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处的故乡江南抒发怎样的情感

别处的故乡江南抒发怎样的情感,第1张

故乡江南的菱塘是散漫的,远眺像一幅幅大大小小的水墨画,零零散散地蛰卧于村边地头大的有几十亩,小的仅半亩多每年初春,熬过了一冬的菱塘便渐渐有了生机,起初稀稀落落的,细小的菱叶漂浮于碧水间,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菱塘,把整个水

江南的味道 多情的江南,让多少文人墨客梦魂萦绕。难怪郑愁予会说:“我打江南走过,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满腔的爱恋竟赋予那出水芙蓉。江南的味道是香醇的。恰似那一潭浸着莲花的水,空灵而清爽,谁能说这水是藏着“淤泥”的泥, 要是这样,怎能孕育出这醉人的莲——这超俗脱尘的精灵。 江南的味道是清水的甜味。 撑一把油纸伞,走入戴望舒的雨巷,江南的女子何曾没有丁香花那样的愁怨。“徘徊”在“寂寥”的雨巷,我逢着这样的姑娘,把心烦的爱恋隐藏,却没有把话向他诉说,“姑娘呀,你可知道在这悠长的雨巷里,有一个小伙子望着你的身影等待又等待。可是最后终与你擦肩而过,我就是那个小伙子,那个过客。” 江南的味道是初恋的苦涩。 给一盏明亮的油灯,在那瓦砾的房下的母亲要给临行的儿子编织他道道的思念。 把“意恐迟迟归”的挂念用他手中的一针一线穿出来,可是你指间明明拴着薄薄的布浸出你红红的鲜血。 勿挂念,你知道游子在异乡过得很好了吗? 江南的味道是离乡的酸痛,纵使饮尽满满的一桶酒,也无法消尽。 我走入江南的桥头,看船篷里的琵琶女抒唱着一曲悲歌,唱她的身世,唱她的怨恨。 琵琶女呀,你的绝唱搔动着诗人的心灵,撩动的弹指间,我听出了悲情。 我对你是赋予着多少的怜悯,可是终究无法挽回你的命运。 江南的味道是怜悯的苦楚。 走遍江南,尝人情世故的千滋百味。江南从来的情感的聚集地。 看浮云般的人生,望江南,江南的味道是什么?甜还是苦?那应该是诗人的事情。

《江南逢李龟年》抒发了作者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这首诗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白话文释义: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注释: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岐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大历四年(769)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

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

江南」是一首走过时代与时空错乱的特殊情歌,开场的风沙走石并非江南特属,而在编曲中特别加入洞箫乐器,透露些许神秘气息,而此乐器与日本的尺八音色相通,想藉由日本武士道精神,传达爱情里所谓的忠贞。此首歌其实想表达即是由古自今恒久不变的爱情观。让在21世纪,身心铜墙铁壁,心灵极度贫乏的我们,再重新感受一下永远不变的爱情魔力!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忆是吴宫。竹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唐 白居易《忆江南》

人间三月已芳菲。杨柳含烟,春水涨池,桃花临水,有莺歌燕舞。不知不觉中,已和春光撞个满怀。正是踏春的好光景。江南,多少人心中的梦。每到春来,总会浮想联翩,江南春到底是什么样的春?那杏花烟雨到底怎样纷落?那江南的水,那江南的女子,还有白娘子、梁祝动人的传说,无不牵动人的心肠。如今因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更让人对她徒增许多向往。

白居易,字乐天,中唐时期河南人。他一生有十多年时间居住在江南。第一次是在他童年时期,安史之乱后,因藩镇叛乱,他随家人逃难到浙江一带;第二次是在他壮年时期,因政治失意,被贬谪任江州司马,在九江生活了三年,著名的《琵琶行》就是在九江完成的;第三次下江南时,他已年过半百,任杭州刺史,历时两年半,政绩卓著;第四次来江南,他已五十四岁,任苏州刺史,第二年秋天,他因眼疾免官,和好友刘禹锡一同结伴回洛阳。

白居易这三首《忆江南》是和好友刘禹锡唱和而作的。从结构上看是一个整体:第一首写整个江南,第二首写杭州,第三首写苏州。从白居易的诗中可以体会出,他把江南当作第二故乡的情感,赞美、喜爱之情表现得热烈而鲜明。

“江南好”三字开头劈空而出,从这看似平淡的句中,可以体味到白居易对江南浓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日渐深厚,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情感,不是游客对美景赞美喜爱的情感,而是白居易在江南生活多年,长期蕴藉于心的形同故乡的一种情感。

“风景旧曾谙”告诉我们他在写这首词时,并不在江南,而是回忆之作。“谙”是熟悉的意思,因他在江南生活多年,对江南的风土人情很熟悉,所以说旧曾谙。这五个字是对“江南好”内涵的补充和说明。江南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物阜丰盈,可赞之处实在数不胜数,词人只选风景来赞美她。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短短的`十四个字,生动地展现了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水彩画。让人联想翩翩,心生对江南的无限向往。

多年前的一个三月,在浙江旅游,途径富春江,坐在汽车上就有幸目睹了这一美景。当时,朝阳正扶着山头慢慢爬起,远山含黛,云烟缭绕,清晨刚睁开惺忪的睡眼。云霞铺满天空,江边烂漫的红花,一夜未眠,正披着彤霞,沐浴着晓露,鲜妍似火,娇艳欲滴。富春江水碧如翡翠,滚滚东流。我不由起身惊呼,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用简短的十四个字就精准地描绘了,这样一幅美妙绝伦的春景,怎能不让人由衷赞叹!情不自禁吟诵起这首《忆江南》,既是对眼前美景的赞美,也是与千年前的白居易共鸣。

因汽车在快速行驶,这样的景致,我只能匆匆看一眼。可就那一眼,它就惊艳得让人念念难忘。白居易在那生活了十几年,熟睹那样的美景,且把那当做故乡,怎能不怀念?于是他由衷发出感叹:能不忆江南?

既然心忆江南,就不得不忆起杭州和苏州。

古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美啊,美不胜收,词人最难忘的当数杭州灵隐寺的桂子、钱塘江大潮、还有苏州的美女佳酿。

灵隐寺多桂树。传说,每到中秋,月宫有桂子掉落灵隐寺,许多僧人在夜晚能捡到。于是,白居易兴致勃勃,也在中秋夜到灵隐寺寻桂子。夜静如水,彷佛听得见吴刚在月宫砍伐桂树的声音。他一会儿仰头望明月,一会儿低头在桂花从中寻桂子。清冽皎洁的月光,照着他朦胧的身影,晚风轻拂,桂子飘香,恍若置身月宫之中。

桂子能寻到吗?那只是一个浪漫的传说。可钱塘江大潮,每年中秋后都会如约而至。钱塘江怒潮可以掀起数十丈狂澜,潮汐声响彻几十里,异常壮观,实属人间奇迹。白居易躺在衙门的亭子里,就能目睹这一奇观,看卷云拥雪的潮头,听澎湃的潮汐声,兴致盎然。在这首词中,他用悠闲的笔墨,写出了钱塘江的惊涛骇浪。

这一动一静的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他陷入深深怀念之中:何日更重游?

如果杭州留给白居易的印象是浪漫和壮观,那么苏州留给他的是一种精致的妩媚。说起苏州,不由人不想起美女西施,吴王夫差为西施建的宫殿叫馆娃宫,因而,人们喜欢叫苏州美女为吴娃。

当年,白居易在苏州任刺史,公务繁忙,且白居易是个勤勉政事的人,他每到一地都为当地百姓谋福利,留芳千古。他也是个浪漫文人,闲暇时喜欢和文友一起诗词歌赋,喝上一杯苏州春竹叶酒,观赏馆娃宫的舞女歌舞。那些吴地佳人,体态轻盈,舞姿优美。她们挥舞着水袖,舞一曲《霓裳羽衣》,婀娜的舞姿,妩媚的容颜,就像喝醉酒的芙蓉花在风中摇曳。此情此景过去了许多年,仍让人留恋不已,难以忘怀。所以诗人感慨,什么时候能再相见?

早年在苏州旅游,每天清晨,常看许多苏州女子,在公园、街头唱评弹,唱越剧。小桥流水人家,水一样的女子,柔软妩媚的舞姿,婉转的唱腔,古老精致的青石板小巷,不由得让人留恋。

记得在剧院中看一场戏剧《梁祝》。背景中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戏水鸳鸯,还有含烟的翠柳,娉婷的莲花,映衬着演员俊秀的脸庞。她们流转的目光,如流莺一样婉转的歌喉,让人心湖荡漾,陶醉不醒。

古语:吴中吴王!在这样的一个山清水秀的温柔乡,谁能不迷恋?难怪男人到了苏州,都没有了称雄天下的斗志!白居易当年只在苏州做了一年的刺史,十几年后,仍对苏州念念不忘,希望与她再相逢。

从白居易这三首《忆江南》回忆之作中,仍可以看出他对江南的无限热爱之情,即便是回忆,也还能陶醉在当年的情景中。虽然时光流过千年,我们仍能感受到他那颗炽热的心,还有他对江南深深的怀念之情。

只一句“江南好”,所有的浓情都蕴涵其中;再一句“何日更重游?”我们相约,杏花烟雨时再与江南重逢。

江南究竟有多好?

南北朝时,陈伯之叛乱北逃,他的好友以书相劝,信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树生花。

这短短几句江南春景竟引发了陈伯之的思归之情,他终于回到家乡。

兰烬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皇甫松忆江南

喜欢“夜船吹笛雨潇潇”的意境。

试想着,于潇潇烟雨中,船行水面,天色已暗,不知何处吹来笛声,仿佛故人归来。

于画船歌舫之上,一衬帘笼雨雾织就的江南,听丝竹隐隐,观春雨绵绵,何等惬意,不知何处笛声来,就静静听罢。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菩萨蛮》

江南承载着的情,不知所起,却一往而深。一蓑烟雨乘着别愁离绪,相思断肠,远离。

是多久以前了?

你尚年少,我未离开,我们一起走过青色的小巷,游遍早春的小河。

蓦然回首,行遍江南几千里,却再不见你年少的容颜。

缱绻情思,尺素情书,字字相思,只寄托于梦中销魂。

却奈何,终了无凭据!是何等遗憾感伤?

难怪词人韦庄发出“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感慨。

(一)水秀山青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春风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寻客尝。

(二)闻听江南是酒乡,路上行人欲断肠。谁知江南无醉意,笑看春风十里香。 

        ——汉代乐府诗(作者不详)

江南多情,却也薄情。

曾经在江南一个水秀山清的小镇,一个不是江南的姑娘喜欢上了来自这座小镇的一名男子,男子眉眼如淡淡春山,甚好看。

于是那姑娘再次来到江南,想寻觅他的气息,却又无从寻得。

从江南归来后,闲愁顿生,独自已在闺阁的小窗上。

回想去江南的时候,正下着丝丝细雨,有如少女的心思细腻而不可捉摸微妙而不可言说。

但是这样的心思岂是他人所懂得?

女子曾把这样的心思与些许人倾诉过,但是这些寻客也只是品尝了如此的感受。

毕竟都是红尘中人,哪来春雨那样笑看人世百态?

江南景色醉人,但最醉人的莫过于对一个地方的情感,这些情感被留在江南,酿成一坛醇酒,封藏于此地。

如此一来,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境况怎能不令人断肠?

谁知自己一往情深的江南,却不如自己那样沉醉于那样疼痛却令人沉沦痴迷的感觉,依旧笑看春风带着春情,十里飘香。

世间轮回周而复始的爱恋不会因为谁的失意而停下。

春风就像一个月下老人一样的意象,看透红尘,却又继续撒下情爱的种子。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晏几道《蝶恋花》

看到你的一瞬,恍然如梦。

不知是何原因?或许是那雨太过缠绵,又或许是江南的春色太过旖旎,在我望见你的一刹那,陷落了灵魂。

笔墨风流,才子佳人,一些风花雪月的事,跃然纸上。

风吹影摇曳,便生了诗情画意翩翩。

然而,江南的离别泪,盈盈山水间,埋葬多少人伤心之事。

梦入江南烟水路,遥系情丝无说处。

世间之事,本有很多都是剪不断、理还乱,如同江南的丝丝春雨,缠缠绵绵,悱恻难解,不如将它付于一场梦。

江南,本就更适合活在我的梦中。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花三月,借十里春风,立豆蔻梢头,漫卷珠帘,独上兰舟,秉笔为篙,撑纸作渡,踏访旧时霓裳,寻觅江南旧梦。

此文由游乌镇衍生而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436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