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怎样的人?

辛弃疾是怎样的人?,第1张

有这样一位名人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他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作为南宋朝臣而写的《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

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扩展资料: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

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

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

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中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深沉的爱,对英雄业绩的热烈向往,充满战斗的激情,而对统治者的妥协投降,轻率出兵,又表现了深切的忧虑和愤慨,字字句句都渗透着作者沉痛的感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 ,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上片怀古抒情。第一第二句中,“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脑子里一一闪过千百年来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年(209)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可是如今,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而后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下三句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然后在最后三句回忆刘裕的功业。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几乎可以克复中原,作者想到刘裕的功勋,非常钦佩,最后三句,表达了词人无限景仰的感情。英雄人物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还比较轩豁呈露,在下片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隐了。

  “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出一个历史教训。史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用兵之前,他听取彭城太守王玄谟陈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有封狼居胥意”谓有北伐必胜的信心。当时分据在北中国的北魏,并非无隙可乘;南北军事实力的对比,北方也并不占优势。倘能妥为筹划,虑而后动,是能打胜仗,收复部分失地的。无如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兵端。结果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国势一蹶而不振了。这一历史事实,对当时现实所提供的历史鉴戒,是发人深省的。作者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历史教训。

  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词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自己,联系当今的抗金形势,抒发感慨。作者回忆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如火如荼,自己也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不期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壮志依然难酬。辛弃疾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

  下三句中的“回首”应接上句,由回忆往昔转入写眼前实景。这里值得探讨的是,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辛弃疾是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辛弃疾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果然韩侂胄一伙人不能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辛弃疾渴盼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

  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小是辛弃疾的缺点,而这首词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蝶恋花·送祐之弟》,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辛弃疾所作,辛弃疾是一个爱国主义词人。

  衰草残阳三万顷。

  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

  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

  会少离多看两鬓。

  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

  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

  辛弃疾,生于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

  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终因忧愤而卒。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是辛弃疾四十岁时,也就是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年)暮春写的词。辛弃疾自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渡淮水投奔南宋,十七年中,他的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主张,始终没有被南宋朝廷所采纳。自己抗金杀敌收拾山河的志向也无法实现,只是作一些远离战事的闲职,这一次,又是被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任上调到荆湖南路继续当运副使。转运使亦称漕司,是主要掌管一路财赋的官职,对辛弃疾来说,当然不能尽快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何况如今是调往距离前线更远的湖南去,更加使他失望。他知道朝廷实无北上雄心。当同僚置酒为他饯行的时候,他写了这首词,抒发胸中的郁闷和感慨。

  上片主要抒发作者惜春之情。

  上片起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说如今已是暮春天气,禁不起再有几番风雨,春便要真的去了。“惜春长怕花开早”二句,揭示自己惜春的心理活动:由于怕春去花落,他甚至于害怕春天的花开得太早,这是对惜春心理的深入一层的描写。“春且住”三句,对于正将离开的“春”作者深情地,对它呼喊:春啊,你且止步吧,听说芳草已经长满到天涯海角,遮断了你的归去之路!但是春不答话,依旧悄悄地溜走了。“怨春不语”,无可奈何的怅惘作者无法留住春天,倒还是那檐下的蜘蛛,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不停地抽丝网,去粘惹住那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如此,在作者看来,似乎这殷勤的昆虫比自己更有收获,其情亦太可悯了。

  下片一开始就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自“长门事”至“脉脉此情谁诉”一段文字,说明自古便有娥眉见妒的先例。陈皇后因招入妒忌而被打入冷宫——长门宫。后来她拿出黄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却迟迟未到。这种复杂痛苦的心情,对什么人去诉说呢?“君莫舞”二句的“舞”字,因高兴而得意,忘形的样子。“君”,是指那些妒忌别人进谗言取得宠幸的人。意思是说:你不要太得意忘形了,你没见杨玉环和赵飞燕后来不是都死于非命吗?“皆尘土”,是用《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中的语意。伶玄妾樊通德能讲赵飞燕姊妹故事,伶玄对她说:“斯人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闲愁最苦”三句是结句。闲愁,作者指自己精神上的不可倾诉的郁闷。危栏,是高处的栏干。后三句是说不要用凭高望远的方法来排消郁闷,因为那快要落山的斜阳,正照着被暮霭笼罩着的杨柳,远远望去,一片迷蒙。这样的暮景,会使人见景伤情,更加悲伤。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春意阑珊,下片主要写美人迟暮。有些选本以为这首词是作者借春意阑珊来衬托自己的哀怨。这恐怕理解得还不够准确。这首词中当然有作者个人遭遇的感慨,但“春将逝更多的是他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一生忧国忧民,这里也是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势如春一样一日日渐衰,并非象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当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精密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心中感慨心绪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写“落红”,写“草迷归路”,……对照当时的政治现实,金军多次进犯,南宋朝廷在外交、军事各方面都遭到了失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朝政昏暗,奸侫当权,蔽塞贤路,志士无路请缨,上述春事阑珊的诸种描写件件都是喻指时政且无一不贴切?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作者实有意自拟为蜘蛛。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里作者表达了虽然位微权轻,但为报图,仍然“殷勤”而为。

  上片以写惜春为主。下片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象不相关联,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自己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不只是个人仕途得失。更重要的是志士仁人都如“娥眉见妒”关系到宋室兴衰的前途,它和春去的主题并未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抒怀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的作用:

  第一,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红瘦”,是说花谢;“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从另一角度描暮春景色写有着与绿肥红瘦不同的意味。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开篇,那么下片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结尾。两相对映,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

  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饱含韵味的一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也抒发自己尚未见用的郁闷。这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紧密相联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晚春词:‘更能消几番风雨’云云,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闻寿皇(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耽忧怨望之情是何等强烈感人。

  辛弃疾另一首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抒发作者对抗战的理想与向往。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在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但在读这首《摸鱼儿》时,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之外,有一股沉郁之情,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以及对国势的担忧。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词的评语。

以前,我读辛弃疾的词都是愿意从他词里去感受“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那种慷慨激扬的爱国之气。

今天所读的这首西江月却是他描写农村夏夜的词作,在这首词里句句都体现了作者敏锐的视觉、细腻的感触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明月别枝惊鹊”我读到的词解是:从山后升起的明月惊动了枝头的喜鹊而飞到别的树枝上去。而我却认为这句词解应该是:突然从云层中路出的明亮月辉,惊动了树上栖息的喜鹊而使它飞到了别的树枝上去,这样正好与下一句“清风半夜鸣蝉”中突然骤起的风将树枝上饱睡得夏蝉惊飞,留下一声蝉鸣而吻合;同时“稻花香里说丰年”词句里那稻花的香气也正是因为天上飘动的乌云所带来的风而钻到作者的鼻孔里,使作者从稻花的香气中仿佛闻到了丰收的气息,也许还有作者对因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能有一个解决温饱的丰收之年所赋予的一种期盼吧!而下一句“听取蛙声一片”一是写因大雨将至时的一种自然现象,我想作者还想借欢腾的蛙声,来比喻百姓期盼着这个丰收年时的欢悦心情呢!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看着原是两句各不相干的对仗句,实际它们却和上片“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对仗句中所埋下的伏笔正好对接:从云层缝隙中看到的闪烁星光和从云层后突现的明月、山前滴落的雨点和惊飞鸣蝉的骤风都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因果关系。而这上下两片中的对仗句同样体现出了复杂多变的夏夜天气特点,也正好说明作者是经常生活在百姓身边,熟悉农村百姓生活以及农村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结果。

因骤起的风、风飘过来的稻花香气还有只能看到几颗星星的乌云,作者就已经感觉到了雨的脚步正一步步的逼近,而“两三点雨山前”中的雨点更加重了作者的担心,使他产生了急于寻找避雨地方的渴望。而正是这种大雨将至的情形与投店的急迫心情才引出“旧时茅店社林边”这句词,本来经常行走在这条路上的他,对沿路的景物记忆犹新,想到土地庙旁边的那家小店应该离此不远了,可因为他心情急迫,恨不得马上就赶到小店中。

“路转溪桥忽见”恰恰是在作者急于赶到小店的迫切期望中,忽然在转过一道弯,踏上架在潺潺溪水的小桥就看到了那家小店时,从着急转为喜悦的心情转换,在这句词中,一个“忽”字,就把作者急于见到小店到见到小店后之间的心情变化,巧妙而又生动的联系起来了,仿佛让人都能听到他那一路提着的心,因突然看到小店而放回去的声音。

这首词作者仅仅用了五十个字,就把一个农村多变的夏夜中各种能看到、听到、闻到和感觉到的自然现象,生动、细致的描绘了出来,使我们仿佛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明月别枝惊鹊”中“惊”字,它不单单仅是与“清风半夜鸣蝉”中“鸣”字作为对仗句中的平仄韵对仗;我理解也有:在突然露出光辉的明月惊飞树上喜鹊的同时,而因喜鹊的惊飞产生的响动,同样使作者心里也是一惊的情绪在里边吧!

我喜欢这首词,不单因为它是有别于其他词人那些风月之作,而是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样的作品,只有通过对农村生活的亲身体验,对农村各种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了解才能写得出来,不像有些作品只是华丽词藻的堆砌,细读起来反是空洞无味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全诗沉郁顿挫,颇有杜甫风味。 前两联即景抒情,诗人描绘出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真是可画可诗。被迫罢官,退居文山的诗人不禁慷慨悲歌,以抒发心中的郁闷和不平。 后半转入抒情,先化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以抒发遭打击的怨恨,再诉说壮志难酬的痛苦。尾联陡起,一扫沉郁悲凉,转为仰天浩歌,率直地发出“丈夫壮气须冲斗”式的呐喊。。诗歌鉴赏技巧的回答要点:

欣赏修辞方法:揭示实践+的表达升值的作用分析(惧意+上下文+基调情绪)

表达:叙利亚叙利亚(介绍)+(描述)+快递什么是爱

欣赏的表现手法:实践+表达作用(句意+上下文+主旨情感)

1。

风格问题的诗升值的主要条款:这是相关联的,最生动的字?为什么呢?

命题的变体:一直称赞甜美的字,你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吗?

答案分析:古人写了一首诗,要注意准确的话,这种类型的活动要求品尝这些美丽的字的脾气。答案不能把孤立地谈这个词,句子,和这首诗的情绪,情感分析相结合。

2。,欣赏诗的重要讲话

命题: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或深层意义?

的命题变量:这首诗是最富有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答案分析:第一个解释的线条清晰的诗的字面意思,然后或扣语言特性的,或扣除的想法和感受作具体分析。

3。

命题的方式欣赏诗歌的写作技巧的一种表现手法的诗句吗?

命题的变体: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工艺或做法)。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呢?结果是什么呢?当然,各地的艺术实践中,会有一些更具体的问题是问。的更具体的问题,相对来说,更可能的答案。

答案:必须熟悉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诗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手段,准确地回答。

4。升值的诗歌语言功能

风格的问题: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命题的变体: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的分析。

答案分析:这种类型的活动是不是利用巧妙的要求揣摩个别的词,而是为了品尝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全诗或一首诗的含义(特殊的意义,深刻的含义,如语境含义,情绪的意思)。

话可以被用来回答一般:清新,自然,质朴,阴沉沮丧的,华丽的,华丽的,可理解的,使用的口语,委婉的,有力的,不羁的风格优雅,简洁,生动

5的想法和感受的诗词鉴赏

命题的方式: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命题的变体:这首诗的主旨分析,这首诗的含义,如何理解。

答案:这类型的活动,你想品尝全诗表现情绪或意义的一首诗(特殊的意义,深刻的含义,如上下文的意思,心情和意义)。

话,可以使用一般的回答:梦想,把报效国家的不满女孩远离无家可归,忠诚爱国的概念。

盘点知识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

花类

(1)菊花:隐居,高贵,精致

(2)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逆境

(3)兰:高贵

(4)牡丹:富饶,美丽

(5)禾黍:小米自悲(国盛茜今天下降)

(6)花:我希望灿烂的青春,生活

(7),花落:死,沮丧,生活,事业上的挫折,惜春,怀旧的好东西,要记住

(8)草:荒凉强大的生命力和繁荣的希望,遥控器,离恨,地位卑微的

人生轨迹是一个永恒的循环,最终的出发点。

关注像火把,自我激励,阶梯状的,和责任感的勇气是一盏明灯。

树木类

(1)的优点树的原因,跌宕起伏的生活,光滑

(2)**的树叶枯萎美人迟暮,代谢

(3)绿叶:生命力,希望,松树和松柏生命力

(4):强大的,骄傲的,强大的,充满活力

(5)竹:诚信,积极

(6)印度:悲惨

(7)刘:告别,怀旧,忧伤,美丽的春天

乌云云

(1)波:跌宕起伏的生活

(2)东风:春天,美丽

(3)春风:心胸宽广,快乐,希望

( 4)鲁:急促的生活,生活阴易腐

(5):抑郁,悲伤,孤独

(6)海浪的涌动:生命的风险,河流和湖泊变化莫测

(7)风:叛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孤独的惆怅,腐烂,漂泊思归

(9)雪:纯洁,美丽的,恶劣的环境,邪恶势力猖獗 BR />(10)小雨:春景,并希望朝气,充满活力,含蓄的风格灌输

(11):情绪烟昏暗,令人失望,未来的困惑,身材苗条,理想的挫折,失望

(12)暴雨:残酷的,热情的,政治斗争,扫荡邪恶的力量,和清理肮脏的实力,

(13)霜:容易过去的生活,恶劣的社会环境中,黑恶势力猖獗,生活颠簸的道路上的挫折 BR />(14)河: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短期,挥之不去的悲伤,历史趋势

动物</ (1)杜鹃:悲惨的,悲惨的

(2)鱼:自由,舒适

(3)天鹅:理想,追求

(4)类人猿:悲哀的,悲哀<BR /关恒雄

(6)(5)乌鸦:小人,庸俗鸥徘徊,伤心

(7)狗,鸡:生活的气息,农村生活

(8)(薄)马奔腾,追求,漂泊

(9)(孤)雁:孤独,思乡之情,他们的亲人,新闻,新闻

(10)鹰:大胆,自由的生活,战斗职业成功

>

>

文物类

(1)玉:高贵,精致

(2)簪缨(冠):官方地位,名声 BR />

颜色类

(1)白色:纯洁无瑕的红色葬礼

(2):热情,青春,绿色的欢乐<BR / (3):希望,活力,和平

(4)蓝色:优雅,忧郁

(5)**:温馨,平和

(6)紫色:高贵,国家</ (7)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和死者的记忆和命运的多舛

除非你自己弯下腰,否则没有人会跳上你的回来了。

成功的画面,一个自信的画笔描绘。

其他类型

(1)英雄:追求羞愧的感觉

(2)小人的鄙视,明志,自省,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西安盛的下降(国),大萧条下降(一般的古迹和古人密切的联系)

(4)草原广袤的人生境界,人的心灵

(5)仙境:优雅,美好,干净,忘尘累庸俗

(6)天地:人的生命的渺小,短期内,一个心胸宽阔,感情孤独

(7 )村:思归,累了庸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洁而美丽,最美味的

(8)城市(市场):繁荣热闹,丰富和豪华

(9)黎明:早期的希望

(10)朝阳:希望,充满活力,充满活力

(11)日落:忘了,抑郁症,深夜珍惜美丽的,但寿命短

(12):悲伤怀旧

语言

诗歌的这部分所涉及的考点是准确的话,韵达,米(押韵,对仗等),所有型号,典故。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以外提炼文章的原话。

1。确切的话。诗是高度浓缩的艺术,诗人千古的高度重视,准确的话,“词眼,说:”“诗意的眼睛。一般是指五言到第三个单词,七第五字,连最后的第四个单词字的第二个字,“眼睛”。事实上,“眼睛”是不拘于腰部,膝盖的脚在关键的诗句。动词,形容词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诗歌的确切的话,和其他一些词,如名词(图像的名词,表色字),副词,量词往往是耐人寻味的。

一些特殊形式的词语,如叠字,象声词,意象名词上市,往往能表现出特殊的:叠词的表达效果,以提高语言的节奏,或突出显示,拟声词诗生动,给人的感觉多个名词,意象相结合,创造了一定的情绪。

2。对于绝大多数的诗,确切的话,只有脾气语言的一部分,如果只强调准确的话,它会陷入“无文件”的误解诗人的诗歌也高度重视的脾气连文章。 “细则”,应该包括韵律的脾气和整体把握的语言风格。

整体的语言功能,包括语言的句子或整章的特点。诗歌风格的平原,工人的共同语言韩国,直率,(微妙)的委婉,清新,简洁,明快,自然,优雅,安静的,宏伟的,大胆的,有力的,宽广的胸怀,和肃穆,凄凉,忧郁,深沉,舒缓,简练。需要指出,每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与诗人也可能有各种不同的风格。

3。需要注意的是变形的诗一般的语言,诗歌必须依赖于一个非常吝啬的语言外壳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但也的语音变形,以满足不能由非语言。中国诗歌的语言,语法变形: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其主要目的是要建立的韵律音乐美的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留给读者。这些地方,往往是高考考察的重点。要掌握部分的演讲的变化,恢复倒字,以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情绪焦点,诗人留下的空白,充满想象和联想。法律,将迅速进入了诗歌的背景下能够理解的语言,诗歌组织。

如果别人给我一个枫叶,我也将他的整片枫叶。

你抛弃了今天,明天你会被时间抛弃的准则。

诗诗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采用的技术进行诗歌,欣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主要使用的叙事诗,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

1的表达。古代诗歌,描述性的,抒情的两种表达方式是比较常见的,是考查的重点。

2。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间接抒情的抒情诗景,景情绪的场景(场景相生景生,景排队情况,财务状况,这种情况在王),儿童保健,严治,典型的抒情Jiegufengjin的叙事抒情。在正常情况下,写的是什么国王表达什么样的情况。个人乐景表达哀思,目的是为了提高悲伤的程度。

3。表现手法 />渲染,对比度(包括正衬和对比),画线,悬念,傅逼兴,联想,想象的运动相衬自动写入静态的列锦(名词已上市),与实际情况,欲扬先抑公寓的赞誉贬用微弱的赞美这样说,但他感同身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词序颠倒,现场管理,等等。

4。

常见的篇章结构,既照顾,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关系,将其第一届物流服务署分,第一位国王后爱情和死亡章纤指,收敛,伏笔,铺垫,照顾。

>

5。材料权衡

小学和中学的详细程度,性格,等等。材料构成文章的血肉,材料重点和取舍往往反映作者的的意图。

6。

修辞修辞手段:双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平行度,对比度器兴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互文性代码,象征点燃,寄托,等等。在实际使用中,各种修辞往往交叉在一起。

四诗的思想内容

/> 1。诗共同的想法和感受

(1)与伤害的迷恋

揭露统治者的愚蠢的颓废。:杜牧“华清绝句三。”

反映的混乱和疼痛:杜甫的“春望”。

同情的人的痛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卖炭翁”。

关注的前途和命运国家: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的

做出贡献的愿望。:曹操“龟,虽然生活中,”吕氏春秋“书的愤怒。” BR />保卫国家的决心。:王昌龄“的军事行动。”

悲伤,报效国家。: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智能腐烂的痛苦。:吕氏春秋“孩子”,文天祥“伶仃洋海洋。

爱过去了,壮志难酬的慨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来的鲜花在眼前,给它的一滴水,它会绽放更加美丽。

点燃信心之火今天,明天会能铸就辉煌。

披露的统治者黩武。杜甫“兵车行”。

理想未知的悲伤情绪。屈原的“河”。

(3)思乡的人

漫游悲伤。如:孟浩然“花夜”,温庭筠商山早行了。 “

思亲念友:王伟,”九月九兄弟在山东“,苏轼”江城子“。

前沿思乡之情。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景观的差异。“ BR />

闺房怀孕。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李白“午夜武松。”

(4)生活杂感 BR />寄情山水,田园诗般的休闲。:王维“山居秋之夜”孟浩然的“故人庄。

过去获得这种坏的感觉。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Jiegufengjin的感情。 :纪“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悲哀。:李清照”如梦令“。

仕途失意沮丧。: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

告慰他的生命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文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

(5)长汀告别

不愿与怀旧的一部分。如:柳永“Yulinling”,李白的“九思金陵王渭城区不要离开。”

宋龙的鼓励。王勃“送杜任何古蜀国的政府。”

坦陈,努力表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应注意的问题的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1)了解作家的生活,思想,创作风格,并有助于他们了解工作的内容和把握。如辛弃疾曾在金**葡萄球菌,通过火的斗争的最前沿,然后向南走遭受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所以他们的话,大多是回忆过去生活的如火如荼的战斗中,或表达报效国家无处怨恨,风格,不羁和悲伤。

(2)了解一个时代的风格,同时也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例如,唐代国力是强大的,参军的知识分子,大多是昂扬向上的精神,英雄的情感,尤其是在他们的诗歌超越了长城边塞,虽然环境恶劣,也深深地怀念家乡,自己的亲人,但更多的愤怒和决心,保卫国家反对共同的敌人,从而搅拌诗的风格高亢,情绪。很大的不同,从积贫积弱的国力下降宋代,宋,没有大唐的天气,所描述的知识分子,豪迈之气较荒凉的空气,雄伟的气魄,在本国多一点。

(3)前面的许多古老的诗歌有很长的序言和时代创造了一些帐户的,并创造了一些帐户的帐户创建后,一些解释背景的创作,整个工作奠定的情感基调,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不能被忽略。

(4)大部分工程的思想和感情的不是一个单一的,这可能是很多很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这是必须要特别注意课程,读者有时可以的基础上,原始的戏剧想象的二度创作。创作方向和风格的一个作家的整体一般是固定的,但不排除存在个人作品的一种特殊情况。李清照,辛,有其固有的风格创作。

原文:

永遇乐·送陈仁和自便东归。陈至上饶之一年,得子甚喜

辛弃疾 〔宋代〕

紫陌长安,看花年少,无限歌舞。白发怜君,寻芳较晚,卷地惊风雨。问君知否,鸱夷载酒,不似井瓶身误。细思量,悲欢梦里,觉来总无寻处。

芒鞋竹杖,天教还了,千古玉溪佳句。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起看清镜,南冠好在,拂了旧时尘土。向君道,云霄万里,这回稳步。

简释:

陈仁和,名德明,字光宗,曾任仁和县令,坐赃污不法失官谪居信州,不得擅自离开。据词题,一年后遇赦自便东归,且有得子之喜。作者作此词相送。

“紫陌长安,看花年少,无限歌舞”,当年在长安车水马龙的道路上,陈仁和少年及第,走马看花,饮宴歌舞,风光无限。

紫陌:因车马很多而尘土飞扬的道路。

看花:唐宋时及第的人举行的庆祝活动,在名园探采名花。

唐/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这层回忆陈仁和少年及第之经历。“白发怜君,寻芳较晚,卷地惊风雨”,令人叹息的是,陈君如今已是两鬓斑白,再去寻访少年时看中的名花,为时已晚,名花早已被卷地风雨惊落。这里以名花比喻建功立业的理想,以风雨比喻现实的挫折打击,写陈仁和现在理想落空。

“问君知否,鸱夷载酒,不似井瓶身误”,问一问陈君知道不知道,像范蠡那样载酒漂流五湖隐居,就不会有金瓶落井、一去无消息之祸。鸱夷载酒:鸱夷,盛酒的革囊。春秋时范蠡在助越灭吴后辞官泛舟五湖,自号鸱夷子皮。代指隐居。井瓶身误:井瓶,从水井中汲水的器具。李白《寄远》:“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谓汲水的井瓶总免不了落水之祸,比喻身在官场总免不了起起伏伏。“细思量,悲欢梦里,觉来总无寻处”,仔细想来,过去的悲伤与欢喜都像在梦里一样,醒来后一点痕迹都找不到了。这层是说昔日的悲欢都过去了,不必放在心上。上片回顾了陈仁和的人生坎坷,安慰他既然选择了功名之路,就难免宦海沉浮,不必太在意。

“芒鞋竹杖,天教还了,千古玉溪佳句”,你虽谪居信州,但整日脚穿芒鞋,手持竹杖,游览信州山水,上天让你回馈了信州山水流传千古的诗词佳句。教:让。还:回赠,回馈。玉溪:信州溪水名,代指信州山水。“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你虽然失官回家,但你的爱情让你赢得了掌上明珠一样的贵子。落魄:指陈仁和失官谪居。东归:陈仁和的家人在吴中(今苏州),在信州之东。风流:指陈仁和钟情于爱人。掌上明珠:比喻受父母疼爱的儿女。此指陈仁和得子。“起看清镜,南冠好在,拂了旧时尘土”,起身照照镜子,从家乡带来的帽子依然完好,把旧时的尘土拂去,顿现新颜。南冠:春秋时楚人之冠。楚人钟仪被晋国俘虏后仍着南冠,表示不忘故土。后人也常用南冠代指囚徒。此处既指陈仁和思念家乡,又切合陈仁和谪居的身份。拂了旧时尘土:比喻陈仁和除去了身上的污点,可以重新做人了。指陈仁和遇赦,由罪人变为了自由人。“向君道,云霄万里,这回稳步”,我跟你说,经过这次挫折,你以后通往万里云霄的道路会走得更稳。

云霄万里:比喻高远的志向。

这首词是送别一个得罪遇赦之人,作者既没有廉价的安慰,也没有虚浮的客套,而是推心置腹,既指出了隐居生活要比仕途安全,但更希望朋友不放弃仕途进取之心。这也正是作者自己心态的反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14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