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关;
2 滞后反应。例如,15、16岁发生的行为问题其心理问题发生在12、13岁甚至更早;
3 心理发展有关键期,错过关键期不好管了。
1 依恋期是教育的最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家庭教育最重要。
2 青春期时人最容易出事的一个时期,是犯罪的高峰期。
3 未成年时出任何问题,父母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其矫正。
4 性格发展较于智力发展更为重要。
是一切心理发展的基础。
人在出生初期是很无助无能的,痛苦的解除来源于其抚养人,是其快乐体验的来源。
半岁之后,最早出现的情感发展是认人(相貌,声音,气味),依恋产生,抚养人由此获得抚养孩子的心理资本,会直接影响抚养人对孩子的控制力。(不是靠吓唬)
人和人的关系始于人的需要的出现,而需要的满足一定和他人有关。在满足的过程当中建立情感。
因此, 孩子在一岁半之前应该由父母亲自带 。
真正 有爱的抚养一定是唠叨的 ,唠叨的抚养孩子说话早。
受言语发展影响,孩子外向爱说话,善于与人打交道;
1 社会性发展决定认知发展(社会行为认知);
2 抛开先天性智力因素,专注力较强的孩子(往往内向寡言)有助于认知(智力层次的认知)。
情绪控制:婴儿早期不舒服时如果得不到缓解,会爱哭易激动, 被悉心抚养(对孩子的需求高反应)的孩子情绪较为平和 。
观念在人的潜意识中,是后天形成的,主要是由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以及父母灌输。
例如:
Ex:脏净,害羞,贪念,是非,死要面子
观念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人父母正派孩子不会出现很大问题。
性格是 后天 形成的 社会 行为方式。
社会行为方式是指一定与他人相关,但观念不一定与他人有关。
例如以下性格(有观念在其中):嫉妒,家庭观念,尊重女性,尊老爱幼
智力行为(例如:学习好坏)
气质行为(例如:脾气好坏,脾气急缓)
观念和信念行为(例如:做事有没有道理)
社会行为(一定和他人有关:善良,热情,宽容,自私,残忍,冷漠等)
家庭观念:懂事不懂事完全在教育;早年做家务事,为家庭分忧,参与家中事情的讨论,帮助解决家中困难。
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 6 岁以前 ,因此,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克制任性,防止压抑,学会控制,学会忍耐,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
人的看法和认知一生都在变,但是性格不会变。
六岁之前要对孩子说“不”,
练习方法:如果孩子哭闹,满地打滚,不打不骂,看着他(别走开),然后看着他哭,直到他哭累了,给点爱(擦擦脸),问他“还哭吗,没哭够,接着哭吧”。告诉孩子:“如果你哭闹起来没道理,哭闹是没用的”。
“如果你想要达到目的,你可以说服我,我们可以一起讨论”:3比1的比例,每三次可以满足一次,不但可以提高孩子说服力,还可以防止压抑。
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的自控能力
练习方法:好吃的东西,3天给一次,坚持半个月到一个月,这回你先不吃,让孩子自己保留3天,3天后,加到3份;如果吃了,3天之后就没有了。培养起自制能力。
克制冲动,耐性
练习方法:吃饭的等待与控制
孩子下午4-5点饿,要等到大人一起回来6点多吃晚饭,大人不动筷子孩子不能动。人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饥饿。只有自己痛苦,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痛苦。
正确的做法:为家里分担,否则会变得自私;错误的做法:好好管理自己,不用管家人
练习方法:分担家务,一起讨论家事;
心里有家人,吃东西要先给长辈
意志力不是来源于智力,而是靠体力磨练出来。
练习方法:拉链,锻炼,建议游泳,要孩子记得被淹时拼命挣扎的意识“只要扑腾,总能活下来”。
以上均要在 6 岁之前反复练习强化,越早越好。
心理问题可以倒推,一环扣一环。
比如两面派,抚养人管教不一致;
偷钱:16岁之前偷过,家里没管;
青春期,又叫性功能发育期,也是心理反抗期。
该阶段是早期教育缺陷补救期,未完全定性,21岁之后就基本定性了。
青春期是犯罪的高峰期,英国做的调查:14岁:矿学高峰;15-16:成瘾:网络或毒品。
两个变化:
生理:身高(视觉优势),性发育(排精,月经)
心理:独立性,自尊,逆反,结伴,幻想,性意识觉醒
独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标新立异,回避父母干涉,少谈自己事情,烦唠叨,寻找自己信仰,离家出走;
自尊:自尊心强,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
逆反:怀疑以往未经验证的警告,对以往权威的否定,对着干;
结伴:不再向家庭和老师求助,而选择同龄人。如果孩子结交了坏孩子,有可能是因为有人在欺负他,所以结交坏孩子寻找安全感,家长要多观察,多了解;
幻想:(原因)想象力的思维发展,而社会阅历不足,靠小说或网络弥补想象力的不足,导致幻想;
性意识觉醒。
(要理解孩子;对孩子要像治水一样,要顺流引导,而不是强赌;注重生存教育,而不仅是考试教育;要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要先肯定孩子,才能和孩子交心;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对方,保持家庭中良好的异性交流,做出榜样;父母要眼光比孩子看得更高更远,要讲究说话艺术):
1 要改“要求和命令”口气变“商量”口气
多观察,少唠叨,点到为止,比如:“那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要说“你必须承认你错了,你一定要怎么怎么做”;“自己决定,是不是怎样怎样更好?”。
2 要将孩子视为自己的“同事”或“朋友”尊重待之
要用平等的态度,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朋友。
3 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大事,让他分忧与分责
家中出现困难(即使不需要孩子来解决),也和孩子一起讨论,先听听孩子的意见,让他学会参与和分担,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4 善于从孩子的态度发现自己教育方式中的问题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培养阳光的孩子更重要,人的成功在于性格。家长应该更注重孩子的全面性发展,而不是仅智力的发展。要经常关注孩子,问问:“上学快不快乐?有人欺负你吗?老师对你好吗?有没有想跟爸妈说的话?”
5 关注孩子最好的朋友及家庭背景
例如:孩子过生日时,让孩子带好朋友来家里吃饭,聊家常,观察其好朋友的品行和打听其家庭背景。如果对这个好朋友感觉不好,家长可以向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说清楚感觉不好的原因,问问孩子是否认同,让他自己考虑。如果孩子想摆脱一个坏朋友而无法做到时,家长要及时发现,并且帮助他。多交流,多关注。
6 要关注孩子的兴趣所向,尽可能地与其共同欣赏,再引导他的兴趣
网络成瘾时,首先态度上要共同欣赏,不要一味否定,再予以引导,报个乒乓球班,与孩子打比赛,一起出去活动,一起玩,多样化游戏!孩子网络成瘾,是因为先出现了心理问题,感觉单一导致。知识不限于书本,对孩子向社会开放;交朋友;学习体育音乐,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可以避免上瘾,并且弥补想象力的不足。
7 要给孩子以信任!
给孩子建议,但不要让他强制执行,静观其变,相信孩子能够克服。
8 为他的善良、成功、负责表现而骄傲!
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如果发现孩子早恋,不要偷看了孩子的东西再批评,装没看见,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禁止。
如果孩子告诉了家长,可以恭喜孩子,有人喜欢或者喜欢别人是好事,说明孩子有爱心有魅力,但是还不到可以负得起责任的年龄,将来你会不会变?不阻止他,让他看到他十年后的样子,是否愿意结婚就不再深造学业了。
充分信任,把握分寸。
对于女孩子,要告诉她谈恋爱可以,但是不可以把自己轻易给别人,不是贱价处理的货品。
适当时间和孩子讨论:恋爱和结婚是什么关系;什么是真爱,怎么看一个人爱不爱你;恋爱是美好的,但是要保持一定距离,什么是危险不可以做的事情;通过动物世界了解什么是性交,不回避该话题。
根据年龄特点,初中时可以讲性别魅力,高中时可以讲人类性史话,让他们知道人类性的发展,为什么和道德法律有关,财产继承权、近亲结婚等,用科学和历史的态度适度讲清楚。
5个课题:性意味着什么;性别魅力与修养,性别魅力与社会交往;道德法律同行的意义;生理知识。
父亲要和儿子讨论妈妈的优点,当初怎么看上妈妈的,什么品质是女孩子的好品质;同理,妈妈要和女儿讨论爸爸的优点;引导孩子挑选异性的眼光;要跟孩子讲结婚后,一年以后再要孩子,先要过渡一段时间,看看彼此是否真的合适。
交流方式:可以用文字交流的方式代替直接说;如果面对面交流别扭,可以带孩子去散步时说。
和孩子讨论人生的真谛,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例如,“你上学,我跳楼,你怎么办?”
和孩子讨论生命的意义: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为什么宝贵?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命?
(1)健康,远离不健康的东西;
(2)自由、守法;
(3)情义,有情有义,生命有色彩。
(4)责任感;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
(5)里程碑的纪念日:孩子的14岁、16岁、18岁生日。
14岁:孩子自己负责,不拿别人东西,不杀人放火;
16岁:开始读法律,有法律意识
以上内容整理编辑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bb12a0102y0dnhtml
作为父母,我们都有同感的是,当孩子懂事的时候,怎么看都觉得自家孩子是最可爱的小天使;当孩子胡闹起来,“小天使”立刻变成“小恶魔”,让人气得牙根发痒。那么,当孩子犯错时候,父母到底该不该打呢?
李玫瑾教授说过: 6岁之前出现这几种情况,如果家长不打,长大孩子会恨你。
为什么一定要是6岁前呢?
孩子在六岁之前有两个阶段,0到3岁是第一个阶段叫 情感 抚养,3到6岁是第二个阶段叫性格培养。这两个阶段会作为孩子一生的基垫影响他的未来。一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遇到事情,通常会出现很大的情绪波动。所以 6岁前是小孩子性格成熟的关键时期 ,也是明辨是非的关键时期,需要父母在 保护孩子的童心不受伤害的同时,引导他们树立规则意识。
1、得不到就撒泼打滚
带孩子外出时,常看到有些孩子因为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在地上撒泼打滚的,好多父母只要孩子不哭,就一味地妥协让步,时间长了,孩子会举得这种方法是有效的,觉得“爸爸妈妈怕我”,以后只会变本加厉。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动手,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2、 任意发泄自己的情绪
孩子小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情况,有时候哭闹停不下来,一言不合就摔东西或者打人。父母一定要正确引导,先试着让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俗话说“气大伤身”,“冲动误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 健康 平安,心境平和,性格平稳才是 健康 长寿的秘籍,也是孩子将来步入 社会 能与人友好相处的必备条件。
3、 没有规则意识
我们经常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当父母和孩子做好约定以后,有些孩子不懂得尊重规则或是出尔反尔,对此,父母不应一味放纵,养成孩子没有原则的习惯,将来孩子长大走向 社会 往往因为缺少规则意识,容易闯出大祸或者受到 社会 的排斥。
4、对长辈不尊敬
现在 社会 的现状年轻人生活压力巨大,所以有很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家里老人帮着带。而老人普遍存在“隔代亲”的现象,更加容易溺爱孩子。对孩子几乎有求必应,听不得孩子哭闹。长时间下去,孩子容易变得骄纵任性,容易向大人动手,做出不尊重大人的行为。这种情况如果第一次出现,一定严加批评教育,但如果再次出现,那么家长不要手软,把他这种习惯扼杀在“摇篮”中。
其实“打”也是有智慧的,是一种对严格教育的泛指。家长只有在孩子小时候严加管教,才能保证孩子长大以后不会无法管教。
近年来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长的热议话题,孩子们敏感脆弱,不服管教,成为普遍现象,对此,大多数家长比较信奉的李玫瑾教授为广大家长给出了建议。
她认为 “无规矩不成方圆” ,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孩子在6岁前三年的时间是 情感 ,还有三年就是性格, 家长要做到3岁之前有恩于他,3到6岁立威于他 ,规矩才有可能立下。
李玫瑾教授在和大家谈教育时,也分享了自家孩子在教育上遇到的一些状况。
孩子在小时候遭到姥爷的大声训斥,李玫瑾教授当时也认为孩子那么小会吓到他,但是李老师父亲却持相反的观点, 认为经过姥爷的训斥,以后走上 社会 ,没有什么事能吓到他。
此后, 李玫瑾教授把它当作“坚强”的教育课 ,因为孩子的教育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家长立规矩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次不敢再犯,就是对孩子教育的一次成功案例。
孩子在三岁之前对一切都是陌生的,安全感来源于父母的关爱,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多给予孩子关心和呵护。
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才会对世界不感到恐慌和害怕,才会有 探索 世界的勇气和决心。
孩子接收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家长得到孩子的反馈,孩子才会对父母心存感激和依赖,这时候孩子会抓住父母的脾气,逐渐会向调皮的方向发展,这是父母就要向立规矩的方向转化了。
3-6岁的孩子已经有自我意识了,并且他们会猜测父母的心理,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会产生叛逆的心理。
这时候孩子这棵小树能否成长为笔直的大树,就看父母能不能抓住立规矩的黄金期,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小,宠溺孩子而错过了最佳时期。
就 像孩子为了得到某样东西,在地上“撒泼打滚”,父母无奈就会依从,直到面对升学 为题 的时候,出现分歧,导致了更大的亲子矛盾。
家长在立规矩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在孩子6岁之前树立家长的威严, 面对孩子的胡闹,父母要坚定,不能向孩子“低头”,做到雷声大雨点小,吓唬到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保证下次不再犯 ,逐步地建立这种思想,规矩就会得以建成。
家长在立规矩时,一定要注意不可总是加深孩子错误的印象,注意一下方面的雷区:
1)不要怕孩子小,不懂父母的意思
当孩子做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就赞美,用欣赏的目光告诉孩子这些事情是对的,几次过后孩子就会知道这样做会受到夸奖,以后就会往这个反向发展。
2)不要强化孩子错误的印象
在孩子犯错时,一些家长只会一味的说“不”,“不正确”,以否定的态度,或是大声吼叫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但在孩子心理就会加深自己对错误的印象,父母可以在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多些正面的回应。
3)规矩要因时制宜
孩子在小时候避免孩子触碰一些危险的物品,而立下规矩,让孩子明白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但是随着孩子长大,有些事物是可以尝试的,父母就要随着孩子长大改变某些规矩。
4)规矩的建立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再好情绪时
家长有时会因为一件事情而生气,在情绪暴躁的时候给孩子立下规矩,之后就再未履行,家长要在和孩子心平气和时,较为正式地告诉孩子,让孩子对规矩充满仪式感。
大家对李玫瑾教授的观点是否赞同?欢迎留言分享转载。
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格培养?
01
孩子的抚养人最好是父母,要在早期和孩子建立良好一对一的依恋关系。
当父母给了孩子 情感 抚育,当孩子对你有依恋时,对Ta进行性格培养是最好的。
02
这个时间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家庭具体情况,根据孩子的聪明接受程度,来确定时间。
那么这个阶段该怎么做呢?
03
1不骂孩子
2不打孩子
打孩子会给孩子很不好的行为示范,Ta长大了也会打别人,打别人那就是暴力了。
3不要哄孩子也不要给Ta讲道理
这个时候哄Ta,哄会呈现出一个态度,是家长在求Ta,不要哄Ta。
孩子哭的时候是听不进道理的,不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讲道理。
4不要走开
教育是面对面的,孩子看的是家长的态度,走开孩子看不到家长的态度,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好。
一做
怎么做呢?拿一个凳子坐在孩子面前,告诉Ta“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要哭就哭吧”然后坐着看着孩子哭,笑眯眯地看着。
等孩子哭完了,拿毛巾给孩子擦擦脸,让孩子知道,我们是爱Ta的。然后放下毛巾,再坐下,问下孩子“还哭么,再哭我等着你”。这个时候孩子是不会再哭的了。
然后平静下来,再给孩子讲道理。
所以,一定要对孩子说“不行”,让孩子知道,有无理要求的时候,肆意哭闹这个办法是不行的。
04
告诉孩子,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家长同不同意也会说出理由,谁说对就听谁的,这就是沟通。
我是小马妞儿妈妈,从孩子出生一直坚持培养孩子好的性格比好的成绩更为重要。你们认为呢?欢迎留下你的 育儿 经验哟。
养育孩子要从心理抚养的角度来培养孩子的性格(0—6岁)。
抚养孩子要注意孩子的关键敏感期(0—12岁)。
0—1岁,养育中是培养依恋关系的时期,有情感就有人性,情感越丰富,人性越丰富。
如果孩子六岁是个话唠,说明这个家里养育孩子三岁之内家里人比较多,情感丰富。情感影响孩子言语和社会性。言语发展会影响人的性格。
0—6岁,妈妈养育儿子,爸爸从旁照顾妈妈,给妈妈披件衣服倒杯水。
六岁前对孩子说“不行”,树立孩子的规矩意识。学校解决的是孩子认知的问题。六岁前是制造人的过程。孩子出现问题是12岁后,过了这个阶段会回归正常。
理念是有道理在里面。
男人55岁是更年期。25年一代人,70多岁见三代。
现象 :
1名牌大学跳楼的最多。
当(0—1岁)孩子被剥夺了“感觉”,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20—1岁以下的孩子哭闹是因为希望你替他翻身。孩子哭了需要抱。
0—1岁哭的过程中,孩子的内脏是痛苦的。一岁以内哭得多,有神经记忆。0—1岁孩子一哭就抱起来,就不痛苦了。成都和无锡经济宽裕,这样地方的人都比较温和。一岁以内哭的时候,亲人不过来,孩子就会“感觉”剥夺,没有感觉就会没有人性,情商会很低,显得呆气。所以孩子哭了就要抱起。
3没有家庭生活的人,没有人性(杀小孩发泄怨气)。
孝顺的核心 :当人衰老没用了,孩子有一份“我要回报你”的情感。有的是报恩,有的是还钱。
丘吉尔——坚毅和责任感。有规矩,有担当,心里想着别人。
孩子成长过程中也要有自己的选择,有选择权。
真正约束人的是一份情感,情感才是约束人的关键。约束人的不是钱和法律。
人都是气味相认,嗅觉是孩子认识人的方法。
怀孩子十个月,不如养孩子十个月(0—1岁)。
孩子的第一份情感是与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人,是孩子的恩人。情感的起点是依恋。0—6岁,母亲废话连篇,是爱语连绵。
当孩子对谁都不亲时,就丧失了对他的 心理控制 。顺养就是养出逆子。
孩子学说话是听来的。0—1岁耳边有声,眼前有脸。0—3岁的时候家里有三四个大人是最好的。
0—1岁依恋关系的建立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情感到位,会带动孩子的语言,孩子的语言会影响孩子的社会性。情感抚养决定一个人的脾气。永远不发脾气的人,叫温文尔雅。
三岁以内是性格培育的关键期。 三岁以前有恩于他,六岁以前立威于他。
说不行,在三岁上下。
立规矩有四个不做。1不骂他,2不打他,3不再哭的时候讲道理,4不要走开。
孩子在哭的时候不要和她讲道理,因为你讲道理是噪音,还似乎在求他。父母在旁边等着就行。哭的过程中会瞪三次眼:1你怎么还不过来?2我真的哭累了。3就这样了。然后父母用热毛巾给她擦脸,她会想:你是爱我的。
这个时候要求孩子:好好说话,谁对听谁的。
1、孩子以闹来解决问题——性格缺陷。1说不行2好好沟通3克制他的冲动。
2、训练坐——性格训练。3—6岁给他坐的训练。画画5分钟,10分钟,一直到40分钟。
3、玩游戏——权力选择
今天吃今天的,明天吃明天的。延迟满足。 很多的东西不要急着拿,才活得长。
4、留一份最好的给不在的人——学会分享。经常想到不在的人,就不会孤独,却能得到社会性的帮助。
5、你再有本事,你就是一只筷子。必须要学会与别人融合,团结起来才能成为一把筷子。你那么聪明,要做大事的话,就要能与人合作,不能看不起别人。这里讲到的是社会资源和社会性。
当你能和别人融合在一起,抱在一起才能做大事——性格培养。
6、体力之苦
运动量小,会造成神经抑制兴奋不均衡,小脑被抑制。大关节和肌肉活动少,小脑兴奋少。手指活动多,大脑皮层活动多。小脑兴奋,说明身体的肌肉在兴奋就会睡不着。
运动要养成习惯,三四岁开始,12岁以前要养成。早上起床后先下楼跑步,先达到长度再讲速度。心肺强健,大腿强壮,心脏就强壮。长跑和游泳是护命的活,长跑练的是耐力,游泳练的是胆量。
观念来自日常生活随事而就的唠叨。 就一事讲就是观念的发生。
小学老师就像孩子的半个爸爸妈妈一样。在学校老师教孩子知识、情感、教孩子做人——家长和老师要团结起来,因为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一样。老师给你知识,是管理你的人,所以需要孩子你内心的尊重。
当面教子,背后教妻。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老师的坏话和不是。
能力培养上,父母与老师是一条战线上的。
如果孩子六岁前的性格教育没做好,青春期是教育的补救期:一、不放弃;二、请专家支招。青春期父亲的陪伴非常重要。如果早期父亲没有把孩子抱在怀里,骑在脖子上,当着孩子的面爱妈妈。那么 青春期父亲一定要陪伴孩子。
婚姻好,孩子就好。 如果男士是绅士,身边的女人会变成淑女;如果男人是无赖,身边的女人就会变成泼妇。 青春期的父母要明白自身的责任和约束。
青春期前孩子是中性人。
六岁前妈妈的话是黄金,12岁后妈妈的话是垃圾。 在青春期这个时候妈妈的话要收紧。外松内紧,时刻盯着他,发现问题要及时智慧地提醒他。
让孩子分担家务——你活动活动,我休息休息。
人有自学的能力,人越做事越聪明。
男人越有责任感,就是真的爱你。
青春期带孩子体会更多的人生快乐——在学习之外打打球、滑滑冰、游游泳……操场上运动的人都是成绩好的人,好运动的人记忆力特别好。
喜欢 有“欢声笑语”家风 的人家。
教育的一致性是指父母的教育理念要统一。
6依恋是人生的第一次“恋爱”
61依恋。“一对一不可分”的 情感 被称为“恋情”。只不过这种恋情出于依赖抚养人,所以心理学将其称为“依恋”。
62依据与形成。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孩子的依恋 情感 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出现焦虑、苦恼、烦躁等情绪问题,成年人的情绪困扰大多来自依恋期的 情感 缺失。
依恋的形成,需要一个稳定的抚养人。每当孩子有需要,这个人能马上出现并作出适当反应,孩子就会身心愉悦。相反就会害怕并以哭闹反抗。所以,人早年缺少一对一的抚养,就容易焦躁。
依恋一般在半岁左右出现,即孩子开始认人。这表明他已经信任了某个人,这个人的存在和出现,可以给他带来可预知的愉悦感,因而他对这个人产生了强烈的排他的“恋”情。一直持续到12岁。孩子年龄越小,依恋越强烈。
63依恋的意义。一是孩子见到熟悉的面孔会高兴,情绪很快就稳定下来。二是孩子跟这个人在一起有种安全感。
安全感与熟悉度是相关的,如果孩子没有安全感,就会出现惊恐,对人保持警觉,不愿轻易表现自己。安全感是个人 社会 性发展的基本保障,有安全感才会有信任,有信任才会融合,他才会愿意与人亲近。安全感是紧随生理满足后的第二个需求点。
64人生两次“恋”。人的一生正常情况下有两次“恋”:一次是来到这个世界的初期,他对抚养人的依恋;另一个是成年初期,对愿意相伴一生的人的爱恋。我们依恋一个人,是源于这个人给我们带来的美好、舒服、快乐的记忆和感受。
7依恋 情感 是教养的心理资本
71依恋是心理脐带。依恋 情感 不是发乎天然,而是源于抚养过程。如果人在孕育中与母体的连接是生理脐带,没有生理脐带胎中的宝宝就无法生存,那么依恋就是人在离开母亲身体后与抚养人之间的心理脐带,没有这种心理脐带,孩子的心理就无法正常发展。
72依恋 情感 是教养资本。当孩子依恋一个人时,这个人说什么他都愿意听,他会心甘情愿地接受他的要求,尤其当他接触陌生人或陌生环境时,只要他依恋的这个人在,他就有勇气去尝试。这种依恋不仅仅是孩子的需要,真正的意义是让抚养人积累教育的心理资本。资本,在经济学中是指可以增值的投入,只有真正地付出辛苦的抚养过程,才能让抚养人获得这种心理资本,即拥有了他对你的依虑,你才拥有对他的心理影响和约束力即心理控制力。
73心理控制力与要求。“心理控制力”并非指借助外部具体的强制命令、动作,或者借助钱财等物质资源的力量施加的控制,而是通过良好的亲自抚养,让孩子春恋、依赖、信任你,形成一种依恋 情感 ,从而使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要求,信任你的话语,愿意听你的话。只有 情感 关系,包括成年前的依恋 情感 ,成年后的恋爱 情感 ,这些因爱而生的“心甘情愿地被控制”的 情感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控制力。
这种因 情感 而形成的心理控制力具有形成的时间性要求和背景要求,只有在人完全无能无助时、陷人不能自主和自助的痛苦之中时,他人的耐心陪伴、及时呼应、不计辛苦地帮助他解除痛苦的过程,才有可能积累起这种 情感 力量,形成这种心理控制力。
74依恋的影响。这是大自然的设计,让父母在孩子出生时必须付出辛苦,这样早年辛苦的抚养积累的是心理资本,养出的依恋 情感 可以唤醒孩子的人性,进而在这种依恋的 情感 基础上扩展亲情、友情、爱情、乡情、民族 情感 等。
8未成年弑母多有幼年脱离母亲的背景
81不亲自抚养有风险。父母早年没有亲自带孩子,之后的严管会具有极高的风险性,因为他没有对你怀抱的记忆,依恋的人也不是你父母亲,即父母已丧失去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和约束力。
如果孩子在早年对谁都没有形成依恋,那么发生心理异常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这种孩子容易出现冷漠、无情、残酷等表现。如果一个孩子早年所有的快乐都跟母亲联系在一起,不管他今后变成什么样,都会对母亲有情有义,他心里还有一个空间是留给母亲的。所以,母亲付出的每一分辛苦都是值得的。
82建议。恋爱中或初入婚姻的年轻女性,无论你的生活多难,你要想好,你有没有时间和耐心去陪伴一个弱小的生命?若没有,你要慎重!不要轻易地怀孕!
母亲非得把孩子送到祖辈家去养,那也要等到一岁半之后再送。不然,孩子依恋的就是祖辈,祖辈是他最亲近的人。每当心里难受的时候,他第一个想见的就是祖辈。如果母亲和祖辈发生冲突,他会恨母亲,心里向着祖辈。
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抚养的特殊职业者,建议选择祖辈中相对年轻的人比如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把孩子交给他们抚养,让他们一直带到16至18岁。这样,孩子的依恋 情感 是连贯的。在青春期前期,孩子的叛逆是非常严重的,这个阶段一定要有他依恋的人来陪伴,才能安全度过。在青春期前更换抚养人,是最糟糕的抚养方式。
83亲自、稳定抚养。在孩子早年的成长过程中,亲自抚养和稳定抚养是非常重要的。连续稳定的抚养,可以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活动倾向和心理征象,其形成一直要持续到18岁,所以需要稳定的抚养。
83h5
李玫瑾教授最成功的育儿应该就是将女儿培养成哈佛高材生,这里有李玫瑾教授的全套讲座视频,希望能帮助到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