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汉的晚年生活
(一)
刘老汉一大早就醒了,洗了一把脸,跟老伴说出去转转。
刘老汉没有睡懒觉的习惯,这也是他几十年养成的。
以前在工区生活的时候,刘老汉每天早上起来,脸没洗就先到后山转转,然后再下山回家洗脸吃饭,他感觉这样一天下来心里踏实充实。
过去工区后山是一片原始杂木林,那片林子是原始森林,就像一道绿色屏障,守护着工区几十年,整个工区一二百口子人喝的水全靠它。九十年代末被场里卖了,当年就砍了,当时工区里的老工人抱住树不让砍,去找场里的领导说理,场里的领导说,把山卖了好给下岗的工人发买断的钱,不卖山哪来的钱啊?
树被砍了,刘老汉就很少再上后山转了,自从伐木场工人下岗后,工区里年轻人都陆陆续续走了,去外地讨生活了,原来上百号人的工区就剩几个老人留守。三层楼十六间房子就刘老汉一家住,一间间都锁了门。
刘老汉就闷在家里。刘老汉唯一开心的日子,就是每隔五天到离工区不到一里的干山去赶集。日子也就这样一五一十的过着。
那天,老伴怕刘老汉憋出病来,就对刘老汉说:“明天干山集,去集上转转散散心吧。”
刘老汉就来到干山集赶集。
(二)
名叫干山集。其实连个正经街道都没有,就是一个小山村,村中只有一条路,路两旁挤满了高矮不平的土墙房、木板房,村里人便称这条路叫街道。
也不知道从何朝何代起,每月逢五、逢十的日子,方圆三里五村的村民,都喜欢把家里吃不完的东西,或是瓜果,或是青菜,用篓子背,用竹篮挑,都聚集到这儿来,买的买,卖的卖;有的人家里如有个红白喜事什么的,也都在这一天送送帖子,捎个话什么的。一到八、九点时间,人们便都回去了,集也就散了,象早晨的露水一样,山里人叫它“露水集”。
就这样一个小干山集,这两年眼睁睁瞅着热闹起来。原因是从县城伸过的高速公路,擦着村边儿过,人也仿佛一下多起来,一到逢五、逢十这一天,路两边搭篷摆摊,叫买叫卖,说拉弹唱,算命占卦,沸沸扬扬,再加上那蒸炒烹炸的油香味熏得空气都油腻腻的,好一派升平世态,繁华景象。
(三)
刘老汉在集上转了一圈,也没有什么东西买,就转悠到村东头。
老林头的酒店就在村子的东头,紧挨在路边,说是酒店,看那房屋摆设却实在简陋,一间木板钉的房子,靠里面左墙角垒了个锅灶,旁边还有一个烧木炭的火炉子,上面坐着一个铝锅,这是专门用来烫酒用的。另一个墙角用板钉了个长木桌,算是柜台。柜台里面摆了好几坛酒,酒呢,不是白酒,也不是啤酒,而是米酒,用儒米做的。山里人喝米酒能当饭吃,一到秋后,山里人每家每户都做几坛,封起来,逢年过节,或办个红白喜事什么的好待客。柜台外面摆了几张木板钉的桌子,这便是酒店了。
老林头年轻的时候便会做酒,是和他父亲学的。他父亲可是远近有名的做酒高手。在农村,有的人家是用稻谷蒸酒,也叫谷烧酒,做的是白酒。老林头白酒、红酒都做,他用的都是上好的儒米,用儒米酿的酒,不管是白酒还是红酒,喝到嘴里润滑,不像谷烧酒喝到嘴里辣喉咙。酿酒可是有诀窍的,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第一道工序是蒸米,蒸米的时候关键是火候要掌握得好,蒸太熟出酒少,蒸太浅酒味出不来,也就是酒精度数上不去,这便是手艺活。
老林头要做酒的时候,先把儒米放水里泡几个小时,这个空闲时间,找出蒸笼、笼布洗刷干净备用。老林头时不时的在水里抓起一小把儒米放手心里,用大拇指慢慢捻揉,等到大拇指上有粉状出现,就说明儒米泡差不多了,然后就把铺好笼布的蒸笼放在锅里,盖好锅盖开始点火,等锅里的水烧开了蒸汽上来了,老林头就用漏瓢捞出泡好的儒米均匀散在蒸笼里,再盖上锅盖。等蒸汽上来了,再撒上一层米,再盖上锅盖。蒸儒米的时候,烧的火不能太大也不不能太小。等到最后一道儒米上气后,老林头就会掀开锅盖拿起一根竹筷子插试一下,竹筷能一下插到底就说明儒米蒸好了,然后把蒸好的儒米倒在一个竹篾编的簸萁里凉透,然后使粬,使粬便是关键的关键了,使多少粬要拿得准:粬使的多了,酿出的酒烈,喝多了会醉人,伤身;粬使的少了,酿出的酒非但没味,容易变酸,放不久。他做酒一般是10斤米兑1斤粬,一斤米兑一斤半水。所以他酿造的酒不浓不淡,味道格外醇厚香郁。儒米酒如果放上个三、五年,那就更好了,一开坛盖,便会有一股酒香冒出来,若打出来盛在透明的玻璃杯里,绿酽酽的。喝惯米酒的乡下人,一看这酒的颜色,便知这酒的年份。他还有一个秘方轻易不用,据说是他父亲临终时传给他的,就是把做好的儒米酒滤净后,重新装在一个坛子里,再把一条杀好的鸡放入坛子里,鸡要干,不能有水。封好口,埋在地里,几年后再挖出来,鸡肉连同骨头都溶化在酒里,这酒能舒筋活血,可以治百病,女人做月子吃这酒最好,大补,就是茅台.五粮液也不换。 常来这小店喝酒的有两种人,一种是赶集的买卖人,这号人一到晌午头散集的时候,不管是摆摊的,挑担的,货一出手,腰里便有了几个钱,就到这店来要壶米酒,再来点猪头肉,花生米什么的,坐上个把小时,既休息了身子,又填饱了肚子,再挑着空空的担子往回走。一种是等车的,下田做活的,经过这里,递过去块把钱,接过两碗米酒,直着脖子咕咚咕咚一口气灌下去,用手背抹一下嘴巴,掂起行李或扛上农具就走,保准一天不口渴,还撑饿。
(四)
在众多的顾客里,有俩人与众不同,他们逢集上午不来,而是下午来,一坐就是一个下午,不到日头落山不回家,很象城里人泡茶馆。
一个是七十来岁须眉半白的老人,个头不高,背有点儿驼,一双细眼老是眯着,透着一脸的喜相。老人姓田,人民公社时当过大队长,酒量不大,坐半天也喝不上两壶酒,酒壶旁边摆放着一个塑料袋,塑料袋里装着姜丝辣椒丝炒的田螺。
老田端起碗来喝上一口,细眼一挤,嘴能吧卿半天,品摸滋味。品足品够啦,说一句:“老林头、好酒,地道”。然后打开塑料袋,伸进两个手指在塑料袋里捏起一个田螺送到嘴里咂几下。老林头听到夸他,忙说:“好多年不做啦,手都生了,明年您再来尝尝我做的鸡酒,那味才叫好。”
爱和老田一桌喝酒的,是住在干山集西边的老张头。这人60多岁,方脸宽肩,连胡子眉毛都硬扎扎的。他酒量很大,但从不多喝。每回来总是带个大饭盒,不是炸蛋就是卤大肠什么的,装的满满的。有时还变变花样。他一来就从胳肢窝拿出饭盒,“拍”往桌上一放,“噌”一声往田头面前一推:“老哥,你尝尝”,然后才冲老林头一点头:“先来一壶热点的”。
刘老汉第一次来到老林头的酒店,看到田头和老张头聊的热乎劲,说到称心快活处,俩老头还仰着脖子哈哈笑一阵,好不亲热。
以后刘老汉每个集日都去,就坐在旁边的桌子独斟独饮,听到他们那开心快活的笑声,就羡慕的很,便也耐不住想过去凑个热闹。
几次下来,也许是时间长了,刘老汉跟田头和老张头也熟了,他们邀请刘老汉一起坐,刘老汉比较随和,很快就你尊我大哥我称你老弟的坐在了一起。
现在的农村也没有多少人了,年轻的也都去城里打工赚钱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孩子,田头和老张头都是留守老人,和刘老汉一样。
以后,刘老汉也跟着下午去,刘大娘就说:“人家赶集都是上午赶集,你怎么下午赶集?”
刘老汉说:“下午有伴。”
老伴见他每次回来都是乐呵呵的,还哼着小曲。见他活得舒坦,便也不再说什么。
(五)
这天又是个集日。吃罢晌午饭,刘老汉把一个沉甸甸的饭盒装在一个布袋里,一手拎着来到酒店。
老田头、老张头还没来。见刘老汉进来,老林头便要去筛酒。
“先别忙,等他们兄弟来了一块筛。”刘老汉摆摆手。说着把布袋里的饭盒掏出来轻轻放到桌上。
老林头头一回见他带这玩艺儿怪稀罕,问:“您老哥的福气,家给弄点啥好吃的?”
刘老汉细眼一眯,“有啥好吃的,就是点三鲜水饺”。老林头一听就明白了,他这是给老张头带的。
上个集他们在这儿喝,老张头说闲话:“要是弄点三鲜水饺来配酒就好了。”
三鲜水饺就是用虾米、香菇、油摊的鸡蛋掺在一起做馅包的水饺。没想到刘老汉把这话记在心里。
那次回到家里,他对老伴说:“下回给我包点三鲜饺好带着下酒。”老伴都听愣了,以往,想给他弄点菜让他带去下酒,他都不要,这还是头一回。就高高兴兴的给他和了一团面,包了满满一饭盒。
刚凑在一桌的时候,每回喝酒,豁达爽朗的老张头总是死活非让他吃不可,好象你不吃他的就看不起他。弄得刘老汉心里过意不去,总想找个机会回敬回敬他。那一天,老张头一说,刘老汉就当成一回事了。他知道自己老伴会做。
那天,当刘老汉也打开饭盒,老张头见是饺子,忙用两个手指头夹起一个放到嘴里,扬起嘴嚼了一阵,吧卿一下嘴说:“是三鲜,是那个味,嗯,好东西,多年没吃到了。”
刘老汉看他吃得那样有味道,心里乐了,两眼一眯:“嗨,早先不认识你,从现在开始,我每次都带三鲜饺子,让你吃个够。”
“那多不好意思啊?”老张头客气的说。
“没啥,用我们老家的话说,饺子就酒越吃越有!”刘老汉笑着说。
(六)
刘老汉有一段时间也没来。
那段时间,连续下雨,下的天都快塌了。工区后山那片杂木林山砍了头尾还不到七年,山上流下来的泥石流就把工区房子冲没有了。
过去伐木场盖房子选择不是依山就是傍水。那年连日突降特大暴雨,没日没夜的下了一个星期,引起山洪暴发,泥石流把工区整个三层楼的房子冲倒了,山也开裂了,裂了一道一米宽的口子。据上面的地质灾害专家看完现场后说,是后山的木头砍的太厉害了,新栽的杉木根系浅,把不住土,雨一下土就顺着水流走了。
那晚,刘老汉一直睡不着,雷一个接着一个在房顶上轰隆隆滚着响,震天动地,震的窗户格楞楞响,就像打炮。刘老汉眼皮一直跳,感觉会出什么事,会出什么事呢?刘老汉也猜不道。
一道闪电,刘老汉发现房间里亮晃晃的,是房间进水了,水混的像黄河水。
刘老汉拽着老伴就往外跑,刚跑了几步,刘老汉又松开老伴的手返回去,就见刘老汉手里拎着一个箱子跑出来。
房子边上有一个高坡,刘老汉就拽着老伴的手往高坡上跑,刚跑到坡上,刘老汉就看到一股洪水从山上冲下来,就像黄河决口一样淹没了整排房子。
房子冲倒了,一个个都变的无家可归。
房子没了也不能睡大街上吧,刘老汉就在村里租了间农民的房子住。
“干了一辈子伐木工人,末了连个家都没有了,还要租人家农民家的房子住。”晚上老两口蹲在租住的农民家的黑屋里,听老伴唠叨着,刘老汉也是一脸的无奈。
想起当年,刘老汉带老伴来福建的时候,在上海转车,老伴第一次看到地板光滑的照人,跟镜子似的不敢迈脚。仰着头望着高高的大楼问:“咱那里也是住楼吗?”
刘老汉说也是楼,是三层楼,跟这个不一样。
刘老汉不跟李大炮一样,李大炮第一次跟他媳妇说,住的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七)
大柱下岗后,就也去了城里,一家人租了一小套房子住。
大柱说:“爹,娘你们也一起去吧?”
刘老汉说:“你们去吧,我在这里给你们看房子。”
大柱去城里住,就带了穿的衣服去,家里的东西都锁在房子里,钥匙交给刘老汉。
那场洪水从上面一直冲下来,把大柱住的房子也淹了,房子里的东西也被冲没了。
刘老汉在城里安顿下来后,就跟老伴说:“明天干山集,我要回一趟干山,以前约好每个集日在老林头的小酒店碰面,以后回去就少了,我要去跟那些老哥们说一声去道个别,他们还不知道我搬家呢,再包点水饺带去,老张头爱吃。”
刘老汉来到老林头酒店,只有田头一个人在,没有看到老张头。
“怎么就你老哥一个人?”刘老汉便问便拿出饭盒。
“上个集差你没有来?”
“前几天搬家了,城里买的房子孩子们给弄好了,非要让去城里住,以后跟老哥几个见面的机会就少了。”
“还是国家工人好,国家不会丢下你们不管。”
“今天看来老张头也不来。”
正说着,老张头来了,一进门就高声说:“嗨,今儿可叫你老哥等急啦。”
老田头说:“我还当你不来了呢!”
老张头照例拿出饭盒,打开来,是四条半斤来重的炸鲫鱼,圆墩墩的,黄灿灿的,诱人。把饭盒“噌”往桌上一推,说:“要不是叫你们老哥也尝尝鲜,我今天也真不想来了。昨晚发烧,打了两针,躺了一个早上,晌午时,我那个在城里上班的小儿子买回来几条鲫鱼,说给我补补身子,我看活蹦乱跳的怪新鲜,便想着哥几个,带了几条来给哥几个尝尝。”
“这些年,在老哥的这个酒店认识了几个老哥们,也是缘分,今天就是特意来跟几个老哥道个别的。”
“住城里好,到处亮堂堂的,哪像农村,一到晚上就到处黑灯瞎火的。”
“在乡下待了一辈子,习惯了,我还是喜欢在乡下,要不是工区房子冲了没地方住了,说什么我也不会去。”
“说的也是,在哪里住习惯了,冷不丁换一个地方还真不舒坦。”老林头说。
“可不是,小儿子也在城里买了新房子,前阵子非要拉我去住几天,白天孩子们都去上班了,就剩我一个人在家闷得要命,跟关在鸟笼里差不多,想出门走走,又谁也不认识,连个说话的都没有,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待不住 。”田头也深有感触地说。
“以后哥几个有到城里,就到我那里去,到家里吃个饭,认认门。”刘老汉说。
“这些年,由你们哥几个陪着,我感觉日子过的挺好的,就是以后喝酒少一个老哥哥了。”老林头低着头说。
老林头的一对子女也都在城里打工,也都在城里买了房子,早就想接他去了,老林头就想,在乡下待习惯了,尤其是离不开这个小酒店,当年老林头可多亏了有这个小酒店。
当年老林头老伴生了一场大病,人没救过来还欠了一屁股债。当时老伴说别花那个冤枉钱了,活多大岁数都是命里定好的。老林头坚决不同意,砸锅卖铁也要治,借钱也要治。用老林头的话说,钱没了可以再挣,人没了可就再也找不回来了。虽然人最后没有救过来,老林头难过但不后悔。
后来,老林头就开了这个小酒店,把两个孩子养大成人。
再后来,老林头先是认识了田头、老张头后来又认识了刘老汉。每隔五天一个集,这些老哥哥们就会来酒店陪他。
“今天你们都放开来喝,一切都算我的,就算为老哥哥送行。”老林头满脸笑哈哈地说。
那天老林头说,人一旦有了盼头,日子就过的充实就有希望。
“是啊,人要活的有盼头,日子过起来就有希望了。”刘老汉一路上念叨着。
这是一位母亲讲给孩子的故事,女孩叫做腊梅,是梅花村的一位姑娘,她长得很美,经常有男孩子找她玩,但是她比较的害羞都拒绝了,到了年龄也没有结婚。
腊梅晚上是和妹妹一起睡的,晚上她们正睡觉的时候,不知道咋的从窗户外面伸进来一只手将腊梅的衣服拿走了。第二天起床腊梅找不到衣服穿,直接裹着被子,后来家里来了一个皮肤很黑的小伙子,手里拿着腊梅的衣服。
腊梅没有吃惊,反而是有些高兴,因为腊梅喜欢他,但两人的事情父母不同意,主要是因为小伙子是城市的,年龄又比腊梅大。
小伙子是一位知识分子,来到农村进行改造,他幽默风趣,还会乐器,非常讨腊梅的欢心,久而久之腊梅就喜欢上了他。两情相悦是很好的事情,但是腊梅的父母觉得小伙子是城里人,迟早有一天会离开这里,他们担心自己的女儿受伤。
但因为昨晚两人的事情就传开了,小伙子向大家公开自己喜欢腊梅,而且在腊梅父母面前有所保证,今后一定对腊梅好。后来小伙通过高考考上了大学,成了一名老师,而腊梅则是他的妻子。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腊梅在深山农村中生活从未想过有一天会离开,那位小伙子也未想过能够在这里找到自己心仪的姑娘。
后来听故事的孩子在病房见到了腊梅和那位叔叔,腊梅长的还是很漂亮,那位叔叔却非常的苍老,长相普通,身材不高。叔叔虽然苍老了一些,但腊梅阿姨对叔叔照顾的很好,两人相濡以沫的样子让人看到了爱情本来的样子,温暖和谐,不骄不躁,在一起就是岁月静好。爱情就是如此的简简单单,不管年龄和贫富差距,只要两人足够的相爱,就可以克服一切在一起。
李老汉进城奇遇记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李老汉进城奇遇记
“老头子,你咋这么快就回来了?那么多菜都卖完了?”李老汉的媳妇见到李老汉下午就回来了,很是惊讶。
“呵呵,是啊,都卖完了。老婆子,真是百闻不如一见,那城里可好哩,对我们农村人也好。完全不是他们说的那样。”李老汉笑逐颜开地说,“一会我还要写封感谢信哩。”
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李老汉,大半辈子都住在这个非常偏僻的李家村。今年家里大白菜收成好,李老汉的媳妇听别人说进城可以多卖些钱,便怂恿李老汉也进城试一试。
这可让李老汉犯难了。他从未进过城,根本不知道城里是啥样。不单他不知道,他们李家村都没有一个进过城的人,李老汉只好到邻村打听。听那些进过城的人说,城里人规矩多,动不动就要罚款,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对农村人总是冷鼻子冷眼的。
李老汉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去城里瞧瞧。没想到,这次进城却完全没有像他们说的那样,事情办得非常顺利,令李老汉对城里人的印象大好,算是一次奇遇吧。
李老汉半夜从家里出……
“老汉儿”在四川话里面是父亲的意思,但一般不会直接称呼本人。“老汉儿”有时候也会用于妻子称呼丈夫,类似于“孩儿他爸”。另外,四川人也会用“老把子”“老头儿”来称呼父亲,多含戏谑意味。
四川话老汉儿什么意思
造个句:
1、快去喊你“老汉儿”来吃饭了!
2、你跟你“老汉儿”一见面就吵架,啥子时候才能心平气和地摆一次?
四川人喊父亲叫做“老汉儿”,不过管母亲却还是叫妈。对于父母俩,四川人还有一种特殊的称呼——“妈老汉儿”。与父母、爹妈等词结构不同,四川人口中,妈在前,老汉儿在后,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四川女性的性格喝地位,带有巴蜀地区独特的文化特征。
四川话老汉儿什么意思
四川话的“老汉儿”是所有形容父亲的词里最具幽默感和戏剧色彩的,在这个戏谑化的家庭关系词汇里,也透着川人社会中的平民意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文化,在四川很容易就被这句“老汉儿”解构掉。所以,地处西部盆地的四川,恰恰也是相当具有开发精神的一个省
周海亮是最受青年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他写的一封信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你对一封信有着怎样的理解?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周海亮的《一封信》及阅读答案,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一封信》原文阅读
牛筋老汉对春草说:妮,我说,你写。写得漂亮些。
大虎,你这一走,两年多没有回来。好几次想写封信给你,但是春妮不在。春妮不在,村里就没有识字的人了。秀兰、羊娃、小崽、天来、秋菊、高梁,他们都打工去了。你二叔,三叔,田哥,强子,也都打工去了。大虎,村子里只剩下了老头老太太,村子里快没人啦……大虎,听爹一句话,如果城里不好混,你就回来。我和你娘侍弄二十多亩地,老胳膊老腿的,老是顾不过来。你娘身体还不好,这几年,风溼病好像严重了。去年我和你娘又承包了十二亩果园,新栽的果树,疯长。明年就能挂果,如果年头好,应该能赚不少……大虎,本来我和你娘希望你能留在城里,可是前年你过年回来,垂头丧气的,脸色蜡黄,就知道你在城里没少受罪。大虎,你到底图城里什么呢咱村里人到底图城里什么呢住的不如咱农村的狗窝,吃得不如咱农村的狗食,空气比咱农村的茅坑里都难闻,又像狗一样遭城里人的白眼,图什么呢咱农村虽然穷,但总还能吃得饱饭,穿得暖衣,再肯出把力气的话,很快就能在村里起五间大瓦房……大虎,留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咱村都快成空村啦。地没有人种,房子没有人住,满山的野菜和蘑菇没人采,看着心痛啊!……大虎,你也不小了,不能再耽误了。如果你回来,老老实实守着家,守着我和你妈,娶个老婆,生个娃,安安稳稳过日子,不挺好春草娘前几天给春草介绍了一个小伙子,米家屯的,人长得虽然一般,可是有力气,能干活,家里五间大瓦房,早起了。你说,如果你回来,咱也起五间大瓦房,谁还敢小看咱……大虎,爹的话,你考虑考虑,如果想回来,就提前回个信……大虎,信是我让春草写的,她向我保证,我怎么说,她怎么写,一个字都不会差……大虎,要麦收了,一天比一天热,你在外面,别太累,多喝水……大虎,我和你娘都挺想你……
春草对牛筋老汉说:伯,我在写呢。你怎么说,我怎么写。
大虎,你这一走,两年多没有回来。好几次想写封信给你,可是你爹不告诉我地址。 们那一行,风吹日晒,工作地点隔几个月一变,想给你写封信,也那么难。你走以后,秀兰、羊娃、小崽、天来、秋菊、高梁,他们都打工去了。大虎,村子里只剩下老头老太太,村子里快没有人啦……大虎,我不想呆在村子里,我也想跟你去打工。前几年,我爹身体不好,我得侍候他,走不开。去年,爹走了。爹走了,娘开始给我张罗物件。娘看上一个小伙子,米家屯的,人长得又矮又丑。不过他有力气,能干活,家里起了五间大瓦房。娘就是看上了大瓦房,才让别人给我张罗的。可是大虎,大瓦房有什么稀罕我不喜欢他,更不想嫁给他……大虎,我知道你在城里没少受罪,可是没关系,你带上我,我可以帮你。帮你做饭,洗衣服,咱两个人,生活肯定会好得多。大虎,能和你在一起,哪怕住比狗窝还差的房子,吃比狗食还差的饭,哪怕遭城里人再多白眼,我也愿意……大虎,我一天都不想在农村呆了。每天一睁眼,干不完的农活。喂猪,放羊,拔草,浇水,打柴……大虎,城里多好啊!马路那么宽,楼房那么高,街道那么干净,就算到了晚上,外面也那么亮堂。汽车喷出的烟,真香……大虎,你爹不让我知道你的地址,信写完了,他用浆糊封好,去邮局,让邮局里的人替他写信封。你爹不想让我缠着你,你爹一心一意,想让你回来。可是大虎,听我的,千万别回来,否则,一辈子困在穷山沟,咱俩都完了。大虎,你两年多不回来,肯定在城里过得不如意,没关系,咱俩还年轻,我不怕吃苦……大虎,如果你还在乎我,就给我回封信,告知你的地址,我去找你。我一个人去找你,谁也不告诉……大虎,信是你爹让我写给你的,我向他保证,他怎么说,我怎么写,一个字都不会差。我骗了他,我没有办法……大虎,要收麦了,一天比一天热,你在外面,别太累,多喝水……大虎,你爹你娘都挺想你,我更想你……大虎,我喜欢你……
《一封信》阅读题目
1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A 这篇小说构思巧妙。全篇以“一封信”为依托,通过父亲对儿子的再三嘱咐、殷殷召唤,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一片关爱与深情,情节看似平淡,却又耐人寻味。
B 牛筋老 如其名,有牛筋的韧性,相信在农村也能勤劳致富。他对儿子在城里打工不理解,心疼农村地荒无人种,期望儿子能回乡安安稳稳过日子。
C 尽管牛筋老汉瞧不起城里人的生活,认为城里的空气比农村的茅坑里都难闻,春草却觉得“城里多好啊!……汽车喷出的烟,真香”,这表现出春草单纯幼稚,并不了解城里人的真实生活状况,对城市生活有着不切实际的美化与幻想。
D “信写完了,他用浆糊封好,让邮局里的人替他写信封”既反映了牛筋老汉对春草与儿子的感情持反对态度,也从侧面写出了老汉的牛脾气。
E小说采用了对比手法,通过语言、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17试分析春草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4分
18小说的语言有何特色请结合文字进行分析。4分
19这篇小说意蕴丰富,其主题可作多种解读,请结合文字,对小说主题进行探究不少于两种。8分
《一封信》阅读答案
16BD解说:A一封信不仅承载着牛筋老汉的亲情,也承载着春草的爱情。C“单纯幼稚、不切实际的美化、幻想”错。E无神态描写。
17①孝敬、懂事。之所以没进城打工,是为了侍候生病的爹。②敢于追求爱情、追求幸福。或痴情执著。不顾长辈的反对以及母亲对她婚事的安排,不贪慕物质条件,对大虎一往情深。③不甘心命运安排,敢于抗争。她不甘心一辈子呆在农村,也不赞成大虎回乡,愿意同大虎一道在城市打拼。④机敏、聪明、狡黠。虽保证“他怎么说,我就怎么写”,却借代笔写信之机倾吐内心,显出了小姑娘的聪明与狡黠。
每点1分,有概括、有分析才能给分。答“勤劳”“质朴”“天真”等不能得分
18①语言质朴,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②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彰显人物性格。③看似重复罗嗦,实则对比强烈。④采用第二人称,娓娓道来,如叙家常,读来具有亲切感结合具体语句举例分析。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4分
19①亲情、爱情的交响曲。既表现了牛筋老汉对儿子的亲情,也展现了春草对大虎的爱情。“前年你过年回来,垂头丧气的,脸色蜡黄,就知道你在城里没少受罪”、“ 你在外面,别太累,多喝水……大虎,我和你娘都挺想你……”都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牵挂、想念。“你在外面,别太累,多喝水……大虎,你爹你娘都挺想你,我更想你……大虎,我喜欢你……”则表明了春草炽热的爱。
②展现了农村新老两代人不同的价值观。以牛筋老汉为代表的老一代,安于现状,只图日子安安稳稳。而以大虎、春草为代表的的新一辈,积极进取,追求幸福,希望通过在城市的打拼来改变命运。两种价值观在一封信中相碰撞,引发读者深思。
③揭示了农村、农民的生存发展现状。农村成为空心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土地闲置现状严重。农民工生活艰难。新一代农民是应该在城市打拼,还是立足农村,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值得思考。
其它如:“对当代农村青年出路的思考”、“对农村青年冲破家庭阻力、勇敢追求爱情的歌颂”也算正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