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如何地域歧视江苏

浙江人如何地域歧视江苏,第1张

这几天,一个“浙江小地方人孝道金字塔”的段子在网络上流传甚广。

除了感叹现在的年轻人生活着实不易之外,我们也在这个段子里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被百般嫌弃的苏北地区,这次barely被开除江浙沪籍了。

不出意料,在江浙沪城市鄙视链里,苏北又一次沦落到了底端。

提起苏北,即使是从不了解江浙沪鄙视链的外地人在长三角生活几年也能数出来几个刻板印象:穷、土、爱骗钱、偷东西、愚昧落后……

击溃一个苏南人的审美自信只需要一句“你今天穿的好像苏北人”;而从有些苏南人口中说出来的“你人这么好,一点也不像苏北人”的“赞美之词”,也让苏北人只能嘴角抽搐笑不出来。

直到现在,苏北孩子出省上大学,走进宿舍看到一位江苏老乡,还是有可能被对方家长以一句“原来是刚波宁(长江以北的江苏人)”划清界限。

在影视剧里,苏北人也常常以相对负面的形象出现。《欢乐颂》里富二代曲筱绡是上海人,女企业家安迪来自浙江;双商常常掉线的邱莹莹和她有处女情结的男友应勤则来自苏北地区的盐城。电视剧《老房有喜》更直接地开出地图炮,借用苏北人的粗枝大叶来衬托上海人的做事精细:“上海人做事分厘不差,多一下你就不是上海人。(炒菜)炒五下是上海人,炒六下就是苏北人。”

(来源:豆瓣)

江苏地处中原文化、江淮文化和吴文化的交界处,不同的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甚至语言体系都让江苏成为我国最大的内斗省。因为苏南人热爱与其他地区划清界限、而其他江苏地区不甘心就此被分出三六九等,甚至硬生生挤出一个“不如苏南但远超苏北的”苏中地区,在这样的定义下,狭义上的苏北包含的是徐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这五个不靠长江的城市。

“苏北一哥”徐州

言语上的嫌弃与讽刺是最轻的,每一个勇闯苏南、上海地区的苏北人,需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隐瞒自己苏北人的身份。一位苏北女孩曾在社交媒体上倒苦水,沪漂的她在租房过程中屡屡因为“苏北人”这一身份遭到上海房东的拒绝,理由十分简单:房子租给苏北人,会被邻居说闲话。

不仅是租房这样的小事,苏北人在婚恋大事上受到的歧视也不少,苏北男孩与外省女孩交往也许会一切顺利步入婚姻,但是与相邻城市的苏南女孩在一起,就有可能被其家长奚落嘲讽、百般阻挠。苏南地区的家长们甚至会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个观念:不要和苏北的男孩/女孩谈恋爱,苏南人是不嫁苏北人的。

如果一个苏北人去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工作,都有大展宏图、闯出一番事业的可能。不过如果他去的地方是苏南或者上海,那遇到招聘歧视的可能性就大了不少,很多企业会在招聘启事里直接写明“不要苏北人”。找到了工作以后,苏北人还可能会遇到恶意拖欠工资的极端情况,谁听了不说一句惨。

虽然现今绝大部分的地域歧视都是老一辈的固化思想和刻板印象,年轻人身上也许很难再出现将地域对立的情绪表达在行为和语言上的场面,但是当不愉快的个别事件发生时,耳濡目染的年轻人也难免会在心中嘀咕一句“果然是苏北人”。

如果在搜索引擎中以“江苏男人”为关键词,会发现人们最常搜索的问题是“江苏男人到底小不小气”;但是众所周知,内斗大省怎会将苏北囊括进江苏——如果搜索“苏北男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会变成“苏北男人真的都是大男子主义吗?”

不得不说,苏北男人靠一己之力,拉高了江浙沪地区男性的阳刚含量。

这种“大男子主义”体现在家庭生活里,则是备受诟病的重男轻女思想。

《欢乐颂2》中来自苏北的应勤曾因为“处女情结”引起观众的不满(图源豆瓣)

“生男孩才能传宗接代”、“女儿嫁出去就不再是家里人”的思想在苏北曾经是主流:由于村落中家家户户都相互熟识,在固定的小范围社交圈里,没有儿子的家庭会被光明正大地嘲笑和奚落。

“重男轻女”的罪名实在太重,为了不随意做下判断,我们特地请教了身边一位来自苏北的朋友杨杨,想要了解一下苏北家庭的真实情况。和大多数苏北家庭一样,就算是在计划生育最严格的年代,杨杨的家里仍然是标配“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她从小也听闻了许多身边苏北家庭为了能生出一个儿子有多拼的故事:不给女儿上户口、辗转多地生孩子、甚至女儿生下来就送人……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句话指的是父母不会再给成年后的女儿经济扶持;然而可笑的双标是,一些不够富裕的苏北家庭会要求女儿倒过来补贴家里、帮助弟弟。

杨杨告诉我们,在一些村子里,女孩子读完初中后家长就会让她们中断学业进厂打工甚至嫁人,赚来的工钱和结婚的彩礼钱,则会被家长收走拿去供家中的男孩读书、买房。即使是已经富裕起来、甚至经济水平远超一线城市中产的苏北家庭,有些还是会固守重男轻女的顽固思想,计划着要把家中十余套房产都留给儿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杨杨觉得这一现象这两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许多苏北家庭都开始重视女儿的教育和事业发展。

层出不穷的婚闹新闻常常会指路苏北。“公公强吻新婚儿媳”这样的“扒灰”风俗,时不时在网络上被议论。不过很多苏北人也反驳,这种陋习并非苏北独有,存在于全国农村,单凭这一点给苏北扣上“重男轻女”的帽子实在有些不合理。

在这样的环境下,新一代的年轻苏北人就算逃到海角天边也一样要被父母催婚、催生,比如一张将露着生殖器官的小男孩P在山水风景图上的海报依旧是苏北婚礼新房布置的必备单品。

“一个两个不多,三个五个刚好,别忘了还得生儿子,不然你赚的钱都给谁去”——如果不想听父母从早到晚在你耳边这样唠叨,新婚夫妇唯一的应对办法就是靠着“工作太忙”的借口推脱父母让自己回家的邀请。

长三角地区人民对苏北印象不佳的另一重要原因就十分实际了:在他们的口中,苏北和贫穷一词挂钩。

杨杨还能清晰记得自己每次从上海回到苏北老家的情景:从连云港机场开车出发,开着开着公路渐渐变成了土路,再往前走一段,连路灯也没了。等到车开进村子里,路边出现许多在吃垃圾的野狗;如果是晚上,还得格外小心,因为村子里没有任何照明路灯,“晚上开进来一辆电动车,车灯能把人眼睛晃瞎。”好不容易开回家,家里却连自来水也没有,只能靠自家接通的地下水源进行生活。

杨杨描述中的村子和大多数人刻板印象中的苏北农村类似:脏、乱、差,无人打理,经济落后。那么现实是不是真的如此呢?

淮安农村

先让我们用数据来说话,和同省的苏南地区相比,苏北在经济这一块儿,确实发展得不太行。和苏州、南京这样的地方相比,位于苏北的徐州、连云港等城市,不管是总GDP还是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呈现被碾压的状态。

当然,这也不是苏北地区的错,毕竟苏州、南京、无锡等市的GDP单拿出来,均是以一城敌一省的强市。因此,和苏南相比,苏北的经济的确要矮一头,但究其原因,还是前者实在太富有了。

不过如果放眼全国,那么苏北远远还谈不上贫穷或是落后。最新出炉的国内2020年GDP百强城市排行榜里,江苏13市全部进入了80强,就算是常年处于吊车尾地位的连云港和宿迁,都分列77和79位。整个苏北地区的经济总量,实力也超过了全国近一半的省份。

再来看看单独的城市发展水平如何,苏北一哥徐州是全国第35个拥有地铁建设资格的城市,紧随于各省会之后。而在国内高铁可直达城市排名中,徐州也仅次于北京、济南、上海,苏北五市也拥有自己的高铁网络。GDP方面,2020年排名27的徐州更是力压在大部分人看来以有钱著称的温州、绍兴等城市。

2020年12月,盐通高铁开始运营

当然,话又说回来,不管苏北的经济状况到底如何,一棒子把所有苏北人打死的地图炮原本就是不合理的。苏北地区虽然在整体经济水平上不如苏南地区,但从来也不缺富豪,杨杨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杨杨的爸爸18岁高中毕业以后就辗转在南京、威海、上海等地打工,一直到2006年才时来运转,开始赚钱。正是由于年轻时在苏北地区的贫穷生活,杨杨爸爸在攒到一定存款之后,立刻全款在上海买下了三套房,全家也从苏北搬去了上海。这样的现象并非孤例,杨杨告诉我们,现在苏北农村之所以呈现出一片破败、衰落之象,其实更多是因为大量年轻人已经离开了农村地区,村里剩下的多是老人小孩。因此,很少有家庭愿意出钱出力来修整路灯、水管这样的基础设施。

在上海坐拥好几套房的苏北人,在外仍然要忍受其他人对自己家乡的嘲笑和歧视,心里的委屈大概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吧。

要说苏北为何在长三角备受歧视,那么追根溯源,上海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可不小。苏北人早年出现在上海的形象,大多带着难民的身份。20世纪初,黄河流域多次发生大洪水,苏北地区生灵涂炭,再加上当时频频发生的战乱,许多苏北难民大量涌入苏南和上海。

初来上海的苏北人语言不通,大多只能从事黄包车夫、搬运工这种相对底层的体力活。上海社会局曾经对上海的人力车夫进行过调查,在《上海市人力车夫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书》中深入分析了304名人力车夫的籍贯状况,其中苏北人占总数的957%,而苏南人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数尚不到1%。

许多难民离开故乡后缺乏约束,难免给富裕地区的人民留下了苏北贫穷、素质差的印象。黄包车夫不高的收入无法支撑他们拥有高雅的兴趣爱好,因此在许多人看来,嫖娼、抽烟、饮酒、赌博是苏北人中常见的消遣方式。

到了和平年代,苏北人仍然热衷去到苏南和上海地区工作。不过,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上海下只角的苏北棚户区拆迁,许多苏北人在上海扎下根来。不管是从语言还是行为习惯上,这些人都早已听不出来是“刚波宁”了。遗憾的是,苏北人虽然渐渐不再被人歧视,但歧视本身并没有真正消失,在鄙视链里代替苏北人成为最底端的是大量来上海务工的安徽人。

逐渐拆迁的上海棚户区

尽管现在江浙沪地区对于苏北的歧视已经越来越弱,但是江浙沪地区的城市鄙视链,从每一个婴儿降生开始,就已经绑在了他们身上。

和江苏“南北打架”不同,浙江省内的城市鄙视链是发散式的。每个城市以自己为中心,向四周不断发散,各个城市之间互相鄙视、互相伤害。唯一一个能从其中逃脱出来的城市,大概也就只有省会杭州了。

当然,长期站在这条鄙视链最上端的自然是江浙沪唯一一个一线国际大都市——上海。一位网友将上海形容为一个长着高贵冷艳脸庞的贵妃:“一双秋水般的大眼睛里,透着高高在上的冷漠与自我,容不得别人半点调戏与挑衅。在她眼里,所有江浙的城市都是辣鸡。”

不过随着大城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这条鄙视链也隐隐有破裂之感。前几天在网上引起许多人共鸣的“浙江小地方人孝道金字塔”就已经证明,害,不管是杭州还是上海,在父母的眼里可能都比不过孩子回老家工作。

问:如何才能成为江浙沪爸妈心中的顶级大孝子?

答:和同城年轻人结婚后,住在隔壁小区,每天下班后都能回家吃个晚饭。

江浙沪有多大,鄙视链就有多长。与其抱怨为什么自己的家乡总是处于鄙视链下端,不如早早从这个逻辑中跳出来。毕竟,来自宿迁的刘强东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苏北男孩,也可以很优秀。

参考资料:

浪潮工作室:除了苏南,没人能说苏北穷

撰文:盆栽&Echo

编辑:Echo

来源视觉中国

其余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日本年轻人的醒悟:躺平后对生活更满意了

题主漏了一个城市,那就是江苏省会南京。这五个城市我都去过,都非常不错,各具特色。南京的底蕴和文化氛围是其他城市不具备的,毕竟那么多优秀名校在南京。

苏州gdp非常高,合资外资企业非常多,园区一带非常具有现代特色和老城区相得益彰。

无锡其实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经济不差,也不像其他两个大城市那么拥挤。

常州藏富于民,本来没有什么 旅游 资源的地方,硬是搞出了全国文明的景点,非常不错。

镇江这个城市非常有味道,人均GDP也很高,生活节奏不快,本地人过的也非常舒心,镇江人是这几个城市里性格最好的,可能是因为这座城市的缘故吧。

如果你是个外地人想去发展,南京和苏州肯定是最好的选择。我个人更倾向于南京,比较以后的基础教育资源还有医疗配置都是其他城市不具备的

有时候常州很小,不想遇见的人偏偏遇见。有时候常州又很大,想见的人自那次遇见后再也没见过。这样的城市却一直有着让人难以抗拒的喜欢,精心整理了10条喜欢常州的理由,如果常州这座城市也同样有着让你感触的地方

1、常州这座古老的城市越来越年轻了,越来越靓了。我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我看见常州的今天已成长为花容月貌的城市,干净现代化的气息世人瞩目,生活和工作在这样充满朝气的城市里是多么幸福。

2、江南的风光哪儿美?常州的水。南山的竹海天目湖,恐龙园有着温泉谷。常州的山装扮着常州的景点,常州的水养育着一方常州人。 3、在常州即使钱少也能活得很滋润。满街有便宜又好吃的 美食 ,豆腐汤,小笼包,蟹黄包,糕团,大麻糕,蟹壳黄。浓浓的吴地特色,地道的家乡小吃。 4、常州,地处华东太湖之畔,常州人不像北京人那样居高临下,也不像上海人那样“排外”,常州人极具亲和力,无论你从哪里来,在常州都很容易找到家的感觉。 5、常州人的辞典里没有作秀,常州人做人做事最烦做作,爱也好,恨也好,全挂在脸上,坦坦荡荡,清爽流露。 6、总有对我人说常州是“中国最有生活气息的城市”、“最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城市”、“最干净整洁的城市”…这些煽动性词语实在让我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常州。 7、常州不沿海,但常州却是个游泳的好地方,奥体中心、飞龙 体育 公园、中天钢铁 体育 馆数量繁多的大型室内游泳清爽又卫生。 8、我喜欢早饭品尝常州的萝卜干;我喜欢穿上奶奶做的老棉鞋;我喜欢提着手艺匠人做的兔子灯;我喜欢住在繁华美丽的怀德桥;我喜欢常州的文化遗产乱针绣;我喜欢用着常州产的古老篦箕;我也喜欢行走于西瀛里那段古朴明城墙。 9、有个上海的朋友说他在常州工作了30多年,现在终于退休了,可以申请回去上海,但他不要回上海。常州的空气也比上海新鲜。上海再繁华,也不如在这闹中取静的江南小城,悠闲自在地养老。 10、常州的商业很发达,听说常州现居福布斯中国商业城市榜单的第12位。这给常州的老百姓带来的好处就是,在常州购物既方便,又便宜。南北俩吾悦、南北俩万达、南大街、莱蒙、常发、丰臣……想买什么都有。购物中心、泰富、百货大楼基本上你想要买的奢侈品牌在常州都能找到它的专卖店

综合来看,我更喜欢无锡。

无锡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既有太湖碧波万顷,又有灵山香火鼎盛,既有长广溪一碧千里,又有惠山暮鼓晨钟。春风十里,不如无锡千米。

无锡半山半城,一手美景、一手繁华。即可鼋头渚赏樱花烂漫, 又可到恒隆广场逛街购物,有静有动。

无锡起源于泰伯奔吴,周太王的大儿子泰伯以及二儿子仲雍自愿放弃皇位,到了吴地,开创了吴文化。无锡 历史 底蕴深厚,文化韵味十足。在无锡这片土地上,养育出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名人,比如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创作型民间艺人阿炳,企业家荣德生,科学家、诗人顾毓琇等。人杰地灵,可见一斑。

无锡是一个难得的 美食 之城——油面筋、小笼包、玉兰饼、豆腐花、糟煎白鱼、脆皮银鱼、镜箱豆腐、梁溪脆鳝、桂花芋头、鸡子大饼、太湖船点……吃货首选之地。

无锡的城市定位是新一线,2017年无锡城市GDP破万亿,江苏排第三,全国排十三。在无锡前面的是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无锡的发展前景十分好。

以上仅是橙籽个人的游玩体会,欢迎在下方冒泡开坑,聊一聊这些城市,你最喜欢哪个?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给这四个城市的人介绍自己家乡的机会啊,我是常州人,父亲是常州人,母亲是镇江人,在镇江上的高中,后来在无锡,苏州都工作过,感觉这四个城市的区别不大,本身地域问题,都是苏南一片的,风土人情都差不多,苏锡常因为都说吴语,可能在 情感 上更亲近些,但是镇江的市区和句容都是说江淮官话,只有丹阳说吴语, 情感 上有些疏远,但是其实都是吴文化地区,各方面都差不多,城市的发展也都很不错。那说说常州吧,常州其实一直没有很大的存在感,苏锡常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是很了解常州,常州是一个小城,城市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特别是常州一直以来是民营企业为主,外来投资少的状况,所以外来人口也不多,但是常州城市规划一直很好,城市建设也是按照自己的路线在按部就班的实施,马路宽敞,城市中轴线南北通江大道,东西中吴大道,延陵大道,BRT四通八达,现在在开发地铁1,2号线,交通便利,环城高架围绕老城中心,连接新城各区,南延连接最新的区金坛区,常州人相对比较低调,不会去刻意排外(但不乏有特殊人群),现在的常州以园林城市, 旅游 城市为目标,市内主要以高新技术,新能源技术为发展重心,现在的新北高新区,武进高新区,金坛高新区基本上都将污染型企业外迁,各区都大力发展园林, 旅游 ,市内有红梅公园,青枫公园,华罗庚公园,人民公园,东坡公园,荆川公园,紫金公园等等园林公园,有恐龙园,嬉戏谷,淹城,东方盐湖城,天目湖度假区等国家5A景区,今后的常州不仅是追求城市的GDP,更多是追求城市的发展朝着富裕宜居方向努力,希望家乡越来越好,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常州做客,当然江南四市都不错,也希望都会越来越好

作为镇江人,实话是,希望所有人都不要奶镇江,镇江经济水平没法和苏锡常比,不是一个量级的,但可能幸福感指数比其他三个高,因为节奏慢,压力小,适合居住过日子,本地人,自己都不愿意吐槽自己的经济水平和收入水平,因为改革开放几十年来,都发展不起来,本地人也就麻木,基本有个共识,就是有本事想挣大钱的,都会南京和苏锡常工作,所以留下来的大部分人就是图个安逸混日子,房价开始那几年还是比较低,碰上政府拆迁,也是会出现几个房二代的,压力更加小,生活更轻松,。关键可怕的是,所谓宁镇扬一体化的提出,今年年初开始房价猛涨,但本地人收入水平又没涨,就因为这个,越来越发现身边人越发不幸福了!还是那句话,奶多镇江,镇江就会涨房价,房价最影响幸福感!所以我作为本地人,就希望大家都把镇江忘记,管别人评价镇江苏南苏北,经济好差,镇江本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只要房价不涨,大家都还是轻松自在的!比幸福感绝对远远高于江苏所有城市。

沪南线上的镇江是被人忽视的地方,一是镇江地方小人口少,经济总量比不过旁边的苏锡常。二是镇江明摆的是江南,可偏偏说的是官话,难免受到苏锡常吴语系人的歧视。三是镇江先天不足,建国后一直是县级市属镇江专区,而苏锡常早就是地级市了,八三年地市改革,镇江市才升格为地级市,比周边的老大哥整整晚了三十年。当时的镇江市区人口仅仅只有23万。各位不要小看了镇江这个地方,镇江市已有三千多年的 历史 ,丹徒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焦山碑林为全国第二大碑林,市内曾有三山五岭八大寺,文化底蕴十分厚实,镇江市搏物馆的古代藏品在全省名列前茅。镇江的城市建设是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别俱一格的,“城市山林”,这几个字可不是一般人写的,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亲笔所提,山在城里,江在城边,山水相连,交相辉映,这是江苏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比的!镇江的 社会 治安在全国是领先的,每次评比都进入前十位,有一次还夺的第二名(第一是香港)。镇江的教育也是很强的,两所国家正牌大学,(江苏大学,江苏 科技 大学),其它就不谈了,同比在地级市中也是领先的。镇江的经济总量确实没有苏锡常高,但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差,交通便利, 社会 文明,物价适中,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镇江 历史 上就是人来人往的交通要道,五湖四海,天南地北都能融入,不会欺生,不会排外,比较好相处。镇江也有值得骄傲的 历史 ,从民国到建国前一直是江苏省的省会,但镇江人从来不会自吹自擂,镇江风景迷人,当初蒋介石与宋美龄初次约会就选在镇江。赞美镇江但并不否定其它城市的美好,各有各的特色和长处,镇江有金山,有金可挖,镇江有南山,寿比南山,镇江有茅山,宝华山佛,道两教交相辉映,保佑镇江人民!

论山(佛教金山、北固山、焦山、南山、宝华山、道教茅山)、论水(全省最长的长江岸线、面积西湖三倍的金山湖)、论 历史 文化底蕴、论地区发展水平人均DGP,综合这些,镇江当之无愧。

在网上看到的是各喜欢各的,但真正每年新落户苏州的多!。七㳄人普统计显示,苏州是江苏户藉人数量,最多的市,达到一千二百多万,其中新苏州人占一半,也是人囗增长最快的城市!。人望高处走,水望低处流,是永远的真理!。城市吸引魅力是,经济收入,城市配套设施,气候,海纳百川的雅量等综合考量!。

你好,从个人角度来说,作为在苏州的非江苏人,当然觉得是苏州更好一些,苏州本身也是文明 旅游 城市,环境各方面都不错,另外从工作机会发展来说比其他三个城市更大一些,在苏州1300万人口中,有近一半的外地人,说明苏州的城市吸引力还是不错的。无锡次之,常州,镇江外地人不是太多。当然房价也是四个城市中最高的,生活成本、压力要大很多。如果是无锡,常州,镇江本地人,生活在当地当然生活会更惬意。相信在这四个城市中,外地人的首选应该会是苏州。你觉得呢?

谢好友邀请:苏南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个城市,各有特色,都不错。不过我还是喜欢“无锡”喜欢自己的家乡!

是。《爱,来的刚好》是由王连平执导,韩栋、江铠同、李威、张熙媛、王伟、梁爱琪等主演的都市情感剧。该剧以都市生活为背景,讲述了段天朗、穆清岺等性格不同的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剧情介绍为苏南为剧中角色,喜欢该剧中男主角可男主角已有老婆,靠着手段一步步上位,是一个小三的角色。

就是”你要死拉你“的意思。粤语,又称为广东话、广府话、白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方言。在中国南方的广东中西部、广西中南部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东南亚的部分国家或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粤”之名,来源于中国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汉书》作“南粤”) 。在先秦古籍中,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对于长江中下游以南沿海地区的部族,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百粤、诸越;包括“吴越”(苏南、浙北一带)、“扬越”(长江中下游、江淮之间)、“闽越”(福建一带)、“南越”(南岭以南)等。隋唐以后“越”、“粤”两个字的含义开始有所区别,前者多用于江浙地区,后者多用于岭南两广,并长期作为岭南地区的统称。古岭南称为“南越”,“南越”的“越”通“粤”,古番禺(今广州)为南越文化中心,即粤文化中心,也称广府文化中心。

互相喜欢。段正华和苏南是电视剧爱来的刚好中的角色,段正华娶了苏南是因为双方互相喜欢对方。《爱,来的刚好》是由浙江东阳国文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王连平执导,韩栋、江铠同、李威、张熙媛、王伟、梁爱琪主演的都市情感剧。

没有死。《爱,来的刚好》是由王连平执导,韩栋、江铠同、李威、张熙媛、王伟、梁爱琪等主演的都市情感剧,《爱,来的刚好》苏南并没有死,该剧以都市生活为背景,讲述了段天朗、穆清岺等性格不同的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506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