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系
笛子的长短影响着空气柱的长短
空气柱决定了声调的高低决定了声调的高低空气柱越长声调越低,但笛子制作者能调节笛子的结构来控制笛子的声调 要不然笛子就没有统一的声调了
笛子的长短也决定了笛子的声色
竹笛的构造
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笛身 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笛塞 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笛膜和竹管内的竹簧产生振动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没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种独特的音色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音孔:(按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基音孔可用来调音,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
助音孔在基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用来调高音,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
海底又称笛脑,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流动,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缠丝使用丝弦,缠于笛身外面,共有21道至24道,起保护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飘穗:系于助音孔上的装饰品,通常用丝带编成
镶口:通常在笛身左端(或两端)镶以牛骨、牛角、玉石或象牙,称为镶口
竹笛的品种和规格
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曲笛: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又叫班笛、市笛或扎线(即缠丝)笛,因盛产于苏州,故又有"苏笛"之称这种笛子多为C调或D调,管身粗而长,可能是大横吹的遗制音色浑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广泛流行在我国南方各地,最适于独奏或合奏,是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戏曲音乐中富有特色的重要乐器之一
梆笛:因伴奏梆子戏曲而得名这种笛子通常称为:F调梆笛、G调梆笛、A调梆笛管身较曲笛细而短,可能是小横吹的遗制音色高亢、明亮,是吹高音用的一种笛子,主要流行在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也可用来独奏,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
定调笛:每支笛子固定一个调,每套有6支、7支或12支它适应不同调子乐曲的演奏,最适宜独奏或参加乐队演奏它给吹奏者带来方便,可以不变指法,只用与乐曲相应的调笛吹奏即可定调笛在笛身的吹孔与音孔之间,装置铜制插口以调节吹孔与音孔的距离这种经过改进的定调笛,能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可通过调节管长来控制音准定调笛将对我国的竹笛名称统一起积极作用,因为它不再有曲笛、梆笛之分,而是以第三孔的音高定名,这既符合民间传统演奏习惯,又解决了笛子在调高问题上的混乱,并为记谱和演奏带来很大方便,它完全适用于传统的六孔笛和各种改革笛
玉屏笛:产于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用当地的小水竹制成笛身呈椭圆形,外表刻有山水、花草、鸟兽、虫鱼或诗文等图饰,工艺精细成对的雌雄笛更为著名,雄的笛管稍粗,上面刻有"腾龙";雌的笛管略细,发音明亮,上刻"彩风"这种龙风对笛,在工艺上颇具特色
短笛:又叫学生笛,笛身短小,一般无基音孔分有膜孔和无膜孔两种,练习或合奏用的
低音笛:近年来随着乐器的改进,加之音乐多样的发展笛子种类也就越来越丰富例如:低音长管、弯管低音笛等等第三孔的音高低于b1的称为"低音笛",如:大A调、大G调、大F调、大调、大C调等
谁有笛子的教程
〓⒈〓长音
长音是吹好竹笛,练习运气的最基本方法,它对增强嘴的力度和气息的控制能力以及两者之间的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
长音是吹好竹笛,练习运气的最基本方法,它对增强嘴的力度和气息的控制能力以及两者之间的配合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天可在吹奏乐曲以前,练习十分钟左右,以达到运用自如
练习时要注意三点:
1)音准--在练习长音时,除了注意音阶准确外,还要注意每个音从起音到结束,音准始终如一,不能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吹低音时,风门大,口风缓,“口劲”就要放松些;吹高音时,风门小,口风急,“口劲”就要收紧些“风门”、“口风”、“口劲”三者密切配合后就能保持音准
2)音色——吹低音时要求音色圆润、浑厚;吹高音时要求音色清脆、明亮,防止发出漏气的声音
3)呼吸——吹奏时呼吸要自然每次呼吸多少,要根据乐句长短而定一般长乐句多吸,短乐句少吸,不宜过剩或不足,否则会造成呼吸忙乱,影响吹奏流畅 〓⒉〓倚音
倚音是竹笛上常用的装饰音之一一般分单倚音和复倚音两种在乐曲中根据内容需要,适当运用倚音,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
倚音是竹笛上常用的装饰音之一一般分单倚音和复倚音两种在乐曲中根据内容需要,适当运用倚音,可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
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一个小音符叫单倚音在小音符的下面加两条横线,用一条弧线把它和本音连接起来加在一个音的左上角的小音符在两个以上的叫复倚音,也用弧线把它们和本音连接起来
吹奏倚音时要注意:
1.倚音所占的时间,是从本音中抽出来的,不能增加原有拍子的时间
2.吹奏单倚音时,小音符用吐奏,本音不用吐奏如果单倚音在强拍上人、音符就要吹得强一些
3.吹奏复倚音时,第一个小音符用吐奏,其他音(包括本音)都不用吐奏,但要吹得连贯些,因为几个小音符只占本音对值的一小部分,所以吹得越快越好如果复倚音在强拍上,则要把本音吹得强一些
〓⒊〓颤音
颤音指的是在本音和它的上方音之间来回不断反复,使吹出来的音有波浪形感觉
颤音能使吹出来的音有波浪形感觉,在“音高”上有变化
在乐曲中,一般在本音上方加个“汀”记号来表示额音,指的是在本音和它的上方音之间来回不断反复如果颤音在音高上相差二度,又称二度颤音,是吹奏笛子时常用的颤音指法之一
吹奏颤音时要注意:
1.在发颤音的按音孔上,将手指一上一下地反复颤动,手指的动作要有弹性,不要抬得太高,尽量小一些,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特殊效果例外),并且要持久
2.如果用右手无名指在第一孔上颤动,发“5’”的颤音感到困难时,可以将小指暂时离开笛身,使无名指能够灵活颤动
3.一般来说,用左手三指发颤音,没右手三指那样灵活,可作重点练习 〓⒋〓打音、送音、迭音
“打音”、“送音”、“迭音”属于装饰音,它能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增加色彩感,常用于江南丝竹
在笛子吹奏技巧中,流传在民间的加点、加花手法很多,“打音”、“送音”、“迭音”也是属于一种装饰音,它能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增加色彩感,常用于江南丝竹
打音用“或“T”记号来表示吹奏时用手指在本按音孔上轻轻地打一下,就成打音效果一般用于华丽而抒情的曲调,能丰富乐曲的色彩
送音又称赠音,一般用于二分音符以上的长音或在乐句的结束处送上一音,我们在昆曲或江南丝竹合奏中,经常能听到一些老演奏员,用这种手法演奏,在送音前主音上将结束时腹部略一震动,同时要求送音的孔位手指放开(口劲也要配合)就吹出送音
迭音--当我们吹奏两个同度相连的音型时,除可以用吐奏外,在民间吐奏中还常常用“迭音”的奏法来丰富表现力 〓⒌〓滑音
滑音能使笛子的声乐更加华丽、流畅并富有色彩,滑音有“指滑音”和“气滑音”两种
滑音能使笛子的声乐更加华丽、流畅并富有色彩,滑音有“指滑音”和“气滑音”两种
指滑音是用手指在按音孔上渐按或渐开而发出的滑音效果
气滑音是通过气息的控制,例如口风的强弱、急缓、风门的大小及位置的变化而发出的滑音效果
模仿性装饰音。
《牧童短笛》模仿了下滑音、倚音、波音、颤音等装饰音。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贺绿汀先生创作于1934年的一首钢琴曲。该曲是音乐界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曲将西方的复调写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
(-)新疆少数民族笛子风格
新疆的少数民族有维吾乐族、哈萨克族、塔塔乐族、塔吉克族等等。各民笔的音乐是有区别的,在长期的沿革中各自形成了本民族的个性音调和节奏和节律动。比如有的民族音乐属别的,在长期的历史沿革中,各自形成了本民族的个性音调和节奏律动。比如有的民族音乐属于中调式体系;有的接近欧洲音乐体系的自然小调;有的运用多利亚、混合利底亚调式及和声小调;还有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有关调式方面我们暂且不做具体分析,只是在笛子方面提出一些大家须要引起注意的问题。在吹奏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时会遇到许多半音,如:#4、#5、#1、等音,笛子一般采用按半音指法演奏。在吹奏半音时要知道这个音与前后音的章程关系,要用耳朵帮助听,半音一定要准,否则会破坏调式风格,直接影响到民族音乐风格。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帕米尔高原上,居住着勤劳的塔吉克人民,古老的鹰笛(用鹰骨头做的笛子)就出自这里。塔吉克舞蹈常用两支鹰笛和两手鼓伴奏。由李大同编曲的笛子独奏曲(帕米尔高原),采用了塔吉克族的典型节奏7/8拍子,使乐曲欢快跳跃更具歌唱性和舞蹈性,表现了塔吉克发族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载歌载舞的欢乐情绪和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面貌。
(二)藏族民间音乐笛子风格
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民族之一,藏族民间音乐采用中国音乐体系以五声音阶为主,其中商调式和羽调式最为常见。长期生活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性格开朗乐情,其民间音乐较为悠扬嘹亮,演奏时多用F调,G调梆笛,笛膜贴得较紧,笛子演奏风格多为高亢,明亮。在"拉依"(山歌),"推鲁"(情歌)的演奏中与歌者互相呼应。可能由于气压的关系,高原气压偏低,当地藏民吹笛时较多采用胸式呼吸,使得吹出来的笛子音飘逸,尽量将声音送得远些。我们在吹奏藏族风格的乐曲时,根据需要可在引子或散板中使用胸式呼吸,以模拟藏族短笛的风格,但在大段的独奏曲中不要长时间使用你胸式呼吸,还要以丹田气为主,用气息及口风的变化找到音乐的感。藏族的"囊玛"音乐因过去在布达拉宫内室 "囊玛康"中演奏而得名,"囊玛"以笛子,扎木聂,扬琴,根卡,二胡,串钤等乐器组合,演奏风格比较古朴,细腻,可以说是藏族的宫庭内乐,与众人围着火跳着热烈欢快的"锅庄"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在吹奏藏族风格的乐曲时,要特别注意装饰音的使用,在引用或散板中,主音式长音出来之前,经常用二度,三度装饰音来润色。装饰音的数量两个,三个,甚至更多,手指要灵活。因为是散板,不存在时值的问题,装饰音的数量越多,占的时值越长,使散板中的旋律更富民族色彩。
中国笛子开孔贴膜,使之脆亮的音色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种笛子,这是中国笛子独特的结构方式。笛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笛子的音色、音量的问题,对于吹笛子的人来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
笛膜大多采用苇膜(芦苇空心杆中的一层薄膜)。多年的艺术实践证明,苇膜是最好的制膜材料。苇膜以嫩、老、薄、厚来区分它的好与差。嫩的质薄,透明发亮。老的质厚,糙而发黄。吹笛一般选用嫩膜为好。
笛膜选好后,要进行细致的粘贴工作。在粘贴之前,先用刀将笛膜断成长方形小块,然后逆笛膜原条纹状用双手向两边拉,至笛膜出现与原笛膜条纹方向成为垂直状的条纹,便可粘贴。粘贴可用阿胶、桃胶、白芨等,先沾湿胶体,轻轻涂抹于膜孔四周。然后左手握住笛身,右手持膜按正确方向贴向膜孔。当笛膜接触膜孔后,先用左手拇指将笛膜沿笛身的一侧边压牢,再用右手将膜拉出细纹后用右手拇指指肚将膜的另一侧压牢、抹平。逐步贴好后,用两手大拇指肚轻轻按住膜孔两边的笛膜,同时向笛身两侧轻抹。注意调整笛膜的松紧度,过紧则音色发木、不亮;过松,音色发哑、发沙,高音吹不上去。所以要乘胶水未干之前边试吹边调整。如果发现笛膜已经过紧,可以在膜孔边稍微沾水,然后用食指指肚肚轻轻按压笛膜,来逐步调整。
贴好的笛膜的笛子在用过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因为气候与气温的变化而影响到笛膜的松紧。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重新贴笛膜。过紧了,可以用上面提到的办法来使它恢复;松塌了,可以先向笛膜呵热气使它湿润,然后再自然吹干或用体温使它受热哄干,反复几次就会恢复。
笛膜的种类、品牌众多,有人用竹膜(品质差、缺乏韧性、弹性、易吹破是其缺点)也有人演奏边疆民族音乐时使用羊肠膜(振动不良、音色较硬或闷,别有一番风味),但是人们大都采自芦苇管内壁之上苇膜(也称管膜),由于质地细致,韧性佳,弹性又好, 发音明亮清脆,振动情形良好,而广受欢迎。市面上可买的笛膜品牌常见的大致有一般的管膜、佳音牌笛膜、敦煌笛膜、百花牌笛膜、安徽龙潭湖笛膜不管是哪种牌子的笛膜,选用时以细白、半透明、无杂质或纤维和膜为上选,以目前苇膜产地的质量来看,要数安徽 的五河、小溪、淮南一带的苇膜为最佳,由于当地土壤关系,那里的苇膜厚薄均匀,富有弹性,是专业笛子演奏家 理想的笛膜。(近来俞逊发先生介绍的“明贵笛膜”品质相当好)笛膜的运用,首先是选择黏合剂,目前使用的有阿胶、驴皮膏、黄鱼胶、树脂、白芨 等,何胶、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药店、药材行皆可购得。由于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和吸水性,贴好的笛膜还会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还原,所以贴膜时可稍偏紧些,等它自动还原后,笛膜的松紧度为适中,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但是如果要随贴随用的时候,笛膜就要放松来贴。 贴膜时,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纤维与笛子的纤维平行、重叠,再用阿胶沾水涂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姆指和食指捏住笛膜两侧,拉出与苇膜纤维纹路成垂直的皱纹,而后慢慢地往下侧按贴上,调整均匀后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 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晒,笛膜变黄、变老、失去弹性时要更换使用。(新鲜的笛膜如需保存长久,可将笛膜用塑料袋包好放进冰箱冷藏室中即可常保新鲜
“事欲善其功,必先利其器”。有一支好笛子,无论是对初学者增强学习的信心,还是对演奏者演奏获得成功,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般的演奏者总想拥有几支趁手的好笛子,如何选择好笛子,若不够理想能否补救?以下就想讨论这问题。
那么该如何选择笛子,其优劣该如何判断呢?笛子的优劣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注意材料的良莠,二是看做工的优劣。
首先来谈谈好的竹材的标准。好的材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材料本身的优劣,二是管径大小、管壁厚薄与所选音调是否相称。
好的竹子纤维紧密,虽然已经干透,但拿在手里很压手。竹应在壮实的生长期——四龄前后砍伐:生长期为一、二年的竹太稚嫩,五年以后已衰退。春夏季节不能砍伐,此时砍下的竹材营养和水份都比较足,极容易蛀。竹子砍伐下来以后,要放在阴凉、透风的地方让它自然阴干(约一年左右),制作之前要用浮而大的火焰烘干、烘透。烘透的竹不仅不容易蛀、不容易裂,而且发音敏锐、松透。
竹子的粗细、厚薄,以及两端管径差,都是天然生成的,其粗细、厚薄,以及两段的管径差都影响着笛子的音色,要和所需的音调相配。竹子的两端都存在着管径差,两端的管径差能使低音厚实,但是管径差过大则影响高音的发声。笛子多用长茎竹制作;若用紫竹制作,内节应该铲平、锉光,否则不仅会影响发音,甚至会造成同一音孔的八度音不准。笛子八度音之所以不准,除“海底”(笛塞至吹口中点的距离)过深而外,紫竹的内节没铲平更是关键。就管径而言,一般说管径大、管壁厚的竹子,音色厚实,管壁过厚则发音滞木;管壁过薄,发音则飘浮,甚至会影响发声(金属长笛吹口之所以要垫口,就是这道理)。就曲笛来说,为昆曲伴奏的笛子,管径比较大,其内径一般不宜小于18公分,江南丝竹演奏所用之笛,内径一般不宜大于17公分;梆笛一般为14公分,若需要粗犷、厚实的音色,内径也不宜超过15公分。有些竹材若材料尚可,仅是管壁偏薄一点,可以适当厚薄的赛璐珞将吹口垫厚一点,以改善发声。管径、管壁厚薄适中的竹子,制成的笛子音色脆亮。
就制作来说,笛子的挑选首先得注意吹孔和膜孔,这是关系笛子音色和音准的关键部位。膜孔以椭圆形为好,内侧要挖得光洁。民国期间作坊制作的笛,膜孔还是圆形的。大同乐会主任郑觐文,首先认识到这圆形膜孔的诸多弊端,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就将膜孔改成椭圆形的。膜孔的大小不仅会影响笛子的绝对音高,于音色也有着密切关系:过大,音色火暴;过小,音色则不明亮。膜孔的位置对笛子音色与音域的宽窄影响也不小:偏下,吹奏高音易于振动,偏上,吹奏超高音时笛膜不易振动,不仅可以减小耗气量,更可以大大改善音色。因此,独奏用的笛子,高音用得多,膜孔应该略微偏上一点;昆曲伴奏用笛,超高吹音基本不用,膜孔可以略微偏下一点。此外,笛子买来以后,可以在膜孔内薄薄烤上一层蜡(最好是虫蜡),这样可以破坏膜孔内侧的毛细管作用,天冷时膜孔不易上水。膜孔内的蜡,每隔一、二年应该重烤一次。
吹孔是笛子的成声部位,其重要性显然。吹孔的大小、形状开挖得当,不仅能保证音色清脆,吹奏省力,而且影响着音准和音域。吹孔不宜过小,吹孔小不仅音量不足,而且音准难以控制,过大则发音暴躁。吹孔的形状当然不该是圆形的,圆形的吹孔不利于发声;可椭圆形也未必好,长笛的吹孔形状于发声就极其有利。
竹笛的保养并没多大学问,只要不放在高温、干燥处就行。演奏后应该放在笛箱内,若为单支,用后也应该用灯心绒制作的笛袋套起来。总之,竹笛切不可放在日光下暴晒。
笛子若不当心开裂了,应及时修补。修补的方法是,用锐利的小刀将裂痕或裂缝扩创,填上黄杨木细屑,滴上“502”,待干燥后以“0号”砂纸磨光即可;若为紫竹则不用黄杨木屑而应该改用红木屑。
中国笛子的突出特点是贴上笛膜,使发音更加清脆、明亮,所以笛膜对笛子的音色、音量、灵敏度都有很大的影响,要吹好笛子首先就要贴好笛膜。
笛膜有芦苇膜、竹子膜、肠衣膜等等,其中竹膜太脆,吹时易破,肠衣膜伸缩性太大,吹时共鸣小。芦苇膜最好,不易破且伸缩性适中。芦苇膜是粘附在芦苇杆中的一层薄膜,较嫩的苇膜质薄、光亮有透明感,并有一定的伸缩力,笛子贴上后,发音明亮结实。太厚和大薄的膜都不适用,过厚发音沉闷,太薄则发音松散、发沙、易破裂。贴笛膜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笛膜好但粘贴不好,同样不能发出最好的音色来。正确的方法是:将笛膜剪成比膜孔大的方形小块,用白芨(中药)、树胶、桃胶或大蒜头沾水,在膜孔四周抹擦,待产生胶质之后就将笛膜用双手拇、食两指捏住,轻轻向两边拉一拉,使之出现又密又整齐的皱纹(和苇膜本身的纹路相垂直),使其与笛身垂直,整齐地贴在膜孔上,使笛膜本身的纹路和竹笛的纹路一致,再用两手大拇指按住膜孔两侧的笛膜,向两边轻轻抹一下,使笛膜松紧适度,吹奏时低音圆润、高音明亮即可。贴膜时要注意手指和膜孔内侧四周的清洁,不可把笛膜弄脏、弄湿,使笛膜变质,影响吹奏和音色。
笛膜质薄娇嫩,很容易受气温、湿度变化的影响而变松或变紧,需要经常细致地进行调整。笛膜松了可用一种民间称之为“醒膜法”的方法,将笛子靠近嘴边,向笛膜呵热气,然后再远离笛膜吹冷气或将笛膜靠在脸上、或放在腋下,使其受热将水气蒸发,如此多次反复进行,笛膜逐渐变紧。“醒膜法”比较费时,要急速调好还得用另一种方法:将笛膜粘贴处浸湿,如膜松就向两侧抹紧,如膜紧则在膜上轻轻按一下使其变松,这种方法快速省时。
冬天笛膜易上水,是由于口中吹出的热气在笛管内遇冷变成气水,浸上笛膜的缘故,这时可将膜孔风干,在内壁涂上一层蜡或凡士林,便可阻止气水浸湿笛膜。单支笛子不装笛盒时要用稍硬的纸卷在笛膜上,缠上橡筋,用以保护笛膜,防止笛膜老化和破裂。
润膜时清水只能点在膜孔周围而不能点上膜孔中央,湿润的极限是到达膜孔边缘。每次根据音色发紧或发沙(不可能同时发沙又发紧)只松紧拉纹区域或两端光面区域,什么地方被湿润那个地方就能被抹动否则抹不动,所以清水摊开的最大面不要蔓延到另一个无关区域因此得十分小心啊。如果蔓延到了另外区域,比如本来是要松拉纹区域的,可是膜孔周围的清水蔓延到了粘住光面区域的地方,那个地方的膜就可以被抹动()。当我们抹松粘住拉纹区域的膜时,原来粘住光面区域的膜也不免会松动,只要动一丝一毫,真的毫不夸张,笛子音色立刻发沙了。
笛子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关系,简单形成两大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而言:南曲出手颤、叠、振、打;北曲拿手吐、滑、剁、花。因此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笛子技巧:
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演奏67676767一般。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颤指跳跃一次。
叠音(又):例如6的叠音相当于717 6一般。6是主音,而717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赠音: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称送音。
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称导音。
吐音(TK):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
花舌():利用舌头自然不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 历音: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进行,速度很快的时候,亦能摹仿鸟叫声。有上、下历音之分。
强音(>):类似重吐音,主要是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 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
舌起音: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发音颗粒较粗糙。
泛音(。):同种指法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一种。
飞指(飞):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可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
历音:由低而高(上历音)或由高而低(下历音)急速地逐级上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使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出现。
腹震音(—):利用腹部的力度控制,使得气息如波浪般起伏,可快可慢,可大可小,藉以表达情绪的激动。
大致一般来说,笛子的演奏技巧可概括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气的功夫最难掌握,指的功夫要求手指动作干净、利落、速度平均、灵活、有弹性;舌的功夫要求力度平均、富颗粒感、节奏平均、能持久; 唇的功夫就必须注意风门大、小及口劲的适当表现。意之不管什么技巧,只要练得勤,定能熟能生巧。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笛子演奏者在使用各式各样的技巧是时候,一定要为音乐负责,否则画蛇添足,破坏了曲子原有的美感,这是应有的认识。
不能选悬赏200分,可能是积分不够
看起来差不多 但还是有区别的
先说叠音 叠音就是一个快速的装饰音 类似于一个上方二度的倚音 也有三度倚音 但是特别少 叠音想制造的效果是类似于音程(就是两个音一起响)但是笛子是但旋律乐器 做不出来 就只能用叠音 吹出特别快的两个音 制造一种音程的效果
但是叠音只能是上方二度 或三度的一个音
倚音就不一样了 在乐器允许的范围内 上下方随意 几度也随意而且我可以倚一个
两个
三个
(想多了 这个没图 我不会告诉你我没找到的~~)
我还可以倚四个
还有就是 倚音还有后倚音
后倚音个数也随意 一个 两个 三个 四个
对了 倚音比叠音轻一点 慢一点 叠音要吹得比较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