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结婚证书上为什么会有红叶

古代的结婚证书上为什么会有红叶,第1张

不同姓氏的两家联姻,在一起缔结婚约,结成良缘,是相称相合的匹配,桃花盛开之际,正适合婚嫁,预料将来子孙一定像瓜蔓延绵,子子孙孙世代昌盛,将白头到老的约定,书写于纸上,像红叶题诗一样的天赐良缘,记载于鸳鸯谱上,在此证明。

扩展资料

婚书中的典故及引用: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化用《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瓜瓞绵绵:比喻子孙昌盛,瓞即小瓜,瓜瓞绵绵的涵义为瓜始生时常小,但其蔓不绝,会逐渐长大,绵延滋生。

红叶之盟:唐朝年间,后宫的宫女人数众多,而身处行宫的大多数宫女,却只能一生遂向空房宿。相传彼时无数的上阳宫女题诗红叶,抛于宫中流水寄怀幽情。后世多用红叶题诗用来比喻男女之间奇特的姻缘。

参考资料-红叶题诗

有,但是不正规。史记记载只是两个人的家人父母写一个婚约,就行的。以下是详细情况:

合婚得到吉相后,就要派人把结果告诉对方,并继续婚礼的步骤。这也就是纳吉的主体内容。这一仪注唐代叫做“报婚书”;宋代叫做“过细帖”;晚近则称“定亲”、“换贴”、“小定”,也就是现代所说的“订婚”。 纳吉以后,婚姻关系确定,双方交换的帖子类似于后世的结婚证书。 定聘 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故乡人称定定日为回大帖或者是压大帖。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05885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9
下一篇2023-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