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四大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张文祥刺马案、淮安奇案
所谓“清宫四大奇案”是指“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和“狸猫换太子”。
一、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 但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诗作者张煌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字改称“皇父”的记载,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清实录》与蒋良骥《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处,一并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样。 我们也不要忘了另一个事实:满洲入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残余,延续到入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那么,太后下嫁这件事是可以相信确有其事的。
二、顺治出家
史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辍朝者五日。旋即下谕追封为皇后。董鄂氏仅仅是个贵妃,为什么要这样滥加谥号,并晋封她为皇后呢? 有的人于是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谁知董氏入宫之后,竟以不寿卒。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上述就是顺治出家的由来,历来故老相传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清世祖福临好佛,宫中延有木陈 、玉琳王秀二禅师,尊礼备至。世祖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称号,又谕旨对木陈有“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旅庵相待”云云。世祖信佛是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 其次要说,世祖死去前几个月,适值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世祖哀痛过情,为世所叹异。因而就有人认为世祖是由悼亡而厌世,终于脱离尘网,遁入空门。从此传为“万古钟情天子”的一段佳话。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不错,由于世祖好佛,他死前确实有过要求祝发为僧的念头。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只是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内法源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这里还说明世祖当时并无大病。那么,世祖是怎样死的呢?据当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张宸《青王周集》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两人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祖既死于出痘,那么,遁入五台山祝发为僧的说法,就并不可信了。
三、雍正被刺
世传清世宗胤禛暴崩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词。这一说法究竟可信吗? 说来话长,它起因于雍正七年(1729年)曾静、张熙一案。曾静慕明末人吕留良的为人,以排满复明为职志,因遣其徒张熙诡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他为祖先(岳飞)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世宗严加处治,戮留良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传说吕留良有一个幸存的孙女,名叫吕四娘,她的剑术之精,冠绝侪辈,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终于刺死了世宗,并把世宗的脑袋割下,提着逃走了。 好事的人说是根据鄂尔泰传记的记载,说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还“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尔泰入宫,而外间喧传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满城风雨了。鄂立刻“入朝,马不及被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人们认为,当时天下承平,长君继统(清高宗弘历二十五岁登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这般惊慌失措的。这就只能说明世宗被刺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这里需要将真人真事与野史传闻区别开来,曾静、张熙一案牵连的吕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是历史真实;但提到吕留良的一个孙女,是传说,不是历史事实。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实,但说他是暴崩,并不见明文记载,也只是传说,目前尚不能证实其事。此其一。 上述鄂尔泰传记所描述的鄂仓皇上朝一段情节,写得惟妙惟肖,好像真有其事似的。但至少在正史记里,如《清实录》、《清史列传》、《清史稿》等书并没有这类的记载。当然,没有文字记载,不等于没有这件事;而且直到今天仍无法得到证实,也就不可能确认有这件事;即使鄂尔泰的仓皇上朝是事实,也不能证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因为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此其二。 世宗本人好佛好道,“所交多剑客力士”,传说“结兄弟十三人”。皇帝与人结为兄弟之事,未必可信;但既好佛好道,多交剑客侠士,则炼丹求长生之术,容或有之。求长生吞丹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秦皇、汉武之事,早有先例在。此其三。 有人建议发掘清西陵的泰陵(清世宗胤禛的陵墓),看看世宗到底有无头颅,以证实被刺与否。后因发掘工作过忙,未果,当然,清世宗死于1735年,尸骨早寒,一旦发掘,果能得其一二遗骸,固可定案,但要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也只好等待将来再说了。
四、狸猫换太子
这里指的是清世宗胤禛与海宁陈氏换子的传说。浙江海宁陈氏,从明末起,累世簪缨。数传至陈之遴,清初降于清,位至极品。稍后,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禄,尊宠备至。康熙年间,世宗时为皇子,与陈世倌尤相亲善。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时辰无一不同。世宗听说,十分高兴,命抱子入宫,过了许久,才送回去。陈氏发现,送还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易男为女了。陈家万分震怖,但又不敢出来剖白,只得隐秘其事。高宗尝南巡至海宁,当
天即去陈家,升堂垂询家世甚详。将出,至中门,命即封闭,并告以后不是皇帝临幸,此门不得再开。所以此后陈氏家中永远关闭其门,从未再开过一次。也有人说,清高宗弘历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所以南巡到陈家,想亲自打听清楚。上述这些传说,盛行于前清末年。当时革命排满之风最盛,对清代诸帝极事丑诋。传闻异辞,其中真伪夹杂,有必要为之剖辨。 海宁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父子叔侄,位极人臣,皆是事实:就是清高宗南巡去过陈家,也是事实。按清制,皇帝到过的人家,经过的大门是必须封闭,禁止再开的。但不能由于有这些历史事实,就说清世宗与陈世倌有以女换子之事了。 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报都统衙门,宗室生子一定要报宗人府,定制十分缜密。何况紫禁城内,门禁森严,怎么能随便抱子出入宫内?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清末汉人在排满的革命浪潮中,无中生有地编造出来的。
也有版本是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冤案、太原奇案、张汶祥刺马案最为震动,统称为清末四大奇案,我觉得两个版本标准不同,一个是宫廷政治方面的,一个是民间的,都有可信度。
回答者:李家思 - 大魔导师 十三级 7-18 18:27
所谓“清宫四大奇案”是指“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和“狸猫换太子”。
一、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 但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诗作者张煌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字改称“皇父”的记载,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清实录》与蒋良骥《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处,一并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样。 我们也不要忘了另一个事实:满洲入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残余,延续到入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的。那么,太后下嫁这件事是可以相信确有其事的。
二、顺治出家
史载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皇贵妃董鄂氏薨。世祖福临哀悼殊甚,为之辍朝者五日。旋即下谕追封为皇后。董鄂氏仅仅是个贵妃,为什么要这样滥加谥号,并晋封她为皇后呢? 有的人于是以讹传讹,说这个妃子是明末人冒辟疆的姬人董小宛,当清军入关之初,被掠至京师,后入宫,赐姓董鄂氏,跟着又册立为贵妃。谁知董氏入宫之后,竟以不寿卒。然世祖之于董贵妃,宠冠六宫,莫与伦比,乃红颜薄命,惹得世祖终日闷闷不乐,不数月,遂弃皇帝不为,遁入山西五台山,削发披缁,皈依净土。上述就是顺治出家的由来,历来故老相传如此,是否真有其事呢?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清世祖福临好佛,宫中延有木陈 、玉琳王秀二禅师,尊礼备至。世祖钤章有“尘隐道人”、“懒翁”、“痴道人”等称号,又谕旨对木陈有“愿老和尚勿以天子视朕,当如门旅庵相待”云云。世祖信佛是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 其次要说,世祖死去前几个月,适值孝献皇后董鄂氏之丧,世祖哀痛过情,为世所叹异。因而就有人认为世祖是由悼亡而厌世,终于脱离尘网,遁入空门。从此传为“万古钟情天子”的一段佳话。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不错,由于世祖好佛,他死前确实有过要求祝发为僧的念头。但事实上在他死去的前几天,只是叫他最宠任的内监吴良辅去悯忠寺(今北京市广安门内法源寺)削发,他本人也曾亲自前往观看过。这里还说明世祖当时并无大病。那么,世祖是怎样死的呢?据当事人王熙《王文靖集·自撰年谱》载:“奉召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张宸《青王周集》亦称:“传谕民间毋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两人所记完全相合,可以互相印证。这就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世祖既死于出痘,那么,遁入五台山祝发为僧的说法,就并不可信了。
三、雍正被刺
世传清世宗胤禛暴崩的原因,说法不一,有说是被刺而死的,振振有词。这一说法究竟可信吗? 说来话长,它起因于雍正七年(1729年)曾静、张熙一案。曾静慕明末人吕留良的为人,以排满复明为职志,因遣其徒张熙诡名投书川陕总督岳钟琪,劝他为祖先(岳飞)举义,不成,狱兴、辞连吕留良。世宗严加处治,戮留良尸,留良子葆中,时为编修,亦论斩。传说吕留良有一个幸存的孙女,名叫吕四娘,她的剑术之精,冠绝侪辈,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她潜入宫内,终于刺死了世宗,并把世宗的脑袋割下,提着逃走了。 好事的人说是根据鄂尔泰传记的记载,说世宗暴崩的那一天,上午还“视朝如恒,并无所苦”,就在那天下午,忽召鄂尔泰入宫,而外间喧传世宗暴崩的消息已满城风雨了。鄂立刻“入朝,马不及被鞍,亟跨骣马行,髀骨被磨损,流血不止。既入宫,留宿三日夜,始出,尚未及一餐也”。人们认为,当时天下承平,长君继统(清高宗弘历二十五岁登位),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搞得这般惊慌失措的。这就只能说明世宗被刺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这里需要将真人真事与野史传闻区别开来,曾静、张熙一案牵连的吕留良等人都是真人真事,是历史真实;但提到吕留良的一个孙女,是传说,不是历史事实。世宗死的年月日是事实,但说他是暴崩,并不见明文记载,也只是传说,目前尚不能证实其事。此其一。 上述鄂尔泰传记所描述的鄂仓皇上朝一段情节,写得惟妙惟肖,好像真有其事似的。但至少在正史记里,如《清实录》、《清史列传》、《清史稿》等书并没有这类的记载。当然,没有文字记载,不等于没有这件事;而且直到今天仍无法得到证实,也就不可能确认有这件事;即使鄂尔泰的仓皇上朝是事实,也不能证明世宗一定就是被刺,因为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此其二。 世宗本人好佛好道,“所交多剑客力士”,传说“结兄弟十三人”。皇帝与人结为兄弟之事,未必可信;但既好佛好道,多交剑客侠士,则炼丹求长生之术,容或有之。求长生吞丹药,以致暴崩,也有可能。秦皇、汉武之事,早有先例在。此其三。 有人建议发掘清西陵的泰陵(清世宗胤禛的陵墓),看看世宗到底有无头颅,以证实被刺与否。后因发掘工作过忙,未果,当然,清世宗死于1735年,尸骨早寒,一旦发掘,果能得其一二遗骸,固可定案,但要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也只好等待将来再说了。
四、狸猫换太子
这里指的是清世宗胤禛与海宁陈氏换子的传说。浙江海宁陈氏,从明末起,累世簪缨。数传至陈之遴,清初降于清,位至极品。稍后,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等父子叔侄,都是高官厚禄,尊宠备至。康熙年间,世宗时为皇子,与陈世倌尤相亲善。恰巧碰着两家各生一子,年、月、日、时辰无一不同。世宗听说,十分高兴,命抱子入宫,过了许久,才送回去。陈氏发现,送还的已经不是自己的男孩,而且易男为女了。陈家万分震怖,但又不敢出来剖白,只得隐秘其事。高宗尝南巡至海宁,当
天即去陈家,升堂垂询家世甚详。将出,至中门,命即封闭,并告以后不是皇帝临幸,此门不得再开。所以此后陈氏家中永远关闭其门,从未再开过一次。也有人说,清高宗弘历对自己的身世怀有疑团,所以南巡到陈家,想亲自打听清楚。上述这些传说,盛行于前清末年。当时革命排满之风最盛,对清代诸帝极事丑诋。传闻异辞,其中真伪夹杂,有必要为之剖辨。 海宁陈氏一家,如陈说、陈世倌、陈元龙父子叔侄,位极人臣,皆是事实:就是清高宗南巡去过陈家,也是事实。按清制,皇帝到过的人家,经过的大门是必须封闭,禁止再开的。但不能由于有这些历史事实,就说清世宗与陈世倌有以女换子之事了。 清代旗人生子一定要报都统衙门,宗室生子一定要报宗人府,定制十分缜密。何况紫禁城内,门禁森严,怎么能随便抱子出入宫内?显而易见,这些都是清末汉人在排满的革命浪潮中,无中生有地编造出来的
关于女人贞洁贞操的句子_名言名句摘抄_经典语录
女人贞洁
1.在过去的日子里,贫穷让拉丁妇女保持贞洁:坚辛的工作,一点点睡眠,就是这些,让她们卑微的家庭免于崩溃。
尤维纳尔(德西莫斯朱尼厄斯尤维纳利斯;公元60-130年),罗马讽刺作家《讽刺诗歌》,第四卷(公元一世纪)。
2.女人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一个男人必须要礼貌、慷慨、勇敢、明智。但如果女人能够守身如玉,那么她所有的缺点都能够隐藏起来,她也能扬眉吐气。
菲利普德纳瓦拉。
《男人的四个时期》(13世纪)。
3.一千个女人中只有一个女人天生有生活在贞洁和童贞之中的倾向上帝造就了她的身体,因此她就该与一个男人生活在一起,生育并抚养一个孩子。女人不应该为此而感到羞惭,因为上帝为此而造就了她,并希望她如此。
马丁路德(1483-1546),德国新教徒。
4.铁制,上有一条带子和一块铁片,从下面穿上来,固定在一个位置上,牢牢地固定住。贞洁带制作如此精巧,以至女人一套上它,就不可能放纵性快感,因为只留了几个小孔让她小便。
皮埃尔德布尔戴尔(1540-1614),布汗道姆庄园主,法国作家。
《侠女生活》中对贞操带的描述(16世纪)。
5.没有什么能比贞洁更能让女性受异性尊重的了,不管是因为我们看重那些最难于追求的女人,还是因为除了贞洁和与它相关的品质,像真诚,忠实和始终如一,没有什么能给女人一种品质,使她为男人所钟爱,并因此使他爱她高于一切。
无名氏。
《旁观者报》,1711年6月23日。
6.好处是多方面的。不仅处女的贞操可保,而且妻子的贞洁也无虞。丈夫离开妻子时不必担心他的名誉受损,夫妻感情也可保融洽。
一家法国商号为贞操带作的广告。《贞操带》(艾里克丁威尔),1880。
7.毫无疑问,这种做法是对妇女性行为的压迫和控制。阴蒂环切是妇女心理上的贞操带。
苏阿姆斯特朗,南非记者。
《新科学家》,1991年2月2日。
8.阴蒂环切,这种传统的习俗影响了今天全世界大约八千万名妇女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做法。最温和的做法作为教规在穆斯林中实行,也是最不常见的是去除包皮或阴蒂头。这是与男性包皮环切术类似的惟一手术。切除还包括除去阴蒂和小阴唇:阴部扣锁法还包括切除整个外阴,缝合阴户,仅留一个小的开口,以便尿液和经血排出。
同上。
关于卡索耳的句子_名言名句摘抄_经典语录
关于卡索耳的句子_名言名句摘抄_经典语录
芭芭拉卡索耳(布莱克本的卡索耳女男爵)(1910-)英国工党政治家。
她生于德彼郡的切斯特菲尔德,就读于布拉德福女子文法学校和牛津圣胡夫学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食品部执行官员(1941-1944)。
1944年与爱德华卡索耳结婚,次年成为布菜克本下院议员,之后的34年一直担任国会下院议员。在这期间,她还担任了一系列内阁职务,包括运输部长(1965-1968)和就业与生产国务秘书。
她在《在竞争的地方》一书中提出她的对立政策,并使国会通过了《男女同酬法案》,此法案于1975年生效,她也因此而受到人们的纪念。
关于卡索耳的语录
1.当她离开海外发展部的时候,就好像有人切断了电源一样。彼得杜恩(1926-),英国作家,演说家。《周日时间》,1967年7月2日。
2.她彻底的献身精神、她的热情、主动和无畏是她成功的秘诀,带给她非凡的成功。罗伊杰肯斯(1920-),英国政治家。《观察家报》,1984年11月1旧。
3.她是她那一代人中最能干的工党政治家。仅就能力而言,她应该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但在政治中没有公正可言。保罗约翰逊(1928-),英国编辑。《周日电讯》之《面对竞争》1980年11月28日。
卡索耳语录
4.我是不是总该穿套装和不抽丝的袜子,这可真让人有无穷的烦恼。可怜的老托德指着自己跟我说他的夹克已经破烂不堪了。我的反应是拿出我冬天穿的大衣,因为没有缝补,针脚已经开裂,然后告诉他,当集会上有人坚持要帮我穿上大衣时,我尴尬得无地自容。 1974-1978年的日记。
5.我从没有意地利用过自己的女人身份。即使我知道怎么利用,我都不敢一试。我太尊重我的男同事了,不敢以为他们会被我打动。《观察家报》,1969年10月5日。
6.我从不后悔从政。我喜欢承担责任,也不在乎威信扫地。《星期日泰晤士报》,1967年7月2日。
关于布里坦的句子_名言名句摘抄_经典语录
关于布里坦的句子_名言名句摘抄_经典语录
布里坦的简介维拉·布里坦(1893-1970)英国作家。她的书《青春的见证》(1933),讲述了她早期的教育和在一战期间当护士的经历,表达她对极度痛苦的态度——正如她的未婚夫和哥哥所经历的那样。战后回到牛津,她与小说家温尼菲瑞德·浩特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被她写进小说《友谊的见证》(1940)中。1937年她成为一名和平组织的负责人;从1958到1964年她一直担任《和平讯息》的董事长并积极支持反对核武器的斗争。她的最后一部自传是《经历的见证》(1957)。关于布里坦的语录1.回想起来,从本质上来说,我的母亲说不上是个小说家,而是她生活的时代的见证人……一位让人们去思考原因的启发者而非一位满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家。乔·凯特林《家庭四重奏》。布里坦语录2.这样说也许不错:男人对女人的态度和女人对自己的态度还有最大的改变余地。《从少女到妇女》第十五章。3.以为必须上大学才可能成为一名成功作家,或文字工作者(尽管两者毫不相同)的想法,这是关于作家的错误想法之一。《论成为一名作家》第二章。4.扮演一位贤妻良母不是我的职业,我可以是你的朋友,但绝非你的私有财产。《战争与战后的诗》之“婚后恋”。5.政治通常是人类不成熟的实际表现。《逆反情绪》。 《豪言壮语》的句子_经典语录_名言名句摘抄
《豪言壮语》的句子_经典语录_名言名句摘抄_
豪言壮语
1898年9月24日,谭嗣同在莽苍苍斋被捕。四天后,潭嗣同在菜市口法场就义。在刑部狱中,他在给梁启超的绝笔书中写道:嗣同不恨先众人而死,而恨后嗣同死者虚生也。啮血书此,告我中国臣民,同兴义举。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广仁力劝哥哥化装出逃,自己则替兄赴难。康广仁死前留遗言说:今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我辈死,中国强矣。若死而中国能强,死亦何妨!康被杀后,曾被暴尸两日,被义人收敛后葬于义冢。南海会馆曾为他立了一个简陋的墓碑,上面一个字也不敢写。直到八国联军入侵后,才有人偷偷在上面凿了一行字:南海康广仁之墓。
陆皓东曾亲手设计了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旗帜,后成为中华民国国旗。临刑前他痛斥清廷腐败: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后被清政府五马分尸,年仅27岁。后来他的同志找到一部分尸体,埋葬于故乡。
1905年《苏报》案后,邹容系于狱中。章太炎赋诗以赠: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豪气干云,令人神旺。
1906年底,宁调元自日本归国参加萍浏醴起义,次年初在岳州被捕,系狱三年,荣役之余,刻苦治学,赋诗明志,几忘其为囚人。其《丙午被捕作于巴陵县署》诗日:正当腊月与冬残,铁锁郎铛带笑看。赢得卫兵差解事,傍人镇日骂昏官。旧游万里记瀛洲,今日钟期系楚丘。不信洞庭湖上望,断头台近岳阳楼。几生东海填精卫,千古南冠泣楚囚。如此相逢如此死,并时屈贾更风流。
秋瑾临刑前,慷慨言道:我怕死就不会出来革命,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如满奴将我绑赴断头台,革命成功至少可以提前五年。牺牲我一个,可以减少后来千百人的牺牲,不是我革命失败,而是我革命成功。我决不离开绍兴,我不入地狱,谁人地狱!在致王时泽的信中又自道行藏:光复之事不可一日废,而男子之死于光复者,则唐才常以后,不乏其人,而女子则无闻焉,亦吾女界之羞也,愿与诸君交勉之。
1905年12月8日凌晨,年仅31岁的陈天华纵身投向日本大森海湾,壮烈殉国,仅留下一篇长达3000字的震动一时的《绝命书》和致留日学生总会诸干事的短信。在《绝命书》中,陈天华剖示心迹道:诸君勿为鄙人惜也。鄙人志行薄弱,不能大有所作为。将来自处,惟有两途:其一则作书报以警世;其二则遇有可死之机会则死之。夫空谈报国,人皆厌闻,能言如鄙人者,不知凡几!以生而多言,或不如死而少言之有效乎!至于待至事无可为,始从就死,其于鄙人诚得矣,其于事何补耶?中国去亡之期,极少须有十年。与其死于十年之后,曷若于今日死之,使诸君有所警动。去绝非行,其讲爱国,更卧薪尝,刻苦求学,徐以养成实力,兴国家,则中国或可以不亡。此鄙人今日之希望也。然而必如鄙人之无才无学无气者而后可,使稍胜于鄙人者,则万不可学鄙人也。
吴樾说:吾同胞数千年来为暴君污吏所压抑,而满清以外夷人据,其专制之术尤精刻,不有雷霆震撼之威,拔山盖世之气,乌足以旋乾转坤。而警觉吾同胞之梦也?
1900年,章太炎在致日本史学家重野成斋的信中说:人生处患难时,意气酣恣,其乐乃过于平日。昔人受诗诏狱中,今艰棘尚不至是。与子渐言,亦不出艺文之事,自忘其为逋逃罪人也。
先生闻之,其亦笑吾之迂乎。震旦学术,日以陵迟,过不自揣,以为大儒多出于衰乱,窃以宁人、太冲(指顾炎武、黄宗羲一一编者)自任,虽群嗤点不顾也。
邹容在《革命军》一书中,大声疾呼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又云: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
宁调元系狱后,刘约真时往探视,友人因冤狱繁兴,劝其疏其踪迹,刘约真谓:有命在天,弗计明日生死。
谭嗣同在牢房墙壁上的题诗道: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前,他仰天浩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陈璧君有俄国十二月党人之风,她与汪精卫并不认识,当汪精卫决定去刺杀摄政王时,她作为革命党人鼓励汪说:你去干吧,你明天就要去死,我没有旁的送给你。是夜,她跟汪精卫同居。
赵声论革命大势,擘分两部,一暴动,一狙击。吴樾慨然说:兵革之事,请君任之,君为其难,吾为其易,吾志已经决,愿君自重。赵声说:你不想找个副手吗?吴答说:秦舞阳之前例在,人多转心棼,不如一个人做事专注。声壮其语,一拊手而计定。
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被捕后,审问者厉声道:明日当剖尔心肝矣!徐氏大笑道:区区心肝,何屑顾及!他在供词中自称专为排满而来,斥责清廷以立宪为名,行集权专制之实。指称:杀尽满人,自然汉人强盛,再图立宪不迟!翌日,清廷犬牙对其剖腹剜心,祭奠恩铭,肝为恩铭卫队分食。
康有为在海外亡命的时候,其女康同璧曾只身到印度探问父亲。其时中国女子很少出门,休说到外国去。故康同璧自豪于此,尝赋诗道:若论女子西来者,我是支那第一人。建国后,毛泽东接见康同璧,曾吟此诗向其致意。
1912年5月20日,23岁的戴季陶在《民权报》发表措辞激烈的短论《杀》,反对向四国银行团借债,直言: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炳麟阿权,杀!后因之系狱。据胡道静《上海的日报》说,戴氏一出狱,即在编辑室墙上大书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
梁启超晚年多种疾病并作,仍坚持讲课、著述。他慨乎言道: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台。
胡适应蔡元培之邀到北大任教,他尝作《沁园春》自勖,其下半阙云:文学革命何疑。且准备搴旗作健儿。要前空千古,下开百世,收他臭腐,还我神奇。为大中华,造新文学,此业吾曹欲让谁?并以一篇《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引发出陈独秀甘冒全国学究之敌、以为吾友之声援的《文学革命论》(与胡适相继在《新青年》发表),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道德、反对旧礼教,高举起文学革命的旗帜,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就这样军容浩壮地拉开了序幕。
陈英士几度讨袁护国的义举,遭到袁世凯的深深忌恨,欲置于死地而后快。陈氏也深知袁世凯阴诈残忍,但他面对刀斧鼎镬,无所怛怖;他一再对亲友们明示心迹:袁心未尝忘我,惟不能捕我,终将出于暗杀之一法耳。吾党以能死覆清廷,建国以返,拥节省或稍耽于逸乐,致有不战而逃者,吾耻之,吾必死以雪之。又云:我们革命党,本是抱牺牲主义的,何畏乎暗杀。
现在本党士气颓唐,若我被暗杀,本党士气,一定可应时振作,同志一定奋力除奸,则死了一个陈英士,一定可产生千千万万个陈英士,对于本党、国家前途,非常之好。
1913年,宁调元因讨袁系狱,他于狱中致书刘约真:弟以五号引渡过江,押军法局,提讯数次,尚未定谳,生死关头,已于十年前勘破,至此复何所系,惟默揣中国时局,瓜分之祸,不出三年,吾人迟早不免一死,瞻乌爱止,于谁之屋,后死者重可哀也。
秋瑾住在北京,值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她感慨地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危,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其身乎?后来,她对王时泽说:吾自庚子以来,已置吾生命于不顾,即不获成功而死,亦吾所不悔也。
孙中山革命屡屡受挫,有人劝其出示八字占卜一课,孙中山笑道:我的八字是打倒军阀,继续革命。
熊成基在失败被捕招供时说:各国革命之历史,皆流血多次,而后成功。我此次失败也,普通社会中人不知附和也。
推其不能附和之原因,盖因自由之血尚未足耳。比如草木,不得雨露,必不能发达。我们之自由树,不得多血灌溉之,又焉能期其茂盛?
陈其美有一口头禅:丈夫不怕死,怕在事不成。除此之外,他为人题词书赠还爱写以下一类壮词:死不畏死,生不偷生。男儿大节,光与日争。道之苟直,不惮鼎烹。渺然一身,万里长城。有万夫不当之慨,无一事自足于怀。
许春草有个理想,就是要求正义如大水滔滔,公平如江河滚滚,畅流无阻在祖国大地之上。他原是个泥水工,参加过辛亥革命,讨伐袁世凯,讨伐陈炯明,抗日等等各个近代史上重要的斗争。他有几句名言,一日:人民反对暴政不必向政府备案;二日:有公愤无私仇;三日:不与魔鬼结盟,不与罪恶击掌;四日:对付外国侵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无钱无力则出命,我出命。
1934年11月9日,吉鸿昌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1月24日,被杀害。殉难前,吉鸿昌从容走上刑场,以树枝作笔,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然后在刑场上慷慨陈词: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1935年,何香凝把自己的一条裙子寄给蒋介石,附上一诗《为中日战争赠蒋介石及中国军人的女服有感而咏》: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张自忠实乃抗日第一名将。1938年5月,张自忠写好最后的信后即挥军渡河,在南瓜店与敌人遭遇,双方兵力既悬殊,武器更不如,张将军指挥部队奋勇进攻,激战九昼夜,日军伤亡惨重,不知道这支中国部队何以这样能打。后来听说其中有张自忠将军在,乃增援反扑,务期要消灭张将军所部,以绝后患。最后张被围于南瓜店之十里长山,敌人以飞机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
到16日,一天之内,从早晨战斗到晚上,张所部伤亡殆尽,将军身中六弹,屡次倒地,屡次爬起冲杀,左右请迁移指挥所暂避,张坚持不许。到了最后弥留时,告左右说: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民族对领袖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
宋美龄在抗战中曾数次不顾个人安危,亲临前线,带去急需的武器弹药及蒋介石的亲笔信。她曾对前来劝阻的将士说:这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战,我正该上火线。一次,她的汽车在越过阵地时被日本飞机投弹击中,她肋骨折断,脊椎受伤,仍不下火线,坚持完成劳军使命。
在闻一多的形象里,离不开那个大烟斗。传说闻先生在西南联大讲唐诗,先不讲课,却掏出烟斗来问学生说:哪位吸?学生们自然不敢受用。于是,闻自己点上一支,长长舒出一口烟雾后,朗声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
1938年春,台儿庄大战最激烈时分,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对师长池峰城说: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
时有恒为左联成员,早年曾与鲁迅先生多有交往,鲁迅曾有书信体杂文《答有恒先生》一文,发表于1927年《北新》周刊第49、50期合刊上,影响綦巨。1931年4月,左联五烈士牺牲不久,时有恒因共产嫌疑被捕,羁押于上海龙华,其《被逮赴龙华途中口占》云:囚车争上赴龙华,只望狱牢不望家。莫想逃出华容道,清香一路碧桃花。
汪精卫对蒋介石的牺牲二字继续发挥:牺牲两个字是严酷的,我们自己牺牲,我们并且要全国同胞一齐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我们要使每一个人,每一块地,都成为灰烬。我们如不牺牲,那就只有做傀儡了所以我们必定要强制我们的同胞一齐牺牲,不留一个傀儡的种子。汪说得很动情,后来却第一个投降做了傀儡。
1938年5月9日,日军十六师团进攻郓城,二十三师师长李必蕃令六十九旅死守。该旅守城不力,郓城失陷。后日军重兵临菏泽城下,他率师直属部队与敌军肉搏,后菏泽沦陷。他在城郊腹部中弹,临终前用军用地图反盖于胸,上书:误国之罪,一死犹轻,愿我同胞,努力杀敌。
张灵甫是抗日虎将,江湖上有两句话:三李(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不如一王(耀武)。宁碰阎王,莫碰老王;宁挨三枪,莫遇一张(灵甫)。可见张是名将中的名将。他曾给家中兄长写信说: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争生存,兵凶战危,生死未卜,家人当我已死,绝勿以我尚生,予果死,堂上双亲,清兄奉养,膝下诸子,望兄抚教。予妻守嫁,听其自然。
张灵甫在战役中右腿曾两度被炸伤,在香港疗伤期间,见报上有战时军人不宜出国养病之规定,不顾劝阻,重返战场,并说:军命不可违,军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
1938年底,日本侵略者采取威胁利诱的手段,企图迫使蛰居北平的吴佩孚出任北京绥靖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一汉奸职位,但遭到吴的拒绝。吴氏还亲笔撰写一副长联,以表心志:得意时清白乃心,不怕死,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入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此联有溢美之处,但不积金钱不出洋不入租界等,确系吴氏所为。
1944年,迁至成都的燕京大学请王芸生前去讲演。此时已担任《大公报》主编的王告诫大家:如果因为讲真话而获罪,被抓到刑场,揪住小辫子,钢刀一举,咔嚓一声的时候,小子,你要一声不吭.咬紧牙关顶得住,才算得是一条好汉,一个好记者。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后,邀请马一浮来任教,马氏以古闻来学,未闻往教为由,坚辞不就。抗战时期,蒋介石向马请教治国之道,马氏说:唯诚可以感人,唯虚可以接物。蒋闻之愕然。据说当年陈毅造访时,正遇马大儒午休,陈也算是读书人出身,懂得师道尊严,竟在雨中苦等了两个小时。
1933年秋,诗人朱湘应好友柳无忌之邀,去南开的英文学会做了平生最后一次演讲,他慨青道:要想创造一个表里都是中国的新文化,暂时借助西方文化,这不足为耻,西方不也舶去了我们的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吗?但中国最大的恐慌是怕产生出一个换汤不换药的西方式文化,甚至是也不换汤也不换药的纯西方文化,倘若我们不努力,倘若没有新人的贡献,倘若我们一味地尊从-名,的旗帜,而不树立真的旗帜,那么,中国的文化就无法称其为辉煌!在座的各位文学爱好者们,鼓起勇气吧!临战而逃是懦者,而怯懦绝不是青年人的本色!无论我们走到哪儿,我都会挺直脊梁,向一切不公平呐喊:你们来吧,我在这儿!
杨振宁说:我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帮助克服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关于女人贞洁贞操的句子_名言名句摘抄_经典语录》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关于伤感经典语录 专题。
重案六组季洁跟杨震在一起了。但没有结婚。
《重案六组》是刑侦警匪类电视连续剧,从2001年正式上映,截止到2010年,已推出四部,总剧集达到136集。《重案六组》并不渲染表现罪犯作案过程,而是将镜头对准人民警察,受到业界普遍认可。
该剧通过各类案件,在感动与真情中来塑造正义、尊严、荣誉,以行动实践的警察形象,情节复杂、紧凑精彩、悬念重生,该剧创下了多项收视记录,在内地极受欢迎。该剧于2019年6月10日在西瓜视频独播。
角色介绍:
1、郑一民
这是一个部队转业干部出身的警察形象。为人谨慎,不温不火,处理事务后发制人,以柔克刚,处处爱护、维护下属。 趁便到现场,指挥若定;提讯犯罪嫌疑人机智老辣,在王氏兄弟枪战案发生3年后升职因而从一线退到二线,经历了生死起伏的郑一民最想做的就是能帮助季洁。生活中,他是个好父亲。
2、季洁
是一名从警校毕业的警察,是警察队伍的中坚力量。季洁机智干练,善于动脑筋,有实际工作经验,是个少有的女破案好手。原则性极强,嫉恶如仇,智勇双全、重情重义,成熟稳重、严谨认真,心肠软,最看不得别人受苦,自己受伤但又坚忍着什么都不说。后和杨震发展出一段感情。
3、曾克强
这是一个从社会上来的平民警察形象。曾克强社会关系复杂,依靠经验办案,三教九流的情报来源丰富,处事练达,为了达到目的经常采用迂回的方式,在原则问题上,通融余地大,办案过程中亦正亦邪。曾向季洁表白被拒。
-重案六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