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自己听到了大伯子噩耗信息,不管你们夫妻之间闹了什么矛盾,你都应该马上到场。
过后在指责自己的丈夫,当下,不是争吵的时候。家族中出现了大事情,两个人都应该放下自家的事情,全力以赴的参与其中。
在众人的面前,要像没有发生过什么矛盾一样。
他不想让你知道,不知道他是什么意图。但你从另一个侧面你已经知道了信息,这种时刻不能装糊涂。否则,你在家族之中会没有办法解释的清楚。
(一)你要直接找到大嫂,首先是安慰一下,告诉大嫂,现在不是悲伤和痛苦的时候,先抓大事。然后询问大嫂需要你干什么?马上着手去做。千万不能推三阻四,想办法把事情做好。替大嫂分忧解愁;
(二)找到此次主事的人,听听都需要做什么,你自己能干什么就主动承担下来;大概的紧要事务有:
1/ 搭灵棚,摆供品,安放大伯子遗像、点蜡烛、摆香炉、预备燃香、安排值守人员,谁是小负责人等等。这期间小负责人还要给他配备几位跑腿人员,单位来人、亲朋来人、要有陪同人一起上香、行礼、回礼;亲人代表要有值守。往家族中报信:有什么重要客人到场,(这些人物到场需要有人安排好上楼报信;)
2/ 去派出所销户口、开火化证人员,谁去经办;
3/ 去墓地查看位置,购买墓地、谈价格,这需要家族中最亲近的儿女们去办理,谁去陪同;
4/ 家中留有接待人员,来吊唁的人有人接待,香烟、茶水、矿泉水预备,有人操持;
5/ 临近中午、晚间要有人张罗帮忙的人员去附近的饭店用餐,找好联络人来操持、结账;
6/ 显著位置要有账桌,配备两个人收取‘吊唁金’和‘仪礼(金钱以外的礼品)’
这些较为琐碎的小事情,都可能出现空白,你作为二嫂的身份,能张罗的,就不要退后,把各种需要的‘点’,安排好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最好明明白白的留有账目。免得过后自己说不清。
要让家族中的人知道二嫂或二婶,办事利利索索、头头是道,啥都懂得。差遣的事物有始有终。
有些事情多与你家先生商量,让他拿大主意,你去指派执行。
要想在家族中不让人挑剔毛病也是不可能的。办理丧事总会有临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很可能造成失礼或不周,这没有关系。参与了、忙活了,没有在一旁看笑话这就对了。
通过这次家族中办理丧事,大家也会对二嫂刮目相看。你家先生与你闹的矛盾,也就稀里糊涂的过去了。
少睡点觉,多忙活忙活,这也是为了你家先生在家族中的威信,很多的付出也是应该的。
以上是你从另外渠道得知的情况下参与其中的做法。
(三)你家先生没有告诉你,你全然不知发生了大伯哥去世:
1/ 听到消息以后马上赶回自己的家,质问你家先生,拉他去你大嫂家,说明你们俩闹矛盾的情况,是他没有通知你,你才没有全程参与其中,由衷地表示出道歉。
并且与大嫂商议好,三天圆坟、一七、二七、三七等等后面的事情,你要全部参与。
询问大嫂,摆供品需要你在家做什么菜?她提出来你提前做好准备。
2/ 现在,家里的各种事情还有什么需要你帮忙的?
有没有需要拆洗的被褥?你可以帮助拆洗。
3/ 实心实意的询问,并且愿意伸手帮助,让大嫂觉得在此时还是弟妹是真心实意的愿意帮助她。并不是当初躲起来了。
4/ 可以让你爱人在场的时候,顺便数落他几句。这样大嫂也能够理解你并不是在‘演戏’。
你的缺席确实是她兄弟造成的。
5/ 如果人家一七、二七都过完了,只是三七还没有过,你更要多多帮忙,马上想一想,大伯哥生前最喜欢吃什么菜肴,你可以完全自己包下来,在三七只是摆放贡品,由你来负责做这道菜带到墓地摆放。
认认真真地做这些事情,才能多多少少的拟补些你当初没有到场的损失。
与自家先生的矛盾,可以暂时的放一放,这是大事。
像农村改嫁的很多,不改嫁的也不少。
我小姨就没有改嫁,我姨夫因病去世十几年了,我小姨当时才30 多岁,有一个女儿。当时孩子才刚上小学。她周围邻居都说她守不住。结果,她还就坚持了。
她的想法很简单主要是因为孩子,她怕孩子委屈,也是思想上还有些封建。觉得,以后再说吧。后来她就一直在食品城卸货(水果)工资不算低,但是很累。后来村里动迁,分了2套房子,日子过的也挺好。后来也有人给她说过媒,我姨还没说啥但我姨妹不同意这孩子一点事不懂,说我姨找对象就走的远远的,不要回来,家里的东西也一样不能拿我当时听说了都想一巴掌呼死她!她也不想想我姨把她养大容易吗,她以后结婚了,我姨一个人怎么办?哪怕她后来结婚了,也是啥道理不懂,跟婆婆处得也不好。真不知道这自私自利的性格是怎么来的。所以我姨也不能享她点福,还得跟着操心,贴补她。
所以不改嫁的原因,有的是为了孩子,有的是因为习惯了生活,有的人怕回娘家再受人指指点点。农村人,其实整天就这些闲事我是觉得,能再遇到适合的人,改嫁也没啥不行的。
农村妇女在丈夫死后不愿意改嫁,大部分是由于两个原因造成的。
一是传统观念,在农村,丈夫死了就被称为“寡妇”,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即便是改嫁,也没有什么好的归宿,往往得不到尊重,在新的家庭成员中,总会自卑地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和老公共同奋斗的财产无法分割,丈夫死后,一般妻子肯定要继承财产,然而如果改嫁往往会让公公婆婆和亲戚们刁难,很多的利息无法平衡,不改嫁,就会始终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不会撕破这个脸。
有的女人害怕接触新的环境,也怕子女会在那个环境中受委屈,所以,她们很大一部分人决定不改嫁,一个人孤独到老。
自古红颜薄命,农村有些家庭由于男人发生车祸,或在外打工发生意外,或得了癌症,撒手人寰,留下可怜的妻儿,有的妇女从悲痛中走出来,过一段时间,给自己重新组建一个新的家庭,而农村有的女人就过不了这个坎儿,还有些封建,遵从“好女不嫁二男”的思想, 有的女的认为重组家庭对自己子女有影响,宁可牺牲自己的青春也要让孩子过的舒心些,毕竟孩子已经失去了一位亲人,不能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承载太多的负担,有的女的怕找得是好吃懒做的男人,还不如不嫁,因此农村有些妇女,丈夫死后不愿改嫁,为什么?作为“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认为有以下原因:
在农村经常看到有些家庭三天两头的吵架,男的比较强势,动不动就把媳妇打一顿,女人还是看在年幼孩子面子上,就这样将就着过着。 我们这有一对夫妻就是如此,一天男的去县城办事,骑摩托车走到半路上和拉土车撞了,男的当场就死了,女人在家人和乡党的帮忙些,把男人安葬好,过了几年,女人的亲戚朋友都劝她,给自己找个伴把,往后就不孤独,女的不同意人们的提议, 她在婚姻中受到的伤害太大了,她不想让别人介入她的生活,自己和孩子一起过自由,虽说现在辛苦,还子大了,能自立,就们那么难了,因为她在婚姻生活中被打怕了,她不想越雷池半步了,受够了。
农村有的妇女不想再嫁,主要还是为孩子的将来考虑, 万一和别人搭伙过日子,双方都有孩子,同住一个屋檐下,两人再为各自孩子闹矛盾,男方在对自己孩子不好,怕给孩子心里留下阴影,毕竟孩子已经失去了父爱,再让孩子为了自己的幸福受委屈,就划不来了,为了孩子能茁长的成长,就牺牲一下自己的青春年有何妨呢?
农村有的妇女不想再嫁,就害怕自己找了个吃喝嫖赌,游手好闲的混混过日子,自己就跳进了火坑,想跳出来很难 ,因为你和一个无赖生活在一起,能有好日子过吗?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许多负面影响,还不如自己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自由,孩子心里也没有什么压力,日子过得紧吧,但心情舒畅。
在农村也有非常恩爱的夫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丈夫得了癌症走了,但是女的还是从过去走不出来,别人给她介绍对象,她都不愿意去见, 因为在她的心里,满脑都是昔日丈夫对自己的爱,别的人走不进她的心。
条友们,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我们留言评论区恭候。
农村女人对于自己的名声还是很看重的。但我们知道,假如一个女人的丈夫去世,她是没有义务一直守寡的,可是我们又经常会看到一些女人,在丈夫去世后并不改嫁,很多人就有了跟题主一样的疑惑,为什么呢?
黑嫂总结了两个原因供大家参考。
现代人提起来感情仿佛是一件很好笑的事,动不动就嘲笑。但一个人,怎么会没有感情呢?我们养条狗,喂只兔子,时间久了还会有感情呢,何况是一个生活在一起的人?
感情这个东西确切来说,时间久了会变成亲情,会变成依赖,会变成习惯。比如两人都知道对方的习惯,也知道对方的脾气。一个突然去世了,另一个就会久久的走不出来。
为什么走不出来?她无法接受再去和一个另外的人生活,她没有勇气再去了解另外一个人,她无法忍受自己身边的男人换了人。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这个家的感情,生活在一起的两个人,共同创造了一个家,男人去世,女人再嫁,那这个家就没有了,就消失了。对于一些怀旧和长情的人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她们不能也不想放弃这个家。
所以,有一些女人就一年年的耽搁了下去,最后一个人生活习惯后,索性就不再改嫁了。
什么叫条件不允许呢?其实,在一个男人去世后,他老婆是完全可以再嫁的,没规定要必须守寡,那怎么还会说条件不允许呢?这并不是从法律层面上说的,而是从道德和亲情层面说的。
一些人的孩子已经大了,她们一旦再婚,孩子不但没有了父亲,还会没有母亲,虽然再嫁后也可以照顾孩子,但毕竟是不会再守在身边了,一些女人就会舍不得。
再有的就是孩子甚至已经到了该考高中,该娶媳妇的女人,她们再嫁就会考虑更多,比如会不会因此耽误孩子的学习?再嫁会不会影响自己孩子娶媳妇?
这些问题都压在她们身上,使她们想再嫁也需要通盘的去考虑。而考虑来考虑去,她们通常会牺牲自己的再嫁,来换取孩子更安心的生活。
总结:其实,现在跟以前已经不同的。以前女人再嫁总会被说很多闲话,现在已经没有人说了,一个女人,男人如果不在了,其生活中的困难根本无法想象,特别是农村的女人,不但从生理上,还有从心理上,都是种折磨。
农忙时,有些活是一个女人干不了的,干不了就要找人,找人还怕说闲话,就因为自己是个寡妇。所以,守寡女人的生活是很艰难的,我们应该理解,并且支持她们再嫁,一个男人,没有个女人是不完整的,而一个女人,没有个男人也同样。
农村有些妇女老公死后,都不愿改嫁,原因有下面几点;
有的夫妻,在老公有生之年,她们的婚姻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如胶似漆,不离不弃,相互扶持,共同承担,从不面红耳赤;可谓是相濡之沫,至死不渝,天长地久,情比金坚!生前的各种 情感 寄予都铭刻心间,点点滴滴难以磨灭,永不褪去!记挂心间,老公生前的一举一动印在脑海里永挥不去!虽死犹存,从此心里就容不下他人。
有的女人在第一次婚姻遇人不淑,经常伤害有加,度日如年,不知何去何从,终日昏昏噩噩,过着不如生畜的日子,那有 情感 可讲啊!可惜了,这辈子根本不知情为何物;促使女人对男人的恐惧,对婚姻的反感与冷淡!因而女人有了第一次的教训,不敢再婚了!
还有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女,再嫁不知如何,就怕儿女跟了继父吃亏受罪!
这些农村妇女基本上是中年妇女并且都有子女。
当被问及她们为什么不改嫁时,一位中年妇女说在这样的年龄很难改嫁,因为只有两种男人需要找另一半,一种是妻子已经去世的男人,另一种是离了婚的男人。 这两种人的年龄都不小,家里还有孩子。如果你改嫁到这两种男人家里,你应该怎样安排自己家里的孩子?不得不把孩子带到男方家里,双方的孩子将共同生活,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矛盾。孩子出现矛盾后,当然容易影响到大人。因此,她们决定不改嫁,不能让孩子伤心。
另一位中年妇女说,虽然我的丈夫去世了,但我现在在农村有自己的工厂,一年内有数十万的净收入,这种情况再改嫁给普通人,我真的不想,如果我改嫁给普通人,他的收入很低,也许还得我养他。此外,最好让孩子同意才好改嫁,我的孩子不想让我改嫁,而且我觉得我也老了,就不折腾这么多了。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并非这样的农村妇女没有人娶,而是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束缚着她们。对于农村里配偶已经死去的女人来说,要不要改嫁完全取决于她们自己。有些农民认为,这些女人应该去改嫁,因为孩子毕竟会长大,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时,这些女人会显得有点寂寞,如果身边有男人一起生活,生活就不会寂寞。
至于这些女人的父母,仍然是希望她们能改嫁的。你们觉得呢?
大部分都是50多岁的妇女,也有年轻一点,不愿改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孩子,她们担心孩子受委屈,很多就是迁就着过,但是她们内心是渴望改嫁的,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婆家人很好,对自己特别照顾,想想算了,何必迈出这一步呢?
年轻的不行,肯定也会改嫁,毕竟带着孩子太难了,既当爹又当妈的,还要为孩子娶妻生子,还要劳动,一个妇女特别不容易,再说妇女顶一片天很难的,所以不改嫁有无奈和凄凉。
大家说那个妇女会一直为一个亡夫坚守,这里面有很多无奈,有的婆家不同意,有的是因为家庭原因,孩子多,比如两个男孩,一般男方接受不了,毕竟负担太重,如果是女孩一般没有问题,毕竟男孩面临娶妻生子,房子、车子、这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
现在不是从前了,一般都会选择改嫁,别说死亡了,很多瘫痪的都离婚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做人不能太自私,自己已经没有能力了,所以要放手,我们无权剥夺别人的幸福,好聚好散。
凡是丈夫死后不愿改嫁的,大部分是55岁以上,60岁左右的妇女,这时候孩子已经结婚了,这样的妇女一般不会改嫁,毕竟孩子大了,也有孙子了,感觉不好看,很多会选择受点委屈算了,天天儿女绕膝,一家人其乐融融,何必在想那么多呢?毕竟年龄也大了,她们很难迈出这一步。
现在的人特别现实,假如年纪轻轻,肯定改嫁,毕竟她们面临的压力太大,她们需要有人帮助,一个妇女的能力是有限的,她们承担不起家庭的重担,一般会拖垮的,所以希望婆家人理解,切不可阻止她的选择,不要把关系搞僵了,不然最后孩子会被放弃,作为婆家人要支持,按闺女对待,这样她肯定会好好为你抚养孩子,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比什么都重要,这是获取信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毕竟男人去世了,不要去剥夺一个妇女应有的权利,她能好好的为你抚养孩子已经很好了,支持她的选择这是最好的方法,这样孩子也能有个保障,希望大家相互理解,毕竟一个妇女不容易,理解万岁。
幸福的婚姻都自带边界感
还记得电视剧《三十而已》里的名场面吗一次没有边界的同吃冰激凌,成为许幻山出轨的导火索。尽管有能干的妻子、可爱的儿子、有成的事业,边界感缺失让他失了体面,亲手毁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边界感是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进退有分寸,做事有底线,有清晰的边界线,不越界、不过度干涉。人与人之间太过亲密无间未必是一件好事,亲密有间反而能让彼此更近一步。一段幸福婚姻里的边界感,无非就是这三种边界与异性之间、夫妻相处之间、婆婆与小家庭之间。
婚姻里常见的边界感有三种
1、与异性之间的边界感
爱是有排他性的。一个人如果真正爱你,他就会和别的异性保持边界只从你身上获取到爱与被爱,把分享欲给你,给你的就不会给别人,在异性交往里有很强的边界线,不会越界。当他边界感弱时,就会没有规则意识。比如,与异性交往时不避讳,经常与前任联系,送女同事回家,用社交软件聊天,打视频电话;随后开始分享日常,关系超越普通朋友,约着吃饭见面;接着建立情感上的联结,心一点点转移到对方身上,最后导致精神出轨和背叛。
2、夫妻之间的边界感
有一种朴素的认知,他们觉得:夫妻之间边界感弱就会亲密无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彼此水乳交融而边界感强是夫妻生分,没有人情味。实际上,并非如此。边界感弱的夫妻,会太把另一半当作“自己人”这个时候,对方付出多少、对你多好,都会被设定为理所当然。比如,你是我的丈夫/妻子,就应该对我好,就应该照顾我的情绪,就应该容纳我的坏脾气,就应该听我的,就应该服从我,因为我是自己人,所以我的一切不好的,你都应该照单全收这就是边界感丧失的表现。
夫妻之间边界感丧失的负面影响就是,太过理所当然会严重伤害夫妻感情。付出的一方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付出了没有得到回馈伴侣对外人都比对自己好,他把所有好脾气给了别人,而把最糟糕的一面给了你。
你会在婚姻里感受不到爱,于是和对方闹、吵架、要求夫妻的感情会一点点被消耗,失望逐渐累积,最终感情破裂。
3、婆婆与小家庭的边界感
如果婆婆与小家庭之间没有边界感,非常容易导致婆媳矛盾。尤其当婆婆性格强势,特别有掌控欲时,她会觉得儿子是自己生出来的,孩子的小家庭也应该自己做主,俨然把自己当做家庭的女主人,去支配儿媳,干预夫妻的关系,抢夺妻子在家庭里的权力本来小家庭的女主人是妻子,而权力被婆婆抢走时必然会爆发战争。遇到这类问题,需要让婆婆和丈夫,都明白一个概念:婆婆与小家庭之间应该有边界感和分寸感,丈夫在小家庭与他的原生家庭之间也要有边界感。
婆媳相处的过程中,妻子就尤其需要保持自己的边界不要让婆婆随意突破,当各自明白彼此的底线,清晰彼此角色的责任时,才会好好相处,家庭和睦。同时,妻子也需要拉拢丈夫,把“家”的意识建立起来当夫妻合力,才能够让家庭结构稳定,就有机会解决婆媳矛盾。比如小家庭的共同财产,对重大事情的话语权、决定权育儿理念和方法等,应该由夫妻共同商议决定,婆婆可以作为知情人进行辅助,设置好该守好的边界。
以上三类,是边界感缺失时最容易引发的问题。如果不解决,亲密关系会被一直消耗破化,轻则夫妻矛盾不断,彼此感受不到爱,对婚姻不满,重则出现严重的婆媳矛盾、夫妻冷暴力、伴侣出轨,等等。所以,亲密关系里,有清晰的边界感,懂得树立规则意识,非常重要。不仅自己要有边界,还要让伴侣、婆婆也有边界感感情摩擦、家庭矛盾才能被避免。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无论是婚姻还是生活,做人有尺做事有度,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底线和边界。好的婚姻,更需要彼此尊重,彼此自律,彼此珍惜。
妻子吵架后出门,回来后丈夫和女儿都死了究竟是怎么回事?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总是有人会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生命,或者是剥夺别人的生命。而孩子作为父母生命的延续,大部分的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想要把自己的孩子捧在手里,生怕摔坏。但是,也有一些父母会拿自己的孩子出气。
一、事件梳理
在柬埔寨发生一起命案,一名男子加谢索克丘姆,今年40岁,是一个卡车司机,他和自己的妻子生育了三个女儿,分别11岁,五岁和四岁。这些孩子的年龄都不大,这是非常天真无邪的时候。这天他与自己的妻子争吵,后来妻子生气离开了出租屋,但是等她回来以后,竟然发现自己的丈夫和三个女儿全部死亡。他迅速报警,警方赶到现场以后进行勘察,最后经过相关的调查和尸体的检查,其实这就是这名男子自己实施了一场可怕的谋杀案,他先把自己三个女儿勒死,随后由自己上吊自尽。
这时这名女子也回忆道,曾经自己的丈夫威胁过他,如果两个人在争吵,他就会杀掉三个女儿和自己,当时她以为这只是一个气话,没想到她真的这样做了,这实在是让人感觉到太可怕了。
二、事件本质
其实这件事情的本质,本来他只是源于一起普通的家庭矛盾,两个人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但是居然使用生命来泄气,实在让人感觉到很可怕。其实这也说明这名丈夫她的性格非常的偏激,甚至有一点的变态。
三、事件反思
从这件事情当中,引起了我很多的反思,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名女子该有多么伤心绝望,他本来想回到家里看到自己的三个女儿,还有和自己那整天吵闹的丈夫,但是他一进门看到的是四句尸体,当时他一定非常的害怕吧!希望她能早日走出这样的阴影,开始她全新的生活。
其次,在这起案件当中,我深深的反思,杀妻案件,杀了孩子自杀案件,这些都让我感觉到了深深的恐惧,婚姻为什么会如此可怕,它为什么会让人丧失理智?但是我们其实仔细想想,在这里面,错的根本不是婚姻,而是婚姻当中的人。所以这就启示我们在择偶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伴侣,他的性格温和,不过做出这样偏激的事情。有什么矛盾,两个人要学会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这样贸然的使用暴力,只能让两败俱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