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最终结局如何?

杀死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的山东巡抚丁宝桢,最终结局如何?,第1张

很多人都知道大太监李莲英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风光无限,殊不知在李莲英之前,慈禧太后身边还有一个叫安德海的太监,更是深得慈禧太后的宠爱。如果不是这个安德海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给诛杀了,那就没有后来李莲英什么事了。丁宝桢诛杀安德海,真可谓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惊人之举,一时震惊满清朝野。那么,丁宝桢为何敢杀了慈禧贴身太监安德海,最后他的结局如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  

大太监安德海本是咸丰皇帝身边的御前太监,为人聪明伶俐,深得咸丰皇帝和慈禧的喜爱。但真正让安德海走上人生巅峰的事件是辛酉政变,在咸丰皇帝驾崩后,慈禧太后为了阴谋夺权,就派安德海与恭亲王奕进行密谋,最后成功地夺去了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的权力。在辛酉政变中,安德海真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晋升为总管大太监,成为了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  

安德海真的很红,很牛,完成了他历朝历代前辈们都没有完成的美梦。同治七年冬天,大太监安德海公然娶妻,娶了一个19岁的戏子。除了公开,大张旗鼓之外,更牛的是慈禧太后为了表示宠爱,特地赏赐了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

这安德海娶妻真可谓了得,古代的太监们又有几人有这样的荣耀?也真是如此,他在朝中仗势骄横,收受贿赂,为非作歹。但就因为慈禧的宠爱,无人敢惹他。  

然而,就有一个狠人就要杀了这个为非作歹的大太监安德海。他就是当时做了10年山东巡抚的丁宝桢,丁宝桢翰林出身,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早就看不惯安德海为非作歹,想要收拾他了。恰逢此时,在安德海的再三请求下,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袍、预备宫中婚礼所用之物。这个安德海是在宫中憋久了,想借此出宫游玩,借机敛财。一路上,安德海招摇过市,大肆敛财,但他虽号称钦差,却并未携带任何公文。在他路过山东的时候,丁宝桢就得到密报,认为安德海置清朝不许太监擅出宫禁的祖制于不顾,擅自出宫,此乃死罪。  

于是乎,山东巡抚丁宝桢就立拟密折,痛陈安德海种种“震骇地方”的不法行径,请求拿办安德海。随之,丁宝桢就下令抓捕了安德海。不久之后,丁宝桢接到由军机处寄发的密谕,下令将安德海就地正法!随即,丁宝桢就亲自查验确实后,遵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于济南,此日距安德海被抓不过五天。

丁宝桢之所以敢杀了安德海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个安德海自己找死,认为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同意,就可以擅自出宫,殊不知他再怎么受宠,也只是慈禧太后身边的一条狗,并没有那么重要,随时可以被丢弃。更何况此时,慈安太后还活着,并非是慈禧一手遮天,并且这个安德海仗势骄横,还挑拨慈禧和同治的关系,早就成了众矢之的。并且他犯了擅出宫禁的祖制于不顾,擅自出宫的死罪,即使慈禧太后想救他,也为了顾及自己的名声,也不得不把他作为一颗弃子,不得不杀了他。而对于丁宝桢,慈禧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没必要为此事与皇帝、慈安以及丁宝桢这样的封疆大吏闹得不可开交,就没有报复丁宝桢。  

丁宝桢诛杀安德海后,曾国藩赞叹丁宝桢为“豪杰士”,不仅一时“丁青天”之誉传遍民间,而且后来还被光绪皇帝升为四川总督。1886年,丁宝桢去世,享年66岁。在他去世后,清政府追赠其为太子太保,入祀贤良祠,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

毓贤生于1842年,字佐臣,满人。他与刚毅的恶行被记录在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中》。 他嗜杀成性,1889年任山东曹州知府, 3个月杀掉1500人。因杀人有功,升任山东巡抚。 因杀洋人,国际压力大被清廷暂时免职回避。 义和拳事起,毓贤认为可以利用,遂向端王载漪、庄王载勋、大学士 刚毅等力荐,获准面见慈禧太后。1900年被重新起用为山西巡抚。 当时国内自五口通商以来,各省教堂林立,信教的中国人往往借助教会势力欺压他人,因此惹起了仇洋诛教的行动。山西省所杀外国人及教民最多。 山西巡抚毓贤向清廷保举义和团,认为其可以「 ”扶清灭洋”,获慈禧认可。 义和团到北京后,有血洗东交民巷之举。不意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慈禧太后挟光绪出走西安。 慈禧在西安行在,派李鸿章出面议和,并限两月内办完结,对45亿两赔款也就如数答应,对方送来名单追究祸首,也一律严加惩办,因此载漪、载澜及毓贤均未能幸免。 这个时候,外国提出的这些条件只能接受,城下之盟,没有议价能力。 外国所提战犯名单中,本来战犯为董福祥、载漪、载澜及毓贤,对这几个人,清廷都办了个「 ”发往新疆,军前效力,永不起用”的处分。 但是外国人恨毓贤太甚,山东、山西巡抚任上杀人太多,杀本国人他外国人管不着,关键是杀了很多洋人。 这次洋人非让他吃刀不可,对于给予毓贤「 ”发往新疆军前效力永不起用”这个处分,洋人坚决不答应,清廷没有选择,只好顺从。 于是清廷只好又颁发了杀毓贤的第二道命令,载漪、载澜则赴新疆,首犯董福祥反而逃回原籍甘肃定西。 毓贤由山西被逮捕,离开当时是说押往新疆,因第二道令还没来,义和团的好几百人沿途护卫。 及至到达兰州,听说要杀毓贤,他们就准备劫法场。 一时间,兰州城中的人也骚动起来了,满街都是互相传递营救毓贤的纸帖子。 当局怕激成民变,宣布 。毓贤听到后,也劝告张帖义民不要轻举妄动。 毓贤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农历腊月三十日解到兰州的,年底了已经放假。各行政部门印章已封存(旧例由腊月三十日晚封印,到第二年正月初六日开印办公,也就是放五天年假)。 毓贤到兰州被安置在水北门(现永昌路北段)八旗会馆内(八旗会馆后改为直、豫、鲁、察、绥五省会馆,即现在永昌路小学地址)。准备正月初六日开印后继续按程序办理。 但在初一日中午,由京来了个十万火急电。内说: 「 ”毓贤祸国殃民,罪大恶极,非充发可以蔽其辜,谅此时解至该省,仰该省将其就地正法具报”。 这段话的意思是,毓贤罪大恶极,对其充发新疆已经不能抵其罪,此刻已到你处兰州,请你们就地正法,执行完毕报告朝廷。 当时兰州的新制台(总督)松蕃还未到任,朝廷决定暂时由山西藩台(布政使)李廷萧调升甘肃藩台,李与毓贤曾在山西共事,看到毓贤尚且不得活,自己的命恐怕也将不保,接到上任电报后,当即吞金自尽。 一时制台、藩台两个岗位空缺,两个大印无人执掌。 当时甘肃最高的职位就是甘肃皋台何福堃,由他暂代所有职位,一人执掌三印。 何福堃既然是一省的临时首长,当然由他负责监斩。当时的皋兰知县是黄森,在刑场服务人员是县官及城守营。 虽然动员了全班人员,都是没做过这种行刑的事。遂暂时由城守营田拐子提刀,而用班房人员帮助,始将行刑的程序计划安排妥帖。 本来接到电报后,打算正月初六日在肖家坪固有的刑场(现安定门外龙尾山麓)执行,因为谣言大起,恐怕闹出事来。表面上仍扬言定于初六日办理行刑,暗中决定于初二日黎明,在水北门街上八旗会馆门前就地正法。 初一日电报到后。大家商议,想劝其服毒自尽,遂派兰州电报局长谈震临手持电文,交毓贤阅看,毓贤阅后态度冷静,手持原电和电报局长交谈,只说了一句:「 ”君要臣死,哪敢不死,其他均无办法。” 谈复命以后,才决定尊「 ”上谕”就地正法。交谈的结果是不愿服毒自杀。 毓贤在兰州期间曾有自挽联曰: 「 ”臣死君,妻妾死臣,谁曰不宜,最难堪老母八旬,娇女七岁,未免有伤慈孝治;我杀人,朝廷杀我,夫复何憾,愿诸公力图恢复,斡旋补救,切须上慰两宫心。 两宫,指慈禧和光绪。 1918年,当时皋兰知县之子在地方检察厅作事,据他本人回忆: 一日他本人和一名叫瞿永禄的法警聊天,法警原是清代皋兰县的房班,谈到毓贤的事。据他说:「 ”我们班上都没有杀过人,叫我们跑腿,那是内行,接到这个差事后,班头说:‘我们布置刑场能行,至于拿刀砍人,还是要清兵大帮去办’”。 瞿永禄又说:「 ”这个毓大人,真是个硬汉子,已经快到杀头的时候,还很安静地写了一天的字,有横批,有对联。到赴刑场走出房门时,忽然又回到房里,把图章都盖在所写的横批对联上,才到院子里接上谕。监斩官何大人(即何福堃)站在公案旁边,宣读谕旨,公案上供的是万岁牌。 谕旨宣读毕,外边就喊:‘传犯官到外边向北阙谢恩’,毓大人站起来大步走出大门,大门外边设有一张方桌,灯烛辉煌,毓大人就跪在红毡上,磕了三个头。及至将起而未起的时候,营兵田大哥(即田拐子)给他后脑勺子一刀,只把食管砍断,气管还是连着。毓贤大人的跟班看不过,才用腰刀向其心窝戳了一刀,这才毕命。真是惨啊!我们班上,在早七点钟的时候,就把刑场打扫干净了,杀他为什么作难呢?就是由于没有上绑,又没有绳子绊牵,未动手而心先软了。当时,毓大人的打扮是长袍大马褂,把辫子盘起来,外边罩着油布雨衣,没有带刑具,丝毫没有惧怕表现,真不容易。” 又有当时在皋兰房班当助手的赵子俊说:「 ”毓贤在将被执行时,问:‘是哪个伺候我?’田拐子上前打了一个单拱,说:‘我伺候大人。’毓贤说:‘你快点。’说毕,将臂上带的一只金镯子脱下来给了田拐子作为赏物。田拐子得财心软,才没有干利落。毓贤的跟班看见毓贤求死不得的惨状,才用刀将气管割断。”这与瞿永禄所述微有出入。 毓贤到兰州,本来是路过,带有妻妾子女,明知出关不能生还,所以在当时他的大老婆、小老婆,第二小老婆都要殉葬,结果由他们家庭自定为大老婆、第二小老婆可以死,小老婆应该带同子女抬柩回籍侍奉老母。 所以在毓贤被斩之前,他的大老婆和第二小老婆都已服毒殉葬。 正月过后,新制台松蕃到任,这才一批一批地将载漪(端王)、载澜解送出关,载漪是光绪帝的堂兄弟,载澜是光绪皇帝的哥哥。解送他们的是徐锡祺(德皆),四川人。 毓贤在山西杀了外国人,袁世凯在山东专 国人,故外人袒袁而恨毓贤,必欲致之死地而后甘心。 毓贤在山西巡抚任上,于1900年7月9日,在巡抚衙门西辕门前, 一次将46人尽数杀害,妇孺皆不免(12名天主教方济各会的意大利籍主教、修士和修女,34名英国浸信会传教士,包括11名幼童)。 毓贤亲手杀死天主教山西北境教区正主教艾士杰。山西全省共杀传教士191人、中国教民及其家属子女1万多人,焚毁教堂、医院225所,烧拆房屋两万余间,是各省中死人最多的一个省。事后为此付出的抚恤金和丧葬费等赔款计四百余万两白银。

实质上,慈禧根本就不在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否真的有冤情,她只是想借此案敲打下隐约已经有些不可控的以左宗棠、李鸿章为首的湘淮派官员而已。

清末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席卷大半个中国,最危急时刻清廷连赋税重地江浙地区都被太平军占据。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在八旗、绿营都不堪重用的局势下,清廷只能是被迫启用汉族官员,并给予他们任人权、军权和财政全等诸多权利,务求他们替自己平定叛乱。在这种环境下,以左宗棠、李鸿章为首的湘淮派异军突起,借着太平天国起义的东风,逐渐成为清末朝堂上可以左右朝堂局势,实力最为强悍的一股势力。

至1873年“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案发时,湘淮派已占据清末朝堂半壁江山,当时直隶总督李鸿章,陕甘总督左宗棠,两江总督李宗羲,湖广总督李瀚章,云贵总督刘岳昭,广西巡抚刘长佑,江西巡抚刘坤一,福建提督孙开华,江苏巡抚张树声,江西布政使刘秉璋,山东布政使潘鼎新,浙江巡抚杨昌濬等等皆隶属湘淮派。

想想看,清朝八大总督(排除光绪三十年设立的东三省总督),湘淮派就占据五席,且所占据的两江、直隶皆是清朝最重要的地方,两江是清廷的赋税重地,直隶则是清廷的政治中心,这是何等庞大的实力?尤其是在江浙地区,上至两江总督、江浙巡抚,下至县令,近乎三分之二被湘淮派所占,可以说他们就是江浙的天。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就是发生在湘淮派官员占据的江浙地区的一件冤案。

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月十二日清晨,余杭知县刘锡彤突然收到差役提交的在豆腐店帮工的葛品连生母沈喻氏要求验尸的呈词,于是立即升堂查问。一番查问后,刘锡彤从葛品连的亲戚口中大致了解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原来十月初九日这天,在豆腐店帮工的葛品连在工作的途中,突感不适,接连呕吐数次,便请假回家。回到家后,其妻小白菜(名毕秀姑,因喜穿绿衣白裤,故人称小白菜)将其扶到床上休息,休息没多久,葛品连病情恶化,不但连连呕吐,还大喊发冷。

小白菜见此,并询问他怎滴?葛品连说可能是流火病(风热感冒)复发,补补身子即可治愈,并叫小白菜去弄一些桂圆和东洋参煎服。小白菜遵其所说,去药店购买了这些补药,并煎服给其服下。但是葛品连服后病情不但未见好转,反而是病情加剧,口吐白沫,此后其父为其请来医生来诊治,但也未见成效。就这样,挨到十月初十日下午申时,葛品连气绝身亡。

本来,其亲人对于葛品连的死是没有其他想法的,都是认为他是病死的。但是,在其死后的次日晚上,他的尸体口、鼻内突然流出血水(上火流鼻血很正常,口腔又与鼻腔相通,鼻血倒流至口腔也实属正常),其母沈喻氏见后并怀疑葛品连是中毒而死,便与众亲友商议,请求官府前来验尸,以验明葛品连是否中毒致死。若不是中毒而死就入殓出殡,而若是确系中毒致死则要求官府追究到底,还葛品连一个清白。

如此,这才有了十月十二日清晨,葛品连之母沈喻氏请求余杭知县刘锡彤验尸这么一出。

余杭知县刘锡彤接到呈词后,事关人命,不敢怠慢,遂赶紧准备带着衙役和仵作沈祥去现场勘验。正待他要出发时,当地乡绅陈竹山恰好来访,为刘锡彤诊病。陈竹山听说刘锡彤要去葛品连家查验,因他素来与杨乃武不和,随即就把街坊间关于杨乃武与小白菜的风流传闻,添油加醋地向刘知县陈述了一番,并跟刘锡彤说葛品连不是病死的,邻居都说是杨乃武与小白菜合谋毒死的。

之后,在相处过程中,杨乃武与其妻詹氏就逐渐喜欢了聪明伶俐的小白菜。因葛品连经常在豆腐坊休息,不在家中居住,詹氏就经常叫小白菜与他们夫妇同桌共餐。而因小白菜对读书很有兴趣,杨乃武就经常如同师长般教育她识字背诗。起初,詹氏还健在时,小白菜与杨乃武的关系并没有遭人非议。但是随着詹氏因难产去世,而小白菜仍不避嫌疑地同杨乃武同桌共餐,秉烛夜谈,他们的关系逐渐遭人非议,此后邻里间就传出“羊(杨乃武)吃白菜(毕秀姑)”的谣言。

刘锡彤听后,遂立即派人前往查探,果然有杨乃武与小白菜因私通而合谋毒死葛品连的传闻。而刘锡彤本来就与杨乃武有私仇,杨乃武性情耿直,平日看到地方上的官吏欺压百姓,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为民做主,仗着此前秀才的身份,及现在举人的身份,经常是或到县衙据理力争,或将官吏违法之事编成歌谣、对联公之于众,而因其有功名在身,此前刘锡彤虽恨他,但却也无可奈何。此时,见杨乃武有可能牵扯到葛品连被毒杀一案,刘锡彤岂能放过这名正言顺公报私仇的机会呢?

之后,刘锡彤就率衙役和仵作沈祥及沈彩泉前往葛家停尸现场勘验。仵作沈祥到达现场后,遂着手开始验尸,他验得葛品连尸身呈淡青色,其口、鼻内均有淡血水流出,身上起有大泡十余个,而这种情况与《洗冤录》(南宋法医学家宋慈编撰的验尸专著)所记载的服砒霜致毒身死的特征系牙根青黑并七窍迸血,遍身皆起小泡的状况并不相符。但是,当沈祥用银针去刺探尸身喉部时,银针却又呈现青黑色,擦之不去,而这现象又疑似是砒霜中毒(事后得知当时沈祥用来试毒的银针并未用皂角水多次擦洗,致使检测失误)。

因在验尸过程中,仵作沈祥在操作时出现错误,致使检测数据并不精确,原本若是负责的仵作,应该是再次进行严格的检测,防止冤枉好人,可是沈祥并不是一个负责的仵作,在明知检测有误的情况下,他依旧是不负责任的在验尸报告中填入“服毒身亡”的结论。

由此,本来葛品连因病致死这是事实上的历史真相,但在与杨乃武有旧怨的余杭知县刘锡彤的刻意为之下,及仵作的不作为下,“杨乃武与小白菜因奸情合谋葛品连中毒身死”这一起轰动全国的江南惊世冤案就此诞生。

之后,刘锡彤先是将小白菜押回县衙受审,为逼她招认,是用尽酷刑。据当年上海《申报》刊载,小白菜除了受拶刑夹指外,还惨受“烧红铁丝刺乳,锡龙滚水浇背”的酷刑,这等酷刑连男子都受不了,更何况是小白菜这位弱不禁风的女子呢?很快,小白菜熬刑不过,就被迫承认她与杨乃武因奸情毒死亲夫葛品连的诬告。

刘锡彤在如愿以偿得到小白菜的口供后,便立即传讯杨乃武。因杨乃武是新科举人,依清制是不能对其用刑的,于是刘锡彤就以小白菜的口供呈报杭州知府要求革去其的举人身份,杭州知府陈鲁收到刘锡彤呈报后,并将其转呈浙江巡抚杨昌濬,由他上奏朝廷,之后同治在接到奏报后,不疑有他,就在杨昌濬的具题上御批“杨乃武革去举人,其因奸谋死本夫情由,著该抚审拟。该部知道”,杨乃武举人功名遂被革去。

原本刘锡彤应该是需要等到上级批文下达后,才能对杨乃武用刑。但是,刘锡彤似乎是确定了杨乃武的举人功名一定会被剥夺,所以在第二次审问杨乃武时,就对其施以酷刑,可在酷刑下,杨乃武坚称与小白菜无奸情。

当然,因小白菜已经承认有其事,所以在杨乃武没有承认的情况下,刘锡彤依旧是将合谋害死葛品连一事扣在了杨乃武的头上,并将此案呈报上司杭州知府,交由杭州知府复审。杭州知府陈鲁是湘军出身,他向来就对读书人很是看不顺眼,在接到刘锡彤的呈报后,因偏见他就认定杨乃武是个不守本分的虚伪之人。

而就在陈鲁准备再审时,朝廷剥夺杨乃武举人功名的批文也同时到达,于是陈鲁随即对杨乃武严刑拷打:跪钉板、跪火砖、上夹棍、吊天平架……连续几堂惨无人道的酷刑逼供,杨乃武是再也熬不过,也只能是被迫承认了他与小白菜因奸情合谋毒死葛品连的诬告。

杭州知府陈鲁得到这一口供,自以为案情已经大白。于是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一月初六日,陈鲁以奸谋杀亲夫罪判处小白菜凌迟之刑,以授意谋害他人亲夫罪判处杨乃武斩立决,并上报浙江按察使蒯贺荪。

臬司蒯贺荪接案后,开始是颇觉案有可疑,同为举人出身的他,自觉前途无量的杨乃武不太可能会为一个农家女子自毁自己的前程。于是蒯贺荪就曾两次再次提审杨乃武、小白菜二人,但是此时经过多次酷刑折磨的他们,早已是心灰意冷,深怕自己不承认,蒯贺荪就会再次动用酷刑,所以均承认了此前刘锡彤对他们的诬告。

但是,就算是这样,蒯贺荪依旧是不放心,于是就又找来初审的刘锡彤和二审的陈鲁询问审判经过,是否有什么不正常的情况?试想,这二人岂会承认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他们皆是信誓旦旦地说此案铁证如山,绝无冤屈。见此,蒯贺荪也就对此案再无疑问,只是哀叹一身杨乃武实在不该,遂将此案上报浙江巡抚杨昌濬。

浙江巡抚杨昌濬在接到此案后,谨慎的他,为避免有错,毕竟人命关天,自己若再上报,此案基本上就难以再翻案,只等刑部公文一到,杨乃武、小白菜就断无活命的可能。于是,杨昌濬就又委派候补知县郑锡滜到余杭县微服私访,查探此案是否真的如刘锡彤所说,是铁证如山。只是可惜,谨慎的杨昌濬却是用错了人,郑锡滜这人一到余杭,就直奔刘锡彤处,向他明说了来此地的目的,并接受了刘锡彤的重贿。

就这样,郑锡滜在余杭是什么也没干,好吃好喝几天后,就回杭州向巡抚杨昌濬覆命,说此案确实“无冤无滥”。杨昌濬得悉后也信以为真,认为此案确实无误,遂完成结案报告,认为杨毕一案证据确凿,维持县、府、臬司原判,上报朝廷。至此,此案似乎已是铁案难翻,只要刑部回文一到,杨乃武、小白菜就必死无疑。

但是,天不绝杨乃武、小白菜二人。就在此案等待刑部审批之时,在杨乃武姐姐杨菊贞的苦苦劝说下,曾经心灰意冷的杨乃武又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他将自己被屈打成招的真相悉数写了出来,然后让杨菊贞交给自己的妻子詹彩凤,由她向杭州各衙门申诉,但是因此时此案已被浙江巡抚杨昌濬上报刑部,若翻案,就等于是说杨昌濬判错了,因此杭州城没有一个衙门敢接受此申诉。

见杭州城没有一个官员敢接申述,杨菊贞决心上京告御状,但因京中无人,毕竟谁也不会平白无故地为一个已经定罪的杨乃武,去得罪一省的封疆大吏,因此首次告御状的结局可想而知,自然是以失败而告终。

就在第一次上京告御状失败后,与杨乃武同科中举的吴以同闻听此事,遂决心帮助其洗去冤屈。吴以同虽只是一个举人,但是他的身份却是不一般,他是当时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亲信,胡雪岩这人不用多说,他是一个可以上达天听,与左宗棠、李鸿章等高官有着密切联系的能人。于是乎,在求得胡雪岩的帮助后,1874年,杨菊贞再次上京告御状,与在京中任刑部侍郎的夏同善搭上关系,在其指点下杨菊贞遍访了三十多位江浙籍的在京现任官,并向步军统领衙门、刑部、都察院投递了冤状。

在这三十多位江浙江籍官员中,尤以身为帝师,兼刑部右侍郎的翁同龢地位最高,也正是在翁同龢的操作下,此案才最终被两宫太后这二位清朝最高统治者所关注。

而当时慈禧在接到关于此案的奏报后,也自觉这或许是一次敲打势力已是隐约有些不可控的湘淮派的好机会,也希望借此案来提升下江浙系官员的地位,让其打压下湘淮系的嚣张气焰,来维持朝野中各势力的平衡。

就这样,慈禧太后下了一道谕旨,让刑部令浙江巡抚杨昌濬会同有关衙门重申此案,务得实情。杨昌濬接到谕旨后,遂将此案委派给湖州知府锡光与绍兴知府龚嘉俊、富阳知县许嘉德、黄岩知县陈宝善共同审理。因此案已经得到朝野上下的关注,这次审案他们皆未敢动用酷刑,因此杨乃武和小白菜都推翻了原有的有罪供认。

但是,正当此案有了翻案的苗头时,同治突然驾崩,此时清廷上下皆忙于先帝丧礼,及新帝登基之事,无暇顾及此案,故此案一再拖移无法结案。

至光绪登基后,刑部给事中王书瑞一份说杨昌濬等人“复审重案,意存瞻徇”的奏章,才将此案再次拉回到了世人的眼中。随后,慈禧恩准了王书瑞的奏折,钦命浙江学政、礼部侍郎胡瑞澜就近复审杨乃武案件。胡瑞澜这人从未担任过地方主官,对刑法是一无所知,加之其左右官员又皆被刘锡彤重金收买,在他们的撺掇下,胡瑞澜一开始就对小白菜使用酷刑,以严刑逼供。

小白菜因受不了这等酷刑,再次承认与杨乃武合谋杀害亲夫的诬告。随后,杨乃武亦受不了此等酷刑,也同样承认诬告。之后,胡瑞澜以为“案经反复推究,供词佥同,并无滥刑逼供之事”,遂与光绪元年(1875年)十月初三日结案,上奏皇帝和两宫皇太后“此案无有冤滥,拟按原审判定罪”。

但是,当胡瑞澜维持原判的奏章递上去之后,朝野上下是一片哗然。浙江地方上有些举人、生员及杨乃武好友汪树屏和吴以同、吴玉琨等30余人首先联名向都察院及刑部控告,揭露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经县、府、臬司、督抚、钦宪七审七决,都是严刑逼供、屈打成招,非事实真相,强烈要求朝廷彻查,昭示天下,以释群疑。

随后,十八名浙江籍京官亦也联名向都察院提交呈状,力陈此案查究中的许多可疑之处,他们一致请求由刑部直接审理此案。而翁同龢、夏同善及张家骧等江浙派系的皇帝近臣亦也一再在两宫太后面前为此案说话,强调“此案如不平反,浙江将无一人肯读书上进矣”,认为只有提京彻底审讯,才能澄清真相。

由此,在江浙士子,与江浙派系官员的努力下,慈禧太后下谕令“刑部彻底根究”杨乃武案。在重申的过程中,刑部官员发现余杭知县刘锡彤所勘验的葛品连中毒身死的尸体勘验结论值得怀疑,于是请旨并得恩准后又将葛品连的尸棺北运京城重新勘验葛品连的死因。光绪二年(1876年)十二月初九日,刑部尚书桑春荣率领刑部堂官六人、司官六人、仵作、差役40余人,以及全部人犯见证,在北京海会寺公开开棺验尸,此次验尸的结果唉“葛品连确属无毒系因病致死”。

自此,“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真相大白。

光绪三年(1877年)二月十六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平反谕旨:“本案主犯杨乃武与葛毕氏俱无罪开释。但葛毕氏因与杨乃武同桌共食、诵经读诗,不守妇道,致招物议,杖八十;杨乃武与葛毕氏虽无通奸,但同食教经,不知避嫌,杖一百,被革举人身份不予恢复” ,杨乃武与小白菜俱侥幸逃过一死。

除此,对于造成此冤案的官员余杭知县刘锡彤、杭州知府陈鲁、宁波知府边葆城、嘉兴知县罗子森,候补知县顾德恒、龚世潼、郑锡滜,以及浙江巡抚杨昌濬和礼部侍郎胡瑞澜等,清廷也一概做出判决:罪魁祸首余杭知县刘锡彤,上谕认为他“因误识尸毒,刑逼葛毕氏、杨乃武妄供因奸谋毙葛品连妄坐重罪,荒谬已极。著照所拟从重发往黑龙江效力赎罪,不准收赎” ,将其流放黑龙江。杭州知府陈鲁、宁波知府边葆城、嘉兴知县罗子森,候补知县顾德恒、龚世潼、郑锡滜、浙江巡抚杨昌濬和礼部侍郎胡瑞澜均被革职查办。此案,被革职查办的官员多是湘淮一派的,可以说让湘淮派是颇受打击。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之所以能惊动慈禧,并得到慈禧的支持,这完全得益于江浙派系与湘淮派的争斗,加之慈禧又本就有想敲打湘淮派,平衡朝堂各方势力的念头,由此杨乃武、小白菜这才有翻案之机。说白了,杨乃武、小白菜就是清末朝堂各方势力暗中博弈的获利者。

杨乃武出狱后,遂侥幸逃过一死,但是因在释放时仍被加上一个“罪名”:“与秀姑同桌吃饭,不避嫌疑,有失士林体统,故被杖一百,已革举人不予恢复”故他此生也就再难入仕途。不过好在,杨家世代经营蚕桑业,加之又有胡雪岩相助,断了仕途的杨乃武索性就在家乡潜心研究蚕桑。经过数年的研究,杨乃武培育出了一种具有孵化率高、抗病率强、结茧层厚、色泽光亮等优点的蚕种(杨乃武为这蚕种取名为“凤参牡丹杨乃武记”),受到蚕农普遍欢迎,自此也算是衣食无忧。

而小白菜出狱后,虽也侥幸逃过一死,但同样也被定了一个“罪名”:“与杨乃武同桌吃饭、诵经写字,不守妇道”,被杖责八十。回到余杭县后,因无依无靠,又誓死不嫁,所以就入准提庵做了主持慈云老尼姑的徒弟,法名“慧宝”。在准提庵中她孤苦伶仃地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圆寂,享年76岁,临终前留下一份遗言:“杨二爷蒙受天大不白之冤,受尽摧残,遭受终生之残,此时此事,终生难忘。均我所故,均我所害。二爷之恩,今生今世无法报答,只有来世再报。我与二爷之间绝无半点私情,纯属清白。后人如有怀疑,可凭此条作证”。

位居清末四大奇案之首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晚清四大冤案之首,历经七审七判才大白于天下,案件的主人公杨乃武与小白菜受尽酷刑的折磨,后来在晚清富商胡雪岩、刑部侍郎夏同善以及帝师翁同龢的帮助下才得以平反昭雪,最终导致一百多名官员被贬,那么小白菜是何许人物?此案牵涉的官员为何这么多?

杨乃武与小白菜

(一)小白菜不幸的早年生活

小白菜出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出生地余杭县毕家堂村,毕家堂有几十户人家都姓毕,所以这个村子叫毕家堂,小白菜家就是其中的一户,她的父亲叫毕成祥,而小白菜的本名叫毕秀姑,因为她长得亭亭玉立、眉清目秀,常常穿白色上衣和一条绿色围裙,所以街坊邻里就给她取了一个外号“小白菜”。

咸丰十年(1860年),李秀成占领杭州,第二年占领杭州西面的余杭。

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国形势危急,清军进攻杭州、余杭。十月份,太平军至余杭与清军展开决战,十二月,左宗棠调集清军十几万人分水陆两军对余杭发动攻击。

1864年三月,余杭失守,太平军撤离余杭,这一年小白菜只有八岁,她从小经历战乱,更不幸的是她的父亲在太平军进攻余杭时去世,从此小白菜与母亲失去了依靠,万般无奈之下,毕母王氏带着女儿小白菜改嫁给当时在县衙当粮差的喻敬天。

小白菜剧照

(二)小白菜与葛品连

小白菜随母再嫁后,与豆腐店的伙计葛品连相识,葛品连憨厚老实,他与小白菜同病相怜,也是早年丧父,而且葛母与毕母非常巧合的改嫁到同一个地方,让小白菜和葛品连成了同乡,后来双方母亲觉得俩孩子很有缘分,王氏做主将十一岁的小白菜许配给二十二岁的葛品连。

随着小白菜一天天地长大,人也是越来越漂亮,小白菜对母亲安排的这一桩婚事很不满,她认为葛品连年纪大,长得矮胖,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她想悔婚。

小白菜常常在母亲面前哭哭啼啼,要求母亲出面解除婚约,在封建社会想要解除婚约谈何容易,毕母安慰女儿说将来问葛家多要些彩礼,让她生活过得好些,小白菜无奈之下也只好认命。

小白菜十六岁那年,葛品连已是27岁,在当时算得上是大龄剩男,葛家提出让孩子们早日完婚,小白菜的继父喻敬天平时对小白菜的事不闻不问,等到小白菜出嫁时,他却趁机想多要些彩礼,除此之外他还要求葛家置办新房,葛家哪有那么多的钱,双方为此争论不休,最终葛家愿意出140元洋钱(约120两银子,普通农户约6年的收入)操办婚事,80元送给喻敬天,60元用于置办酒宴。

双方谈妥以后,将婚礼定于1872年三月初四。

小白菜剧照

(三)小白菜与杨乃武

杨乃武于1839年出生于余杭县,家里比较富裕,早年丧母,由姐姐抚养长大,姐弟感情深厚,杨乃武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年仅二十岁就高中秀才,加之他仪表堂堂,在余杭县颇有名气。杨乃武为人正直,爱打抱不平,这种性格为他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

清朝嘉道年间,吏治腐败,官员徇私舞弊,贪污贿赂,江浙地区在当时是清朝征收漕粮最多的省份,当地的官员趁机徇私舞弊,老百姓颇为不满,杨乃武为人正直,常常帮助老百姓与政府作斗争,后来政府给杨乃武安插一个“包揽钱粮”的罪名,欲处罚杨乃武,奈何杨乃武据理力争,此事也不了了之。

小白菜嫁入葛家的第二年,杨乃武家招租客,小白菜由公爹介绍,与丈夫葛品连成为杨乃武家的租户。

葛品连以卖豆腐为生,常常早出晚归,后来索性住在豆腐店,杨家看小白菜一个人吃饭,挺冷清的,处于同情叫她一起吃饭,为此小白菜对杨家很感激。

杨乃武饱读诗书,让小白菜很是羡慕,她常常让杨乃武教他读书识字,杨乃武也没有拒绝,封建社会讲究男女授受不亲,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种种行为引来不少流言蜚语,也让葛品连对妻子小白菜产生怀疑,他常常偷偷溜回家中,趴在门外偷听,可是听到的却只有读书声。

葛母发现小白菜跟杨家人同桌吃饭后,对邻居说自己的儿媳妇好像是杨家的媳妇,就这样以讹传讹,传得人尽皆知,便有了“羊吃白菜”的传言,小白菜自此成为众矢之的。

小白菜剧照

(四)葛品连暴毙

随着“羊吃白菜”的传言越传越广,葛品连搬出了杨家,一次县令刘锡彤儿子的好友何春芳欺负小白菜,被葛品连撞个正着。葛品连只是将何春芳骂走,并没有追究其责任,反而更加猜忌小白菜,常常殴打她。

就在小白菜夫妇关系越来越僵之时,杨乃武高中举人,前途一片大好,一天葛品连准备去豆腐店,发现自己的腿使不上力,小白菜让他请一个帮手,在家休息几天,葛品连却没有同意坚持去豆腐店,过了两天葛品连发现自己的身体不对劲,艰难地从豆腐店回到家中,小白菜细心地照顾丈夫,还找了医生给他看病,结果抢救无效死亡,葛品连此时只有二十几岁。

葛品连的义母冯氏是个多事之人,她怀疑葛品连非正常死亡,第二天到县衙报案,余杭县令刘锡彤准备出发验尸之时,秀才陈竹山拦住了他,并把“羊吃白菜”的传闻告知县令,陈竹山早就对杨乃武恨之入骨,杨乃武和陈竹山以前常常打对头官司,杨乃武胜多败少,抢了陈竹山的饭碗,陈竹山想借小白菜一案,铲除杨乃武。

余杭知县刘锡彤派人去打听,证实陈竹山所言属实,立即派出仵作验尸,仵作最初认定为烟毒,而刘锡彤的门丁却一口咬定是砒霜中毒,仵作没了主意,他与县令商量后,确定为“服毒身亡”。

小白菜剧照

(五)一波三折

刘锡彤派人逮捕小白菜,并对她严刑拷打,小白菜受不了酷刑,昏了过去,等她醒过来后,刘锡彤已经不知去向,县衙捕役的姐姐阮桂金恐吓小白菜,对她说事已至此,如果供出一切都是杨乃武所为,罪行可以减轻。

阮桂金做好思想工作以后,刘锡彤出现了,他对小白菜再次动用酷刑,逼其招供,小白菜按照阮桂金教她的说,是杨乃武给了她一包流火药,丈夫服下后暴毙。

刘锡彤拿到供词后,随即逮捕杨乃武,但是杨乃武举人出身,清廷有规定不能对举人动用酷刑,第二天刘锡彤向巡抚呈报公文,请求巡抚上报朝廷革除杨乃武举人的身份。

刘锡彤第二次审杨乃武时,开始对其用重刑,杨乃武却矢口否认,说自己案发当天不在余杭,跟家人在南乡岳父家里。

小白菜剧照

但是刘锡彤却不理睬,一口咬定杨乃武与小白菜合谋杀害葛品连,为了让杨乃武谋杀案坐实,刘锡彤篡改验尸报告和嫌疑犯的口供,呈报杭州知府核定,这桩案件可谓是漏洞百出,刘锡彤为什么那么急着定案呢?

原因很简单,刘锡彤此次是第三次任余杭县令,前一次是因为杨乃武向朝廷告发他徇私舞弊,他被迫离职,刘锡彤觉得自己六十几岁才混到知县,是杨乃武挡了他的路。

刘锡彤将案件上报知府陈鲁后,杨乃武觉得或许知府大人能够明察秋毫,还自己清白,然而他错了,陈鲁和刘锡彤私底下交情好,他们是官官相护,而且陈鲁对杨乃武带领老百姓抗粮一事也非常不满。

陈鲁不加询问,对杨乃武动用重刑,致杨乃武几次昏厥,最终屈打成招,陈鲁为了让证据更加充足,强迫药店的老板供词说他曾经卖过砒霜给杨乃武。

陈鲁证据找足了以后,往上一级呈报,经过几次审判,仍然没能翻案,杨乃武的姐姐和妻子无奈之下将家中的财产全部变卖上京城告御状,不料却被都察院压了下来。

刘锡彤剧照

(六)杨乃武一案为何导致上百名官员被贬?

就在杨家绝望之际,吴以同的出现改变了杨乃武的命运,吴以同是杨乃武的同科举人,俩人私交甚好,此时的吴以同正好给胡雪岩当师爷,胡雪岩可是左宗棠身边的大红人。

一次胡雪岩给刑部侍郎夏同善践行,吴以同知道夏同善为人正直,而且敢于直言进谏,他把杨乃武的冤情告知夏同善,夏同善正好与翁同龢是挚友,翁同龢不是简单的人物,他是光绪帝的老师。

后来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开棺验尸,证明葛品连病死,不是谋杀,通过刑部会审之后真相大白,还小白菜与杨乃武清白,但是此案一直未结案,慈禧太后下令结案,下属官员却联手反对翻案,其实此案明显是清廷跟湘军集团的一场斗争,因为涉嫌的官员大多是左宗棠手下的嫡系,慈禧早就想削弱左宗棠的势力,杨白冤案正好给了她打击湘军的机会。

在清代故意捏造事实置人于死地,会实行反坐,按照清律,涉嫌官员理应实行反坐,就是死罪。这就是为什么最初杨乃武一案翻案不成的原因,案件涉嫌的官员太多,所以他们明知有冤情,也不敢翻案,最终导致越来越多的官员牵涉其中。

可是后来刑部发下的判决书都为此案涉嫌的官员开脱,说他们不是有意陷害,完全是疏忽造成,上百名官员保住了小命,但是官职是保不住了,他们全部被革职。

杨乃武与小白菜剧照

案件经过七审七判,长达三年之久,终于还杨乃武与小白菜清白。

不过最后渔翁得利的是慈禧太后,她借此案件教训了她的心腹大患湘军集团,也削弱了左宗棠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权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6171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7
下一篇2023-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