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第1张

1利用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方式,情境的营造能够使小学生在增强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认真感知情感内容。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有着多样的情境设置。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促进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实现道德情感培养。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一课进行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交通问题产生思考,并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真正了解与交通相关的问题,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其次,通过模拟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真实感受情感。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多元化的教学设备为模拟情境的教学提供了便利。例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内容教授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及特征,在学生了解民族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知情感,将现实实际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道德认知的基础上提升道德行为。例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我们的班干部选举》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引导学生进行一次选举活动,通过与学生交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选举方案设定,在强化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进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2融入情感加强情感交流

教师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引导者,其情感态度与人文素养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在对小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培养自己的情感,以耐心的态度对小学生进行讲解,通过自身道德情感的体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培养,通过交流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认知。例如,在品德与社会四年级《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融入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媒体等形式的图像展现,和学生产生情感交流,在加强学生美育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提升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只有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才能使这一内容教学达到效果。

3利用实践实现情感内化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情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将道德情感融入情感行为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真正将学到的情感内容融入情感实践中,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参观等形式激发学生情感实践体验,促使情感培养内容实现内化,进而达到终身教育的目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自尊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要有自尊,必须要自立自强;要实现自强,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而要有自尊自信并实现自立自强,则必须做到知法守法用法 自尊(self-esteem)即自我肯定— 自我感觉良好,并认许自我。在心理学上,自尊感可以是个体对自我形象的主观感觉,可以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自尊感比较高,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感到自己值得别人尊重,也较能够接受个人不足之处。形成自尊感的要素有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等,这些因素都与个体的外在环境有关的。自尊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要培养正确的自尊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 寻找个人自尊的支点(支点指自己突出的优胜和长处);二 要有正确的方向(培养个人的自尊,应当懂得把个人得自尊上升为集体,国家得自尊);总之,我们一定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一言一行都要考虑祖国的利益,在和外国人交往中,要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自己的言行损害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有的民族自尊 自尊的表现: 1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 2自尊还包含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良心(consicience)就字面而言,“良心”在一些西方文字中最早与“意识”、“认识”相关。英、法中的“良心”有共同的词形(conscience)。从英文看(conscience)。,源于拉丁文conscire,本意是“知道”,此此衍生出“con-scientia”(知识、意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conscience成了“内心、意识”的代名词。在赋予道德意义之后,conscience又被古人用来专指“按良心办事”。人们对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应负的道德责任的一种稳定的自觉意识。 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是个人自律的突出体现。作为人心中的最内在法则,它不仅给人以内在的权威和标准来裁决自身的对错,从而阻止人去有意做恶或劝导人积极为善,而且促使人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一步深刻反省、从而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或悔过要求。良心的自我发现有两个结果:要么从自己既有的作为中获得精神的快慰,要么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悔恨交加,以致觉得自己的一切都逃不过良心眼睛。世上之所以有道德生活,最终要归因于良心:做好事不求别人的赞赏而只求无愧于心是道德生活的最高境界;做错事能扪心自问并深感内疚则是塑造有德之人的第一步;做坏事竟心安理得而不觉得受良心的谴责,则属于只有靠严厉的惩处才能纠偏的行为。毫不夸张地说,良心乃是道德秩序的保证。良心,并且只有良心,才能救道德于堕落。 在中国,良心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告子上》,意为仁义之心,包含恻隐、羞耻、恭敬等情感。良心是一定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反映,是人们的各种道德情感、情绪在自我意识中的统一,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良心是历史的、具体的、社会的范畴,是一定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因而也没有所谓抽象的良心。良心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判断、指导和监督的作用。 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自尊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要培养正确的自尊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 寻找个人自尊的支点(支点指自己突出的优胜和长处);二 要有正确的方向(培养个人的自尊,应当懂得把个人得自尊上升为集体,国家得自尊);总之,我们一定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一言一行都要考虑祖国的利益,在和外国人交往中,要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自己的言行损害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有的民族自尊心 良心是一个古老而现实的话题 良心是个人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的道德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使命、职责和任务。 良心是心灵的一种需要。 良心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社会道德的内化,是个人道德发展到自律的积极成果,是个人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 良心是支撑着人的道德大厦的支柱。它不能腐烂,否则精神住所会倾倒。 良心是一把锤子,它能敲开人们的善良的心扉; 良心是一把钥匙,它能打开人们的心灵枷锁; 良心是一股春风,它能吹散社会的阴霾和不良之风; 良心是一盏探照灯,它能照亮人们前行的路; 良心是一把尺子,它能衡量和约束你做事的分寸; 良心是一付良药,它能治愈人们受伤的心灵; 良心是一团火,它能温暖人们身心和环境阴冷; 良心是一首乐章,它能赞美的生活的快乐和谐与安康; 良心是一股清泉,它能带给盛夏的清凉…… 希望你能得到一些启事

休谟把道德归于情感 ,把德恶归于苦乐感觉 ,把德恶关系归于印象观念间及自我与对象间的机械因果性 ,从而取消了人在道德实践领域的自由但这种情感主义的道德观 ,同时也有其强调“自然的生活”、揭露生活中的矛盾与致力于解决矛盾的启发意义

。道德与情感在相互依存中互相约束。道德与情感由于时代不同,历史阶段不同,人类对道德的认识亦随之不断发展、变化,由于科学对情感奥秘的探索复杂、漫长的过程,同时还由于东西方文化在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差异千百年来,人类对情感与道德的关系、情感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众说纷纭。

道德情感的特点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它随人的认识、信念、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

丰富起来。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看,道德情感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两极性

道德情感的两极性是指人们在一定的情境中,由于道德认识的前后变化,常常会出现两种相对立的情感。如喜与怒、哀与乐、好与恶、爱与憎,尊重与轻视等。在两极之间,还有一系列不同色彩的情感或情绪,有时也有双重情感出现,而居于两极的情感,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换。教育工作者如果善于抓住学生道德感两极性的表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就能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向着有益的方向发展。

2.情境性

人们道德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具有综合制约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把学校集体生活中积极健康的情绪组织起来,创设良好的道德情景,对于健全学生的情感生活,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3.感染性

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使他们产生同样或类似的情感,这种以情动情的方式就叫做感染性。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感情感染学生,使之成为推动学生上进的精神力量,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教师招聘道德学习的核心是态度或价值观的获得。道德学习是品德的心理结构的内容。品德的心理结构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最底层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为中间层,道德行为为表层。先获得态度或价值观,然后才会有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并能据此进行正确的评价与判断,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品德不是个体先天的禀赋,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活动获得的,其实质是把外在于主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内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并进而通过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

扩展资料:

品德的心理结构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1、道德认识

亦称为道德观念。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以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包括:判断自己或者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

我来举一个例子:小明认为在公交车上让座这件事情是道德的,是好的,认为不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是一个坏的表现。这就是一个道德认知。也就是说对这件事情的评价,好的坏的,就是道德认知。

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者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心理体验。道德情感的内容包含很多方面: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羞耻感等。

其中,义务感、责任感、羞耻感对我们少年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我来举一个例子:小明在公交上上为老奶奶让座之后觉得很高兴。这就是一个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我来举一个例子:还是公交车让座的例子,小明每次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都可以给有需要帮助的人让座,这就是道德意志的体现。今天让座,明天让座,后天也可以让座,以后都可以让座,这就是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精神力量。

4、道德行为

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以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看一个人是不是道德,最主要的就是看他是否言行一致。那么公交车上让座的那个例子让座这个看得见的行为就是指道德行为了,行为一定是我们眼睛可以看到的东西。

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有:

(1)丰富学生有关的道德观念,并使这种道德观念与各种情绪体验结合起来。

(2)利用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

(3)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阐明道德概念、道德理论,使学生的道德体验不断概括、不断深化。

(4)在道德情感的培养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调控自己情绪的能力,要注意在培养品德时出现的情绪障碍,并设法加以消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300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