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怎么看待网络交友?

年轻人怎么看待网络交友?,第1张

观点如下:

由于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社交APP的出现,在当前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网络社交、网络交友。这是互联网改变我们的生活的体现之一。但是,网络交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交友。

网络交友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文字或者语音来传达情感,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社交,是不完整的。真正的交友还是要了解彼此日常行为、个性等等,这是网络交友无法传达的。网络交友存在着一定对自我的美化,到头来会出现“见光死”的现象。

如果过度沉迷于网络交友,那么将会占用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的时间,从而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节奏。一方面,网络交友实质就是相互聊天,并没有什么意义,而同样的时间,我们可以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另一方面,如果和对方聊的比较好的话,自己会比较开心。

但是如果和对方聊的不愉快,甚至对方把你拉黑,就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尽管这仅仅只是结束了和对方的聊天而已,许多人把它看的太重了。

但对于网络社交,我并不是持完全反对的态度,网络交友可以让我们通过互联网认识千里之外的朋友,拓宽我们的视野,而且,网络交友也是一种提高个人情商的方式。但是,网络交友要注意度量。

首先,不能把网络交友作为自己社交的中心,甚至作为自己生活的中心,这是完全不可取的。

第二,不能过于泛滥交友,虽然网络交友是一种效率较高的交友形式,也有人说朋友越多越好,但是在网上交太多朋友会浪费你很多时间,而且还不一定能照顾到每个人的性格,自己和网友之间友谊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

经常聊天、分享生活的话,建议只要找几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好。

《乘、除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

预设:

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

2师: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艺术感的。在课的开始,通过对花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

生1:3+3+3+3=12

生2:3×4=12

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

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

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预设:

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板书:乘法定义)

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

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9学生讨论并列式。

(2)12÷3=4

(3)12÷4=3

10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

预设:

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12÷3=4

生2: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

12÷4=3

11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预设:

生:因为知道了两个因数的积,求另一个因数。

12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3师:想一想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然后,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

预设:

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板书:除法定义)

14师: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

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再想一想我们是如何研究加、减法的,你有什么发现?

2师:我们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很快地写出两个减法算式,又能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很快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现在你有什么想研究的?

预设:

生:乘、除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3师: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看来我们这节课除了要知道什么是乘、除法,也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师: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上节课的学习经验(课件出示加、减法各部分关系),你能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5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6整理总结: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7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算式,验证大家总结的发现。

8师:请观察我们总结的结论,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小组交流一下。

预设:

生1:乘法是除法的相反运算、

除法是乘法的相反运算。

生2: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9学以致用:数学书P6做一做

根据36×14=504,不计算直接写出后面算式的结果。

504÷14=( ),504÷36=( )

10抽象概括,总结升华。

我们通过这三个算式的联系,初步了解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而且验证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希望大家能灵活运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11师:关于乘、除法的知识研究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还想深入研究的吗?

预设:

生: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2师: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想的呢?具体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就要研究,请你回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乘、除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乘、除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并通过与加、减法关系学习的对比掌握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下面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数学书P7 练习二 1)

①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

②120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③蜗牛6小时爬了30m,平均每小时爬行几米?

④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8倍。这头牛重多少千克?

是的,茶趣app在手机的应用商店目前无法下载。

茶趣app由于内容缘故被要求整改,并且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已经下架,但是如果有下载需求的话,可以百度一下茶趣app的下载链接,从网页直接下载。

茶趣app是一款非常受年轻人喜爱的聊天交友软件,这也是一款人气超火爆的全国茶友论坛,app里包涵了全国各地的朋友,你可以在这里学到很多的品茶论道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在这里在线交友。有需要的快来下载茶趣交友吧!

下载茶趣交友app。合集是一款可以便捷的进行社交服务的手机软件,通过这款软件可以进行快速的交友服务,带来大量的交友资源,可以让大家随时随地想怎么聊就怎么聊天非常的方便,是一款非常受年轻人追捧的社交软件。

通过茶文化进行便捷的社交服务,能够在线分享你的日常生活进行快速交友的互动服务,带给大家养生喝茶悠闲自在的交友模式。

描述:

茶趣是生活社交类的产品,为广大喝茶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茶趣是生活社交类的产品,为广大喝茶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想要在孩子中体现情感,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先拥有情感,比如喜怒哀乐。

喜,喜形于色,这个就必须看场合体现,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开心的话,就把你的开心表现出来。笑脸相迎,天真无邪。

怒,孩子做错事的话,你要先对他进行怒气,这样的话,他才会畏惧。但是,事后一定要安慰他受伤的小心灵。

哀,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不能接受的事,表现出现哭泣,难受,孩子可以看出来。

乐,乐的话你就可以根据平时的情况,遇到快乐的情形就乐一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503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