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人物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和句子
这样的句子到处都有啊,先举几个例子吧。
1即使她偶尔说话也是红着脸,低着头,上身前倾,两手摇摆,迟迟疑疑地挤出几个字。
2他总是耷拉着耳朵,低着头,脸通红,一副认真改过的样子。可一听见下课铃,立刻机灵一动,一口气冲下楼。
3“就是吧。”他凑近了我,环顾了四周,确定真的没有人便压低声音同我私语:“我天天跑到我家附近的公园拱桥下唱,那里没有人,混响可好了,绝不次于练歌房。”
4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个圆圆的东西,正朝我的脸上快速地飞来,我定睛一下,是篮球!头脑里立刻冒出一句话:接住它!我双手一抬,双脚一跳,YEAH!接住了,随即往前迈了一步。把球一扔,球在篮筐边转悠着,球场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5看他演唱时的表情:眼睛微微闭着,头稍稍仰起,手不断地比划着,仿佛他站在一个大草原上。蓝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呼吸着清鲜空气的他,自己在那儿引亢高歌。看到这里不由得使人鼓掌叫好。于是歌声戛然而止,他总是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6 她总是让人琢磨不透。不是吗?高兴起来,她能眉飞色舞,浓眉下的大眼睛中满含笑意,同学们在她的眼中都成了宝贝儿。可是,要说起生气,许多同学用“鸦雀无声”形容那时班级的情景,她的眼睛又变成了利器,投射出的是严厉,是愤怒。
2描写人物动作和神态的词语和句子这样的句子到处都有啊,先举几个例子吧。
1即使她偶尔说话也是红着脸,低着头,上身前倾,两手摇摆,迟迟疑疑地挤出几个字。
2他总是耷拉着耳朵,低着头,脸通红,一副认真改过的样子。可一听见下课铃,立刻机灵一动,一口气冲下楼。
3“就是吧。”他凑近了我,环顾了四周,确定真的没有人便压低声音同我私语:“我天天跑到我家附近的公园拱桥下唱,那里没有人,混响可好了,绝不次于练歌房。”
4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个圆圆的东西,正朝我的脸上快速地飞来,我定睛一下,是篮球!头脑里立刻冒出一句话:接住它!我双手一抬,双脚一跳,YEAH!接住了,随即往前迈了一步。把球一扔,球在篮筐边转悠着,球场的空气瞬间凝固了。
5看他演唱时的表情:眼睛微微闭着,头稍稍仰起,手不断地比划着,仿佛他站在一个大草原上。蓝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呼吸着清鲜空气的他,自己在那儿引亢高歌。看到这里不由得使人鼓掌叫好。于是歌声戛然而止,他总是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6 她总是让人琢磨不透。不是吗?高兴起来,她能眉飞色舞,浓眉下的大眼睛中满含笑意,同学们在她的眼中都成了宝贝儿。可是,要说起生气,许多同学用“鸦雀无声”形容那时班级的情景,她的眼睛又变成了利器,投射出的是严厉,是愤怒。
3描写人物委屈的句子哎,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啊,我是世界上最委屈的人了,除了我,还有第二个像我这样委屈的人吗?
我很委屈,可没处说,今天就借此机会全部抖出来吧……
那天,我哼着《放学了》的歌儿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坐在椅子上准备做作业。“哎哟,椅子上有什么东西呀?”我定眼一看,原来是个鼓鼓囊囊的大信封。心想,里面会是什么呢,我打开一看,啊,这么多钱呀,可不是闹着玩的,怎么会放在这儿呢,对了,一定是爸爸妈妈买水泥的钱,不小心放在这里啦。我赶紧放回原处,开始做作业。
不一会儿,爸爸妈妈干活回来了,看样子挺高兴。他们第一眼看的是那个大信封。爸爸拿出钱数了起来,数完后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紧接着又数了一遍,便对妈妈说:“你看看,怎么少了10元呢?”妈妈也数了起来,紧接着也用那眼光看着我。
我的头“嗡”的一下,天哪,我成了怀疑对象了,我从来没拿过谁的东西的。没有,从来没有。记得有一次,我叠被子时,拾到一块钱,还给你们了呢。你们怎么能怀疑是我拿了呢?“我……我,没拿”。不知怎么搞的,我说话吞吞吐吐的。我接过妈妈手中的钱,仔细地数了起来,我真希望是爸爸妈妈数错了,可数过之后,确实少了只有490元。
这下,我可是跳进黄河也说不清了,这可怎么办呢?
“找”,对,找吧,找到了,爸爸妈妈就不会说是我拿的了,于是我就找开了,桌子上,洗衣机里,电视机后……
这时,爸爸对生气地说:“这孩子真不像话,怎么从小就学会偷东西了呢?这还了得?”妈妈说:“不会是他吧!”“不会,不会,这都是你惯的!”爸爸吼着。“如果是他拿的,不会拿远的,咱们找一找吧。”妈妈动摇了。
我心蹦蹦地乱跳,找来找去,在柜子下找到了,我高兴地拾起来交给爸爸,以为爸爸一定会说不是我拿的了,可谁知事情更糟了。爸爸说:“啊,就是你偷的,藏了起来,见我追问,不得不把钱交出来!”
哎,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我什么也没有说,我还能说什么呢,“滚,你滚”,爸爸有吼上了,我实在忍不可忍,捂着耳朵跑出了家门。
啊,我是世界上最委屈的人了,除了我,还有第二个像我这样委屈的人吗?
简评:文章紧紧围绕“委屈”来写,一波三折,写出了心中所受的委屈。语言流畅,过渡自然,中心突出。有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还有神态描写,充分展示了父亲暴躁的性格和自己内心的痛苦。
4生气的神态和动作描写的词语词语:
语言:大吼大叫 。
动作:
神态:青筋暴突 。
心理:怒火中烧、火冒三丈
句子:
语言:爸妈吵架了,爸爸对妈妈大吼着:“你真是没事找事干!”妈妈蹲在地上,眼里汪着委屈的泪水
动作:1、他生气极了,一把将桌上的文件一股脑地扫到地上
2、他强压着怒火,额头上被憋得青筋暴突
神态:1、她望着他,眼里闪烁着愤怒的光芒,在她的眼睛里燃烧起来
成语有:
勃然大怒, 咬牙切齿,火冒三丈,愤愤不平,七窍生烟 怒发冲冠 怒火中烧 气急败坏 大发雷霆 恼羞成怒 怒发冲冠 怒气冲冲 怒不可遏
5描写人物累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浩浩荡荡,哗哗啦啦地从他的心理倾泻了 出来,他再也无法隐藏他的那份斯文了 奔跑,奔跑,奔跑!他的心激动着,他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我们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 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 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
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描写。
请看下列例段: 他50多岁了。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
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
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中的“定格”。
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
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
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上述三段都抓住了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动作。 例一写的是一位高度近视的老教师。
通过“用衣服的下摆擦镜片”、“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匆匆地往口袋里掏”等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一个高度近视、动作不利索且有点“糊涂”的老教师的特点;例二,主要抓住性格暴躁的人生气时,面部表情动作的特点来描写的。如:“气咻咻地站在门口”、“头上冒着热气”、“眉毛怒气冲冲向上挑”、“嘴向下咧着”、“肌肉纹丝不动”等,把生气时的面部表情写得生动而逼真。
例三则是抓住捏泥人的动作特点,写出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老艺人形象。 三、是要准确而恰当地运用动词。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段中带点的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
写出了一个能干、利索、有力气,干活熟练的农村姑娘的形象。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
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
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这段话描写的是一位老奶奶干家务活的动作。用“揭、冲、熏、拂、摇”等动词,准确而恰当地写出了老人干活动作的特点。
上述各例说明,描写人物的动作必须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才能具体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动态形象。 手舞足蹈 描写学习的好词佳句 (1)描写学习态度的词语 勤奋 刻苦 认真 专注 钻研 踏实 勤恳 虚心好学 发奋苦读 脚踏实地 不耻下问 精益求精 刨根问底 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如饥似渴 持之以恒 一丝不苟 (2)专心学习的词语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屏息凝视 目不转睛 专心致志 津津有味 掩卷沉思 神情专注 (3)描写学习的佳句 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
晓鸿恰好面对窗户坐着,午后的阳光射到她的圆脸上,使她的两颊更加红润;她拿笔的手托着腮,张大的眼眶里,晶亮的眸子缓慢游动着,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这是每当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来解决一道数学题时,为数学老师所熟悉、喜爱的神态。 每当我做作业时,笔尖沙沙响,好像小鸟在对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励我:“你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
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举座动。
6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的词语描写人物心情神态动作的好词好句好段 愉快,高兴,兴奋,喜悦,惊喜,快乐,愉悦,开心、幸福,欣慰,激动,笑嘻嘻、心满意足乐不可支,喜出望外,兴高采烈,心花怒放,心喜若狂,,一脸欣喜,哈哈大笑喜气洋洋,得意洋洋,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 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堤的洪水,浩浩荡荡,哗哗啦啦地从他的心理倾泻了 出来,他再也无法隐藏他的那份斯文了 奔跑,奔跑,奔跑!他的心激动着,他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我们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 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1)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虎头虎脑 眉清目秀 面红耳赤 白净柔嫩 满面红光 满头银发 目光炯炯 双目如潭 火眼金睛 浓眉大眼 慈眉善目 气宇轩昂 高大魁梧 英姿飒爽 衣着得体 (2)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 (3)描写人物心情的词语 心花怒放 满心欢喜 归心似箭 心旷神怡 心潮起伏 心悦诚服 心事重重 忧心忡忡 心如刀绞 悲痛欲绝 怒火中烧 心惊胆战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心灰意冷 (4)描写人物的句子 她的脸上有一双带着稚气的、被长长的睫毛装饰起来的美丽的眼睛,就像两颗水晶葡萄。
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号;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
他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地苹果一样。 他的耳朵白里透红,耳轮分明,外圈和里圈很匀称,像是一件雕刻出来地艺术品。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师有一头漂亮得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地光环。 眉开眼笑 破涕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颜开 满面春风 洋洋得意 和颜悦色 悠然自得 容光焕发 神采飞扬 气势汹汹 神情沮丧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泪流满面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
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师有一头漂亮得头发,乌黑油亮,又浓又密,她站在阳光下,轻轻地一摇头,那头发就会闪出五颜六色地光环。
我的同学萧红,梳着一条大辫子,黑亮黑亮的,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看起来蛮漂亮的 她把一叠馄饨皮儿都拿在左手心里,右手用筷子头挑一点馅儿,往皮儿里一裹,然后左一捏,右一捏,一只馄饨在我手中“诞生”了。 我拿起面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面皮上,两手使劲一捏。
只觉得粘乎乎的,仔细一看,“哎呀!”我不禁喊出声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挤破了 面皮儿,馅冒出来了。我赶紧“急救”,又从另一边冒出来了。
我急忙又用另一块面皮儿裹住那一边,才算堵住了“漏洞”。我终于用三块面皮包了一个饺子。
她在脏衣服上打上肥皂,就“哼哧哼哧”地搓起来,一个个小肥皂泡儿从衣服上冒出来,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大堆白沫子。 她往窗玻璃上呵一口气,再用指甲蹭一蹭,一连串动作干净利落。
我先在锅里倒入少量的油,等油冒烟的时候,我赶紧把鸡蛋倒入锅中,只听见“嚓”地一声,鸡蛋在油锅里迅速泛起,它地边缘多像小姑娘裙子上的花边。 我把拖把在水池里涮了又涮,再拧干,然后弯下腰,前腿弓起,后退绷着,“哼哧哼哧”拖起地来。
轻飘飘的一根针,在我手里好像很重很重似的,每缝一针都让我费很大的劲儿,刚缝了几针就累得我开始冒汗了。 轮到我们钉了。
我迫不及待地把线浸了唾沫,捻了捻。可是我一捻,把那几个小毛头捻得又细又长,穿针得时候,穿来穿去就是穿不进去。
我只好把毛头拽下来才穿进去。接着,我在线得末端打上结,由于线上有唾沫,打结得时候,老是粘住手指,好不容易才把结打好 描写人物动作: 一、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 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如下面例段: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捉蝴蝶、打篮球,都是我们常见的活动,有的甚至是同学们亲自参加过的。但写起来却不具体。
上述两段描写,由于作者观察仔细,把捉蝴蝶,打篮球的动作、神态写得栩栩如生。 二、是要抓住最能突出人物特。
7描写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心理活动受委屈的句子一,
我受够你了!”姐姐摔门而去,却只剩下她杵在原地呆呆地看着姐姐的背影,不,这件事真的不是她的错!好像是少了什么东西,心空荡荡的,明明已经这么努力了,仍然是不被认可,怎么会这样?!她像是一朵鲜百合被蹂躏去了娇嫩的花汁,失了神似的跌坐在那里,好黑暗,好空虚。
二,
我的心里像灌满了冷水,这是我第一次品尝失败的滋味,心里不舒服也没有办法。
望着他,我欲言又止,脸憋得像块红布似的,嘴张了一下,终于没有说出话来。
早在眼睑内积蓄了许久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哗哗流过了她那雪白的面颊。
三,
这件事并不是我做的,为什么要我道歉呢?为什么奶奶没调查清楚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咬定是 的呢?难道一个人一时的习惯就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的结果吗?我强忍着,没让自己流下委屈的眼泪。窗外的麻雀地唱着的曲子,风儿快活地掠过我的耳朵,显得潇洒自在,而我浑然不觉。
Homapy
01
夏天的时候,趁休假回了趟老家,特意起个大清早,去徒步丈量我生长的地方。
走在红砖铺就的巷道上,招呼着寥寥的几个旧乡邻,禁不住感慨:村子是大变样了。
平整的菜园和打谷场不见了,换成了一栋栋红瓦青砖的大房子。老屋更老,像被岁月剥夺了主导权的老人,蛛丝结满,瑟缩在角落里,被新房淹没着。街道拓宽了,街口的大槐树竟也伐去,铺成了宽阔的柏油路。人们或在城里定了居,或外出务工年底才回,整个村子都静悄悄的。
物不是,人也非。
叹息着转过街角,我看到了哑巴。
哑巴瘦得脱了形,撑着一根树枝,吃力挪动着脚步,从住了几十年的矮小土坯房里慢慢蹭出来。眼镜还是从前的那一副,断掉的镜腿上缠满胶带,黑乎乎的,一件脏兮兮的吊带背心空荡荡地挂在身上。他微仰起头,眯着眼,贪婪地沐浴着温暖的日光。
我走近他,比划道:哑巴爷,还记得我么?他转过头来,目光透过厚厚的镜片茫然地盯着我一会儿,咧咧嘴,发出虚弱的“嗬、嗬”声。
鼻子蓦地一酸,他不认得我了。像我奶奶和很多故去的老人一样,哑巴也要永远地离开了。
日光铺满哑巴的脸,也铺开了哑巴的故事。
02
哑巴和我家同族,奶奶嫁过来的时候,他还是个吊着鼻涕的小毛孩,但就像俗话说的“萝卜不大长在背(辈)上”,是我奶奶的“叔公公”。因为这自幼的感情,我们两家住得又近,农闲或活计忙完的时候,哑巴总喜欢溜达过来跟奶奶“聊天”。
哑巴中等身材,白胖胖的国字脸上戴一副眼睛,干净,勤快,衣衫不管新旧,总是打理得整整齐齐,走路也是四平八稳的,用我奶奶的话说,“像个吃公粮的大干部”。
那时我和弟妹们还小,对于哑巴是好奇又害怕的。每当听到狗叫和推门声,我们姐弟几个总会跳着探头去看,看到哑巴进来,就一边大叫着“哑巴来了”,一边飞快地爬到炕上,缩在奶奶身后。
哑巴挥着手叱狗,嘴里“呜-喔,呜-喔”地乱叫,跟呲牙咧嘴的小土狗对骂。狗被惹毛了,上蹿下跳地挣动着脖子上的铁链,狂怒地吠起来,哑巴才笑眯眯地走进屋。撩开门帘看到我们探出来的小脑袋,又假装板起脸,低喝着伸手来抓,直到我们尖叫着东躲西藏,遂满意地大笑起来。
奶奶对这老小孩的活泼很无奈,一边张开胳膊保护着我们,一边伸手冲着哑巴凌空狠拍几下:这个死哑巴,忒讨嫌!
哑巴嘿嘿笑着,开始比比划划地讲他的见闻:袁家两口子又在打架;瞎子霞家母猪下了一窝崽;陈蛋子打牌输了二十块钱很是八卦。
奶奶忍不住笑他:你一个哑巴,自家的事儿都管不了,管那么多别家的干嘛!
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挨着奶奶坐下,津津有味地看哑巴表情夸张的讲述,一来二去也学会了些这自成一派的“形貌特征+动作模仿”的“语言”,渐渐能看懂哑巴和奶奶之间的交流了。
03
哑巴如果是健全人,没准儿会像赵本山一样,成为一个民间艺术家。
那时候的村子,老年人还没有死去,青年人还没有老去,孩子们也还没长大。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那么多搬进城去的人,走到街上,随处可见凑在一起唠家常的人群。
元宵节前后,村里组织“车子会”,扭秧歌,踩高跷,还有最受欢迎的情景剧。演员们脸上涂着夸张的脂粉,穿着戏服,套着假发,扮成钓王八的傻小子,坐轿子的娇**,骑毛驴的小媳妇,笑嘻嘻的憨女婿,演绎一段段充满乡土趣味的夸张喜剧。
哑巴脸上贴颗大黑痣,花白的假发梳成蝎子丢儿,拈一块红手帕,扭腰摆臀地扶着“小娘子”的轿子,一会儿给“娘子”扇扇风,一会儿给“娘子”擦擦汗,把个谄媚的老仆妇演绎得活灵活现。忽然,一个骑马的浪荡子凑上来,刚想搭讪,被老妇一记恶狠狠的眼刀吓退,但走不几步,又黏上来。老妇颠着脚赶到东,浪荡子驱马躲到西,来回几次,手忙脚乱,气喘吁吁。眼见两人越靠越近,眉目传情,老妇急起来,一屁股“飞”过去,把不怀好意的浪荡子连人带马撞出老远。于是小娘子和浪荡子都恼了,一马一轿把老妇夹在中间,你一下我一下地撞着。老妇被撞得东倒西歪,呼叫连连,最后四脚朝天倒在地上,捶胸顿足地看着两人眉来眼去地走远
人们看着哑巴的扮丑,大声笑着,到了老妇气急败坏地“哇哇”大叫,则完全是本色出演,观众也全都笑出了眼泪。
哑巴在人们的笑声中觉着了重视,得到了满足,表演地更带劲儿了。
04
老人们总嫌弃后辈话多,因为不是沉稳的表现。钱钟书的父亲索性给儿子取字“默存”,我奶奶就更直白地说,下辈子让你投生个哑巴!
但哑巴却是“说话”最多的一个。
哑巴“说”的最多的,是他婶子、他堂妹和他妹夫老向。
不怀好意地偷窥,跳着脚叱骂,遮遮掩掩藏私,明目张胆蔑视,甚至肢体冲突,都被哑巴生动地再现出来,一边演示,一边面红耳赤地“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表达着内心的不满和愤怒。
哑巴又被欺侮了。
奶奶一脸不平地听着他倾诉,间或询问一些详情,但最后却总是息事宁人地劝他不要太计较,退让一下就完了。
哑巴的情绪宣泄完,也会慢慢平静下来,又闲聊上两句,就回家了。有什么办法呢,日子还不得照样过?
欺侮哑巴的无非是老向一家人,而哑巴总被欺侮则源于他的婶子。
哑巴的婶子,一个干瘪阴沉的老太婆,经常坐在门口骂街,或用她昏黄的眼睛盯着门前经过的路人,就像故事中的巫婆,物色着猎物,准备诱进她到阴暗的小屋里一口吃掉。
老太婆的男人死得早,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叫招弟,嘴里叼根烟,远远地对着她妈翻白眼。
招弟招进来一个当教师的女婿,村里都称呼他老向。老向是城里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来到我们村,因为什么原因没能回去,一直留在村小当教师,后来又成了人家的上门女婿。
不知是莫名的优越感,还是对现实的愤懑,老向看人总是斜着眼,棺材板一样的脸上终年不见笑容,是个不好相处的,在村里也没有多少人缘。寡妇丈母娘和哑巴大舅哥,在老向看来就是俩累赘,整天骂骂咧咧地横挑鼻子竖挑眼。
偏生丈母娘也不是个省事的。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耳聪目明地贼机灵。饭端到炕上,她不吃,蹭到炕沿边把门帘撩起一条缝偷偷地往外瞧。见女婿一家在吃饺子,把拐棍子敲着炕沿,哭咧咧地骂:招弟呀,有饺子也不给你娘一口,就知道向着爷们儿,我是白养你了啊!
针尖对上麦芒,一场家庭混战就这样拉开了帷幕。最终,丈母娘败给女婿,被老向拎破布一样拎出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丢到旁边哑巴狗窝一样的土坯屋里。
这下哑巴不干了。
他起早贪黑地做庄稼,喂马、捡柴、养鸡、喂猪,累死累活换老向家的一口剩饭,受人家的白眼,他认了,但老向不孝养他婶子,这不行。
哑巴找到老向,情绪激动地比划着。老向本来就看他不顺眼,叫上两个身强力壮的儿子,把哑巴打了出去。哦,哑巴的眼镜腿儿就是在那次战役中断掉的。
那一天,几乎半个村子的人都听到哑巴凄厉的叫嚷和老向的怒骂声,劝架或看热闹的人挤满了院子。
哑巴滚了一身的泥土,又被打掉了眼镜,眯缝着眼,站在老向家院子里“呀呀”地喊着,他婶子坐在旁边拍着腿嚎哭。老向和两个儿子被赶来劝架的乡邻拉住,挣扎着往哑巴身上扑,让我想起家里被拴住的,和哑巴骂架的小土狗。招弟嘴里叼着烟,皱着眉,袖着手,站在高高的台阶上,不时为老向帮两句腔,仿佛一个不相干的看客。
这场家庭混战,最终在族亲们的调解下暂时平息。从此,婶子跟着哑巴住,一日三餐由招弟送到小屋里吃。但老向一家由此对哑巴更加厌恶,明里暗里多出无数的磋磨。
族里有人不平,大都是些血液和头脑一样热乎的愣头青,说哑巴怎样也是族中长辈,就任由外姓人欺负?年长的瞪着眼训斥,谁管?怎么管?没爹没娘的,又是个残废,在人家手底下过日子,可不只能将就!
于是哑巴捱着他的水深火热,一直到老向猝死,情况才得以改善。
05
爹娘不会天生没有,就像哑巴不是天生的哑,名字也不是生下来就叫哑巴。
当年,哑巴爹在大城市做生意,留媳妇在老家带着一双儿女,小日子过得也不错。
哑巴小时候长得很讨喜,白胖胖的一团。他娘很疼爱这小儿子,为了好养活,取了个乳名,叫“丫头”。
丫头茁壮地长到两三岁,聪明伶俐,丫头娘却一病死了。
丫头爹只在媳妇死后回来办了个丧事,又匆匆忙忙地回了城,把一双儿女丢给了兄弟两口子。叔叔婶子为了大哥每月的赡养费,勉强接手了两个孩子--反正饿不死就行。没过多久,丫头得了脑膜炎,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治,小命捡回来了,却从此哑了。
丫头爹在城里又娶了妻,几年过去却没生子。忽然想起老家还有一儿一女,兴冲冲地回来接孩子。谁知到家一看,儿子残了,失望之下索性不要,带着闺女回了城。这一去,到死,再没回来过。
连个大名也没给孩子取下。
后来不知是谁做主,就指着这点残疾为号,跟着排辈,取名“树哑”。
渐渐地,人们忘记了那个寄托着丫头娘美好愿望的乳名,村子里不管老的少的,都叫他“哑巴”了。
哑巴之所以要为他婶子——那个对他并不友好的老太婆出头,是因这个刻薄的女人从小养活了他,或许偶尔还会给予他一点点亲人的温暖吧。
哑巴是怎样艰难地长大,活着,老一辈的或许了解,但总不至于刻骨铭心地记着。年轻人呢,更没兴趣刨扯别人家的老底,他们只晓得,这个老哑巴执拗又爱凑热闹,逗起闷子来很有趣。甚至连哑巴自己,可能都已忘记遭受的苦难,或是觉得,这就是生活,有灰暗也有明艳,足以让他热爱着。
06
又一年的“车子会”,哑巴缺席了,因为哑巴的姐姐回来了。
这个自从被他爹带到城里,几十年没有音讯的姐姐,暮年想起老家的弟弟,带着家人找了回来。
至于哑巴的姐姐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到来,是命运的编剧觉得磨难还不够么?没有人知道。但失而复得,得而又失,这种小说中泛滥的剧情,用来衬托人物的悲剧,却是最高明不过的。也是最残酷不过的。
那是腊月的一天,哑巴兴冲冲地走到我家,一反常态地没有逗狗,也没有逗弄我们几个孩子,进屋后就激动地跟奶奶比划:姐姐回来了。
哑巴的姐姐跟弟弟长得很像,白胖胖的国字脸,鼻梁上架一副金丝眼镜,短发烫着精致的发卷。身边的老伴戴着前进帽,披着棉大衣,看上去很温厚。几个儿女穿着时髦,围着父母和舅舅,开心地说笑。
招弟也难得地热情起来,杀鸡宰鹅,在宽敞的大瓦房里招待了堂姐一家。
哑巴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看看那个,满脸的幸福与满足。
几天后,哑巴被姐姐接进城,正月过了才回来。
进城归来的哑巴穿着新大衣,戴着新帽子,神气活现,见人就掏出城里带来的糖果和各种景点游玩的照片,不厌其烦地指指照片上的人,再指指自己,模拟出飞机、火车还有各种他第一次见到的新鲜事物,炫耀着迟来的礼遇和亲情。
那几年,哑巴经常进城去,即使在老家,因为有了姐姐的撑腰,或者说有了姐姐塞给他的钞票,堂妹招弟对他的脸色和缓不少,也过了几年舒心日子。
但姐姐毕竟老了。姐姐姐夫陆续去世后,几个外甥男女也渐渐地不来了。
哑巴又成了孤家寡人。
07
姐姐的过世,让哑巴明显沉默了很多。当然,或许是哑巴也老了,逗不动了。
那时候,我爸跟人合伙开了个小工厂,在村子里算是先富起来的。每到冬天,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总是早早地烧起了暖气。邻近的叔叔大爷、婶子大娘们,每天到我家聚集,织着毛衣,纳着鞋底,热热闹闹地拉家常。
哑巴是每天必来的。他安静地坐在炕沿上,倚着墙,笑眯眯地看着人们聊天。看上一会儿,就垂下头去打瞌睡,喉咙里发出轻轻的呼噜声,像一只偎灶的老猫。我和弟妹们蹑手蹑脚地走近,猛地摘下他头上的蓝布帽,快速在他剃得光亮的大肉头上胡噜两把,帽子一丢,转身就跑。
哑巴惊醒了,“呀呀”地抗议两声,又笑眯眯地去看人们的聊天,不一会儿,又睡着了。
没办法,他虽贪恋这世间的热闹,可世间是无声的。就像命运偶尔给予他温暖,但温暖也是短暂的。
奶奶过世后,哑巴就不常来了。
返城后不久,给家里打电话,我妈说,哑巴死了。没有葬礼,就那样烧了,埋了。
这个丧母、失父、无妻、无子,亲缘浅薄的老人,像秋天里的一片叶,轻飘飘地落下,只带给人们一句,哑巴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