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粗布床单怎么挑选

老粗布床单怎么挑选,第1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复古又健康环保的老粗布床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可是大多数人都不了解它,所以不知道怎么挑选。下面我来说一下老粗布床单怎么挑选。

1、 原材料:老粗布以纯棉21s合股纱为原料;低档老粗布一般用再生棉,10s单纱为原料并且经线和纬线质量不一致。

2、 布的密度:老粗布经纬密度(即长线和宽限之间的距离)为3737,床单220220重量在2-25斤左右;低档老粗布的经纬密度为3434左右,重量在14-18斤以内。

3、 布面上面的残次点以及粗布规格:次老粗布上面没有明显的残次点,尺寸也与所需要规格相符;低档粗布上面残次点多并且明显尺寸一般都跟所标规格相差5-10CM。

4、 产品款式:老粗布的产品款式新颖,花色雅致;低档老粗布产品款式单一,花色普通毫无特色。

5、 产品分工:老粗布的缝纫线与产品颜色一致,正反面做工相同针脚每3cm大致为12至15针,无杂乱线头;低档老粗布一般用白色缝纫线,正反面做工明显区别很大针脚每3cm7至9针。表面有明显的杂乱线头,更无商标。

以上就是老粗布床单怎么挑选的介绍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1、平纹与提花

平纹织物:用平纹组织(经纱和纬纱每隔一根纱就交织一次)织成的织物叫平纹织物。

面料特点:交织点多,质地坚牢、挺刮、表面平整,正反面外观效果相同,平纹织物密度不可能太高,较为轻薄,透气性较好。密度略低,面料比较容易出现跳纱等瑕疵,价格也比较低。

提花面料:面料织造时用经纬组织变化形成花案,纱支精细,对原料棉要求极高。织布工艺一般是先将纱染好色后再经提花织制而成,最后进行整理,所以色织提花面料有两种以上的颜色,织物色彩丰富,不显单调,花型立体感较强,档次更高。纯棉面料有小幅缩水,不起球,不掉色。

2、印花与提花

印花是指布织好后,再把图案印上去,一般使用平纹布,花色比较绚丽逼真,但是容易掉色,透气性差,工艺简单,档次较低。

提花是指面料上的图案指在织时,用不同颜色的纱织起来的,相比较印花、绣花面料而言,造价成本更高,质量,透气性能更好。提花布厚重、结实、花色别致、立体感强。提花是面料上的图案指在织时,用不同颜色的纱织起来的,相比较绣花面料而言,造价成本更高,看上去有水印一样的凹凸质感暗纹,质地更加柔和细腻、光泽度更好、手感更佳、透气性能更好,而且气派高贵,是很多样板房选择床品的首选!

通俗的说,提花面料用染色的纱线织成的,也就是先染后织,印花是在素色布上后印染上去的,就是先织后染。其差别可想而知。

3、手工老粗布与机器织老粗布

老粗布,又名老土布,是几千年来民间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产品。手织老粗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上百道道工序,其中主要工序概括为:轧花→弹花→纺线→浆线→屯线→落线→经线→刷线→做综→闯杼→掏综→吊机子→织布→了机等。老粗布完全绿色环保无污染,选用全优质棉花为原料,含棉100%,并采用不上桨工艺,无人为污染,纯手工制作,用脚踏木制斜梁织布机加工而成,完全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心理。

      手织老粗布具有机织布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她柔软舒适、透气、吸汗、冬暖夏凉、不起静电、抗辐射的作用,与肌肤亲和力极强。又因其线条粗、纹理深、平整不起皱、不卷边,整个布面形成无数个自然按摩点,对人体皮肤起到意想不到的保健美肤作用,对皮肤无刺激,舒适止痒,改善睡眠。加上它花色独特,雅观大方,手感厚实,是居家和服饰的首选面料,具有收藏和使用双重价值。

另外,由于手工老粗布工匠技艺和织布习惯的差别,指出来的老粗布差别有时也比较大,请买家朋友注意区分。

1 种棉文言文单个词解释和译文

种棉 (徐光启)

棉花,谷雨前后,先将种子用水浸片时,漉出,以灰拌匀。候芽生,于粪地上每一尺作一穴,种五七粒。待苗出时,密者芟去,止留旺者二三科。频锄,时常掐去苗尖,勿令长太高。若高,则不结子。至八月间收花。

总种棉不熟之故,有四病:一、秕,二、密,三、瘠,四、芜。秕者,种不实;密者,苗不孤;瘠者,粪不多;芜者,锄不数。

注释:

漉(lu )出:从水里捞出。

芟(shan ):删除,指除去多余的苗。

数(shuo ):屡次,经常。

翻译:

种棉花时,要在谷雨前后,先把种子用水浸泡片刻,再从水中捞出,用土灰搅拌匀称。等到种子上棉芽生出,在施了粪肥的土地上每一尺挖一个小窝,一窝种五七颗。等待棉苗长出时,太密实的除去一些,仅仅保留二三颗长得旺盛的棉苗。然后频繁地锄地松土,并时常掐去苗尖,不要让棉苗长的太高。如果太高,就不结棉子了。如此到八月间就可收获棉花。

总之种棉不收成的缘故,有四个缺陷:一、秕,二、密,三、瘠,四、芜。所谓秕,就是品种不饱满充实;所谓密,就是棉苗之间不疏朗;所谓瘠,就是施粪不多土地贫瘠;所谓芜,就是锄地太少造成荒芜。

2 鸟阅读答案

阅读提示本文笔端带情,字里行间脉脉含情 “我爱鸟”,文章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然后顺势而下,写各种鸟的苦闷和欢乐,爱注鸟中对鸟的刻画细而不琐,声形并茂绘鸟鸣的清脆、嘹亮,似和谐的交响乐绘形,有高踞枝头的美,有振翅飞翔的美,忽静忽动,美不胜收而刻画鸟身躯的玲珑饱满,简直是情满纸上,爱意流溢爱得不深,难以有这样深切的感受阅读这类文章,注意品味语言,把握“物”的特点,理清“情”的脉络,才能有美的感悟我爱鸟以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蹓跶(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雄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的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搏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罢? 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唧唧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候是独奏,有时候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 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他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节选)思考与练习1 文章开头“我爱鸟”单句成段,有什么作用?2第2段结尾用了两个对比,它们的作用是什么?3第4段中有一个排比句,前两个分句侧重写--------------------------,后两个侧重写----------------- 4“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中的刺字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它的好处 1统领全文,奠定全文 “我爱鸟”的感情基调2以极端痛苦的形象(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和已成为死物、完全丧失生命的快乐的标本相比,突出了失去自由的鸟儿的苦闷和不幸3 鸟儿可爱的形态 , 鸟儿美丽的色彩4“刺”字形象地写出了观察鸟儿时感受到的喜悦强烈而深刻希望可以帮助到你,祝你学习进步,加油。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1AC2①承上启下。

紧承上文固守家乡的单调,引出离乡寻梦的迷失,为下文的回乡作铺垫; ②对比。这里写到中原大地的麦子与高粱,与江南的雪与棉花形成对比,分别象征物质与精神,一滋养生命,一温暖灵魂,引发作者的深刻思考。

3写棉花是写奶奶,奶奶的一生与棉花融为一体,“棉花飘落在奶奶的发丝上,染白了奶奶的青丝,奶奶就一直这样剥棉花,直到满头白发,双手失去了知觉”;写雪也是写奶奶,“大朵大朵的雪花,覆盖在奶奶的坟头,那是棉花的精魂,在恒久地追忆着奶奶”,那是最本真最纯洁的灵魂。是奶奶把棉花和雪花勾连起来,把寒冷与温情爱心勾连起来,也把现实和梦想追求勾连起来4要点:①爱,在故乡。

家乡有自己的亲人,有自己魂牵梦萦的往事相精神寄托。 ②寻梦,有时要背井离乡。

③远离产生思念,异乡人的心中弥散着浓厚的皈依情结。 ④故乡是外出寻梦者的力量源泉,回乡可能使人获得精神滋养。

(结合现实,意对即可)。

4 阅读下列文言,完成题目(9分)天目(明)袁宏道⑴①天目幽邃奇古

1运用对比,以突出下文所写的天目山的特点。

2寺庙建筑精妙 茶香和笋味清远 3B 4比喻,如“五绝”作者写云写出了云的各种特点,将绝壑下的云比作棉突出了云的柔和,又比作浪写出了云奔腾而来的气势,将放眼望去的云比作琉璃海写出了在阳光下明丽的反光和运动开阔;将山巅的云比作浮萍。写出了云漂浮在天际,轻盈之态。

1 分 析:本文是介绍天目山的与众不同,而第二段写“众山之病”,用意很明显是为了衬托天目山的特点的。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分 析:由“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可概括出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分 析: 第四段写“我”登山见到的奇异之景,山僧也以为异,题中所选之句是与我分别时,山僧的谦虚之词,“巨目”是对“我”的敬称。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分 析: 描写的手法很多,本段最突出的是比喻。

如“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松形如盖”。比喻手法的运用是使事物更加的形象、生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和谷的游子吟阅读答案“那片片洁白的棉絮······”表达了“我

游子吟 和 谷到省城工作之后,有了妻室儿女,便很少能回故乡看看每当我触到“乡情”的字眼,就不禁默吟“慈母手中线”的诗句,久久地陷入思念的意绪中渭河北岸的故乡,土地瘠薄,人们生活一向很是简朴记得童年的时候,是不曾披过一件“洋布”的,自春到冬,总穿着一身母亲织的土布上小学时的书包,也是红蓝网格的粗布做的,却孕育了我童年的梦一到秋天,队上分了棉花,多半是因受旱未绽的棉桃阴雨天,就和母亲在土窑里剥棉桃,撕开来晾干遇赶集的日子,我牵着母亲的衣襟,背着大包袱到弹花店去弹花是不收加工费的,带走花絮,留下花籽即可而花籽是可以榨油的归来,折一支高粱秸,就着青石炕沿,撕开一片片花絮铺了,卷在高粱秸上,滚几下,就成了一个圆筒这种玩活,我是乐于干的,而且很在行那一片片洁白的棉絮,薄得像鸟儿的羽翼,又使我时时想到天上的云朵母亲则搬了纺车来,给弦上涂了蜡,给锭子抹了油,便盘腿吱咛咛地纺起线来左手指那么轻巧地绕动了纺车,右手捏着我卷好的花筒,直侧着身子扯到背后去,又回一下纺车轮,将抽开的细丝缠在旋动的锭子上线穗渐渐胖,花筒渐渐瘦了节奏和音响是那么单调,在我听来,却似乎是世界上最好听最深情的音乐尔后,择个响晴天,母亲又将线穗穿上轴儿,在窑院里立成一排,牵住各自的头绪,合成了线团再浆洗过,梳理匀称,一丝一缕地绕到织布机上去于是,母亲便坐在了织布机前,抛着梭子,踏着脚板,经经纬纬地交织着生活的希冀灯下,窗前,百八十天才能织得完它而我,这阵儿是帮不上母亲一点忙的我觉得母亲为了儿女们,实在是太劳累太疲倦了质朴无华的土布,为我遮体御寒,伴我长大成人,给了我温热,给了我母性的力量那一丝一缕,有如情感的琴弦,交织得太密太密了那年冬天,我从陕北旅行归来,途经故乡小住离家这么些年了,母亲还是那样,在灯下缝缝补补个没完见我的棉袄破了一处,硬要我脱了补补望着母亲显然苍老了的容颜,我有些不肯她那有点斑白的鬓发,似乎是纺线织布粘上的绒絮,永远也拂不掉了她脸上织满了皱纹,又像土布似的粗朴母亲从那个用了几十年的旧笸篮里拿出针线,还是那么个木片做的线板,抽出一丝线来,穿呀穿的,触到了眼前,却怎么也穿不到针上我看母亲扭过身去,抹着泪,我的鼻子也酸楚了母亲年轻时那纺线织布的利落劲,已经成为往事了前些日子,我给母亲买了件棉上衣寄去了不几天,妹妹写来信说,母亲嫌“洋布”穿上扎眼,还是亲手织的土布好,让给我未过门的弟媳妇穿了读信时,我的孩子要我给找条线,说到郊野里去放风筝我不知找了根什么线,把孩子打发走的,心绪却被线儿牵回了渭河北岸的故乡我想,母亲斑白的鬓发,丝丝缕缕,此时也许正飘绕在故乡山塬的风里也许她正站在山塬的窑院前,思念她的游子呢;她该知道,她的游子在思念她吧!我信手铺纸挥毫,录了一首久已藏在心底的稔熟的诗,贴于书桌前这便是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982年5月于西安后村14文中详细地描述了故乡“土布”制作的过程,围绕这一点,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1)从“剥棉桃”开始,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故乡“土布”的制作过程(2)作者在文中详细地叙述这一过程,目的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答案: (1)剥棉桃、弹花、卷花筒、纺线、合线团、浆洗梳理、绕线、织布(加上“晾干”等也可,允许使用衔接性词语用语过繁应酌情扣分)(2)详细叙述这一过程,意在表现母亲为织土布所付出的辛劳,突出母亲质朴、善良、为儿女吃苦耐劳的品格15综合全文文意,简要分析文章最后引述孟郊的《游子吟》一诗在文中的作用(3分)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的能力答案:①点明本文文题;②借这首歌颂母亲的名篇揭示文章主旨,升华了文章的内涵;③赞扬了伟大无私的母爱;④突出了作者对母亲的热爱和思念16分别鉴赏下列文中语句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任选其中两句作答)(2分)(1)线穗渐渐胖,花筒渐渐瘦了(2)那一丝一缕,有如情感的琴弦,交织得太密太密了(3)我想……也许她(母亲)正站在山塬的窑院前,思念她的游子呢;她该知道,她的游子在思念她吧!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及修饰手法的运用答案: (1)将表现人的“胖”和“瘦”的两个词活用在“线穗”和“花筒”上(或“胖”和“瘦”二词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母亲辛苦纺线的过程(2)将土布的丝缕比喻为琴弦,将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的形象,热情赞颂了通过“土布”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的母爱(3)从母亲的角度,设想母亲此时的状况,更加深切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母亲的思念(这种主客体置换的方式在古诗中常见,如杜甫的“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就与此手法相同)17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2分)( )A“单调”和“最好听最深情”本是对立的词语,但文中同时用它们形容母亲纺线的声音,却又是贴切谐调的B文中写“我”小时不曾。

老粗布的材质也是纯棉的!但老粗布和一般的棉布的区别在于工艺上不同,老粗布所采用的纱线一般都是21支纱的纯棉纱线,而棉布一般纱线号都比较高,也就是说比较细!老粗布是梭织布,棉布是针织布。做出来的成品,老粗布要比一般的棉布要厚实,纹理也更清晰,透气叹汗性能更好,而且还能起到一定的按摩保健作用!重量上老粗布要比一般的棉布要厚要重,所以更耐用,更不容易搓起!

1

老粗布,又名老土布,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它质地柔软,手感极佳,透气性好,无静电反应,持久耐用。色彩艳丽但不张扬,是居家和服装的首选面料,具有收藏和使用双重价值!冬暖夏凉透气性好,不易搓起、不卷边、抗静电,又因其线粗纹深,整个布面形成无数个按摩点,对人体皮肤起到意想不到的按摩作用,具有良好的保健和美肤作用,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由于老粗布采用纯棉纱为原料,全部工艺采用纯手工制作,产品为绿色环保产品。

2

纯棉织物是以棉花为原料,通过织机,由经纬纱纵横沉浮相互交织而成的纺织品。目前按照实际加工的棉花来源又区分为原生棉织物和再生棉织物。

北京市境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部位。东距渤海150公里。她的东南部为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区;她的西部山地,为太行山脉的东北余脉;她的北部、东北部山地,为燕山山脉的西段支脉。

市界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9”26’至41”03’,东经115”25’至

117”30’。北京市区坐标为:北纬399”,东经116

3”。各郊区、县的地理坐标为:房山区,北纬

39.

6”,东经1159”;门头沟区,北纬39.6o”,东经115.9;大兴县,北纬39.7”,东经116.3”;通县,北纬398”,东经116.6”,顺义县,北纬40.l”,东经116.6”;平谷县,北纬40

1”,东经1171”昌平县,北纬40.2”,东经116.2”;怀柔县,北纬40.3”,东经1166”;密云县,北纬40.3”,东经116

8”;延庆县,北纬404”,东经115.9”。

是的

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看占不占主导就看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得比值。

不然我国早已经过渡资本主义社会了。不占主导地位应该是三大改造完成

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的事实。甚至村镇收租之家,至其时,积布累累。问之,则皆佃者之穷而无告以布当钱米也”。这反映了当时( )

A.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陷入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

剖析本题以原始史料的形式出现,考查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中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食营生”,由此可推断出是小农经济或者说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923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