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了之后,一般的新婚夫妇都会选择和父母分开住,因为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一些矛盾,但是有的人还是会选择住在一起。那么结婚后要不要和父母一起住呢?结婚后和父母分居好不好呢?
结婚后要和父母一起住吗
1、能分开是最好的。如果你和爱人的经济条件尚可的话,那么可以考虑跟父母单独分开来住,如果需要照顾老人的话,那么起码可以直接住在父母的隔壁或者对面房子就行,不要住在一个屋檐下最好。
2、可以接过来暂住。如果你们和父母平日里分开住的话,那么可以在有时间的时候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就好了,平日里就不要整天黏糊在一块了,不然有句话叫做“远香近臭”,相信婚后的人都懂得这个道理。
3、跟父母保持联系。既然你和父母不住在一起的话,那么平日里见到父母的机会就比较少了,所以我们要经常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多打电话或者多跟父母视频聊天,这样老人家的情感需求就能获得满足了。
4、记得常回家看看。如果父母不喜欢到你所在的城市住或者玩,那你可以考虑在节假日的时候抽空回家看看老人家,毕竟年轻人出行总比老年人坐长途车来得好,老年人很多时候身体都是经不起折腾的了。
结婚后和父母分居好不好
有必要和父母分开住,这其中好不好还是得看自己在这过程中如何处事。对于一个刚结婚的男人来说,要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应该就是婆媳问题了。很多在外呼风唤雨的男人,回了家之后被婆媳关系难住了。一山容不得二虎,一个家庭也容不下两个女主人。和父母一起住,到底要听谁的,男人肯定无法做主,所以难免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产生争执,破坏家庭和谐。倒不如分开住,距离产生美,既能减少矛盾,还能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结婚后和父母还算一个家庭吗
不管儿子是否结婚,其于父母的父子关系、母子关系是不变的,当然仍属于一个家庭。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单元;广义的则泛指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 从社会设置来说,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设置之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从功能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供养老人,性满足,经济合作,普遍意义上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从关系来说,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
结婚后要和父母有界限感吗
父母与子女之间要保持界限感,尤其是在子女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之后。虽说儿女是自己生养的,但是也不能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因为儿媳、女婿会不自在。若是破坏了小夫妻俩的感情,父母和子女的亲情也会越来越淡。身为儿女,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家,成为了家长,就要学着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并不是说要和父母减少联系,可以常回家看看,但是不能一直依赖父母。作为父母,也要在孩子长大成人以后逐渐学会放手。父母心疼儿女,无可厚非。但余生很长,总要让他们独立面对自己的人生。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结婚后不愿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原因主要是嫌弃父母,有些时候太唠叨,看法不一致,时间长了会产生过多的分歧,那么,如何看待婚后是否和父母一起住吗?
下面来给大家介绍:
结婚是两个人组成一个新的家庭,而不是一个人融入另一个人的家庭,要求婚后和父母同住,这样可以方便彼此照应,甚至父母可以帮助带孩子做家务,很多父母为了孩子也乐此不疲。毕竟和我们不是同一代人的生活习惯不同,生活方式不一样,两个上辈子完全没有交际的人生活在一起,彼此小心翼翼且彼此可能相互嫌弃,看似和睦却是矛盾重重,满肚子的委屈无法诉说,甚至没法言说的不自在,或许终究会在某天情绪爆发。是否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也是很多独生子女在结婚后要面对的问题,一方面住在一起,方便给老人养老,另一方面习惯了被父母和活的独生女,也希望在婚后得到父母的照顾:做饭,照顾孩子,双方在婚姻关系里磨合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争吵。若是两个人一起住,一般的矛盾三五日也就会解决,但若和父母一起住,父母难免偏向自己的子女。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在父母的庇护下也较难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为为矛盾的顺利解决增加了难度。结婚后和父母住在一起,通常是指夫妻双方和男方的父母住在一起,这对女方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于不懂事儿的长辈,家务活都会交给儿媳,自己去潇洒快活,哪怕儿媳有孕在身,也不在乎儿媳的感受,给儿媳心里添堵。所以,综上来看,婚后还是尽量拒绝父母搬过来一起住。
如果对方不听,女方的父母搬过来男方也不可以多说什么。
最后,婚后和父母一起住,最好不要住太近,距离产生美,可以让父母搬到同一小区住,但是不要搬进门。如果两代人关系不错,也没有所谓的婆媳矛盾,公婆通情达理,那搬过来一起住是件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我认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一定不要跟父母住在一起。如果条件暂不允许,暂时住下,但要尽快去想办法分开住。住的地方即使很近,在隔壁做邻居都可以,但不能同在一个屋檐下。
在封建社会,一大家人,甚至一个家族,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情况很常见。他们三代四代人挤在一起,吃一口锅,过同一种生活,好像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但这个时代,情况已经发生变化。每一个代人,都在过每一代人的生活,大家互不干涉。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其实是时代精神使然。
在中国古代,家族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族长是这个家族的主管者,一般由最有出息或最年长的父辈担任。在这个家族中,吃喝拉撒住用行,都是家族长说了算。在影视剧中,常把这样的人称为“老爷!”,或者像红楼梦中的贾母被称为“老祖宗”,像清朝的慈禧太后被称为“老佛爷”。
在这样的一种封闭环境下,外来的媳妇,必然只能和父辈甚至兄辈住在一起。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封闭环境,主要是由于古代的家族式的财产制度和社会分工决定的。
但是,到了现代。这个封闭的环境已经打破,家族式的院子,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彼此孤立的单元房。一方面,现代社会已经不像以往那样以家族为基本单元,而是以家庭甚至个体为基本单元。另一方面,个体的独立和自由已经成为文明的大趋势,子女到了可以独立的年龄,就不再需要依附于父母。他们能自己养活自己,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从大的视角来看,如果子女结婚后,还跟父母挤在一起,是违背时代精神的。
另外,如果挤在一起,父母的价值观和子媳的价值观,无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在生活方式上,也有着巨大差异。
这里的差异,有两个方面:一是父母一代和子媳一代价值观、生活观的差异;二是原家庭与外来媳妇价值观、生活观的差异。
首先,作为儿子来说,到了可以独立生活的年龄,是要离开家庭去独立生活的。每一个走向成熟的人,都需要完成心理上的弑母和弑父。弑母、弑父,不是说真的要杀死他们,而是要从心理上脱离对他们的依赖关系,完成精神上的反叛。如果儿子一直不脱离其家庭,那么他也脱离不了父母对他的控制。这样,儿子是一直被父母压制的,他也难以幸福。
其次,作为外来的媳妇。当进入一个全新的家庭的时候,一定会重新界定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价值观、生活观。一种价值观、生活观与另一种价值观、生活观的融入,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两个人相爱时,这种价值观和生活观的融合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直到女子真正嫁入一个家庭,各方面的冲突与不适才开始表现出来。总的来说,有的价值观和生活观是可以融入的,但有的,却不能。部分原生家庭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会一直保持。丈夫可以包容和适应她,但公公和婆婆却不会去适应她。那怎么办?在中国“孝”道德的压制下,她很难反抗。她只能学会去隐忍和顺从。可是,谁又能忍受一辈子呢?如此,中国的婆媳关系,尤其紧张。
但是,如果按照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每一代人过每一代人的生活,大家互不干涉、互不影响,问题就变得简单得多了。
比如:父母和子媳分开住。你有你的空间,我有我的空间。你在你的空间里做你喜欢做的事情,我在我的空间里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在偶尔交汇的空间里,我们的情感得到了有效连接。这才是父母与子媳的正确相处之道。
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结婚后不跟和父母住在一起,是现代人的一种理性选择。对任何一方,都大有裨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