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借钱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借钱的时候,你是孙子,而找你还钱的时候,我是孙子,你是大爷。
数不清的情义因为钱而变淡,数不清纯粹的爱情也因为钱而变质。钱是什么,钱是一个让我们既爱又恨的东西。
为什么这样讲,在这里二哈想用自己的故事来讲述这句话。
小时候,因为贫穷,二哈的父母早早地就外出打工,小时候,二哈就是和很多弟弟妹妹跟着奶奶长大的。在二哈记忆中,几乎没有父母的存在。
父母在二哈三岁的时候外出,时隔八年,二哈才再一次见到自己的父母。
所以,小时候的我认为,父母一点也不爱我,而我也不需要他们。在我们之间的,不过就是所谓的责任。二哈记得父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等把你们养到18岁,我的责任就尽到了。
每年父母也不回家来看望我们,原因就是回家车费太贵了。他们也不经常给我们打电话因为他们太忙了,他们要忙着挣钱,没时间。就算是打电话也是因为钱的事,二哈记得在二哈念初中时,爸爸硬是要二哈和他签了一个关于生活费的合同。
那个时候我们家里也不太平,爷爷奶奶都在吵架,吵架的内容大多都是为钱,而且还把各自的亲戚分的特别清楚,你家那边亲戚的事情,你去走;我这边也是自己去。
可能就是这些事情见多了,小小年级的二哈特别讨厌钱,觉得钱就是个万恶的东西,但是特别搞笑的是,就算钱很万恶 ,但是二哈特别节俭,买东西一定是最便宜的……因为二哈想把钱都存起来,想用这钱来还父母,还把自己带大的爷爷奶奶。
随着时间流逝,二哈越发的觉得,钱越发重要,它可以摆平很多东西,二哈也一直觉得自己和父母之间,也是可以用钱解决的。那时候想的特别简单,就想着把父母供自己读书的钱记录下来,然后等自己找到工作后再还给他们,这样我们就互不亏欠了。
那时候就是这样简单,在我的世界里泾渭分明。
但是后来,借钱这件事,改变了二哈的看法。也让二哈更能理解父母。让二哈真正的感受到父母一直都爱着自己,只是爱的方式不一样。
那次,二哈想要报一个培训班,需要4000块,而且时间有限,如果现在不报就得等到很久以后才可以报了。但恰巧那个时候,二哈刚报了另外一个学习培训,没有多余的钱。在紧急的时间里,二哈想到的第一个求助者居然是父母,那个时候,二哈自己都吓一跳,没有想到自己以为和自己没有联系的人,却是自己潜意识里最依赖,信任的。
开始的时候,二哈都不敢确定父母是否会帮助自己。
因为毕竟我们之间的交流很多时候只有转账,转生活费,转车费,转报名费……
而且,每次一说到钱,妈妈就会劈头盖脸地说自己又乱花钱,自己一没有钱就知道来找爹妈老汉,有钱的时候连个泡都不冒,巴拉巴拉说一堆……
而爸爸会直觉把自己的账单发给我,然后附上一句话:我还没发工资,还欠着谁谁谁多少多少……
事实上,当二哈一开口说自己想要报培训班缺钱后,她俩也真这样做了。
but,让二哈感动的是,妈妈最后给我拿了1500,要知道在二哈以前的记忆中,妈妈从来没有给过我这么多money,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上。
而爸爸在第一天晚上说,你先给你同学借来用着,等我有工资了后再给你转后,第二天悄悄给我转了2000块。
那一刻,二哈感受到原来父母一直都是爱着我们的,原来我们的父母特别伟大,没有人能够无条件地给你钱用,如果有,那一定是爱我们的人。
二哈那次从朋友那里借了4000多,后来才发现,朋友无论玩的再好,朋友终究是朋友,即使朋友对我们再好,我们用着朋友的钱也终究不像用父母的那般用的心安理得。
现在二哈终于理解那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原来父母在,我们就会心安。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无论怎样都有依靠,也无论我们变成什么样,也有人对我们不离不弃。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也祝天下的父母都能够幸福安康。
贵州话中的“老哈数”指的是“老伙计”,类似于普通话中的“老哥们”。这个词语在贵州方言中比较常见,通常用来称呼同龄或年长的男性朋友、亲戚或长辈。
在贵州方言中,“哈”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词语,类似于普通话中的“哥们”、“伙计”等。而“老哈数”则是在“哈”的基础上加上“老”的前缀,表示这个人已经比较老了,但是依然值得尊敬和交往。这个词语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以用来互相称呼。
对于外地人来说,学习贵州话的时候可以适当了解一些方言词汇的使用方法和含义,这样更容易融入当地的生活和社交圈。在与贵州人交往的时候,可以适当地使用一些贵州方言,这样会更加自然和亲切。
总之,“老哈数”是贵州方言中比较常见的一个词语,用来称呼同龄或年长的男性朋友、亲戚或长辈。学会使用贵州方言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和社交圈,建立更加亲密的人际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