塑料瓶、改用线条流畅的玻璃瓶身;其次,放弃瓶贴,直接在瓶身上制作图案;图案选择的是水源地长白山的典型动植物,并配以相关的数字和文字说明,每一个数字都代表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些,让这款饮用水充满了趣味性,也在推出期间收获了很好的风评。

好,上面说的是,针对好奇心这个娱乐性需求,我们可以采用“趣味化”的方法;下面再来说说,针对人们的审美追求,我们可以采用的一个主要方法——“艺术化”。它的意思是,把产品设计跟各种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比如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影视,等等。

作者认为,这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获得用户感官认同的一种方式。因为,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满足审美追求,都是它最重要的一个功能。

比如,近几年很火的“国潮”风,就是把戏曲、国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融入了服饰、家具中;

还有,刘润老师在他的《五分钟商学院》里也提到一个艺术化的案例,说之前有一家珠宝商,用西游记里孙悟空的紧箍咒、金箍棒,做了两款戒指,寓意“爱你一万年”,让人眼前一亮,引发了不小的传播。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过,作者提醒我们,艺术化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必须先找到自己的定位,给自己一个主题。

比如说,如果你要做一家江湖主题的餐厅,那么就可以仿照武侠剧里的场景,让服务员都扮成古装的店小二,菜单做成一本功夫秘籍,点餐、上菜的过程也要充满江湖风范。这就是一种主题鲜明的“艺术化”。

作者还举了一个他自己看到的例子。他有一位设计师朋友,叫连君,曾经给一家位于广东肇庆的民宿进行过艺术化改造。肇庆古称端州,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端砚的产地。这属于当地的特色文化,因此连君就决定以此为主题改造民宿。

怎么呈现这些端砚呢?很多人会直接把产品摆在展示柜里。但连君却在大堂的墙壁上画了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取名为“砚远流长”,就是端砚的砚。画上有一条飘渺的河流,一些端砚漂浮于河上,寓意这些端砚是穿越历史的长河而来。画的两侧挂的不是对联,而是两支巨大的毛笔。让笔和砚相映成趣。这样一改造,整个民宿立刻变得特征鲜明、艺术气息浓郁,许多客人都会特意在这里拍照打卡。

好,前面我们说了产品进化的前两个阶段,分别是工具和玩具。回忆一下,工具之所以要进化成玩具,是因为人们在实用性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生出了娱乐性需求。这里的娱乐性需求,还停留在心理层面,主要包括好奇心,还有审美追求。作者认为,当心理层面的娱乐性需求被满足之后,人们会进一步产生对情感、尊重、意义等更高的、精神层面的娱乐性需求。而为了满足这类需求,很多产品也随之升级,进入了道具阶段。

一提“道具”,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就是影视角色用到的那些器物。像武侠**里的侠客,通常都是头顶一个斗笠、腰挎一把宝剑,这里的斗笠、宝剑就是道具。

作者认为,衡量一个道具是否有用的标准就是,它能不能帮助人们快速辨识角色。也就是说,让观众一眼就能知道,这个人是侠客还是恶霸,是富人还是穷人。

产品进化论中所说的道具,也需要有类似的作用。作者指出,人们之所以会购买“道具”,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在精神层面的娱乐化需求,也就是,通过这些道具,把自己认同的某种情感、人格、价值观通过外在反映出来。那么与此对应的,就有了我们把玩具进化为道具的方法,那就是,为自己的产品注入情感、人格以及价值观。

先来说说如何为产品注入人格。提起这个,你肯定首先就会想到“张君雅小妹妹”“小茗同学”等等拟人化的产品名字。不过,作者指出,光有一个像人的名字还不够,你还得给它立一个“人设”,也就是给它“画个像”。这个画像里除了有性别、年龄、身份等基本参数外,最核心的是赋予它某种强烈的性格标签,比如熊本熊的“呆萌”,小茗同学的“贱萌”,还有蛋黄君的“躺平”,等等。这些性格标签的来源,都是品牌对于目标顾客的洞察。

好,再来说说,如何为产品或品牌注入情感。在日常中你也能注意到,很多设计师品牌、奢侈品品牌,会把他们对产品的专注之情、对美的不懈追求、对用户至上理念的坚守等情感放大化。

我在写作这篇稿子的时候,也跟作者泊明有过交流。他给我讲了一个最近让他印象很深的情感化案例。说上海徐汇区永康路的街头,有这么一家小店铺,它的整个门面只是一面灰色的混凝土墙,中间开了一个不规则的洞。你会看到有一只熊爪从洞里伸出来,托着一杯咖啡,递给正在洞口等待的客人。客人接过咖啡之后,熊爪还卖起了萌,和洞外的人互动了起来,打招呼,比个耶,握握手,围观的众人纷纷拍照。

这就是近两年在上海爆红的“熊爪咖啡店”。

你可能要纳闷了:这是挺有趣的,不过哪里体现“情感化”了呢?原来,这家咖啡店有两名聋哑咖啡师,他们虽然在咖啡冲调比赛中获过大奖,但之前很难找到工作。这家咖啡店的几个创始人当时一商量,想出了一个法子,那就是把门店直接设计成一个洞,让聋哑咖啡师通过熊爪与客人互动,从点单到上咖啡,整个过程都是悄无声息的。这样,他们就可以无障碍地运作咖啡馆了。

这样有趣又富有人文关怀的方式,吸引了无数年轻人排队打卡,连央视都慕名前去采访报道。

熊爪咖啡不仅是为一门生意注入了情感,其实也体现了创始人的正向价值观。还有很多更有名的企业或品牌,它们的价值观是直接与创始人的精神标签绑在了一起。比如“褚橙”因为创始人褚时健先生的故事而被称为“励志橙”;还有乔布斯说的,苹果不仅生产让人们生活更有效、更愉悦的产品,还要让人们相信,人类的激情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也赋予了苹果“用创新改变世界”这个精神内核。

这些价值观都建立在能够引发大众共鸣的价值准则上,但与此同时,又因为企业自身的不同背景而呈现出了个性化的区别。作者提醒道,对于用户来说,产品或企业的价值观至少要与他们同频,最好是有比他们更高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

好,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作者提出的这一套产品进化论:从工具到玩具和道具,是一个由低到高的进化过程;这个进化过程的背后,是人们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升级的过程,从最初的实用性需求,到心理层面的娱乐性需求,再到更高的、精神层面的娱乐性需求;随着需求的不断升级,产品也需要随之不断进化。

那么,在现实中,我们如何判断自己的产品处于什么进化阶段呢?作者告诉我们,关键在于明确你这个产品的价值卖点。如果卖点是它的功能,那你的产品就处于工具阶段;如果卖点是外观设计或服务体验,那就是玩具阶段;如果卖点是品牌,那就可以归为道具阶段。

知道自己的产品所处阶段,以及满足的是什么层次的用户需求之后,你就可以更好地判断,产品的下一步进化方向,以及接下来的研发优化该往哪里走了。这也是产品进化论对于商业竞争的主要参考意义所在。

第二部分

好,前面我们说的是,如何为产品注入娱乐性,接下来我们说说,如何为营销注入娱乐性。

本书认为,在当下,相对于爆炸式增长的信息资源,人们的注意力成了稀缺资源,而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好的内容,来抢夺人们的注意力。这也成为了信息时代营销工作的核心着力点。而娱乐化思维,便是帮助我们在营销中快速夺取用户注意力的一件有力武器。作者指出,当我们在营销中运用娱乐化思维的时候,我们事实上是在通过满足用户的娱乐性需求,让他的感性打破理性,从而释放购买欲望。

那么,到底如何在营销中运用娱乐化思维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联合利华旗下的个人护理品牌多芬在2013年推出过一支广告,名叫《真美素描》。在这个广告中,多芬邀请了一位有名的肖像素描专家为参与测试的女性画像。对同一位女性,他们先是请她自己描述自己的模样,然后又让另一个人在看过她后,向专家描述她的样貌。专家根据描述,画出两幅画来。

后来,通过对比两幅画作,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别人眼中的自己都比自己口中描述的更美丽、更自信。很多参与测试的女性对此都感慨不已。我把其中的一副对比图放在文稿里了,你也可以点开看看。

广告的最后,多芬打出一行大字:“你比想象中的自己更美。”

这条视频在网络上获得了超过165亿次浏览量,也是当年被分享最多的视频。接下来,咱们就以这个例子为引子,来展开说一说在营销中运用娱乐化思维的两个最有效的方法,分别是故事化,还有戏剧化。

先来说第一个,“故事化”。

作者认为,我们之所以在营销时要讲故事,是因为故事能够通过一种富有娱乐性的表现形式,帮助人们快速建立起对于某个产品或品牌的认识。

我对此也有同感。记得我小的时候,对飘柔的一个广告印象特别深刻:一辆公交车上,一对俊男美女擦肩而过,男子的指尖划过女子的发丝,一枚发卡顺着丝绸般的秀发滑落,美妙情缘就此开启。后来飘柔还连续拍了一个广告系列,讲的是这段恋情的后续发展,最关键的元素都是女主角丝滑得不像话的头发。这就是借助故事的力量,把产品卖点植入了观众心里。

很多国际大品牌也深谙故事营销之道。比如宝马就曾邀请过众多的国际知名大导演为它拍摄广告片,包括中国导演李安、吴宇森和王家卫。还有,YouTube曾经发起过一场广告评选,他们让网友选出过去十年自己最喜欢看的广告。在这个评选中获得前几名的广告,全都包含一个好故事,无一例外。

那么,我们该如何讲一个好的营销故事呢?

首先得明确故事的主角。作者认为,一个营销故事的主角可以是非常多元的,你可以讲老板的故事、员工的故事、供应商的故事、用户的故事或其他相关人员的故事,都没问题。不过,故事的内容必须要紧扣你的产品,并且要在故事中加入能够引发人们共鸣的情感元素,这样才能更容易被记住、被传播。

比如,多芬的广告故事,主角就是它的每一位潜在用户;情感元素就是“你比想象中的自己更美”,也是在暗示用户,你要更爱自己、对自己更好一点。

在书中,作者着重强调,故事的形式只是一个有趣的外壳,更重要的是故事的主题、情感、意义的表达。这些才是你讲故事的时候需要重点关注的事。

关于讲故事的具体方法,由于市面上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经典书目了,作者在这本书里也只是给出了一些参考,并没有进行系统化的阐释。好在,“每天听本书”之前也为你解读过《故事思维》《故事课》《故事经济学》等相关书目。每本里面都有关于讲故事的高招,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听一听。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方法,叫作“戏剧化”。其实故事和戏剧是分不开的。比如,多芬的广告,就是用一场富有戏剧性的、有反差效果的社会调查,讲述了一个跟每一位女性有关的故事。作者指出,故事只是戏剧中的一个元素,而一个好故事也一定存在戏剧性。

那么,故事化和戏剧化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哪呢?我从书中发现,关键在于它们的侧重点不同。故事化更侧重营销的内容设计,在广告里体现得比较明显;戏剧化则侧重的是营销形式,在活动营销中效果更突出。接下来,我们就借助活动营销这个应用场景,来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把它“戏剧化”,以及怎么“戏剧化”。

活动营销是营销推广中除广告或内容之外的一个重要手法,主要是通过策划大型活动,迅速提高产品或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比如苹果、华为等手机品牌的新品发布会,就属于一种典型的活动营销。

那么,我们如果想要做好一场活动营销,首先必须要清楚,这场营销是做给谁看的。

很多人会认为,营销嘛,肯定是做给用户看的呀。不过,作者指出,这样说并不确切,一场活动营销的直接观众其实是媒体和记者,而绝大部分用户看到的则是媒体和记者传播出去的活动新闻。

因此,作者认为,活动营销的意义其实是在于传播。同样的活动预算,我们要尽可能把传播做到最大化。否则,即使花钱做了活动,最后也只是一场自嗨。

那么,如何才能把传播效果最大化呢?“戏剧化”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借助苹果手机的新品发布会这个场景,来讲一讲如何将活动营销“戏剧化”。

首先第一个关键点是,场地剧场化。

剧场能够赋予一场活动高于生活的主题感、仪式感和意义感。苹果的新产品发布会就一直在剧场里举行,乔布斯在台上就像是一个演员一样在表演。

如果你不想真的把活动搬到剧场里去,也可以把场地装扮得像个剧场。其实,现在很多公司的发布会都是这样做的,比如在体育场馆或者酒店宴会厅里搭建舞台,等等。只不过很多最后都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发布会场地。

这背后的原因是,要实现“剧场化”,不仅仅是要有个舞台,还得有布景、道具、灯光等设备做辅助,要有一套完整剧情。

这就引出了后面我们要说的两个关键点。也就是,产品道具化,还有流程剧情化。

先来说产品道具化。很多人都认为,新品发布会的主角一定是产品。作者却认为,舞台上的主角,永远只能是有生命的鲜活人物,产品只是道具。想想,乔布斯在世的时候,每次新品发布会上,他都会像一个演员一样,用新产品做道具,把各种设计和意义表演给大家看。

之所以说他是在“表演”,是因为整场活动流程处处都充满了设计——哪里要静默停顿,哪里要抛金句,哪里有高潮点,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这其实就是“流程剧情化”,意思是,你需要把活动流程当作剧情一样精心设计,否则就是空有戏剧的外壳,却没有实质。

说到这,我很想请你,在有空的时候,也去观察一下华为近两年的新品发布会。你会发现,它同样也满足我们上面说的这套心法。

作者在书中还举了一个他自己对这套心法进行拓展应用的例子。这个例子就是他作为首席营销顾问筹划的,音乐剧《猫》在广州演出前的发布会。

这个例子里的“剧场”,就是广州珠江新城地铁站。当天上午,三位化了猫妆的演员出现在这里,一只妖娆直立,一只面带惊恐,一只可爱卖萌。它们偷偷躲在买地铁票的旅客身后学习如何买地铁票,时不时地吓他们一下,还翻过闸门进入地铁车厢,跟乘客玩耍、逗乘客开心。与此同时,作者还安排了一些电视记者、报纸记者、网络记者全程跟踪拍摄。第二天,全城的娱乐报道、新闻、社会新闻,到处都是音乐剧《猫》将在广州连演24场的消息。

你看,这个活动没有场地租金,没有明星劳务费,没有安保费用,只有一些记者的车马费,却实现了用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曝光的传播目标。这就是戏剧化的力量。

结语

好,以上,就是《娱乐化思维》这本书里,我想跟你分享的重点内容。总结一下:

本书认为,在各类产品和服务极大丰富、竞争激烈的当下,我们的实用性需求已经基本能够被广大商家所满足,而相比之下,对娱乐性需求的满足就显得更为稀缺;因此在未来,商业竞争的关键,就是看谁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娱乐性需求”。

刚才,我们重点说了如何在产品以及营销中发挥娱乐化思维。作者认为,产品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工具、玩具和道具;在它们的背后,是人们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升级的过程,从最初的实用性需求,到心理层面的娱乐性需求,再到更高的、精神层面的娱乐性需求;随着需求的不断升级,产品也需要随之不断进化。

要实现从工具到玩具的进化,我们可以运用的主要方法是趣味化和艺术化;要实现从玩具到道具的进化,我们可以为产品或品牌注入情感、人格、价值观。

在营销方面,本书指出,娱乐化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在营销中快速夺取用户注意力,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的两个有效方法是故事化和戏剧化。

在书中,作者重点介绍了一个“娱乐化思维八步法”,包括趣味化、艺术化、主题化、情感化、故事化、流行化、戏剧化以及品牌化。我们刚才的音频也讲到了其中的大部分。如果你想系统性地了解这套心法,欢迎点击文稿末尾的原版电子书,进行拓展阅读。

最后,我们来聊聊,书中这一整套娱乐化思维的底层逻辑。作者指出,娱乐化思维看似是一种新商业思维,其实它只是经典的商业理论在消费升级时代中的具体体现。

你看,被商界奉为经典的“定位理论”告诉我们,商业竞争的主要阵地是用户的心智;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又进一步指出,我们的大脑有快与慢两种作决定的方式,快的是感性心智模式,慢的是理性心智模式。

而娱乐化思维下的所有方法,其实都是为了抢占用户心智中的感性模式。通过趣味、情感、意义等符合用户心理和精神诉求的内容,我们能够让用户对品牌形成感性认知。在这种感性认知下,用户的潜意识就会对品牌释放最大善意,最大可能地做出购买决策。这也是企业能够运用这套“娱乐化思维”方法论,在当下这个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快速提升品牌竞争力以及获客效率的底层逻辑。

正如美国著名的商业演说家斯科特·麦克凯恩所言,在未来,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本书作者泊明也在最后提醒我们,“在未来,一切不具备娱乐化思维的企业,都会成为传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阵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17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