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温暖、依恋、人格健全的性格?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温暖、依恋、人格健全的性格?,第1张

其实有很多的家长在对于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都是很迷茫的,他们总是会以他们认为好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但其实家长们知道吗?人在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都是过去经历中的一种折射,而这与儿时受到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这足以表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让孩子的眼里充满快乐、温暖呢?以下有针对不同阶段孩子的养育方式,家长们赶紧来看看吧!

0-3岁:情感抚养

在孩子0-3岁的时候,是最需要与家人建立依恋关系的时期,而这些依恋的产生会一直积累到是孩子12岁。那么依恋是什么呢?其实也就是当幼儿与某人形成依恋关系后,他们会觉得与自己依恋对象在一起时是很愉悦的;而在自己难过的时候,也只有依恋对象的出现,他们才会平静自己的心情。

如何建立依恋?

有很多的家长应该都听过:在孩子哭闹时是不能马上抱起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睡觉的好习惯。但其实,这种观点是应该被质疑的。对于吃喝拉撒睡还不能自理的宝宝,他们只会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所以此时家长就应该立刻抱起孩子进行安抚。因为对于长期哭闹得不到安抚的孩子来说,长久下去就会影响他们的脾气。同时,喂养孩子的时候将孩子抱在怀里也可以促进依恋关系的建立。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养育者的气味会让他们感到温暖,而养育者身上的气味则会让孩子感受到舒服和快乐。

3岁-12岁:性格抚养

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在他们3岁左右的时期内,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就会得到一定的发育,所以在这个时期内,也正是家长们给孩子“立规矩”的关键时期。一般家长可遵循以下几个教育的时间点:在孩子三岁时,家长要学会对孩子说“不”;在孩子四岁时,家长要教会孩子等待和自律;在孩子五岁时,家长要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在孩子六岁时,家长要教会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如何制止孩子无理的哭闹?

• 哭闹没有用

比如孩子在得不到手机,不能看动画片,而出现哭闹的情况时,家长一定不能立马妥协,正确的方法是放开让孩子去哭闹,直到孩子哭累了之后,家长可以给孩子擦擦脸,以此来告诉孩子:你是爱他的。等到孩子的情绪稳定之后,家长就可以和孩子讲道理了,但是在这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这几点:不要骂孩子,不要打孩子,不要跟哭闹中的孩子讲道理;不要离开孩子。

如何让四岁上下的孩子开始懂得等待和忍耐,从而培养自律意识?

• 有计划地给孩子买玩具

家长可以选择一个周末,带着孩子到商场里去挑选玩具,但是在这期间,家长要向孩子说明:大人赚钱是不容易的,然后让孩子等待下一个时间段买玩具。并且利用这个机会来向孩子提出要求:如果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也要早点上床睡觉,要乖乖吃饭,收拾自己的玩具等。这种延迟满足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学会等待和忍耐。在孩子3岁之后,家长还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来让孩子进行其他的活动,比如说:拼图、画画等。年纪小的时候就可以少画一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时间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增长。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在上学的课堂时间里集中注意力。而在孩子五岁起,家长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与他人分享的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1 巧克力的诱惑

为孩子准备一份他最喜欢的零食,从而设计一个游戏。首先,家长要将这份零食分为三份,然后拿出其中的两份让孩子进行自主管理,但是同时还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他可以做到今天吃一份,明天吃另外一份,那么在明天的时候还可以额外得到一份奖励。这个方式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但是对于首次掌握主动权的宝宝们来说,他们大多都会选择将两份一起吃掉,但是家长也不要着急,培养孩子的能力是需要时间的,久而久之,孩子的思想就会转变了。

2 饭桌上的分享

其实这时候就需要家长们的榜样作用了,如果在孩子的爸爸没有回来之前,妈妈告诉孩子:不能动筷子,要等爸爸回来一起吃。那么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里就会形成这种与他人分享的观念。

3 运动中的吃苦耐劳

其实运动对于人的影响是很多的,它不仅仅可以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它对于人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说:跑步。它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呼吸和耐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胆量。当家长发现孩子在跑步中会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生活中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刚开始的时候都会特别难,但是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其实也并没有多难”。由此及彼,在运动过程中,孩子遇到的事情,家长就可以从中引出教育,通过运动来教育孩子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教育方式。

12-18岁:人格抚养

一般来说,女孩12岁、男孩14岁起,他们的第二性征开始发育,也就意味着孩子进入到了青春期。那么在这个时期内面对孩子的时候,家长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了。比如,孩子进入初二后,家长就可以与孩子讨论未来的职业方向,但是一定要注意:在选择的过程中,家长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并非是粗暴式的“管”。

那么当孩子出现学习困难的时候,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首先要让孩子对自己有最清晰地觉察,而作为家长就要给予孩子一些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同时还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那么如何在青春期跟孩子探讨恋爱的话题?

• 挑衣服好比找对象

在商场与孩子挑衣服的时候,如果看中一件衣服,那么家长在这个时候就可以妈妈鼓励孩子先可以到其他商铺再看看;而就在这不断地逛商铺过程中,孩子就会发现其他更喜欢的衣服。而在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告诉孩子:“找对象好比挑衣服,中学就是第一家店,如果在中学时期就早恋,那很有可能看不到未来更优秀的男生了。”这样的方式对正确培养孩子的恋爱观也是很有效的。

希望各位家长要明白:爱孩子并不是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都给孩子,而是要给孩子喜欢的东西。同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希望各位家长可以采取正确的方式,尊重孩子的意见和选择,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01

青少年,本应该像一株朝气蓬勃阳光四溢的向日葵,散发着青春向上的气息。但是青少年犯罪,却令人痛心疾首。

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14岁至16岁是非常危险的“犯罪年龄”。

一个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一般能从其成长的家庭中找到形成的因素。家庭教育并不是对孩子某一阶段的教育,而是要持续很长的时间,甚至一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终身教育思想。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极易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比如:迷恋网络、旷课逃学、撒谎、打架斗殴、离家出走、顶撞父母、早恋、自杀、严重的还有打群架、抢劫等等,“发病期”多在12岁前后至18岁前后。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而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在青少年犯罪预防、家庭教育理念方面有其独到见解,其一重要研究成果便是提出了家庭教育中的“心理抚养”概念。

02

李玫瑾教授指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心理抚养。

心理抚养的关键:首先是建立母子的依恋;其次是对六岁前的孩子进行性格培养。

心理依恋的形成是心理抚养的起始点,依恋必须是一对一的。二次世界大战时很多孤儿长大后出现心理问题,后来发现,在养育院长大的孩子尽管吃饱穿暖,但是他们没有一对一的依恋背景,成年后的他们心理问题很多。所以,一对一的依恋是孩子建立安全感与健全人格的关键。

孩子依恋的对象首先应该是母亲。当一个婴儿躺在妈妈的怀里,偶尔抬头妈妈与妈妈对视;当他蹒跚学步时摔倒了,妈妈把他拥入怀中安慰他;当他想要入睡时,妈妈给他哼着催眠曲,这一切的一切都会使他对妈妈产生依恋。

特别是妈妈的声音、气味、抚摸,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讲,比任何玩具都重要。

现在很多妈妈生完孩子很快就投入工作了,无比珍贵的与孩子共处的时光交到老人或保姆手中,使得孩子对自己的依恋很难形成。孩子没有稳定可靠的依恋对象,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就会相应降低,孩子小的时候一般显示不出来,到了青春期就会显示出来,可能就不服大人的管教了。

孩子对父母有情感上的依恋,父母才能发挥心理影响力。

几乎所有的青少年犯罪都能找到童年的心理根源。李枚瑾教授说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有滞后反应的现象。

任何生命都是过程,任何过程都有开始,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人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6岁,6-12岁,12-18岁。

12-18岁时人已经进入青春期,其独立意识与逆反心态就决定了这一时期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时期,所以,家教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在依恋期中,1-6岁又最为关键。由于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逻辑的进程,所以,人在成年时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未成年。

2007年发生在美国大学校园的一起枪击案,枪手赵承熙的犯罪心理就属于在未成年时期(8岁)因移民而造成的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创伤导致他在23岁无故杀人。这一案例告诉我们:人在幼年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是安全感,对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熟悉的环境、亲切的伙伴比富丽的房屋和汽车更容易让孩子形成阳光健康的心理。否则,父母的一切努力都会成为泡影。

03

如果一个孩子出生后,母亲就把他送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抚养,到孩子上学时再接回父母身边来,会导致孩子和母亲可能会有终生的隔阂。而且孩子在青春期时,很难管教。

如果父母与老人之间有分歧和冲突,孩子可能从心理上很恨父母,源于幼年时缺少对父母的情感依恋。

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在孩子早年的付出,让孩子产生依恋的情感。这样一来,父母就对孩子形成了一种心理影响力,或者说心理资本、心理控制力。

如果父母对孩子没有心理影响力,那么孩子就很难接受父母的管教。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一般能持续到青春期。

李枚瑾教授说: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决定犯罪的因素很复杂。她把犯罪分为人格问题和心理障碍两大类。

有人格问题的人,基本上是只要有条件,他随时都会犯罪,重复犯罪。他犯罪是必然的,他的人格障碍是天生的,没有道理。也许父母都很正常,孩子就很坏,父母管不了,为他花多少心血也无法感动他。这种人根本无法形成对他人的依恋情感。这种情况中反社会人格是比较典型的。

更多的情况是这样一种,由于在早年没有良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又缺乏正确的性格培养。这类孩子在6岁没有情感依恋对象,6岁至12岁时,无人管教,几乎是自生自灭,那么到18岁时,心理就会出现问题,对社会冷漠,残忍,作案可怕。

依恋是在12岁之前,错过了幼儿期的依恋,还有一个弥补的过程,就是小学阶段。毕竟在12岁之前,孩子从生理上和身体上,都没有成年,还很弱小,特别需要身边有亲人的陪伴,所以花时间陪伴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等孩子到青春期,父母想陪他,孩子也不让陪了。父母可以白天很忙,但是晚上一定要陪孩子入睡。

最好不要让小孩子上寄宿小学或者幼儿园。那些在战争中受到创伤的孩子,被送到寄宿学校,由国家抚养。这些孩子智力没问题,但是性格有缺陷,往往自卑封闭。很多孩子都存在情感障碍。尽管在学校环境中,但孩子缺少依恋的对象。

04

一些孩子在青春期是会有一些逃学抽烟等反社会行为,这是否就意味这样的孩子会走向犯罪道路,家长该如何判断呢?

李玫瑾教授说:人在青春期会有一些反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和反社会人格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我们社会认定的一些社会准则和习俗,比如小孩不抽烟等,只要孩子故意做相反的,都叫反社会。这里的社会是指社会规则。

人在青春期会有一个探索阶段,故意做一些违反规则的事情。到青春期结束就又完全正常了,这叫做反社会行为的自然消退。

家长如何判断自己孩子是否会走向犯罪道路呢?主要有两点,一是这个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的视线和身边,有依恋。二是父母本身是正直的人,从观念到行为都不会做坏事。家长只要做到这两点,孩子就不会出大问题。

心理抚养的第一步是情感抚养,令许多家长困惑的是:当他们用全部的情感和心血培养出来的孩子却有一天突然让父母觉得那么陌生、敌对、甚至可怕。有的孩子在父母看来一直非常老实听话,有一天却让警察找到家里说“他参与打架斗殴了”!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可是孩子怎么就因为几句批评就突然跳楼了;还有的孩子稍不顺心就离家出走;一位离家出走孩子的妈妈曾发出疑问:“前几天我们还一起看**,怎么不知道为什么就出走了呢?真不明白”为什么那么疼爱孩子,他们还会这样呢?

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行为问题表现有滞后性。大部分成年人的极端行为都可以追溯到其某种早期心理经历,人的心理问题与6岁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05

家庭结构的健全不等同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家庭的抚养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子女的心理抚养。

孩子成长中需要很多的“爱”,但真正爱孩子的本质不仅仅是给予、满足,不是百般的溺爱与无休止的迁就,更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人生中的幸福与快乐。而是要让孩子在成长中经历一些挫折、打击、痛苦,让他在痛苦中学会克制、忍耐。明白人生中的生离与死别,相遇与分开,快乐与痛苦,幸福与悲哀,从来都是相伴而来的,没有一个人是一生一世无忧烦的。

心理抚养需要父母亲自抚养,在父母的亲自抚养中,你的孩子就是在复制抚养的观念与性格,复制他最亲近的人的各种行为方式与态度。早年最重要的模仿人是妈妈,然后就是爸爸。

一般情况下,人的长相大多来自于遗传,但人的性格和人的观念则完全取决于父母的言谈举止。所以,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们需要好好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家庭中成为孩子的好榜样,给予孩子应有的心理抚养。

作为父母,要乐于学习,不要把教育孩子的学习看做枯燥的责任和义务,是不得己而为之,而是要当作自己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只有这样,父母们才能掌握家庭教育的精髓,给予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心理抚养,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网图,侵删!

2022新婚姻法孩子抚养权的规定主要包括一下四点

一、新婚姻法孩子抚养权的规定

二、具体相关原则规定

三、法院判决孩子抚养权的方式

四、变更孩子抚养权的方式

一、新婚姻法孩子抚养权的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

二、具体相关原则规定

民法典子女抚养权原则规定是,如果父母离婚,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改变。子女抚养权,主要取决于抚养条件。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在新婚姻法子女抚养权这个问题上,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对子女抚养问题,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根据上述原则,结合审判实践,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2、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3、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

(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

4、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的条件基本相同,双方均要求子女与其共同生活,但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可作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的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5、父母双方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见。

6、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准许。

三、法院判决孩子抚养权的方式

子女抚养方面,在进行辩论时,主要围绕孩子判归谁对孩子成长更为有利这一个中心原则展开。比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辩论:

1、孩子的年龄。根据《民法典》及其相关规定,2周岁之内的孩子一般归女方抚养;如果孩子在幼儿期,同等条件下,法官判归女方抚养的可能性会相对大一些。

2、从孩子的性别。如果孩子是女孩子,且年龄将近十岁,因为女方对于指导孩子的青春期更为有经验,故同等条件下,法院判归女方的可能性更大。

3、从双方的经济条件。如果父母一方收入较高,可能会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抚养条件,在同等条件下,法院就有可能将孩子判归收入较高的一方。

4、从孩子一贯的生长环境,比如,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或者孩子一直住在某套房屋中,上学也在该房屋周边等,这些都是法官考虑孩子抚养权归属的因素。

四、变更孩子抚养权的方式

1、协议变更

无论是协议离婚还是判决离婚后,父母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并非一定要向法院起诉,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协议,只要没有违法事项和对子女成长不利的问题,法律准许当事人作出协议变更。总之,在出现需要变更子女抚养权的情形时,父母首先是可以私下协商,通过交流达成一直意见,直接变更子女抚养权。

2、诉讼变更

夫妻走上离婚道路,往往是各种矛盾激化导致的最终结果。因此,很多时候,让离婚夫妻坐下了心平气和地谈事情,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因此,但抚养方出现各种问题不再适合抚养孩子时,如果离婚夫妻无法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时,可以同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要求变更孩子抚养权。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第一千零八十六条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353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