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的风俗习惯

丽江的风俗习惯,第1张

两性风俗

如同父权社会,丽江坝区的家庭大多被男性所主掌,与泸沽湖的摩梭女性家长制有所不同,妇女承担着比汉族妇女更沉重的家务和社会义务。1253年蒙古人征服丽江之前,丽江的纳西和泸沽湖的摩梭同处于母权社会,1253年以后倾向于中原汉文化的木氏逐步使丽江少数民族家庭受到汉族父权制度的影响,1723年汉族的流官取代木氏家族统治丽江,大量的汉族的价值观,包括父权社会的规范和父母包办的婚姻制度开始盛行,妇女不仅失去了对家庭的掌握,同时由于恋爱自由和性的自由遭到儒家汉制的抵触,少女情死的人数上升,有些私定终身的男女则越过金沙江迁到摩梭社区,寻找自由的爱情。1970年代以后出生的纳西青年男女,已不再遵从传统的价值,他们和大陆的新新人类一样,从西方涌入的文化中寻找祖先曾经拥有的自由精神。

宗教信仰

丽江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经信奉过佛教,喇嘛教,道教。在今天的丽江人们不笃信某一种宗教,即使在年老的人中也少有虔诚的信奉者。东巴教是纳西古代的一种原始宗教,富有精英色彩,而不是一种平民宗教。

传统节日

三朵节是丽江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丽江城乡中古乐长奏,纳西人载歌载舞,还会带着火锅到拉市海等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以此来欢庆节日。时间:二月初八。

火把节以丽江大研古城最为热闹,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时间:每年农历6月25日至27日米拉会。

米拉会又称“棒棒会”,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传统节日,节日这天,人们扛着马笼头、鸡笼、犁、耙、桶、锄等各种木制农具涌向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进行交易。时间:五月十五。转山节是泸沽湖摩梭人最重大的节日,又称转山会,摩梭人称转山节为“朝山节”。相传摩梭人的祖先便是在这天诞生的。节日期间,摩梭人都穿上最华丽的民族服装,进行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等各种活动。时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

东巴舞来源于古代纳西言辞的社会生活,不少动作都是模拟各种动物的动作来进行的,形象十分生动。东巴舞蹈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巴教经典中有专门记述东巴舞蹈的舞谱《舞蹈教材》和舞蹈来历。

云南丽江风俗禁忌

1、狗肉、蛇肉和蛙肉这几种肉是纳西人比较忌讳吃的肉类,不要在纳西饭馆或纳西人家里提出这样的要求。

2、吃鸡的时候,一般会将鸡头留给年长的人,鸡爪不能给小孩子吃,因为纳西族认为小孩子吃了鸡爪写字手会抖。

3、到纳西人家做客不允许踩踏饭桌的横档。

4、不要擅自进入女人和老人的房间。

5、在参加祭天活动的时候不要在场内讲外族语,大忌。

6、不要在河流中清洗污秽物。

7、参加纳西人的婚礼不要送只开花不结果的花。

云南丽江的风俗活动

三朵节

三朵节是纳西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丽江城乡中古乐长奏,纳西人载歌载舞,还会带着火锅到拉市海等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以此来欢庆节日。

时间:二月初八

火把节

简介:以丽江大研古城最为热闹,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

时间:每年农历6月25日至27日

米拉会

简介:米拉会又称“棒棒会”,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的传统节日,节日这天,人们扛着马笼头、鸡笼、犁、耙、桶、锄等各种木制农具涌向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进行交易。

时间:五月十五

转山节

简介:转山节是泸沽湖摩梭人最重大的节日,又称转山会,摩梭人称转山节为“朝山节”。相传摩梭人的祖先便是在这天诞生的。节日期间,摩梭人都穿上最华丽的民族服装,进行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等各种活动。

1、正月十五棒棒会。纳西人还称此为米拉芝,意思是夫妻二人去买家庭用具。这一天,四方八乡乃至保山、大理、西藏的商人,都运来本地土特产,到会上来交易,品种繁多,热闹异常,是丽江最有特色的节日之一。

2、三朵节。二月初八 三朵节是纳西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丽江城乡中古乐长奏,纳西人载歌载舞,还会带着火锅到拉市海等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以此来欢庆节日。

3、东巴会。每年农历3月5日 纳西族聚居地的东巴云集中部——丽江玉水寨,在这里举行一年一度的东巴会,场面盛大。 这天,东巴们早早来到玉水寨东巴什罗庙。点燃香炉,烧大香,祭拜神灵和祖先,祭拜东巴始祖东巴什罗,并且诵经,做法事。

4、纳西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6月25日至27日 以丽江大研古城最为热闹,纳西人按古规一连要过三天的火把节,点三个晚上的火把。每天门前要点一支柱子般又粗又大的大火把,寨子里的青年们个个拿着又细又长的小火把,沿着田埂、山路,边走边唱,直到深夜。火把燃得越旺,就越吉利,人们越高兴。

5、丽江七月会。农历七月中旬 纳西人的又一重要节日。会期十天左右。因以骤马、牛等大牲畜交易为主,又称七月骤马会。七月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节日期间,纳西人牵着牲口,带着农副土特产和各种中药材,来到大研古城赶会。逛会,看展览,看演出,从街头到会场三公里路的人流从不间断。日落黄昏,华灯初上,四方街、新大街和广场上,人声鼎沸。

6、转山节。农历七月二十五日 转山节是泸沽湖摩梭人最重大的节日,又称转山会,摩梭人称转山节为朝山节。相传摩梭人的祖先便是在这天诞生的。节日期间,摩梭人都穿上最华丽的民族服装,进行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等各种活动。

有很多可能会觉得结婚不应该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吗?为什么有人要哭啊?其实在云南那他那边的哭婚,在我们这边也有,就是女子在出嫁的时候会哭,意思就是说如果她哭的越厉害的话,她以后的生活就会越幸福。

我觉得我们那边的习俗和云南的还是很像的,据我所知道的就是那边女生在出嫁的时候要哭,而且有习俗说如果那个女生哭的越厉害,就说明她以后的生活就会过得很好很幸福,如果那个女生不哭,也会有人把她弄哭,有的是真的掐她,然后让她哭,这就是所谓的哭婚。我们那边也是这样的,其实有很多人在出嫁的时候都会哭的,特别是她的父母特别伤心,哭的特别厉害,我以前不能理解为什么人家结婚那么高兴的事情他们家人都会哭呢,后来听我妈说,那个女生嫁出去了就是别人家的人了,父母把她养那么大肯定会不舍得的,所以想想心里就会不舒服,所以就会哭了,而很多新娘可能也是不想要离开父母也会哭。

现在我们那边可能思想比较开放了,很少能够看到哭婚了,没有多少人还会相信那些迷信,有的哭的可能是比较感性,或者对于自己的结婚对象不满意吧,觉得委屈会哭。而且新娘现在化妆都化的特别美,还有的会害怕把妆哭花了呢。现在不仅看到哭的少了,而且更多的看到的都是笑着走的,我觉得就应该开心的笑,开心的笑才能说明以后会幸福。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一、日常礼仪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二、饮食

  1、饮食习惯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2、特色饮食

  丽江粑粑:做工精细、选料考究,采用当地上等麦面,用化油、香油鸡蛋揉成面筋,再行破酥、夹馅,之后文火油炸,烤烙成外酥内泡、色香味俱佳的饼点。

  纳西米灌肠:是纳西人风味小吃中的一道名菜。

  鸡豆凉粉:取自丽江地产的一种鸡豆(又名鸡豌豆)磨面滤浆做成的一种凉粉小吃。因鸡豆富含黑色素,做成的凉粉外表呈现黑色,所以人们又称做“黑凉粉”。

  三、住屋形式

  纳西族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四、婚俗

  纳西族主要聚居区结婚一般都要经过订亲、请新娘、举行婚礼的程序。过去有少数“抢婚”和“兄亡纳嫂”的“转房”婚俗,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同一“崇窝”(宗族)之间禁止通婚;姑舅表和姨表优先婚是过去比较流行的习俗。

  纳西族的传统婚礼称为“素字”,意为“迎接生命神”,纳西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神“素”,新娘是外来的新的家庭成员,因此要把她的生命神迎进新郎的家庭,与新郎家庭其他成员的生命神结为一个集合体。

  新郎家请东巴择吉日准备生命神之箭、桩、竹篓、塔、桥、梯、石、线等物;接新娘;新娘告别祖灵、娘家亲人及火塘灶;新娘进新郎家后行洗头礼;进母房(祖房)拜火塘灶边的祖灵和神灵;东巴主持举行祭生命神,拴生命线的仪式,是婚礼的核心内容。届时在新郎面前放一把木杆秤,新娘前放一把铜锁和木升,有的则是新郎手持生命神之木桩,新娘手持生命神之木塔。东巴边咏诵经书,边在新郎新娘的额头抹酥油祝吉,继而一一抹酥油于母房的擎天柱、神龛、火塘中的铁三角架、火塘边的男女床、弓、箭、砍刀、粮柜、铜锁、木升等上并咏诵相应的祈福语。其整个过程与东巴教密不可分。

  清代“改土归流”后,流官在丽江纳西族地区“以夏变夷”,大力推行汉族婚俗,订婚按周礼的六礼:问名,纳采,会亲(在丽江称之为亲家会),过门(丽江称请媳妇),送礼柬,迎亲。在接亲,宴客,分大小,回门等婚礼程序上也大量融进了汉式习俗。

  泸沽湖地区的纳人(摩梭人)中同时存在着母系家庭、母系父系并存家庭和父系家庭 3种形式,其中母系家庭是主要的家庭形式。母系家庭所有成员的世系皆从母,男女成员系由一个或几个始祖母的后裔组成,母系血缘是维系家庭的基础,财产按母系继承,由母亲传给子女,舅传给甥和甥女。男子在家中的身份是舅祖、舅舅、兄弟、母亲的儿子或舅舅的外甥。每个母系家庭有一个家长,通常由年长或能干的妇女担任。舅掌礼仪、母掌财产是家庭权利和分工的形式。母系家庭的传统观念认为:女子是根种,缺了就断根。如果某个家庭一旦没有女继承人,便要过继养女。一个母系家庭的成员一般都在10人以上,多的达30--40多人。由于这种家庭的全部成员都是母系血亲关系,属于一个亲族,不存在父子、婆媳、翁婿、姑嫂、妯娌等关系,没有外姓,关系单纯,财产属于大家庭所有,很少发生闹财产、闹分家的纠纷。

  与母系家庭相应的婚姻形式是“阿夏”婚,“阿夏”是摩梭男子称呼女情人的称谓;而女子称呼男情人是“阿都”。 现在一般用“阿夏婚”来指称这种“走婚”形式,并不十分妥贴。“阿夏”婚的基本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相恋钟情者互送信物订情。情侣双方都终身生活在母亲家里,男子在夜间到情侣家过偶居生活,次日黎明即返回自己的母亲家里。男女缔结“阿夏”关系要遵守传统习俗, 只有不属于同一母系血缘的成年男女才能建立这种关系,“阿夏”所生的子女随母,血统也依母系计算。

  五、传统节日

  1、祭天,是纳西族东巴教最大的仪式之一,也是纳西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在正月间举行。

  2、新年,农历正月的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过节期间,纳西民间要举行一系列传统的辞旧迎新活动。

  3、棒棒会, 农历正月十五,是纳西族传统节日,民间称之为“棒棒会”。纳西族节日“棒棒会”标志着春节节庆的结束,春耕生产的开始。

  4、三朵节,“三朵”是纳西全民族信仰的民族保护神,又称为“阿普三朵”,意为“祖先(或爷爷)三朵”。相传他属羊,是个战神。每年农历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四乡民众到三朵阁来烧香拜神;纳西人凡出远门都要到三朵阁祭拜,求三朵神保佑。出征的战士更是要祭拜三朵神;各地纳西人在每年大年初一祭祀三朵神。从1987年起,每年农历2月8日的“三朵节”成为法定的纳西族民族节日。

  5、火把节,农历6月24至26日,是纳西族传统的火把节。最初起源于借助火抵制各种天灾。纳西语称此节为“川美生恩”。

  6、七月骡马会,是丽江纳西族的节庆活动,在农历七月中下旬举办,为期一至二周,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为主,因此又叫“七月骡马会”。

  7、“烧包”节,农历七月初一至初十四,古城人过“烧包”节(即中元节),纳西语称这节日为“三美波计”

  8、纳西族还有诸多节庆习俗,诸如香格里拉三坝乡的“白水台会”;永宁纳人(摩梭)的祭干木女神山等。

两性风俗:

如同父权社会,丽江坝区的家庭大多被男性所主掌,与泸沽湖的摩梭女性家长制有所不同,妇女承担着比汉族妇女更沉重的家务和社会义务。

宗教信仰:

丽江少数民族在历史上曾经信奉过佛教,喇嘛教,道教。在今天的丽江人们不笃信某一种宗教,即使在年老的人中也少有虔诚的信奉者。东巴教是纳西古代的一种原始宗教,富有精英色彩,而不是一种平民宗教。

传统节日:

三朵节是丽江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届时丽江城乡中古乐长奏,纳西人载歌载舞,还会带着火锅到拉市海等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以此来欢庆节日。时间:二月初八。     

丽江,云南省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市区中心位于东经100°25',北纬26°86',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距昆明市527公里。

丽江市位于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最高点为玉龙雪山主峰,海拔一般都在2000米以上,属低纬暖温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为云南省重点林区、中国水电西电东送基地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2281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1
下一篇2023-11-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