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非诚勿扰》的欢声笑语,悟出职场六大做事做人的硬核道理

透过《非诚勿扰》的欢声笑语,悟出职场六大做事做人的硬核道理,第1张

前言

我看电视,除了看新闻和中超外,还喜欢看《非诚勿扰》了。不讳言,不怕笑,作为一个50多岁的大叔,为什么会喜欢看这个专门为单身男女提供交友平台的电视节目呢?

相信喜欢看该节目的人,会有不同的理由,而我的理由,不是为了交友,不是教人交友,主要是该节目不单纯是一个交友节目,而是一个融合 社会 百态的综合性节目,我从该节目喜庆甜蜜的氛围中、欢快愉悦的欢声笑语中,悟出了适合职场的六大做事做人的道理,而这些道理就好像一个支点,让手握这些支点的职场人士,在职业生涯中,少些烦恼、少走弯路。

一个节目的成功与否,是整个团队分工合作、积极配合的结果,而主持人是关键的一环,而孟非显然具备了这一特质,睿智、幽默、风趣,得心应手完成每次节目;出现男女嘉宾因对某些问题看法不同而引起争议,或词不达意引起误解时,能即时出来救场、解释,给予好的建议、有效的方法,及时化解难堪、问题,避免积怨加深、矛盾进一步恶化。

职场中的一个主管(一个部门负责人、公司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是一个公司得以正常运转的关键角色,当自己管理范围内突发紧急情况,比如:安全质量事故等,而这样的问题又不是普通员工所能解决的时候,主管就不能当旁观者了,尽快出手、减少损失、挽回声誉、维护企业形象是你责无旁贷的职责,该出手时就出手,而往往这种场合、这种情况,也是考验一个主管的临场处理、指挥及后续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时候,趟过了这一险滩,甚至力挽狂澜于既倒,才算一个真正称职的主管。

人有千面、各有个性特点,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出现在节目中,由于男女嘉宾见面时间少、沟通机会不多,所以,因了解不多,难免会放大其小缺点、忽视其优点,甚至将人家的优点也认为是缺点,引起误解,比如:有人会内向、不善言词,但唱歌、跳舞不错,有艺术细胞;有人家教很严,从小就知道不能随意向他人索取,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基本上每期的节目,都会有这样的例子,而主持人会把握时点,针对其身上的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表扬,而得到表扬的嘉宾,往往会在往后的节目中,表现得更自信、主动了。

职场同样是这样,根据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经验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人岗适配是人力资源管理者乐见其成的结果,但管理的难度,往往不是这种理想化的情况,为什么我们经常强调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而对于有个性、有缺点的,甚至是缺点与优点都很明显的员工,不要放大其缺点,要善于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过人之处,要想矫正某人的缺点,反过来先赞美其优点、肯定其特殊才能,高度评价并提出期望要求,相信只要有一点上进心的人,都会迎合你的期望,乐于将其优点、才能发挥得更淋漓尽致,真正发挥了“人尽其才”的作用。

其实人都渴望得到外界的肯定,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已者容”,这种源于真诚赞美而得到的充实的存在感,既是人际关系积累人脉的润滑剂,又是职场成功的助推剂,而这种不花一分钱、甚至比你花钱还得不到这样效果、能达到多赢结果的赞美,作为管理者,何乐而不为呢

在节目中,经常会听到一个嘉宾,计划几岁结婚、几岁生小孩,甚至对方的身高、学历、体重、年龄、属相等都有具体要求,相差一点都不行,但一旦在现场出现了一个条件不错的嘉宾时,即使与自己讲过的某些条件不符,也会随机调整,留灯甚至牵手成功。

现实中,随处会碰到节目中所讲的变与不变的问题,作为公司,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瞬息万变,变革创新是永恒的课题,以变应对不变,才是公司基业长青的法宝。华为可以说是中国最具有创新、危机意识的公司之一,早在20年前,即2000年,华为利润已位列中国电子行业第一,而任正非却发表了《华为的冬天》。在文章里任正非不是吹华为的成绩,而是谈华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和失败,提醒华为要居安思危,绝对不能满足于现状,才造就了华为今天的成就。同理,对于个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失为立足职场、生存竞争之道。

言论自由,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立场、看法的权利,但要看场合、看时间、看观点内容。节目中有些嘉宾,发表的观点在现场得不到大部分其他嘉宾的认可,主持人和嘉宾都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和方法,就是不为所动、坚持已见,还振振有词名为个性。

换作职场,这是大忌。成功管理者,首先,会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广开言路,每年让员工提不同的合理化建议,并对采纳的建议给予奖励,只要这个点子能给公司效率提高、效益提升,甚至可以纳入长效激励机制,对增值的部分提成奖励给建议者;其次,要听得进去,管理者要心胸开阔,正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听得进去,才是接纳的前提;最后,管理者要善于从不同声音中听出善恶、分辨是非,汲取有用、有效的建议。

有些嘉宾在节目中有时表现出无所畏惧,有一种高高在上、令人仰慕的自恋式的感觉,其实,正是这种心态,导致婚恋被动的原因。

在职场,态度是比学历、金钱、外表、天赋或技能等更为重要的因素,是职业顺利、事业有成的一项硬核条件。曾被《华尔街日报》誉为“态度之星”的凯斯·哈维尔在其著作《态度万岁》中指出:要培养态度,首先必须先找出人生“目标”与“热情”,没有“目标”与“热情”,很容易迷失方向,深陷于挫折中。有了梦想,立即把它写下,并为它定下可操作的行动策略,只要目标一确定,就告诉自己,“永不放弃、永不停止”,勇敢面对任何的挫折及挑战。这个例子,即使放到现在,同样有现实意义,对于现在受到疫情影响的广大企业和员工来说,信心贵比黄金,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信心,信心没了,企业就垮了;对于一个初踏入 社会 的大学生毕业生来说,工作初期,以一个小白的心态,放低身姿减缓各种不适,调低期望换来积极心态,遇到不明、不适、困惑、困难等,多请教同事,多与亲朋好友沟通,寻求帮助;对于一人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项目,虚心向老同事、老师傅请教,单打独斗只能孤掌难鸣,有一个团队心态让你尽早融入大家庭,并赢得同事的支持与尊重,良好的开端,是职业生涯顺利的基础。

节目中会有嘉宾提出诸如:不会做饭、不会做家务等要求,而有嘉宾为了取悦人家、把人家追到手,附和包办家务等一诺千金的承诺。

其实,这种无原则的迁就、付出,会迷失自我,也不一定能得到真爱,如果是男人,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同样是职场大忌。作为员工,尤其是作为一个管理者,沟通讲话是一门学问,在与员工沟通时,一是可以多鼓励,提点期待与希望,但不能随意承诺;二是要把握讲话的分寸,讲与自己身份、职权相符合的话,不要越权;三要充分综合考虑对方能力、条件、成长空间等基础条件,讲有针对性的说话;四要在对的时间讲对的话,考虑说话的后果,比如:面对一个情绪失控的员工,首先要做的是稳定该员工的情绪,而不是给他讲道理。

以上是从这档节目中感悟出来的六大道理,作为在祝福每一个嘉宾都能找到心仪的彼此的同时,能给各位职场人士带来一些启发,助力职业生涯,就是对本人写这篇文章的最大鼓励。谢谢!

微博“卖车”的李想,最近主页置顶的一条微博是谈“理想汽车的驱动力”,其中提到对华为的学习,以及对团队的管理、成长。

这条微博的评论将近2000条,远高于李想的其他微博。而事实上,从当初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谈产品与组织架构管理开始,李想的“免费MBA公开课”就成了他的另一面。

而时间倒回到23年前,李想笔下所推崇的华为的掌门人任正非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文章——《华为的冬天》,尽管坊间对于这篇文章诞生的真正背景有着诸多猜测,但也流传着一种说法,任正非在赴日本考察丰田之后,写下了所获的启发

在汽车行业里,一直都流传着“丰田精益管理”的传说,也许你可以说当下的丰田在面对电动化转型时有着不足和弯路,但在“键盘车评”吃饱“验证码”的流量之后,就像我们看李想微博看完热闹之后,是否也能冷静下来思考些什么?

如果一些东西,可以在二十多年以后依然被奉为“管理圣经”,亦或是这家企业可以2009年在丰田章男就任社长以后走出泥潭,你就不得不去审视这个企业的韧性。

6月,丰田汽车举办了一场技术说明会,就新经营体制提出的——实现“电动化”、“智能化”、“多样化”的新技术进行了展示、体验与说明。

包括次世代电池技术、全固态电池、空气动力学性能、生产制造变革以及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20余项正在研发中的新技术被公开。

这些技术本身,是极具创造性,可以引领未来的。这么说吧,如果换做其他一些友商,这样程度的技术发布或许可以开上三四场“Tech Day”。

但更重要的,是从上海车展以来,外界所直观感受到的,丰田这家企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背后能带来这些变化的,强大的体系力和快速的调整能力。

正确认识“电动丰田”

“我一边听着站在讲台上的章男和佐藤恒治CBO等4名丰田干部的讲话,一边在想‘这是章男’的宣战书啊。”

SPARX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阿部修平在《丰田的掌门人组织变革》一书中,回忆了2021年12月14日,丰田召开BEV战略发布会时的场景。

在那之前,不仅是中国市场,即便在日本社会也存在着“丰田在电动汽车领域过于保守”的论调。而选择突然召开发布会,也是丰田章男希望正确表达自己想法的一个契机。

列举一些事实:

1992年,丰田创立了“电动汽车开发部”;1996年,RAV4 L EV推出;1997年,首款混合动力车普锐斯量产上市;时至今日,丰田在电池开发领域投资近1万亿日元,累计生产电池2000万台以上。

你怎么能说丰田抵制电动化呢?

这种认知的偏差,也许不止源于bZ4X的“出师不利”,还有着更深层的因素。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与《巴黎协定》通过后“碳中和”关键词的流行有着重要关系,但就像HEV车型的碳足迹平均值甚至略低于PHEV车型(数据来源:中国汽车产业链碳公示平台)一样,碳中和下的能源转型本就包括“制造”、“运输”和“使用”三个阶段,而仅仅依靠车企“使用”阶段的努力,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这也是为何丰田章男所说“电动汽车并不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唯一正确的方式”。

听着有些虚幻?

回归到普通人的用车环境里,每个人的使用场景和条件都不相同,纯电、PHEV亦或是HEV,在不同的条件与场景下,其竞争优势都会此消彼长,很难说“最好”而只有“最合适”。

多元化是比一元化更好的解决方案,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另一方面,来自互联化、自动化、共享化和电动化的“CASE革命”,对于汽车产业的改变不在于造一辆车本身,而是对于整个“移动出行”的改变。

从基础产业到社会环境,就像丰田早在2017年提出的“Mobility for all”的理念,以及“Woven City”的实验,远比造一台电动车更有意义。

再者,你也不能抛开占日本GDP一成的汽车产业,在作为日本经济支柱之一,直接影响着550万人就业时,丰田作为一家日本企业,在面对转型时所必须有的谨慎、小心和危机感。

当你可以正确认识看待这些问题时,或许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丰田如今的做法了。

让人微笑的电动车,如何造?

雷克萨斯国际总裁渡边刚曾说:“当由我担任雷克萨斯总裁的公司内部任命下来时,丰田社长(时任)只和我说了一句话‘请制造出能让大家展露微笑的车’。”

在电动汽车时代,如果面对的是“电动爹”,恐怕没人会微笑。

我至今仍然记得,在2019年丰田召开的电动车普及发布会上,副社长寺师茂树开玩笑的一句话:“如果你们知道一辆电动车可以让你们义无反顾地购买,那么一定告诉我,我们就按照那个车去生产。”

如今快4年的时间过去,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

在5月成立的BEV Factory负责研发丰田的次世代BEV产品,其首款车型计划于2026年上市,而到2030年丰田全球BEV的销售规模预计达到350万台,其中次世代BEV产品将占170万台

实现这样的目标,自然需要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作为核心技术之一的电池,次世代BEV有望搭载“性能版电池”和“普及版电池”

其中“性能版电池”可将续航里程提升到目前的2倍,达到1000km,同时成本降低20%,实现20分钟以内的快充目标。

“普及版电池”则是将已经应用于HEV镍氢电池上的双极结构,通用到BEV电池上,续航里程增加20%,快充实现30分钟以内,成本降低40%。

而在固态电池方面,丰田表示已经找到了克服相关问题的技术,在核算成本后,将全面进入量产研发的阶段。

此前,丰田曾表示“全固态电池”的导入将从HEV车型开始,而现在经过重新评估后,“全固态电池”将搭载到BEV车型上,并争取于2027-28年投入实际应用

用于风洞试验的模型。出于保密因素,部分图像进行了模糊处理。

风阻与空气动力学方面,丰田和三菱重工业宇宙事业部共同研讨,目标是在3年之后,将火箭的极超音速技术应用于汽车,使车身形状摆脱材料束缚,让极致的车身设计与空气动力学性能实现兼得。

此外,在生产制造环节,丰田也预期通过模块结构和车辆自动化移动生产线技术,将生产工序和工厂投资分别减至1/2,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赋能,生产准备时间减少1/2。

图中左侧是原本的后部模块,由钣金零件构成;右侧是使用了一体化铸造技术的新模块。

比如现在bZ4X的车身后部由86个金属板部件,经过33道冲压工序组成,而如果采用铝压铸工艺一体成型,最终可将这两个数字减少到1

而“车辆自动化移动生产线”可以使组装中的汽车自动行驶,移动到下一个工序,使得传送带不再成为必须,工厂布局也不受限制,从而大幅削减以年为单位的量产准备周期和高达数十亿日元的工厂投资。

被低估的氢能源

在中国香港,面对2045年车队全面零排放的目标,公共交通运营商城巴引入了数台纯电动巴士试运行。但从实际的试验结果来看,城巴创办人李日新曾表示:“香港的电动巴士试验完全失败。”

尽管李日新的言论颇有争议,但数据也显示,相比柴油巴士每天95%的出车率,电动巴士的日利用率只有0-50%,甚至部分车辆只能在车场作为临时调度室使用,远低于财务可行水平。

在香港,公交巴士需要在满载乘客的同时提供充足的冷气,并应对香港多山路的复杂路况,每天的出勤时间达到16到18个小时。

来自福建威驰腾的氢燃料电池双层巴士

相比之下,城巴认为氢燃料电池技术或许更符合香港的使用环境,仅需要10分钟补能就可以实现400公里续航,与柴油巴士相差不多,甚至相比充电设施也更节约场地资源。城巴也参与投资建设了香港第一座加氢站,并推动立法层面的开放。

在此我们不深入讨论在香港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巴士新能源化的重重阻碍,但很显然,在不同的商业运作规则下,氢燃料电池技术也有着独特的优势所在

而丰田也将氢能的发展重点,转型商业化落地。即将在今年7月开始担任氢能Factory山行光正表示:“要以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形态推进商业化落地,要通过以量定价的经营模式,努力提供价格更合理的产品。”

丰田预估到2030年收到约10万台氢燃料电池订单,这个细分市场将以商用车为中心实现增长。

面对目前氢能源的氢燃料电池部件、氢原料本身依然成本高昂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大公司,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序 中国企业家中的“绿林秀才”XI 低调的人做有高度的事业

“穷小子”踏进“世界巨人俱乐部”

“直面冷对’’福布斯的

诱惑

平步青云“中国IT十大上升人物”

享誉全球的不朽影响力

给跨国巨头制造噩梦的“小人物”

无线技术“独树一帜”

占领“制高点”

打破“中国制造”的尴尬

软件开发与国际接轨

一个“有准备的头脑”

机会成就领先地位

“攻坚战”的风范

市场“快手”

一个善于出奇招的“怪人”

3G:与世界“巨人”握手

宽带:击败国际巨头

“视点通”:

坐上视讯“一把交椅”

“软化”:未来中国企业的“IBM” 贫苦多难的少年时代

多子女的家庭

忍饥挨饿的岁月

家庭的熏陶

不懈追求的青年时代

“文革”的家庭蒙辱

父亲刻骨铭心的话

知识热爱狂

“身着绿军装”的岁月

“阳光明媚”的“而立之年”

崭露头角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第三章 筚路蓝缕:“为保家卫国而战”

人生“岔路口”的选择

转业后的“沉浮”

创业前的“热身运动”

满腔热血的愤怒

“江山”已落入他人之手

“为自强而战”

“打造中国人的品牌”

华为“横空出世”

疯狂年代中的定力

“亮剑”登场

“登上珠峰的路”

“宽门”与“窄门”

“从北坡登珠峰”

第四章 突破重围:上演华为版“书剑恩仇录”

国内市场:硝烟四起

多足鼎立:“巨大中华”

“狼”与“牛”:看谁主沉浮

姜还

是老的辣:智胜“小华为”

“迂回包抄”贝尔

优质服务

击退北电

客户战略挤走朗讯

扬帆出海: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用“睡袋”踏上香港

北极“冰天雪地”

亚非拉“剩下的果实”

“农村”建立根据地

征战欧罗巴的酸甜苦辣

法国“诺曼底登陆”

荷兰“破例痛饮”

英国“海峡苦战”

风雨之后见彩虹

惊心动魄激战“狮子王”

初涉美国的历险

“阿喀琉斯的愤怒” 碰壁的谈判

“暴风雨”来临

被动受挫

杀个回马枪

永不熄灭的硝烟

第五章 走向美丽蓝图:“我要三分天下”

“脱毛行动”:迈向国际的华为

由“农村”向“城市”转型

价格战:该放手就放手

改头换面:新LOGO树立新形象

海外市场拒绝机会主义

丛林法则:实力为王

新招数挑战“狮子、豹子”

“削足适履”:适应才能“闯天下”

缔结同盟:他山之石,可

以攻玉 本土化:世界是平的

国际展会:亮出我自己

融入“巨人们”的行列

“我们是友商”

向IBM“学招”

为“大T”服务

第六章 管理智慧:“任氏管理法”

“中西合璧”的企业管理理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存是硬道理

《华为基本法》

无为而治

只改良,不革命

精细化管理

成本控制为先

低调法则

“潜力优先”的人才战略

“集体大辞职”的“鲶鱼“策略

“潜力”为上

职业资格认证

以贡献论“英雄”

培训挖潜力

“知本至上”的薪酬体系

高薪养才

持股励才

公平留才

“客户比天大”的营销之道

客户比天大

人海战术

销售向营销的转变

与客户“联姻”

跟着外交路线走

第七章 独特的企业文化:华为“狼性文化”

敏锐的嗅觉

老远就能嗅到 奔跑的速度

“充满扩张的力量”

果断决策 执行力至上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狮虎也惧群狼三分

战无不胜 管理需要团队

“门户开放”

“狼性文化”的扬弃

“狼性”是时代的“产儿”

“狼性”更要“人性”

从“狼性”到“兼容并蓄”

第八章 永恒的追求:“做有高度的事业’,

要做就做“有高度的事业”

豪言壮语:要做世界级企业

英雄团队:高度的敬业精神

时刻警惕:创业难,守成难

文化生生不息

知识就是力量

资源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

喝水不忘挖井人

寒门学子基金

责任的自律

第九章 真实任正非:散发着个人魅力的神秘企业家

“德意志式”的偏执

贫贱不能移,暴富不动心

只做通信产品 将3G进行到底

“我从来只见客户”

坚持走上层路线

思想是“最美的花朵”

先知般的远见 “灰色”理论 西方式思维

“神秘”背后的人之常情

“教父也幽默”

宽容大度

心如止水

细腻的柔情

直言和豪爽

温馨的亲情

失去双亲的切肤之痛

“子之教,父之德”

第十章 “学毛著标兵”:浓郁的“毛泽东情结”

“毛式”言行

“学毛著标兵”

低调做人:做一个“平凡”的领导者

善于“毛式”策略

企业版的“农村包围城市”

大规模的群众运动

“集中优势兵力”

“上甘岭”培养干部 自我批判

第十一章 深思:未来的挑战和难题

遭遇“短木板”的管理挑战

中层管理的“瓶颈”

分权的悖论

“舶来品”的内化

激情不再燃烧

内行管理的局限、

有待理顺的管理层

风口浪尖上的抉择

“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

“土狼”向“狮子”跃进

按照国际化办事

个人魅力型领导的转型

将“鲶鱼效应”进行到底

“扑朔迷离”的上市

迟迟不登股市门

要国际化就要上市

“一波三折”的上市历程

难解中的难题

接班人难题

制度、文化和人的融合

“公开化,社会化”考验

附录一 任正非经典语录

附录二 任正非经典文集选

华为的冬天

北国之春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一个职业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

后记 被误解了的任正非

1998年至2003年华为经历的危机包括以下:

2002年“华为的冬天”

2001年到2002年,华为遭遇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生死存亡关头。为此,任正非还专门写过《华为的冬天》一文。从1987年至今,华为的业绩都处于上升趋势中,只有2002年的时候,出现史无前例的负增长。任正非同时罹患抑郁症。对全员持股的华为来说,负增长简直是一场灾难,之前员工从来没有真的意识到自己投入到华为的钱有可能会血本无归,导致员工人心惶惶。

谈起华为,ICT领域中的高地,我们无一不推崇备至、肃然起敬!我们团队跟华为还是有一定渊源的,这个还要从《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说起——我们的大boss,他在企业管理中非常推崇华为的管理之道,曾经多次推荐公司管理干部传阅任总执笔的系列丛书,并且对华为任总的企业管理理念以及核心价值观极为认可,曾在我们公司全体员工大会上亲自诵读《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后期多次组织管理干部在内部会议上反复推敲文中的经典语句,深刻领悟其中的管理内涵!

阳光明媚的6月,在某种契机和机缘巧合下,为加强管理团队对华为管理之道的深刻认知,我们董事长亲自带队,携公司管理层阔步踏入全国翘楚—华为总部,共同领略华为的技术创新和丰厚的企业文化魅力,初次进入华为总部的行政区,被眼前曲径通幽的环境所陶醉,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若隐若现的仿古建筑,用料色调古朴,充分展示了中式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华为中西合璧的企业文化感。

再而颇具特色的就是波光碧萃的天鹅湖,走在湖边的青石板面会发现有几处隔断,行人需跨步越过,原先以为是为水源引流,讲解员介绍到其名为“断桥”,寓示人生不会一直平坦,将会面临诸多坎坷与磨难,我们要学会勇敢跨越!暗示员工做事要脚踏实地,时刻保持警惕!此时只见几只悠闲的黑天鹅在湖中嬉戏,但华为之黑天鹅可能更具寓意吧。对于“黑天鹅”的理解,相信不少人都大致了解其内涵,世界之大,未来是未知的,难以预测的事情往往会改变世界!黑天鹅们遨游在华为的自有咖啡杯中,可能也为时刻提示着华为人在企业前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居安思危!一丝不可松懈!因为未来的一且都是未知的

参观华为展厅,充满现代5G科技感、智能化、信息化的大数据智能网格化管理系统展示,将其5G技术展现的淋漓尽致,让我们感受到华为是如何通过信息化以及强大的通信技术为提升政府事务、企业运作等工作效率,感受到智能化云平台给我们工作生活赋予的无穷力量!一个创新、专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华为在我脑海里逐渐变得清晰,目前华为技术遍布全球,为客户提供数字化、智慧化大数据解决方案,在不同场景上解决了人、交通网格、安全和效率的问题,短暂的展厅体验让我感知华为是如何通过5G等技术创新引领未来的。

展厅参观结束后我们有幸在华为培训楼与总部人力资源副总裁饶总进行现场交流,饶总为我们开展了“关于华为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专题培训,此刻感到内心无比震撼,无论是从培训的内容还是饶总幽默诙谐的谈吐风格上,让我相信一个企业的成功肯定有其独到的管理艺术和精髓,其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核心价值观一定是让企业生生不息、长期立足发展的根基。正如任总所说的:“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唯有文化生生不息”、华为浓缩型的企业文化以及责任导向型的绩效管理体系给我很大的触动。因参观时间有限,我们本次没有去现场参观华为大学,在我看来有点遗憾,早就耳闻华为内部完善的培训晋升体系以及企业内部的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不断对员工进行赋能,使其不断成长,华为的人才战略体系不仅成就了华为人的自我成长且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人才基石,让我顿时领悟到人才强企!企业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原生士兵,让其成为精兵强将!

通过现场交流了解到华为的内部管理特色——坚持自我批判,正如任总所推崇的:干部需能上能下!通过干部自我批判与定期的“批斗大会”让员工更具发言权和提问权,领导模范带头在先,这样别具一格的内部自我评价体系相信在现在的很多企业中是难以推行或者落地的,但是在华为,这项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且深入民心!在自我批判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改进与提升!才能不断超越自我!

简单的商务工作餐让我们体验了华为低调奢华的内部食堂,现代感的装修风格及餐饮种类的多样化体现了华为的人文化管理风格,最为让人震撼的是下午走进的松山湖研发基地,这是一座具有欧式风格建筑的湖景大公园,总占地1900亩,自然景观和谐,湖光潋滟、绿植繁茂、怡人的风景让这座原本是研发基地的建筑群瞬间升级为花园式城堡,依山造势,伴水为家。在这里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现代工业相融汇,营造了一个全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把公司建到花园里体现了华为厚重的人文理念!相必在松山湖研发基地工作的华为人幸福指数一定是达到了峰值!

基地内部的松山湖绕湖有轨电车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小火车自由穿梭在整个欧洲建筑群中,形成一个闭环观光路线,看到小火车的那一刻让我想到饶总提到任总曾提到的一个观点:必须要给“火车头”加满油!其实这话也是有故事的,火车头好比一个团队的领头人,只有领头人动力十足方可带领团队的同志共同前行!

这就让我联想到了华为的薪酬体系,其设置肯定是与责任和导向紧密挂钩的,从而激励员工的奋斗意识和干劲!只有火车头动力足了,员工队伍方可英姿风发,你追我赶的企业文化氛围方可油然而生!企业才会生生不息!听讲解员介绍到小火车使用的是超级电容作为牵引动力源,30秒内就可完成充电,所以在我们乘坐过程中我注意到小火车在每个站点开关门的时间稍有延时,原来这短暂的几十秒就是一个充电过程,华为的研发中心到处都彰显着浓郁的现代化科技感。

从《华为的冬天》一文不难看出华为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意识极强,他们不会安于现状,而是不断奋斗,创造未知智能世界!华为人未雨绸缪的危机意识以及奋斗的扎实根基造就了现在的华为!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我相信这一天终究会到来!

短暂的一天学习交流,可能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坚持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战略管理模式与人才选拔激励模式,通过制度体系不断激发组织活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至上,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就是成就华为自己。在华为看来:华为人只有艰苦奋斗方可为客户创造价值从而成就自己,同时得到应有的回报,我们要学“以奋斗者为本”,在企业管理中要让员工深知我们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自力更生,不断奋斗!在华为健全的薪酬体系让每一份付出终究会和回报所挂钩!从华为精神“一人、一厨、一狗”不难看出,艰苦环境出将军!华为激励制度的精髓就是要保证在员工的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去开展工作的,这也非常值得我们中小民营企业所借鉴学习,“以人文本,更是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华为的管理和企业文化是华为走向成功不可缺失的重要导向,高绩效权重导向,使得员工利益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员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从华为的企业文化到人力资源管理全流程,不难看出其内部是环环相扣的,都离不开“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这个内在的驱动力价值观!这十二个字也是华为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的出发点,招聘与试用管理、干部选用、薪绩效管理、人员晋升、酬福利管理等都是围绕着这十二字的核心价值观逐一开展。这十二字也是一切内部规章制度建立的初始依据和泉眼!华为选人用人机制还是特色鲜明的!所有的内部将士都是从贫困或偏远地区走出来的,包括现场跟我们一起交流的人力资源副总裁饶总,也同样有着8年非洲贫困地区的工作经验,他对在非洲的八年工作经历进行了简要分享,这中间的酸甜苦咸通过他的表述我们甚似其境!“猛将必发于卒伍,宰相必取于州郡”,干部要从基层做起,且需要经历艰难险阻,只要这样置身困苦的一线方可体会到基层奋斗者的疾苦!华为任总把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对企业的责任和奋斗精神作为衡量干部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衡量指标!

华为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让我们明白,成绩的取得和一个企业的带头人的格局和企业的目标密切相关,我们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寻找适宜企业发展的道路,我们要有思想上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工作目标,专注执着、学习华为人埋头苦干的以奋斗者为本的工作作风!为期一天的参观学习,我们只能是对华为的企业文化和内部管理之道有了初步的认知,距离领悟还需要时间去消磨,可能是职业习惯,本次我重点关注的还是在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可能也是众多企业所关注的共性问题:我们如何激发员工的潜能?如何让员工主动创造更大的价值?要借鉴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合理配置和调动人力资源,有效的实现员工激励,使得员工持续高绩效伴随企业长久发展!业精于勤而荒于戏!此行华为行收获颇多,我们要学习领悟华为的管理理念,来应对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难题,实现高效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为企业创造无上价值!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华为人,努力前行加入到艰苦奋斗者行列,不断彰显爱源人的本色!

《庄子》记载:一个年轻人拜一位老船工为师,学习划船,一开始老船工并没有教他怎样划船,而是教他先学会游泳。徒弟不敢有意见,于是乖乖地学习游泳,这一练就是半年。终于有一天,徒弟练得不耐烦了,就问:”师傅,我是来跟你学划船的,可你却一天到晚让我学游泳,这是为何呢?”师傅回答说:”你要想划船,就得先学会游泳。道理在于:如果你不会游泳,那么你在划船时就会担心自己失足落水,一旦有了这个担忧,就难以专心致志地去划船。这样去学,船能划得好吗?”徒弟顿悟,于是潜心学好游泳再学划船,很快他就成了一名划船的好手。可见,游泳尽管在划船上不一定直接派上用场,但它却能让我们不担忧,能让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甚至还会事半功倍,这就是有备无患的价值。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古至今,有多少实例告诉我们贪图安逸只能带来失败,居安思危才能带来成功。比如,吴王夫差,他继父登位之初,励精图治,大败勾践,使吴国达到鼎盛。在位后期,生活奢华无度,贪图安逸,吴国被越王勾践灭掉,夫差自缢。陈后主陈叔宝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当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后南陈被隋所灭。南唐后主李煜,尚奢侈、好声色,沉迷于诗词书画,音律歌舞,不事朝政,后被北宋所灭。又比如,魏征为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他常常以隋朝灭亡作为教训,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终”。唐太宗正是接受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勾践卧薪尝胆、范蠡辅佐国君复国,然而就在范蠡政治生涯的巅峰时刻,他却认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毅然辞别了勾践,泛舟五湖,全身而退。历史证明,居安思危者,则昌则盛;反之则衰、则亡。

明代思想家朱伯庐的《治家格言》中说:“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在这方面,今天也有许多的成功人士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比如,微软比尔·盖茨:“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迈克尔戴尔说:“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来,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被人干掉。”正是因为他们居安思危,积极进取,才有如今微软、戴尔的辉煌成就。还比如,海尔张瑞敏说:“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华为任正非说:“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联想柳传志说:“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正是他们时时意识到自己有竞争,才会提前准备,也正是由于这个理念造就了海尔、华为、联想打不倒的传奇。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永远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才能使我们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书-说命中》云:“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斑马从不曾忘记奔跑,因为它知道只有跑得快才能逃避敌害,获得生存;蚂蚁一入秋就开始不停忙碌,因为它知道只有积累得多才能穿越寒冬;小树在还是苗的时候就不停地向深处扎根,因为它知道只有根扎得牢才能顶得住暴雨狂风。动植物尚且知道在安逸的条件下为以后的艰难做准备,我们人类更应该懂得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是的,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忧患意识。一个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很出色,那么他被人超过只是迟早的事。一个单位如果没有忧患意识,不懂得在竞争中求生存,那么它被收购也是迟早的事。人被超过可以追回来,单位被收购也可以重新组建,可是国家呢?如果一个国家因一时大意而灭亡,谁又能给你机会重来呢?只有在安稳的时候就考虑到潜在的危机,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才能使国家长盛不衰。

墨子说:“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一个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总是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很优秀,不可一世。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当你还在为你现在的成就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别人早已摘到了你梦寐以求的草莓。当然,时时保持危机意识,并不意味着妄自菲薄,每个人都会有长处和弱点,危机意识能够帮助你在发挥个人长处的基础上改善自身的弱点和弊病,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同时,也不是意味着杞人忧天,更不是要过多的担心不可能存在的危机,而是要将主要精神放在切合实际的挑战中去,努力研究影响自身发展的因素,争取进步最大化,发展最大化。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它可以时刻警醒你注意身边的威胁和挑战,时刻以高度警觉的态度面对竞争,面对人生;它可以不断鞭策你细致的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在探寻发展规律的同时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同时,可以增强你的信心,提高你面对挫折和逆境能冷静处理难题的勇气和能力,如太阳那般激起你对待生活的热情。在危机中求生存,树立危机意识,不断推动自身前进发展,你的人生将更加稳定和开阔,更加丰富和精彩!

古人有诗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风乍起,大地萧瑟,天气转向寒冷,距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不会太远。

天气的寒冷尚不足惧,御寒衣物穿够即可。然,经济形势的寒冬,已早于天气到来。寒气袭体,不少人已经簌簌发抖。

这次寒冬是全球性的,席卷整个世界,在人类还未实现星际航行的时候,任何人都无处可躲。

持续几十年的全球化趋势已呈中断迹象,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熄火,有从开放型经济体转向封闭型经济体的可能。

俄乌战争导致全球地缘政治形势恶化,能源供应骤然紧张,上游资源价格暴涨,引发严重通货膨胀。欧美各国的CPI不断走高,人们都快加不起油了。时值冬季来临,如何取暖过冬竟成了头号难题,付不起天然气,甚至有人囤积木柴。

降薪、失业、关店、股市暴跌、基金跌破净值、打破刚兑、城投债违约,每一个现象,都是凛冬的寒意渗透进每一个毛孔的结果。

2021年底的腾讯年会上,马化腾主动提到过冬:“我们发现整个行业从年初到年终,一直激烈地内卷和竞争,结果这短短一两个月,突然来到了寒冬。就好像气温下降了,我还在穿短袖,毫无准备。”

任正非今年在内部发出公开信,他认为“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虽然老任在2003年就写了《华为的冬天》,许多人认为他忧患意识过重。但这次,冬天是真的来了。

这一轮的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并行而来,史所罕见,极难对付。

过惯了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生活的人们,突然面对不期而遇的寒冬,几乎是手无寸铁、身无寸缕,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毫无疑问将冻毙在寒风之中。

不要去相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之类的鸡汤,还是马云说得实在:“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熬不过冬天,春天就和你无关。

在全球经济凛冬中,每个群体都应该有御寒之策,策略得当,就能坚持等到最后的胜利。

1、国有企业

负担起自己的特殊使命,既然资源是国家给的,牌照是国家发的,地位是国家赋予的,当国家经济困难的时候,就要把东西贡献出来。

国企是国家的,也是人民的,别老想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少搞豪华吊灯、天价茅台这些东西,多扶助困难群体,该交的交,该出的出,政治觉悟高点,总是错不了。

不要只顾走自己的路,让民企无路可走。自己赚钱没问题,但要留些给其他主体。多元化的社会才会繁荣,蛋糕做大了才够分,否则国企也得吃糠咽菜。

2、大型民企

前面的榜样太多,得意的时候莫猖狂,觉得老子天下第一、无所不能。有几个所谓民企巨头不是靠银行支持的?资金链一收紧,比套根绳索勒脖子还难受。不要去放什么杠杆,有多大胃口吃多少饭,杠杆并购有多爽,塌方血崩就有多惨。

收购的脚步停下来,规模的扩张慢下来,融资是靠不住的,自身造血才是根本。任正非都说要注重利润和现金流,民企有谁敢说比任正非更牛?以前那套不惜代价跑马圈地,然后拿去资本市场忽悠股民的把戏玩不转了,实实在在把钱揣到兜里才是正道。

否则,一旦爆发危机,辛苦半辈子攒下来的家业转眼遭贱卖的例子比比皆是。

3、中小型民企

不要再整天梦想进入福布斯、胡润榜,扎扎实实稳住基本盘。在逆境之中站稳脚跟比什么都重要。碰到经济下行周期,龟缩冬眠不丢人。少去借贷,民间高利贷更不要去沾。

实在不行,该砍的砍,营销投入减少,研发投入保障,收缩期间炼好内功,等待时机一飞冲天,守到最后你就是赢家。

上市当然是目标,但活下去才是根本。有人说要给你投资,谨慎高兴一下可以,不能太当真,避免钱没拿到,不该花的却花出去了。

特别提醒一点,不要因为资金困难去做欠薪赖账的事,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给自己惹上法律纠纷,不值当。小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弱,有可能一个官司就毁掉一家企业。在法律监管日益完善的今天,守法经营,规范管理,是中小企业头一条天规。

4、投资人

两头受挤压的投资人,募资也不好做,投资也不好做。手握巨资的主,别再遍地播种广撒网了,清算期再近,总好过基金亏损被LP起诉。还没拿到钱的新手,不要再盯着LP的钱袋子,很多LP家里也没有余粮,有钱的LP也没了信心,想搞盲池基金基本不可能。

趁早转行或者去头部基金打打工,要不去上市公司混个董秘或投总,注册制之后,上市之门倒是比以前大了一点。

至于投资方向,离消费越远越好,什么餐饮、零食、奶茶、服饰、酒店,经济衰退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行业。

要靠近国家,多看看高端装备、军工、新能源、国产替代、专精特新啥的,这些是国家能出钱出政策出订单支持的。相比于民间,国家手里的粮草还是更多,人要往高处走,做生意要找富人。

5、高净值人士

这里特指已经完成财富积累、平时基本没什么工作做的人。要说最安全的也是这群人,提早把粮食备齐了。

但是,子非鱼,安知鱼之苦?富人也有富人的苦,算算手里的若干套房产,比起前几年是不是折价数值巨大?股票基金,不敢看了吧?本来还妄想离天榜差一丢丢,现在已经望不到尾灯。

不过资产还是要投资的,趁跌得厉害时抄一把,被套了就沉住气等下一个周期到来。股市楼市与其割散户的韭菜,不如割富人的韭菜,毕竟富人的财富边际效应比较低。

这个世道,该低调要低调,不要以为有钱可以任性。财富来源于社会,也终将回归于社会,人只是暂时保管。

当大家日子都艰难的时候,你还穷奢极欲,合适么?不怕招来忌恨吗?天有不测风云,现有的财富不一定能保你一生呢。

万万不可心存不正当的避税念头,未来重点就是稽查这群人。节流还是必要的,以前必去圣莫里茨滑雪的,现在可以改去亚布力,把钱花在国内也算支持国家渡难关。在做好家族财富传承的同时,适当拿出一点来做做慈善,积点福报,缓解社会矛盾对富人尤其有利。

6、打工人

切忌这山望着那山高,现如今基本没有高山了,城里城外都差不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要感恩加苦干。对每年涨薪、年终发奖就不要抱着太大希望,老板承担了风险,保障了你的基本工资,已经不错了。逼急了他也变成打工人,你就连这份工资都没了。

业余时间多充电,掌握几门熟练的副业技能,狡兔三窟,技多不压身。别去上成功学的课程,多读专业类书籍。

多储蓄,少投资,更不要买股票,号称超过5%以上利息的投资一概不要理。非一线城市的投资类房产及早变现,拒绝冲动消费,不要透支,不要贷款消费。月月光就相当于在大雪天裸奔,很快会冻死的,冬天没有那么快过去。

老老实实上班,别偷奸耍滑,每天上班之前先感谢一下命运,能平衡心态,缓解情绪。

7、体制内人士

这几年过得比较辛苦,疫情防控加各种考核。毕竟有国家兜底,相对比较稳当。然而时代不同了,产业升级加速和土地财政枯竭,小地方的日子会越来越难,体制内也不是保险箱。

不要轻易离开体制去创业,体制内收入固然不高但胜在稳定,个别地方拖欠工资但不会赖账。

平时加强自身修养,积累良好口碑,勿做僭越规矩之事,听组织指挥,只要有耐心,该轮到你上去会轮到的。

对于可能激发矛盾的事,尽量回避,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对于企业要尽可能去支持,没有企业的纳税哪有财政收入,缔结良好的政企关系,无论于公于私,都是好事。

8、金融、律师、会计师、房产等中介服务机构

有客户聘你就谢天谢地吧,这年头能请得起这种中介机构的客户都不容易。兢兢业业为客户托付的事负责,别忽悠客户,中介费别狮子大开口,给客户让利也是维护自己业务的方式。

腿勤一点,多出去跑;嘴甜一点,和客户把私人关系搞好,也许哪天要去人家企业打工呢。

9、个体工商户

谨慎,谨慎,再谨慎,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盘下铺面开店,指不定今天开业、明天封控,这种风险是小个体户承担不起的。

消费行业遇冷,对于个体户来说就没有好做的生意。量力而行,不要借债做生意,留够半年的余粮,无论干什么都要做好半年不赚钱的准备。

10、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

别再抱怨上网课,你上,别人也在上,为什么成绩还有三六九等?不是网课不行,是人不行。呆在家里就要多读书,不光是教科书,还有课外书,等走上社会你会发现,用得多的是课堂以外的东西。

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老板却一年比一年少。能考公的就去考公,家里条件好的去读研。

家里没资源的应届毕业生不要挑肥拣瘦,有个工作总比没有强,先积累经验最重要。第一份工作未必是今后一直会做的工作,不要总想等待更好的,等后浪上来,自己就成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了。

11、退休人士

能做的不多,最重要是把身体养好。经济形势会影响财政收入,退休人员越来越多,缴费人员越来越少,医保社保压力越来越大。身体好,就不会拖累子女,也避免增加医疗负担,才能熬过冬天。

12、股民

据说,牛顿炒股失败后转行做了物理学家,丘吉尔炒股亏本后转行做了首相。

放下股票,立地成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0140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6
下一篇2023-10-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