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平民皇帝朱元璋是杀人犯?

为什么平民皇帝朱元璋是杀人犯?,第1张

明太祖朱元璋,素有“平民皇帝”之称。他甚至被一些老史学家誉为“民族英雄”。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依据。袁婷灭宋,朱元璋在元末的反元起义中打平群雄,“驱逐鞑靼,恢复中华”。那不是“民族英雄”吗!在中国的皇帝中,朱元璋的家庭等级越低越好,他太穷了。

当他是乞丐,他得不到食物,当他是小和尚,他也脱不了干系。他经常饿得头晕眼花,汗流浃背。他起初参军,但只是混口饭吃。他本来没有什么野心,后来居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环境所迫。这不是“平民皇帝”嘛!他既然是一个出身贫寒的皇帝,就应该永远善待人民。现在让我们一层一层揭开历史书的面纱,看看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不打元兵,打友军。

在元朝廷的暴虐统治下,老百姓长期过着“窦娥冤”的生活,冤屈无处诉说。公元1351年,袁婷招募数十万民工治理黄河时,工地上挖出了一个只有一只眼睛的石人,于是民间盛传“一只眼睛的石人煽动黄河造反天下”的说法。以黄河工地为中心,反袁怒火燃遍全中国。有四个英雄,各有各的一面。尽管袁婷派兵镇压,但叛乱分子仍在继续战斗,袁婷也疲于应付。四年后,起义军首领刘福通打着“抗元复辟”的旗号,拥宋徽宗后裔韩林儿为帝,在亳州建立政权,国号大宋、龙凤。各地叛军经常用龙凤之名,其实只是遥相呼应,虚张声势。大家还是各自为战,不服从大宋政权的指挥。

朱元璋没有任何资本,但他加入了一个小头目郭子兴的团队。作为郭的贴身护卫,由于他的忠诚和勇敢,逐渐得到了的信任,并娶了郭的养女为妻。郭子兴死后,他取代了他的位置,拥有了自己的资本。

朱元璋在这场大混战中表现如何?当时,他的根据地在今天安徽省的中部。如果他真的是反抗元朝的“民族英雄”,他的矛头应该指向北方——元朝廷所在地。但从率领军队到1368年登基,这10余年间,他的行军方向始终是东打张士诚,西打陈友谅,南打,从未北上与元兵作战。

这些行为是因为一些不可避免的原因还是一些偶然因素?不,这种“不打元兵,只打友军”的做法,是朱元璋的“既定方针”。这一“既定政策”是由他的一位同胞、儒生朱升代表他制定的。这是有历史记载的。朱升向他建议的行动纲领是“筑起高墙,积累大量粮食,慢慢称王”。

所谓“筑高墙,积粮草”,就是修筑工事,多储存粮草,暂时采取防御的姿势,不要进攻,保存自己的实力,坐以待毙。等到别人的力气都用光了,再出来收拾残局。所谓“缓王”,指的是对付元朝廷的策略。很多友军称王,成为元军的目标。太不划算了。最好是当个缩头乌龟,隐藏自己的秘密,在别人炫耀的时候保护自己。等到时机成熟,再一鸣惊人。从朱元璋后来吟诵的《菊花诗》来看,他似乎对朱升的建议心领神会。

在2022年的4月10日下午,安徽合肥市区的快捷酒店门口发生了一起人命案,而此生命案共造成两人死伤,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此次案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情感纠纷,被伤害的女子和凶手原先是有情感纠纷的,最终凶手选择使用这种方法来报复死者。不得不说冲动有的时候真的是魔鬼,而该男子的这种行为不但害了别人,同时也害了自己。

在4月10日的晚上,安徽合肥的警方也是对这件案件进行了警情通报,根据调查发现被害的女子常某今年只有22岁,另外一名受伤的男子刘某今年26岁,这两个人全部都是河南人,而犯罪嫌疑人刘某今年24岁,同样也是河南人。根据警方的通报内容来看案件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情感纠纷,目前犯罪嫌疑人也是被当地的警方控制住,但案件还是在侦办当中。

根据酒店门口的视频画面来看,在事发当天,犯罪嫌疑人刘某拿着一把菜刀直接对着受害人砍了下去,在常某倒下去之后行凶男子还大声喊着:“你不让我好过,我就让你死,一定让你死。”从这句话大致是可以推断出这两个人之间确实存在着很大的感情纠葛,目前初步的判断是犯罪嫌疑人刘某和受害人常某之前应该是有过一段感情的,但后来由于某种原因两人分开,并且受害人常某和另外一名受伤的男子刘某某走到了一起,而此时犯罪嫌疑人因爱生恨,所以才会有这种极端的行为。

在事发之后,当地的媒体也想和该酒店取得联系,想要通过酒店来还原整个案件的过程以及细节,不过目前酒店的工作人员还是不愿意透露相关的信息,并且表示想要了解案件可以去派出所求证。

曹操生性多疑,常恐别人暗中加害于他。一天,他对侍从们说:“吾梦中杀人;凡我睡着,汝等切勿近前。”曹操为使众人相信自己的话。

于是在一天夜晚睡觉时,故意蹬开被子,装作受冻而不知的酣睡状态。一侍从拾被欲盖,曹操突然跃起拔剑杀之,曹操杀人之后,一言不发,重新躺倒,呼呼大睡起来。

半晌醒来,惊讶道:“谁人杀我近侍”其他近侍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众人皆以为曹操果真梦中杀人,唯行军主簿杨修明曹操之意。

说:“丞相非在梦中,而是汝等在梦中也。” 曹操见杨修戳穿了自己的阴谋,深恨杨修。后来,终于找了个借口杀死了他。

扩展资料:

曹操梦中杀人,是《杨修之死》里面的一个小故事,也是增加了曹操要早日杀他的原因之一;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原文节选:

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

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

译文:

曹操害怕有人暗自谋害自己,常吩咐侍卫们说:“我梦中好杀人,凡是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靠近我!”有一次曹操白天在帐中睡觉,被子落到了地上,近侍慌忙取被为他覆盖。

曹操立即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然后继续上床睡觉。半夜起来的时候,假装吃惊的问:“是谁杀了我的侍卫”大家都以实相告。曹操痛哭,命人厚葬近侍。

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在梦中杀人,惟有杨修知道了他的意图,下葬时叹惜的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在梦中呀!”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人物介绍:

1、杨修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

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2、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现安徽亳州市),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

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曹操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

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魏武注孙子》著作传世。2009年,河南省安阳市对外宣称发现曹操墓,引起轰动和争议。2012年底,复旦大学用DNA技术确认了曹操家族DNA。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04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