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是什么意思

宴席是什么意思,第1张

宴席的意思:

1酒席;酒宴。

2有许多人出席,常常为宴请某人或为纪念某事而举行的酒席。

宴席 [yàn xí]

引证:

1王士_ 《居易续谈》:“今京师宴席,最重鹿尾,虽猩_驼峰,未足为比。”

2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_席,请乙为宾。”

3王恽 《题坡轩先生诗卷后》:“予尝于鹿庵_席,见老人数辈,衣冠楚楚,容止足观。”

用法示例:

1宴席上的菜陆续上来,无意间,我注意到了那盘清蒸饺子,便坠入了回忆的长河

2在平常的日子里,没有隆重的宴席,长辈们也是会不时地买些海鲜回来解解馋的。

3在我们老家的摆宴席叫吃合碗,结婚的人家摆好餐桌在院子里,邀请人来吃合碗。

近义词:

一、酒席 [jiǔ xí]

释义:宴席。请客或聚餐用的酒和整桌的菜。

引证:

《西游记》第四回:“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二则与他贺喜。”

老舍 《茶馆·人物表》:“ 明师傅 --男。五十多岁。包办酒席的厨师傅。”

二、筵席 [ yán xí ] 

释义:铺地藉坐的垫子。古时制度,筵铺在下面,席加在上面。

引证:柳宗元 《石涧记》:“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_若堂,若陈筵席。”

释义:特指祭祀所设鬼神的席位。

引证:罗隐 《谗书·荆巫》:“有巫颇闻于乡闾,其初为人祀也,筵席寻常,歌迎舞将。”

释义:酒席;宴会。亦指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

引证:

洪深 《劫后桃花》四:“那厨房内好些人,正在准备筵席。”

赵树理 《金字》:“那一笔‘公事钱’,除了给区长摆了一顿筵席之外,剩下的只买了这么一块缎。”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话题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话题作文 篇1

 月,是虚无缥缈的,是亦真亦幻的。有人说“月是清高的”,有人说“月是忧伤的”,有人说“月是孤寂的”。千百年来,无人能下一个最终的定义。杜甫眼中的月是“露出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眼中的月是“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古代诗人用一首首或雄奇飘逸、或婉约细腻的诗词描述着月。但在我看来,月,是一个历史的旁观者,默默地注视着华夏五千年的云烟。

 塞上的月光——月朗星稀

 衰草寒烟,燕麦兔葵,人迹罕至。在曾经的贝加尔湖,有一位知天命的白发老人——苏武,他苦守边关冷月,衣衫褴褛、饥寒交迫,手持汉使使节。岁月轮转,冲不淡他满腔爱国壮志;光阴荏苒,带不走他对汉朝的悠悠眷恋。无论是匈奴的丰厚利诱,还是严刑拷打,都无法动摇苏武的半分信念。苏武忍受着塞上的孤寂,不知多少次的望着那冷月,寄托着自己心中的思念。

 赛月兮!曾记否?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似友的皓月——晓风残月

 试想一下,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他举樽对月与友人借酒放歌,感叹人生几何。他,李白,一生是坎坷的。有着伟大的政治抱负,却屡遭打击。尽管如此,他却从不放弃。官场上,他从不“摧眉折腰事权贵”;诗坛上,他“莫使金樽空对月”;性格上,他“须行即骑访名山”。他似与月有不解的情结,思想望月,与月同欢,将自己的隐隐乡愁、壮志凌云、胸中郁积、奔放之情遥寄那无言的皓月。

 皓月兮!曾记否?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田园的新月——星月皎洁

 何为归隐田园?对曰:“一觞清酒,心寄明月,不问尘世,乐在其中!”。若说归隐田园,无人敢与陶渊明齐名。仕途生活,对他是种束缚。无论是“静念园林好”或“心念山泽居”,还是“田园日梦想”都写出了他心中对田园生活的思念。他早已看透和厌倦官宦生活。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在桃花园里,他采菊东篱下,窈窕以寻壑。他用自己的生命谱成了一首淡雅静谧的曲子,诠释了淡泊名利的含义。

 新月兮!曾记否?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月,静静地凝视着中华历史的沉浮。对于古董届来说,月也算一件历史悠久的古董吧。一代一代的人将其传颂。但不论对谁来说:月!始终是朦胧的、神秘的。九天之上,将它的光芒洒遍人间。

话题作文 篇2

 记忆中,故乡家中总是有一张大大的圆木桌。每次回老家,我们一家八口人便围着这张桌子吃饭。

 我也不知这圆木桌存在多少年了,只知道自打我记事以来它都在那里。妈妈说,小时候我天天扶着它学走路,不知在桌脚绊了多少跤呢。

 圆木桌确实老了,桌边的油漆脱落得形成了如地图一般的花纹,桌腿上还分布着不少我很小时用它来发泄而咬出的牙印。但它的结构仍然结实,就算用力摇也不会出现嘎吱嘎吱的声音。

 后来老家搬家了,搬到一个鸟语花香的小区,那张盛满了记忆的圆木桌也随着搬来了。老旧的木质和这个充满现代化的房子格格不入,于是买了买了一块灰白条纹的厚桌布铺在上面,并罩上一层厚厚的玻璃,圆木桌焕然一新。

 此时我也在厦门上学了,一年只有在寒暑假才能回去,于是寒暑假成了我不能多得的欢乐时光。我常常在外面玩疯了,筋疲力尽的回来,此刻妈妈总在圆木桌上放不少零食、饮料,我就坐在圆木桌旁边,一边吃零食一边休息。

 时光带走了童年,我升入初中,学业极其繁重,只有初一年暑假才回了故乡一次。奶奶和大姨有时来看望我们,询问我们何时才能回去和亲人团圆一次,我总是无奈的摇摇头,向她们解释一次又一次。

 初三寒假,虽是假期,但我更不敢松懈,毕竟,将面临的是中考啊!临近春节,我仍在自己的房间奋笔疾书。这时妈妈轻轻敲开我的房间,在我耳边轻声说:“明天就是除夕了,我们回去吧,大家都想你了。”我十分疑惑甚至有点愤怒,我哪有时间回去啊!渐渐的,我平静了下来,并思索着,我有多久没回故乡了?有多久没和亲人一起吃饭呢?我沉默的收拾好行李,躺在床上等明天,

 飞机着陆时已经晚上9:00了,我们一家飞奔出机场,跳上大姨夫的车里。

 踏入家门,亲人们早已围坐在圆桌边;我们拥抱着,问候着,欢笑着。几年没有看到的这张圆木桌,原来的桌布也早换了,它坚实的臂膀托着满桌的佳肴,无声的迎接着我们。这么快乐的时刻反而让我有点想哭。

 春晚开始了,我没有看电视,我凝望着每一个家人的脸,一遍一遍的数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大姨,大姨夫,表哥,还有我,8个人,一个都不少。我们如昔日一般,围着这个圆木桌。我想起来,在中国传统习俗和文化里,圆木桌就象征着团圆啊!抚摸着掉光了漆的桌腿,在这木香与菜香中,突然我掉下了眼泪。

话题作文 篇3

 怀念是生命中最无能为力的事情,并且卑微。——七堇年

 想来,那是一年花季的终结。荼蘼花缀满枝头,风一轻吹,细细碎碎,便落满在那男子的肩头。处在最灿烂的时光,却面临最绝望的别离。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看着表妹远去的背影,他的忧伤弥漫在词句中,也弥漫在心底。眼前仿佛又出现表妹的浅笑盈盈,可瞬间,却又消散。他终究是错过,只因两人不相称的身份,只因那命运的捉弄。“咫尺相思夜不眠,梦在天边。”这个生活在回忆中的男子时时刻刻都在感伤,回忆在心底划开一道温柔的伤痕,思念蔓延。

 纳兰是多情敏感的,他的满怀愁绪和深情,无人诉,也不能诉。他只能用剩余的时光将愁绪埋葬在词句中,用他自己的方式,去祭奠回忆。他的词,凄婉哀伤,铭心刻骨。可惜,我终究不是纳兰,他那些悲辛的荼蘼旧事,我终究不曾经历。谁有过他那样的别离?谁有过他那样的伤痛?谁又有过他那样的爱恋!日日沉浸在哀思中的他,不过三十一岁那年便寂寞离去。

 回忆,能给人带来慰藉,却也带来一次次心殇。

 那么,为何总纠结于过去,而不放手寻找别的`美好,将它化为另一个回忆?

 人生是一场甜美的忧伤,我们无力反抗,那何不微笑享受。“人生若只如初见”,仿佛,这样重要。可是,此一生,我们终将与无数人擦肩而过。生是过客,更应及时行乐。每一场绚丽看似湮灭,但是在下一刻,谁能保证不再出现下一个灿烂。你看这经历无数轮回的荼蘼花,至今还在肆意开放。

 且待开到荼蘼花事了,再待来年花开。

话题作文 篇4

 幸福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它是所有人所追求、所渴望的,其实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睛,人们往往在追求它时忽略了身边的那些幸福。

 清晨,一阵清脆的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艰难的睁开眼睛,依依不舍地离开我温暖的被窝,洗漱完毕后,妈妈已经把早餐放在桌子上等我来吃,然而并没有换来我满满的幸福感,反而是我铺天盖地的抱怨,我抱怨饭菜不够美味,不够丰盛,但却忽略了妈妈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和为我们操劳而提前白了的头发。

 下午,天空布满了乌云,大地一片昏暗,教室外面时常传来一阵打雷的声音,不就外面便下起了沥沥淅淅的小雨。放学铃声过后,同学们一个个被自己的父母接走,可是我却迟迟没有见到妈妈的身影,沥沥淅淅的小雨渐渐转为倾盆大雨,心中的失落也渐渐转为怒火。不知何时起,元芳一把橘色的小伞在在雨中艰难地前行,仔细一看,原来是妈妈,可这并没有让我感到十分的兴奋,我抱怨妈妈为什么这么晚才来,为什么让我等那么长的时间,却忽略了妈妈衣服上因为了来接我而摔倒留下的泥巴。

 有一天,爸爸生病住院了,妈妈到医院照顾他,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早上,再也没有人为我提前做好早饭,我只能自己去厨房做饭,结果把厨房弄得一团糟,只好饿着肚子上学,下雨了却只能自己冒着雨回家,再也没有人为我撑伞,回想自己从前一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我只在抱怨,却忽略了其中的幸福。

 其实,幸福并不一定是一件感天动地的大事,每天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就是幸福,在你遇到风雨时,有人为你撑起一把伞,也是幸福。

 幸福并不遥远,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都有幸福的影子,我们不能在忽略那些幸福了。

话题作文 篇5

  种一棵桑树在家园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阳光稀稀落落地从树叶中照出,在地上形成光斑,舒服地让人依恋,想久久地躺在桑葚树下的摇椅上,美美地做一个梦。

  稚童闲趣忘还家

 儿时,我脱下鞋子,拿出毽子,和几个小朋友一起踢毽子,应了那句“三五成群俏小丫,鸿毛成撮脚尖花”。插着几片红色绿色羽毛的毽子在我们的脚上传递着,一个传一个,阳光照在脸上,个个“身似燕,脸如霞”。花式踢毽子更是在小孩子里传开,用后脚跟轻盈一踢,毽子便在空中翻旋羽舞着,在空中如绚丽的花火,伴随着稚童们银铃般的笑声,稳稳落地。桑葚树下踢毽子,连桑树都叶子也抖动着,像是在不停地欢笑着。如今,我坐在屋内,望着窗外几个孩子踢毽子,桑葚树摇曳的枝条,似在轻抚着流淌的岁月,时光的溪流潺潺而过。

  引伴闲人吹唢呐

 又是一个良辰吉日,乡里的人们都乐开了花,忙着准备儿女的婚事。一户人家请来了一个表演的团队,热热闹闹地开始了。在我们老家的摆宴席叫吃合碗,结婚的人家摆好餐桌在院子里,邀请人来吃合碗。袅袅白烟徐徐升起。请客人家里正忙得不可开交,院里有瓷器的碰撞声,人们的唠嗑声,孩子们的嬉笑声。一进小院,有一棵结了果的桑树,树上的桑葚紫黑紫黑的,正是可以吃的时候,大人们捞了一些桑葚洗干净放在果盘里。“参差红紫熟方好,一缕清甜心底溶。”一位老先生拾起一串桑葚放入口中,不禁吟一句诗。晚上,表演者开始在舞台上准备,其中一曲《百鸟朝凤》的唢呐吹得深入人心,吹唢呐的人涨红了脸,下面的人也兴奋地涨红了脸。我拿几小串桑葚坐在台下,边品尝桑葚的酸甜味美,边听唢呐,这样火红热闹的画面映入我的脑海中无法逝去。

  悠悠思乡情难别

 “情怀已酿深深紫,未品酸甜尽可知。”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准备回到城市拼搏,他们坐在桑葚树下,感受着故乡的浓情蜜意。他们的眼中是桑叶的绿意盎然,瞳孔中反射着桑葚的紫红,嘴角不自觉地漾开花。他们来到河畔边,种下一棵棵桑树苗,许下愿望,他们再次归来时,这颗桑树已然长成。像是旧梦在枝头萦绕,缕缕清香,温存于心,永不忘记。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不管人们不管走得多远,他们都能看到桑树,有桑树的地方就有家园。

话题作文 篇6

 那冲刷着流年的痕迹,记录着关于梦的故事,依旧清晰。

 我喜欢那稍纵即逝的烟火,纵使只有瞬间的美丽,却依然光彩夺目。

 童年的梦对我来说,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一起在高大的建筑物上看烟花便足够了。

 依稀记得,我们抬头仰望着,天空就像一个魔术师,那灿烂的烟花打响了惊人的一炮。瞬间,一朵巨大的紫菊花在黑暗的天空中绽放,真是美妙绝伦!紧接着,一颗颗红色的小圆球腾空而起,排着整齐的对,就像一串串冰糖葫芦。忽然,一颗像流星似的烟花从天空中一闪而过,奇怪的事发生了,它竟然不见了,心中难免有些遗憾。突然它又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这时,“叭”的一声爆了。没想到这小小的东西竟有震耳欲聋的威力,月亮渐渐的升到了天空的中央就像一个明镜。那些五颜六色的烟花就像是一朵朵盛开的花儿,汇成一条缓缓流动着的彩色海洋,有时向四方涌起,有时涌出一根大水柱。而星星就像是飞在花海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衬托着月儿的美丽。

 这时雷公也来凑热闹来了,“轰隆隆”连打几个喷嚏。紧接着小雨点从天而降,我们连忙打开雨伞。这些雨点娃娃真可爱,有的捉迷藏,有的玩汤秋千,还有的玩着滑滑梯落到荷叶上“哧溜”的一下滑到小河里。

 这就是我的梦,刻骨铭心的梦,它在我心中永远是那么耀眼,那么美丽。

话题作文 篇7

 一个坚定的脚印,雕刻在那船板上,逆风站立在船头。听着秋风在耳边呜咽,瑟瑟地吹开头发,衣袖飞舞。一个彼岸若隐若现,笑看岸边花开花落,叶枯又叶绿;静观天外云舒云起,风停风又起。于是,萌生望撩开那彼岸神秘面纱的念头,已落地而生……

 茶,亦甜亦苦

 茶色很淡,茶气很香,茶也漂泊自在,却尽在杯中,好像有些苦。

 我望着杯子上一抹绿由内而外地透出来,绿得令人惊奇,美得令人着迷。寻思着,我是不是应该请她一起品尝,分享这份绿。毕竟,是她的不对,怎能用那样带刺的语言,狠狠地刺伤我,我的心。

 两个人平静地坐在院子里,放着一首抒情悠扬的音乐。看着她双手捧着茶,缓缓地极认真地向杯里吹气,茶悠悠地腾起一圈圈白雾。模糊了她眼镜的镜片,又渐渐清晰,泛出阵阵香气。她低下了头,对自己的无礼感到抱歉。我淡淡一笑,像茶那样淡,心中的伤化为乌有“仍是好朋友”我抿了一口茶,茶香蔓延又环绕唇齿。岸便出现,你便上岸。

 其实,上岸需要有虚怀若谷的气度,一颗伤不坏的宽容之心。心平气和便是上岸,唇齿留香!

 月,亦圆亦缺

 儿时,天空上总会在树梢上挂上一轮明月。有事圆,好似那“白玉盘”,白光照在我的窗前。有时缺,好似一叶小舟,荡漾在上岸的海上。

 母亲把我抱在膝头,用那轻柔和气的语气为我讲诉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夜晚,望着那满圆的明月,哼着催眠曲,带我入睡。静,寂静。

 如今,我已长大。不再像儿时那样乖巧,有些小性子。沟通越来越不愉快了,而母亲总会选择一个月儿有些缺,月儿弯弯的晚上,与我心平气和地交谈。就像月儿化为舟,与送我上岸地成为朋友。

 其实,心平气和待人,待己,便易上岸。上岸,心田暖盈!

 人,亦美亦丑

 朋友,你美吗但你真的美吗

 不知是哪儿传来一首很和气的歌儿。那歌声像一缕香气,沁人心田,飞人心海。向远方望去,不知是谁的背影,在那远处若影若现。真的好美!当你正准备心平气和的抛弃一切不悦不快来欣赏这动人的歌,动人的背影,想象着那背影后美丽的脸庞时。突然,一个转身,打断了你的兴致。撞入眼帘的是一张丑陋的脸庞,肥胖的身躯,一双小眼睛,一个……令你感到厌恶。那么这时的你是丑陋的,或许不是外表上的丑陋,但你的丑却是由内而外,更令人感到恶心!那么请你静下心,心平气和的,你便会注意到,在她的脸上有着动人的可爱淳朴的微笑,那双不大的眼里闪着耀眼的光芒……你便会发现,她真的很美,就像她的歌声那样!

 其实,人可以美,可以是丑。它不限制于天生的外貌,更表现于内心。只有当你心平气和地,观察,看待,欣赏后,你才可以判断出美与丑。然而你自己的美与丑,那就是你自己的抉择。心平气和地选,你亦美亦丑。待你上岸,便是美!

 那么上岸,你懂了吗那是一种上岸的茶香,叫心平气和;那是一种上岸的温情,叫心平气和;那是一种抉择,叫心平气和。那种非凡的气度与境界,却不是普通人所拥有的。当你真正学会心平气和之时,你便会发现你已经上岸,已经到达了人生的成功之岸!

话题作文 篇8

 命运掌握不了心态,但心态却掌握得了命运。许多人心态不一样,所以有时侯,他们的命运也不一样。

 心态其实和自信很像,在考场上,心态好的人就如同有自信,最终会取得好成绩,而心态不好的人,总是不相信自己,不努力争取,最终就不会取得好成绩,其实生活和学习都是这样的,心态可以说能决定许多事物,甚至命运。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要放平心态”是啊!心态总是时刻刻在命运的身旁徘徊。大家肯定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在考场上,越是紧越写不出来,甚至有些简单的题也写不出来,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这种例子就是典型的心态问题,没有调整好心态,没有放端正心态,精神有点麻木。但如果你在想,我不想写,反正也考不好的话。你就永远也学不好,也考不好。

 命运决定于心态,每个人的心态都是不一样的,但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的心态又是不一样的,这两种心态有着天壤之别。你究竟要选择哪个,是一种很简单的事,但实际行动起来做到这一点却很难。有时心态也和你个人或是身边的环境有关系,心态可以决定成败,如果你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心态,那么你是很难再找回来的。因为心态是猜不透也买不来的,它的重要性是无法去衡量的。所以我们要用正确而又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来面对每一天,有人说过,你对生活微笑,生活就对你微笑,你对生活垂头丧气,愁眉苦脸的,生活对你也会垂头丧气,愁眉苦脸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它处处反映着你的心态,命运亦是如此,它不会偏爱某一个人,也不会冷落某一个人,它会用最公平,最公正的方法来对待你,它们之间都是成正比例的。

 所以,有一个良好端正的心态是使你拥有美好命运,走向成功道路的基础。

话题作文 篇9

 “宝剑锋由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题记

 到了高三,常有人问我:“学习苦不苦?”我笑着答道:“苦,当然苦。”想想我们学子,虽不必经历古人“囊萤偷光”的困境,却颇有“头悬梁,锥刺骨”的遗风:“敷冰块,饮咖啡”,成日面对着如山的书本和试卷,我不想违心欺骗说“不苦”。但是,汲取前人遗赠的精华,这条漫漫朝圣路,怎能不苦?

 以前看《西游记》,我常笑唐僧师徒愚钝:直接让孙猴子背着和尚翻两个筋斗不就得了,干嘛一步一步走着去西天!路上还得防这妖斗那怪的,多麻烦!然而现在我明白,不经火焰山烈焰的炙烤,不受白骨精幻化的迷惑,不渡茫茫八百里通天河,智慧的双眼怎能擦亮,人性中的劣质如何除去,至真至善的品行怎样修得。求学亦如求经,不经历那九九八十一难,怎能悟得其中真谛,怎能见识那些先辈们终其一生而留予后世的知识珍珠的熠熠光辉,怎能让自己原本混沌的大脑充盈着精华!

 享有“诗鬼”之称的诗人李贺,不仅平素刻苦读书,哪怕外出郊游,也会令书僮背上笔纸,一有诗句想出,立即记下,待归家再细细整理。成语“呕心沥血”即从此出。到了现代,巴金老人也曾说过:“只有思索的深,笔尖才能滴出血和泪来。”

 求学本应苦,然而爱上它,非爱其“苦”,而爱“苦”后那浓浓的香甜。

 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哲理使人缜密,诗歌使人聪慧,伦理使人有涵养。苦学后,我们发现幼稚的思维变得有逻辑,天真的见解变得有理性,更重要的是弱小的心灵变得坚强,“学海无涯”,其问有多少风吹浪打,我们经受着挫折和失败,又一次次顽强的前进,信念在摸索中日渐坚定,意志在困境中历练得坚强,慢慢的,我们能够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能够不靠着情感而借助于理智去为人处世。化用马奇夫人的一句话:眼因多流泪水而益愈清明,心因饱经苦学而益愈温厚。

 这,就是宝剑的利刃和梅花的清香。正处于磨砺中的学子何必为了当前之“苦”而怨天尤人,想想我们正在积储的芬芳香甜,区区小苦,何足挂齿!

 请爱上苦学吧!

话题作文 篇10

 大人们通常都说小孩要锻炼独立能力,不少家长让孩子四五年级时就自己乘车上学。我班的同学就多数自己乘车上学的。然而我的爸爸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执意要每天送我上学。我曾多次要自己上学,都被他断然拒绝了。今天,我跑到爸爸房间,和往常一样,再次大声地对爸爸说,我的年龄早就可以独立了,还反复用同学们的例子来说服他。我那义正辞严同时苦苦哀求的话语终于打动了他,他勉强同意了我的恳求,但同时提出要给我买个手机,并叫我每次到校时就给他打电话报个平安。对于这个“条件”,我咋能不欣然同意呢!

 第二天,一个秋老虎的下午,爸爸满头大汗骑车带我到附近的电器商店购买手机。只见手机柜台里各式各样的手机琳琅满目,爸爸告诉营业员说,要买最便宜而且功能简单的手机,说罢挑了一台价廉物美的。爸爸对我说:“儿子,这下独立了,开心吗”在购买手机的那一瞬间,我仿佛淹没在了欣喜若狂的海洋里——我终于独立了。直到晚上睡觉时,我还不时地想起难以忘怀的那一瞬间——我可以自己独立乘车上学了。

 我认为爸爸实在是低估我了,我要叫爸爸放心。现在第一步我要独自安安全全上学,随后再向爸爸提出要独自回家。能够独自上学,能够独自回家,这就是说我已经长大了。

 这是我一生中独立的开头,有谁能体会到我这样美好的感觉呢!

属于:陕西省咸阳市武功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迄兴平,西邻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县相望,两县之间在渭河上有公路大桥连接,使得西宝高速公路可以直通周至、陕南等地。全县共有 8镇4 乡, 262 个自治村, 6 个社区居委会, 411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74 万人。全县总面积 397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425 万亩,人均 11 亩,是我省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区之一。

境内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满、白、壮、蒙古、侗、傣、朝鲜、土家、锡伯、土族等11个少数民族。陇海铁路、 西宝高速公路、 西宝公路中线、北线和 107 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城区东距古城西安 70 公里,咸阳国际机场 50 公里,西距工业重镇宝鸡 80 公里,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行政区划

2006年,武功县辖8个镇、4个乡:普集镇、苏坊镇、武功镇、游风镇、贞元镇、长宁镇、小村镇、大庄镇、代家乡、河道乡、南仁乡、普集街乡。

历史沿革

武功建县始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王莽新朝天凤二年(公元15年),改为新光县。东汉初,废入眉县。永平八年(65年),复置武功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武功郡。建德三年(574年),废郡设县。五代后晋时,置武功郡,后周改郡为县。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县名为武亭。元代复名武功县。

1949年5月19日武功解放,废保、甲制,设区公署、乡人民政府。全县划分为城关、杨陵、大庄、普集、薛固、长宁、贞元、魏公、三厂等9区,76 乡。9月将渭河三厂区(共5乡)划归__县。1951年5月,将杨陵区_河以北的上营、新寨两个乡,大庄区的南、北庙底、毛家嘴、赵家崖、王家窖5个村和贞元区的麻西寨两堡划归城关区。

1952年6月,将原71乡缩编为64 乡。1955年8月,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改称“乡人民委员会”。将第八区(魏公)的贾晁乡划归第一区(城关)。1956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设城关、杨陵、普集三镇;上营、杜寨、李台、大庄、张寨、南仁、普集、薛固、北营、长宁、河道、戴家、贞元、蔚村、周村、牛台等16乡合并为7乡。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将7个乡改为7个人民公社,上游(城关)、红旗(杨陵)、跃进(普集)、卫星(薛固)、东风(长宁)、火箭(贞元)、中苏(苏坊)。同年11月,又将7个人民公社改设为武功、杨陵、普集、长宁、贞元5个人民公社,辖27个管理区。原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

1961年8月1日,武功县建制恢复,将原5个人民公社划分为14个人民公社,辖244个生产大队。1964年,将扶风县五泉公社的官村、周家村划归武功县杨陵公社。1965年4月设杨陵、普集、小村三个镇。1984年5月,撤销公社、大队建制,全县设三镇12乡,辖365个村民委员会(511个自然村),4个居民委员会。并改车站公社为北营乡;武功公社为武功镇;原车站公社的田家、桂家、东李家大、小堡和屈家划归普集镇;原薛固公社的仁村、成家、小村和薛村归小村镇。2001年11月,全县8镇7乡合并为8镇4乡,撤消原观音堂、薛固、北营三乡,分别并入大庄、小村、普集三镇。

自然资源

武功县地形由山前洪积扇前缘地带和黄土台原、河漫滩及河谷冲积阶地三种类型构成。耕地中川、塬平地占97%,士娄土和黄土等优质土壤占943%,全县土地总面积5892521亩,其中耕地面积4347411亩,水浇地面积3957845亩,占耕地面积的9102%。境内有三条河流,均属渭河水系。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65538万立方米,已开发利用量为171698万立方米。干旱年亩均灌水253立方米,总计127亿立方米,加上工业用水共计134亿立方米,已开采16亿多立方米,总水量收、支平衡有余。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15988亿立方米,已开发利用量为9924万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62%。地下水中有丰富的肥水资源,主要成分为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少量磷、钾,分布在14个乡(镇)120个行政村,面积2258万亩。已开发利用的有肥水井含氮量为30克/立方米~100克/立方米,个别井含氮量最高达1200克/立方米~1500克/立方米。全县水利设施面积 43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96%,有效灌溉面积3936万亩,占耕地的894%,人均 105亩,其中旱涝保收田172576亩,人均046亩。

境内生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已被利用的植物中,农作物58种,果树10种,林木68种。农作物中,粮食作物11种,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主要品种;经济作物18种,以油菜为大宗;果树以苹果为主;林木树种有针叶用材树5种,阔叶用材树40种,庭院风景树7种,灌木11种。已被利用的动物中,饲养畜、禽15种,50多个品种。大家畜以奶牛、黄牛为主,小家畜以猪为主,奶山羊次之。家禽有5种,以鸡为主。鱼类有10种。

人口分布

武功是个农业县,人口分布以农村为主,城镇人口所占比例很小。1956年城镇人口25106人,占总人口的1201%;农村人口183894人,占总人口的8799%。1982年城镇人口31673人,占总人口的81%;农村人口359322人,占总人口的919%。1990年城镇人口 31530人,占总人口的846%;农村人口341174人,占总人口9154%。

武功县各乡(镇)人口密度也有较大的差异。小村镇、普集镇、大庄乡、北营乡人口密度最大。据1990年统计,每平方公里分别为44361人、 25023人、12023人、11615人。河道乡人口密度最小,每平方公里6695人。

河流川地

渭河是该县较大的过境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自扶风县入本县,经大庄镇、普集镇、普集街乡、小村镇东注兴平市,境内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90平方公里。河床最宽处2000米,最窄处700米,境内年平均流量14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1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655立方米/秒,年均径流464立方米。

漆水河是第二大过境河,古称杜水、武亭水、中亭水。发源于麟游县,经乾县由游凤镇入境。经游凤、苏坊、武功镇,向南流入渭河。境内流长24公里,流域面积157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432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65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36236万立方米。

_河是第三条过境河,古称沮水,俗称后河。发源于凤翔县,自扶风县入境,东流武功镇南汇入漆水河,全长100公里,境内流长10公里。年平均流量057立方米/秒,最大洪流量413立方米/秒(1954年)。年径流量17852万立方米,天旱断流。

漠峪河发源于永寿县,自乾县南流入境,经苏坊至武功镇城东北处汇入漆水河。境内流长6公里。年均流量00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864万立方米。此河一年内多数时间无水。

清水河在县境内有渭北、渭南两条傍渭河西行的河流,均称清水河,源于境内河滩沙碛中。渭北清水河由西向东流至立节、布王村南汇入漆水河,清嘉庆年间已干涸,今无迹;渭南清水河于周至县下三屯以西东流,经武功三厂镇(乡)退入沙河。1949年随同三厂区划归周至县。

[川地] 武功在关中盆地西部,地貌形态简单:一是河谷冲积阶地;二是黄土台原;三是山前洪积扇前缘洼地。

河谷冲积阶地主要由渭河、漆水河、漠峪河、韦水河冲积形成。漆水河等比较窄小,形成的阶地不连续,较零散;渭河历史悠久,洪水规模大,在不同地质年代冲积形成了三级阶地,对武功县的地质地貌均有很大影响。三级阶地形成于距今约69万年,二级阶地形成于距今8万至10万年,一级阶地形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一级阶地形成较晚,没有黄土覆盖,一般比河床高了3—5米,海拔417—454米;二级阶地比一级阶地高10—15米;三级阶地比二级阶地高15—25米。

黄土台原西起观音堂乡北部,东经贞元、河道南部,北与洪积扇前缘洼地衔接,南与渭河三级阶地相连。比三级阶地高20—80米,海拔480—560米。由于漆、韦 、 漠三条河流切割,分为武功西塬、金家塬和武功东塬。形成始于距今69万年,结束于8—10万年,表面覆盖一层10—20米厚的黄土,下层有冲积层,洪积层,风积层和湖泊沉积物。

山前洪积扇前缘洼地分布于苏坊镇的蔚村塬一带,南边与黄土台原相接,地势南高北低,海拔490—570米,其前缘与金家塬相接。地表覆盖10—20米厚的黄土,下层主要为冲积物。

民间习惯把县域分为头、二、三道塬。头道塬包括黄土台原和山前洪积扇。二道塬东部包括渭河二、三级阶地,西部只包括三级阶地。三道塬东部为渭河一级阶地、西部为一、二级阶地以及河漫滩。

土地资源

(一)土壤:

武功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在远古时期,当时的地面被茂密的森林和草原所覆盖,从而形成了以黄土为母质,森林、草原为植被栽培作物所取代,原来的自然土壤也由于人类的作用而不断演化。据1982年土壤普查,全县共有士娄土、黄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和淤土六大土类。其特点是:士娄土包括红油土、黑油土、斑斑黑油土、黑涝洼土、褐士善土等,占总土地面积的767%。主要分面于渭河各级阶地上,该土具有土层深厚、上虚下实、保水保肥等优良特性,是本县最肥沃的农业土壤。黄土类包括黄士善土、淤土和淤士善土。面积仅次于士娄土,占总土地面积的176%,主要分布于原边梯田、沟坡及部分河谷地。其特点是属黄土母质上发育起来的一种幼年土壤,因而疏松易耕,通透性好。但蓄水保肥性能差。潮土、沼泽土和水稻土,属水成和半水成土壤,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7%。主要分布于渭河、漆水河沿岸的渍水滩地,主要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

(二)土地:

1951年春,本县土地改革结束后,为了对小农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做准备工作并处理土改遗留问题,于1951年冬成立武功县查田定产领导小组。从1951年12月18日开始至1952年1月25日,历时39天,出动干部488人,根据地形、土地多少、丈量难易等实际情况,将全县划分为310个责任区,逐村进行土地丈量。全县实有土地56754013亩,其中非耕地1297967亩。并将境内所有耕地分等定级,按等级规定产量指标,起到了平衡负担的作用。1980年4月,由省农委、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共同主持,抽调省、地、县有关单位1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教授,采取野外调查和采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县土地进行了全面普查。境内共有土地668998亩,其中生产用地573572亩,占857%,非农业生产用地95426亩,占143%。从1989年3月至1990年9月历时一年半时间,对全县土地资源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采用1984年陕西省测绘局航摄放大的50×50cm的黑白晒印胶片,经过野外调绘、转绘、面积量算、编绘图件等工作,查清了全县土地的数量、利用类型、权属及其分布状况。自1996年开始,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在10月31日之前,开展一次年度全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工作。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县土地总面积5868258亩,折合39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03608亩,占总面积699%;园地102217亩,占总面积71%;林地43907亩,占总面积07%;其它农用地359363亩,占总面积61%;居民点工矿1042783亩,占总面积178%;交通运输44061亩,占总面积08%;水利设施用地7874亩,占总面积01%;未利用土地58702亩,占总面积10%。其它土地105743亩,占总面积18%。

水文气候

(一)水文:

地表水:武功县的地表水主要指引渭工程和过境河流,其中:引渭工程干渠3条。总干渠位于头道原,境内渠长187公里,流量40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9万亩。渭高干位于本县中部二道原地区,境内渠长21公里,流量23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23万亩。渭惠渠位于本县中部二道原南部的二级阶地上,境内渠长20公里,流量27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08万亩。过境河流主要有渭河、漆水河、漠浴河、氵韦 河。渭河从本县南部横穿而过,为本县最大河流。境内流长207公里,年平均流量300立方米/秒,水量季节性变化较大,6、7、8月为洪水期,最大流量达1100立方米/秒,10月至翌年4月为枯水期,最小流量655立方米/秒。其次是漆水河,流经本县西部,由北向南,流长24公里,从游风乡正北入境,经武功镇由大庄乡注入渭河。再次是漠浴河和氵韦 河,流程短,水量小,干旱季节常出现干谷。

地下水:武功地处关中盆地,系断陷水系发育地区,这种结构给降水和地面水渗入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这些富水区主要分布在渭河、高河漫滩,一级阶地为强富水区。水埋深2—4米,含水深度20—40米,影响半径260米,单位涌水量10~~20吨/时米,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1克/升。渭河二级阶地为中富水区,水埋深8~20米,承压水20~40米,影响半径200米,矿化度小于1克/升,单位涌水量1~5吨/时米。水稳性良好。渭河三级阶地和黄土台原区为弱富水区,地下潜水埋深50米左右,承压水70—120米,影响半径160米,单位涌水量05~1吨/时米,矿化度小于1克/升,含水性较差。

(二)气候:武功属温暖带半湿润性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春寒冷少雪,四季区别明显。

气温:本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是从2月10日开始至12月15日结束,全年无霜期315天;稳定通过10℃的日平均气温是从4月5日开始至10月28日结束,历时206天;全年≥10℃的活动积温为4184℃,与全省2000~4900℃相比处于中间状态。

光照:武功县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0949小时,年辐射总量11486千卡,其中生理辐射5743千卡,占年辐射总量的50%。目前,光能利用率一般为245%,高产田块为5%,生产潜力较大。

降水:本县地处关中偏西,年降水量6337毫米,最大降水量9797毫米,最小降水量3271毫米。而且降水的季节性强,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50%以上。每隔2—6年常出现一次干旱年份,9月份的连阴雨天气,几乎年年发生,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地形地貌

武功县位于关中盆地西部,属渭河地貌,形成于中生代末朝,由于在燕山等新构造运动和气候等多种应力作用下,造就了现今的不同地质结构和不同地貌类型。全县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从北向南成阶梯跌落,分为一、二、三道塬。归纳起来,全县有下更新世时期风积黄土台原和山前洪积扇平原;中更新世时期渭河、漆水河三级阶地;上更新世时期的渭河、漆水河二级阶地;全新世时期的渭河、漆水河谷一级阶地及河漫滩。除一级阶地之外,普遍都被上更新世风积黄土(马兰黄土)所覆盖。整个地形走向西北高、东南低,成阶梯状向渭河倾斜。从北到南群众依次称之为头道原、二道原和三道原。

河谷阶地:指由渭河、漆水河、漠浴河、氵韦 河冲积而成的河谷阶地。距今约六十九万年的中更新世时期,形成了现在的三级阶地,海拔432—510米,包括长宁、南仁、观音堂三个乡,面积972561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65%;距今8—10万年的上更新世时期,形成了现在的二级阶地,包括薛固、北营、普集街、大庄北部及小村、普集两镇面积40650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9%;在距今约1万年的全新世时期,形成了现在的一级阶地,海拔411—450米,包括薛固、普集街、北营、大庄四个乡,面积1191519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02%。

黄土台原:系由黄土堆积而成的准平原,海拔500—600米,包括苏坊、游风、武功镇、贞元、代甲、河道等6个乡镇,面积331779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63%。呈西北东南走向,比降23—5‰。该原形成于中更新世和上更新世时期,上覆厚约10—20米的黄土,下埋洪积、湖积等沉积物。由于漆、漠、氵韦

水的分割,进而形成苏坊、金家和武功东西四个大原以及原坡、原间洼地等小地貌。原面开阔平坦,土层深厚。槽形洼地,避风涵水,唯独坡梁条件较差,但多辟为梯田。

山前洪积扇:由于洪积和坡积而成,分布于漆水河和漠浴河之间的三角原面,包括本县西北的苏坊一带,由南向北倾斜,海拔490—570米,坡降25—5‰,上覆厚约10—20米的黄土,下伏洪积物等。

民俗风情

[冠礼]

古代男子成年时,要举行加冠仪式,20岁左右称为“弱冠”。女子长到15岁笄年,表示到了盘发髻、插笄的年令。此礼俗在建国初已绝迹。

[婚嫁]

即结婚。男称取媳妇,女称起发。出稼前一天,由一位命相好的中年妇女给女子整容,用五色线拔头发周围的黄毛,欲称“开脸”。从此已不称“黄毛丫头”了。清朝至民国时期,除县城的官绅结婚用轿外,农村不论贫富一律用席棚大车。早晨三四点将车赶到女方家,并带上踩门钱、下炕钱、糖果等,到了女方家,先致其列祖列宗,吃过“长路面”,女方盘内端手帕,给娶亲的每人一条。然后由女方同辈兄长背女上车,女子哭声大放,将一把筷子抛掷在头门里边,娶亲的连放“起身炮”三响 ,车便起动,沿途抛洒红纸花。男方由一人骑一颈带串铃的马,名曰“报马”(传报情况),女方由一人骑马站在娶车前,名曰“压马”,等送亲的人坐上车后,骑马后行,娶车到男方村城门口外暂停,由新郎穿吉服、戴礼帽骑马绕车三周,娘家人给新郎搭红绫、红布、插金花,新郎再骑马到城门口预先摆好的桌前站定,由宾相唱念亲友住址称呼,依次搭红。在鞭炮声中,娶车赶到男家门口,先将女方亲友迎至客房坐定,男方一位中年妇女,拿出红布襄的柽子,上系一酒壶、一面铜镜,让新娘抱住(表示妇工和妇容,还含有皇上圣旨恩准结婚之意)下车,踏着布和苇席入门。男家一人,手端烧红的石头,放在铁铧内,另一人用醋浇灌,名曰“打醋坛”。新媳妇边走,宾相用碎谷草、五色粮食,撒在新娘头上、身上,名曰“撒豆瓣”。新郎在前,新娘在后,到“天地堂”举行婚礼,由宾相唱,新郎作揖新娘拜。先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交拜,礼毕入洞房。进洞房门,新郎先上炕踩四角,下炕揭新娘盖头。中午新娘洗 面、梳妆、交钥匙,开衣箱换衣服。打扮毕,新婚夫妇行合卺礼,喝合杯酒,吃合碗面。后即拜灶爷,灶前扣摆一个馍碗、一个肉碗、一个钱碗,如揭个馍碗,表示终生不缺吃;揭个肉碗,表示嘴馋,揭个钱碗,表示一生有钱花。在宴席上,新郎、新娘向亲友敬酒叩拜,饭后娘家人要谢厨。女方客人回时,新郎送至村前,客人给新郎搭红(表示吉利和谢意)后,双方所有人相对行一揖辞别。下午新娘由嫂子引领先拜家族,后拜村邻,至此六礼全部告成。

[说媒]

建国前,本县男女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需先由男方或女方父母请邻居、乡里、亲友向对方提亲,俗称“说媒”。1953年,《婚姻法》颁布实施后,婚姻以双方自愿为主,男女双方经介绍人介绍,先是背地里观看、了解,再见面,谈话、相互认识,双方都同意后,男方携带礼物到女方家订亲,介绍人(即媒人)必须参与。

[定婚]

女方先把庚贴(写有女方生辰、属相的单子)交媒人带给男方,如果双方“命合”、“属相合”,双方父母同意,即可商议彩礼。清末至民国初年,一般全礼为24两银子,另外还有“春礼”,作为女方母亲养育之钱。抗日战争开始以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彩礼便以实物(小麦或玉米)代之。订个媳妇,一般男方需出五石到十石(每石150公斤)小麦,有的高达36石。穷人比富人彩礼更高,除正礼外,还有10—20公斤棉花、鞋脚钱、衣料钱,统称“押彩钱”。彩礼商定后,男方托媒人给女方一张贴,叫“撒贴”,即定亲贴。女子接贴后,择定吉日(一般为双日),男方陪同媒人到女方家送礼,女方盛宴款待,始算订婚。

[开脸]

女子出嫁前一天,由一位命相好的中年妇女给女子整容,用五色线拔头发周围的黄毛,谷称“开脸”。从此,已不算黄毛丫头了。

[闹洞房]

结婚后三天新房内灯不能熄灭,名曰“长命灯”。三天内每晚闹洞房,除父母辈及兄长外,本家和村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耍闹。半夜在洞房窗、门外偷听,名曰“听房”。还有趁新娘熟睡之机,拿走袜、鞋等物,次日新娘用手帕挽回,名曰“偷房”。

[回门]

结婚后择吉日(一般双日),新郎与新娘带圆蒸馍40个,四样礼物,去岳父家,叫“回门”。岳父必须给女婿衣料、鞋袜及文房四宝等物。

[送十六]

先年农历腊月或正月结婚的新媳妇还必须在正月十六日前回娘家,到正月十六日这天,由娘家父母陪同,带上20个馍(10个空的、10个实的)、一包糖果及核桃、大枣、葱、青菜等礼物回婆家。晚上“送娃”,由两个中年妇女扮成老翁、老婆,怀抱用麦草或稻草绑扎的“假娃”送给婆母,然后进新房高喊:“双双核桃双双枣,要下娃子满院跑”、“儿媳孝、孙子闹,乐得阿公胡子翘”、“芹菜芫荽满罐罐,引上孙子命蛋蛋”等,与新娘耍闹中,将“娃”、核桃、枣放在炕席背后,吃过招待饭辞去,耍闹新媳妇又重新开始。

[送百子] 男女新婚之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之前,娘家要给女儿送核桃、花生、梨子、枣等果品,俗称“送百子”。

[看月婆]

媳妇产后10天,娘家、婆家的所有亲戚要给产妇送小米、挂面、鸡蛋、红白糖等,称“看月婆”。半月时,娘家要携带鸡蛋、挂面、__馍再次看望,称“看半月”。

[过满月]

孩子出生后20天或满月时,娘、婆家所有亲戚要带上白馍、鸡蛋、包单、衣帽、绸缎披衣、尿布等来看望,婆家要盛宴招待,产妇要给公公、婆婆、亲戚送鞋、袜、布枕等,称“满月活”。大家以钱酬劳,午饭后由父亲抱上孩子,去街上拾小块土,再到书桌前转转,取一本书与一小土块放在孩子的胸前,祝愿娃长大后勤耕苦读。后又给孩子胸前放一大馍,抱在街上走,叫“碰干大”。凡第一个被碰上的男人,都要送件小礼物或钱币,孩子家则以白馍奉送。最后抱进祖父母房内停一会儿,叫“挪窝窝”(表示孩子长大后不忘报本)。

[过生日]

庆寿诞习俗在县境内较为普遍,通常称为“过生日”。建国前,一般富裕人家,年满60岁即开始做寿,每年一次,到辞世为止。寿辰日,要大宴亲朋,晚上唱戏助兴。建国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人家都要为老人庆寿,晚上多演**助兴。近年来,为孩子过生日也较普遍。

土特名产

[辣椒]

亦称“秦椒”,属本县特产,有辣味浓烈、皱纹均匀、角型修长、色泽鲜红,入汤不沉等特点。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记载,年行销外地八九万斤。建国前,辣椒种植多分布于下塬,中、上塬种植量较少,以自食为主。建国后,面积逐年扩大,品种有当地土种、耀县“一窝蜂”、“西农20—7”、“8212”、“8819”等。1975年,改直播与白茬地纯种为套种和育苗移栽,八十年代后育苗移栽较为普及。1979年全县种植1500亩,1990年发展到16650亩。最高年份出口量450吨,1989年,省政府确定武功县为辣椒 种植基地县。

[大蒜]

建国前,境内种有生产蒜苗或早蒜苔的当地豁蒜及蔡家坡紫皮豁蒜,以自食为主,零星种植,一年一料。建国后,由于坚持“以粮为纲”的政策,大蒜种植仍不多。主要产区有薛固、普集街、长宁、北营、大庄、小村等乡(镇),二道塬也趋于发展,上塬各乡(镇)亦有零星小块种植。1972年,全县种植130亩,1974年,蒜头出口以后,相继引进“上海嘉定蒜”、山东“苍蒜”和“改良蒜”、河南“宋城白蒜”。由于改进工作制度,实行套种,变歇茬地纯种一年收一料为一年收二料、三料,经济效益提高。1984年以来,大蒜生产发展较快,1989年种植25691亩,总产16500吨,平均亩产642公斤,总产值1731万元,亩均产值创673元的历史记录。1990年种植29980亩,总产23250吨,亩产平均776公斤。提供商品量2万多吨,其中蒜头12万吨,蒜苔8000吨,出口蒜头供货量4500吨,在欧美等国际市场备受欢迎。

[晒烟]

武功烟叶种植及烤制加工

人口:约4114万人

人口密度:1034人/km2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迄兴平,西邻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县相望,两县之间在渭河上有公路大桥连接,使得西宝高速公路可以直通周至、陕南等地。全县共有 8镇4 乡, 262 个自治村, 6 个社区居委会, 4114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74 万人。全县总面积 397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425 万亩,人均 11 亩,是我省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区之一。

境内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满、白、壮、蒙古、侗、傣、朝鲜、土家、锡伯、土族等11个少数民族。陇海铁路、 西宝高速公路、 西宝公路中线、北线和 107 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城区东距古城西安 70 公里,咸阳国际机场 50 公里,西距工业重镇宝鸡 80 公里,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行政区划

2006年,武功县辖8个镇、4个乡:普集镇、苏坊镇、武功镇、游风镇、贞元镇、长宁镇、小村镇、大庄镇、代家乡、河道乡、南仁乡、普集街乡。

历史沿革

武功建县始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王莽新朝天凤二年(公元15年),改为新光县。东汉初,废入眉县。永平八年(65年),复置武功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置武功郡。建德三年(574年),废郡设县。五代后晋时,置武功郡,后周改郡为县。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县名为武亭。元代复名武功县。

1949年5月19日武功解放,废保、甲制,设区公署、乡人民政府。全县划分为城关、杨陵、大庄、普集、薛固、长宁、贞元、魏公、三厂等9区,76 乡。9月将渭河三厂区(共5乡)划归__县。1951年5月,将杨陵区_河以北的上营、新寨两个乡,大庄区的南、北庙底、毛家嘴、赵家崖、王家窖5个村和贞元区的麻西寨两堡划归城关区。

1952年6月,将原71乡缩编为64 乡。1955年8月,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乡人民政府改称“乡人民委员会”。将第八区(魏公)的贾晁乡划归第一区(城关)。1956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设城关、杨陵、普集三镇;上营、杜寨、李台、大庄、张寨、南仁、普集、薛固、北营、长宁、河道、戴家、贞元、蔚村、周村、牛台等16乡合并为7乡。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将7个乡改为7个人民公社,上游(城关)、红旗(杨陵)、跃进(普集)、卫星(薛固)、东风(长宁)、火箭(贞元)、中苏(苏坊)。同年11月,又将7个人民公社改设为武功、杨陵、普集、长宁、贞元5个人民公社,辖27个管理区。原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

1961年8月1日,武功县建制恢复,将原5个人民公社划分为14个人民公社,辖244个生产大队。1964年,将扶风县五泉公社的官村、周家村划归武功县杨陵公社。1965年4月设杨陵、普集、小村三个镇。1984年5月,撤销公社、大队建制,全县设三镇12乡,辖365个村民委员会(511个自然村),4个居民委员会。并改车站公社为北营乡;武功公社为武功镇;原车站公社的田家、桂家、东李家大、小堡和屈家划归普集镇;原薛固公社的仁村、成家、小村和薛村归小村镇。2001年11月,全县8镇7乡合并为8镇4乡,撤消原观音堂、薛固、北营三乡,分别并入大庄、小村、普集三镇。

自然资源

武功县地形由山前洪积扇前缘地带和黄土台原、河漫滩及河谷冲积阶地三种类型构成。耕地中川、塬平地占97%,士娄土和黄土等优质土壤占943%,全县土地总面积5892521亩,其中耕地面积4347411亩,水浇地面积3957845亩,占耕地面积的9102%。境内有三条河流,均属渭河水系。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65538万立方米,已开发利用量为171698万立方米。干旱年亩均灌水253立方米,总计127亿立方米,加上工业用水共计134亿立方米,已开采16亿多立方米,总水量收、支平衡有余。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15988亿立方米,已开发利用量为9924万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62%。地下水中有丰富的肥水资源,主要成分为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少量磷、钾,分布在14个乡(镇)120个行政村,面积2258万亩。已开发利用的有肥水井含氮量为30克/立方米~100克/立方米,个别井含氮量最高达1200克/立方米~1500克/立方米。全县水利设施面积 43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96%,有效灌溉面积3936万亩,占耕地的894%,人均 105亩,其中旱涝保收田172576亩,人均046亩。

境内生物种类繁多,品种资源丰富。已被利用的植物中,农作物58种,果树10种,林木68种。农作物中,粮食作物11种,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主要品种;经济作物18种,以油菜为大宗;果树以苹果为主;林木树种有针叶用材树5种,阔叶用材树40种,庭院风景树7种,灌木11种。已被利用的动物中,饲养畜、禽15种,50多个品种。大家畜以奶牛、黄牛为主,小家畜以猪为主,奶山羊次之。家禽有5种,以鸡为主。鱼类有10种。

人口分布

武功是个农业县,人口分布以农村为主,城镇人口所占比例很小。1956年城镇人口25106人,占总人口的1201%;农村人口183894人,占总人口的8799%。1982年城镇人口31673人,占总人口的81%;农村人口359322人,占总人口的919%。1990年城镇人口 31530人,占总人口的846%;农村人口341174人,占总人口9154%。

武功县各乡(镇)人口密度也有较大的差异。小村镇、普集镇、大庄乡、北营乡人口密度最大。据1990年统计,每平方公里分别为44361人、 25023人、12023人、11615人。河道乡人口密度最小,每平方公里6695人。

河流川地

渭河是该县较大的过境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自扶风县入本县,经大庄镇、普集镇、普集街乡、小村镇东注兴平市,境内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90平方公里。河床最宽处2000米,最窄处700米,境内年平均流量14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1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655立方米/秒,年均径流464立方米。

漆水河是第二大过境河,古称杜水、武亭水、中亭水。发源于麟游县,经乾县由游凤镇入境。经游凤、苏坊、武功镇,向南流入渭河。境内流长24公里,流域面积157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432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65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36236万立方米。

_河是第三条过境河,古称沮水,俗称后河。发源于凤翔县,自扶风县入境,东流武功镇南汇入漆水河,全长100公里,境内流长10公里。年平均流量057立方米/秒,最大洪流量413立方米/秒(1954年)。年径流量17852万立方米,天旱断流。

漠峪河发源于永寿县,自乾县南流入境,经苏坊至武功镇城东北处汇入漆水河。境内流长6公里。年均流量003立方米/秒,年径流量864万立方米。此河一年内多数时间无水。

清水河在县境内有渭北、渭南两条傍渭河西行的河流,均称清水河,源于境内河滩沙碛中。渭北清水河由西向东流至立节、布王村南汇入漆水河,清嘉庆年间已干涸,今无迹;渭南清水河于周至县下三屯以西东流,经武功三厂镇(乡)退入沙河。1949年随同三厂区划归周至县。

[川地] 武功在关中盆地西部,地貌形态简单:一是河谷冲积阶地;二是黄土台原;三是山前洪积扇前缘洼地。

河谷冲积阶地主要由渭河、漆水河、漠峪河、韦水河冲积形成。漆水河等比较窄小,形成的阶地不连续,较零散;渭河历史悠久,洪水规模大,在不同地质年代冲积形成了三级阶地,对武功县的地质地貌均有很大影响。三级阶地形成于距今约69万年,二级阶地形成于距今8万至10万年,一级阶地形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一级阶地形成较晚,没有黄土覆盖,一般比河床高了3—5米,海拔417—454米;二级阶地比一级阶地高10—15米;三级阶地比二级阶地高15—25米。

黄土台原西起观音堂乡北部,东经贞元、河道南部,北与洪积扇前缘洼地衔接,南与渭河三级阶地相连。比三级阶地高20—80米,海拔480—560米。由于漆、韦 、 漠三条河流切割,分为武功西塬、金家塬和武功东塬。形成始于距今69万年,结束于8—10万年,表面覆盖一层10—20米厚的黄土,下层有冲积层,洪积层,风积层和湖泊沉积物。

山前洪积扇前缘洼地分布于苏坊镇的蔚村塬一带,南边与黄土台原相接,地势南高北低,海拔490—570米,其前缘与金家塬相接。地表覆盖10—20米厚的黄土,下层主要为冲积物。

民间习惯把县域分为头、二、三道塬。头道塬包括黄土台原和山前洪积扇。二道塬东部包括渭河二、三级阶地,西部只包括三级阶地。三道塬东部为渭河一级阶地、西部为一、二级阶地以及河漫滩。

土地资源

(一)土壤:

武功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在远古时期,当时的地面被茂密的森林和草原所覆盖,从而形成了以黄土为母质,森林、草原为植被栽培作物所取代,原来的自然土壤也由于人类的作用而不断演化。据1982年土壤普查,全县共有士娄土、黄土、潮土、沼泽土、水稻土和淤土六大土类。其特点是:士娄土包括红油土、黑油土、斑斑黑油土、黑涝洼土、褐士善土等,占总土地面积的767%。主要分面于渭河各级阶地上,该土具有土层深厚、上虚下实、保水保肥等优良特性,是本县最肥沃的农业土壤。黄土类包括黄士善土、淤土和淤士善土。面积仅次于士娄土,占总土地面积的176%,主要分布于原边梯田、沟坡及部分河谷地。其特点是属黄土母质上发育起来的一种幼年土壤,因而疏松易耕,通透性好。但蓄水保肥性能差。潮土、沼泽土和水稻土,属水成和半水成土壤,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7%。主要分布于渭河、漆水河沿岸的渍水滩地,主要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

(二)土地:

1951年春,本县土地改革结束后,为了对小农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做准备工作并处理土改遗留问题,于1951年冬成立武功县查田定产领导小组。从1951年12月18日开始至1952年1月25日,历时39天,出动干部488人,根据地形、土地多少、丈量难易等实际情况,将全县划分为310个责任区,逐村进行土地丈量。全县实有土地56754013亩,其中非耕地1297967亩。并将境内所有耕地分等定级,按等级规定产量指标,起到了平衡负担的作用。1980年4月,由省农委、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共同主持,抽调省、地、县有关单位1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教授,采取野外调查和采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县土地进行了全面普查。境内共有土地668998亩,其中生产用地573572亩,占857%,非农业生产用地95426亩,占143%。从1989年3月至1990年9月历时一年半时间,对全县土地资源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采用1984年陕西省测绘局航摄放大的50×50cm的黑白晒印胶片,经过野外调绘、转绘、面积量算、编绘图件等工作,查清了全县土地的数量、利用类型、权属及其分布状况。自1996年开始,国土资源部门每年在10月31日之前,开展一次年度全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工作。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县土地总面积5868258亩,折合39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03608亩,占总面积699%;园地102217亩,占总面积71%;林地43907亩,占总面积07%;其它农用地359363亩,占总面积61%;居民点工矿1042783亩,占总面积178%;交通运输44061亩,占总面积08%;水利设施用地7874亩,占总面积01%;未利用土地58702亩,占总面积10%。其它土地105743亩,占总面积18%。

水文气候

(一)水文:

地表水:武功县的地表水主要指引渭工程和过境河流,其中:引渭工程干渠3条。总干渠位于头道原,境内渠长187公里,流量40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9万亩。渭高干位于本县中部二道原地区,境内渠长21公里,流量23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23万亩。渭惠渠位于本县中部二道原南部的二级阶地上,境内渠长20公里,流量27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08万亩。过境河流主要有渭河、漆水河、漠浴河、氵韦 河。渭河从本县南部横穿而过,为本县最大河流。境内流长207公里,年平均流量300立方米/秒,水量季节性变化较大,6、7、8月为洪水期,最大流量达1100立方米/秒,10月至翌年4月为枯水期,最小流量655立方米/秒。其次是漆水河,流经本县西部,由北向南,流长24公里,从游风乡正北入境,经武功镇由大庄乡注入渭河。再次是漠浴河和氵韦 河,流程短,水量小,干旱季节常出现干谷。

地下水:武功地处关中盆地,系断陷水系发育地区,这种结构给降水和地面水渗入储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这些富水区主要分布在渭河、高河漫滩,一级阶地为强富水区。水埋深2—4米,含水深度20—40米,影响半径260米,单位涌水量10~~20吨/时米,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1克/升。渭河二级阶地为中富水区,水埋深8~20米,承压水20~40米,影响半径200米,矿化度小于1克/升,单位涌水量1~5吨/时米。水稳性良好。渭河三级阶地和黄土台原区为弱富水区,地下潜水埋深50米左右,承压水70—120米,影响半径160米,单位涌水量05~1吨/时米,矿化度小于1克/升,含水性较差。

(二)气候:武功属温暖带半湿润性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春寒冷少雪,四季区别明显。

气温:本县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是从2月10日开始至12月15日结束,全年无霜期315天;稳定通过10℃的日平均气温是从4月5日开始至10月28日结束,历时206天;全年≥10℃的活动积温为4184℃,与全省2000~4900℃相比处于中间状态。

光照:武功县光能资源比较丰富,历年平均日照时数20949小时,年辐射总量11486千卡,其中生理辐射5743千卡,占年辐射总量的50%。目前,光能利用率一般为245%,高产田块为5%,生产潜力较大。

降水:本县地处关中偏西,年降水量6337毫米,最大降水量9797毫米,最小降水量3271毫米。而且降水的季节性强,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50%以上。每隔2—6年常出现一次干旱年份,9月份的连阴雨天气,几乎年年发生,常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地形地貌

武功县位于关中盆地西部,属渭河地貌,形成于中生代末朝,由于在燕山等新构造运动和气候等多种应力作用下,造就了现今的不同地质结构和不同地貌类型。全县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从北向南成阶梯跌落,分为一、二、三道塬。归纳起来,全县有下更新世时期风积黄土台原和山前洪积扇平原;中更新世时期渭河、漆水河三级阶地;上更新世时期的渭河、漆水河二级阶地;全新世时期的渭河、漆水河谷一级阶地及河漫滩。除一级阶地之外,普遍都被上更新世风积黄土(马兰黄土)所覆盖。整个地形走向西北高、东南低,成阶梯状向渭河倾斜。从北到南群众依次称之为头道原、二道原和三道原。

河谷阶地:指由渭河、漆水河、漠浴河、氵韦 河冲积而成的河谷阶地。距今约六十九万年的中更新世时期,形成了现在的三级阶地,海拔432—510米,包括长宁、南仁、观音堂三个乡,面积972561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65%;距今8—10万年的上更新世时期,形成了现在的二级阶地,包括薛固、北营、普集街、大庄北部及小村、普集两镇面积40650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9%;在距今约1万年的全新世时期,形成了现在的一级阶地,海拔411—450米,包括薛固、普集街、北营、大庄四个乡,面积1191519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02%。

黄土台原:系由黄土堆积而成的准平原,海拔500—600米,包括苏坊、游风、武功镇、贞元、代甲、河道等6个乡镇,面积3317794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63%。呈西北东南走向,比降23—5‰。该原形成于中更新世和上更新世时期,上覆厚约10—20米的黄土,下埋洪积、湖积等沉积物。由于漆、漠、氵韦

水的分割,进而形成苏坊、金家和武功东西四个大原以及原坡、原间洼地等小地貌。原面开阔平坦,土层深厚。槽形洼地,避风涵水,唯独坡梁条件较差,但多辟为梯田。

山前洪积扇:由于洪积和坡积而成,分布于漆水河和漠浴河之间的三角原面,包括本县西北的苏坊一带,由南向北倾斜,海拔490—570米,坡降25—5‰,上覆厚约10—20米的黄土,下伏洪积物等。

民俗风情

[冠礼]

古代男子成年时,要举行加冠仪式,20岁左右称为“弱冠”。女子长到15岁笄年,表示到了盘发髻、插笄的年令。此礼俗在建国初已绝迹。

[婚嫁]

即结婚。男称取媳妇,女称起发。出稼前一天,由一位命相好的中年妇女给女子整容,用五色线拔头发周围的黄毛,欲称“开脸”。从此已不称“黄毛丫头”了。清朝至民国时期,除县城的官绅结婚用轿外,农村不论贫富一律用席棚大车。早晨三四点将车赶到女方家,并带上踩门钱、下炕钱、糖果等,到了女方家,先致其列祖列宗,吃过“长路面”,女方盘内端手帕,给娶亲的每人一条。然后由女方同辈兄长背女上车,女子哭声大放,将一把筷子抛掷在头门里边,娶亲的连放“起身炮”三响 ,车便起动,沿途抛洒红纸花。男方由一人骑一颈带串铃的马,名曰“报马”(传报情况),女方由一人骑马站在娶车前,名曰“压马”,等送亲的人坐上车后,骑马后行,娶车到男方村城门口外暂停,由新郎穿吉服、戴礼帽骑马绕车三周,娘家人给新郎搭红绫、红布、插金花,新郎再骑马到城门口预先摆好的桌前站定,由宾相唱念亲友住址称呼,依次搭红。在鞭炮声中,娶车赶到男家门口,先将女方亲友迎至客房坐定,男方一位中年妇女,拿出红布襄的柽子,上系一酒壶、一面铜镜,让新娘抱住(表示妇工和妇容,还含有皇上圣旨恩准结婚之意)下车,踏着布和苇席入门。男家一人,手端烧红的石头,放在铁铧内,另一人用醋浇灌,名曰“打醋坛”。新媳妇边走,宾相用碎谷草、五色粮食,撒在新娘头上、身上,名曰“撒豆瓣”。新郎在前,新娘在后,到“天地堂”举行婚礼,由宾相唱,新郎作揖新娘拜。先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交拜,礼毕入洞房。进洞房门,新郎先上炕踩四角,下炕揭新娘盖头。中午新娘洗 面、梳妆、交钥匙,开衣箱换衣服。打扮毕,新婚夫妇行合卺礼,喝合杯酒,吃合碗面。后即拜灶爷,灶前扣摆一个馍碗、一个肉碗、一个钱碗,如揭个馍碗,表示终生不缺吃;揭个肉碗,表示嘴馋,揭个钱碗,表示一生有钱花。在宴席上,新郎、新娘向亲友敬酒叩拜,饭后娘家人要谢厨。女方客人回时,新郎送至村前,客人给新郎搭红(表示吉利和谢意)后,双方所有人相对行一揖辞别。下午新娘由嫂子引领先拜家族,后拜村邻,至此六礼全部告成。

[说媒]

建国前,本县男女婚姻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需先由男方或女方父母请邻居、乡里、亲友向对方提亲,俗称“说媒”。1953年,《婚姻法》颁布实施后,婚姻以双方自愿为主,男女双方经介绍人介绍,先是背地里观看、了解,再见面,谈话、相互认识,双方都同意后,男方携带礼物到女方家订亲,介绍人(即媒人)必须参与。

[定婚]

女方先把庚贴(写有女方生辰、属相的单子)交媒人带给男方,如果双方“命合”、“属相合”,双方父母同意,即可商议彩礼。清末至民国初年,一般全礼为24两银子,另外还有“春礼”,作为女方母亲养育之钱。抗日战争开始以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彩礼便以实物(小麦或玉米)代之。订个媳妇,一般男方需出五石到十石(每石150公斤)小麦,有的高达36石。穷人比富人彩礼更高,除正礼外,还有10—20公斤棉花、鞋脚钱、衣料钱,统称“押彩钱”。彩礼商定后,男方托媒人给女方一张贴,叫“撒贴”,即定亲贴。女子接贴后,择定吉日(一般为双日),男方陪同媒人到女方家送礼,女方盛宴款待,始算订婚。

[开脸]

女子出嫁前一天,由一位命相好的中年妇女给女子整容,用五色线拔头发周围的黄毛,谷称“开脸”。从此,已不算黄毛丫头了。

[闹洞房]

结婚后三天新房内灯不能熄灭,名曰“长命灯”。三天内每晚闹洞房,除父母辈及兄长外,本家和村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耍闹。半夜在洞房窗、门外偷听,名曰“听房”。还有趁新娘熟睡之机,拿走袜、鞋等物,次日新娘用手帕挽回,名曰“偷房”。

[回门]

结婚后择吉日(一般双日),新郎与新娘带圆蒸馍40个,四样礼物,去岳父家,叫“回门”。岳父必须给女婿衣料、鞋袜及文房四宝等物。

[送十六]

先年农历腊月或正月结婚的新媳妇还必须在正月十六日前回娘家,到正月十六日这天,由娘家父母陪同,带上20个馍(10个空的、10个实的)、一包糖果及核桃、大枣、葱、青菜等礼物回婆家。晚上“送娃”,由两个中年妇女扮成老翁、老婆,怀抱用麦草或稻草绑扎的“假娃”送给婆母,然后进新房高喊:“双双核桃双双枣,要下娃子满院跑”、“儿媳孝、孙子闹,乐得阿公胡子翘”、“芹菜芫荽满罐罐,引上孙子命蛋蛋”等,与新娘耍闹中,将“娃”、核桃、枣放在炕席背后,吃过招待饭辞去,耍闹新媳妇又重新开始。

[送百子] 男女新婚之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之前,娘家要给女儿送核桃、花生、梨子、枣等果品,俗称“送百子”。

[看月婆]

媳妇产后10天,娘家、婆家的所有亲戚要给产妇送小米、挂面、鸡蛋、红白糖等,称“看月婆”。半月时,娘家要携带鸡蛋、挂面、__馍再次看望,称“看半月”。

[过满月]

孩子出生后20天或满月时,娘、婆家所有亲戚要带上白馍、鸡蛋、包单、衣帽、绸缎披衣、尿布等来看望,婆家要盛宴招待,产妇要给公公、婆婆、亲戚送鞋、袜、布枕等,称“满月活”。大家以钱酬劳,午饭后由父亲抱上孩子,去街上拾小块土,再到书桌前转转,取一本书与一小土块放在孩子的胸前,祝愿娃长大后勤耕苦读。后又给孩子胸前放一大馍,抱在街上走,叫“碰干大”。凡第一个被碰上的男人,都要送件小礼物或钱币,孩子家则以白馍奉送。最后抱进祖父母房内停一会儿,叫“挪窝窝”(表示孩子长大后不忘报本)。

[过生日]

庆寿诞习俗在县境内较为普遍,通常称为“过生日”。建国前,一般富裕人家,年满60岁即开始做寿,每年一次,到辞世为止。寿辰日,要大宴亲朋,晚上唱戏助兴。建国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人家都要为老人庆寿,晚上多演**助兴。近年来,为孩子过生日也较普遍。

土特名产

[辣椒]

亦称“秦椒”,属本县特产,有辣味浓烈、皱纹均匀、角型修长、色泽鲜红,入汤不沉等特点。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记载,年行销外地八九万斤。建国前,辣椒种植多分布于下塬,中、上塬种植量较少,以自食为主。建国后,面积逐年扩大,品种有当地土种、耀县“一窝蜂”、“西农20—7”、“8212”、“8819”等。1975年,改直播与白茬地纯种为套种和育苗移栽,八十年代后育苗移栽较为普及。1979年全县种植1500亩,1990年发展到16650亩。最高年份出口量450吨,1989年,省政府确定武功县为辣椒 种植基地县。

[大蒜]

建国前,境内种有生产蒜苗或早蒜苔的当地豁蒜及蔡家坡紫皮豁蒜,以自食为主,零星种植,一年一料。建国后,由于坚持“以粮为纲”的政策,大蒜种植仍不多。主要产区有薛固、普集街、长宁、北营、大庄、小村等乡(镇),二道塬也趋于发展,上塬各乡(镇)亦有零星小块种植。1972年,全县种植130亩,1974年,蒜头出口以后,相继引进“上海嘉定蒜”、山东“苍蒜”和“改良蒜”、河南“宋城白蒜”。由于改进工作制度,实行套种,变歇茬地纯种一年收一料为一年收二料、三料,经济效益提高。1984年以来,大蒜生产发展较快,1989年种植25691亩,总产16500吨,平均亩产642公斤,总产值1731万元,亩均产值创673元的历史记录。1990年种植29980亩,总产23250吨,亩产平均776公斤。提供商品量2万多吨,其中蒜头12万吨,蒜苔8000吨,出口蒜头供货量4500吨,在欧美等国际市场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5457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