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错杀窦英而不愿杀田汾

汉武帝为什么错杀窦英而不愿杀田汾,第1张

很抱歉,我暂时无法评价汉武帝是否"错杀"窦英和田汾。但是我可以分别对两件事情进行概述:

1 窦英被杀:

窦英是窦婴的侄子,而窦婴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夫人的堂哥,因此两人有亲戚关系。

窦英在汉武帝任太子的过程中,通过中宫和魏其侯,破坏了淮南王刘安谋反的计划。

后来,窦英因扩张地盘和掠夺财产的行为引起汉武帝的不满,被视为眼中钉。

汉武帝借助田蚡的力量,以叛逆罪为名诛杀窦英。

2 田汾被杀:

田汾是汉武帝的舅舅,在窦婴被杀后,田汾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和重用。

田汾在任太尉期间,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处理军务,引来汉武帝的不满。

同时,田汾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的行为也被汉武帝发现。

田蚡因此装疯卖傻,试图逃避惩罚,但最终还是被汉武帝处死。

对于这两件事情,历史学家可能有不同的解读和评价。但就个人而言,汉武帝诛杀窦英和田汾的决定是否正确,取决于具体的背景和理由。

  窦婴:(-前131)西汉大臣。字王孙。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窦太后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认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推崇儒术,反对道表法里的黄老学说,为窦太后贬斥。后因罪被杀(一说病死)。

  看汉武大帝,所以会注意到窦婴,看了汉书和史记,汉书怎么都是照抄史记的,几乎连细节都没有新的增补。

  窦婴是个很有义气的人,写他的事迹有三件都是说他因为义气而损伤自己的利益的,首先是在景皇帝要传位给梁王的时候,是他站出来反对,坚持原则,虽然这件事维护了汉天子的利益,维护了世界和平,但因为得罪了太后,并没有得到赏赐,反而被开除了户口,取消了他的打工资格。

  第二次他站出来为他的学生刘荣说话,但得罪了景皇帝,被认为很难和新太子一条心,本来有希望提升为丞相的,因为这件事,而被认为是不够持重,——窦太后这次站在了窦婴的一边,认为他有当丞相的才能,而皇帝说:难道我会吝啬一个丞相的职位给窦婴么,是因为他不够庄重,其实这样的解释很有问题,因为窦婴是前任的太子太傅,皇帝怎么会选择一个不够持重的人作为太子太傅呢?

  第三次是为了灌夫——这个名字听起来真像个园丁,——灌夫得罪了丞相田芬,田芬要杀掉灌夫,因为是朋友窦婴第三次出头,也是他最后一次出头,结果是被糊里糊涂的弃市。

  窦婴会打仗,喜欢儒学,非常慷慨,不很娇嗔放肆,经常能够讲出大道理,但轮到实际问题他总是站错了队,即是他明白自己是在以弱敌强也会经不住道德底线的摧残而去与强权抗争。

  这个令人惋惜的历史人物,不成熟的政治家。

  崔鹏子说:不怕办错事,就怕站错队。

  窦婴之死

  西汉前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这些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和人才,辅佐高、惠、文、景数代皇帝,开天辟地,建功立业,才成就了武帝的辉煌盛世。他们是大汉王朝的功臣。但是,这些功臣并非都有一个好的归宿和结局。其中窦婴就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人物。他是外戚,曾经权倾朝野,最后却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窦婴之死成为武帝时期的一大疑案。窦婴之死起因于灌夫在丞相田蚡婚宴上的一次闹酒,之后以伪造先帝遗诏定罪。而制造这个冤案的背后操纵者就是丞相田蚡。作为外戚集团势力的新兴代表,丞相田蚡早把没落外戚窦婴看做是眼中钉。 西汉前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这些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和人才,辅佐高、惠、文、景数代皇帝,开天辟地,建功立业,才成就了武帝的辉煌盛世。他们是大汉王朝的功臣。但是,这些功臣并非都有一个好的归宿和结局。其中窦婴就是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人物。他是外戚,曾经权倾朝野,最后却落得满门抄斩的结局,窦婴之死成为武帝时期的一大疑案。窦婴之死起因于灌夫在丞相田蚡婚宴上的一次闹酒,之后以伪造先帝遗诏定罪。而制造这个冤案的背后操纵者就是丞相田蚡。作为外戚集团势力的新兴代表,丞相田蚡早把没落外戚窦婴看做是眼中钉。

  窦婴起去,欲麾灌夫同出。田蚡乃令骑卫押灌夫置警署(“传舍”),召长史(掌事)曰:“今日召亲室饮宴,乃奉王太后诏。灌夫骂座,是大不敬。”遂以大不敬论罪,当斩首弃市。灌夫被系于狱中,乃不得首告言田蚡“阴事”。�

  窦婴乃以金使宾客请托于廷尉,惟诸吏皆为田蚡耳目,莫可得解。

  窦婴决志救灌夫。其夫人劝曰:“灌将军得罪丞相,与太后家忤,岂可救邪?”窦婴曰:“侯位自我挣得,即自我丢之,无足恨悔!我绝不令灌夫独死,而我独生”。遂转移家人、变散家产,然后潜身出家上书皇帝。�

  武帝见书召人,窦婴哭诉灌夫之善,言其醉饱失言,而丞相因他事诬罪之。上然之,赐窦婴食。曰:“双方都是亲戚,其是非可至太后朝宫(东朝廷)申辩之。”�

  至王太后宫前,武帝主持,双方陈词。窦婴先为灌夫辩护。田蚡则大毁灌夫平素横行不法事,目无君后大逆无道。窦婴辩不过,自度已不可挽回,因揭露田蚡与淮南王交往受金谋变之阴事。�

  田蚡跪拜武帝前,曰:“当今天下太平,作为肺腑之臣,所好非权力,只好音乐、狗马、田宅、倡优巧匠之属。而窦婴、灌夫则招聚天下勇士、豪强,日夜讲论政局,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即俯画于地,睥睨东西两宫之间,希图天下有变,而欲以废立大功。臣乃不知窦婴究欲何为!”�

  于是武帝问在座大臣,两人孰是?御史大夫韩安国曰:灌夫旧有军功,若非有大罪,仅争杯酒不足诛也。但丞相言灌夫通奸猾,侵小民,家资亿万,横行颖川,凌犯宗室,侵欺皇家骨肉,此乃枝大于本,不折必劈。唯明主裁断之!�

  内史郑当时欲暗护窦婴,见势不敢坚持。其余大臣皆不敢发言。武帝乃怒斥郑当时曰:“公平日数言窦、田长短,今日到朝廷公论其是非,局促竟如新驾辕之小马驹!我要一并斩灭汝属!”遂罢朝。�

  帝入东宫请食并汇报于太后。太后盛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已敢如此欺吾弟。我死后,皆鱼肉之矣!难道皇帝是无态度之石人木偶乎?今日皇帝主持,辩论竟无结果!若在你身后,大臣还有可信者乎?”�

  武帝谢罪曰:“因双方都是宗室外家,故廷辩之。不然,此一狱吏之事耳。”于是召郎中令石建,分别议双方廷辩事。(郎中令,主禁军也。)�

  田蚡退朝出,候韩安国于宫门,召其同车,怒责曰:“窦婴已是老秃翁,何为惧之,首鼠两端?”安国曰:“今人毁君,君亦毁人,如贾竖妇女争骂,何其无大体也?”田蚡谢曰:“争时慌急,不计所言。”安国任御史大夫,乃田蚡之力也。�

  又安国曾为梁王相,为梁王事联络长公主,以有能力曾为窦太后及窦氏长公主所倚重。故其临事,两面讨好。�

  于是武帝命御史,以窦婴当廷所言不实,欺谩君上罪,下狱。窦婴再求见皇帝,皇帝不见。在景帝临终时,曾有遗诏赐窦婴,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窦婴乃使子侄通过陈皇后上书言之,皇帝再召见。�

  武帝乃命调阅尚书大行(秘书处档案),不见此遗诏原件。惟有诏书藏于窦家,家丞封存,报上。大行乃弹劾窦婴伪造先帝诏书,罪当杀头弃市。遂以十二月晦日,弃市于渭城(咸阳)。

  十二时丁亥,地动

在汉朝的武将体系中,大将军是最高职位,楚汉争霸时,兵仙韩信被拜将,成为了汉朝第一位大将军,从汉军出蜀作战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因为韩信有了大将军头衔,才能成功地指挥十数位汉军宿将,为后来的顺利作战奠定基础。

汉朝建立后,韩信在高祖消灭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被杀。从此之后,在数十年内汉军大将军都处于空缺状态,直到景帝执政时,窦婴成为了汉朝第二任大将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窦婴的才能。然而强如窦婴,也因为和权倾朝野的窦太后交恶,而被冷落数年之久。

窦皇后是文帝的正室妻子,景帝的母亲,武帝的孙子,凭借着自己较长的寿数和崇高的地位,从景帝时期开始,窦太后就以外戚的身份权倾朝野。

汉朝是外戚势力达到顶峰的时期,无数外戚家族都趁着旧皇逝世后大肆为本族争取利益,不过以权力为载体的利益并非每个人都能享用,正所谓有德者具之,如果外戚家族中的子弟能力不行,那么强行争取来的权力反而会为自己掘下坟墓。

此时的窦氏就面临着这种情况,无论是窦太后,还是窦氏两兄弟都出身卑微,缺乏足够的早期教育,对政治斗争比较陌生。到了窦太后权倾朝野时,窦氏兄弟被成功封侯,但是军功集团为了限制二人,向文帝提出了教化他们的请求,希望将他们打造成不争权夺利的贤良君子。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窦氏成员系统性地接受了贵族教育,具备了全面提高自己及后人的物质基础,不过两兄弟的儿子都很平庸,无论是窦彭祖还是窦完,在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没有拿出令人满意的表现, 反而是另外一个和窦太后关系较远的侄子窦婴,成为了窦氏一族中少有的人才:

不过这时的窦婴还比较年轻,缺乏足够的从政经验,所以只能担任詹事这种级别不高的官职,暂时无法全力展现自己的能力,终日在朝堂上无所事事。

窦太后一共育有两子,长子是景帝刘启,次子是梁孝王刘武。某日,梁孝王到长安朝见景帝,景帝十分开心,大摆宴席招待弟弟。

席间,景帝酒兴正浓,便趁机开起了玩笑:

人在饮酒时,很容易在酒精的作用下变得亢奋和不理智,否则景帝也不会拿国家大事来开玩笑,不过就算是这种玩笑,也让梁孝王和母亲十分受用,认为哥哥心里始终重视着弟弟。

尤其是窦太后,她虽然贵为至尊之母,但是和许多寻常人一样,都深爱着自己的小儿子,在听到哥哥的承诺后,更是感觉到兄弟两人感情深厚、关系融洽。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对话发生在公元前154年,而景帝登基时间是在公元前157年到公元前141年,考虑到当时刘启无嫡长子,从时间节点上来说传位于梁王是有可能发生的。

不过,只要我们仔细阅读太史公的春秋笔法,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景帝是在"从容"时说出这番话的,并不是在公开严肃的场合(类似于非正式性质的团圆家宴),而梁王心中明确知道这并不是景帝的真心话(知非至言),兄弟二人已然达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而他们的母亲,也就是阅历丰富的窦太后,和兄弟俩抱有相同的想法。

换句话说,这三位主角都没有将此事当真,只是从中感受到了家人间互相关爱的温暖。

正当母子三人沉浸在家庭和睦带来的喜悦中,一同出席酒局的窦婴突然跳了出来,将矛头直接指向景帝。

窦婴认为,自高祖立汉以来,嫡长子继承制度就是册立接班人的不二法门,景帝没有资格废除祖训,因为个人喜好便采取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

这个表态让景帝窦太后和梁武王十分尴尬。对于景帝来说,窦婴以法理直切自己的错误决定,作为臣子用过激的语言否定了尚未发生的事,令自己十分没面子,对于窦太后来说,窦婴这是用阴谋论去离间兄弟二人,破坏了景帝和梁孝王坚固的感情,而对于梁孝王来说,这番尖锐的话语,直接将自己放到了景帝的对立面,使人不由联想自己是否有二心。

客观地说,窦婴的出发点是好的,立储之事乃国之根本,关系着朝堂的声望和天下秩序的稳定,对使臣子和百姓归心有重要意义,确实不能做出儿戏化的决定或者用其来开玩笑。不过窦婴的反应多少有点过激,虽然言之有理,但是却让听者十分不舒服。

果然,对于此事,景帝并没有直接怪罪窦婴,至于梁武王的感受,相对来说并不重要,只有权倾朝野的窦太后,对本家侄子的无礼行为十分愤怒,从此之后开始和他结仇。

在得罪了窦太后之后,窦婴明白即将受到打压,正好他也嫌詹事官职太小,索性借口养病辞去官职,窦太后便趁机开除了窦婴进入宫门的名籍,彻底堵死了他的出仕之路。面对这种情况,窦婴倒也十分满意,毕竟继续入宫免不得要和窦太后见面,双方在结下仇怨的前提下,很容易旧事重提,发生新的冲突。

其实在整件事中,史料对这四位主角的行为记载的较为有限,缺乏足够的关联线索,所以事情的真相或许没有这么简单,后人在此基础上也衍生出了窦婴意图取悦景帝、梁武王意图试探之类的阴谋论,然而这些猜想并没有得到最终的佐证,只能被人用来消遣。

唯一得到证实的是,七国之乱发生时,景帝对刘氏同宗不再信任,最终他还是重新启用了窦婴镇守荥阳,这充分证明了窦婴的能力,也使得他得以继续在宦海沉浮,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推荐阅读:

没有对东汉建立作出太大贡献的窦融,为什么会被光武帝另眼相看?

主要原因是灭外戚,集威权!

1、窦氏家族是汉代初期继吕氏灭亡之后崛起的第二个外戚勋贵,枝系繁茂,权力庞大,甚至直接决定着帝位的兴废。

2、武帝欲成帝王之业,必须先集权,窦婴作为窦太后之后的外戚家族的代表,位高权重,有着可以左右朝堂的影响力,威胁到汉武帝的帝位与集权,灌夫案、假诏案只是杀死窦婴的两根稻草,且余威之下秒灭阿娇与王氏之族类。

3、窦婴被杀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他是皇太后窦漪房的侄子,当初窦太后想立自己的小儿子梁王为皇帝,汉武帝做了皇帝之后,无法拿自己奶奶出气,窦婴就成了替死鬼;

第二,窦婴和灌夫关系好,而灌夫又得罪了王太后的弟弟田玢,田玢是汉武帝的舅舅,王皇后嫁给汉景帝是二婚,也有帮母后树立威风的一面;

第三,从吕后专政吸取教训,汉武帝同样可以遏制外戚弄权,别看王皇后是刘彻亲妈,就是杀鸡给猴看的道理,杀窦婴也是在警告田玢。包括汉武帝后来逼死卫子夫,杀死钩戈夫人也是这个道理。

4、而且据说历史上的汉武帝并没有诛灭窦婴九族,只是杀了窦婴一人而已。窦婴死于公元前131年。

扩展资料:

窦婴

窦婴(?—公元前131年),西汉大臣,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wèi jī hóu。武帝初,任丞相。元光三年,窦婴至交灌夫因在酒席中对田蚡出言不逊,被田蚡以罪逮捕下狱,并被判处死刑。窦婴倾全力搭救灌夫,并在朝会上就此事与田蚡辩论。但由于王太后的压力,灌夫仍被判为族诛。窦婴乃以曾受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为名,请求武帝再度召见。但尚书很快就发现窦婴所受遗诏在宫中并无副本,于是以“伪造诏书罪”弹劾窦婴。元光四年初,窦婴被处死。

资料来源::窦婴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封建帝王之一。他兼雄才大略、远见卓识于一身,尊崇儒家治国,变革政治、加强皇权,又重视发展农业与经济,而且开疆扩土、巩固了汉王朝的统一。在他统治下,汉朝达到鼎盛时期,随后又出现了“昭宣中兴”的辉煌时代。

就在汉武帝五十四年的统治时期中,共有十三位丞相先后当政,按时间顺序分别是: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其中李蔡、庄青翟、赵周都是被迫自杀,而窦婴、公孙贺、刘屈氂则是最终被斩杀。古有所谓“伴君如伴虎”,有人说,武帝下面的丞相,既被强权控制无法发挥作用,却又总被充当替罪羊,很可悲。但是,真的都是武帝的责任吗?

我就按时间顺序来介绍一下这十三位丞相。

一、建陵侯卫绾:以将兵与吴楚联军作战有功而封侯。景帝后元年始任丞相,也就成为了汉武时期的第一任丞相。建元元年冬十月,也就是汉武帝刚即位,就下诏让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贤者,由皇帝亲自考试。这次共有百多人参加,其中董仲舒被当时的学者们都尊为师长。而后丞相卫绾上奏道:“所推举的贤良中,有人研究申不害、商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的言论学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请把他们罢免了。”武帝同意了。在这一年的六月,他因病被免去职务。卫绾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智者,精通儒学和文学。当初武帝被封为太子后,就是他作为太子傅负责教授太子。可是由于他年事已高,无为而治,曾经在景帝生病期间使得一些无辜的人怨死狱中,所以让武帝早就不满意了。等到他病了,武帝马上就批准他还乡,给他撤职了。

二、魏其侯窦婴:孝文皇后窦氏从兄的儿子。当年作为大将军,破吴、楚,被封魏其侯。曾为栗太子的太子傅,栗太子被废,他数次陈词也不能改变这个结果,于是辞官,无人能说服他,后得梁人高遂一番话而重新效命与朝廷。在桃侯被免相后,窦太后几次说窦婴可以做丞相,景帝则说:“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不用他为相,而用了卫绾。到了卫绾病免,武帝便在听了籍福的话后任命窦婴为丞相。武帝好儒术,窦婴也是,所以两人合作的初期是很愉快的。一起办了不少事情。

可惜,武帝的奶奶窦太后(文帝窦皇后)只喜好黄老学说,特别厌恶儒学,而窦婴、田蚡、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都推举儒术,而漠视黄老之道,所以窦太后很不喜欢他们。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因为上奏请皇帝不用对窦太后奏事而惹得太皇太后大怒,于是赵绾、王臧被罢官治罪,先后自杀。窦婴和田蚡也分别被免除了丞相和太尉的职务。窦婴上任还不到一年,却被自己的长辈给赶下来了。汉书曰:“魏其由此以侯家居。”

窦婴自从得罪窦太后,就一直默默不得志,所以基本没什么人来拜见他,而都是去拜武安侯,只有灌夫经常来看望他。太史公曰,“灌将军夫者,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越有权势的他越不正眼看,越是那些贫寒的贤士他越尊重。他又很有钱,“家累数千万”。由于他失势后家里少有那些卿相来拜访,所以“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後弃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驩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不得势的人总是很快遭遇祸事。一次,丞相武安侯田蚡答应灌夫翌日去窦婴家做客,窦婴等人连夜打扫准备,可是到了灌夫去请的时候,田蚡却还在睡觉,说自己头一天喝醉了,忘记了。等到到了宴席上,又很倨傲,很让灌夫不满。田蚡又希望能得到窦婴在城南的土地,便派籍福去请求,窦婴曰:“老仆虽然已经被贬职了,将军虽然高贵,难道就可以仗势抢夺我的土地吗?”灌夫听说了便大骂籍福。就这样他们被田蚡所深深怨恨。

后来,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太后(景帝王皇后)下诏让群臣都去祝贺,在宴席上,灌夫被田蚡、籍福诱导下言语行为不得当,获死罪。窦婴为救灌夫而与田蚡争论与朝堂之上。武帝问御史大夫韩安国孰是孰非,韩安国却说两人都对。太后则在武帝面前绝食,道:“现在我还活着,就已经有人借故欺负我弟弟。要是我百年之后,我弟弟岂不成了他人案上的鱼肉了吗?而且皇帝难道能像石人那样长寿吗?”武帝请罪道,“都是皇亲啊,所以我让他们当廷对论。我去让狱吏处理这件事情吧。”而韩安国则出了朝廷便告诉田蚡道:“窦婴诋毁你,你该就势免冠解印绶然后告诉皇帝,窦婴说的都对,你不配做丞相。这样皇帝一定认为是你谦让,不会让你离职的,而窦婴也会自己羞愧的自杀。可今天他诋毁你,你便也贬低他,就像女人吵架一样,一点大体都没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99884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6
下一篇2023-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