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戴望舒《寂寞》 全文和赏析 给一些戴望舒其他的诗作及赏析 谢谢

求戴望舒《寂寞》 全文和赏析 给一些戴望舒其他的诗作及赏析 谢谢,第1张

园中野草渐离离,

托根于我旧时的脚印,

给他们披青春的

星下的盘从兹消隐。

日子过去,寂寞永存,

寄魂于离离的野草,

像那些可怜的灵魂,

长得如我一般高。

我今不复到园中去,

寂寞已如

  原文

  戴望舒。《烦忧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网友赏析:

  1、栅栅 :现代新诗星光灿烂时期是五四前后。新诗吸收了古诗的韵律味,富有音乐感,赋予白话更容易舒情达意。

  这时期有许多名家写白话新诗。其中有著名的“湖畔诗人”应修人等,戴望舒便是其中之一。这些诗人的新诗与同期新诗倡导者力行者不同的是除是白话外,还很注重诗的韵味。戴望舒的这首《烦忧》音调回环曲折,一如诗中的这种烦恼的感觉。欣赏。

  〔长篙:这是在网上看到的最中肯的分析,简单明了。而且与背景相符。〕

  2、 作者:你的秋天

  没有故事的人,只有破碎的思绪。只是从未试过,竟然如此害怕惊扰一个人的幸福,又如此放不下。如果能够,希望能时光能倒回十年,重新和你相遇。因为不能,所以只能记下这一点点胡乱的言语,为了你,也为了自己。

  黄昏

  害怕黄昏,害怕天色渐晚的怅惘。害怕越来越昏暗的屋子和无所适从的思绪。于是几句简单的对话成了最初的牵绊。我知道,我知道你也一样的怅惘,只是怅惘。空虚像潮水一样淹没,和黑暗一同袭来。等待睡眠,等待黎明,等待把一个又一个日子填满。一个小小的窗口在屏幕上跳出来,你永远不知道,它曾带给我多少深深浅浅的欣喜,那一天,会变得特别轻快。你永远不知道。

  秋天

  下雨了。春天的雨。淅淅沥沥,乍暖还寒。你说你喜欢秋天。四季的轮回,在指间悄悄滑落。计算不出还有多少时日,有一个字,不想触碰,怕碰了就会污浊,就会失去。却还是忍不住问了,在那样一个时刻,你答了,却为什么只是那样一个时刻?尽管只是那一次,还是小心翼翼地欢喜地记得了。忘了自己有多卑微,只将柔软的一面对你。多少对于别人不可原谅之处,因为是你,皆成了欢喜。

  活着

  从什么时候起,生活变成了活着,没了根基。你的绝望,也是我的。有时候,呆呆地望着墙壁,如果一头撞上去,会死吗?看到绳子,很多颗安眠药。不是因为什么,什么也不为。也可能只是为了厌倦。可是不能,还是活着。

  歌

  歌,是不是生命中唯一的亮色?你听,于是我听。风柜来的人。“你从风中走来,就不曾停下脚步……”,感觉那就是你。一个微微皱着眉头的少年,一个风铃一样敏感的少年。遥远的乡村,遥远的城市,看着你走。月亮代表你的心,你唱给她的。遥望你的眷恋,感觉你的浓烈和暗淡。那是你的幸福,远远望着,时时给予着些许无用但真切的祝福。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心里隐隐的痛了呢?把隐隐的痛一点点捻平,竟然也像个伤口了,错愕。

  后来

  慢慢明白了你。慢慢决定,该有个结束的时候。你已经弥漫在周围,感觉到危险。虚无的,渺茫的,却实在的弥漫着了。怕了说话,说得越多,竟是越多的依恋。慢慢演变成痛苦,于是慢慢把连着的线索一根根切断。怕惊扰了你,和你的她。自己织的网。慢慢的,以为复原。蓦然朋友的一句“天,你怎么这么憔悴”,惊觉你还在心里。只是,只是,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长篙:这里作者容入了更多的感情来表达出与诗的和唱。

  3、一抹乡愁:这首诗的格式的表现手法采取的是回环反复,把自己欲言又止的心情浮现在读者面前喜欢这诗的音韵美,读起来和谐顺畅

  4、无名:名作赏析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戴望舒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创作的诗数量不多(不过百余首),却在诗坛中占有重要位置;他没有系统的诗论,但他的《论诗零札》和他友人杜衡整理的《望舒诗论》却备受重视,他在诗坛以现代派的面孔出现,可在他生命的终端却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这样浸透了血泪的现实篇章。

  在新诗史上,戴望舒自有他一席地位,不过地位并不是很高。

  “五四”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的激烈矛盾,笼罩了他们敏感的心灵。“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社会使命感笼罩了一个庞大的“烦忧”群。戴望舒就是这样一位由现实世界转到诗的世界中最忠实的烦忧者之一。他写了许多烦忧者的诗篇,这一杰出的诗篇《烦忧》为这一群体的心态与精神作了集中的观照与画像。

  这首诗出自戴望舒的诗集《望舒草》。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诗坛的重要派别——“现代”派——的重要诗人,戴望舒的诗歌集中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命感悟与情感体验的心灵轨迹。在人生的旅程中,有阳光灿烂般的欣悦激动,也有阴雨绵绵似的苦恼烦忧,那么,此刻郁结在诗人心中的烦忧是什么叫呢?诗人没有直接表露。

  清秋是一个怀人的季节,大海寄寓着无尽的相思,读来已是使人伤怀,加上“寂寞”,加上“辽远”,便把诗人落寞无奈与欲罢不能的相思之情展示得更为深刻细致,一种“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便油然而生。然而在这愁肠百结,落寞孤寂中,作者却突发奇想,身边有人来问你的烦恼,你的忧愁,这时你会如何回答?是和盘托出,把一腔愁绪全部告诉对方,还是讳莫如深,紧紧瞒住?自己虽有选择的自由,但面对关爱你的朋友的询问,你能装聋作哑吗?那么,这种欲言又止的心理又如何表达呢?“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这“不敢”二字实在是确切地表达了作者的矛盾心态,且把读者引向无穷的遐想之中。上面四句,短短三十六个字,活画出了作者深刻的怀念,激烈的斗争,那种“欲说还休”的滋味,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既意味深长,又强烈迫切。

  下面四句,将上面四句作逆向排列,粗粗看似回文诗,细想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花拳绣腿般的故弄玄虚,而是作者那种络绎不绝、日益汹涌的思念之情在放纵宣泄。首句既像反复,又似顶真,联络照应密不透风。尽管是激烈而又矛盾的“不敢说出”。但想要心情倾吐的希望又是那么迫切,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有心人不妨在那里作一次感性的神游。全诗以“清愁”作结,却正好表达了成熟的思想者以“却道天凉好个秋”式的常语来表达自己复杂心态的不同寻常。

  全诗八句两组,呈轴对称排列,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这是作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格律诗影响的结果,前四句的压韵为后四句的复唱设置了先机,故读来十分上口,给人留下齿颊生香的愉悦之感。

  长篙:这是在百度搜索的,应该就比较成功和透彻的诗评,从诗人背景与主观及当时的诗潮分析入理,这种评比较实在,前几段有论有据,分析的相当好,但后面局部有夸大的嫌疑。作者强加了一部分个人的感受。例如这句:“日益汹涌的思念之情在放纵宣泄”其实这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诗歌,可以讲不温不火。这是因为戴望舒低调厚实的个情,性情属凉,易伤感,何来鎏烫激情?

  5、以回文的诗形呈现迂曲的情感世界

  ——戴望舒《烦忧》研读

  作者:长河落日

  这首诗出自戴望舒的诗集《望舒草》。作为三十年代中国诗坛的重要派别——“现代”派——的重要诗人,戴望舒的诗歌集中描绘了现代人的生命感悟与情感体验的心灵轨迹。在人生的旅程中,有阳光灿烂般的欣悦激动,也有阴雨绵绵似的苦恼烦忧,那么,此刻郁结在诗人心中的烦忧是什么呢?诗人没有直接表露,而只对人谎称是自然引发的忧思,是出自时空变换的原因:从时间上说,是秋之伤怀(“寂寞的秋的悒郁”);从空间上说,是对远方的忆念(“辽远的海的怀念”)。其实诗人深知,这些忧思只是假象,烦忧的真实原因来自爱情的追索,是对“你”的思念和“你”“我”之间爱情的扑朔迷离才引发了我心底无尽的烦恼与忧愁。

  这首爱情诗采取了回文体的独特表达形式,诗的第二节与第一节句子完全相同,只是在排列上刚好颠倒过来,构成回文。这种回文的书写形式,既写出了诗人情感的回环往复,也交代了诗人心意的徘徊缱绻,把诗人对爱情的痴恋和爱而不得的痛苦形象地描画出来。这种回文体的表达形式,反映了诗人在构思上的精巧,在百年新诗的文本中是并不多见的。

  长篙简评:这好象是一位老师的评析,在后段的评价中给出了合理的评定,是正确而公认的。比较各个符合诗人的处境与艺术处理的想法。

  6、网友:诗酒自娱

  说是 辽远的 海的 相思

  说是 寂寞的 秋的 清愁

  假如 有人 问你的 名字

  我不敢 说出 我的 烦忧

  我不敢 说出 我的 烦忧

  假如 有人 问你的 名字

  说是 寂寞的 秋的 清愁

  说是 辽远的 海的 相思

  指韵式,换一个方式说明,就是这是一首歌咏暗恋的绝唱,也是白话格律诗的典范。

  其格律规范如下:

  每节四行,每行四顿(以空格标明),韵式为ABAB,BABA。

  而且,请注意,这是一首回环体的八行诗。

  一二一二,二一二一

  即全诗用了两个韵部,“支”韵与“侯”韵。落实到此诗,就是

  思、字与忧、愁隔行相压。

  长篙:这是网友的另一种认识,诗人的诗歌总能引起浮想,在诗境里,不能不说有某种格律的暗唱,这也符合从古体诗到现代诗的过渡。因此,分析有一点道理,至于诗人是不是有意为之,则另当别论,但我偏向于一种自然的打动,诗境随意而发,布局紧凑合理,形式新颖却不失回文的体格。

  长篙赏析: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看到戴望舒的名字,一种伤感油然而生,想到江南的雨巷与爱情的失意与渴望,那种酸楚的隐忧让人心痛。

  戴望舒的诗歌气质优雅,气宇清淡,气节不凡。诗质纯朴,真挚自然。这可能与江南的风光有关,江浙一带总是产生多情的文人,他们有着丰富的情感,有着梦幻般的浪漫激情。我们打动着,并深深地被这种优雅吸引,哪怕是忧伤。

  江浙一带的文人显然不是北方的豪气,对爱情并富有真诚执着的追求。这与当地的个性有关,戴望舒把对爱情的执着与低调的气息演绎出一种悲鸣,感染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显然,光有性情而没有表现力是不能打动读者的,戴望舒用最自然的心底表白的声音感染着读者,我们看到《雨巷》的心理联想,读者充满了同情与感动。在这首诗里,仍然反复强调着这种基调。虽然没有摆脱古体诗格律的影子,却能够自然地与白话诗有机结合,有着散文化的散开,又有着浪漫的回收,这也是我们感兴趣的地方。我们读爱情诗太多,许多优秀的诗让我们感动。

  下面分析下这首诗:

  这首诗通俗易懂,简洁明了,清晰自然。读这首诗的时候,使人联想到船,月亮船的摇晃,水的波浪散开。。。。。

  其实这首诗不仅仅是反映出诗人对爱的梦呓,更暗瞒着一种文学艺术,是一种处理方法。我们有混淆的地方,是因为同样的字数,表现出回文的状态,使我们内心感觉摇晃而打动。我们分析一下具体文字便可能看到其中内巧。

  这首诗明了,一观而过,但仔细惴磨便会发现其深远的内涵。

  这首诗由浅及深,又由深到浅。给人以摇晃的感觉,不仅仅表现在回文。而是其中所展示的内心。分析如下:

  为什么说由远及近:我们看首句“秋”,一个秋字,是富饶的。为天,其深其远,无穷无尽。不远吗?第二句“海”,有一种视角来看从地平上看,为地。目光由天远到脚下延伸;第三句“我”有人问我,近了,非常的近了。指代我“人”,视角镜头进一步拉近。并延伸到“天地人”的关系,从无意中切近自然。最后一句“心”。为什么?你问我,我不敢告诉你,还是保留在内心。是不是更近了,近的不能再近。反之则远,从天地到人心。一种反复的摇荡,你感觉到了么?诗人的心胸是宽广的,把爱容入了天地,天地为父为母,为爱人,有什么理由来拒绝这种爱?

  诗人的内心,诗人的诗性,诗人的坦诚是这首诗的成功所在,而诗的回文只是一种形式,我们无需过多地强调这种形式,诗人只是借助了这种形式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而这种表达效果出其的好。而不是诗人有意为之,为回文而回文。这就是我们该学习的地方,我们阅读一定不要舍全求偏,不读其本木不能解其本意。

  诗人的其他诗句都有这种感受,而且有唠叨重复的成分,例如“雨巷”,作为现代诗讲,他不够精简,更多的可倾向于一种散文化语言。可对当时讲,我们可以展开联想,江南的雨是不是很唠叨呢?在这种特点的环境下,与大自然的巧合才是人心之根本,不打动才怪。我们可以从对女人的欣赏中,用忧伤的色迷迷的眼来对待这种人性的解剖。为什么不能连续地表达我们的情感呢?

  诗人内心情感的发挥,可能不善于讲话,可他的内心所表现出的是一种思考,一种更加渴望、更加成熟的想法。这样才形成了诗,充满了内心的感情。我们该感谢这种表达方式,她记载了内心世界丰富而彻底。

  按你想要的摘了一些,,挺多的 解析上还是最后一个比较好吧(个人认为)

  从这摘得

  http://bbsfrguocom/MINI/defaultasp26-1003203-0-0-0-0-0-a-htm

1、戴望舒的《赠克木》,由悟到宇宙的无限和人类的渺小而主张采取一种静观的态度,表现了对他失望与怀疑的超越,又与原来的孤独、怀疑、幻灭心态相暗合。

此时的戴望舒尚未形成自成体系的形而上学的哲学世界观。因此,他的这首诗最终呈现给我们的依然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思想流向的精神世界。

2、《赠克木》 戴望舒

我不懂别人为什么给那些星辰

取一些它们不需要的名称,

它们闲游在太空,无牵无挂,

不了解我们,也不求闻达。

记着天狼、海王、大熊……这一大堆,

还有它们的成份,它们的方位,

你绞干了脑汁,涨破了头,

弄了一辈子,还是个未知的宇宙。

扩展资料

诗歌特点

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情思为基点,诗歌中所蕴含的既有古典意味的生命感受。首先,戴望舒的爱情诗在表现爱情的隐私性以及表现爱情时多运用女性意象方面,明显地受到晚唐诗人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对温、李诗歌相思主题的现代连释。

同时,爱情成为诗人人生体验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体现了戴望舒诗歌的现代性。综言之,戴望舒的爱情经历是现代的,爱情特质是现代的,但他所赋予的表现形式却是古典的、传统的。

其次,戴望舒诗歌中的悲秋主题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诗人以咏秋的传统题材来呈现现代人寂寞与青春烦忧的感伤情怀,加强了诗歌的审美张力。而理解隐藏在悲秋主题背后的死亡意识则能更好的理解诗歌中的忧郁情感。

-赠克木

摘要:戴望舒与卞之琳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在诗歌创作上,他们都浸染着中国传统古典文化意蕴;都通过意象表现了现代人的情绪;但主情的戴望舒和主知的卞之琳又有所不同,前者偏重表达感性的主观情绪,后者则注重表达知性的哲理思辨。

关键词:意象营造;回环艺术;主情;主知

一 、意象营造

1意象营造上,戴望舒和卞之琳都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前者通过意象象征与暗示营造一种幽远飘渺的诗境;而后者往往用现代观念来观照,运用意象的意义比戴诗稍显晦涩。

戴望舒善于化用古典诗词, “弦柱间思忆华年”(《秋叶思》), “无边木叶萧萧下”(《秋蝇》),“渴的时候也饮露,饥的时候也饮露”(《乐园鸟》)等等,这些意象都饱含着诗人忧郁、迷惘的情绪,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幽远飘渺的诗境。戴诗中,“丁香”、“木叶”是具有代表性的意象。不同于古典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境,戴望舒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使具有古典韵味的意象具有现代韵味。卞之琳诗中也有古典韵味的意象,“古镜”(《秋窗》), “孤泪”(《落》)等。《断章》里的“水”、“桥”、“明月”、“窗”、“梦”等明显有古典韵味,但他往往融入现代意境,用这些意象构成一幅现代图式风景,表现的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相独立又相对照的辩证关系,表达了内在的哲理思考。

2 戴望舒卞之琳都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掘诗意,赋予意象别致的情趣。戴望舒大都是在承袭传统诗词意象上,赋予这些意象以现代意义,表达现代情绪。而卞之琳还往往直接将现代自然科学的意象融入诗中。

戴望舒在《诗论零札》中说:“旧的古典的应用是无可反对的,在它给予我们一个新的诗绪的时候”。[1]

这一诗歌理论在戴望舒的创作中得到了实践。戴望舒将西方象征主义手法来融合中国古典意象,既有中国传统诗词艺术的幽婉朦胧之美,又把古典意象作为传达具有现代特征的'载体,表达现代人的情绪。如《关于天的怀乡病》一诗,乡愁是中国传统古典诗词里常表现的情感,诗人把具有古典意蕴的意象寓于现代象征主义特色的艺术世界里,表现了三十年代知识分子对生活的失落和欲求归乡的情怀。

对于新科学的渗透和影响,卞之琳在1935年前后的作品中已有明显的痕迹。他诗歌里的很多意象来源于现代自然科学,例如《水成岩》、《鱼化石》、《泪》、《航海》、《候鸟问题》等。水成岩既有水边人临水而叹的哀愁,又有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其象征意与意象本身就有很大关系。《泪》中圆的切线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航海》通过地里时差表现多思者与自命不凡者不同的人生心态、《候鸟问题》中的物理概念体现了诗人对远人的思念。

二、回环的艺术手法

1 戴诗:诗体结构的回环。《雨巷》一诗,首尾两节回环叠复。在两个诗节的头尾衔接处也运用了叠复,如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和“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不仅节与节结构叠复, 在句与句之间也有回环叠复:“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全诗结构章法和节奏音调的回环往复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韵律,还使得诗意婉延不绝。“雨巷”、“我”、“姑娘”,都有自己的空间画面,“雨巷”悠长寂寥,“我”撑着油纸伞走在鞯挠晗镏校欢“姑娘”带着愁怨的神情飘过,这些空间画面又相互叠合,营造了一种迷蒙幽婉的情调。“姑娘”由远及近向“我”飘来,而后由消逝在远处。这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的情境体现了往复回环的移动节奏,给整首诗渲染了一种迷蒙空幽的色调。

2 卞诗:诗意的回环。卞之琳的诗歌意象,看似跳跃,可往往体现着万物相对、相互的关系。《古镇的梦》一诗,诗人以“古镇”为情境,锣声随算命人日日响起,这是人生常态,含着一种宿命感,而更夫夜夜不断的梆音,象征着人生麻木的反复。第二节承袭了前一节的“算命锣”敲不破别人的梦,“梆子”敲沉了别人的梦。命运的无法主宰让人们寄希望于年年如是的“锣声”,可古镇依然是古镇。最后一节,深夜更夫巡夜过桥和清冷的下午算命者过桥,又将两个象征意象“梆音”和“算命锣”隐喻而出。全诗意象,看似跳跃,然而诗人将命运无定和内心悲苦在中心意象“算命锣”和“梆子”上回环萦绕,可谓雕饰精巧。

三、感性与知性的诗学形态

戴望舒的《印象》和卞之琳的《寂寞》表达的主题都是寂寞,但两人所营造的诗境却有所不同。《印象》一诗,诗人并无在开头写明任何人或物的印象,而用了三个意象:深谷幽微的铃声、堕到古井暗水的青色珍珠、林梢颓唐的残阳,这些意象看似相互独立,可都暗含飘渺、幽微和消逝的特征。诗的前九句并无直接点明寂寞,而将这种情绪寓于生活的印象片段中,这些片段看似凌乱拼接,实则中间有一股思绪流淌全篇;最后诗人将这种思绪汇为一股,迷茫寂寞的情绪就这样在全诗蔓延开来。王泽龙曾评价到:“…外在形式上显示出典型的意象派意象叠加的特征。然而细细品味,却不难发现他们在总体内涵上显示出一种幽微、渺远的意绪与空灵寂寥的意境,表现出一种东方诗歌的特有感伤美的情韵。”[3]

《寂寞》一诗,诗人把主人公孤独寂寞的一生表现的淋漓尽致,渗透出了一种苍凉无限和命运不定。诗人对人的命运有了形而上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厚厚的哲理韵味。第一节是一个对比,前两行表现小时乡下孩子的天真,“他”在枕边养蝈蝈排遣寂寞;后两行长大后,乡下孩子因在城里“受尽盘剥和压榨”而失去了天真,而“夜明表” 是他生活苦难的见证,时刻提醒着他要准时去劳作。第二节的前两行又回到他小时记忆,“他”艳羡象征死亡的墓草为蝈蝈建一个家园,后两行又回到现在,“他”生命已然停止,而“夜明表”还未停止。全诗通过两组对比,表现了人物的悲剧命运。

  戴望舒 《寂寞》

  园中野草渐离离,

  托根于我旧时的脚印,

  给他们披青春的彩衣,

  星下的盘从兹消隐。

  日子过去,寂寞永存,

  寄魂于离离的野草,

  像那些可怜的灵魂,

  长得如我一般高。

  我今不复到园中去,

  寂寞已如我一般高,

  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

  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郑敏 ---《寂寞》

  这一棵矮小的棕榈树,

  他是成年的都站在

  这儿,我的门前吗?

  我仿佛自一场闹宴上回来

  当黄昏的天光

  照着他独个站在

  泥地和青苔的绿光里。

  我突然跌回世界,

  他的心的顶深处,

  在这儿,我觉得

  他静静的围在我的四周

  像一个下沉着的池塘

  我的眼睛,

  好像在淡夜里睁开,

  看见一切在他们

  最秘密的情形里

  我的耳朵,

  好像突然醒来,

  听见黄昏时一切

  东西在申说着

  我是单独的对着世界。

  我是寂寞的。

  当白日将没于黑暗,

  我坐在屋门口,

  在屋外的半天上

  这时飞翔着那

  在消灭着的笑声,

  在远处有

  河边的散步

  和看见了:

  那啄着水的胸膛的燕子,

  刚刚覆着河水的

  早春的大树。

  我想起海里有两块岩石,

  有人说它们是不寂寞的;

  同晒着太阳,

  同激起白沫

  同守着海上的寂静,

  但是对于我它们

  只不过是种在庭院里

  不能行走的两棵大树,

  纵使手臂搭着手臂,

  头发缠着头发;

  只不过是一扇玻璃窗

  上的两个格子,

  永远的站在自己的位子上。

  呵,人们是何等的

  渴望着一个混合的生命,

  假设这个肉体内有那个肉体,

  这个灵魂内有那个灵魂。

  世界上有哪一个梦

  是有人伴着我们做的呢?

  我们同爬上带雪的高山,

  我们同行在缓缓的河上,

  但是 能把别人

  他的朋友,甚至爱人,

  那用誓言和他锁在一起的人

  装在他的身躯里,

  伴着他同

  听那生命吩咐给他一人的话,

  看那生命显示给他一人的颜容,

  感着他的心所感觉的

  恐怖、痛苦、憧憬和快乐吗?

  在我的心里有许多

  星光和影子,

  这是任何人都看不见的,

  当我和我的爱人散步的时候,

  我看见许多魔鬼和神使,

  我嗅见了最早的春天的气息,

  我看见一块飞来的雨云;

  这一刻我听见黄莺的喜悦,

  这一刻我听见报雨的斑鸠;

  但是因为人们各自

  生活着自己的生命,

  他们永远使我想起

  一块块的岩石,

  一棵棵的大树,

  一个不能参与的梦。

  为什么我常常希望

  贴在一棵大树上如一枝软藤?

  为什么我常常觉得

  被推入一群陌生的人里?

  我常常祈求道:

  来吧,我们联合在一起

  不是去游玩

  不是去工作

  我是说你也看见吗

  在我心里那将要来到的一场大雨!

  当寂寞挨近我,

  世界无情而鲁莽的

  直走入我的胸里,

  我只有默望着那丰满的柏树,

  想他会开开他那浑圆的身体,

  完满的世界,

  让我走进去躲躲吗?

  但是,有一天当我正感觉

  “寂寞”它啮我的心像一条蛇

  忽然,我悟道:

  我是和一个

  最忠实的伴侣在一起,

  整个世界都转过他们的脸去,

  整个人类都听不见我的招呼,

  它却永远紧贴在我的心边,

  它让我自一个安静的光线里

  看见世界的每一部分,

  它让我有一双在空中的眼睛,

  看见这个坐在屋里的我:

  他的情感,和他的思想。

  当我是一个玩玩具的孩童,

  当我是一个恋爱着的青年,

  我永远是寂寞的;

  我们同走了许多路

  直到最后看见

  “死”在黄昏的微光里

  穿着他的长衣裳

  将你那可笑的盼望的眼光

  自树木和岩石上取回来罢,

  它们都是聋哑而不通信息的,

  我想起有人自火的痛苦里

  求得“虔诚”的最后的安息,

  我也将在“寂寞”的咬啮里

  寻得“生命”最严肃的意义,

  因为它人们才无论

  在冬季风雪的狂暴里,

  在发怒的波浪上,

  都不息的挣扎着

  来吧,我的眼泪,

  和我的痛苦的心,

  我欢喜知道他在那儿

  撕裂,压挤我的心,

  我把人类一切渺小,可笑,猥琐

  的情绪都抛入他的无边里,

  然后看见:

  生命原来是一条滚滚的河流。

  好像王杰有一首歌或者是一个钢琴曲叫做《寂寞》

  冰心也写过好像是散文叫《寂寞》

  庐隐写过诗叫《寂寞》,但是 抱歉 我没找到-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638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1
下一篇2023-07-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