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弟差五岁,虽然不像同龄人一样基本认知水平在一条线上,但这五岁也不像跨越鸿沟那样遥远,远到无法交流,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沟通愈发顺畅,有时候是互相依靠的亲人,有时候就像无话不谈的朋友,所以我时常跟他打趣说可能因为我们都是Z世代(Z世代是一个网络流行语,也指新时代人群。新的“Z世代”是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
说到姐弟,哪有不打架的,自他三四岁会跑,成为跟屁虫,七八岁讨人厌爱告状的时候,我们之间的战火就没有熄灭过。“哎呀你走开,哈喇子又下来了。”“你不许跟我们玩,你这么爱告状。”“就不带你怎么着。”这些话的最终结果都是,要不他又哭又跑地跟在我后边,要不就是一个快步上来,抓我一脸手印,来一巴掌,踢一脚,于是格斗比赛正式开始,互不相让撕扯在一起,往往在爸妈的呵斥和教育下才能结束。说起抓手挠脸,小孩子的指甲总是格外利索,又毒又准,所以小时候的印记在我这坑坑洼洼的脸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就说当时我也是蛮横,没有他之前我就是独生子女干什么都独一份呀,好吃好喝有人疼,虽然有了他我爸妈好像也没有过分的偏心偏爱,但是总归是小的,大家更加呵护,姐姐就被当做大人了。被当做大人的人当然也不想让那个备受呵护的人好过呀,于是鸡蛋里挑骨头,总是见面就掐。想想当时还真是幼稚,但那也是少年时期一段美好的经历呢。
小时候的记忆断断续续,但是跟我弟有关的重要场景基本都记得。
5岁那年某天在学校上学,看到邻居的弟弟也在操场上,我心里就在想,要是我也有个弟弟那就好了,就这么在体育课上我因为想要一个弟弟分神了,以至于没有跟上大家做操的脚步,被体育老师教训了一脚,当时的画面现在想起真的是又气又笑,怎么做个操还能分神挨打呢。接着应该是不久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一条绿色的大蟒蛇追着我跑,还缠在我的脚上,我怎么甩都甩不掉,当时就只顾着惊慌失措了,也没跟爸妈提起过(这个梦后来我们长大了闲谈,就觉得很神奇,我的生肖是鼠,我弟是蛇,妈妈说她怀孕要生我弟的时候梦到的是一条小青蛇,这是什么原因也确实是说不清了)。再后来我的记忆就只有一个画面:我在院子里跑着,脸上笑嘻嘻的,心里喊着我要有一个弟弟啦,这应该是我妈刚生下来他的时候。
生下来还没一岁的时候,真的很好玩,我也确实是很宠他,但是稍微大点之后就不行了,全是嫌弃和干架了。除了干架之外,其实有时候还挺欣慰的,因为他吃到好吃的,永远都想着给姐姐留,而姐姐还是嫌弃他,终归是年少不懂事。
我真正开始正视并思考我们姐弟之间的关系差不多已经是我开始上大学的时候了,自那时起我们就没有争吵了。先说为什么我们没有争吵了,原因是我在外地上学,当时家里就他一个小孩了,没人斗嘴打闹蛮寂寞的,又恰好是青春期,心事又多,又觉得自己不被理解,每天跟父母说不上几句话就开始吵架和冷战。他成绩一直忽上忽下的,在虎爸狼妈的传统教育下,打压批评式教育,渴望的认可和鼓励都没有,情绪波动就比较大。
于是因为不被父母理解,姐弟俩互相理解,成为了战友。
在兄弟姐妹的关系中,我认为有些人一直遵从的所谓长者为尊、为大,这是不可取的,谁说年龄小的就应该听年龄大的,年龄大的说的做的就全是对的吗?兄弟姐妹之间如果不把自己放在平等的关系平台上,那就意味着有一方永远是在被压迫,换位思考下,如果自己的亲兄弟姐妹都不认可自己,都不赞同支持自己,甚至使坏心眼,那该有多痛心。
我和我弟的相处模式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会的,我就跟他讲道理、告诉他各种可能性,让他碰到这类事情的时候可以有自己的思考,自己做决定。对于他感到疑惑迷茫的事情,我也会跟他讨论,侧面引导,但是我不会告诉他做什么一定是对的,只要不做一定是错的的事情,那他就是对的,自己感受和实践最重要,栽个跟头才能爬起来知道脚底下哪有坑。我鼓励他即使是高中学习很紧张,既然喜欢踢足球,那就去适当放松一下,没什么大不了,天天捧着书不一定时时刻刻就能学进去,适当放松调节反而是有利于学习新的知识,大脑更有活力。我也不反对他谈恋爱,但是要注意情绪的管理,要清楚自己现在的角色,不要只想着当下,一辈子确实很长。越是叛逆的时期,越需要去放松拉扯他的那跟弦,张弛有度,才能让他感受到你的良苦用心,而不是每天呵斥着吐苦水,说自己为了孩子的生活有多么的不容易,其实他也知道不容易,但是他不喜欢压迫。
很高兴,我相信他,他也做到了。高中去踢了足球比赛,最后高考也比平时成绩好,整个人都很自信。虽然没有进一所特别知名的本科大学,但是他迈出了人生的新一步。刚进入大学,前一两个月确实特别不适应,一个西北人跑到了东北角,室友也是从南方到东北,哪哪的都有,人际关系比高中复杂多了,这时候足球又成为了社交利器,大一他就进了校队,破格被提拔为院系足球队的队长,拿到了院校比赛的第一名。在我眼里,虽然他还有不足,但是他也在努力慢慢成长,有时候说的话过于老成,也让我大吃一惊、豁然开朗。我们也会相互开玩笑、保守秘密,也从不会在别人面前揭短,即使是父母。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不喜欢被强迫着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故意去冲撞谁,以己度人不如以人渡己,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任何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发光点。年龄不代表经历和阅历,如果非要这么限制的话,那可能设限的人失去的会更多。
如果是我,我会主动道歉的。
亲人之间没有什么好计较的,如果为了一点事情或者一点利益关系就闹得兄弟反目,只能说自己的人品也是值得怀疑的。
现在的家庭通常是两个孩子,最亲的也是自己的家人,有事需要人帮忙时也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帮忙多,所以不要计较那么多的方方面面。
亲人之间没有不吵架的,有时还有和爸妈红脸的时候呢,但冷静下来后,就该思考这事的过错方是谁,引起的原因是什么,该沟通的沟通,该解释的解释,没有什么话是说不清楚的。说明白了,事情也就过了,事后就不要再翻篇了。
实在拉不下脸去道歉,可以用微信或者短信给对方发信息,把事情原委都说清楚,并把自己的反思结果也写进入,这样对方也会明白,也会给你做出回应的。
其实在沟通中,最怕的带着情绪去讲事情,这样只会让结果越来越糟。
所以在沟通过程中要明确所要沟通的内容,带着问题去沟通,同时在沟通过程中当对面在说话时,不要打断,不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去争论,去倾听对方所想表达的内容。
人无完人,总会有缺点,所以别让缺点阻挡了亲情之间的联系。亲人之间的疏离通常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多找找自身原因,学着宽容,大度点,有时吃点小亏也是福气,家和万事才兴。
小时候经常吵架,长大了反而不吵架了,具体原因可能是争抢一些玩具,或者得到爸妈的关注,经常吵架。我是姐姐,弟弟小我两岁。据说,他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就天天盼望着,盼望着他的到来,后来据说(我真不记得)是我引导他学会走路。
我们从小一起玩,我们都喜欢手工制作,家里有间空房间就是我们的基地,寒假暑假里常常一待就是大半天(他基本是整天都待在基地,我起床晚,就待半天左右)。
做各种材质的船模、飞行器,出去水塘试验效果,发动机是赛车上拆下来的,其它都要自己想办法查资料做,会有分歧,然后争吵不休,好长时间都不理对方,爸爸妈妈也总是偏向我,我经常见到哭哭啼啼的弟弟。
随着我们姐弟俩慢慢长大,一切变了。家里,尤其是我爸爸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偏心,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小时候太神经大条了。他不向别人提起我这个女儿的存在,不关心我,忽略我。对儿子的一点小事情都非常关注。
家里的房子也是弟弟的名字了,还是让我出门去复印资料去办理手续的。吃饭也疯狂给弟弟夹菜,逗他说话,我说话自动过滤掉。
开始要求我付出,不愿意给我钱或者其他关怀,让我买保健品买衣服鞋子等,甚至要求我给弟弟交学费对我经常计较金钱,不愿意在我身上花钱,花给女儿的钱都是白瞎,还说我永远欠他之类的话,思想极其落后。
弟弟在这种宠溺下,变得骄横跋扈,脾气古怪,不思进取,现在赋闲在家,爸爸不让他出去工作。只想他在家娶妻生子,这种情况能娶到老婆才怪。
我作为姐姐因为没有过多的关注和照顾,反而活得很耐造,毕竟不是温室花朵,经常获得阶段性的好消息,但是爸爸也没有因此感到自豪和开心,反而不对别人提起我,免得衬托出他儿子的不好。偶然得知有些和爸爸关系很近的叔叔,甚至不知道我的存在。
现在对姐弟这种家庭挺有看法的,不会愿意嫁给有姐姐的男生,家里宠坏了我岂不是要去擦屁股。妈宝和怂包的概率很高,即使有些人前还可以,人后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作为姐姐,你可以尽力帮助弟弟和女朋友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听取双方的观点:先分别听弟弟和女朋友讲述他们的观点和问题,了解他们之间的矛盾点。
2 保持中立:在调解的过程中,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避免让矛盾加剧。
3 找出问题:尝试找出导致矛盾的问题,以及双方是否存在沟通障碍或其他问题。
4 提供建议: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提供一些中肯的建议,例如建议双方更加关注对方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或者尝试沟通解决问题。
5 鼓励沟通:鼓励弟弟和女朋友进行开放、诚实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尝试理解对方的观点。
6 和解:如果双方愿意和解,你可以协助他们达成和解协议,例如制定约定或计划,但不要代替他们做出决定。
最重要的是,让弟弟和女朋友知道你关心他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导语:如果家中有两个年级相仿的孩子,那么父母们都会特别烦恼,因为买东西往往需要买双份,如果是两姐妹的情况还比较好,如果是两兄弟的,情况就会相对麻烦一些,不过这也跟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毕竟在生活中,如果父母买的东西如果不是两份,那么其中的哥哥或是弟弟,就容易不高兴,且大发脾气。
父母此时处理这种事情,就会特别棘手,往往都是一个同意,另一个就不开心了,不过这个也取决于家长平时的教育,虽然有很多年纪相仿的兄弟,从小就会为了一些东西而闹得不愉快,以至于长大后十多岁了,还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拌嘴,严重的时候甚至大打出手,不过也有例外的兄弟,从小作为兄弟中的哥哥,还是会觉得自己是哥哥,要照顾保护好弟弟,这也是父母教育从小言传身教的结果。
前几天有一个这样的视频上了热搜,视频内容是2岁的弟弟在半夜醒来,因为口渴的缘故,所以一直都在大声哭闹,并且说道要喝水,要喝水呀,此时睡在旁边的4岁哥哥也被弟弟吵醒了,但是哥哥并没有也因为弟弟的哭闹声而置之不理或是生气,,而是在听到弟弟的需求之后,便马上起身准备给弟弟拿水杯,让弟弟喝水,之后两兄弟便重新入睡了。
看到这个视频的网友们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晓帆:你们大家都是感动,觉得这一幕很温馨,而在我看来,一个年仅4岁的哥哥还要半夜起来照顾2岁的弟弟,我特别心疼这样的哥哥,年纪虽然很小,但是却非常懂事,不免让人感到心疼。
小宝贝:人比人气死人,我家的两姐弟,好像是冤家转世,每天不吵架就谢天谢地了,那里还想着作为姐姐的,能够帮忙照顾弟弟,姐姐不找事就不错了,要是半夜听到弟弟要喝水,她只会来一句:自己喝水自己去拿!
橘子:小孩子总是能做出一些大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来让大人感动,让许多已经长大成人的兄弟也都自愧不如了。
不做大哥好多年:有了二胎之后,会让兄弟姐妹两人知道什么是亲情,什么是担当,这是一个外在的因素,一个独生子女所不具备的外在因素,有担当,有责任感,这样的男孩子长大了才会有出息!
小甜:如果我家的孩子也有那么听话懂事,那么每天他做作业的时候,我也不至于整天气到高血压了。
网友们的评论都是自己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其中对笔者最有感触的评论,就是心疼4岁哥哥的那句话,笔者觉得孩子年纪那么小,却那么懂事了,反观现在一些独生子女,就是晚上让她起床上厕所,避免尿床,都是十分不情愿的。
想来这个4岁哥哥的懂事,也难免让人内心感到心酸,不过人总是那么矛盾的,对于孩子不懂事的家长而言,孩子懂事是自己朝思暮想的事情,而对于孩子懂事的家长而言,却觉得孩子其实可以不用那么懂事的。
不过懂事的孩子对他自己真的公平吗?这里引用父母学堂”首席导师尹建莉老师的一段话,来回答大家的疑问:
此时可能有部分家长会有一些疑问,觉得如果孩子不懂事,那么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是任性的,那么 社会 又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不过笔者觉得,我们提倡不要让孩子委屈求全,希望孩子不要“太懂事”,但并不是说要让孩子成为熊孩子,不过孩子的懂事,学会理解父母朋友的同时,不会让自己活得太卑微或是太心累,这样懂事的孩子我们还是希望可以更多的。
那么笔者为什么要说最懂事的哥哥火了,却衬托了父母教育最大的失败呢?毕竟培养了特别懂事的孩子,不仅可以让家长省事少操心,对于他人来说,也会减少许多的麻烦,这样善解人意的孩子,也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和赞扬了,这对孩子的好处不是特别多吗?
可是,那是因为有一些事情你可能并没有看到,接下来我就举个真实的案例,或许你的看法会有所改变了!
家里有一个非常懂事而且听话的孩子,是一种什么体验?
在一次《少年说》节目中,有一位正在读高一的女生,鼓足了勇气之后走上了台,把她准备好给自己还在嗷嗷待哺的弟弟的一封信,给大声的朗读了出来,信的内容这样说道:
“姐姐希望你可以做一个单纯快乐的孩子,可以不那么懂事,不那么乖……”
没错,在场的所有人,听到这一段话的时候,都是露出了一幅惊讶而且好奇的表情,这位姐姐的想法怎么会如此标新立异,出类拔萃?不过这也和部分家长的观念不谋而合了。
原来,这位姐姐就是家中口中的“别人家的好孩子”,那么,她到底懂事到了什么地步呢?
不同于那些大部分担心自己的家庭地位和生活质量,而坚决反对父母生育二胎的独生子女们一样,她却反其道而行之,想着自己过不了几年,就要一人独自在外地上大学,这个时候自己的父母难免会觉得有些孤单,所以她便“督促”父母生育二胎。
因为她的懂事,所以自打住校以来,因为害怕父母会担心自己,所以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因为她的懂事,她总是把每一件事都做到了极致,因为自己过于担心父母的情绪,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而让父母感到失望,所以她从来不把自己的小情绪和小任性表达出来。
她让周围所有人都感觉到高兴和快乐,不过在她的内心深处一定有很多的“苦水”吧,所以才这么希望弟弟可以不要再重蹈自己的覆辙,只要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长大就好了:
“姐姐希望你可以做一个单纯快乐的孩子,勇于索取,能被拒绝”。
此时的妈妈也说道:如果没有女儿的“怂恿”,她根本没有勇气在这样的高龄要二胎。
究竟是什么样的妈妈,才能教育出这么懂事的女儿?看看她的妈妈就知道了。
女儿在读信的期间,母亲的泪水一直都在眼眶中打转,在女儿读完信的内容后,她告诉女儿:
“你想对弟弟说的话,也是妈妈想对你说的。”
特别是在我生完弟弟之后,回到了家里,我看到你所做的一切,我真的感动得连续哭了好几天。
所以,你对弟弟说的话,妈妈也特别希望你对自己再说一遍好吗,只要做你自己,不要太委屈自己了。”
爱的最好回应,其实就是我默默为你付出,而你懂我的委屈。
笔者有一个表姐,如今已经过了三十岁了,从小到大都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刻苦学习,品学兼优,从小表姐就特别懂事,不管是什么事情都会让着表弟,如果有了什么好吃的和好玩的都会优先给表弟吃喝,除非是表弟不要,表姐再勉为其难的吃喝!
表弟长大一点后,经常还会打骂表姐,甚至还会撕烂表姐的作业,但是表姐对此却从来没有发过火,这些事到后来我才听表姐提起过,因为在当时的情况来看,表姐知道自己哪怕就是发火,最后倒霉的也还是自己,因为在父母的眼中,自己是姐姐必须要让着弟弟,心里哪怕再委屈,也只能一个人偷偷的哭泣。
那年的中考,表姐的成绩是全校年级的第一名,成功地考上了县中,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的表姐却最终还是报读了一个中专学校,估计是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吧,后来听表姐说起,才知道当时大姨家的经济条件其实可以供表姐读上县中,不过那样的话,表弟就没办法上高中了,所以表姐在万般无奈下,还是选择把这个机会给了表弟,并且答应等到自己毕业了,出来工作后供表弟读大学。
表姐毕业后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并且我跟随父母每次到大姨家里,都会听到大姨在称赞表姐,说表姐作为长女们,就是家里的顶梁柱,特别孝顺还懂事,这让许多亲戚朋友都非常羡慕,不过我从表姐的口中得知,就是因为大姨对她的期望太高了,所以她更加不敢让大姨失望,
而且表姐说自己为了供完表弟读完大学,自己才终于敢和谈了8年的男友结婚,不过这并不代表着表姐的解脱,或是说可以过普通人的生活了,在表姐30岁的那年,已经有了孩子,刚好工作获得了奖金,便给自己置办了几件新衣服,回到家里,没想到被正在带孩子的大姨给看到了。
此时的大姨脸色马上就变得难看起来了:你不是有衣服穿吗?干嘛浪费钱买新衣服?你有多余的钱干嘛不拿出来帮你弟?此时的表姐又是默默承受着这一切,想着以后不论买什么东西,还是偷偷摸摸地带回去吧。听闻表姐这大半辈子的经历,大部分的日子都过得如履薄冰,经常一个人在深夜里崩溃哭泣,至此,我也感觉表姐的半辈子算是毁了,虽然替表姐感到不值,却又无可奈何!
此时又不禁想起了安家里的“房似锦”,表姐的遭遇虽然没有她那么痛苦,可是表姐的痛苦却又是漫长无期的,所以长痛比之短痛,还是更加难过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过:“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所以,自打“原生家庭”这个词出现后,每个人的不足和缺失似乎都有了答案。
父母对孩子从小的区别对待、打击式教育、高压政策等等,早就在我们的人格发展路上留下了绊脚石,就像是“童年阴影”这种东西,虽然我们看不见又摸不着,而它带来的影响却是一辈子的。
所以,懂事的孩子长大以后,未必就会如同家长想象的那般一帆风顺。
因为理想是丰满,现实是骨感,从小懂事的孩子,在他成长的那么多年,需要承受比同龄人多出几倍的压抑、辛酸和痛苦。
大部分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3个叛逆期,分别处于3到4岁,7到9岁,13到16岁。
这一个个的叛逆期,都是孩子想要表现出独立自主的信号,随着叛逆期年龄的增长,这种信号也会越来越强烈。
因此,父母们想要提高孩子长大后一帆风顺的几率,只要处理孩子的这三个叛逆期,那么孩子的终生都会受益,这比从小培养一个懂事的孩子也更加重要的多,也更加有效果。
其中最好的教育方式,莫过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爱的表达和传递,还有日常的陪伴,以及一些相关规则的建立!
结语:许多父母要求孩子懂事,都是为了减少自己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责任和麻烦,但是家长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这些责任和麻烦减少后,将为几何倍数增长后在让孩子承当。
有不少过于自负的家长,总会以一些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等偏激语言,来让孩子听话,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过,时代的日新月异,远不是固有的思维和认知方法所能操控孩子的人生了。
请别再用你的期待和理想,打造出“道德绑架”的锁链,来捆绑孩子的人生了,如果说你是准备让他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意愿和目光下,需要事无巨细的看别人脸色行事,特别在一些权威面前,表现出一幅懦弱的样子,那就另当别论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