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第1张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

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整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一草一木顽强的生命力的无限赞美。一棵棵大树孤独且坚韧不拔,有种打不到的生命活力。

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这一句更是体现出来大树的坚韧。

诗人通过大树赞美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他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他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他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树,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具体事物,诗人托物于树,赞诵了一种独立向上,又根须相连的团结战斗的精神。形象与思维的高度融合,正是一切成功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

“诗要用形象思维”,诗人借助树这一自然物形象进行了艺术构思。并通过这一感性形象,对现实进行理性的认识,便成了诗中的思想。“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这是各自独立的树。接着诗人又借“根”的形象入笔:“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这些相互在地下根须相连的树,便给读者形成了思想认识:树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一个团结的整体。以形写神,这个神,就是事物对象的本质特征与精神性格所在。当然,诗中的情思,不是抽象的,而是溶解在诗的形象里的情思。

表达了诗人在黑暗中苦苦挣扎的自我救赎和众生普度的思想感情。

“会离弃夜的烦忧/和黑夜 之畏惧的”,这是对黑夜斗争的檄文,是在绝望压迫下,反叛不屈的强力反弹。是唱给世人的鼓励,更重要的是唱给自己的坚持,是在黑暗统治下的绝望反抗,是单纯而 私自的个人理念。

正是这份对光明特殊的理解和深刻的渴望,成为了艾青晚年诗歌爆 发的因子之一。 到了40年代,艾青从“孤独苦闷的憧憬世界里走了出来,迎着初生的太阳,走到 了街上,走进了人民的中间。

以深情欢乐、感谢与期望,歌唱“新生的日子”,将 过去那种强烈的情愫一扫而空;将决绝,炙热滚烫的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热情转化为一 种绝对服从的仰视和歌唱,一种沐浴在阳光里盲目的崇拜。

扩展资料:

艾青是一位伟大的中国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等。浙江金华人。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 ——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往往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从真实表达情感、观察时代和社会现实、掌握细节和语言的韵律方面来理解。

1、真实表达情感:诗歌的情感表达需要具有真实性和诚挚性,让读者从诗人笔下所感受到的情感是真实而自然的。因此,诗人不应该为了迎合市场或者其他人的口味而写作,而是应该从自身深处挖掘情感、表达情感,让读者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2、观察时代和社会现实:诗歌的情感表达也需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和社会现实,关注时代的各类事件与矛盾,传达出当前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诗人需要通过深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出自己对时代和社会的感悟和看法,同时配以丰富的艺术表达手法,让读者从诗歌中领略到时代的脉搏和社会氛围。

3、掌握细节和语言的韵律:诗人需要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来呈现情感,并通过韵律和音韵来使语言更具有美感。每一篇好的诗歌都有着特定的节奏、节拍和韵律,用字用词精准地表达情感和思想,以细节入手、以独特的韵律感染读者。

情感与社会经验相互关联

在诗歌中,情感不同于私人杂念,它与社会和经验脱不开关系。诗人需要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和体验,以及自身的内心呈现情感,才能让情感更加地贴近读者。诗歌作品也常常将情感连接社会和经验,深层次地让读者参与进诗歌中的感悟和思考。

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4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5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7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8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

这要从诗人所用的事物来看,一般诗歌有思乡、官场失意、离愁、殇恋和表明意志的情感。

其实仔细看来很明显的,思乡的话以《回乡偶书》为代表,会直接写出来。

官场失意以王昌龄的《从军行》系列为代表,一般会写自己在某个地方恨不能为国家效力,或者是以女子闺怨暗喻自己在官场无法被重用。

离愁的话一般会提到“柳”(谐音“留”),“长亭”(古代送别的渡口)和“舟”一类的交通工具,可以看看《雨霖铃》,例子较全。马致远的《汉宫秋》也颇为经典。

殇恋以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为最,比如《声声慢》,会回忆从前往事,事物例子一般是“雁”。

表明意志就多了,陶渊明《饮酒》就是最出名的例子,还有周敦遗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也很经典。

一般诗词的情感都是看句中例子来判断的,多看看就知道了。

酬唱送别之情

古人喜宴游交友,然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朋友间不免酬唱赠答、寄友送别,成为诗人抒发情感之由。杨柳、长亭、南浦、酒便成为解读送别之情的暗号。例如:柳永的《雨霖铃》,诗句:杨柳岸,晓风残月。

思乡怀远之情

建功立业,志在四方是古人的胸襟,然而久别家乡,远离亲人之时,难免怅然,加之古时交通不便,联络缓慢,思乡怀远之情便能绵延千里。月亮、鸿雁、双鲤、捣衣、莼羹鲈脍便成为传递思乡之情的暗号。例如:孟浩然的《早寒有怀》,诗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咏物感遇之情

古人有感于自然界各色景物的特性而有感于己,或抒发自己凄凉伤感、孤独寂寞的感叹;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却坚贞不屈的感慨。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松竹梅菊、黍离、历史事件、名胜古迹便成为寄托感遇之情的暗号。例如:王安石的《梅》,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情爱婚姻之情

对爱情的渴望,夫妻间的悲欢离合,宫怨闺怨,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情感。莲、红豆、连理枝、比翼鸟便成为表达婚恋之情的暗号。例如: 白居易的《长恨歌》,诗句:在天愿做比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闲适恬淡之情

古人超于现实之外,寄情山水,流连田园。所写之诗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便成为象征归隐之情的暗号。例如:陶渊明的《饮酒》,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边塞行役之情

古人常漫游天下,遍访名山大川、边塞关隘、通都大邑等。有感于兹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或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便成为见证行役之情的暗号。例如:王昌龄的《出塞》,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古诗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达情感、体现思想,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等表现手法,及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借代、衬托、反衬等修辞方法,因此鉴赏古诗要从分析诗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着手

古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古诗词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等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243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