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十大抗日名将,你知道都有谁吗?

黄埔军校十大抗日名将,你知道都有谁吗?,第1张

林帅,黄埔4期优秀毕业生,被誉为红军之鹰,1955年被授予开国第3元帅。关麟征,黄埔一期优秀毕业生,抗日战争期间出任军长职务,台儿庄战役中歼敌1400余人,被称为关铁拳。胡琏黄埔4期优秀毕业生。徐帅,黄埔一期优秀毕业生,建国后被授予开国元帅军衔。还有陈庚,王耀武,宋希濂,郑洞国,杜聿明,戴安澜。

***军官:

左权、陈赓、周逸群、萧克、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刘志丹、罗瑞卿、黄公略、周士第、王尔琢、王良、许光达、陈伯钧、宋时轮、杨至成、郭天民、陈奇涵、陈浩、陶铸、程子华、廖运周、冯达飞、蔡申熙、曾中生、许继慎、赵一曼(女)、赵尚志、宣侠父、阮山(原籍越南)、李运昌、段德昌、贺声洋、萧方、周维炯、杨其纲、彭干臣、阎揆要、郭化若、陈毅安、王诤、谭希林、彭明治、曹渊、唐天际、张宗逊、刘畴西、卢德铭、李之龙、张子清、余洒度、徐彦刚、曾士峨、朱云卿、陈东日、曹福昌、邓萍、唐澍、姜镜堂、常乾坤、伍中豪。

国民党军官:

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毛人凤、关麟征、贺衷寒、乔家才、邓文仪、李仙洲、李默庵、陈明仁、康泽、郑介民、李延年、李弥、胡琏、唐生明、俞济时、黄维、戴笠、郝柏村、蒋仲苓、王升、黄珍吾、彭孟缉、桂永清、谢晋元、范汉杰、邱清泉、蔡文治、李桂丹、廖耀湘、郑作民、王竣、黄翔、曾泽生、徐会之、赵子立、阙汉骞、董钊、李铁军、罗奇、贺忠汉、胡靖安、王慧生、宣铁吾、黄梅兴、姚子青 、钟彬、陈颐鼎、李以劻、肖赞育、戴安澜、萧作霖、唐生智、林伟俦、吕旃蒙、覃异之、贾伯涛、郑庭笈、陈修和、文强、杨伯涛、侯镜如、王耀武、孙元良、刘戡、黄杰、陈大庆、刘安祺、高魁元、蔡炳炎、廖运泽、曾扩情、酆悌、张耀明、廖昂、吴起舞、彭士量、邱行湘、孙明瑾、李文、王怀义、王敬久、滕杰、唐纵、蒋孝先、郑蕴侠。

黄埔军校所有学员名单如下:

一期:吕梦熊(学员1队队长)、李伟章(学员4队队长)、陈复(国民party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第一届执行委员)、冷欣(孙文主义学会骨干)、曾扩情(孙文主义学会骨干)、贺衷寒(孙文主义学会骨干,黄埔三杰之一)、宋希濂、石醉六、陈明仁、彭明治、黄杰、姚中英、郑作民、胡宗南、杜聿明、郑洞国、范汉杰、王耀武、李默庵、李仙洲、关麟征、黄维、王敬久、孙元良、张镇。

三期:曾泽生、戴安澜、王竣、胡义宾、周复。四期:张灵甫、胡琏、潘裕昆、高吉人、刘玉章、李弥、覃道善、邱维达、赖传湘、彭士量。五期:王剑岳、梁希贤、陈文杞、吕旃蒙、郑庭笈。六期:戴 笠、王 诤、孙明瑾。

另外还有:蔡炳炎、邓文仪、豊阝悌、永清、刘 戡、唐 澍、张耀明、邱清泉、廖 昂、覃异之、郑介民、陈修和、姜镜堂、康 泽、毛人凤、李云尔、唐生明、吴起舞、谢晋元、邱行湘、郭汝瑰、廖耀湘、孙明瑾、廖运泽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创立的,1924年(民国十三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

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945年8月——1950年6月,约五年。

拓展:

1、战争阶段:

第一阶段:战争序幕:1945年8月—1946年6月

第二阶段:全面内战:1946年6月—1950年6月

2、指挥官:

国民党:蒋介石、李宗仁、汤恩伯、顾祝同、刘峙、傅作义、胡宗南、杜聿明、张灵甫、封裔忠、白崇禧、卫立煌、阎锡山、冯玉祥、陈诚、张治中、毛人凤、戴笠、陈立夫、陈果夫、廖耀湘、刘峙、郭汝瑰、黄百韬、邱清泉、黄维、李弥、宋希濂、孙元良、刘斐、刘汝明、李延年、马鸿逵、马步芳等

***:大元帅:毛泽东(1955年授予军衔时他拒绝此军衔)元帅:朱德、彭德怀、陈毅、林彪、罗荣桓、贺龙、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大将:粟裕、黄克诚、徐海东、陈赓、谢富治、肖劲光、王树声、罗瑞卿、张云逸、许光达

解放后非军职:周恩来、邓小平、任弼时、刘少奇、高岗、耿飚、李先念、彭真等等

战功比较突出的上将:萧克、李达、李克农、王震、许世友、杨成武、韩先楚、萧华、刘亚楼、叶飞、杨得志、韦国清,乌兰夫等等

3、军队兵力:

国民党军:860万(1946年7月)565万(1948年6月)149万(1949年6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170万(1946年7月)280万(1948年6月)400万(1949年6月)

4、战争结果:

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大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撤退往台湾。相隔台湾海峡呈现对峙状态至今。

5、战争意义:

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

黄埔一期:徐向前,左权,杜聿明,李延年,孙元良,黄维,范汉杰,蒋孝先,宋希濂,胡宗南。

黄埔二期:邱清泉。

黄埔三期:王耀武。

黄埔四期:林彪,胡琏,李弥,张灵甫,阙汉骞,方成德,黄玉玺。

黄埔五期:宋时轮,唐守治。

黄埔六期:戴笠,熊笑三,廖耀湘。六期武汉分校:陈伯钧。六期女子队:赵一曼。

当然还有别的,我知道就这些

这些都是失败案例,还有“千里驰援李天霞”、“义助友军邱清泉”、“一夜千里孙元良”等。

1、中兴开花张灵甫

1947年5月,张灵甫率领74师占据孟良崮,他认为74师占据着制高点,享有地利之优,加上其强劲的战斗力,附近又有兵力雄厚的外围部队,正是与华东解放军主力决战的大好时机,于是蒋介石亲自下令74师坚决固守,吸引解放军主力,来个中心开花!

于是徐州司令部和第1兵团也就根据统帅部的这一计划接连命令74师固守待援中心开花,张灵甫本来正准备向外突围,正是在上级接连电令的压力下,最终放弃了突围的打算。

此时解放军的合围态势还未确实形成,74师真要全力突围,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但是张灵甫考虑突围首先是违背了命令,其次必然会丢失大量重装备,即使突围成功也必然会受到处罚。

而如果遵照命令固守待援的话,至少目前74师建制完整,控制着制高点,友邻距离也只有数公里之遥,以74师的强悍战力,坚守一两天自然不在话下。

正如张灵甫对部下所说的,“依此有利地形,只要友军来得快,有可能打好!”

当然,要想打好,不仅在于74师能否守得住,同样还在于友邻能否来得快。不管怎样,最后张灵甫还是决定遵照命令,固守孟良崮,这才导致了74师最后覆灭的命运。

2、一苇渡江唐生智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唐生智兼任军事委员会警卫执行部主任,9月8日国民政府令大本营军事训练总监唐生智兼任军法执行总监。

11月12日上海失陷,日军直扑南京,蒋介石在会上询问众将对防守南京的看法,李宗仁和白崇禧从军事角度上均不主张固守南京。

蒋又问唐生智,唐则忽然起立,大声疾呼:“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仅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

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唐的一席大话,正是大敌当前的危机之时,很有大义凛然的气势。蒋介石听罢唐言,大喜过望,立即委任唐为南京城防司令。

11月25日,日军分三路向南京进逼,12月5日外围战打响,7日日军向南京复廓阵地逼近,至9日战况更加激烈,日军松井石根向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劝告交出南京,唐生智命令将各部所有船只尽数收缴,以作背水一战。

日军10日开始对南京总攻击,唐生智冒敌机轰炸指挥中国守军对抗日军进攻,坚持不进地下室,在百子亭寓所指挥作战,11日全线展开激战。

11日晚蒋介石命唐生智乘机撤退,但唐未向城外军队下达撤退令,故城外部队不知撤退之事,一直苦战,当时死守雨花台、中华门,失守后退,碰到宋希濂。宋希濂说唐生智有死命令,后退者杀无赦。李弥无奈又杀回去。12日敌猛攻南京光华门、和平门,雨花台失守。

下午唐生智下令撤退,确定“大部渡江,一部突围”的原则,唐生智出城用预留的一艘汽艇渡江北逃,部队因无船渡江,原撤退计划未能实现,各军只得冬泳渡江,溺死者不计其数,不会游泳的只好脱掉军装混入百姓队伍。

13日日军入城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被惨杀者达三十余万人,世界震惊,唐生智乘车抵滁州,后转汉口见蒋介石引咎辞职,并未置议。

3、千里驰援李天霞

1947年5月12日,整编74师离开垛庄,进入山区开始向坦阜进攻。汤司令命令李天霞派一个加强团进占桃花山(距孟良崮东南约10里)。

李虽然早在5月11日之前就接到掩护74师的命令,却只在战前派了19旅57团的一个连携带电台接近74师冒充是执行掩护的19旅,并命令最靠近74师的57团团长罗文浪可以随时撤退。

57团是八十三师中装备最差的部分,但是罗文浪为了免做战后李天霞的替罪羊,最后仍然与74师会合,并在坚守孟良崮时一起被解放军消灭。

5月16日早上,蒋介石意识到局势危险,再下手令催促,至此包括李天霞八十三师在内的各部队都不敢再保存实力,全力突破解放军防线,但是遇到了解放军外围阻击的抵抗,最终不能及时赶到孟良崮。

外线阻援激战不休,孟良崮地区战斗也紧张进行,陈毅、粟裕对战况非常关心,几乎每隔5分钟就打电话向各主攻纵队询问,主攻各部也意识到情况紧急,奋力突击。

中午前后,张灵甫自知大势已去,末日来临,用电台发出遗书。

13时,8纵23师在6纵一部协同下,攻占芦山。随后解放军各部从多个方向向孟良崮、600高地展开攻击,战至15时许,攻占孟良崮和600高地。74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等将领被击毙,74师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51旅旅长陈传钧、57旅旅长陈嘘云被俘。

孟良崮战役国军整编74师和整编83师一个团,死、伤、俘计3万余人。蒋介石闻讯后电令“汤恩伯撤职查办,李天霞就地枪决”。后因汤司令去南京向蒋介石报告指挥系统及实地经过,李才恩赦免死,但仍要追究责任。

4、义助友军邱清泉

黄百韬兵团覆没后,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于1948年11月30日撤离徐州。这时邱清泉手下还有10万人马,是杜集团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兵团,他仍有恃无恐,对参谋长李汉萍说:“现在是海阔天空,任我高飞……”

1948年12月2日,邱清泉率部进抵河南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兵团部驻在一个叫孟集的小村子里。还没有安顿下来,邱清泉又得到紧急报告,说他的起家老本——第五军第四十五师遭到解放军的追击和围攻,伤亡很大,再不派部队救援,这个师就完了。

邱清泉急令第十二军和第七十军派主力部队前往救援。他又亲自跑去找杜聿明,坚决要求全军停止前进,等把第四十五师救出来再说。

第四十五师是留在三个兵团最后面的掩护部队,结果是,虽然救出了这个师,却使杜聿明集团30万大军丧失了两天“转进”的时间,从而使尾追而来的解放军于1948年12月6日把杜聿明所率30万大军严严实实地包围于陈官庄地区。

1949年1月6日下午3点,粟裕集中华东野战军10个主力纵队和上万门火炮,对杜聿明集团发动了总攻。

949年1月10日凌晨邱清泉在警卫营保护下向南突围,凌晨时分到达张庙堂(亦称张庙台)第二零零师指挥所。最后阵亡于张庙堂村东南约四百多米的一片农田里。

5、一夜千里孙元良

淮海战役开始后,孙元良的16兵团第99军被安排在蚌埠布防,兵团主力奉命调到宿县,防守徐州后方。后来又被迫北上救援黄伯韬军团,结果宿县被中野三纵攻克,津浦线被切断,黄伯韬兵团在碾庄被华野歼灭。

国军在淮海完全陷入被动,杜聿明被迫下令三个兵团分头突围。

此时孙元良把自己逃命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孙元良接到突围命令,立即准备好了逃跑,而不是突围。为了防止杜聿明变卦,孙元良还命令将电话线截断,指挥部电报一律不收。结果杜聿明最终取消了突围,孙元良率部孤军突围。

突围的过程中,战斗损失一万多人,突围途中被截留两万余人,突围到达萧县时,孙元良还有一半的部队四万多人。

经过一夜的狂奔,大家以为终于远离了战场,精神放松下来。数万人几乎同时倒下酣睡起来,甚至连岗哨都没有放出。

拂晓前,解放军的一小股部队发动了夜袭。被围困时精神高度紧张,突围后骤然放松,又骤然被袭击,孙元良部的士兵精神顿时崩溃。全军惊叫而起,甚至自相残杀,激烈混战。

有些懵的解放军,目睹了几万人的大军,在几十杆枪几颗手榴弹的攻击下,就此溃散无法收拾。

孙元良逃走时,身边仅剩四百余人。后被人嘲笑单身逃走,成了光杆司令,成为笑柄。

南京保卫战之所以输的那么惨,责任不在英勇战斗的将士,而在于上层的胡乱指挥,为什么这么说?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失利,上海失守,面对危如累卵的局势,为鼓舞国民士气,蒋介石立刻发表声明:要死守南京,抗战到底。

并设立南京卫戍司令部,任命唐生智为司令长官,帅15万人马保卫南京,当时奉命保卫南京的国军抗战名将有:罗卓英、王敬久、孙元良、宋希濂、俞济时、桂永清、邱清泉等。

11月底,日军参谋本部即发布“大陆指第5号作战令”,要求:华中方面军多路并进,于12月上旬进攻南京。

由于南京城防及兵力状况,日军起初对这一战役并不乐观,希望能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解决战斗。

蒋介石刚开始也对南京保卫战充满信心,认为能坚守“较长一段时间,以待欧美诸国的干涉”。

战役就这样打响,唐生智也对这场战役充满信心,便紧随蒋介石之后发表声明:愿意与南京共存亡。

蒋介石和唐生智都这样讲,那老百姓听在耳中,自然认为南京定会是固若金汤的。

12月1日,南京保卫战打响,国军抵抗的确实很顽强,蒋介石也多次撇开唐生智,具体指挥战役。

然而也不晓得什么缘故,到了12月10日,南京外围阵地全被攻破,蒋介石万般无奈,再也顾不上“死守南京”的诺言,便在众人的劝说下“转移”到早已迁至武汉的大本营,继续遥控指挥南京保卫战。

12月11日,日军有合围南京的态势,蒋介石终于觉得,继续坚守南京已经得不偿失,于是指令唐生智:如情势不能持久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蒋介石为保存实力,已经决定撤退,然而他决定撤退时忽略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

部队构成,守卫南京的部队,有嫡系、有杂牌,他在的时候还能捏在一起,他不在南京,谁还把唐生智这个过气的军阀放在眼里,明着暗着就顶起牛来。

唐生智不傻,要来蒋介石明确指令撤退的电文,于12月12日凌晨召开军事会议,安排撤退事宜,原本计划于12月14日撤退。

可他这一宣布蒋介石撤退的命令不要紧,部队全乱了,为什么?

原本一直宣传:就是破釜沉舟,也要死守南京的。可如今突然撤退,撤退就要过江,过江就要用船,可部队没准备这些,现有的几条破船哪能运这么多人,那自然是先到先得了。

于是诸路将领各施神通,纷纷向江边涌去,举几个例子吧:

71军军长王敬久未回指挥所,自己丢下部队先跑了;

教导总队队长桂永还有点良心,回到部队传达了撤退命令,然后把这一摊子事儿交给参谋长邱清泉,自己单独先去下关港口;

教导总队第2旅旅长胡启儒得知撤退消息较早,不等会议结束,即电话通知其第3团团长代行旅长职责,自己独自先去了下关。

74军军长俞济时还有点路子,找了1艘小火轮,经过1夜的忙活拉走了74军的5000多人;

78军军长宋希濂撤退时下令关闭城门,过江后又烧毁船只,也不知他防什么。

事情就这么混乱,乱到什么程度。

城里36师负责督战,他们还没接到命令就遇到大股撤退的部队,为此还与撤退的部队发生枪战。

一时间,老百姓、撤退的军人纷纷涌上街头,城里混乱不堪,83军156师师长李江因城门太挤难以通过,遂利用职权登上城楼,用绑腿槌城而下,关键时刻绑腿都用的上,这得有多玩命。

教导总队第1旅2团团长谢承瑞,这个在光华门多次狙击日军的英雄,就因为这么混乱无序的撤退,在挹江门门洞内被难民、乱兵踩踏而死,其后被追赠为陆军少将。

不过,他死的真冤那。

12日天一亮,日军即发动疯狂进攻,残留城内的10余万国军将士登时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之中。

他们中的英雄是:

宪兵司令萧山令带尚未撤退的宪兵在南京城内辗转抵抗,杀死大量敌军后,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叶肇的66军从东部整建制突围;

教导总队第3旅12日夜还在紫金山与日军拼杀,等到日军大部队进城后,才万不得已,从日军结合部冲杀出去,一直杀到皖南,副旅长雷震在掩护部队撤退的过程中英勇牺牲。

叶肇的66军,教导总队第3旅,这是撤退过程中唯一成建制的部队,其余则争先恐后,成了一群散兵。

十余万人成了胸无斗志的绵羊,后果是相当可悲的。

有不少人在渡江时淹死。

12日凌晨至拂晓前,国军撤出兵马3万余人。

其余,约有近10万国军将士无人指挥,于是为保命起见,放下武器投降。

南京保卫战就这么结束,日军共伤亡12000余人。

整个南京保卫战, 国军共牺牲17位将领,尸体全部留在城内,没有一具抢出来。

南京保卫战,大体就是这样,其后,日本举国欢腾,而中国,后果大家都是知道得。

15万人马,3万逃跑,10万放下武器投降,结果自然是令人震惊的,可却还有萧山令、雷震这样的英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101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2
下一篇2023-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