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通过细节描写写人物形象。急

作文:通过细节描写写人物形象。急,第1张

人物细节描写首先要搞清楚描写的层次和顺序,可以是从服饰到肖像到动作再到心理的顺序,也可以是自上而下的顺序,只要顺序和层次对了,着重描写某一个突出点就好啦!

人物描写是描写中的一个最重要类别之一,它包括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

外貌描写,又叫肖像描写,它是指对人物的外貌、情态、姿态、服饰等的描写。外貌描写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为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服务,因为一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会通过一定外貌表现出来,最典型的就是鲁迅在《故乡》中对闰土形象的描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段外貌描写,深刻地揭示了闰土的悲惨命运,特别是与闰土少年时期的外貌呼应,更加深刻地突出了主题。但是外貌描写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要有,这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好的外貌描写必须有利于反映中心思想,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行动描写是用描述人物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动作来刻画人物性格,如陈靖的《马背上的小红军》: 在延安时期,有的同志向陈赓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陈,听说你一生有两怕,在国民党怕廖仲恺,在***怕彭德怀,是真的吗”陈赓平静地点头默认着。站在一旁的贺炳炎同志说:“老陈还有第三怕呢……”陈赓给贺炳炎一拳,人们都静下来了,陈赓同志心情特别激动,眼圈发红,大家也就不便往下问了。 这位在黄埔时代就被称为“黄埔三杰”之一的人物,人们只知他是天不怕、地不怕、鬼不怕的英雄,怕的却是一个廖先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又有人传他怕彭总。但谁也不知他还有第三怕。直到全国解放后,贺炳炎同志逝世的那个晚上,陈赓同志道出了他的第三“怕”。 “快出草地了。但许多事情都是越到最后越难,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嘛!”陈赓同志深情地回顾着往事,他说一生中,只是这时承认过“难”字。 那是个霜雪纷飞的深秋,太阳早偏西了。他感到十分疲惫,掉下队来,同他那也十分疲惫的瘦马,慢慢地朝前走着。忽然来到一个掉队小红军的身旁。这个小家伙,看来不过十二岁,一口四川腔,圆溜溜的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穿着一双破草鞋的脚板子,冻得又青又红。陈赓靠近他身边说:“小鬼,你过来骑一会儿。” 小鬼拿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那满脸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说:“老同志,我的体力可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用命令口吻说:“上去,骑一段再说!” 小鬼用倔强的语气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小鬼把腰一挺,做出一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你先走,我还要慢慢走,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无奈,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口袋一拉,轻轻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比你还要多呢。” 陈赓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他只好爬上马背,一个人朝前走去。 不知为什么,陈赓此时心情总是静不下来。他脑子里,出现一连串孩子的影子。从上海滩上、广州沿街直到香港码头,他所打过交道的那些娃娃们,都向他的眼里直涌上来。陈赓突然喊一声:“不对,我受骗了!”他调转马头,狠踢着马肚,向来路奔跑起来。 当陈赓寻找到这个小鬼时,已经晚了。 陈把小鬼抱上马背时,有一件硬物触到他的左手。他顺着摸出来一看,原来正是小鬼那个鼓鼓的干粮袋,里面有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留有几个牙齿印。 陈赓全明白了。正在这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一手紧搂着小鬼的尸体,一手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这个大笨蛋,怎么对得起阶级小兄弟!”这就是陈赓同志为什么怕同小孩子开玩笑,怕听小孩子生病,怕听小孩子哭……(选自《人民日报》1983年10月3日) 在这篇文章中描写小红军临牺牲前的动作坚定、有力、感人至深,深刻地揭示出长征小英雄的内心世界,闪烁着思想的光辉。

对话描写,是指用人物之间的交流对话来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说:“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等深刻地揭示出孔乙己作为一个旧知识分子的迂腐、穷酸,是对没落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

心理描写,是指刻画人物内在精神世界,描述人物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历程的一种写人方法,是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灵世界,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中心思想的主要手段。比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里这样描写故乡的景物和“我”的心情:“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惊起来了。”这是用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情感,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心理描写对于中学生来讲,相对较难把握,不作高要求。但是,同学们应在阅读时留意揣摩,并在作文时练习运用,这对提高作文技巧,丰富表达方式是有益的。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常常要描写人物的外貌。这是因为,外貌

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起着很

重要的作用。

外貌描写包括静态外貌描写、动态外貌描写两种。怎样把人物的外

貌写具体呢?

第一、静态外貌描写:就是像描写一幅画、一张照片那样,去描写

整个人物的外表,包括描写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身材(高矮胖瘦)、

服饰(穿着打扮)、年龄、性别等。在具体描写静态外貌时,要注意以

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

貌也定会有所不同。静态外貌描写,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决不等于要

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

做到写谁像谁(即依照文字,能够顺利找到对应的人)。这样才能给读

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具体方法:

①注意抓住容貌特征进行具体描写。在这方面,又要特别重视“画

眼睛——写内心”。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

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头

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

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

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

这段外貌描写仅两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

②注意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

的服饰往往也就不同。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

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

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

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少年闰土》)

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

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的爱心。

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真实、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就能使笔

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就能有效地避免外貌描写“千

人一面”(都是“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俩酒窝儿”)的现

象。

(2)要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前也要先想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

然后逐一写来。比如我们打算从长相、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个人的外貌,

如果在长相描写中插入穿着描写,就会令读者费解。这样杂乱无章的外

貌描写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怎么办?

①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即先描写人物的全貌,再描写人物

局部的“特写镜头”。可以先写人物身材怎样,是高大魁梧,还是瘦小

枯干,然后再对头、身、四肢等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从整体上写这张脸什么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面颊、鼻子、嘴、

下巴等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

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

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

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丰碑》)

这段外貌描写先从整体上描写老战士的全貌“好像一尊塑像”,然

后再描写他的神情、身上穿着,顺序清晰,栩栩如生。

②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即先描写某些部位所具有的明显突

出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物的全貌。如:

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

友们都很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这段外貌描写先写他的脸面、脑袋、身子,然后再描写他的全貌像

个“小萝卜头”,有序、简练而生动。

③按照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即从容貌、身材、服饰、年龄等不同方

面,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

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

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的

响亮,走起路来地皮也踏得忽闪忽闪的。(《老水牛爷爷》)

这段外貌描写,按照“容貌→身材→声音→走路样子”的顺序进行

具体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动态外貌描写:就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神态表情。人

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活泼、呆板、暴躁、文静的性格,都会在神

态表情上流露出来。因此,动态外貌描写比静态描写更能揭示人物的性

格特征。

在描写人物动态外貌时,最好与静态外貌描写相结合,与人物的语

言、行动描写相结合。这样写,不但具体,效果也好。如:

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

(《忆铁人》)

这两句话,把描写神态(“睁大了眼睛”)与描写语言相结合,真

实具体地表现出铁人得知事情真相后吃惊异常、急于向阿姨赔礼道歉的情景。

写人记事时,常要描写人物的语言。因为,语言是心灵的“门户”,

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这就

需要我们掌握把人物语言写好、写具体的方法。

怎样把人物的语言写好、写具体呢?下面的这段话,会给我们许多

提示:

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回头一看,原来是继父,便把

头扭向一边。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丽敏,

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以后我哪儿做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

别闷在心里。不过,我相信我会做一个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的爸爸。”

听了这些话,我张嘴想说点儿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

(1)描写语言,要真实、准确,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

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

等不同,所以语言的风格、特点也一定是不相同的,这就如同每个人的

长相一样。语言描写,目的就是要揭示人物性格,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

象。所以,描写语言,就一定要真实、准确,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和特

点。这是把人物语言写具体的重要前提。例段中的小作者,就很好地做

到了这一点。她所描写的继父的语言,合情入理,与当时的情景很贴切;

真诚坦直,朴实无华,非常符合劳动人民的身份;善解人意,饱含爱抚

之情,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为人的特点。

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最爱犯的毛病就是“众口同腔”,或不

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来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

奶的语言来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来描写劳动人民,等等。

其实,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

错误的。

(2)描写语言,不但要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怎么

说的。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既注意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又重视具体写出

人物是怎么说的——说话时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等。这对刻画人

物,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是极为有用的。如:例段中,“他在我身边

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这是小作者在描写继父说话时

的动作、神态。这些语句,与说的内容互相映衬,真切而生动地表达出

继父对“我”的关怀、爱怜。

行动,包括动作、行为两个方面。动作,指人物一举一动的活动,

如:抓、拉、扯、跑、踏、看、听、闻、说等;行为,指人物一连串的

动作,表现为一个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

行动,是人物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表现。看一个人,不

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因此,行动描写是直接刻

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又一重要手段。

怎样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呢?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能否悟

出一些方法。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

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

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小磊,怎么又回来

了?”妈妈问。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屋子

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

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

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

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倒

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

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小磊冒着满头大汗,

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

雀无声了。

(1)描写人物行动要准确。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

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

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

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很简单的事例:男生

吃西瓜的行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

此时吃起西瓜的行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

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

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

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如:例段中“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

身就往家跑”,“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抄起桌上的笔墨,

夹着瓶子奔出家门”等,这些行为、动作描写准确贴切,生动、形象地

刻画出一个既淘气又毛手毛脚,生活和学习缺少条理的同学的形象。

(2)描写人物的行动要细致。

①人物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若干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的。

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解”、展开——

先怎样,又怎样,最后怎样。想好以后,再按照这些动作的先后次序,

逐一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出来。当然,描写要有目的,事先要想好

为什么写这个动作和那个动作,而不能一股脑儿全写出来。

如:例段中,作者把小磊回家取写字用具的经过分成“发现没带用

具、回家去取→找柜子、翻抽屉→返回学校”这三层,每一层又都将行经过既顺畅,又具体。

②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

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写出人物动作表现时的神

态、语言、心理等。“做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做”和“怎么做”,

这些都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写清楚,人物的动作描写自

然也就具体了。

如:例段中,“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跑

进校门”这两个短句,“奔回”、“跑”是写做什么,“三步并作两步”、

“气喘吁吁”则是写怎么做,在什么情况下做。这样,把动作写具体了,

人物急促、慌乱的形象也就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了。

心理,又叫心理活动,指的就是人物想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心理

描写,就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

心理活动状态,是直接刻画人物、把人物写真写活的又一重要方法。

描写人物的心理,又分描写自己的心理和描写他人的心理这两种形

式。

(1)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作文时,无论是主要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是写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往往都需要描写自己的心理,用来展示自己心理

活动的经过,或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心里想些什么、怎么想的,自己最清楚,所

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是比较容易的,可以直接采取“我想”的方式写出

自己的心理活动。只是要注意:描写时,既要写出自己“想什么”,还

应写清“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就把自己的心理活动

写清楚、具体了。另外,要写出深层的、真实的心理,避免口号化,表

面化,遮遮掩掩。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

体的:

正当我和爸爸谈论着马路上过往的一些名牌小轿车时,只见一位看

自行车的老奶奶正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刚才扔掉的冰棍纸和软包装盒。

这一举动顿时使我惭愧不已,想立刻跑过去对老奶奶说些什么,可又实

在觉得不好意思。唉,算了吧,下次不再随便扔了不就行了。我心里默

默地想着。此时,我也无心再去观赏那些名牌小轿车了,只是往前走了

几步,端详着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大约六十多岁的老奶奶。

她身子比较单薄,背有点驼,但显得很精神。我在想,这么大年纪了,

还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着贡献,真了不起;再想想自己,只图

个人方便,却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惭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这段话记叙的是小作者看到老奶奶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扔掉

的废弃物时,心里想的内容。作者不但写出了自己想什么(想认错可又

不好意思→只此一次,不能再扔了→老奶奶真了不起→自己图方便,给

他人带来麻烦),而且写清了怎么想的(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这么

想(见老奶奶捡自己扔掉的废弃物,惭愧不已),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

内心的思想活动。

(2)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因为我们不可能钻到人家的脑子里,所以要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就

比较难了。怎样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呢?尽管他人头脑中是怎么想

的,我们无从知晓,可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从他的表情神态、言谈话

语、行为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具体描写他人心理活动

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表情神态来反映

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特别是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自言自语”,让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

世界;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动作,来揭示

人物内心隐蔽着的微妙的感情。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描写人物幻景的方式,来具体展示他的心理活动。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具

体的:

有一次,我正在做功课,亮亮看见我手里的钢笔,硬要拿。我说:

“亮亮,钢笔不能玩,小姨给你看一张画吧。”他又摇头又甩胳膊,“不

要,不要!”接着就哭起来。妈妈看见了,对大家摆一摆手,大家就若

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他哭了一会儿,用手捂着眼睛,断断续续地哼着,

还不时地从手指缝里偷看,看大家是不是是注意他。他的目光从妈妈身

上移到姐姐那儿,一会儿又移到我身上。我竭力不让自己笑出声来。他

把大家扫视了一遍,也就不闹了,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以后我再做

功课,亮亮也不要钢笔玩了。

这段话,写亮亮先是撒娇,继而以哭为手段要大人答应他的要求,

最后见哭不能生效,只好“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作者通过具体描

写小孩的行动(摇、甩→哭)、神态(捂→偷看→移),逼真地写出小

孩的心理特点,反映出亮亮真是个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孩子。

摄影技巧:没有灵魂的摄影作品,是打动不了观众的。那么作为摄影师,该如何通过自己的镜头将画面中的情绪成功表现出来?

一、 运用多重曝光表现情绪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拍摄手法,因为这会让你产生一种窥视别人内心的错觉,两个或多个错乱的时空叠加在一起,是反映个体内心活动的有利方法。

技巧只是手段,而你发自内心的理解,并且达到一定的高度才是真正的目的。

二、通过光线表现情绪

有一种说法叫“布光为王”,你花5000块钱买的灯光设备,带给你的变化要比你花同样的钱买到的镜头或是相机多的多。

因为摄影本身就是光线的艺术,如果光线变化万千,那你的作品也会呈现出多种风格,可以帮你实现或加深表露不同情感的要求,甚至是震撼的效果。

三、用局部特写表现情绪

局部放大后的特写会带来相当强的冲击力,有时候更适合情绪的表达,当然这要结合模特的特点。

善于发现拍摄对象的优势与闪光点,是摄影师要认真思考的,把这些优势放大,对于营造情绪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用色彩表现情绪

当人们观看作品时,色彩对于观看者的情感影响力是超过照片其它因素的,比如构图、光线甚至是主题。

因此选择正确色系去表现你的主题与想要传达的情绪,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他的脸,在我试问他的时候,好像特别的洼了。从那最洼的地方发出一点黑晦,慢慢地布满了全脸,像片雾影。他的眼,本来就低深不易看到,此时便更往深处去了,仿佛要完全藏起来。他那些彼此永远挤着的牙轻轻咬那么几下,耳根有点动,似乎是把心中的事严严地关住,惟恐走了一点风。然后,他的眼忽然发出些光,脸上那层黑影渐渐地卷起,都卷入头发里去。“真哪!”他不定说什么呢,与我所问的没有万分之一的关系。他胜利了,过了半天还用眼角撩我几下。(老舍《牺牲》)

鉴赏工笔细描着力于精雕细刻,用细腻的笔法雕刻人物,使所描写的对象纤毫毕现,给人以真切的感受。作者对人物的脸、眼、牙作了精细的描写,脸洼到什么状况,眼深藏到什么程度,牙严严地关到什么情况,一笔一笔细雕,把这个人物深藏自己的阴冷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

鉴赏用简单的笔墨,对所描绘的人物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大笔勾勒有略貌而重神的特点,给人真实而富有意味的感觉。作者描写杨二嫂的形象,只用寥寥几笔,就绘出了她的外貌特征,通过这个特征,可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钱钟书《围城》)

鉴赏描写人物外貌时,截取人物具有特征性的某一部分加以集中点染,以便读者通过这个“特写镜头”,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作者把镜头对准唐**的脸,特别是眼睛,进行了局部特写,短短的两句自然而奇特的比喻联想,便使唐**的形象鲜明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中。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乐府《陌上桑》)

鉴赏描写人物可以从正面对人物进行刻画,也可以把镜头移开对准其他人或其他物,让外界事物充当最佳配角,从不同的侧面烘托某个人物,以期达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至高境界。作者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神态与动作,种种表现聚焦在一点,即采桑女罗敷貌美惊人。如果正面刻画,就不够含蓄,不能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余地。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林黛玉出场外貌描写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贾宝玉出场外貌描写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带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王熙凤出场外貌描写

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一把摺叠纸西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林冲外貌描写

头里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扭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落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鲁智深外貌描写

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王,真是人间岁神。

————武松外貌描写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关羽外貌描写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刘备外貌描写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诸葛亮外貌描写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张飞外貌描写

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对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挪。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

————“齐天大圣”孙悟空外貌描写

卷脏莲蓬吊搭嘴,耳如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金盔紧系腮边带,勒甲丝绦蟒退鳞。手执钉耙龙探爪,腰挎弯弓月半轮。纠纠威风欺太岁,昂昂志气压天神。

————猪八戒外貌描写

骨清神爽容颜丽,顶结丫髻短发鬅。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环绦紧束龙头结,芒履轻缠蚕口绒。丰采异常非俗辈,正是那清风明月二仙童。

————五庄观两小童外貌描写

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战裙巧绣盘龙凤,形比哪吒更富胎。双手绰枪威凛冽,祥光护体出门来。哏声响若春雷吼,暴眼明如掣电乖。要识此魔真姓氏,名扬千古唤红孩。

————红孩儿外貌描写

宝玉:“怎么又成气芯子了?不点俺了。”黛玉:“恁管着了,气死也不该恁什么事。恁你自个活吧,活特一勾勾。”宝:“真愁事死人了,成天阶神精约季底。”----《红楼梦》

刘备:“俺的德性还差些货水,请先生不要嫌候,帮俺一扒。”诸葛亮:“俺一直玩土卡啦,都懒得慌了。”刘备:“你就趴古着不出来,光瞅着百姓受卡搭。”亮:“好了好了,别叽歪了,走,跑恁出去遛一圈。”-----《三国演义》

武松:“俺哥倒底是总么死的?”潘金莲:“俺也叨叨不明白,就俏摸声地落脏了。”武:“不害臊的破货,俺也叫你俏摸声的落一扒。”-----《水浒传》:

唐僧:“孙猴子,你还牙犟,明明看你祸害死三条人命。滚,爽滚。”孙悟空:“师傅,你光知到撵俺,可俺心里是悲苦焦酸的。”“好,你这块痴厮,不认好赖。俺看着来,俺再跟着你也快成痴斯了。” -----《西逰记》

第二部分、人物描写的多种表达功能。

精彩的描写刻画了人物形象,再现了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也是语言形象生动,突出了主题。

一、凸现性格特征

于是他噗嗤一笑,磕了磕吸尽了的烟灰……慢吞吞、笑嘻嘻地吐了一口痰,把嘴一抹说道:“……你怎么知道我是共军呢?嗯?!你说说我这个共军的来历吧!”说着他朝旁边椅子上一坐,掏出他的小烟袋,又抽起烟来。

——曲波《林海雪原》

[简析]

小炉匠一说出杨子荣“不是胡彪,是共军”,局势便危急得一触即发。

杨子荣“笑”、“磕”、“吐”、“抹”、“说”、“坐”、“掏”、“抽”等一系列动作,把他沉着冷静、从容镇定、大智大勇的性格特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一无所知,听见带他进城逛去,便喜得无不应承。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来到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前来问道……。

————刘姥姥外貌描写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刘姥姥进荣国府前既激动又害怕的样子。为了平静自己的心情,她“掸了掸衣服”,并且“又教了板儿几句话”,连用两个“蹭”字把刘姥姥走路的情形勾勒得一清二楚,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刘姥姥此时紧张迟疑、小心翼翼的心理状态,塑造出一个活脱脱的未经世面的农村老太婆的形象。

二、反映内心世界

众人连忙收拾。谁知小春、婉如忽然不见了,四处寻找,好容易才从茅厕找了出来。原来二人却立在净桶旁边,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倒像疯癫一般,只管大笑;见了众人,这才把笑止住。——李汝珍《镜花缘》

[简析] 秦小春、林婉如得知考中才女后,竟反常地躲到茅厕里。两个“望”,一个“大笑”,正是他们极度喜悦时的反常动作,反映出其内心对功名的狂热追求。这一动作描写与《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的疯癫描写异曲同工。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____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 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

———— 对贾母的描写

这一段是林黛玉初见贾母,因为这一章是很有名的,包括了贾家三朵花的描写及两玉相会,所以贾母的出场比较薄,不过也可以看出她对林姑娘的疼惜之情!

三、突出作品主题

他蓦地一声狞笑,跳起来抢到书桌边,一手拉开了抽屉,抓住一枝手枪来,就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胸口……窗外是狂风怒吼,斜脚雨打那窗上的玻璃,达达达地。可是那手枪没有放射。吴荪甫长叹一声,身体落在那转轮椅子里,手枪掉在地上。 ——矛盾《子夜》

[简析]小说中原来坚毅果断、刚愎自用、颇有魄力的吴荪甫至卷末竟然落得几欲自杀的困境。他的“狞笑”、 “长叹”,他的歇斯底里的“拉”、“抓”、“对准”等动作,都有力地暗示着吴荪甫悲剧命运的认识意义——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难逃失败的结局,靠民族工业来发展中国只能是幻想。

四、交代身份地位

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座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曹雪芹《红楼梦》

[简析]挺胸叠肚者高人一等,与刘姥姥“掸”、“教”、“溜”“蹭”等动作所体现的窘态形成对比。在对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的鲜明揭示中,不难看出刘姥姥身份的卑贱和地位的低下。

五、推动情节发展

他浑身披挂,骑上驽骍难得,戴上拼凑的头盔,挎上盾牌,拿起长枪,从院子的后门出去,到了郊外……他一面说,一面踢动驽骍难得,托定长枪,一道电光似的直冲下山坡去。——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简析] 堂。吉诃德每次“骑马”、“戴盔”、“托枪”、“直冲”这一系列富有特征性、戏剧性的行为都成为一连串荒唐可笑事件的前导,动作描写具有凸现性格和推动情节的双重功能。

第三部分、人物描写的技法

在了解了名著中描写的表达功能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学习人物描写的多种技法。

一、综合法。即把动作描写与语言、心理等其它描写有机结合,取得最佳表达效果。

红梅枝上正开着花,清香一阵一阵地送到他?觉慧?的鼻端。他伸手折了短短的一小枝,拿在手里用力折成了几段,把小枝上的花摘下来放在手掌心,然后用力一捏,把花瓣捏成了润湿的一小团。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是他满足了,因为他毁坏了什么东西。他想有一天如果这只手变大起来,能够把旧的制度像这样地毁掉,那是多么痛快的事。

——巴金《家》

简评·折揉红梅的动作与心理融合着写,借景写人,以小喻大,既表现出觉慧对窒息生命的旧社会的愤恨,也微露出未经生活风暴洗礼的觉慧的性格中单纯、幼稚的一面。

二、特写法。运用细致笔调使行为动作、外貌、语言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

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鱼叉高高地举起来,举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时使出全身的力气,比他刚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气,把鱼叉扎进正好在那大胸鳍后面的鱼腰里,那个胸鳍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齐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觉得鱼叉已经扎进鱼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鱼叉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

——海明威《老人与海》

简评·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处于特定时空的鱼叉上,“举”、“扎”、“靠”、“推”等动作构成精彩的特写镜头,使人从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形象地体味到人的伟力、气魄和智慧。

三、对比法。

书记官站起来,开始宣读起诉书。……结果他的声调就混合成不间断的嗡嗡声,听得人昏昏欲睡。法官们一忽儿把胳膊肘倚在圈椅的这边扶手上,一忽儿倚在那边扶手上,一忽儿闭上眼睛,一忽儿又睁开,彼此交头接耳。有一个宪兵好几次把刚要开口打呵欠的那种痉挛动作压下去。……玛丝洛娃听着书记官朗读,眼睛盯住他,时而呆呆不动地坐着,时而全身一震,仿佛打算反驳似的,涨红了脸,后来却沉重地叹了口气,把手换一个放处,往四下里看一眼,随后又凝神瞧着宣读的人。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简评·法官们“一忽儿”中变换动作所表现的漫不经心、草菅人命,与玛丝洛娃“震”、“涨”、“叹”等动作所表现的全神贯注、抗争无门构成对比,读者从中读出了沙皇统治下下层人民的苦难冤情和法律制度的虚伪、专制。

四、特征法。精选富于特征性、个性化的词语简洁传神地进行描写。

在那山坡前,战经八九个回合,八戒渐渐不济将来,钉钯难举,气力不加。……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顿钻进,哪管刮破头皮,搠伤嘴脸,一毂辘睡倒,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

——吴承恩《西游记》

简评·“一溜”、“不分好歹,一顿钻进”、“一毂辘睡倒”等动作描写只能属于猪八戒,其自私可笑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

……忽然,当刽子手的助手正要执行夏赫莫吕的漠然的命令的时候,他?加西莫多?跨过花楼的栏杆,用双脚、两膝和两手抓住绳子,接着人家看着他滑到了教堂正面,好像沿着玻璃窗滑去的一滴雨水,用一只从屋顶跳下来的猫儿的迅速姿势,跑向那两个行刑助手,用他巨大的拳头把他们打倒,一手抱起吉卜赛女郎,就像一个孩子抱起他的洋囡囡似的,一闪便跳进了教堂……

——雨果《巴黎圣母院》

简评·作者连用“滑下玻璃窗的一滴雨水”、跳下屋顶的“猫儿”,抱起洋囡囡的“孩子”等三个喻体描写加西莫多抢救艾丝米兰达时动作的敏捷、利索和果敢,令人难忘。

第四部分、练习实例

[训练]以家务劳动为话颗写一个片段,要求运用动作群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实例] 我从厨房里拿了一把专门劈文蛤的小刀,搬了一把小椅子坐下。打开网兜,嘿!有个文蛤正把贝壳张开,我瞪大眼睛,心怦怦跳着,好像要做一件重大的事情似的。猛地,我把小刀插入贝壳中,文蛤壳立刻关上,可是它已经晚了,我一手拿文蛤,一手抓住刀柄,往左边一撬,文蛤壳被打开了。我抓住一甩,想把里面的“肉”给甩出来,可那“肉”紧紧地贴在贝壳上,纹丝不动。我又用手去抠,抠了半天也没有把“肉”抠出来,反把“肉”抠得伤痕累累。我有些急了,拿小刀一敲贝壳,只听“啪”的一声,这下可好,贝壳敲碎了,碎片陷入“肉”中,这个文蛤就这样给“报销”了。

[简评]“插”、“撬”、“甩”、“抠”、“敲”等动词构成的动作群描写,多侧面地表现出作者的心理和性格——敢于实践又不得要领,急于成功又不免冒失莽撞。

1 镜头特写是指什么意思

镜头特写(close-up)是一种摄影和**中常见的技术手段,它通过将镜头近距离地对准被拍摄对象,使观众可以看到对象的细节和表情,增强了表现力和感受力。镜头特写常用于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或者突出某些重要物体的特征。

2 镜头特写的使用方法

镜头特写的使用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物特写,一种是物体特写。人物特写是指将摄像机直接对准演员的脸部或某个局部,以突出演员的神情和表情,增强戏剧效果。物体特写则是将镜头对准物体的某个特定部位,如手、眼睛、脚等,以突出物体的形态和特点,增强视觉效果。

3 镜头特写的应用场景

镜头特写的应用场景比较广泛,可以用于**电视剧、广告、MV、纪录片等各种影视作品的制作。特别是在**和电视剧中,镜头特写常被用来表示主角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或者突出某些重要物体的特征。广告和MV中的镜头特写则主要用于营造气氛和情感表达,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4 镜头特写的制作技巧

镜头特写的制作技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镜头,一般使用长焦镜头可以更好地突出细节和局部。其次,要掌握拍摄角度,一般来说,特写镜头应该与被拍摄物体平行或者略微下俯拍摄。此外,要注意灯光的设置,灯光要合理地照亮被拍摄的局部,并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5 镜头特写的剪辑技巧

镜头特写的剪辑技巧也非常重要。在剪辑时,需要根据场景需要选择不同的特写镜头,但要注意保持画面的连贯性和流畅感。同时,要注意节奏感和视觉效果,切换镜头时可以使用一些过渡效果,如淡入淡出、交叉淡出等,以增加视觉冲击力。

6 镜头特写的艺术效果

镜头特写的艺术效果非常显著,它可以让观众更深刻地感受到影片中的情感和节奏。通过镜头特写,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或者突出某些重要物体的特点。同时,镜头特写也可以增强影片的节奏和视觉效果,提高影片的艺术价值。

7 镜头特写的价值意义

镜头特写在**电视制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强影片的表现力和感受力,提高影片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在**和电视剧中,镜头特写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帮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此外,镜头特写还可以突出一些重要物体的特征,提高影片的视觉效果。

8 总结

镜头特写是**和电视剧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可以增强影片的表现力和感受力,提高影片的艺术价值。在使用镜头特写时,应该注意合适的镜头选择、拍摄角度、灯光设置和剪辑技巧,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怎样写好特写

特写,最初是**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术语。本意是指**中突出地拍摄人的面部或其他局部,一个物品或其局部的镜头。特写镜头呈现在银幕上,可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清晰的视觉形象,获得突出和强调的效果。

特写作为一种新闻报道文体,是指用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段,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特写的主要特点]

与一般的新闻报道比较,特写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现场感-

特写在报道新闻事实时,特别强调用描写的手法去再现报道对象。通过精心的描绘,渲染气氛,使其达到情景交融,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特写的现场感,首先是来自记者的现场观察。一般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主要是由记者访问得到的,而特写的采访则特别强调记者的现场观察,强调第一手材料的获取。没有现场观察,记者是无法写出特写来的。所以,在不少的特写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记者观察活动的存在。

其次,具体的描写也是产生现场感的重要手法。一般报道以叙述的手法来报道事物的基本情况,特写则必须对报道对象的具体状态作真实的再现。如关于水下潜艇发射火箭的报道:“记者从直升飞机上俯瞰。只见火箭喷出的桔红色火焰,把蓝天、碧海染得金碧辉煌。巨大的气浪压迫升腾的水柱绽开来,犹如一朵盛开的硕大雪莲。”将实况描绘得栩栩如生。

-局部化-

特写就是要对报道的某些局部作突出的、重点的描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之笔。从时间上来说,局部化意味着对生活作片段的截取。它不是去展示事件发展的前前后后,而是选取那种最具包孕性的片断,动中取静,以静写动,让人们通过一个典型的镜头,一个画面,获得对其前前后后经过的了解。这种片断,通常是能反映事物特征的片断或事件发展的高潮部分。从空间上来说,局部化意味着选取那些最有特征、最富表现力的细节。如《经济学家赶集》中写薛暮桥在市场上买鱼买挖耳勺的细节,以小见大地表现了自由市场的经济活力,便民利民,大受欢迎。

-可视性-

特写由于借鉴了影视手法,将对象镜头化,所以能产生很强的可视性,人们常把它称为“视觉新闻”。穆青在《学会写视觉新闻》中说:“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这样,我们的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

通过描绘,让读者将文字的内容转换为可视的画面。这其中,关键在于描写必须写形传神。这个“神”,就是报道对象的个性、它的特色、它的本质特征。不抓住这些,即使用大量的笔墨去细描一些外在的东西,简单地追求形似,也是无法产生出电视报道的视觉效果的。所以,特写必须以“神似”来取胜。

[特写的种类]

按篇幅长短来划分,特写可分为特写性消息和特写性通讯两类。

按报道对象来划分,特写可分为人物特写和场景特写两类。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习惯于这类划分法。

-人物特写-

人物特写以人物为特写对象,要求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或行动,并透视其思想境界;或者是通过对人物活动的展示,揭示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以此来解释人物行为的时代依据,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特征。请看《小记者走访人大代表》(中国教育报1999年3月10日)

本报讯 日前,北京109中学的3名小记者来到北京饭店采访人大代表——香港立法委员会主席范徐丽泰女士。

进入接待大厅,小记者向范徐丽泰女士敬献了鲜花,范徐丽泰女士愉快地接受并真诚地说:“谢谢你们。”

小记者事前知道范徐丽泰女士不仅是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一位好妈妈。她们对范阿姨把自己的肾脏移植给自己的女儿的事深为感动。当小记者问及此事时,范徐丽泰女士说:“这件事其实没什么说的。不就是自己身上缺少了一个零件吗?”她边说边笑。小记者要求范阿姨详细介绍一下给女儿移植肾脏的事情。范徐丽泰女士详细介绍了事情的经过。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举动都蕴含着伟大的母爱。小记者听了很感动。小记者还向范阿姨询问了关于家长和孩子两代人如何沟通的问题。范徐丽泰女士说:“当家长的要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闯;当孩子的要知道,家长永远是关心和支持你们的。”

采访结束后,3名小记者和范徐丽泰女士合影留念。4点整,范徐丽泰女士急忙又去参加下午的人大分组讨论会了。

这条人物特写,焦点对准范徐丽泰身上所蕴含的伟大母爱。重点抓住了范徐丽泰向小记者谈给女儿献肾的事,一问一答几句话,充分展示了这位人大代表的爱心。

-场景特写-

场景特写重在摄取新闻事件中最典型、最集中、最感人的场面,通过再现场面的特色、规模、气氛等,完成对整个事件或社会风貌的把握。比起其他报道形式来,特写在场景的再现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最能产生画面般的可视感。请看《侗家厕旁议实事》:

3月柳州,龙潭湖畔,小雨淅沥。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李振潜与卫生部长陈敏章信步走近山坡上的一幢侗家“竹楼”。

竹楼墙上有副对联,上联是“男女有别来此行方便需认清去向”;下联是“大小均可入内得轻松请注意卫生”;横批“轻松山房”。

两人都笑了,原来这是公厕。身兼全国爱卫会副主任的陈敏章说:“这联写得风趣。不知‘内容’怎样?进去看看。”

进至厕内,陈敏章连声称道。认为它清洁,处理污水得当,地方政府为少数民族办了很好的实事,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有远见。

陈敏章还说,厕所问题不是小事。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粪便、污水的处理极有关系。……柳州从教育、引导、支持入手解决卫生习惯问题,就值得提倡。

这篇场景特写,镜头对准一侗家公厕。特别是对一幅对联作了特写。一个小镜头,人、事、景三者浑然,气氛幽默,趣味盎然。同时,透过这一画面,我们又可看到一个关于人的生存的大主题。以小见大,正是特写之妙处。

[特写的写作]

-加强描写的生动性-

特写是一种描绘性的新闻报道。写作中应以生动、准确而富有动作感、立体感的描写为基础。要做到这一点,要求记者在描写中能准确地抓住对象的关键点并成功地表现这个关键点。加强描写的生动性,还要努力把握对象的神韵和动感,以加强特写的可视性,造成叙事如画的效果。请看李普的人物特写《漫画孙殿英》对俘虏军官孙殿英这一奇特人物的描写:“穿着草绿哔叽服,骨瘦如柴,脸色惨白,原来是一个很久没有见过阳光的鸦片烟鬼。他的美式大盖帽是紫红色的,和别人的不同,不知是蒋军美化以后部队长官的特殊标帜,还是这只是把他的脸色衬托得更加怕人。我看见他的时候,他正患感冒,缩在炕上呻吟,还悻悻然发了蒋介石两句牢骚,埋怨蒋没有积极救援他。然后就躺在炕上大声哼叫起来。看着这种可笑的样子,我脑子里忽然涌出一幅漫画来。这个鸦片烟鬼,头上还戴着那顶美式帽,点缀着冈村宁茨和蒋介石的委任状和嘉奖令。那么半封建的特点有了,半殖民地的特点也有了。作为这个社会没落阶级的一个代表,他正在人民解放军的战俘营里哀吟着,这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镜头吗?”

正是靠这些生动的描写,读者便能感受到仿佛是一幅栩栩如生的“漫画”。

-力求特写的透视力-

特写是描写性报道,但不是为描写而描写。优秀的特写不仅再现报道对象,而且要帮助读者透过画面的“形”去把握时代、社会的“神”。《经济学家赶集》即是这方面的范例。记者对薛暮桥赶集的描述具体形象、生动活泼。他先是“兴致勃勃地挤进人群,东瞧西看,问这问那”。见到卖鲜鱼的,他也买一条,一边付钱一边还说:“看来还是两个市场好。”买完鱼,又买了擀面杖,还花了三分钱买下一早就想买下而买不着的挖耳勺。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农副市场是热闹繁华的,货物是琳琅满目的,在国营市场买不到的东西这里可以买到。写经济学家薛暮桥对市场的肯定、支持,实际上宣传了农副市场的作用。

力求特写的透视力,实际上就是要求记者看问题的眼光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要透过表面看实质,深入挖掘报道的主题。如《侗家厕旁议实事》,写的是卫生部长陈敏章等人参观侗家公厕,作者着意开掘“小事”所蕴含的意义,特别是着重地报道陈敏章的谈话,如地方政府为少数民族办实事的问题、厕所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经济发达地区与老少边穷地区厕所问题的比较等等,突出地表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无微不至地关心人民群众生活,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实事的一贯精神。

-注意情景交融,在生动的描绘中着上作者的感情色彩-

注意情景交融,这是描写尤其是场景描写时一个重要的要求。情景交融,即记者的主观情感与报道对象情感的沟通。记者在思想情感上要和人民群众息息相通,爱人民之所爱,恨人民之所恨,感情充沛,爱憎分明。特写要以生动的画面去感染读者,记者自己不动感情是不行的。老记者阎吾,写过《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战后谅山》等著名特写,被人称为“情景记者”,他的作品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真实感。像《我军横渡长江情景》,全文洋溢着我军战士战斗的激情和胜利的喜悦。这与阎吾的感情是分不开的。他回忆这篇特写的采写情况时说:“我为这历史大进军的雄伟场面所激动,胸中充满着豪情壮志……我心里热呼呼的。我想,中国人民多少年的冤仇,这下子要彻底清算了,我们要直捣南京,摧毁蒋家王朝,我一定要把这个历史镜头报道给中国人民,报道给全世界人民。”所以,好的特写不但能造成强烈的可视效果,更重要的是还撼动着读者的心灵!

从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细致刻画,在此推荐你看鲁迅的文章、大部分是写人物的

以下是一些总体要求:

第一、静态外貌描写:就是像描写一幅画、一张照片那样,去描写

整个人物的外表,包括描写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身材(高矮胖瘦)、

服饰(穿着打扮)、年龄、性别等。在具体描写静态外貌时,要注意以

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

貌也定会有所不同。静态外貌描写,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决不等于要

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

做到写谁像谁(即依照文字,能够顺利找到对应的人)。这样才能给读

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具体方法:

①注意抓住容貌特征进行具体描写。在这方面,又要特别重视“画

眼睛——写内心”。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

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头

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

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

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

这段外貌描写仅两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

②注意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

的服饰往往也就不同。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

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

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

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少年闰土》)

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

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的爱心。

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真实、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就能使笔

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就能有效地避免外貌描写“千

人一面”(都是“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俩酒窝儿”)的现

象。

(2)要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前也要先想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

然后逐一写来。比如我们打算从长相、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个人的外貌,

如果在长相描写中插入穿着描写,就会令读者费解。这样杂乱无章的外

貌描写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怎么办?

①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即先描写人物的全貌,再描写人物

局部的“特写镜头”。可以先写人物身材怎样,是高大魁梧,还是瘦小

枯干,然后再对头、身、四肢等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从整体上写这张脸什么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面颊、鼻子、嘴、

下巴等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

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

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

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丰碑》)

这段外貌描写先从整体上描写老战士的全貌“好像一尊塑像”,然

后再描写他的神情、身上穿着,顺序清晰,栩栩如生。

②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即先描写某些部位所具有的明显突

出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物的全貌。如:

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

友们都很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这段外貌描写先写他的脸面、脑袋、身子,然后再描写他的全貌像

个“小萝卜头”,有序、简练而生动。

③按照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即从容貌、身材、服饰、年龄等不同方

面,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

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

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的

响亮,走起路来地皮也踏得忽闪忽闪的。(《老水牛爷爷》)

这段外貌描写,按照“容貌→身材→声音→走路样子”的顺序进行

具体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动态外貌描写:就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神态表情。人

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活泼、呆板、暴躁、文静的性格,都会在神

态表情上流露出来。因此,动态外貌描写比静态描写更能揭示人物的性

格特征。

在描写人物动态外貌时,最好与静态外貌描写相结合,与人物的语

言、行动描写相结合。这样写,不但具体,效果也好。如:

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

(《忆铁人》)

这两句话,把描写神态(“睁大了眼睛”)与描写语言相结合,真

实具体地表现出铁人得知事情真相后吃惊异常、急于向阿姨赔礼道歉的情景。

写人记事时,常要描写人物的语言。因为,语言是心灵的“门户”,

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这就

需要我们掌握把人物语言写好、写具体的方法。

怎样把人物的语言写好、写具体呢?下面的这段话,会给我们许多

提示:

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回头一看,原来是继父,便把

头扭向一边。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丽敏,

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以后我哪儿做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

别闷在心里。不过,我相信我会做一个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的爸爸。”

听了这些话,我张嘴想说点儿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

(1)描写语言,要真实、准确,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

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

等不同,所以语言的风格、特点也一定是不相同的,这就如同每个人的

长相一样。语言描写,目的就是要揭示人物性格,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

象。所以,描写语言,就一定要真实、准确,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和特

点。这是把人物语言写具体的重要前提。例段中的小作者,就很好地做

到了这一点。她所描写的继父的语言,合情入理,与当时的情景很贴切;

真诚坦直,朴实无华,非常符合劳动人民的身份;善解人意,饱含爱抚

之情,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为人的特点。

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最爱犯的毛病就是“众口同腔”,或不

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来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

奶的语言来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来描写劳动人民,等等。

其实,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

错误的。

(2)描写语言,不但要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怎么

说的。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既注意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又重视具体写出

人物是怎么说的——说话时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等。这对刻画人

物,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是极为有用的。如:例段中,“他在我身边

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这是小作者在描写继父说话时

的动作、神态。这些语句,与说的内容互相映衬,真切而生动地表达出

继父对“我”的关怀、爱怜。

行动,包括动作、行为两个方面。动作,指人物一举一动的活动,

如:抓、拉、扯、跑、踏、看、听、闻、说等;行为,指人物一连串的

动作,表现为一个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

行动,是人物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表现。看一个人,不

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因此,行动描写是直接刻

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又一重要手段。

怎样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呢?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能否悟

出一些方法。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

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

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小磊,怎么又回来

了?”妈妈问。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屋子

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

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

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

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倒

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

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小磊冒着满头大汗,

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

雀无声了。

(1)描写人物行动要准确。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

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

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

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很简单的事例:男生

吃西瓜的行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

此时吃起西瓜的行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

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

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

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如:例段中“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

身就往家跑”,“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抄起桌上的笔墨,

夹着瓶子奔出家门”等,这些行为、动作描写准确贴切,生动、形象地

刻画出一个既淘气又毛手毛脚,生活和学习缺少条理的同学的形象。

(2)描写人物的行动要细致。

①人物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若干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的。

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解”、展开——

先怎样,又怎样,最后怎样。想好以后,再按照这些动作的先后次序,

逐一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出来。当然,描写要有目的,事先要想好

为什么写这个动作和那个动作,而不能一股脑儿全写出来。

如:例段中,作者把小磊回家取写字用具的经过分成“发现没带用

具、回家去取→找柜子、翻抽屉→返回学校”这三层,每一层又都将行经过既顺畅,又具体。

②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

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写出人物动作表现时的神

态、语言、心理等。“做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做”和“怎么做”,

这些都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写清楚,人物的动作描写自

然也就具体了。

如:例段中,“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跑

进校门”这两个短句,“奔回”、“跑”是写做什么,“三步并作两步”、

“气喘吁吁”则是写怎么做,在什么情况下做。这样,把动作写具体了,

人物急促、慌乱的形象也就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了。

心理,又叫心理活动,指的就是人物想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心理

描写,就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

心理活动状态,是直接刻画人物、把人物写真写活的又一重要方法。

描写人物的心理,又分描写自己的心理和描写他人的心理这两种形

式。

(1)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作文时,无论是主要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是写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往往都需要描写自己的心理,用来展示自己心理

活动的经过,或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心里想些什么、怎么想的,自己最清楚,所

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是比较容易的,可以直接采取“我想”的方式写出

自己的心理活动。只是要注意:描写时,既要写出自己“想什么”,还

应写清“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就把自己的心理活动

写清楚、具体了。另外,要写出深层的、真实的心理,避免口号化,表

面化,遮遮掩掩。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

体的:

正当我和爸爸谈论着马路上过往的一些名牌小轿车时,只见一位看

自行车的老奶奶正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刚才扔掉的冰棍纸和软包装盒。

这一举动顿时使我惭愧不已,想立刻跑过去对老奶奶说些什么,可又实

在觉得不好意思。唉,算了吧,下次不再随便扔了不就行了。我心里默

默地想着。此时,我也无心再去观赏那些名牌小轿车了,只是往前走了

几步,端详着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大约六十多岁的老奶奶。

她身子比较单薄,背有点驼,但显得很精神。我在想,这么大年纪了,

还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着贡献,真了不起;再想想自己,只图

个人方便,却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惭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这段话记叙的是小作者看到老奶奶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扔掉

的废弃物时,心里想的内容。作者不但写出了自己想什么(想认错可又

不好意思→只此一次,不能再扔了→老奶奶真了不起→自己图方便,给

他人带来麻烦),而且写清了怎么想的(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这么

想(见老奶奶捡自己扔掉的废弃物,惭愧不已),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

内心的思想活动。

(2)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因为我们不可能钻到人家的脑子里,所以要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就

比较难了。怎样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呢?尽管他人头脑中是怎么想

的,我们无从知晓,可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从他的表情神态、言谈话

语、行为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具体描写他人心理活动

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表情神态来反映

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特别是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自言自语”,让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

世界;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动作,来揭示

人物内心隐蔽着的微妙的感情。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描写人物幻景的方式,来具体展示他的心理活动。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具

体的:

有一次,我正在做功课,亮亮看见我手里的钢笔,硬要拿。我说:

“亮亮,钢笔不能玩,小姨给你看一张画吧。”他又摇头又甩胳膊,“不

要,不要!”接着就哭起来。妈妈看见了,对大家摆一摆手,大家就若

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他哭了一会儿,用手捂着眼睛,断断续续地哼着,

还不时地从手指缝里偷看,看大家是不是是注意他。他的目光从妈妈身

上移到姐姐那儿,一会儿又移到我身上。我竭力不让自己笑出声来。他

把大家扫视了一遍,也就不闹了,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以后我再做

功课,亮亮也不要钢笔玩了。

这段话,写亮亮先是撒娇,继而以哭为手段要大人答应他的要求,

最后见哭不能生效,只好“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作者通过具体描

写小孩的行动(摇、甩→哭)、神态(捂→偷看→移),逼真地写出小

孩的心理特点,反映出亮亮真是个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孩子。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常常要描写人物的外貌。这是因为,外貌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个重要成部分,对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起着很 重要的作用。外貌描写包括静态外貌描写、动态外貌描写两种。怎样把人物的外貌写具体呢?

第一、静态外貌描写:就是像描写一幅画、一张照片那样,去描写整个人物的外表,包括描写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身材(高矮胖瘦)、服饰(穿着打扮)、年龄、性别等。在具体描写静态外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生活环境、生活条件等不同,人物的外貌也定会有所不同。静态外貌描写,虽然包括多个方面,但决不等于要面面俱到,一定要抓住人物自身外貌中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具体刻画,做到写谁像谁(即依照文字,能够顺利找到对应的人)。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具体方法:

①注意抓住容貌特征进行具体描写。在这方面,又要特别重视“画眼睛——写内心”。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义。”如: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儿又圆又大。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这段外貌描写仅两句话,便把穆老师善解人意的特点写出来了。

②注意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风俗、爱好、性情不同,人物的服饰往往也就不同。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少年闰土》)寥寥数语,不仅描写出了人物的外貌,还展示出了当时浙江绍兴一带的风俗民情,同时写出了父亲对闰土的爱心。抓住人物独具的外貌特点进行真实、有选择地具体描写,就能使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达到如见其人的效果;就能有效地避免外貌描写“千人一面”(都是“高鼻梁,大眼睛,双眼皮儿,一笑俩酒窝儿”)的现象。

(2)要有顺序地进行描写。

外貌描写也要有一定的顺序,写前也要先想好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然后逐一写来。比如我们打算从长相、穿着两个方面去写一个人的外貌,如果在长相描写中插入穿着描写,就会令读者费解。这样杂乱无章的外貌描写是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怎么办?

①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即先描写人物的全貌,再描写人物局部的“特写镜头”。可以先写人物身材怎样,是高大魁梧,还是瘦小枯干,然后再对头、身、四肢等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写人物的脸,可以先从整体上写这张脸什么样,然后再对额头、眼睛、面颊、鼻子、嘴、下巴等部位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

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丰碑》)这段外貌描写先从整体上描写老战士的全貌“好像一尊塑像”,然后再描写他的神情、身上穿着,顺序清晰,栩栩如生。

②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写。即先描写某些部位所具有的明显突出的特点,然后再写人物的全貌。如: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友们都很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我的弟弟“小萝卜头”》)这段外貌描写先写他的脸面、脑袋、身子,然后再描写他的全貌像个“小萝卜头”,有序、简练而生动。

③按照不同方面的顺序写。即从容貌、身材、服饰、年龄等不同方面,有选择地进行描写。如:

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的络腮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的响亮,走起路来地皮也踏得忽闪忽闪的。(《老水牛爷爷》)这段外貌描写,按照“容貌→身材→声音→走路样子”的顺序进行具体描写,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动态外貌描写:就是刻画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神态表情。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活泼、呆板、暴躁、文静的性格,都会在神态表情上流露出来。因此,动态外貌描写比静态描写更能揭示人物的性 格特征。在描写人物动态外貌时,最好与静态外貌描写相结合,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相结合。这样写,不但具体,效果也好。如:铁人睁大了眼睛,“哦?⋯⋯咳!”他向司机喊道:“掉头,回去!”(《忆铁人》)

这两句话,把描写神态(“睁大了眼睛”)与描写语言相结合,真实具体地表现出铁人得知事情真相后吃惊异常、急于向阿姨赔礼道歉的情景。

写人记事时,常要描写人物的语言。因为,语言是心灵的“门户”,语言描写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风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我们掌握把人物语言写好、写具体的方法。怎样把人物的语言写好、写具体呢?下面的这段话,会给我们许多

提示:

我哭着,哭着,听到有人走了进来,回头一看,原来是继父,便把

头扭向一边。他在我身边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丽敏,

你的心情我理解,这都不怪你。以后我哪儿做得不对,你尽管提出来,

别闷在心里。不过,我相信我会做一个比你想象的要好得多的爸爸。”

听了这些话,我张嘴想说点儿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

(1)描写语言,要真实、准确,符合人物的身份和特点。

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

等不同,所以语言的风格、特点也一定是不相同的,这就如同每个人的

长相一样。语言描写,目的就是要揭示人物性格,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

象。所以,描写语言,就一定要真实、准确,符合这个人物的身份和特

点。这是把人物语言写具体的重要前提。例段中的小作者,就很好地做

到了这一点。她所描写的继父的语言,合情入理,与当时的情景很贴切;

真诚坦直,朴实无华,非常符合劳动人民的身份;善解人意,饱含爱抚

之情,充分体现出劳动人民为人的特点。

同学们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最爱犯的毛病就是“众口同腔”,或不

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来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

奶的语言来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来描写劳动人民,等等。

其实,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

错误的。

(2)描写语言,不但要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是怎么

说的。

在描写人物语言时,既注意写清人物都说了什么,又重视具体写出

人物是怎么说的——说话时的声音、语调、神态、动作等。这对刻画人

物,更好地表现人物特点,是极为有用的。如:例段中,“他在我身边

坐下,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这是小作者在描写继父说话时

的动作、神态。这些语句,与说的内容互相映衬,真切而生动地表达出

继父对“我”的关怀、爱怜。

行动,包括动作、行为两个方面。动作,指人物一举一动的活动,

如:抓、拉、扯、跑、踏、看、听、闻、说等;行为,指人物一连串的

动作,表现为一个过程,如赛跑的过程、钓鱼的过程、做游戏的过程等。

行动,是人物性格、情感、品质、思想的具体表现。看一个人,不

光要听他是怎么说的,还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因此,行动描写是直接刻

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又一重要手段。

怎样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呢?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你能否悟

出一些方法。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

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

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小磊,怎么又回来

了?”妈妈问。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屋子

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又翻抽屉,,

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大字课回

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

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倒

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

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放好。小磊冒着满头大汗,

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时,校园里早已鸦

雀无声了。

(1)描写人物行动要准确。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符合生

活实际。这是把行动写具体的首要条件。

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

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很简单的事例:男生

吃西瓜的行动,和女学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没喝到一口水,

此时吃起西瓜的行动与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这就提醒同学们,在描写

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

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实事求是,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

写,真实地反映生活实际。

如:例段中“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

身就往家跑”,“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抄起桌上的笔墨,

夹着瓶子奔出家门”等,这些行为、动作描写准确贴切,生动、形象地

刻画出一个既淘气又毛手毛脚,生活和学习缺少条理的同学的形象。

(2)描写人物的行动要细致。

①人物的行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若干连续的动作组合而成的。

要把人物的行动写具体,首先要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分解”、展开——

先怎样,又怎样,最后怎样。想好以后,再按照这些动作的先后次序,

逐一地、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出来。当然,描写要有目的,事先要想好

为什么写这个动作和那个动作,而不能一股脑儿全写出来。

如:例段中,作者把小磊回家取写字用具的经过分成“发现没带用

具、回家去取→找柜子、翻抽屉→返回学校”这三层,每一层又都将行经过既顺畅,又具体。

②在描写每一个动作时,不但要写清人物做了什么,还要写出人物

是在什么情境、背景下做的,是怎么做的——写出人物动作表现时的神

态、语言、心理等。“做什么”、“在什么背景下做”和“怎么做”,

这些都是人物动作描写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写清楚,人物的动作描写自

然也就具体了。

如:例段中,“三步并作两步奔回自己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跑

进校门”这两个短句,“奔回”、“跑”是写做什么,“三步并作两步”、

“气喘吁吁”则是写怎么做,在什么情况下做。这样,把动作写具体了,

人物急促、慌乱的形象也就活灵活现、跃然纸上了。

心理,又叫心理活动,指的就是人物想些什么,是怎么想的。心理

描写,就是对人物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进行描写。它可以直接揭示人物

心理活动状态,是直接刻画人物、把人物写真写活的又一重要方法。

描写人物的心理,又分描写自己的心理和描写他人的心理这两种形

式。

(1)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作文时,无论是主要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还是写自己看到的、

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往往都需要描写自己的心理,用来展示自己心理

活动的经过,或是为了烘托主要人物,提高文章的感染力。

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心里想些什么、怎么想的,自己最清楚,所

以写自己的心理活动是比较容易的,可以直接采取“我想”的方式写出

自己的心理活动。只是要注意:描写时,既要写出自己“想什么”,还

应写清“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就把自己的心理活动

写清楚、具体了。另外,要写出深层的、真实的心理,避免口号化,表

面化,遮遮掩掩。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具

体的:

正当我和爸爸谈论着马路上过往的一些名牌小轿车时,只见一位看

自行车的老奶奶正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刚才扔掉的冰棍纸和软包装盒。

这一举动顿时使我惭愧不已,想立刻跑过去对老奶奶说些什么,可又实

在觉得不好意思。唉,算了吧,下次不再随便扔了不就行了。我心里默

默地想着。此时,我也无心再去观赏那些名牌小轿车了,只是往前走了

几步,端详着这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大约六十多岁的老奶奶。

她身子比较单薄,背有点驼,但显得很精神。我在想,这么大年纪了,

还在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社会做着贡献,真了不起;再想想自己,只图

个人方便,却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惭愧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这段话记叙的是小作者看到老奶奶艰难地弯下腰,去捡“我”扔掉

的废弃物时,心里想的内容。作者不但写出了自己想什么(想认错可又

不好意思→只此一次,不能再扔了→老奶奶真了不起→自己图方便,给

他人带来麻烦),而且写清了怎么想的(心里默默地想),为什么这么

想(见老奶奶捡自己扔掉的废弃物,惭愧不已),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

内心的思想活动。

(2)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

因为我们不可能钻到人家的脑子里,所以要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就

比较难了。怎样把他人的心理活动写具体呢?尽管他人头脑中是怎么想

的,我们无从知晓,可是人物的心理活动无不从他的表情神态、言谈话

语、行为举止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具体描写他人心理活动

的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表情神态来反映

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语言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

特别是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自言自语”,让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

世界;可以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尤其是一些细节的动作,来揭示

人物内心隐蔽着的微妙的感情。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描写人物幻景的方式,来具体展示他的心理活动。

大家读读下面这段话,体会一下作者是怎样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具

体的:

有一次,我正在做功课,亮亮看见我手里的钢笔,硬要拿。我说:

“亮亮,钢笔不能玩,小姨给你看一张画吧。”他又摇头又甩胳膊,“不

要,不要!”接着就哭起来。妈妈看见了,对大家摆一摆手,大家就若

无其事地各做各的事。他哭了一会儿,用手捂着眼睛,断断续续地哼着,

还不时地从手指缝里偷看,看大家是不是是注意他。他的目光从妈妈身

上移到姐姐那儿,一会儿又移到我身上。我竭力不让自己笑出声来。他

把大家扫视了一遍,也就不闹了,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以后我再做

功课,亮亮也不要钢笔玩了。

这段话,写亮亮先是撒娇,继而以哭为手段要大人答应他的要求,

最后见哭不能生效,只好“自己拉着小汽车玩去了”。作者通过具体描

写小孩的行动(摇、甩→哭)、神态(捂→偷看→移),逼真地写出小

孩的心理特点,反映出亮亮真是个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孩子。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176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