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十一假期休息的如何,不过相信一定是有不少人放弃了对“人山人海”的坚持,专心躺在家中通过追剧、观看综艺的方式来欢度假期。
而对当代社会青年们来说,尝试用影像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理解,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同时催生出的不同影像类别,又变成一种重要的话语元素深入进我们的生活。在我们所处的运动、潮流文化领域之中,它们逐渐蜕变成了视觉、感官上的文化属性,并通过视频影像之中包含的“深层文化含义”,重置我们的世界观。
对于正在关注流行文化的诸位,“影像”的类别大致可归为两类:第一类是以记录形式将文化见解进行解读,从而通过“真实”语言、情境来表述观点;第二类,则是以人类的主观条件为基础,加入了更多的表演性质元素,从而吸引观者的注意,达到娱乐性的目的。
在众多的拥有娱乐性质的内容里,“综艺”无疑成为了当下流行文化之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综艺节目之所以可以吸引到大量的观看者,除了包含轻松有趣的剧情内容、可以随时拥有的代入感以及强大的造星能力之外,用来调节当下忙碌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也是其一大特色。
《这!就是灌篮》第一季剧照
而我们今天要谈的“篮球综艺”,则是一个新生类别。自 2018 年《这!就是灌篮》伊始,将这项在国内拥有极大社会属性的群体性运动纳入到“综艺”的范畴,并通过先进的剪辑手段以及人物细节“标签化”的刻画,令这类节目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不过,仅仅一年之后,这样的火热的情境似乎发生了转折。从年初开始,依托国内庞大的篮球市场,以及即将举办的男篮世界杯,“篮球综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除了《这!就是灌篮》第二季正式开播之外,由腾讯出品的《我要打篮球》、《篮板青春》、《超级企鹅联盟:Super3星斗场》等等同类型的综艺类节目也纷纷登场,每一组节目在参与球员、综艺类型上虽然有所区分,但整体结构依旧是“流量明星+职业运动员+草根球手”的戏路。
(图文无关)
与同样作为街头文化标志性的说唱、街舞等不同,被“综艺化”的街头篮球却无法在屏幕之中完全展现它的文化意义与传播效果,甚至在“篮球综艺”真正诞生的次年便遭遇了所谓的“瓶颈”。
相比于《中国新说唱》、《这!就是街舞》等综艺第二季开播时的火热与高话题性,《这!就是灌篮》第二季开播至今的表现却难称优秀。而与《这!就是灌篮》第二季同时或稍早开播的其他篮球综艺类节目,虽然也在力求达到“热搜”的效果,但实际上,不论是普通观众亦或是与运动相关的专业人士,对这样的一种节目类型的诞生与所收到的效果依然抱有疑问。
“篮球究竟是否应该‘被’综艺”?
虽然足球被尊称为世界第一大运动,但以目前的国情而言,篮球无疑是中国境内群众基础最为庞大的群体性活动。尤其是中国男篮在世界杯铩羽而归之后,我们愈发的能够感受到“篮球”在国内强大的舆论基础与受关注程度。
而在对此进行严肃讨论之前,“篮球是否应该‘被’综艺”,无疑是最应该被讨论的话题之一。在中国体育教育的大范畴里,篮球在“职业化”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少障碍,尤其是校园篮球与职业化的鸿沟,一直难以跨越。职业运动员的体系从各地体校一直延续到省市各级的体育局,而“职业培养”的门槛也将不少暂时没能跨进体制内的球员拒之门外。
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国内的篮球氛围虽然热度逐年提升,却无法打破传统“体制”的壁垒,而对于那些拥有篮球梦想的草根明星而言,篮球综艺似乎是让他们一举成名的重要手段。另外,篮球“被”综艺的另外一点原因,还是“粉丝经济”的强大吸引力,不论你是篮球还是羽毛球,甚至一档跳水节目都能称之为“综艺”并带来巨大商机。而归根结底,到底该怎样重新认知这项需要把皮球投入篮筐里的运动,反而成为了当下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难以留下“好作品”?
既然是“综艺”,难免有表演成分,而这恰恰是“篮球”与综艺之间最难以磨合的禁地。“剪辑”是这些综艺节目中惯用的伎俩,但出现在篮球综艺里的剪辑,却在每一帧都充满了尴尬与强行。几乎每场必有的绝杀、“抱团”也算兄弟情义的参赛选手、甚至是完全不懂球的流量明星,这些通过剪辑手段呈现出的“综艺感”,回过头来是百般的尴尬。虽然,就像初读《灌篮高手》时的热泪盈眶,“热血”纵然是篮球场上的标签,但绝对不是可以通过“表演”达到的效果。
当然,出现这般情境倒也非常容易解释,职业赛场上的偶像是通过长年累月、大量赛事的积累,才能变成历史长河之中的经典,而综艺节目在仅仅几期甚至几季节目,想要呈现出令人难忘的经典场面,确实有些“强人所难”。所以,我们期待节目的真实性,同时又企图满足少部分专业球迷的要求,也算是相当困难的要求。
“篮球综艺”不是没作品,而是很难被人称道而已。
加入“白敬亭”们或是顶级球星,就够了?
对于大部分资深篮球迷来说,“综艺”永远是午休时候下饭的最好方式。而除了这些早已对篮球有所认知的观众,如何吸引到大部分“篮球小白”,则是节目组想要思考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其实很简单,“综艺明星”与“颜值球星”的加入很好吸引到篮球小白们的注意,在《这!就是灌篮》第一季之中,李易峰与林书豪可谓圈粉无数,而经历过这样的综艺历练,二者则出现在了最新一季的《我要打篮球》之中,并且加入了“篮球荷尔蒙”邓伦。在失去了前一季的大咖之后,《这!就是灌篮》第二季则邀请到了“国内鞋王”白敬亭的出镜。
与这两部篮球综艺不同,《超级企鹅联盟:Super3星斗场》则把“明星篮球”做到了极致,节目一共邀请到了多达 32位男明星,其中不乏许多相当能打的“小鲜肉”与“流量大咖”。小编也曾不久之前亲身经历过“超级企鹅”的北京总决赛,回忆起当天的现场,俨然是不同粉丝争相比嗓门的大会,长枪短炮们无时不刻不在聚焦他们的偶像,甚至坐在我前排的**姐竟然拿着摄像机对准自己的偶像几个小时之久,至于当天的比赛内容,现在想想看也没有“那么”重要吧
那些通过综艺成功“出圈”的球员
即使再“综艺化”,篮球也永远还会是赛场之上的主角,虽然不断被人诟病表演成分居多,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通过综艺节目,将不少“草根明星”们推上了前台。
通过综艺节目,让更多的大学生球员以及街头草根们找到了打球的“意义”。拿《这!就是灌篮》第一季举例,节目结束之后,相当一部分参与者成功踏进“KOL”之列,并且顺利承接了广告、代言甚至是杂志拍摄。
而另一部分打算“靠篮球吃饭”的队员,则继续着他们的使命。近几年来,各个品牌都树立起自己的街头赛事,并开设高昂的奖金,大部分参与“篮球综艺”的选手也都经历过这些比赛的历练,甚至早已成为行业内的顶尖高手。
不过说到底,篮球综艺让不少从小到大都将篮球视作生命的的人顺利“出圈”,这样的结果便是吸引更多的幕后球手乐于走上前台。不过,小编倒是也想问问,成功“出圈”的各位,也是要开始“圈”什么了吗?
后记:
我们在谈的这些“综艺”可能并不能帮助屏幕前的你更好的认知这个领域,但对于那些还没有被篮球吸引的人而言,这样的演出效果也许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入圈”。篮球这项运动无疑拥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但终究也是纯粹的,在那里需要日积月累的苦练与从一而终的热情,也需要团队之间合作与队友间的默契,甚至还需要某些时刻的牺牲精神,而这些恰恰是综艺难以通过节目达到的效果。
我们在谈论这些内容的同时,并不是想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评价流量明星、娱乐时代所带来的必然性,反而是害怕他们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会吞噬掉我们从篮球中得到的朴实无华的快乐。回忆起当初那本被翻烂的《灌篮高手》,里面尽是有血有肉的黑白偶像,而他们带给我的篮球记忆,是综艺节目做不到的,虽然我们在“制造”明星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很远。
说了这么多,如果屏幕前的你也有对“篮球综艺”独到的见解,不妨留言在后台一同讨论一番。
我是这几天才开始关注《扣篮联盟》这个节目的,说实话,中国类似的扣篮节目太少了,这个节目算是一个小小的尝试吧!有很多人开始关注这个节目,看的人多了,自然说什么的都有了,今天我就来简单的说一下这个节目。
这是由腾讯体育推出的,国内首档扣篮主题竞赛真人秀节目《扣篮联盟》,这个节目邀请了很多民间比较有名的扣篮名将,比如新晋CBA全明星扣篮王矣进宏,还有民间扣篮帝陈登星,这两个人相信喜欢扣篮的朋友都耳熟能详吧!当然还有张健豪、杨浩、徐通、李和旭、安建虎、姜文建。这其中,张健豪更是拿过CBA两届扣篮大赛桂冠,可以说,这阵容在国内来说已经是相当强大了。我本人也是看过他们的一些扣篮,我自己认为,他们的扣篮不论是从爆发力还是美感上来说,已经是国内的一流水平了,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国际扣篮的水准,我是很欣慰我们国家能有这样一群热爱扣篮的年轻人,他们活力四射,激情澎湃,斗志昂扬,他们高高跃起,在空中做着舒展又极具美感的动作,然后把球狠狠砸进篮筐,最后完美落地,尽情享受着观众们的掌声和欢呼声,我想这就是扣篮的魅力所在吧!
此次节目的评委也都很知名,有王猛、孙铭徽、徐咏、柯凡。这其中我觉得王猛的解说还是比较专业的,毕竟人家是篮球节目主持人。还有徐咏,可能有些人不是太了解,但人家是前CBA扣篮大赛冠军,其扣篮动作非常飘逸,反正给我的感觉就是很震撼。但是我没想到这个节目还请了十位观众评委,可能也是为了让大家能参与到扣篮比赛中,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有些人就不能理解了,认为观众评委没有必要,我觉得扣篮就是让大家欣赏的,大家都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其实这都是我个人一点小见解,如果大家有别的意见,还请多多指教。我还是希望我们能多一些这样的扣篮节目,让一些民间的扣篮王们有展现自己的平台和机会,最后我祝愿《扣篮联盟》这档节目能够越办越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