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妻子在家里裸身,夫妻两人吵架,孟母为何狠批儿子?

孟子的妻子在家里裸身,夫妻两人吵架,孟母为何狠批儿子?,第1张

我们都知道孟子的母亲是一个十分善于教育的家长。她之所以骂孟子而不骂孟子的老婆,是因为她为了使得孟子和他老婆的关系变得更加的和谐,让孟子的老婆知道孟子的娘是向着她的。

其实孟子和他老婆的夫妻生活并不和谐,每次孟子进入他的房间的时候,都能够看到妻子坦露着身子走来走去孟子认为自己的妻子是一个不够贤德的人,所以就不再进入他们两个人的卧房。而孟子的老婆发现他的丈夫竟然对自己那么的见外,就想让她的婆婆放自己回娘家。

这样一来,孟子的母亲发现了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如此的不好。所以就开始教导孟子。

“你说你的老婆不守礼仪,那好,礼仪之一进门前要问问有没有人在,这是一种尊敬。上堂前,声音要故意放大,这是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来了。入户的时候,不应该抬头,这是为了避免看到不该看的。现在你去了你们夫妻的私房之中,入户却不做声,你老婆裸体在内,你却看了个满眼,还说人家非礼,你这是哪家的道理”

孟子这一听也听得出来他的母亲是故意这样的,她的目的是化解他们俩夫妻之间的隔阂,让他们重归于好,所以孟子就去主动地找老婆和她道歉了,这样一来他们夫妻俩人生活之中的一个小矛盾就被成功的化解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孟子的母亲的的确确是一个十分拥有智慧也是一个十分的会教育的女性,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成长有重大的帮助。

1 郑有躁人文言文加点,字解译

郑有躁人 [原 文]昔郑之间有躁人焉。

射不中则碎其鹄,弈不胜则啮其子。人曰:“是非鹄与子之罪也,盍亦反而思乎?弗喻。

卒病躁而死。[翻 译]过去,郑地有个脾气急躁的人他射箭射不中圈标便把靶子砸碎,下棋胜不了对方便把棋子咬烂别人对他说:这不是箭靶与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自己呢?但他总不明白别人的意思终于急躁病发作而死去[寓 意]一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受到挫折甚至失败如果能从主观和客观上寻找原因,就有可能改变这种局面这则寓言中的郑人把失败的懊恼发泄于人和物,是毫无出息的,等待着这种人的将是更惨的失败。

2 郑有躁人翻译请翻译一下这段话:昔郑之间有躁人

学艺不精 暴怒而亡晋、郑①之间有躁②人焉,射不中则碎其鹄③,奕④不则啮⑤其子。

人曰:“是非鹄与子之罪也,盍亦反而思之乎?”弗喻。卒病躁而死。

郁离子曰:“是亦可以为鉴矣。夫民犹鹄也,射之者我也,射得其道则中矣;兵犹子也,行之者我也,行得其道胜矣。

致之无艺,用之无法,至于不若人而不胜其愤,恚⑥非所当恚,乌⑦得而不死?”注解① 晋、郑:古国名。晋在今山西省和河北省南部一带,后为韩、赵、魏三家所灭。

关了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公元前375年为韩所灭。 ② 躁:暴躁,急躁。

③ 鹄:箭靶的中心。④ 奕:下围棋。

⑤ 啮:咬。 ⑥ 恚:愤怒;怨恨。

⑦ 乌:何。译文在晋国和郑国交界的地方有一个性情暴躁的人,他射箭不中就捣碎箭靶的中心,下围棋不胜,就咬碎棋子儿。

人们劝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罪过,为何不反思自己呢?”他不明白这个道理。最后他因脾气暴躁而死去。

郁离子说:“这一点也可作为鉴戒了。老百姓就像箭靶的中心一样啊,射击它的是我,掌握了射箭原理就会射中;士兵就像棋子儿一样,指挥他们行动的是我,能掌握那规律就能取胜了。

求之无方,用之无法,以至于感到不如别人时就不胜其愤,愤怒的又不是地方,怎么能不死掉呢?”评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办事应充分掌握客观规律,讲求方式方法。

急于求成,怨天尤人,怒发冲冠都于事无补。

3 吵、炒、抄、躁 阅读答案

13(2分)本文的标题有何特色?试说说你的看法。

14(2分)请分别说说“吵、炒、抄、躁”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5(2分)作者从“吵、炒、抄、躁”中阐述的什么观点。

16(2分)文章讲述冯志先生的故事有何目的?

17(2分)语言可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下面的文字反映了说话者怎样的心理?结合端文的文章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中国古代有句话,上士忘名,将名利彻底淡忘;中士立名,靠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士窃名,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我做不到上士,因为我做不到忘名的地步,但是决不会为了立名而去窃名。”

13一是形式新,以四个汉字为题;二是标题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14吵、炒、抄、躁都是时下社会的一种“流行病”。吵是指人们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吵架;炒既指炒商品又“炒”人;抄指抄袭;躁指人们心情浮躁,情义淡薄,急功近利,不再注意修身养性,礼义廉耻。

15 吵、炒、抄三种“症状”的一个共同病因,是“躁”, 把这四种“病”治好了,社会风气才会有所改变。

16用冯志先生优秀的文品和当今的抄袭之风形成对比,意在说明时下的“文抄公”是从来不会“问心”的,他们也没有“良心”。

17没有浮躁心理。理由从正确看待名利的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4 读书可戒躁 阅读答案

读书可戒躁

沐 沂

①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一如往年,又引发一番愧疚、反思乃至片刻的警醒,也难免有人援引数据,说明国人阅读率与西人之差距悬殊云云。然此日一过,依然故我。

②常听人说的借口是“忙”。古人也很忙,但人家琢磨出个“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尽管有好事者论证,此“三上”都不健康,但至少说明,读书在古人那里,已是一种习惯。如果说“老黄历”不堪一翻,再看看国外。有常出国者慨叹,在某国上班早高峰的地铁里,为生计奔波的青年人手一本书,把整个世界读得一片安静。其实,“忙”很多时候会变成“盲”与“茫”,刚刚关上电脑,顺手拿起手机,刷了一会微博,忽然想起一直追的电视剧更新了,还有一档综艺节目没看,反正这个时代不缺少娱乐元素,足可以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

③也有理由是“读书无用”。时代飞速向前,要想不被抛下,必须全力奔跑,无形压力让“成功”焦虑蔓延开来,成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40岁不赚够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了”等各类说法可为佐证。“颜如玉”和“黄金屋”只是一种传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却未必是我成功的阶梯。此类拿功利主义套读书的做法,让人们变得短视,要么干脆不读书,读也要读“有用”的书,于是图书市场“虚火”,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养生学书籍层出不穷,人们捧读各类“圣经” “宝典” “红宝书”,在知识中寻找改变命运的路径。

④用娱乐把时间填满,结果可能还是空虚;靠读几本书便要成功起来,也许只是缘木求鱼。两种理由,一言以蔽之,浮躁。我们常说时代浮躁,但于个人,浮躁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或可再加上一句,神不凝则万事难成。

⑤浮对之以沉,躁对之以静,真正的阅读,正可用来获得一种沉静的心态。古人把读书比作磨剑,“十年磨一剑”,磨的应该就包括心性。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法,概其要,就是把书本当“敌人”,每次只集中精力,“消灭”一面之敌,反复研读,自可威风八面——智慧如苏子,读书亦只能用慢功夫和“笨方法”。

⑥总之,读书可戒躁。是的,一本书就是一扇开启心灵的大门……

(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针对 和 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 。(2分)

2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语段加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3概括选文第②语段中除“古人‘三上’读书”以外的两个事实论据(每个论据的概括不超过10个字),并分别分析其论证作用。(4分)

4请根据文意和选文结尾加点的句子,仿写一个句子。(2分)

答案:

1忙、读书无用,读书可戒躁。(2分。前两空各05分,后一空1分。)

2承上启下(过渡);前一句总结前两个语段的内容,后一句引出下文。(2分。判断作用和具体分析各1分。)

3外国青年地铁安静读书,现代人忙于娱乐;前者论证了外国人善于在忙中利用时间读书,后者论证了现代人因忙于娱乐而空虚。(4分。概括论据和分析论证作用各1分。)

4示例:一本书就是一副治疗急躁的良药;一本书就是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2分。强调符合文意和结构,语句通顺。)

5 十篇初二文言文阅读

15将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①乔阳不闻,②邑人愧而归之。

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③欲与父母相允娱耳,④何以愧为!”⑤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译文]范乔同乡腊月除夕盗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①范乔佯装没有听见,②同乡惭愧地将盗砍的树归还给了。

范乔前去明白地告诉同乡:“您在节日拿点些,③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④为什么惭愧呢!”⑤他通情理善开导,都像这样。(每句1分) 北京市东城区2005年高三年级综合练习(二) 11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1)封人(2)而乞食。②绮乌封人跪而食 之,甚敬。

③封人因窃谓仲曰:“④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 言,⑤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1)绮乌,地名。

(2)封人,官名,守边境的官吏。 ① ② ③ ④ ⑤ 11(5分)(每句1分) [译文]①管仲被捆绑起来,由鲁国(押送)到齐国,走在路上,又饥又渴,经过绮乌守边境的官吏身边,向他乞讨食物。

②绮乌守边境的官吏跪着让他吃东西,样子十分恭敬。③守边境的官吏乘机偷偷地对管仲说:④“假如侥幸(幸亏,或敬词,不译)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管仲说:“假如真的像你说的,⑤我将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奖赏)有功之人,我凭什么来报答你呢?”边境的官吏听了埋怨(责怪、怨恨)他。

11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①共 同 也 言 有 德 者 皆 由 俭 来 也 ②夫 俭 则 寡 欲 君 子 寡 欲 则 不 役 于 物 可 以 直 道 而 行 ③小 人 寡 欲 则 能 谨 身 节 用 远 罪 丰 家 故 曰 俭 德 之 共 也 ④侈 则 多 欲 君 子 多 欲 则 贪 慕 富 贵 枉 道 速 祸 ⑤小 人 多 欲 则 多 求 妄 用 败 家 丧 身 是 以 居 官 必 贿 居 乡 必 盗 11①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②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③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 ④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⑤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断句每句1分,建议实行减分制。

每句中断错一处扣去半分;其中“君子寡欲”、“小人寡欲”、“君子多欲”以及“小人多欲”四处之后可断可不断,若断,不减分) 15翻译。(8分) ⑴将上面文言文阅读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⑵将下面短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答: 15、⑴如今一些有学问的人,没有谁不羡慕古代圣人、贤人的不朽,但一辈子竭尽全力从事文章的写作,都是很可悲的事。 ⑵孟子说:“耕种田地,减少税收,就可以使人民富裕了。

按时饮食,按礼节花费,财物就用不完了。百姓没有水和火就不能生活;黄昏傍晚时去敲别人的门去借水和火,没有不给的。

因为相当的充足。圣人治理天下,就会让豆、米像水与火一样充足。

粮食像水火一样充足,百姓哪会有不仁的呢?”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夫然,则①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②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

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选自曹丕《典论论文》 ① ② 11①古人把直径一尺的美玉看得很轻,却把很短的时间看得很重,惧怕时间匆匆而过(2分) ②于是就(只顾)经营眼前的事务,而抛弃了名传千古的大事。(2分) 15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

各位同仁,上节我们学习了孟子与齐宣王一段对话,孟子说,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说,齐宣王您之所以不行王道,不行仁政不是不能,而是不去做。既然您对一头牛尚能施于恩惠,又何况对您的老百姓,关键您还是没有能够认识到行仁政的重要性。所以他劝齐宣王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说万物都要去权衡,去度量一下他的轻重和长短。何况您的心,您要用心去度量,去衡量一下事物的轻重缓急,才能做出清晰的判断。

好,接下来我们学习的21也是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孟子听说齐宣王喜欢音乐,于是他就问齐宣王,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他说大王您曾经告诉过专铺你喜欢音乐有这回事吗?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齐宣王脸色一变不太好意思,他说我并不是喜好先朝先带那些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音乐罢了。

显然齐宣王清楚的知道鼓乐是属于雅,乐是正人心成天理的音乐,所以他有一点点惭愧,自己喜欢的是流行音乐,并不是鼓乐。

孟子并没有在这个点上挑剔齐宣王,他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大王如果喜欢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是差不多,这些老师问可得闻与?是怎么回事?你讲来听听。孟子说,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您独自欣赏音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哪个更快乐?第一个是指的音乐的乐做动词用独乐乐,第二个乐就是快乐的乐。那么齐宣王就回答不若与人。说我独自欣赏音乐,不如与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接下来孟子又说“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孟子说您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还是与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齐宣王说还是跟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孟子在引导齐宣王明白与大家伙一块快乐是最快乐的事情。

接下来孟子说,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yuè]之音,举疾首蹙[cù]頞[è]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孟子说,请让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音声,就会愁眉苦脸的相互诉苦,我们大王喜爱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潦倒呢?

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流离失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大王您不能和民众一起同乐的缘故,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孟子继续说,假如大王在奏乐,而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音声都离开眼笑的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没有疾病,要不然怎么能奏乐呢,我们大王身体很好。如果百姓这样的表现,那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您和民众能够一起同乐的缘故,假如大王您能和百姓同乐,那就可以成就王也一统天下。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您能够行王道,就是因为您能够与百姓同乐,君王如何能够与百姓同乐,那就是君王以百姓心为心,实行仁政利益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那么就能够做到上下同心同频共振了。

所以孟子从音乐谈起又回到了仁政这一点上。作为领导者要利益员工和高管才能利益自己,唯有成就高管员工客户,才能成就自己,这就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规律。

然而与民同乐为什么很难做到呢?因为人们不愿意分享,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人们都想独占,都想多占,因为他们害怕匮乏的感觉,因此害怕分享然而独享独占的后果,就让我们的心越来越狭隘,我们的心中只能装下了自己,我们跟周围人的关系产生了对立,原本我们是想追求快乐,但是因为与周围人的不和谐关系,我们就给自己构建了一个不和谐的能量场,我们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因为我们没有给周围人播种快乐,所以我们自己也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所以这就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孟子告诉我们,唯有超越自身的这份小我的快乐,去追求众人的一起快乐,才能获得真正的那份本体之乐。道德经里讲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正因为无私才能成就大似。范仲淹有一句名言叫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我们能够与百姓一起乐乐,才能真正的让这份快乐持久下去。

这个世界的机制就是如此设计的,每个人他都是不完整的,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们唯有相互帮助才能弥补彼此的缺陷,才能成就圆满。如果单纯依靠自己,我们就难以获得圆满和幸福。唯有大家坦诚相待,上下同欲同频共振,才能共同的完成一件圆满的事业。

不论是建设家庭幸福还是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需要卷起他人的力量,我们需要利益他人才能利益自己,唯有同乐乐才能独乐乐。因而与民同乐的本质在于建设自己的心灵品质,也帮助他人建设心灵品质,这叫乐在心上。真正的乐不是那份肤浅的物质财富之快乐,也不是欣赏音乐的快乐,而是心之本体的喜悦,是内心的一份自信与坚定。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快乐,需要一起开发内心宝藏,一起提升格局和境界,寻找本体之乐,这是我们一生可以持续不断做的一份大事业。

接下来请方子老师为我们剖析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个错知错见。今天的错知错见是尊重是可以用钱买来的。

各位同仁伙伴们去除一个错知错见,我们的眼前会瞬间开阔起来。各位在这些日子里是否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了?今天我们再来听听有一位叫秦勇的同仁。看看他有了怎样的烦恼和困惑,同时我们一起来找到他的错知错见。

老师好我经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先生身上,希望他按我的想法去做,如果与我设想的不同,我就会发脾气抱怨。两个人说不到两句话就会吵起来,甚至煮了饭菜先生不吃,我都会大发雷霆,把家里所有不好的事都算在先生头上,所有好的都是我的功劳。结果我说什么先生也不听我的,我做什么他也不支持。我们两个经常吵架,冷战,两个人貌合神离,甚至我还和婆婆吵架,闹得非常难堪,我有时候觉得都是公婆把先生宠成这样的,我赚的钱多,你就要顺着我多爱我一点。老师我这样想错了吗?

是当然有错了,跟丈夫吵,跟婆婆吵,家不都成了妒闹场了吗?日子都过成这样了,还说没错吗?当然我们不是简单的在讨论对错,而是要通过现象挖到病根,并且要铲除病根,才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

秦勇,你还记得吗?在第一个百日成长计划开始的时候,我们最先听到的那个故事是一对夫妻,他们也是27年来家庭不和,两个人几乎都想离开了,几次闹离婚。这位女士说当初在没有结婚的时候,我就种下了这样的一个念头,婚后我一定要压过他,我要占上风,我要说了算,在家里我得有话语权,可事实怎么样呢?27年来,他没有过过几天好日子,整整27年的折腾,直到有一个机会,他走进了学习中华文化的课堂,他感受到了家庭的问题,是要从自己这儿找原因的。后来他找到了精进处,也就是找到了自己有一个严重的错知错见,就是当初的那个念头就是我必须占上风。

27年前种下的这颗种子一直在心里长啊长,当他弄明白的那一刻,内心说不出的滋味,可以说心痛不已。他知道了爱不是索取,更不是争来的抢来的,只有真诚的付出爱,才能收获真诚的爱。就这么一转念,他就超越了过去的错知错见,拔出了那样的一个病根。经过短短的几个月,他们夫妻完全和好了,家庭温暖了和睦了。他说以前怎么也想到如今两个人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分享,一起干家务,一起锻炼身体,一起开家庭回忆。

当然了也收获了儿子的转变与成长,就是这样伙伴们当一个人有了错知错见,就会使生活和工作受到干扰甚至阻碍,乃至于日子过得都不舒服。当然连带着家庭朋友事业通通的都会受影响。秦勇结婚以后不就是这样,大事小事都想自己说了算,你指定也是一个能干的人,难免脾气着急,看不上别人干的活,总想压人一头,往往会得理不饶人,无理还要争三分,抢来抢去,半个家都快保不住了。

再者也可以回想一下,以往的生活与工作当中是不是也吃了不少的苦头,碰了不少的地,有时候也会让丈夫很尴尬,抬不起头来,自己内心也很受折磨,说起来在日常的家庭关系当中,我们也听到了不少,你想说了算,我也想说了算。

好像都为这一口气争来争去,实际上我们也知道要想说了算,本质上我们都想争个话语权吗?表达一下我比你厉害。其实我们内心的隐秘处是想得到对方的尊重,但是我们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够得到话语权,怎样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论语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要求别人做什么的时候,首先自己本身也应该愿意这样做,并且能够做到这叫以身作则,自己不喜欢的,当然更不可以强加于人。

事实上作为我们啊也体会到尊重可不是用钱买来的,人生重大的真理就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如果我们不懂得尊重别人,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假如认为尊重是用钱能够买来的话,我们的婚姻不就成了交易了吗?我们又怎么敢拿着婚姻?当买卖呢?可见尊重不是用钱能买来的,尊重是心与心,彼此的感应和链接在心上关爱对方,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应有话语权。一句话,尊重别人对我们的尊重,要靠我们的心才能赢得别人的那颗心后,

我们进一步来看错知错见会给我们造成怎样的影响?这个错知错见的背后其实是我们有一颗有我无她的心,有了这样的一颗心,我们就不会去关爱别人,而且不管做什么,我们都会用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去为人处事,结果就会事事碰壁,事事不顺心,不如意,少不了埋怨、烦躁、嫉妒、恨。当我们去除错知错见,树立起正知正见时,才有可能反转我们的人生。接下来我们再听听秦勇他在学习以后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和感受。

在经过多次反省后,看到自己行为作用对人生反作用的影响,我终于明白夫妻之间是相互成就的,以前不懂得总爱发脾气,伤害了对方,其实更伤害了自己。

这之后我开始改自己的念头。有一次我满心欢喜煮了一桌子菜,没想到先生说他一口都不想吃,换做以前我觉得自己一番好意被泼冷水,气不过肯定要摔盘子和他大吵一架。这次我没有生气开开心心自己吃,没想到的是过了一会起身过来把一桌子菜都吃完了,我在一旁看着心里偷偷乐着,这个家的温度又忙起来了。

我们听到了如今的他与过去判若两人,当心里明白了,夫妻一场最终是来互相成就的,哪有你高我低你多我少,强压别人或自以为是,这个家就散架了。所以家可不是争输赢的地方,看一个错知错见,让自己苦了这些年。

当然改变就在一瞬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拥有无尽的宝藏,拥有无尽的爱,爱不是索取才能得来的,我们付出爱的时候才会拥有爱,我们对他人付出更多的爱,才会拥有更多更多人给我们的关爱。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对他人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受益,最受益。我们学习中华文化心 道 德 事四部曲,心上用功和事上用功,我们得明白他又有怎样的不同,所得的结果是怎样的。

刚刚我们讲过尊重和信任是心与心的链接,我们只有在心上下功夫,就是说我们在心上去爱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不然的话我们仅仅停留在事上,别人最多会和我们客气一下,可能心里更多的也还是埋怨,这就是心上和事上用功的差别。比如我们给他人一份财富,当然对方嘴上会说谢谢,但是如果我们心上没有这份值得尊重的品质,对方心里也不会对我们真正的感恩,心里面可能还会产生一些不恰当的想法,无论是群众还是家庭中上线,还有一些问题的同仁们我们要铭记,

我们要在漫长的人生岁月里,面对家人的对与错成就与闪失,我们都要向看见了眼前的一面镜子一样,在这个时候要召见的是我们自己,纠偏、纠正和升华我们个人,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天长地久的成全我们的家庭。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很深层次的对4部曲心与心对应事与事对应的领会和体征,那是要更深层次的。我们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是在心上,这样的尊重才是真实的、持久的、丰厚的尊重的本质,是心与心的微妙的感应和连接。因此心和事两者都是相连的,心道德事。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事,在心上,对别人好,在念头上对别人好才是真的好。

各位同仁伙伴们,看上去家庭小事不起眼,可是一旦形成了错知错见,在方方面面都会伤害我们很深的。今天我们理出的错知错见是尊重,是可以用钱买来的,正知正见真诚与尊重才会拥有话语权,才会赢得人心,赢得尊重。我们得把真诚二字渐渐的刻印在我们的心上。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深深的祝福大家。我们下周一再见。

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鲁迅先生对庄子文章的评价极高,说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真人,代表作《庄子》受封为《南华经》,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中文名:

庄周

别名:

庄子,南华真人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

出生日期:

约前369年

逝世日期:

前286年

职业:

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毕业院校:

楚学(楚国公族之后)

信仰:

天道自然

主要成就:

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及发扬者

“庄子哲学”思想体系

代表作品:

《庄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中文名:

孟轲

别名:

孟子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邹(今山东邹县)

出生日期:

公元前372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289年

职业:

学者,思想家

主要成就:

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

以后就称为“亚圣”

其思想与孔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代表作品:

《孟子》

所处时代:

战国

追问:

有相貌描写么?

回答:

庄子孟子

只有呢,具体描写还没发现有记载。

意思:能成就大事的人物,总会有善良,纯朴,率直,热爱生命的人格品质或者说,善良,纯朴,率直,热爱生命的人才能成为大人物。

选自《孟子·离娄下》

《孟子·离娄下》,短章居多,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教育和个人立身处世等诸多方面。全篇原文共33章,《离娄章句下》选18章。

这18篇分别为《小恩小惠,不知为政》,《君臣之道,恩义为报》, 《中养不中,才养不才》,《有所不为,而后有为》,《言人不善,如后患何》,《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大人不失赤子之心》,《深造的目的在于自得》,《博学详说,将以返约》,

《以善养人,能服天下》,《声闻过情,君子耻之》,《人与禽兽的差别有多大》,《两可之间,最是为难》,《逢蒙杀羿,羿也有过》,《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爱人者人恒爱之》,《不孝有五,不顾父母》,《齐人有一妻一妾》。

扩展资料:

中国古人读四书是有顺序的,首先是《大学》让孩子立志于学,接着是《孟子》因为读孟子可以让人养成一股浩然之气,然后是《论语》让你学会怎样洒扫应对,怎样在生活当中的每一件事情上来修炼自己,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格;最后是《中庸》。

孔子和孟子差了一百多年,据说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孔子很从容,而孟子天天和人吵架,原因也是当时的学术氛围,当时天下功利主义盛行。

一、 治国方略

“叟不远千里而来,必将有利于吾国乎?”-这是孟子见梁惠王时惠王说的。孟子对:“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孟子说,干吗张嘴闭嘴都说利,一个国家如果从上到下所有的人,全都冲着利益来的话,这个国家是非常危险的。第一次和梁惠王见面很不愉快。

孟子的核心思想就是每一个人,只要你有善端,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把它扩大,只要把它扩到能够想到老百姓,能够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就是说你自己喜欢一个音乐,听起来觉得很好,你为什么不跟别人一块共享?

二、性善论

孟子坚信,只要国王对百姓好,这个国家就一定行,因为他的前提是性善,人之初性本善,人的个性是天生良善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向善的倾向。

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是我们今天讲的我要反抗,而是说这事你都能忍心去做,你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的?

所以孟子经常讲,要有不忍之心, 不忍之心就是一个倾向,就是我们的善端。

孟子认为从根上讲,人的内心当中的本性是善。

人之四端--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者,犹如有四体也。(仁义礼端)

三、 修养功夫-不动心

孔子四十不惑,王阳明四十处之不动,孟子说四十不动心,当一个人活到四十岁的时候,一定要能够学会不为外物所动。不惑不是不迷惑了,而是不被外物所左右。

孟子究竟是怎么做到不动心的?那就是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段讲的很好,但是太长了建议大家听一听或找书看下。

孟子说要知道一个人好不好,你就盯着他的眼睛看,因为眸子不能掩其恶,如果一个人胸中是正的,有一股正气,他的眸子瞭焉,你一看清晰,安定。如果这个人心中不正,他看你鬼鬼祟祟,定不住。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只要你有做不到的地方,就要向自己的内心来找。

孟子修炼的最高境界是大仁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当我们能够保持一个赤子之心,一边做着成人的事,一边内心当中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你就能够做出很多良善的事情来。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把你自己丢出去的那颗心找回来就好了。

孟子是一个特别讲究原则的人,他说首先要划清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

参考资料:

-孟子·离娄下

  齐国的庄暴会见孟子,说:“大王接见我,告诉我他喜爱音乐,我没有回答”接着又问:“喜欢音乐怎么样呢”

孟子说:“齐王如此喜爱音乐,那么齐国也应该治理得差不多了吧”

过了几天,孟子见到齐宣王,问:“大王曾经告诉庄暴喜爱音乐,有这回事吗”

齐王的脸色一下变了,说:“我并非喜好先王的音乐,只是喜好现在社会上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此喜好音乐,那么齐国该治理得差不多了吧!流行的音乐与先王的音乐也是相通的呀”

齐宣王说:“能听你解释一下原因吗”

孟子问:“一个人独自欣赏音乐的快乐,和与大家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相比,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说:“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

孟子又问:“与很少的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和与很多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相比,哪一种更快乐呀”

齐宣王说:“不如与很多人一起欣赏”

孟子说:“就让我为你谈谈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现在大王如果演奏音乐,老百姓听到大王的钟、鼓、管、龠等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都头痛地皱着鼻子互相议论说:‘我们大王喜欢演奏音乐,为什么让我们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分别,也不能与老婆孩子在一起’现在大王如果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大王车马声音,看到飘扬的旗帜威武雄壮,都头痛地皱着鼻子互相议论说:‘我们大王喜欢打猎,怎么能让我们到了这样无奈的境地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分别,连老婆孩子也看不到’这没有别的原因,就在于不能跟老百姓一起快乐如果大王在这里演奏音乐,老百姓听到钟、鼓、管、龠的声音,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地互相转告说:‘我们大王大概没什么疾病吧不然怎么能演奏音乐呢’如果大王在这里打猎,老百姓听到大王车马的声音,看到美丽的旗帜飘扬在空中,都高高兴兴喜气洋洋地互相转告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出来打猎呢’这也没有什么别的原因,也就是能与老百姓一起快乐呀

现在大王能与百姓一起快乐,就能称王于天下了”

我觉得那些争吵无法化解,因为是争吵的双方根本就没想过要去化解,倔强的认为此生就是这样打死不相往来,自然就是一辈子都无法化解了。

我老妈跟伯父之间的争吵就是此生不可能化解,我们也已经放弃努力了。老妈是一个特别特别倔强的人,就是那种她认定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她跟伯父的争吵,在我们看来其实也就是一桩小事,但是在她眼里就是不可饶恕的大事,涉及到个人尊严、志气问题等等。

我妈妈说起那堆陈年旧事就是一肚子的火,她描述的是当年她嫁给爸爸,在谈礼金的时候,因为是按照他们的年代来谈,自然就比我伯母他们多一些,而且我妈妈的嫁妆也是当年的土豪级上海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总之都是来自大上海的高大上玩意。但我伯母和我伯父就是不服气,觉得凭什么不是三兄弟都一样的礼金,我妈妈这里就要多他们一倍的礼金。就这样,我妈妈还没进家门,妯娌关系就已经暗流涌动。

礼金都给足了,只是我妈妈那个由爷爷奶奶给的金戒指,就一直没有实现。当时我妈妈虽然生气,但想着好坏都已经嫁了,也就没有计较了。五十年代的人,对婚姻都是这样的态度,反正觉得将就一下就一辈子了,总不能今天结婚明天离婚,这样不符合他们的三观,更加会被街坊邻里笑话,这样下半辈子也就不得安宁。

本以为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一生,可命运就是不会这么厚待每一个人。我们家跟伯父家也只是保持着表面的往来,没有那种大家族的亲密感,在我伯父眼中,我妈妈生的都是女儿更是没有什么出息。我妈妈也懒得在意那么多,只是让我们自己争气好好活着就好。

直到我爷爷去世了,我爷爷走的时候比较仓促,就没有什么交代,后来在整理遗物的时候,我伯父找出了我奶奶的一直金戒指,就说这是归我姐姐的。我妈妈当时觉得她都没有的东西,就没必要传给我姐姐了,就说不要了。本来就是这么一件小事,但是我伯父就现场对着所有人的面前,直接说我妈妈就是这么一个斤斤计较、牙尖嘴利的人等等。

就这样,我妈妈就跟我伯父他们结下了梁子,我妈妈说我们去跟他往来她不阻止,但她是不会跟这么一个骂过她的人往来的。就这样这个争吵也有好几年了,一直就无法去化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3762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